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的艦隊,從班達亞齊港出發繼續西行,接下來的航程,將由英荷兩國使臣帶路,因為大明水師,還是第一次踏入這片水域,所以需要有個熟悉的向導。


    鄭成功一麵命令船上技術人員,利用指南針、風向標等測量儀器,開始測繪航海圖,一麵命所有船員加強警戒,隨時應對突發狀況。


    .............


    出使歐洲的艦隊,還在一望無際的海洋中前行,而大明境內,卻再次發生了一件大事。


    自從華夏銀行與大明官府正式簽訂借貸合約後,華夏銀行在大明境內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連帶著華夏銀行的一紙本票,也成了能與真金白銀相媲美的硬通貨。


    不是沒有投機倒把之人,試圖製造假本票渾水摸魚,但華夏銀行本票,采用了最新雕版印刷技術,以及水印防偽識別標誌,除非大明皇家科學院中的頂尖科學家聯合仿製,否則一般的老百姓,還真沒辦法造假。


    市麵上出現假本票的難度,甚至比假銀子與假銅錢更大,於是兩相比較之下,商人們更願意使用華夏銀行的本票,作為日常買賣的交易本金。


    隻可惜華夏銀行本票數額太大(隻出一百兩白銀以上的本票),不適合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交易。


    好在這種情況,隨著華夏銀行,在沿海各大港口,以及內陸各大省份,開設起分行後,終於得到改善。


    就在南洋水師出使歐洲一個月之後,華夏銀行忽然推出一種新型產品——龍幣。


    “龍”是皇權的象征,皇宮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華夏銀行能推出龍幣,很大程度上,是獲得了大明朝廷的支持。


    即使一家銀行的勢力再龐大,但一國貨幣係統,卻也不是某個民間勢力有能力發行的。


    華夏銀行本票,采用的是替換性質,既:商人在銀行每存進一百兩白銀,華夏銀行才能開出一張一百兩白銀的本票,根本不敢多印。


    但貨幣不同,隻要有一定貯備金防止擠兌,就可以五倍甚至十倍地印製紙幣。


    比如銀行有一千萬兩白銀儲備,那麽它就敢印製價值五千萬至一億兩白銀的紙幣。


    如此豐厚的利潤,即使華夏銀行勢力再龐大,也不可能獨享,甚至大明朝廷若不是想要借助華夏銀行的影響力,都會撇下華夏銀行自己單幹。


    所以最終的龍幣鑄造,大明朝廷一分錢不花,卻占今後純利潤的百分之四十九,而華夏銀行一眾股東加起來,隻能占到百分之五十一。


    為何隻讓朝廷占據百分之四十九,其實也是李鴻飛深思熟慮的結果,他擔心朝廷嚐到了印製龍幣的甜頭,會控製不住貪戀,尤其是在今後爆發戰爭,以及抵禦自然災害的時候,朝廷為了籌錢,從而大肆印製龍幣。


    凡事由過而不及,紙幣發行量太少,會讓紙幣變得很值錢,從而引發囤錢危機,就像以往的銅幣與白銀一樣,那些投機倒把的商人,會大肆囤積,以待漲價後再拋出來賺取差價。


    而發行太多,又會造成貨幣泛濫,大明當初發行的寶鈔,就是不按照市場需求,胡亂發行的結果。


    如何保證市場平衡,這就需要一個專業機構,時刻把握市場動向,以便隨時對其進行市場調控。


    朝廷不太適合做這種事,因為朝廷的首要任務,是保證國內安定,牽絆實在是太多了。


    在另一個時空,為了應對戰爭,從而大肆發行紙幣,導致紙幣泛濫貶值的例子不勝枚舉。


    反倒是一心隻為逐利的華夏銀行,更能勝任,雖然本質上來說,他們隻是想要保證龍幣利益的最大化,但也從側麵保證了市場經濟的穩定性,不會出現拆東牆補西牆的尷尬局麵。


    所以,讓華夏銀行一眾股東,共同占據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同時掌握龍幣鑄造的主導權,才是目前最好的處理方法。


    或許等到幾年之後,龍幣在大明境內趨於穩定,朝廷最終會收迴這個權力,但那也是以後的事情了.........


