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剛知道毛滂是有考驗他之意,自是不會發怵,立即說道:
“學生鬥膽妄言,如有不當之處,還請知軍恕罪。”
“你且說來。”
“就從眼前所見之情來看,這縣裏衙役之散漫腐敗,已成風氣。依靠他們,既難以約束,又恐生其他事端。所以,第一,讓這些衙役全部撤出,營地轉交廂軍接管。第二,廂軍也無須太多人手,隻要從最近的東城門抽調已熟悉相關事務的廂軍兩三人來此即可;第三,讓夏知縣盡快查清救災錢物的去向,盡數轉交出來,如有缺失,一律補足;第四,此地之前管理混亂,眼下需盡快調撥一批必要的糧食與草藥,以穩定人心。”
一條條的,說得清晰且有條理,毛滂與身邊諸人俱是不住地點頭。
毛滂這才露出一點微笑,道:“那本官就將此處災民營的事務交於秦小友處置如何?”
“這怎使得!”不僅是眾人嚇了一跳,秦剛自己也沒想到,再看毛滂的表情並非說笑,便道:“學生並非一定要推托,實是年紀尚小,又是一介布衣書生,剛才不過紙上談書罷了,又怎指揮得動諸吏及軍士等人,隻怕誤了知軍的大事。”
“無妨。”毛滂對身邊的幕僚說:“子規你持我印信,留在此處代我行令,所有南門安置營裏的大小事宜,悉聽秦小友的安排。”
這名被稱為子規的幕僚,姓金名宇,是其毛滂早年在郢州任縣尉時所結識的當地貢士,之後省試未中,在京中就曾投奔。等到毛滂這次就任高郵軍時,就幫其向朝廷幫其謀了一個錄事參軍的職位一同過來,自是與軍中其他的參軍不同,乃其心腹,自然是明白毛滂的用意。
秦剛見此,也知不便推辭,一則眼下這些災民的混亂情況,早已令他無法直視;二則有了金參軍在前麵發號施令,他在後麵定主意、出舉措也就不存在什麽大問題了。
金參軍很經驗,先向副指揮使討了四名軍士後,便對秦剛作了一個請的手勢,兩人便去了城門處,那裏有守門吏的當值房間,備有可以寫東西的紙筆。
毛滂欣賞地看著秦剛的背影,旁邊的軍判過來有點擔心地說:“此子雖然提的各種想法甚好,但其畢竟還未加冠,而這個安置營少說也要有近千人。知軍就不怕管不好、管出事情來?”
毛滂笑笑道:“金參軍在那,不會出什麽問題。不過你提醒得也好,我看軍驛就在前麵,拿我的手信去,要求驛官對此多加注意,但凡有事,立即過來幫助處理。”說完,便與一行人迴去了。
在城門口的當值房間,秦剛與金參軍稍稍商議了一下,將之前說的四點措施分別寫成明確的書麵指令,金宇蓋上了知軍印信,讓四名軍士分別送去調遣資源。
午後時分,東門支援的人手已經過來了,找夏知縣索要的部分物資也隻多不少地運了過來,暫時先存放於城門這裏。
然後秦剛便令人搬了一桌一椅以及些許幹糧銅錢,一起進入了安置營。
走進安置營,經過剛才搶粥以及營地搶劫等事,原本不多的窩棚又倒了不少,營地內顯然更加混亂了不多。許多人就直接躺在了地上,睜著失神的眼睛,麻木地看著走來的他們。
秦剛對金參軍說:“眼下得先改變這裏的衛生狀況,否則必然會起疫病。”
“小郎說的輕巧,可是這幫人現在哪還顧得上這些。”跟著的一個軍士說。
秦剛笑了笑沒有多說話,隻是讓他們在沙洲中間的一塊寬敞些的空地,把桌椅擺好,再把帶來的幹糧與銅錢一並堆在了桌上。有些膽大的災民也慢慢地圍在了附近看著他們。
秦剛請金參軍坐在桌後。金宇原本不肯,秦剛又以“自己年紀過輕,難以令災民信服”為由,讓他在座位上坐住了。
又叫過剛才提出質疑的軍士,在他耳邊低語了一會兒,然後說:“去吧!”
這個軍士看了看金參軍,看其點頭,意思是聽秦剛的,便走到桌前的空地上,拿出手裏的銅鑼,“咣~”地使勁一敲,然後扯開了嗓子喊道:
“奉毛知軍之命,本處災民安置營由軍衙接管,由金參軍在此主持!”
