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十六年,八月十八,嘉靖皇帝正式北巡。


    距上次宣宗皇帝北巡,至今已有百年,不同的是,當初是為種因,如今是為摘果。


    百餘年的布局,終於到了收獲的時候,過程雖然漫長,卻非常值得慶賀。


    消息傳到南直隸,文人士子一片振奮,就連六部的官員們,也都覺得是件大喜事。


    不在權力中樞的他們,權益影響並不大,自然樂意見得大明揚國威於蠻夷。


    ~


    “砰砰砰……”


    小院兒大門被砸響,而後六字真言響起:


    “開門,是我,朱壽!”


    我都退休了,還不能睡個懶覺了?李青隔窗罵道:“滾蛋!”


    “日上三竿了還不起!?”


    “我喜歡!”


    “我帶了招牌菜,一會兒可就涼了。”


    “……不早說!”


    …


    客堂。


    朱厚照打開食盒,一樣樣取出菜肴,嗬嗬笑道:“皇帝真的北巡了,消息都傳過來了。”


    “多稀罕……不是早就跟你說了嗎。”李青哼哼道,“為了不讓我迴京,他必須煞費苦心。”


    “行了,別得了便宜還賣乖,”朱厚照白眼道,“偷懶不爽嗎?”


    “呃…是挺爽的哈!”李青莞爾一笑,舒展了下腰肢,揶揄道,“你老弟都心疼死了,你倒開心的緊。”


    “心疼錢?”


    “可不是……。”


    “可真有意思……”朱厚照好笑搖頭,“不過你這麽一說,我咋還更開心了呢?”


    李青:-_-||


    “你不是?”朱厚照挑眉。


    “你這一說……好像還真是。”李青失笑搖頭,“今年的心情太糟糕了,不過,該說不說,就目前而言,他絕對稱得上好皇帝。”


    朱厚照頷首:“嗯,我也這麽覺得。行啦,好人跟好皇帝往往不劃等號,既然樂意操勞,遂了他的意便是了。咱們好好享受生活,不是更好?”


    李青白眼道:“你才是享受生活,我隻是短暫歇一歇,我還有一群師弟呢。”


    “不是兩年之約嗎?”朱厚照嘿嘿笑道,“眼下還有一年半呢,急個啥,我帶你好好浪一浪。”


    “得了吧……我沒那個閑工夫。”李青無奈道,“雖然可能性微乎其微,但那樣的事件,真不能發生第二次了。過段時間,我還是要去關外一趟,得看著點。”


    說到這,李青嘲諷道:“上次某人出征可是差點弄巧成拙,死於混戰之中呢。”


    “瞧你,都多久了,還說……我媳婦兒都沒你這麽能翻舊賬。”


    “?”


    “開個玩笑嘛。”朱厚照忙抱住桌子,“別浪費了這一桌子好酒好菜。”


    “……”


    沒一會兒,李浩上門,將李家產業劃分,以及蒸汽船的進展整理成冊,交給李青,


    “都在這上麵了,青爺你慢慢看。”


    李青將厚厚一本冊子收起,問:“小雪兒現在掌握了多少家業?”


    “接近七成了。”李浩歎道,“打理生意這方麵,她確不如我,有些吃力,不過我現在開始隔代培養大孫子了,我之後,由李信長子接手一部分。”


    聞言,李青微微皺起眉頭。


    李浩卻道:“青爺你就放心吧,那孫子可謂是被他姑奶奶從小打到大的,支棱不起來。”


    “可這不代表不會起矛盾。”


    “可能性幾乎為零。”李浩道,“第一,那孫子是雪兒教著長大的,她可比我這個爺爺還有權威,第二,家業雪兒吞不了。況且,我大孫可不是他堂弟。”


    朱厚照不滿:“說他就說他,別帶上我。”


    “你也不是啥好東西,”李青冷笑,“連皇位都可予人,就別大哥笑話二弟了。”


    “至少我不招你煩吧?”


    “……有時候,你是真欠揍。”


    “行了,眼下局勢一片大好,為這個,也得走一個。”朱厚照轉移話題,舉杯道,“這一杯,敬大明前國師。”


    李浩跟著舉杯,笑嗬嗬道:“青爺,祝你擺脫了那個煩人精。”


    “還是你們叔侄安逸……”李青好笑舉杯,“大明的叔侄關係,就靠你倆了。”


    “俺們……”


    叔侄對視一眼,異口同聲,“可俺們是表的啊。”


    李青:“……”