    此次華夏銀行發行的龍幣種類分為:一角、五角、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共八個幣種。


    由於中國的古代貨幣製度,與其它國家不同,不存在什麽本位製度(隻有明朝中期之後,為了獲得大量銅來製造火器,這才開始采用,不太成熟的銀本位貨幣製度),也沒有主幣副幣之分,往往金、銀、銅、穀、帛以及後來的紙幣,都同時不同程度地行使貨幣的職能,隻不過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各有所側重而已。


    各個朝代的貨幣製度也很不一致,即使一個朝代的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也有種種變化和區別。


    所以經過華夏銀行與朝廷官員多次磋商,甚至還驚動了國會議員,最終才定出一個兌換比。


    既:一角龍幣的購買力,相當於一文銅錢,一百元龍幣則等於一兩白銀。


    大明在以銀作為本位貨幣之前,一兩白銀便相當於一千文銅錢,也就是一貫或者一吊錢,剛好與如今的龍幣比例相當。


    雖然使用銀本位之後,銅價有所跌落,甚至有段時間,一兩白銀,可以兌換1300到1500文銅錢,但隨著軍器局大量采購銅來製造火炮,銅價再次有所迴升(如今保持在了1200比1的兌換比例)。


    何況一直以來,大明雖然推行了銀本位,但貨幣市場卻十分混亂,不少地區的百姓,還是隻能用銅錢作為日常消費,而銅錢的不穩定性,往往就造成了老百姓手中貨幣,無形之中的虧損。


    以至於為了避免這種虧損,部分老百姓甚至不敢輕易消費,嚴重阻礙了大明經濟發展。


    如今推行龍幣,卻依舊使用銀本位,也就是說,雖然一角錢,確實可以當做一文銅錢,但老百姓完全可以將價格不穩定的銅幣,兌換成相對穩定的龍幣,這樣一來反而加速了龍幣的推行速度。


    當所有老百姓都習慣使用龍幣後,尾大不掉的銅錢,也便能正式退出貨幣市場了。


    “李大人,我就不懂了,為何非要接受銅錢兌換龍幣,你知道現在一兩白銀可換多少銅錢嗎?足足1200文!也就是說,人家花費一兩白銀,便能在老百姓手中兌換到1200文銅錢,然後又用這1200文,去華夏銀行兌換一百二十元。這樣一倒騰,平白無故賺走二十元龍幣,這買賣華夏銀行虧大了!”吳浩對這種兌換手法很不滿。


    按照他的想法,這種口子不能開,一旦龍幣不被世人接受,那麽便會有大量百姓,采取這種先以銅錢兌換龍幣,在轉轉手將兌換到的龍幣,換成銀子的事情發生。


    一番倒騰下來,老百姓手中一兩白銀,則變成了1.2兩白銀,直接增值百分之二十。


    “你呀!隻是看到了表麵現象。我且問你,老百姓將所有銅錢,都兌換成了白銀,他們平常購買柴米油鹽怎麽辦?”李鴻飛反問道。


    確實,一兩白銀,相當於一百龍幣的購買力,可誰家出去買盒針線,也揣著百元大鈔?


    而且就算揣著百元大鈔,可商家總得找零不是?


    碎銀子雖然也有,但碎銀子的重量極其不標準,也很難現場進行切割。


    若是碎銀子找多了,商家要虧本,若是找少了,老百姓又不劃算。


    這也是為何銅錢一直尾大不掉的根本原因,官銀的標準計量是以兩為單位,那些幾錢幾錢的碎銀子,全都是民間私自切割出來的,真正用於交易中置換差價的,主要還是銅錢,原因無他,銅錢足夠標準,誰也不吃虧。


    如果真像吳浩所擔心的那樣,老百姓全部將銅錢換成銀子,李鴻飛反而該笑了。


    因為華夏銀行兌換銅錢有一個規矩,那就是隻進不出,你拿多少銅錢過來兌換,我都照單全收,但要想從我這裏兌換銅錢,門都沒有。


    如此一來,隻要挺過前期的擠兌風暴,市麵上便會隻流行兩種貨幣,一種是金屬硬通貨幣——白銀。


    另一種則是紙質貨幣——龍幣。


    “大人的意思,是要絕了這銅幣市場?但大人可知,這民間銅幣究竟有多少嗎?”吳浩還是有些擔心。


    大明立國兩百八十餘年,期間鑄造的銅幣不知幾何,若是一下子全部湧出來,要不了多長時間,華夏銀行就會因為儲備金不足,從而陷入擠兌風波,龍幣計劃也會因此破產。


    同時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銅錢作廢,華夏銀行兌換的這麽多銅錢,豈不是一個無底洞?