鑼聲與高聲吆喝又吸引過來了好幾個人,大家都站在距離桌案大約七八步的距離。而那些依舊躺坐在原處的人,也都把臉轉向了這邊。
“金參軍今天要召募壯丁十名,隨我等在營地重新規劃修建窩棚,凡報名幹活者,一天可以吃兩頓稀飯、一頓饅頭,另外還能再發二十文錢。”
幹活的人自己便可吃飽,另發的二十文此時可以買些幹糧或米麵養活家裏人,所以這樣的待遇應該有著不錯的吸引力。但是意外的是,那軍士喊了幾嗓子後並沒有什麽人響應。
就聽圍看著的人中,有一個膽大之人開口說:“官府就會騙人。我們前天就被騙了,幹了活後啥也沒拿到。”
秦剛意識到,現在必須要為縣衙裏丟失的誠信買單。他隻能走到那個敲鑼吆喝的軍士旁邊,大聲地說:“大家請放心,金參軍這邊決不會騙人。而且,我們這一次,是隻要先報名,就可以預先把錢發給你,而且還可以先吃一頓幹糧,錢與幹糧就在這張桌上,大家可以現在就拿。”
預先發錢?而且還可以先吃幹糧?這個條件倒是挺吸引人,災民中便有了一些鬆動。
“我來。”突然人群裏走出一人,原來正是那個粥棚前被金宇問過話的人,他對秦剛和金宇說:“我相信毛知軍,我也見過你們,你們都是毛知軍身邊的人。”
他走到桌前,報了自己的名字,叫蔡小七。在記下他的名字之後,金宇果然從桌上的銅錢裏數了二十個給了他,再讓他領了一份幹糧,在旁邊等著。
蔡小七拿著錢與幹糧衝旁邊的人喊道:“怕什麽嘛?你們看我都拿到了,不就是幹活嗎?有錢拿、有東西吃,幹嘛不去?”
於是,人便一下子湧過來了,十個人的名額很快就滿了。沒報成的人便開始後悔自己開始太猶豫了。
秦剛便對他們說:“今天的活先這麽多,大家明天還可以早點過來看,金參軍還會有其他的活發給大家,一樣都是先拿錢和幹糧,然後再幹活。”眾人這才議論著退去。
兩個從東門過來的軍士是有經驗的,便指揮著這十個災民學著用生石灰水對新規劃的地方進行消毒、劃線,再重新搭建起整齊劃一的窩棚。
趁著天還沒黑,秦剛以金參軍的名義又發布了第二則告示:
“凡進入有白線劃定的新建窩棚區的災民,不得在劃區內隨意便溺、亂丟雜物垃圾。必須統一送至指定區域。如有違反,支持他人舉報。舉報核實一次,將獎勵百文錢,一份幹糧。被舉報的罰出窩棚露天居住兩天,還要被罰義務幹活兩天。”
原本要讓災民們遵守什麽條例規定,就算是衙役們拿著棍棒威脅,也隻能得個勉強結果。可是這個獎罰規則出來後,大家要麽來了精神,眼睛緊盯著哪家有沒有違反,自己可以去舉報了換獎金;要麽心裏有了計較,看管好自己家裏老人小孩,別犯了規矩被趕出去還得白幹活。
第二天這批人再來後,就把前一天騰空出來的地方繼續進行地麵平整,石灰水消毒,再重新搭建窩棚。
此外又新招了一些人,去這片沙洲的下水下風處建造廁所,還讓人挖出一個大坑用於垃圾的填埋。
金參軍看著秦剛有條不紊地安排與布置的這些事情,愈發地暗地稱奇:以其多年在官府裏的經曆來看,這些事情大多都從未聽過見過,但是現場看來,又覺得條條在理、事事有用。
而且現場募用災民做事,成本很低,效果卻非常好。再細想一下,這些最有力氣的人都被抓過來幹活了,豈不是更能減少了各種無事生非的可能嗎?
兩天下來,南門安置營地裏的麵貌就煥然一新,除了還有一些拖帶牲畜的災民,視牲畜為自己的命根子,生活不願意分開居住。秦剛也隻能派人去勸說他們領用生石灰水,對這些地方作了一些必要的消毒處理。
整個安置營地竟神奇般地安定了下來,而用到的管理軍士不過五六人而已。
軍衙那邊,毛滂聽了金參軍迴來的匯報,眼睛不時地一亮,進而連連點頭,聽了十分滿意,轉而問道:“子規以為此子如何?”