    ~


    小雪兒去了海外,她不在,叔侄倆可算是沒了束縛,拉著李青聽曲兒,聽戲,開挖掘機……


    其實,男人的愛好也就這麽點兒。


    李青這個國師,對京中官員來說,可謂是生死大敵,可對南直隸的官員來說,卻是隻聞其名,不見其人。


    以致於李青去龍江船廠都還要借李浩的光,不過這樣也好,省去了諸多麻煩。


    李家提供人才、技術,朝廷負責資源傾斜,統籌調度,蒸汽機的研發進度飛快,已到了可以廣泛應用的階段。


    隻是燃料補給站還沒整個完善,故才沒有投入使用。


    目前正在不厭其煩的測試穩定性……


    除了內閣之外,京師的那一套班底,南直隸都有,行政權也有,在京師幹預不多的情況下,龍江船廠被運營的極好。


    隨著朱棣遷都,開海通商,江南工商業的興起,南直隸逐漸開始往‘財’上發展。


    這些個官老爺們對商業的發展很是重視,也會在權力範圍內,給予商業一定的支持,使得江南工商業更一步興旺。


    這其中,有官商之間不為人知的勾當,也有六部官員抱著撈油水的打算,可也實實在在的造就了工商業的飛速發展……


    蛋糕越做越大,百姓也得了很大實惠。


    官員有了動力,自然更賣力的做,百姓口袋有盈餘了,也舍得改善生活品質,又進一步帶動了經濟……


    你好,我好,大家好。


    各行各業都處在上升期,加之不斷地良性循環,風氣不是一般的和諧,甚至有了‘小資’經濟的苗頭。


    一些附加值高的商品,逐漸被更多的人追捧……


    這是好事,也不全是好事。


    當大明走興盛工商業這條路時,就注定了會出現這種社會現象,哪怕李青這個始作俑者的意誌,也無法改變這一現象。


    “青爺。”


    “嗯。”


    “我有種預感。”李浩說,“如此下去,遲早有一日,大明風氣會逐漸演變成……人人逐利。”


    李青沉默。


    “這樣真的好嗎?”李浩擔憂的問。


    李青還是沉默。


    許久,


    “至少比衣不蔽體好,至少比食不果腹好,至少……百姓都過上了足衣足食的生活,不是嗎?”


    李浩歎道:“如此之下,定然人心浮躁啊。”


    李青笑了笑:“兩害相權取其輕,這是最好的發展路徑了,先活下來,再逐步解決遇到的問題,活不下來,一切都白扯。”


    李浩點點頭,不再多說。


    李青也變得沉默寡言起來。


    明明一切都很好,可他卻沒多麽開心,因為他知道,這好的背後,也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滋生……


    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問題會被逐步放大!


    李青沒什麽好辦法。


    哪怕他曆經十一朝,也隻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火能照亮黑夜,也能燒著人,這是沒辦法絕對避免的事,隻能因時因勢的利導……


    ~


    小院兒。


    李青憂鬱了數日,隨後便不再內耗自己。


    未雨綢繆是好事,可大明離頂峰還有著相當長一段距離,犯不上前怕狼,後怕虎。


    不可否認,如此下去會出現李浩說的那種情況,可又如何?


    大廈傾覆,餓殍千裏,異族入侵……就好了?


    人人逐利就一定是壞的嗎?


    難道普通人就沒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力?


    眼下大明的發展方式,就是最好的!


    李青目光堅定。


    誰都可以懷疑、否認,唯獨他不能!


    “嗨!”朱厚照冒出牆頭,打趣道,“咋?真被你大孫子擊碎道心啦?”


    李青:-_-||“四十大幾奔五十歲的人了,你就不怕摔了?”


    “我可是威武……”朱厚照迴頭左右瞧了瞧,哼道,“真當威武大將軍浪得虛名?”


    “還浪得虛名……”李青氣笑道,“自己給自己安上的名頭,還浪得?麻溜下來,我不揍你。”


    “嘁,你當我是怕被你揍?”朱厚照出溜下牆頭,拍響大門,“開門,是我,朱壽!”


    “……”


    打開門,朱厚照探出頭,“嫖妓去不?”


    “……我看你是真想挨揍了。”


    “嘿嘿……逗你玩呢,哪有開挖機有意思。”朱厚照笑嘻嘻道,“杞人憂天要不得,走啦走啦。”


    拽著李青就往外走,一邊說道,“百姓活的不好,你難受,百姓活的好,你還不開心,哪有你這樣的啊。”


    “……倒是我的錯了。”


    “本來嘛,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百姓富足,府庫殷實,多好的事兒啊?再說了……”朱厚照清了清嗓子,傲然道,“數千年的傳承,曆朝曆代的錘煉,我泱泱華夏之堅韌,遠超你之想象!”


    李青愕然,繼而大點其頭:“嗯……你這話挺有深度的!”


    “廢話,我是誰啊?”


    朱厚照腰板一挺,得意洋洋道,“我可是大慶法王西天覺道圓明自在大定慧佛。”


    李青無語。


    不得不說,朱厚照的記性是真好,李青聽了無數遍都沒記住。


    “當著道士充什麽和尚?”


    “是佛,是大慶法王西天覺道圓明自在大定慧佛。”朱厚照據理力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大明長生者,曆經十六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紅並收藏我,大明長生者,曆經十六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