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紅英的命令下達沒多久,明軍陣營便傳來了鳴金聲,正在發動進攻的二營,雖然不甘,卻隻能服從命令,開始撤退。


    一營收拾雲梯,攙扶負傷的戰友,三營也分出一部分士兵,幫助一營二營,拾取地上的武器彈藥,運送戰友的屍體,另外一部分士兵,則對城牆上的清軍進行火力壓製,掩護大軍撤退。


    清軍想要乘勝追擊,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城門無法打開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明軍的炮火將再次來襲,大家躲都來不及,哪敢冒頭進行追殺。


    城牆上的守軍,隻能目送明軍退過浮橋後,再發射捆綁了炸藥包的車弩,將浮橋炸毀,給明軍的下次進攻,製造點麻煩..........


    “戚帥!說好的三天時間,這才過去一天半,為何就不讓我們攻了?”戚誌豐匆匆趕到後方指揮所,剛一進去便大聲質問道。


    “等增援。”戚紅英簡單迴複道。


    “不!戚帥,我們還能戰,真的,再給我一次機會,這次我親自帶人上去,不拿下徐州,絕不後退一步!”戚誌豐焦急地說道。


    他以為戚紅英對他失望,想要換第二集團軍上了。


    “執行命令!”戚紅英一臉嚴肅道。


    又一次下達了軍令,戚誌豐也不敢再胡攪蠻纏,隻能垂頭喪氣,一臉落寞地站在一旁。


    “行了戚司令,您也別這幅表情,趕緊迴去整軍備戰,接下來還得靠你們打主攻呢!”史德威出言安慰道。


    特種部隊總共才兩百來人,就算一個個都是精英,那也不可能光憑他們就拿下整個徐州的,至於第一集團軍,這時候就是戚紅英答應他們上,他們也不好意思去搶戚誌豐的功勞了。


    “什麽意思?”戚誌豐沒聽明白。


    “就是讓你迴去整隊,明天發起總攻,好一舉拿下徐州!”郭勝脾氣火爆,懶得整那些彎彎繞。


    也不知戚誌豐聽明白沒有,反正有戚紅英的命令,戚誌豐也不敢再多說什麽,隻能老老實實迴去整頓部隊...........


    夜幕降臨之際,大運河上出現了一支艦隊,五艘福船作為主力戰艦,掩護著三艘運兵船靠岸登陸。


    從運兵船上下來的,是一百五十名全副武裝的明軍士兵,為首之人,赫然是原鐵槍門門主——楊秀。


    這些士兵頭戴鋼盔,身穿作戰服,每名士兵身上,除了背著一支後裝步槍外,腰間還斜跨著一柄轉輪手槍,可謂是武裝到了牙齒。


    特種部隊的後裝步槍,是最新研製的旋轉後拉槍機式步槍,該槍相比於“大明一式”,再次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大明一式雖然是後裝步槍,但它的填裝方式,有點類似於獵槍,既:裝彈時,要將槍托與槍管分離(折開至九十度左右),雖然加快了子彈填裝速度,但由於氣密性問題,使得射程並不高。


    而如今特種部隊裝備的新式步槍卻不同,它是旋轉後拉槍機式步槍,也可以說是後世栓動步槍的鼻祖,新式步槍摒棄了之前槍管與槍托分離的弊端,使得槍械達到一體化,氣密性方麵已經接近後世步槍水平了。


    並且隨著蒸汽機械不斷創新,黃銅彈殼的製造工藝越發完善,金屬彈殼生產線,已經開始逐步替代紙殼彈。


    雖然這種步槍子彈小型化,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是畢懋康的武器研究所,足足耗費了三年時間,最終製造出的這種,使用金屬彈殼子彈的後裝步槍,其數據也著實下人。


