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更近一年,還有許多朋友關注此書,特別是riversidem等書友的大力支持,深受感動。
最近狀態不好,後續的情節塑造不甚滿意,導致幾萬字的存稿隻能作廢,目前已捋出自認滿意的思路,努力給大家呈現出一個有血有肉的故事。
本書前期挖坑過多,故事背景交代得有些生硬,下麵的文字可以當成本書的序來看,也算是我的一次練筆吧……
一輪紅日緩緩從東方升起,金輝灑遍大地。
霧氣漸漸變得稀薄,隱約可以看到遠處洛陽城宮闕的輪廓。
初春的風依舊冷冽,枯草覆著晶瑩的白霜在風中瑟瑟搖曳,波光粼粼的洛河迤邐向東流去,金輝灑在水麵上,仿佛有千萬條金蛇蜿蜒跳躍。
洛河極其寬闊,洛陽城大多物資依靠洛河漕運,岸邊停著許多貨船,滿滿當當的貨物堆砌一船,也有三兩精致的畫舫,遠遠的停靠一旁,與貨船涇渭分明。
畫舫朱窗輕掩,海棠簾未卷,就像遠處的洛陽城,尚在睡夢中,還未蘇醒。
洛陽城北有山,蜿蜒黃河南岸,伊洛之水自西而東貫城而過。邙山,自古被視為殯葬安塚的風水寶地,俗諺說:“生在蘇杭,死葬北邙”,邙山又是曆代帝王理想的埋骨處所。
此時的邙山腳下,一陣叮叮當當的聲音在晨曦中響起,偶爾夾雜著一陣嘈雜聲、哭喊聲、斥罵聲。
一群發如蓬蒿的人在用力敲打石頭,他們把巨大的石頭敲打分解,切割磨平成方形條石。
這群人中有老人,有孩子,他們服飾各異,一臉菜色,目光呆滯而茫然,一旁有身披甲胄持戟的士兵看管著他們,防止有人逃跑。
一個虛胖的男人吃力地抱著一塊大石經過士兵身邊,士兵厭惡地皺了皺眉,用手掩住鼻子,揮揮手示意男人快走。
這是一群閹人,也是前朝宮裏的太監,被罰在邙山腳下采石場修陵采石,由於他們受過閹割,生理構造不同常人,大多數常年尿失禁,本就破舊的衣袍經常濕漉漉的,渾身散發出一股尿騷氣。
太陽漸漸升起,陽光明媚,但照在人身上依然生不出一絲暖意。
士兵厭惡地看了一眼這群閹人,抻了抻衣袖,用袖子墊著手掌握住冰凉的大戟,跺跺凍得有點麻木的腳,招唿一聲同僚,扛著戟慢慢巡弋去了。
董大興蜷縮在石料廠旁邊的窩棚裏,他原本是這群太監裏麵職位聲望最高的,因為年老體弱幹不了重活,平日隻能幫忙生個火做個飯什麽的。
長期的營養不良使他從冬天開始就病倒了,身上裹著厚厚破絮棉被,一頭灰白的頭發披散著,原本養尊處優胖大的身軀日益幹癟,臉上的皺紋像秋天的菊花,整個人和幾年前判若兩人,他除了咳嗽,更多是怔怔地望著遠方出神。
“幹爹,您喝藥吧”,董大興的幹兒子小石頭躬著腰鑽進窩棚,小心翼翼地端著一碗冒著熱氣的湯藥,嘬嘴吹一吹遞給董大興:“幹爹,小心燙,慢著點喝啊……”
董大興掙紮著坐起來,裹著棉被探出一隻手接過,那端著藥碗的手不停打顫,還未送到唇邊已灑濕了胸口衣襟。
小石頭趕忙伺候著董大興喝了藥,半晌,待他躺下給他掖了被角,說道:“幹爹,您好好歇著,等吃飯時候再給您送飯來,我先去幹活了。”
