秦剛等人迴到家附近時,門口已經擠滿了前來看熱鬧以及送賀詞的鄰居。
因為早有好事者在街坊裏宣傳了一大圈,幾乎所有的鄰居都知道了“秦剛已被朝廷聖旨敕封承務郎”的消息。
此刻見到這一家三人走在前麵,後麵則是抬著朝廷賞賜而來的官府軍士,則再無疑問。
眾人紛紛過來祝賀,秦福更是喜笑顏開,連忙想起一事,趕緊在小妹耳邊說了一些話。
兩人讓秦剛待在門中招唿大家,倆人就迅速進了家裏麵。不一會兒,小妹先是喜滋滋拿了一隻小竹籃出來,籃子內裏裝了滿滿的一些銅錢。
站在家門口的台階上,她抓出了一把就使勁地撒出去。
鄰居中,縱使不是小孩,也要爭著去拾取一枚,以便都能沾些秦家的喜慶。
再一會兒,秦福便出現在了門口,他遞給了兒子一疊好幾個臨時包好的紅包。
於是,秦剛此刻便轉頭謝過抬東西過來的軍士,給他們每人發了一隻紅包,兩名軍士也高興地接過後,說了祝賀之語便迴去複命了。
這時,秦福又把王保長等一些有點身份的人讓進屋內喝茶。
好在秦剛在安置營內的這段時間,家裏已經把隔壁新買的屋子都整理好了,原來家裏的堂屋也收拾得更為寬敞整齊,一下子進來了許多人後,也不覺得擁擠局促。
談建瞅了一個空到秦剛身邊說:“方才在軍衙門口,秦老太爺讓我轉告承務大爺,此前顧不上與你說話,他會在今天稍晚些時間再來家裏拜訪。”
在宋朝,凡是有地位的家庭,當家男主人就可以稱為老爺。
秦家目前還是秦福當家,所以,秦老爺就隻能是他的稱唿。而他的兒子,在不擔事的年齡可以被稱為少爺,如果能擔事了,那就要被稱為大爺。
秦剛笑著看他說:“什麽承務大爺,你別學他們。都是自家兄弟,你還是叫我剛哥就好了。”
“真的嗎?”談建被說得有點不好意思了,“不過他們都說剛哥現在與從前不一樣了,是官爺了。”
秦剛一手拍拍他的肩,又一手拉過一旁的胡衍說:“我現在的確是有了官身,但這個官身是用來給我們兄弟以及身邊的家人提供共同庇護的,能讓我們不再輕易地被人欺負的,但並不是用來讓我們大家彼此生分的,明白嗎?”
“明白了,大哥!”
“明白了!”
兩人似乎都放下了包袱,十分地高興。
談建又匯報了這些天在秦家莊忙碌的情況,第一批孵出的雛鴨都在順利地長大,之後又先後孵出了三批新鴨。
附近村上在知道了秦家莊能常年孵鴨後,紛紛來找他們訂購。所以現在的孵房,除了自己莊上要增加雞鴨,還能接些外麵的生意,規模擴大後,生意卻很穩定。
秦剛聽了連連點頭。
正好趁這個時機,他便把兩人叫進了內屋,又讓小妹把朝廷的封賞獎金都取過來。
先拿出二十貫,給了胡衍與談建每人十貫,說這進獻水泥一事,既然是有了賞賜,那功勞就要讓大家都分潤一些。
接著秦剛又拿出了二十貫單獨給了胡衍,說是這是此次在安置營裏共同出生入死的額外獎勵。而能夠得到這樣的獎勵,想必胡衍帶迴舅舅家,多少也算是有些交待的。
見秦剛如此大方,又絲毫沒有得官之後的架子,兩個小兄弟都是十分感動且興奮,談建拿的雖然沒有胡衍那麽多,但卻絲毫並不眼紅,畢竟前些天,在“天花營”裏,可是有著丟命的危險。
兩人拜謝了大哥後,帶著賞金一起迴去了。
迴去的路上,談建與胡衍攀談:“衍哥,你這次與剛哥在營地裏,可曾是遇見許多驚險之事?”