    口徑:15.4毫米(這在後世,堪比反器材狙擊步槍的口徑了)。


    空槍重量:12斤(一般的士兵,還真玩不轉這種大家夥)。


    長度:1420毫米(還算正常)。


    槍彈:黃銅金屬子彈。


    裝填方式:後裝。


    射速:10-12發/分。


    初速: 305米/秒。


    供彈:單發供彈。


    有效射程:460步(約600米)。


    如果說前幾項數據還略顯雞肋,甚至射速方麵,也隻是與“大明一式”相當,那麽最後的有效射程,則大大超越了“大明一式”。


    600米的射程是什麽概念,虎蹲炮的射程才400米左右,清軍弗朗機炮填裝開花彈的射程,也才500米(實心彈是1000米),特種部隊裝備的新式步槍,已經相當於一門小炮了,關鍵它的射速是這些小炮的十倍以上,準確率更是十倍不止,在加上機動能力,一支新式步槍,簡直完勝一門虎蹲炮。


    而這種新式步槍,由於是官辦企業協助研發,理所當然地被命名為“大明二式”。


    不過這“大明二式”,因為製造工藝繁雜,甚至大部分零件都是純手工打造,尺寸大小不一,無法通用,所以無論從產量,還是戰場應用方麵,想要大規模普及,還有較長一段路要走。


    就連這特種部隊裝備的兩百支新式步槍,還是李鴻飛私人掏腰包,才進行的換裝。


    除了“大明二式”之外,特種部隊的轉輪手槍,同樣比明軍如今大規模裝備的轉輪手槍,要好上一個檔次。


    金屬彈殼子彈,將轉輪手槍性能全麵升級,有效射程達到了五十米,單就威力而言,已經具備了後世一戰時期的左輪手槍水準。


    總之,楊秀所領導的特種部隊,從另一方麵來說,其實更相當於武器實戰檢驗部隊,明軍的現役武器,基本都是特種部隊最先使用過後,才開始大量列裝部隊的.........


    “不愧是特種部隊,你們還真將頭發給剪了!”郭勝對這些裝備沒啥興趣(之前就了解過了),反而驚訝楊秀等人的發型。


    百善孝為先,華夏自古就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予以損毀傷殘。


    剪發對於明朝的人來說,那就是不孝。


    難怪郭勝會有如此表情。


    好在清軍入關後,強行頒布剃發令,不少老百姓被迫剃發留辮,對於蓄發的傳統,已經沒有之前那麽嚴厲了。


    畢竟人是群居動物,那些被強令剃發的老百姓,在重迴大明統治之後,也不想被人當成“怪物”看待,如今有明軍主動剃發,在輿論方麵,反而能得到不少老百姓支持。


    部分老百姓甚至會覺得,這些剃發的軍人,是在為他們著想,短時間內蓄發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與這些軍人,與李大人一樣留平頭,卻是很容易的事情。


    相信要不了多久,這些平頭將在被滿清占領過的區域,逐漸成為主流發型。


    這也是為何郭勝隻是吃驚,而並非訓斥的原因。


    “我們這也算不上是為了那些老百姓考慮,畢竟我們是軍人,應該以提升戰鬥力為重要準則。”楊秀實事求事道。


    長頭發對於軍人來說,確實是個累贅,整理起來十分麻煩不說,還無形之中增加了負重。


    自從明軍施行全火器部隊以來,鋼盔就成了明軍唯一的單兵防護裝備,以前的鋼盔,需要防護的麵積太大,從而導致負重量增加。


    享受過敏捷帶來的好處後,作為全軍唯一的超級王牌,特種部隊更喜歡的,就是想盡辦法減少自身負重量,雖然大號的鋼盔,也沒有增加太多負重,但有更輕便實用的裝備,誰願意去頂著那樣一件累贅?


    在李鴻飛的調教下,大明軍人的行事作風,遠非那些儒酸秀才能比擬的。


    “得得得,隨你什麽原因,總之別想改變我的觀念。”郭勝說道。


    李鴻飛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強,他怕自己一個不小心,也將頭發給剪了。


    “其實這些年,你也被改變了不少,隻是不願意承認罷了。”楊秀若有所指道。


    郭勝這些年確實受到李鴻飛不小的影響,從之前打仗,總喜歡帶頭猛衝,到現在懂得運籌帷幄,掌控全局,從最初的迷戀重甲步兵,到後來主動要求全軍換裝新式軍裝..........這些可都是受到了李鴻飛的影響。


