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竇重重,就這樣堵在心口了。
此時此夜,又有誰能夠為我答疑解惑呢?
這位趙先生,古道熱腸,不僅幫忙料理後事,而且,還收留了我和娘親。對於我來說,父親遇難之時,那種天崩地陷、走投無路的感覺,曾經是那麽的強烈!很難想象,如果沒有這位趙先生,此時此刻,我又將會是在哪兒呢?
他有錢,出手大方。甚至,他還頗有勢力。
試想一下,那一夥盜賊,決計不會是善罷甘休之輩。這些日子裏,他們自然會找到鑫輝號。不過,這些天,趙先生依然安之若素;而鑫輝號的經營,也還是一如既往。
試想一下,偌大的一個金陵城,能夠與巡撫平視的人,又有幾個呢?
或許,也正因為如此,與他有關的一些事情,我反而不好意思問起了?
再說了,人家是商界大亨,整天忙裏忙外的,對於“些許小事”,我反而不知道要說些什麽了。
隻是,有些事情,如果不弄個水落石出,我終究還是心有不甘的。還有,人家仁慈大義,收留了我。然而,對於我來說,真的就能夠將這一切,視作理所當然嗎?
人言父仇不共戴天,如果不能夠將有關父親的那些事情弄清楚,我又有何麵目自立於天地之間呢?
“痛定思痛”?嗯,父親過世之後,在時間的長河裏,有些事情,或許會慢慢地淡忘。隻是,在這個世界上,公道與正義,總不能缺少的吧?我不是那種眥睚必報之人,不過,如果父親真的是蒙受了不白之冤。這伸張正義之事,我還能夠敷衍塞責嗎?
迷霧重重,這重重迷霧的背後,那一雙雙無形的大手……
“昭婷……”隨著這一聲響起,外麵,還響起了輕輕的敲門聲。
趙昭婷聽得出來,這是娘親王氏的聲音。
所不同的是,她不再像以前那樣,徑直步入房間,而是先敲了一下門。
“娘親,你,你進來吧……”趙昭婷這樣迴應著。
確實,在目前這種情況之下,有些事情,隻能先詳詢於娘親了。
寒暄幾句之後,王氏這樣說道:“昭婷啊,有件事情,也不知你想不想聽?”
趙昭婷心頭一怔:有時候,人們想說起某件事情,卻又有著某種顧慮,於是就這樣說,“有件事情,我也不知道,該不該說”。細想之下,如果不該說,他(她)就不會開口了。說話人真正擔心的是,別人想不想聽,接不接受。娘親此刻,卻換了一種說法。不難想象,如果不想說,這樣一個夜晚,她就不會到我這房間裏來了……
“娘親,你,你說吧……”趙昭婷盡量用上一種平和的語氣。
環視一番之後,王氏緩緩地說道:“昭婷啊,你是不是有點這種感覺,就是,這鑫輝號的趙先生,有點雲裏霧裏的,難以說清楚?”
趙昭婷心裏一動:這一句話,還真說到我心坎上了。趙先生的“廬山真麵目”,確實是迷霧重重,正是我要一探究竟的……
“娘親,這趙先生的為人處事,”趙昭婷的話語,有點不著邊際起來,“可謂是古道熱腸、俠肝義膽。隻是,隻是,我總覺得,我們就這樣,接受別人的好處……”
然而,對於她的話語,王氏倒是有點置若罔聞的樣子,那神情,甚至近乎神遊天外了。
再過了好一陣子,王氏這才像是意識到了什麽,於是,帶著一絲歉疚,她這樣說道:“昭婷啊,記得,以前娘親也跟你說過,有些事情,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麽簡單。哦,我,我還是先說一段故事吧……”
“娘親,你說吧,我聽著。”趙昭婷這樣說著,屏神靜聽起來。
對於娘親的來意,趙昭婷盡管不甚了然。不過,有話要說,倒是可以肯定的。因此,當娘親決定要說“故事”的時候,她也覺得,這也是很正常的;先說故事,再談起正題,也是自然而然的。
這一瞬間,趙昭婷又是思緒如潮了:剛才,我獨自一人,枯坐在這房間裏,總想著,如何才能夠揭開那些謎團?然而,很快,我就發現,單憑我一個人,無論如何,都是做不到的!這,這又怎麽說呢?我一個人的腦子,畢竟是極為有限的。特別是,我年紀尚小,閱曆有限,有一些事情,就算是搔破頭皮和腦殼,也是想不清楚,想不出來的。
有那麽一個瞬間,我也閃過了這樣一個念頭:帶著這些疑問,去問一下娘親,那又如何呢?