董大興眼角泛淚,多好的孩子啊,可憐這孩子跟著自己就沒享過福,想當初……自己也是風光過的。
董大興盯著小石頭遠去的背影,不由想起當年的自己,也是這個年齡,十四五歲,也是這樣一個初春的上午,被舅舅十五貫錢賣給牙人,稀裏糊塗進了宮,淨身做了一個小太監。
董大興劇烈咳嗽了一陣,雙眼無神的盯著窩棚上殘破的蛛網,思緒不由的飄迴到多年以前……
由於自己識文斷字人又伶俐,沒多久就深得都知監太監總管王公公的歡喜,不到二十歲,就做到了混堂司掌印太監。
大梁二十三年冬,陛下到龍門山湯沐,自己麵謁天顏應對自如進退有度,陛下龍顏大悅,又看自己頗通子史經集,擢升為司禮監秉筆太監,風光一時無兩。
可是,誰能想到呢,沒過幾年,皇帝陛下年老體衰,耗費巨大財力人力以求長生。
為此,陛下尋遍世間不得長生之法,派心腹太監王福東渡出海尋仙,本來,陛下是要派自己去的,可是自己體弱舟行顛簸,隻好作罷。
過了一年,王福那個兔崽子帶了一個黑瘦老者迴歸大梁,據說,汴梁皇宮裏,皇上從此不思朝政,一心修煉長生之術。
次年,天下大旱,民不聊生,蜀中成都郡浦江縣司鹽校尉趙貞和丁憂在鄉的觀文殿小吏李行知起義,這天下,亂了……
想到這裏,董大興又劇烈的咳嗽了起來,他費力的抬起頭看看外麵,不知什麽時候開始,竟然下起了雨,豆大的雨滴啪嗒啪嗒打在幹燥的地麵上,濺起一團團灰霧。
他挪動著身子,慢慢的坐起來,裹著破棉被,怔怔的看著雨落,頭頂傳來劈裏啪啦的響聲,雨下得更急了……
董大興的思緒又陷入迴憶……
天下義軍四起,朝廷兵馬到處平叛,陛下竟然還要造瑤池閣,國庫日益空虛。
隨後幾年中,得範陽郡崔家、真武宗、縱劍門的支持,趙貞和李行知等叛軍攻破大梁國都汴梁,皇帝失蹤,大梁兵馬大元帥韓宗旺投奔西涼國。
趙貞改國號為陳,年號啟平,定都洛陽,封李行知為國師,李行知在洛陽城南建知行院,大弟子魏知臨任知院院首,小弟子程子涯任行院院首。
仿佛一夜之間,這天下,變天了,自己和一眾太監被趕出皇宮,被罰在這邙山腳下采石場采石贖罪。
用士兵們的話說,我們是前朝的餘孽,服侍前朝皇帝,就是助紂為虐,有人病了死了就用破席一卷,隨便找個亂葬崗,或是野狗叼去了也沒人管……
從前在宮裏,多少人要看自己的臉色過活,自己這輩子,也曾權勢熏天,也曾金山銀山綾羅綢緞。
最得聖眷的那幾年,正四品的給事中從三品的戶部侍郎見到自己,也是噤若寒蟬。
自己謹小慎微,從不敢有半分差池,可是,這一切來的太快,快得讓人感覺有點不真實,多少次夢中醒來,入眼盡是殘垣,夢裏還在司禮監,手邊金鼎銀毫景泰藍……
想到這裏,董大興捶了捶腿,這天下啊,打來打去,總也不太平。說起來,還是王福那個兔崽子最該殺,當初若不是他帶人迴來,陛下怎麽會修長生,不修長生怎麽會不理朝政?陛下那麽英明神武,怎麽一朝不慎,竟然滿盤皆輸失了天下?