金宇迴道:“沉穩有序、處事果斷。最重要的是,此子總有各種奇思異想,初聽總覺有些荒唐,但是見其卻能一一施行開來,又覺深含道理其中。屬下覺得此子可堪大用,未來可期。”
毛滂點點頭道:“秦少泉也向我推薦過他,不論是其研究水泥的能耐,還是端陽節的詩才,都是不可小瞧的人才啊。而且我可聽說在修城的問題,秦剛與秦家莊都被這夏歸厚刁難過。”
金宇點頭道:“此事已有人向屬下透露過。不過實際上應該是縣吏張盛財與這秦家有隙,夏歸厚收了張盛財的好處而已。”
毛滂則說:“那正好這就安置營的事,把這姓夏的好好敲打敲打。”
當日對縣裏呈上來的安置營自查狀給了迴複:劉用革去班頭職務,查出的貪汙金額盡數追迴,另罰金五十貫,棍責二十。夏歸厚罰俸三個月。
作出這樣的處罰,也是大宋官場上的無奈。
宋朝重文抑武,對於官員的違法懲罰也變得越來越輕,甚至形成條例:諸州官吏有罪,隻要在暴露前自首,就可免除處罰。這劉班頭是被抓住喝酒誤事的現行,又是小吏,可以直接處罰。但是夏歸厚的識人不準與用人不良卻是其自認的,最後也隻能罰點俸祿了事。
當晚,被棍責後再革去官職的劉用,實際正是張盛財的狗腿子之一。一直是在縣裏行治安之名,做打手之實。不過因為他極善逢迎之舉,讜連夏歸厚也得了他不少的孝敬,所以才會把一些油水大的活都交給他去做。
怎知這次卻在災民安置一事上栽了跟頭,知縣為了保全自己,隻能對其放棄並施以重罰。
劉用繳了罰款受了刑,總覺得這件事很不甘心,便從家裏又湊了一些先前貪墨來的錢,由兒子扶著去求見張盛富。
張盛富在鄉下發水之前就迴到了縣城,一直不被知縣召用,也是鬱悶在家,而且今天他大哥張盛財也在這裏。
水災一起,張盛財想著米價怎麽著也會大漲,那麽手裏積壓的糯米好歹也有挽迴一點損失的希望。誰知道知軍卻早做了什麽“應災準備方略”,米價稍有上漲的跡象,就開始對外銷售平價米。而且還傳聞過幾天後,上麵還會有救災米糧到郵,這米價眼見得又漲不上去了。
更令張盛財跳腳的是,今天又有消息傳出說,這些準備方略,居然都是出自那個秦剛之手。
於是,他說什麽也咽不下這口氣,親自跑到兄弟這裏來,一起商量著如何想個辦法。正好又遇上了剛被革職又處罰過的劉用。
“老大,我可聽說,把我趕走後,表麵上主持城南安置營的是金參軍,實際在後麵做主的,居然還是秦剛這個下賤的外來商戶子。這小子之前就與老大你處處作對,這次壞我們財路的,也一定就是他,你可得想想辦法治治他。”劉用查顏觀色,也在拚命將仇恨向秦剛身上拉。
張盛財更是憤憤不已:“我要虧點錢財倒也沒什麽,兄弟你在縣衙裏這麽多年,哪個不給你幾分薄麵。這秦剛就仗著新來的知軍給他撐腰,眼見得要把你擠到沒地呆了。”
張盛富畢竟是隻老狐狸,並沒有衝動,而是先安慰住兩人:“別急,現在這小子勢頭正盛,咱們別和他正麵來。有知軍的撐腰算什麽?這高郵前前後後來了多少的官,最後要想辦成事、辦好事,哪次不得聽我們這些老人的話!”
再定心喝了一口茶後,才向兩人透露說:“你們都要沉住氣。我做事,每次都得要謀定而後動。這次跟著他們在南門的幾個軍士裏,有一個是我的人。我已經讓他一直盯著那裏,有什麽情況,他都會及時告訴到我這裏。一定要等到有最好的機會,才能夠把他置於死地。”
說來也巧,正在幾人謀劃複雜的這個時間裏。前麵剛剛提到在南門的那個軍士居然自己跑來了,一起被他拉來的,還有一個郎中。
“張押司,出大事了!出大事了!”
“鎮定點!急什麽!”張盛富心裏一緊,別又出什麽問題,但表麵依然保持鎮定。
“南門、南門安置營,”這個軍士喘了好幾口大氣之後,才說出了一句讓眾人都心驚肉跳的一句話,“安置營裏出了天花!”