    就算熔煉之後賣給武器製造商,但這其中又是一大筆虧損,華夏銀行發行紙幣確實賺錢,但也不能這樣虧下去吧!


    “其實你先前那套換算方法確實很精明。”李鴻飛沒有直接迴答,反而是誇讚起吳浩的銅錢換銀錢的方法。


    “這算不得什麽,隻要是稍懂算術的人,都能明白這一道理。”吳浩迴答道。


    “既然所有人都懂,那你若是想賺取更多差價,你會怎麽辦?”李鴻飛再次詢問道。


    “還能怎麽辦,就按照剛才的辦法,以白銀收購銅錢,然後去華夏銀行兌換出更多的白銀,然後繼續收購銅錢..........如此反複,絕對是一本萬利的買賣。”吳浩說道。


    “然後呢?當所有人都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你覺得銅錢還會如現在這般廉價嗎?”李鴻飛笑著說道。


    “您是說.........大人英明啊!”吳浩瞬間便讀懂了李鴻飛的意思。


    現在的銅錢確實不值錢,一兩白銀能置換1200文銅錢,但所有人都在儲備銅錢,置換銅錢的時候,銅錢也就不自覺地開始升值了。


    而且隨著華夏銀行隻進不出的兌換策略,銅錢與銀錢的價格比例也會急劇縮短,變成1100:1,1050:1即使變成華夏銀行規定的1000:1也有可能,說不定隨著時間推移,市麵上的銅錢越來越少,最終變成900:1或者800:1也不是不可能。


    到時候銅錢又失去了購買力,必須兌換成龍幣,最終結果隻能是白白便宜了華夏銀行。


    畢竟銅價上漲,會導致武器製造成本增加,而華夏銀行兌換下來的銅錢,卻始終是按照1000:1進行兌換,即使按照普通銅價賣給武器製造商,哪怕還會有所虧損,但也虧得不多,可謂是一石二鳥。


    “所以隻要挨過了前期的擠兌風暴,今後華夏龍幣的堅挺程度,將與白銀一般無二!為此,華夏銀行準備了八千萬兩(2500噸)白銀儲備,足以應對眼前的危機。”李鴻飛信誓旦旦地說道。


    這些白銀儲備,可沒算上沿海各地商人存入銀行的資產,純粹是當初幾家入股商戶投資的本金,加上最近這段時間,從南洋地區開采礦石賺取的利潤。


    其實在準備發行龍幣之前,李鴻飛就考慮過如何與銅幣進行置換,最初的想法,是按照市場行情,直接用白銀兌換同等值的銅幣,這樣一來,就有效避免了銅錢兌換龍幣的差價。


    但為了盡快打開龍幣市場,確定龍幣的貨幣地位,李鴻飛這才讓華夏銀行“大放血”,直接實施龍幣與銅錢等價兌換。


    最初就連吳浩都覺得這個方案很瘋狂,更別說得知這一消息的老百姓了。


    “可這樣做,華夏銀行確實不會虧錢,甚至有可能大賺一筆,但最終苦的還是老百姓啊!”


    好吧,吳浩就是一個沒有原則的人,一開始他擔心老百姓從中賺取差價,讓華夏銀行虧損嚴重。


    現在又開始擔心,華夏銀行從中獲利太多,讓老百姓虧損嚴重。


    畢竟一旦取締了銅幣市場,華夏龍幣自然會獨占鼇頭,可華夏龍幣的成本有多低廉...........說白了就是一張紙而已。


    隻要確立了龍幣的堅挺地位,這張一文不值的“紙”就能變成值錢的貨幣了。


    “你就放心吧,真正敢賺取其中差價的,都是那些喜歡投機倒把的商人,這次就當給他們一個教訓,讓其明白,什麽錢能賺,什麽歪主意不能打!”李鴻飛冷冷地說道。


    確實,一戶普通老百姓,全家的積蓄,也不會超過十貫銅錢(一萬兩千文左右),這些人哪有魄力進行大宗量的貨幣置換。


    隻有那些世家財閥,一直以囤錢屯田賺取差價的家族,才敢動這個歪腦筋。


    如果這些人能在銅價上漲之前及時拋售,或許還真有得賺,可如果貪心不足,則有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崛起1644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窮癌晚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窮癌晚期並收藏大國崛起1644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