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鈏這時則沉著臉道:“我現在隻擔心這常陸國會不會是海外最好的一塊地方,然後現在給了衛王,而且整個常陸國的好田都被他衛王給占完了。”</br>“沒錯!”</br>“我現在是真的後悔,後悔當初陛下在南都問我們這些宗藩誰願意去海外就藩時,我沒有第一個站出來,表示願意去海外就藩。”</br>“是啊,早知道,海外這麽多良田,我說什麽也要出去的。”</br>其他宗藩也跟著說了起來。</br>而東安王朱英燧這時則問道:“那我們該怎麽辦,真的要幫他衛王采購更多中土商貨,讓他好在海外繼續斂更多的財嗎?”</br>朱翊鈏不由得笑道:“自然是要幫的,畢竟他出手也的確算是大方,我們幫他做這事不吃虧,但我覺得這海外還是沒必要去,畢竟出海是九死一生的事,也並不是所有的蠻夷之地都有常陸國那麽好。”</br>“但我聽說,現在國朝造的大艦已經越來越抗大風,甚至已經造出蒸汽輪船,航速很快,能更好的避開風浪,為此,中央商行下轄的船政局還專門造出了蒸汽郵輪,已經有士民開始乘坐這種郵輪去東萊、東瀛等地遊覽觀光呢。”</br>“另外,各類官報和許多從海外迴來的人也屢次說,外麵並不全是蠻荒之地,許多地方的確有很多沃野良田,我本來是不怎麽信的,擔心這是朝廷故意引誘我們藩王出去才這樣宣教的,但現在衛王的例子已經實實在在的擺在了麵前,讓我是不得不信。”</br>東安王朱英燧沒有想到朱翊鈏還是沒有動心,也就在這時多言了幾句。</br>朱翊鈏則在沉思片刻後說道:“但我們畢竟是天潢貴胄,天潢貴胄豈能輕易涉險?”</br>“畢竟,出海無論如何,都是在冒險,船再好,每年依舊有殞命於海難者,尋常百姓葬身魚腹沒什麽,可我們真的是沒有必要讓自己這天家貴胄身份落得個葬身魚腹的下場?”</br>朱翊鈏這麽說後,朱英燧沉默了下來。</br>因為想到生命就這麽一次,再加上朱翊鈏也這麽說,朱英燧也就說道:“那我再考慮考慮。”</br>……</br>“不用考慮了!”</br>“你給衛王府的姚長史迴話,就說我們益王府願意幫他做這生意,但是,孤也已經打算為國出海外就藩,奏本都已經擬好,就等呈遞上去,所以恐隻能幫他這一次。”</br>而朱翊鈏在迴益王府後,也跟自己兒子即世子朱常汘等子侄們,說起了,要不要因為衛王在海外就藩發了大財,就也上本表示願意去海外就藩的事展開了討論。</br>但在自家府內,朱翊鈏則反而批駁了自己子侄們“讓他再考慮考慮,畢竟出海頗有風險”的提議,反而很斬釘截鐵的表示要出海,且道:</br>“留在中土,沒有封地沒有軍隊,規矩又多,根本沒有天潢貴胄該有的體麵,還不如鬥膽去海外一趟。”</br>“何況,現在天子由於需要鼓勵宗藩去海外,隻會給海外膏腴之地為就藩之地,所以何必猶疑?”</br>“別真等別的宗藩都把出海把海外膏腴之地瓜分完了,我們再請旨出去就藩,那時我們就真的隻能去鳥不拉屎的地方去了!”</br>“至於風險,也不必怕,我們可以分批從不同時間渡船出海,這樣我益王府總有一支能到達就藩地。”</br>因為朱翊鈏要堅持,他的子侄們也不好再多說什麽。</br>於是,朱翊鈏接下來就真的向萬曆朱翊鈞上本,表示希望去海外為國守疆。</br>朱翊鈞這裏倒是先從張敬修這裏知道了諸宗藩宴請衛王府長史姚尚文的事,甚至還拿到了他們的談話內容。</br>“看來衛王這次的賀禮,還是讓不少宗藩動了心,開始讓許多藩王有了去海外就藩的想法。”</br>“這樣就好!”</br>“朕就說,他們不應該都是寧肯坐視自己因為收入下降而奢靡程度下降也不願意冒險去海外的人。”</br>朱翊鈞還因此笑著說了這麽幾句。</br>藩王就藩海外,同移民於海外一樣,是朱翊鈞和他的執政公卿們要做的兩件大事。</br>甚至可以說,從張居正去世後,朱翊鈞親政以來,他所做的一切事都其實是圍繞著這兩個目的。</br>總之,就是把人往外轉移。</br>現在,許多士民百姓被以流放罪犯的方式流放了大量出去,而如今就隻剩下藩王沒有被大量轉移出去。</br>不過,好在朱翊鈞笑著這麽說後不久,他就收到了益王朱翊鈏表示希望出海就藩而為國守邊的章奏。</br>“準其所奏。”</br>“按原定之議,將他封在常陸附近的下野,賜田三萬頃。”</br>“如常陸之製,下野之軍政大事,督撫需與藩王商定,不可擅自行事。”</br>朱翊鈞因此立即同意了朱翊鈏所奏,且讓他獲得了衛王一樣的權力。</br>之所以,讓藩王可以與督撫一起決定所封之地的軍政,自然是為了製衡督撫,如同不讓藩王直接管理當地軍政,也是為了讓督撫製衡藩王。