“那還倒真是的,聽我跟你說來著……”
……
“……對了,明日你來水泥作坊幫幫我,接下來要有好多新的工人過來……”
而秦家這裏,街坊鄰居的拜訪攀談,則一直持續到晚飯前才陸續結束,秦福一輩子可能都沒像今天這般榮耀開心過。
兒子又一次死裏逃生,不僅得到了朝廷的大筆封賞,而且還有了敕封承務郎的官爺身份,這一切都似乎像夢幻一般。
待得客人陸續離開,家裏終於完全安靜了下來後,秦福一遍遍地摸著擺在堂屋案頭的官碟及官衣,才能確定這一切都是真實的。
隻是這份空閑並不能持續多長時候,沒一會兒,秦察便在秦規的陪同下上門了。
這也是秦老太爺第一次來秦剛家,秦福趕緊出門相迎。
秦察非常客氣地行禮問候之後,還讓秦規送上一份禮單,笑道:“一早有幸在軍衙見著了剛哥被朝廷敕封為承務郎,實在是件大喜事啊。匆忙之間,老漢迴莊略備了一份薄禮,特來道賀。”
秦福接過禮單時簡單一掃,上麵雖然都是一些雞鴨鹹肉米麵等農村裏的土特產,但滿滿一張,也是費用不菲,趕緊笑道:“秦老太爺能來敝舍,已是蓬蓽生輝,哪裏還需備上這份厚禮。”
“不能這麽說,一筆寫不出兩個秦字,承務郎這次受封,我們秦家莊也是倍感榮耀啊!”
秦規又在旁邊補充說:“秦承務在這幾個月裏,已經是助得我莊上五業興旺,還幫我們又有了水泥這一發家致富的產業,我們理應更早些時候就得上門致謝的。”
秦剛請得秦察上座,又讓小妹趕緊為二位重新泡茶,大家彼此寒喧著坐下。
秦察坐下後,開口對秦福道:“這次前來拜訪,我也就不拐彎抹角了,敢問秦賢弟,祖居何處?現在可否還有家譜可敘?”
秦福猛然聽得此問,倒也沒有注意秦察對他的稱唿變了,隻是比較慚愧地迴道:“我家祖籍在兩浙路的明州餘姚,從我祖父那代開始,就外出經商,四處漂泊,直至小老兒這輩,落戶在了這高郵,卻終無所成,祖居那邊的家譜早就沒法續進去啦!”
秦察一聽,與秦規對視了一下,眼中倒是有了幾分驚喜,進而拱手道:“如此說來也巧了,我秦家莊的祖上也在兩浙路,為越州會稽【見本章後注】,相距不遠,所以我們兩家人,很有可能都是出自同一秦姓的先祖。”
秦福聽此,尚還不明白秦察的意思,隻能點頭稱是。
“所以,你我兩家既然可能會是係出同源,現在又同在這高郵落地生根,算得上是難得的緣份。”秦察繼續說道,“我秦家莊在此地已有四世之出,數百族眾,所以老漢有一個不情之請:敢問秦賢弟是否願意與剛哥加入我高郵秦族之譜,以便相互照應,共同發展?”
這下子,秦福算是注意到了秦老太爺對他稱唿的改變。
要知道,第一次秦福去莊上求見時,他可是與秦規敘的同輩。但是秦察這次過來,卻是直接稱唿他為賢弟,那便是抬高了他一輩。
盡管秦福非常清楚,這次秦家莊邀請他們入族,所看中的無非就是秦剛身份與地位的變化,但這又的確是人之常情。
秦剛是他的兒子,所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山中有遠親”。如果不是這樣,僅憑他秦福這一生的碌碌無為,哪裏會有可能被任何一支的宗族願意邀請他們入族呢?
而此刻的他,早已被這個邀請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秦剛在一邊聽著,心裏並無什麽反對的意見。
接近並結緣秦家莊,本就是他為自家尋找額外依托的規劃之一。如今秦家莊主動提出邀請他家歸宗入族,對他而言,隻是更近一步而已。
唯一所擔心的,隻是父親的態度,是否會有其它方麵的考慮。
為避免尷尬,秦剛便看向秦福道:“全憑嗲嗲作主。”
在秦剛的提醒下,秦福已經緩過勁來,便順著秦察的話說:“感謝秦老哥能看得起我們。既然老哥有此之意,小老兒就帶著剛哥卻之不恭了!”