    “對了,這次過來怎麽隻有一百五十人,還有,你們傳信說的新式武器,真有那麽厲害嗎?”郭勝準備轉移話題。


    這新式武器,最近才剛剛出來沒多久,郭勝也隻是通過來往信件,知道了它的性能參數,具體的樣式,他也沒見過,這會兒開始朝船艙中東張西望起來,想要一睹廬山真麵目。


    “李大人要巡視江南,我留了一個中隊保護他的安全。至於新式武器嘛.........喏!就在那堆箱子裏。”楊秀指著船艙中的一堆箱子,對郭勝說道。


    特種部隊由於開銷很大,甚至完全超出了國防部的預算,所以國防部根本不願意出錢養這群兵,按照朱由檢一貫節儉的作風便是:花這麽多錢養兩百人,還不如用這些軍費,練出一支四千人的常規部隊。


    由此可見,楊秀等人的軍費開支,是常規部隊的二十倍左右,這還不算蘇州重工,專門為特種部隊成立的那個裝備研究所。


    養特種兵簡直就是一個無底洞.......


    也隻有李鴻飛對此比較執著,寧願私人掏錢,也要將這支部隊給組建起來。


    當然了,他不是在養私軍,而是給國防部報備過的,隻是這支部隊的使用權歸李鴻飛,一旦在戰場上立功,或者朝廷需要讓這支部隊出手時,那就得支付相應的報酬了,畢竟李鴻飛也不會傻到白養這支軍隊。


    由於特種部隊的規模隻有兩百人,朱由檢也不會小氣到,一個一品大員,連兩百人的“家丁護衛”也不能擁有。


    所以這支帶有雇傭軍性質的部隊,最大的老板是李鴻飛,自然得分出一部分力量,保證李鴻飛的安全了。


    看著一個個長度不到一米,寬度不到半米的木箱子,郭勝傻眼了,愣了半響,終於忍不住爆粗口道:“楊秀,你特麽耍我呢!這麽小的箱子也能裝大炮?連燧發槍都裝不下吧!”


    沒錯,楊秀在信中說的新型武器,是一種名叫“迫擊炮”的火炮。


    迫擊炮在後世的名氣十分響亮,然而如今在郭勝眼裏卻什麽都不是..........


    郭勝眼中的那些所謂的火炮,都是十分粗壯的“鐵柱子”,就算射程隻有400米的虎蹲炮,那炮管都有一米五左右,而這小小不到一米的箱子,怎麽可能裝得下大炮?


    炮管短,意味著火藥裝量少,炮彈射程自然不會有多遠,如果這箱子裏麵裝的真是火炮,那豈不是說,這些火炮的身管,還沒有燧發槍長,那能填裝多少發射藥,能打多遠的距離?


    之前郭勝在戚紅英麵前,信誓旦旦地誇下海口,隻要新式武器一到,就能立刻拿下徐州,如今得知“真相”的他,心情能好才怪。


    “我的為人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就放一百個心,之前匯報的數據,都是經過實彈檢驗過的,不會有問題。有這二十門迫擊炮在,別的不敢說,壓製徐州城牆上的守軍,一點問題都沒有。”楊秀拍胸脯保證道。


    說實話楊秀第一次見到這種小火炮的時候,心裏也是很失望,然而經過實彈射擊後,便對其充滿了極大地信心。


    要不是研究所產能有限,連續兩個月加班加點,也隻能拿出二十門,他都恨不得弄個四五十門過來,反正這玩意兒操縱簡單(兩個人就能操縱),射速快、精準度高,用來當步槍使,甚至可以完爆手上的“大明二式”。


    好吧,特種部隊有錢就是任性,居然想拿迫擊炮當步槍使...........


    自從三年前,宋應星解決了火帽以及雷汞問題,蘇州重工的武器研究所,便猶如坐火箭般飛速發展起來。


    宋應星解決了軟件問題,而武器的硬件方麵,則交由畢懋康跟李鴻飛等人共同完成。


    李鴻飛設計武器不行,但卻有金手指,他知道武器的正確發展方向,無論槍械還是火炮,他往往能“突發奇想”出很多點子,而這些點子最終就得辛苦畢懋康的團隊去實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國崛起1644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窮癌晚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窮癌晚期並收藏大國崛起1644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