“學生鬥膽妄言,如有不當之處,還請知軍恕罪。”
“你且說來。”
“就從眼前所見之情來看,這縣裏衙役之散漫腐敗,已成風氣。依靠他們,既難以約束,又恐生其他事端。所以,第一,讓這些衙役全部撤出,營地轉交廂軍接管。第二,廂軍也無須太多人手,隻要從最近的東城門抽調已熟悉相關事務的廂軍兩三人來此即可;第三,讓夏知縣盡快查清救災錢物的去向,盡數轉交出來,如有缺失,一律補足;第四,此地之前管理混亂,眼下需盡快調撥一批必要的糧食與草藥,以穩定人心。”
一條條的,說得清晰且有條理,毛滂與身邊諸人俱是不住地點頭。
毛滂這才露出一點微笑,道:“那本官就將此處災民營的事務交於秦小友處置如何?”
“這怎使得!”不僅是眾人嚇了一跳,秦剛自己也沒想到,再看毛滂的表情並非說笑,便道:“學生並非一定要推托,實是年紀尚小,又是一介布衣書生,剛才不過紙上談書罷了,又怎指揮得動諸吏及軍士等人,隻怕誤了知軍的大事。”
“無妨。”毛滂對身邊的幕僚說:“子規你持我印信,留在此處代我行令,所有南門安置營裏的大小事宜,悉聽秦小友的安排。”
這名被稱為子規的幕僚,姓金名宇,是其毛滂早年在郢州任縣尉時所結識的當地貢士,之後省試未中,在京中就曾投奔。等到毛滂這次就任高郵軍時,就幫其向朝廷幫其謀了一個錄事參軍的職位一同過來,自是與軍中其他的參軍不同,乃其心腹,自然是明白毛滂的用意。
秦剛見此,也知不便推辭,一則眼下這些災民的混亂情況,早已令他無法直視;二則有了金參軍在前麵發號施令,他在後麵定主意、出舉措也就不存在什麽大問題了。
金參軍很經驗,先向副指揮使討了四名軍士後,便對秦剛作了一個請的手勢,兩人便去了城門處,那裏有守門吏的當值房間,備有可以寫東西的紙筆。
毛滂欣賞地看著秦剛的背影,旁邊的軍判過來有點擔心地說:“此子雖然提的各種想法甚好,但其畢竟還未加冠,而這個安置營少說也要有近千人。知軍就不怕管不好、管出事情來?”
毛滂笑笑道:“金參軍在那,不會出什麽問題。不過你提醒得也好,我看軍驛就在前麵,拿我的手信去,要求驛官對此多加注意,但凡有事,立即過來幫助處理。”說完,便與一行人迴去了。
在城門口的當值房間,秦剛與金參軍稍稍商議了一下,將之前說的四點措施分別寫成明確的書麵指令,金宇蓋上了知軍印信,讓四名軍士分別送去調遣資源。
午後時分,東門支援的人手已經過來了,找夏知縣索要的部分物資也隻多不少地運了過來,暫時先存放於城門這裏。
然後秦剛便令人搬了一桌一椅以及些許幹糧銅錢,一起進入了安置營。
走進安置營,經過剛才搶粥以及營地搶劫等事,原本不多的窩棚又倒了不少,營地內顯然更加混亂了不多。許多人就直接躺在了地上,睜著失神的眼睛,麻木地看著走來的他們。
秦剛對金參軍說:“眼下得先改變這裏的衛生狀況,否則必然會起疫病。”
“小郎說的輕巧,可是這幫人現在哪還顧得上這些。”跟著的一個軍士說。
秦剛笑了笑沒有多說話,隻是讓他們在沙洲中間的一塊寬敞些的空地,把桌椅擺好,再把帶來的幹糧與銅錢一並堆在了桌上。有些膽大的災民也慢慢地圍在了附近看著他們。
秦剛請金參軍坐在桌後。金宇原本不肯,秦剛又以“自己年紀過輕,難以令災民信服”為由,讓他在座位上坐住了。
又叫過剛才提出質疑的軍士,在他耳邊低語了一會兒,然後說:“去吧!”
這個軍士看了看金參軍,看其點頭,意思是聽秦剛的,便走到桌前的空地上,拿出手裏的銅鑼,“咣~”地使勁一敲,然後扯開了嗓子喊道:
“奉毛知軍之命,本處災民安置營由軍衙接管,由金參軍在此主持!”