皇帝難當啊,就說現在的大陳朝,大陳啟平六年,因西涼屢次出兵進犯大陳,大陳皇帝趙貞封大皇子趙鎮任秦州郡太守,守護國門。
據說趙鎮在秦州城為兒子辦百日宴,宴會當晚,一群黑衣人刺殺,趙鎮夫婦身死,兒子趙行甲被神秘人救走。
消息傳到大陳國都洛陽,朝野震動,陳帝趙貞悲痛生恙,十餘天後病薨。
西涼國趁大陳朝臣無主,出兵占領秦州城。
縱劍門擁護揚州郡太守柳敬天,以揚州城為國都,建立東揚國。
天下動蕩之際,國師李行知擁二皇子趙昌繼位……
董大興裹了裹身上的棉被,臉上泛起一抹潮紅,口中喃喃自語:“管他大梁國還是大陳國,百姓能吃飽穿暖就是好國,管他梁瑞帝還是陳帝,懂得百姓疾苦,才是好皇帝,可惜,可惜……這般淺顯的道理,我也是做了百姓才懂得……”
說完,他又嗚嗚咽咽的哭起來,一時哭得涕泗滂沱,悲不自勝,哭了半晌,董大興淚眼婆娑,望著窩棚外的雨幕大喊:“石頭,小石頭……”
雨越下越大,幹兒子小石頭是他唯一的牽掛,當初小石頭進宮才六七歲,生的聰明伶俐,董大興就收做了幹兒子,宮中有權勢的太監都有收人為自己養老送終,董大興沒想到的是,好景不長,叛軍竟然破城了,小石頭跟著自己也被罰到采石場。
雨越下越緊,地上匯集一個個小水坑,雨滴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砸在坑裏,冒起一個個水泡,倏忽破滅。
董大興眼睛瞬也不瞬的盯著,嘴裏喃喃自語道:“書中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興也乎焉,其亡也忽焉,嗬嗬……哈哈哈,其亡也忽焉,哈哈哈哈……”
笑聲未歇,身子向後倒去。
外麵的雨,下的愈發大了……
不知什麽時候,雨停了,正好到了開飯時間,因為搶糠菜團子,幾個太監扭打在一起,引起了采石隊伍的騷亂。
就在邙山營校尉揮起皮鞭,抽打在鬧事太監身上的時候,一個采石場窩棚裏傳來小石頭撕心裂肺的哭喊。
大陳承平四年,初春,驚蟄,董大興死了,這成了采石場太監們飯後的談資,過了一段時間,人們漸漸淡忘董大興這個人,就像采石場夾縫裏的一朵野花,悄無聲息的盛開,悄無聲息的枯萎……
畢竟,天下野花那麽多,誰會記得你這朵呢?
最近狀態不好,後續的情節塑造不甚滿意,導致幾萬字的存稿隻能作廢,目前已捋出自認滿意的思路,努力給大家呈現出一個有血有肉的故事。
本書前期挖坑過多,故事背景交代得有些生硬,下麵的文字可以當成本書的序來看,也算是我的一次練筆吧……
一輪紅日緩緩從東方升起,金輝灑遍大地。
霧氣漸漸變得稀薄,隱約可以看到遠處洛陽城宮闕的輪廓。
初春的風依舊冷冽,枯草覆著晶瑩的白霜在風中瑟瑟搖曳,波光粼粼的洛河迤邐向東流去,金輝灑在水麵上,仿佛有千萬條金蛇蜿蜒跳躍。
洛河極其寬闊,洛陽城大多物資依靠洛河漕運,岸邊停著許多貨船,滿滿當當的貨物堆砌一船,也有三兩精致的畫舫,遠遠的停靠一旁,與貨船涇渭分明。
畫舫朱窗輕掩,海棠簾未卷,就像遠處的洛陽城,尚在睡夢中,還未蘇醒。
洛陽城北有山,蜿蜒黃河南岸,伊洛之水自西而東貫城而過。邙山,自古被視為殯葬安塚的風水寶地,俗諺說:“生在蘇杭,死葬北邙”,邙山又是曆代帝王理想的埋骨處所。
此時的邙山腳下,一陣叮叮當當的聲音在晨曦中響起,偶爾夾雜著一陣嘈雜聲、哭喊聲、斥罵聲。
一群發如蓬蒿的人在用力敲打石頭,他們把巨大的石頭敲打分解,切割磨平成方形條石。