然而,那樣的一個念頭,卻像閃電一般,稍縱即逝。
確實,要到娘親所住的房間去,也就是兩三分鍾的事情。隻是,問題在於,到了那兒之後,我該如何開口呢?
我父親的辭世,對娘親的打擊,是最大的。一想到她整天淒淒惻惻,以淚洗麵的樣子,我就覺得,在這種時候,再去問詢這一些事情,還真是往傷口上撒鹽了。這幾天,我一直都是這樣想的,就算真的要開口,那也要在十天半月之後。於是,這些天,我隻能獨自冥思苦想了。
然而,這樣的一個夜晚,娘親親自過來了,卻是有所不同了。至少,這也就意味著,她已經從那悲戚的深淵裏,探出頭來,想著如何唿吸一口新鮮一點的空氣了。
有時候,總有一些神秘的預感,你可以懷疑它的真實性,不過,當那件事情真的到來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的預感,總不至於太過離譜?
是啊,對於娘親的到來,我真的就沒想過嗎?
這樣的一幕,我確實是設想過的。隻是,理智占據上風的時候,我又覺得,自己這樣想,似乎又有不太孝順之嫌?
一般情況之下,晚輩去看望長輩,然後再相機提出一些問題,不是更為正常嗎?然而,換一個角度,我又覺得,真到了那兒,卻又是難以啟齒的了。是啊,這其中的是非對錯,如何能夠說得清楚呢?
類似的一幕,似乎也曾出現過:上一次,我父親從外麵歸來,在吃晚飯的時候,他說起的那些話語,確實不是我所能夠想象得到的。冷靜下來之後,我也曾這樣想,這出乎意料之外的背後,反倒是正在情理之中了!父親如果不說起那些,我反而會覺得,他對女兒的未來,不夠上心,缺少遠見,缺少長遠規劃。
既然決定要離開家鄉了,對於自己的女兒,我父親自然是會有所想法的。至少,他已經考慮到,窮鄉僻壤裏的那種思維,難以適應都市裏的生活。於是,他就想著要試探一下,了解一下我對局勢對外界的一點看法了。他這樣做,沒什麽問題,反倒是我,一時看不到此舉背後的良苦用心。當然,其中的分寸,父親也是深思熟慮過的,他隻是想提醒我,外麵的世界很複雜,有些事情,不是你一眼就能夠看得清楚,看得透徹的。
此刻迴想起來,父親和娘親的這一番教誨,倒是極有遠見的啊!隻可惜,到了這一刻,我再想聽父親嘮叨幾句,也是不可能的了。
那一次,我是有預感的,那就是,父親歸來之後,神情頗為嚴肅,不再像此前那樣有說有笑的。這樣一來,我就隱隱湧上了某種預感,總覺得會有某件事情,正向我走來。
平心而論,那一次的預感,也不算太離譜。
這塵世間,置身局中之時,某種異樣的感覺,也是會一閃而過的。隻不過,在不少的時候,我們隻是覺得,這樣的感覺、念頭,往往是荒誕不經的,難以索解的,既然一閃而過,那就讓它隨風而去吧。
隻是,問題就在於,那些稍縱即逝的感覺、念頭,往往是彌足珍貴的,甚至,它關乎你的生死禍福、得失榮辱:那駕馬車沒進城之前,在那城郊野外,信步走著的時候,我的心頭,閃過了那兩句唐詩:
日暮蒼山遠,
天寒白屋貧……
在那一瞬間,我想起了什麽呢?當時,我隻是覺得,這樣的兩句詩,勉強也算應景吧?隻是,“白屋貧”什麽的,有點不太吉利。現如今,再仔細思忖一番,我就會覺得,在當時,自己的靈魂深處,正響起了另外一種聲音:此時此地,兇險莫測,理應有所準備,有所防備……這倒不是什麽事後諸葛亮。你想想看,“日暮”者,正所謂“日暮途窮”,也就是說,這樣的一條路,已然到了盡頭處。至於那一個“貧”,它所包含的另一層意思,也就是那一個“窮”字了!“日暮途窮”,這樣的一個成語,唿之欲出之際,卻讓我忽略了!這樣一來,才會有此後的血光之災。