這就算是同意了!
秦察立即笑得滿頭白發與白眉毛都抖動了起來,探身緊緊握住了秦福之手,笑道:“來之前,我和族裏的人都商量過了。賢弟比我小不了幾歲,你我以兄弟論之正好。剛哥他雖年輕,但是他有出息啊,這段時間在莊上與規哥一同掌事,大家都挺服他。所以入了族後,他也是非常合適與規哥他們成為同輩份的兄弟。”
此時,秦規便恭恭敬敬地上前,稱秦福為“福叔”。
秦福喜滋滋地趕緊迴道“使不得”,高興地感覺自己恍然像在夢中一般。
秦剛與秦規也依例重新見過禮。
秦察又道:“今天到府上隻是提請了這個話頭。改日還得請秦賢弟到莊上詳敘,我們另擇個黃道吉日,為兩位辦一個正式的入族儀程。”
“那是要得,那是要得!”
兩人告辭後不久,又有人敲門,開門一見,卻是夏家的家主夏立言,背後是幾個抬著禮物的隨從。
夏立言笑容滿麵地拱手道喜:“恭喜秦承務,賀喜秦承務,這麽晚來打擾,還望不要怪罪啊!”秦剛口稱“哪裏”,趕緊將夏立言讓進屋內。
其實這大半天來,秦家的客人不斷,這夏立言一定是著人在街頭守著,才會在秦老太爺走後沒多久就趕上門來。
“哎呀!我們幾家上午在軍衙出來後,就商量了一下,秦承務這次受封,吾等皆是共感榮耀。大家便合在一起,備了些薄禮,托老夫過來走這一趟。”說者,便讓人遞過了禮單。
這份禮單是五家共賀,不可謂之不重,計有銅錢五百貫、精鹽五十斤、酒水十壇、各色布匹十匹、綢緞兩匹,還有人參、靈芝等藥類補品若幹。
秦剛卻知道,這份禮單他必須得收下。
高郵城中的這五家,再加上秦家莊,在朝廷宣旨封賞的那一刻起,已經與他成為了一個利益共同體。
而這個共同體在他獲得了官身之後,能否持續下去?這份禮單就是一塊問路石,此時的夏立言正在觀察著他的反應。
秦剛微笑著將禮單交給父親,卻轉而抓住夏立言的手,拉著他在堂前一起坐下,感慨著幾家家主的客氣與周到。
這時,夏立言的心才真正地放下,轉而與秦剛客氣地閑聊了片刻,就起身告退了。
此時,秦福看著滿院的禮物,竟有點發呆了。
不過也算是虧得家裏房子擴大了,現在倒是可以用一間空出的房間,來專門放置這些禮物。
稍稍考慮了之後,秦福便想清楚了,先將大家送來的禮物都登記好——因為人情往來時還得記得還禮。
然後,再和小妹一起,從這些現成的禮物中挑出來一些,要分別給學堂的馬夫子、軍學的林教授等人都備上謝禮。
此時此刻,多些尊師重教的行為總是沒有錯的。
然後囑咐兒子第二天務必要走一趟,秦剛俱是一一應下。
三日後,武寧鄉,秦家莊,秦家祠堂門口。
五百響的鞭炮長鳴,煙霧彌漫散開,於空中緩緩地扶搖而上。
受時間與財力所限,秦家的這座祠堂建得還是比較簡單。
在這次受封了新的田地後,秦察就提出,可以借著水泥的生產,把莊上原先的祠堂直接推倒了重建,不管是麵積還是外部規模,都是要好好地擴大一下。
隻是眼下秦福與秦剛的入族儀式還趕不上,隻能將就著在老祠堂裏舉行了。
中國人對於祖先的祭拜是遠遠重於其他國家民族的,甚至有研究認為,真正的中國人的信仰,既非後來的佛教、也非更早些的道教,而是對於自己祖先的信仰。
所以,製約並引導著中國人所有言行道德的最高標準,不是朝堂上的皇帝,也不是什麽神仙,而是對祖宗的敬畏與尊崇,“數典忘祖”是對一個古人最嚴重的指責。
經曆了唐末五代的長期戰亂,大量的士族門閥被摧毀,又有更多新興家族開始出現,部分文人及士大夫開始認識到讓普通民眾樹立起宗族觀念的重要性。