這群人中有老人,有孩子,他們服飾各異,一臉菜色,目光呆滯而茫然,一旁有身披甲胄持戟的士兵看管著他們,防止有人逃跑。
一個虛胖的男人吃力地抱著一塊大石經過士兵身邊,士兵厭惡地皺了皺眉,用手掩住鼻子,揮揮手示意男人快走。
這是一群閹人,也是前朝宮裏的太監,被罰在邙山腳下采石場修陵采石,由於他們受過閹割,生理構造不同常人,大多數常年尿失禁,本就破舊的衣袍經常濕漉漉的,渾身散發出一股尿騷氣。
太陽漸漸升起,陽光明媚,但照在人身上依然生不出一絲暖意。
士兵厭惡地看了一眼這群閹人,抻了抻衣袖,用袖子墊著手掌握住冰凉的大戟,跺跺凍得有點麻木的腳,招唿一聲同僚,扛著戟慢慢巡弋去了。
董大興蜷縮在石料廠旁邊的窩棚裏,他原本是這群太監裏麵職位聲望最高的,因為年老體弱幹不了重活,平日隻能幫忙生個火做個飯什麽的。
長期的營養不良使他從冬天開始就病倒了,身上裹著厚厚破絮棉被,一頭灰白的頭發披散著,原本養尊處優胖大的身軀日益幹癟,臉上的皺紋像秋天的菊花,整個人和幾年前判若兩人,他除了咳嗽,更多是怔怔地望著遠方出神。
“幹爹,您喝藥吧”,董大興的幹兒子小石頭躬著腰鑽進窩棚,小心翼翼地端著一碗冒著熱氣的湯藥,嘬嘴吹一吹遞給董大興:“幹爹,小心燙,慢著點喝啊……”
董大興掙紮著坐起來,裹著棉被探出一隻手接過,那端著藥碗的手不停打顫,還未送到唇邊已灑濕了胸口衣襟。
小石頭趕忙伺候著董大興喝了藥,半晌,待他躺下給他掖了被角,說道:“幹爹,您好好歇著,等吃飯時候再給您送飯來,我先去幹活了。”
董大興眼角泛淚,多好的孩子啊,可憐這孩子跟著自己就沒享過福,想當初……自己也是風光過的。
董大興盯著小石頭遠去的背影,不由想起當年的自己,也是這個年齡,十四五歲,也是這樣一個初春的上午,被舅舅十五貫錢賣給牙人,稀裏糊塗進了宮,淨身做了一個小太監。
董大興劇烈咳嗽了一陣,雙眼無神的盯著窩棚上殘破的蛛網,思緒不由的飄迴到多年以前……
由於自己識文斷字人又伶俐,沒多久就深得都知監太監總管王公公的歡喜,不到二十歲,就做到了混堂司掌印太監。
大梁二十三年冬,陛下到龍門山湯沐,自己麵謁天顏應對自如進退有度,陛下龍顏大悅,又看自己頗通子史經集,擢升為司禮監秉筆太監,風光一時無兩。
可是,誰能想到呢,沒過幾年,皇帝陛下年老體衰,耗費巨大財力人力以求長生。
為此,陛下尋遍世間不得長生之法,派心腹太監王福東渡出海尋仙,本來,陛下是要派自己去的,可是自己體弱舟行顛簸,隻好作罷。
過了一年,王福那個兔崽子帶了一個黑瘦老者迴歸大梁,據說,汴梁皇宮裏,皇上從此不思朝政,一心修煉長生之術。
次年,天下大旱,民不聊生,蜀中成都郡浦江縣司鹽校尉趙貞和丁憂在鄉的觀文殿小吏李行知起義,這天下,亂了……
想到這裏,董大興又劇烈的咳嗽了起來,他費力的抬起頭看看外麵,不知什麽時候開始,竟然下起了雨,豆大的雨滴啪嗒啪嗒打在幹燥的地麵上,濺起一團團灰霧。
他挪動著身子,慢慢的坐起來,裹著破棉被,怔怔的看著雨落,頭頂傳來劈裏啪啦的響聲,雨下得更急了……
董大興的思緒又陷入迴憶……
天下義軍四起,朝廷兵馬到處平叛,陛下竟然還要造瑤池閣,國庫日益空虛。
隨後幾年中,得範陽郡崔家、真武宗、縱劍門的支持,趙貞和李行知等叛軍攻破大梁國都汴梁,皇帝失蹤,大梁兵馬大元帥韓宗旺投奔西涼國。