</br>畢竟,海外之地離中土太遠,如果隻有一個總督或者巡撫,很容易讓總督或者巡撫這樣的流官變成土皇帝,乃至最後竟要割地自立,有個藩王相製衡,算是多加一層防範。</br>朱翊鈏很快就收到了讓他就藩下野的聖旨。</br>朱翊鈏因此很高興,且在拿到聖旨迴王府就對自己的子侄們笑說道:</br>“雖然比不上第一個站出來願意就藩的衛王,直接給五萬頃莊田,但三萬頃也不少了,而且還是常陸附近的下野,應該也不是什麽貧瘠之地。”</br>“真正是皇恩浩蕩啊!”</br>朱翊鈏說後就朝皇帝寢居的方向拜了一拜。</br>他的子侄們這時也跟著拜了一拜。</br>“現在趕緊籌備出海就藩的事宜,盡量也多帶些棉布絲綢茶葉這些商貨,去那邊後好賣!”</br>“另外,花重金聘請一些從官辦商行退休的老礦工,讓他們跟著我們一起去,聽聞海外是可以開礦的,東夷那邊更是金銀礦多,到時候,即便大礦被朝廷開采了,但沒準我們還能靠開采一些小礦為王府增收。”</br>朱翊鈏接著就對自己的子侄們吩咐了起來。</br>他的子侄們忙拱手稱是。</br>在這期間。</br>朱翊鈏要渡海去本州下野就藩的消息很快就不脛而走。</br>這也讓東安王朱英燧勃然大怒,當場就把拍了桌子,而橫眉瞪眼道:</br>“他益王怎麽能如此虛偽!在我們麵前說,宗藩畢竟是天潢貴胄,還是不宜冒險渡海,結果,他自己卻悄悄的先上了一本,請求去海外就藩!”</br>“是啊,他這分明是擔心我們搶在他前頭請求去海外就藩,而讓好地都給了我們。”</br>“這個益王,真是卑鄙!”</br>沈王朱珵墝也跟著抱怨起來。</br>朱英燧點了點頭,思索了一會兒後道:“這樣的無恥之徒,真是枉為我朱家子孫!貪權好利,為此不惜說假話,誆騙同宗兄弟,也不惜背棄祖宗,也學那衛王去海外,真正是不孝!”</br>“孤深以為恥!”</br>“孤寧肯將來窮死餓死在中土,也不會背棄祖宗,冒著葬身魚腹的危險去什麽海外!”</br>朱英燧這時又說了起來,且緊接著又啐了一口,然後就看向朱珵墝道:</br>“沈王,我知道你也不是這樣的人,應該也會堅持留在中土,哪怕沒有封地,哪怕不能掌權也會留在中土,替貴國祖宗守陵吧?”</br>因為王爵往往代表一藩國之主,故雖然沈王這樣留在中土的王沒有封國,但往往也會對他的家族以“貴國”相稱,在曆史上也有把親王之家以“大國”相稱的情況。</br>話轉迴來。</br>朱英燧這麽說後,沈王點了點頭:“自然!孝道豈能違?!”</br>“我們不妨再勸勸其他宗藩,向他們明曉大義,讓他們不要學益王,做背棄祖宗、不守孝道的事。”</br>朱英燧接著又說了一句。</br>沈王對此表示讚同,且真的與朱英燧如此照辦起來。</br>而也因此,倒真的有好些個在京宗藩都表示不會因為權力和經濟上的好處,就要請求出海就藩。</br>但在這之後不久,朱英燧就自己立即上了本,表示也願意出海就藩,為皇明保海疆。</br>朱翊鈞對此也予以恩準,且也把他封在了武藏廊橋城。</br>“為何不是離衛王更近的館林城?”</br>“不是說,關東北邊都可以封給非陛下直係子弟外的宗藩嗎?”</br>朱英燧對此卻很是失望。</br>因為他早就在上本前研究過,而根據衛王和益王的受封情況,而推斷出自己大概率會去傳聞中更富庶的館林城,結果聖旨卻是讓他去廊橋城就藩,所以,這讓他頗為疑惑,也就問起宣旨的太監王世貞來。</br>王世貞迴道:“是這樣的,沈王殿下比您提前上本,故侍禦司諸執政已題請先讓沈王殿下去館林城就藩了。”</br>說到這裏,王世貞就笑著道:“殿下若真更想去館林城,隻怕得指望沈王殿下將來犯下什麽大錯被革除封爵了,那樣或許有些可能被改去館林城就藩。”</br>(本章完)</br>


    dengbidmxswqqxswyifan</p>


    shuyueepzwqqwxwxsguan</p>


    xs007zhuikereadw23zw</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曆佑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楓渡清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渡清江並收藏萬曆佑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