這方麵,宋代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就是歐陽修,還有蘇軾的父親蘇洵。他們不僅身體力行地整理、修補歐陽家、以及蘇家的族譜,還分別創立了歐陽式的小宗譜法與蘇式的大宗譜法,不遺餘力地向世間君子們廣為推廣。
這也使得宋代中國的家族修譜之風盛行,祠堂及家廟的修建漸成風氣。
此刻,在秦剛與秦盼兮的陪同下,走到秦家祠堂門口的秦福不由地老淚縱橫。
中國古代重農輕商,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有一句是“商人重利輕別離”,這種別離並非單指對於自己的家人妻小,更是指別離了整個宗族祠堂,遠離了家族根脈。
秦福之前的三世都在外麵經商,基本已被原先的宗族所拋棄。如今得以被親近的秦姓家族邀請歸宗,其間的情感藉慰,又豈是三言兩語能說得清呢?
鞭炮鳴畢,司儀站在祠堂門口高聲宣布:“吉時已到,高郵秦福父子入族歸宗儀式正式開始,入祠堂!”
秦福肅然立身,與秦剛一道,左右各撣一下身上的塵土,跟隨秦察等族長族老之後,一步一步地走入祠堂。
秦盼兮則與莊上其他女眷一同,立於祠堂之外,激動地看著父兄的背影。
“請族譜~”
注:秦觀其祖源自會稽,北宋時屬兩浙路越州,這在秦觀自述文章及後世發現的秦詠墓誌中均有所反映。北宋開始重視宗族修譜,其重要的一點就是將同姓中有能力的人通過歸宗入族聚攏起來,共同發展。所以像本章中邀請秦福秦剛入族這樣的事情,雖然是小說的演繹,但卻是那個時代的常見之事。
因為早有好事者在街坊裏宣傳了一大圈,幾乎所有的鄰居都知道了“秦剛已被朝廷聖旨敕封承務郎”的消息。
此刻見到這一家三人走在前麵,後麵則是抬著朝廷賞賜而來的官府軍士,則再無疑問。
眾人紛紛過來祝賀,秦福更是喜笑顏開,連忙想起一事,趕緊在小妹耳邊說了一些話。
兩人讓秦剛待在門中招唿大家,倆人就迅速進了家裏麵。不一會兒,小妹先是喜滋滋拿了一隻小竹籃出來,籃子內裏裝了滿滿的一些銅錢。
站在家門口的台階上,她抓出了一把就使勁地撒出去。
鄰居中,縱使不是小孩,也要爭著去拾取一枚,以便都能沾些秦家的喜慶。
再一會兒,秦福便出現在了門口,他遞給了兒子一疊好幾個臨時包好的紅包。
於是,秦剛此刻便轉頭謝過抬東西過來的軍士,給他們每人發了一隻紅包,兩名軍士也高興地接過後,說了祝賀之語便迴去複命了。
這時,秦福又把王保長等一些有點身份的人讓進屋內喝茶。
好在秦剛在安置營內的這段時間,家裏已經把隔壁新買的屋子都整理好了,原來家裏的堂屋也收拾得更為寬敞整齊,一下子進來了許多人後,也不覺得擁擠局促。
談建瞅了一個空到秦剛身邊說:“方才在軍衙門口,秦老太爺讓我轉告承務大爺,此前顧不上與你說話,他會在今天稍晚些時間再來家裏拜訪。”
在宋朝,凡是有地位的家庭,當家男主人就可以稱為老爺。
秦家目前還是秦福當家,所以,秦老爺就隻能是他的稱唿。而他的兒子,在不擔事的年齡可以被稱為少爺,如果能擔事了,那就要被稱為大爺。
秦剛笑著看他說:“什麽承務大爺,你別學他們。都是自家兄弟,你還是叫我剛哥就好了。”
“真的嗎?”談建被說得有點不好意思了,“不過他們都說剛哥現在與從前不一樣了,是官爺了。”
秦剛一手拍拍他的肩,又一手拉過一旁的胡衍說:“我現在的確是有了官身,但這個官身是用來給我們兄弟以及身邊的家人提供共同庇護的,能讓我們不再輕易地被人欺負的,但並不是用來讓我們大家彼此生分的,明白嗎?”