趙貞改國號為陳,年號啟平,定都洛陽,封李行知為國師,李行知在洛陽城南建知行院,大弟子魏知臨任知院院首,小弟子程子涯任行院院首。
仿佛一夜之間,這天下,變天了,自己和一眾太監被趕出皇宮,被罰在這邙山腳下采石場采石贖罪。
用士兵們的話說,我們是前朝的餘孽,服侍前朝皇帝,就是助紂為虐,有人病了死了就用破席一卷,隨便找個亂葬崗,或是野狗叼去了也沒人管……
從前在宮裏,多少人要看自己的臉色過活,自己這輩子,也曾權勢熏天,也曾金山銀山綾羅綢緞。
最得聖眷的那幾年,正四品的給事中從三品的戶部侍郎見到自己,也是噤若寒蟬。
自己謹小慎微,從不敢有半分差池,可是,這一切來的太快,快得讓人感覺有點不真實,多少次夢中醒來,入眼盡是殘垣,夢裏還在司禮監,手邊金鼎銀毫景泰藍……
想到這裏,董大興捶了捶腿,這天下啊,打來打去,總也不太平。說起來,還是王福那個兔崽子最該殺,當初若不是他帶人迴來,陛下怎麽會修長生,不修長生怎麽會不理朝政?陛下那麽英明神武,怎麽一朝不慎,竟然滿盤皆輸失了天下?
皇帝難當啊,就說現在的大陳朝,大陳啟平六年,因西涼屢次出兵進犯大陳,大陳皇帝趙貞封大皇子趙鎮任秦州郡太守,守護國門。
據說趙鎮在秦州城為兒子辦百日宴,宴會當晚,一群黑衣人刺殺,趙鎮夫婦身死,兒子趙行甲被神秘人救走。
消息傳到大陳國都洛陽,朝野震動,陳帝趙貞悲痛生恙,十餘天後病薨。
西涼國趁大陳朝臣無主,出兵占領秦州城。
縱劍門擁護揚州郡太守柳敬天,以揚州城為國都,建立東揚國。
天下動蕩之際,國師李行知擁二皇子趙昌繼位……
董大興裹了裹身上的棉被,臉上泛起一抹潮紅,口中喃喃自語:“管他大梁國還是大陳國,百姓能吃飽穿暖就是好國,管他梁瑞帝還是陳帝,懂得百姓疾苦,才是好皇帝,可惜,可惜……這般淺顯的道理,我也是做了百姓才懂得……”
說完,他又嗚嗚咽咽的哭起來,一時哭得涕泗滂沱,悲不自勝,哭了半晌,董大興淚眼婆娑,望著窩棚外的雨幕大喊:“石頭,小石頭……”
雨越下越大,幹兒子小石頭是他唯一的牽掛,當初小石頭進宮才六七歲,生的聰明伶俐,董大興就收做了幹兒子,宮中有權勢的太監都有收人為自己養老送終,董大興沒想到的是,好景不長,叛軍竟然破城了,小石頭跟著自己也被罰到采石場。
雨越下越緊,地上匯集一個個小水坑,雨滴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砸在坑裏,冒起一個個水泡,倏忽破滅。
董大興眼睛瞬也不瞬的盯著,嘴裏喃喃自語道:“書中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興也乎焉,其亡也忽焉,嗬嗬……哈哈哈,其亡也忽焉,哈哈哈哈……”
笑聲未歇,身子向後倒去。
外麵的雨,下的愈發大了……
不知什麽時候,雨停了,正好到了開飯時間,因為搶糠菜團子,幾個太監扭打在一起,引起了采石隊伍的騷亂。
就在邙山營校尉揮起皮鞭,抽打在鬧事太監身上的時候,一個采石場窩棚裏傳來小石頭撕心裂肺的哭喊。
大陳承平四年,初春,驚蟄,董大興死了,這成了采石場太監們飯後的談資,過了一段時間,人們漸漸淡忘董大興這個人,就像采石場夾縫裏的一朵野花,悄無聲息的盛開,悄無聲息的枯萎……
畢竟,天下野花那麽多,誰會記得你這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