鑼聲與高聲吆喝又吸引過來了好幾個人,大家都站在距離桌案大約七八步的距離。而那些依舊躺坐在原處的人,也都把臉轉向了這邊。
“金參軍今天要召募壯丁十名,隨我等在營地重新規劃修建窩棚,凡報名幹活者,一天可以吃兩頓稀飯、一頓饅頭,另外還能再發二十文錢。”
幹活的人自己便可吃飽,另發的二十文此時可以買些幹糧或米麵養活家裏人,所以這樣的待遇應該有著不錯的吸引力。但是意外的是,那軍士喊了幾嗓子後並沒有什麽人響應。
就聽圍看著的人中,有一個膽大之人開口說:“官府就會騙人。我們前天就被騙了,幹了活後啥也沒拿到。”
秦剛意識到,現在必須要為縣衙裏丟失的誠信買單。他隻能走到那個敲鑼吆喝的軍士旁邊,大聲地說:“大家請放心,金參軍這邊決不會騙人。而且,我們這一次,是隻要先報名,就可以預先把錢發給你,而且還可以先吃一頓幹糧,錢與幹糧就在這張桌上,大家可以現在就拿。”
預先發錢?而且還可以先吃幹糧?這個條件倒是挺吸引人,災民中便有了一些鬆動。
“我來。”突然人群裏走出一人,原來正是那個粥棚前被金宇問過話的人,他對秦剛和金宇說:“我相信毛知軍,我也見過你們,你們都是毛知軍身邊的人。”
他走到桌前,報了自己的名字,叫蔡小七。在記下他的名字之後,金宇果然從桌上的銅錢裏數了二十個給了他,再讓他領了一份幹糧,在旁邊等著。
蔡小七拿著錢與幹糧衝旁邊的人喊道:“怕什麽嘛?你們看我都拿到了,不就是幹活嗎?有錢拿、有東西吃,幹嘛不去?”
於是,人便一下子湧過來了,十個人的名額很快就滿了。沒報成的人便開始後悔自己開始太猶豫了。
秦剛便對他們說:“今天的活先這麽多,大家明天還可以早點過來看,金參軍還會有其他的活發給大家,一樣都是先拿錢和幹糧,然後再幹活。”眾人這才議論著退去。
兩個從東門過來的軍士是有經驗的,便指揮著這十個災民學著用生石灰水對新規劃的地方進行消毒、劃線,再重新搭建起整齊劃一的窩棚。
趁著天還沒黑,秦剛以金參軍的名義又發布了第二則告示:
“凡進入有白線劃定的新建窩棚區的災民,不得在劃區內隨意便溺、亂丟雜物垃圾。必須統一送至指定區域。如有違反,支持他人舉報。舉報核實一次,將獎勵百文錢,一份幹糧。被舉報的罰出窩棚露天居住兩天,還要被罰義務幹活兩天。”
原本要讓災民們遵守什麽條例規定,就算是衙役們拿著棍棒威脅,也隻能得個勉強結果。可是這個獎罰規則出來後,大家要麽來了精神,眼睛緊盯著哪家有沒有違反,自己可以去舉報了換獎金;要麽心裏有了計較,看管好自己家裏老人小孩,別犯了規矩被趕出去還得白幹活。
第二天這批人再來後,就把前一天騰空出來的地方繼續進行地麵平整,石灰水消毒,再重新搭建窩棚。
此外又新招了一些人,去這片沙洲的下水下風處建造廁所,還讓人挖出一個大坑用於垃圾的填埋。
金參軍看著秦剛有條不紊地安排與布置的這些事情,愈發地暗地稱奇:以其多年在官府裏的經曆來看,這些事情大多都從未聽過見過,但是現場看來,又覺得條條在理、事事有用。
而且現場募用災民做事,成本很低,效果卻非常好。再細想一下,這些最有力氣的人都被抓過來幹活了,豈不是更能減少了各種無事生非的可能嗎?
兩天下來,南門安置營地裏的麵貌就煥然一新,除了還有一些拖帶牲畜的災民,視牲畜為自己的命根子,生活不願意分開居住。秦剛也隻能派人去勸說他們領用生石灰水,對這些地方作了一些必要的消毒處理。
整個安置營地竟神奇般地安定了下來,而用到的管理軍士不過五六人而已。
軍衙那邊,毛滂聽了金參軍迴來的匯報,眼睛不時地一亮,進而連連點頭,聽了十分滿意,轉而問道:“子規以為此子如何?”