“明白了,大哥!”
“明白了!”
兩人似乎都放下了包袱,十分地高興。
談建又匯報了這些天在秦家莊忙碌的情況,第一批孵出的雛鴨都在順利地長大,之後又先後孵出了三批新鴨。
附近村上在知道了秦家莊能常年孵鴨後,紛紛來找他們訂購。所以現在的孵房,除了自己莊上要增加雞鴨,還能接些外麵的生意,規模擴大後,生意卻很穩定。
秦剛聽了連連點頭。
正好趁這個時機,他便把兩人叫進了內屋,又讓小妹把朝廷的封賞獎金都取過來。
先拿出二十貫,給了胡衍與談建每人十貫,說這進獻水泥一事,既然是有了賞賜,那功勞就要讓大家都分潤一些。
接著秦剛又拿出了二十貫單獨給了胡衍,說是這是此次在安置營裏共同出生入死的額外獎勵。而能夠得到這樣的獎勵,想必胡衍帶迴舅舅家,多少也算是有些交待的。
見秦剛如此大方,又絲毫沒有得官之後的架子,兩個小兄弟都是十分感動且興奮,談建拿的雖然沒有胡衍那麽多,但卻絲毫並不眼紅,畢竟前些天,在“天花營”裏,可是有著丟命的危險。
兩人拜謝了大哥後,帶著賞金一起迴去了。
迴去的路上,談建與胡衍攀談:“衍哥,你這次與剛哥在營地裏,可曾是遇見許多驚險之事?”
“那還倒真是的,聽我跟你說來著……”
……
“……對了,明日你來水泥作坊幫幫我,接下來要有好多新的工人過來……”
而秦家這裏,街坊鄰居的拜訪攀談,則一直持續到晚飯前才陸續結束,秦福一輩子可能都沒像今天這般榮耀開心過。
兒子又一次死裏逃生,不僅得到了朝廷的大筆封賞,而且還有了敕封承務郎的官爺身份,這一切都似乎像夢幻一般。
待得客人陸續離開,家裏終於完全安靜了下來後,秦福一遍遍地摸著擺在堂屋案頭的官碟及官衣,才能確定這一切都是真實的。
隻是這份空閑並不能持續多長時候,沒一會兒,秦察便在秦規的陪同下上門了。
這也是秦老太爺第一次來秦剛家,秦福趕緊出門相迎。
秦察非常客氣地行禮問候之後,還讓秦規送上一份禮單,笑道:“一早有幸在軍衙見著了剛哥被朝廷敕封為承務郎,實在是件大喜事啊。匆忙之間,老漢迴莊略備了一份薄禮,特來道賀。”
秦福接過禮單時簡單一掃,上麵雖然都是一些雞鴨鹹肉米麵等農村裏的土特產,但滿滿一張,也是費用不菲,趕緊笑道:“秦老太爺能來敝舍,已是蓬蓽生輝,哪裏還需備上這份厚禮。”
“不能這麽說,一筆寫不出兩個秦字,承務郎這次受封,我們秦家莊也是倍感榮耀啊!”
秦規又在旁邊補充說:“秦承務在這幾個月裏,已經是助得我莊上五業興旺,還幫我們又有了水泥這一發家致富的產業,我們理應更早些時候就得上門致謝的。”
秦剛請得秦察上座,又讓小妹趕緊為二位重新泡茶,大家彼此寒喧著坐下。
秦察坐下後,開口對秦福道:“這次前來拜訪,我也就不拐彎抹角了,敢問秦賢弟,祖居何處?現在可否還有家譜可敘?”
秦福猛然聽得此問,倒也沒有注意秦察對他的稱唿變了,隻是比較慚愧地迴道:“我家祖籍在兩浙路的明州餘姚,從我祖父那代開始,就外出經商,四處漂泊,直至小老兒這輩,落戶在了這高郵,卻終無所成,祖居那邊的家譜早就沒法續進去啦!”
秦察一聽,與秦規對視了一下,眼中倒是有了幾分驚喜,進而拱手道:“如此說來也巧了,我秦家莊的祖上也在兩浙路,為越州會稽【見本章後注】,相距不遠,所以我們兩家人,很有可能都是出自同一秦姓的先祖。”
秦福聽此,尚還不明白秦察的意思,隻能點頭稱是。
“所以,你我兩家既然可能會是係出同源,現在又同在這高郵落地生根,算得上是難得的緣份。”秦察繼續說道,“我秦家莊在此地已有四世之出,數百族眾,所以老漢有一個不情之請:敢問秦賢弟是否願意與剛哥加入我高郵秦族之譜,以便相互照應,共同發展?”
這下子,秦福算是注意到了秦老太爺對他稱唿的改變。
要知道,第一次秦福去莊上求見時,他可是與秦規敘的同輩。但是秦察這次過來,卻是直接稱唿他為賢弟,那便是抬高了他一輩。
盡管秦福非常清楚,這次秦家莊邀請他們入族,所看中的無非就是秦剛身份與地位的變化,但這又的確是人之常情。
秦剛是他的兒子,所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山中有遠親”。如果不是這樣,僅憑他秦福這一生的碌碌無為,哪裏會有可能被任何一支的宗族願意邀請他們入族呢?
而此刻的他,早已被這個邀請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秦剛在一邊聽著,心裏並無什麽反對的意見。
接近並結緣秦家莊,本就是他為自家尋找額外依托的規劃之一。如今秦家莊主動提出邀請他家歸宗入族,對他而言,隻是更近一步而已。
唯一所擔心的,隻是父親的態度,是否會有其它方麵的考慮。
為避免尷尬,秦剛便看向秦福道:“全憑嗲嗲作主。”
在秦剛的提醒下,秦福已經緩過勁來,便順著秦察的話說:“感謝秦老哥能看得起我們。既然老哥有此之意,小老兒就帶著剛哥卻之不恭了!”
這就算是同意了!
秦察立即笑得滿頭白發與白眉毛都抖動了起來,探身緊緊握住了秦福之手,笑道:“來之前,我和族裏的人都商量過了。賢弟比我小不了幾歲,你我以兄弟論之正好。剛哥他雖年輕,但是他有出息啊,這段時間在莊上與規哥一同掌事,大家都挺服他。所以入了族後,他也是非常合適與規哥他們成為同輩份的兄弟。”
此時,秦規便恭恭敬敬地上前,稱秦福為“福叔”。
秦福喜滋滋地趕緊迴道“使不得”,高興地感覺自己恍然像在夢中一般。
秦剛與秦規也依例重新見過禮。
秦察又道:“今天到府上隻是提請了這個話頭。改日還得請秦賢弟到莊上詳敘,我們另擇個黃道吉日,為兩位辦一個正式的入族儀程。”
“那是要得,那是要得!”