金宇迴道:“沉穩有序、處事果斷。最重要的是,此子總有各種奇思異想,初聽總覺有些荒唐,但是見其卻能一一施行開來,又覺深含道理其中。屬下覺得此子可堪大用,未來可期。”
毛滂點點頭道:“秦少泉也向我推薦過他,不論是其研究水泥的能耐,還是端陽節的詩才,都是不可小瞧的人才啊。而且我可聽說在修城的問題,秦剛與秦家莊都被這夏歸厚刁難過。”
金宇點頭道:“此事已有人向屬下透露過。不過實際上應該是縣吏張盛財與這秦家有隙,夏歸厚收了張盛財的好處而已。”
毛滂則說:“那正好這就安置營的事,把這姓夏的好好敲打敲打。”
當日對縣裏呈上來的安置營自查狀給了迴複:劉用革去班頭職務,查出的貪汙金額盡數追迴,另罰金五十貫,棍責二十。夏歸厚罰俸三個月。
作出這樣的處罰,也是大宋官場上的無奈。
宋朝重文抑武,對於官員的違法懲罰也變得越來越輕,甚至形成條例:諸州官吏有罪,隻要在暴露前自首,就可免除處罰。這劉班頭是被抓住喝酒誤事的現行,又是小吏,可以直接處罰。但是夏歸厚的識人不準與用人不良卻是其自認的,最後也隻能罰點俸祿了事。
當晚,被棍責後再革去官職的劉用,實際正是張盛財的狗腿子之一。一直是在縣裏行治安之名,做打手之實。不過因為他極善逢迎之舉,讜連夏歸厚也得了他不少的孝敬,所以才會把一些油水大的活都交給他去做。
怎知這次卻在災民安置一事上栽了跟頭,知縣為了保全自己,隻能對其放棄並施以重罰。
劉用繳了罰款受了刑,總覺得這件事很不甘心,便從家裏又湊了一些先前貪墨來的錢,由兒子扶著去求見張盛富。
張盛富在鄉下發水之前就迴到了縣城,一直不被知縣召用,也是鬱悶在家,而且今天他大哥張盛財也在這裏。
水災一起,張盛財想著米價怎麽著也會大漲,那麽手裏積壓的糯米好歹也有挽迴一點損失的希望。誰知道知軍卻早做了什麽“應災準備方略”,米價稍有上漲的跡象,就開始對外銷售平價米。而且還傳聞過幾天後,上麵還會有救災米糧到郵,這米價眼見得又漲不上去了。
更令張盛財跳腳的是,今天又有消息傳出說,這些準備方略,居然都是出自那個秦剛之手。
於是,他說什麽也咽不下這口氣,親自跑到兄弟這裏來,一起商量著如何想個辦法。正好又遇上了剛被革職又處罰過的劉用。
“老大,我可聽說,把我趕走後,表麵上主持城南安置營的是金參軍,實際在後麵做主的,居然還是秦剛這個下賤的外來商戶子。這小子之前就與老大你處處作對,這次壞我們財路的,也一定就是他,你可得想想辦法治治他。”劉用查顏觀色,也在拚命將仇恨向秦剛身上拉。
張盛財更是憤憤不已:“我要虧點錢財倒也沒什麽,兄弟你在縣衙裏這麽多年,哪個不給你幾分薄麵。這秦剛就仗著新來的知軍給他撐腰,眼見得要把你擠到沒地呆了。”
張盛富畢竟是隻老狐狸,並沒有衝動,而是先安慰住兩人:“別急,現在這小子勢頭正盛,咱們別和他正麵來。有知軍的撐腰算什麽?這高郵前前後後來了多少的官,最後要想辦成事、辦好事,哪次不得聽我們這些老人的話!”
再定心喝了一口茶後,才向兩人透露說:“你們都要沉住氣。我做事,每次都得要謀定而後動。這次跟著他們在南門的幾個軍士裏,有一個是我的人。我已經讓他一直盯著那裏,有什麽情況,他都會及時告訴到我這裏。一定要等到有最好的機會,才能夠把他置於死地。”
說來也巧,正在幾人謀劃複雜的這個時間裏。前麵剛剛提到在南門的那個軍士居然自己跑來了,一起被他拉來的,還有一個郎中。
“張押司,出大事了!出大事了!”
“鎮定點!急什麽!”張盛富心裏一緊,別又出什麽問題,但表麵依然保持鎮定。
“南門、南門安置營,”這個軍士喘了好幾口大氣之後,才說出了一句讓眾人都心驚肉跳的一句話,“安置營裏出了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