兩人告辭後不久,又有人敲門,開門一見,卻是夏家的家主夏立言,背後是幾個抬著禮物的隨從。
夏立言笑容滿麵地拱手道喜:“恭喜秦承務,賀喜秦承務,這麽晚來打擾,還望不要怪罪啊!”秦剛口稱“哪裏”,趕緊將夏立言讓進屋內。
其實這大半天來,秦家的客人不斷,這夏立言一定是著人在街頭守著,才會在秦老太爺走後沒多久就趕上門來。
“哎呀!我們幾家上午在軍衙出來後,就商量了一下,秦承務這次受封,吾等皆是共感榮耀。大家便合在一起,備了些薄禮,托老夫過來走這一趟。”說者,便讓人遞過了禮單。
這份禮單是五家共賀,不可謂之不重,計有銅錢五百貫、精鹽五十斤、酒水十壇、各色布匹十匹、綢緞兩匹,還有人參、靈芝等藥類補品若幹。
秦剛卻知道,這份禮單他必須得收下。
高郵城中的這五家,再加上秦家莊,在朝廷宣旨封賞的那一刻起,已經與他成為了一個利益共同體。
而這個共同體在他獲得了官身之後,能否持續下去?這份禮單就是一塊問路石,此時的夏立言正在觀察著他的反應。
秦剛微笑著將禮單交給父親,卻轉而抓住夏立言的手,拉著他在堂前一起坐下,感慨著幾家家主的客氣與周到。
這時,夏立言的心才真正地放下,轉而與秦剛客氣地閑聊了片刻,就起身告退了。
此時,秦福看著滿院的禮物,竟有點發呆了。
不過也算是虧得家裏房子擴大了,現在倒是可以用一間空出的房間,來專門放置這些禮物。
稍稍考慮了之後,秦福便想清楚了,先將大家送來的禮物都登記好——因為人情往來時還得記得還禮。
然後,再和小妹一起,從這些現成的禮物中挑出來一些,要分別給學堂的馬夫子、軍學的林教授等人都備上謝禮。
此時此刻,多些尊師重教的行為總是沒有錯的。
然後囑咐兒子第二天務必要走一趟,秦剛俱是一一應下。
三日後,武寧鄉,秦家莊,秦家祠堂門口。
五百響的鞭炮長鳴,煙霧彌漫散開,於空中緩緩地扶搖而上。
受時間與財力所限,秦家的這座祠堂建得還是比較簡單。
在這次受封了新的田地後,秦察就提出,可以借著水泥的生產,把莊上原先的祠堂直接推倒了重建,不管是麵積還是外部規模,都是要好好地擴大一下。
隻是眼下秦福與秦剛的入族儀式還趕不上,隻能將就著在老祠堂裏舉行了。
中國人對於祖先的祭拜是遠遠重於其他國家民族的,甚至有研究認為,真正的中國人的信仰,既非後來的佛教、也非更早些的道教,而是對於自己祖先的信仰。
所以,製約並引導著中國人所有言行道德的最高標準,不是朝堂上的皇帝,也不是什麽神仙,而是對祖宗的敬畏與尊崇,“數典忘祖”是對一個古人最嚴重的指責。
經曆了唐末五代的長期戰亂,大量的士族門閥被摧毀,又有更多新興家族開始出現,部分文人及士大夫開始認識到讓普通民眾樹立起宗族觀念的重要性。
這方麵,宋代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就是歐陽修,還有蘇軾的父親蘇洵。他們不僅身體力行地整理、修補歐陽家、以及蘇家的族譜,還分別創立了歐陽式的小宗譜法與蘇式的大宗譜法,不遺餘力地向世間君子們廣為推廣。
這也使得宋代中國的家族修譜之風盛行,祠堂及家廟的修建漸成風氣。
此刻,在秦剛與秦盼兮的陪同下,走到秦家祠堂門口的秦福不由地老淚縱橫。
中國古代重農輕商,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有一句是“商人重利輕別離”,這種別離並非單指對於自己的家人妻小,更是指別離了整個宗族祠堂,遠離了家族根脈。
秦福之前的三世都在外麵經商,基本已被原先的宗族所拋棄。如今得以被親近的秦姓家族邀請歸宗,其間的情感藉慰,又豈是三言兩語能說得清呢?
鞭炮鳴畢,司儀站在祠堂門口高聲宣布:“吉時已到,高郵秦福父子入族歸宗儀式正式開始,入祠堂!”
秦福肅然立身,與秦剛一道,左右各撣一下身上的塵土,跟隨秦察等族長族老之後,一步一步地走入祠堂。
秦盼兮則與莊上其他女眷一同,立於祠堂之外,激動地看著父兄的背影。
“請族譜~”
注:秦觀其祖源自會稽,北宋時屬兩浙路越州,這在秦觀自述文章及後世發現的秦詠墓誌中均有所反映。北宋開始重視宗族修譜,其重要的一點就是將同姓中有能力的人通過歸宗入族聚攏起來,共同發展。所以像本章中邀請秦福秦剛入族這樣的事情,雖然是小說的演繹,但卻是那個時代的常見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