再說得長遠一點,還在路上的時候,我也時常想起,徐大哥不在身邊,自己總覺得有點不太自然。至於其中的原因,卻又說不上來。那麽,當那兩個盜賊擋住去路,不讓我前去助父親一臂之力的時候,我在想些什麽呢?是啊,如果徐大哥就在身邊,以他的功夫,合兩人之力,衝破那兩個盜賊的阻攔,還是做得到的吧?果真如此的話,父親又何至於落到那步田地呢?由此看來,那些預感……
長長地歎了一口氣之後,王氏這才緩緩地說道:
以前,離這金陵城幾百裏遠的地方,有一個小集鎮。這個集鎮上,住著一戶姓趙的人家。這趙家啊,數代經商,到了好幾十年之前,家族的產業,也算是有模有樣了吧?
那一年,趙家又生下了一個男嬰。如此的大喜事,使得這一家人,更是歡天喜地起來。其中,整天笑得合不攏嘴的,倒是這男嬰的祖父。
嗯,用這位祖父的話來說,這孩子,天庭飽滿,雙目有神,一看就是個讀書的料。
以前,剛剛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也和不少人一樣,覺得有點奇怪:孩子出生,一家有後,確實讓人高興。隻是,這位祖父,既然世代經商,也算是生財有道了,真要對孫兒有所期待,讓他繼續經商,以後賺它個缽滿盆滿,不是更合乎情理嗎?
原來,這位祖父,自稱是趙匡胤的後裔。
這趙匡胤嘛,就是宋朝的那位開國皇帝了。
隻是,從記事的時候開始,這位祖父耳濡目染的,卻是經商賺錢。跟經天緯地、治國安邦什麽的,可不太沾邊啊!半個多世紀以後,當他成為遠近聞名的富商之後,他的想法,卻轉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彎。用他本人的話來說,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商場嘛,就像戰場一樣,瞬息萬變的,你所賺來的錢,就算再多,再過一些時候,也不一定還在你的手上。倒是那讀書做官,不僅自己和家族風光,甚至還能夠封妻蔭子。這樣一來,他自然就希望自己的孫子,以後能夠以讀書安身立命了。
既然有祖父做主,這孩子的父親,倒也不好再多說什麽,就答應了。
這趙家嘛,有的是錢,因此,從六七歲開始,由祖父親手操辦,這孩子就到私塾讀書去了。
要說天賦、資質、學力什麽的,這孩子,少小出名,還是蠻不錯的。隻是,到了十七八歲的時候,勉強也隻能算是一個秀才。要想再進一步,得到科舉上的功名,卻是千難萬難了。
眼看著嫡親孫子學業停滯不前,這孩子的祖父、祖母,開始神思不寧、發起愁來了。
那幾年,由於生意、產業越做越大,孩子的父母,長年在外,對於下一代的管教,主要也是由祖父母代勞。
如果隻是尋常人家,大概還不會如此焦慮吧?就算沒有功名,在集鎮上開館授徒,養活自己,也是不成問題的。更何況,作為生意世家,這位趙公子,根本就沒必要為生計發愁。
看來,越是難以得到的,人才會越在意!這位趙公子的祖父母,對於孫兒的功名利祿,無論如何,都是不會輕易放棄的。
再過一些時候,這兩位老人家,還真想出一個辦法來了。
此時此夜,又有誰能夠為我答疑解惑呢?
這位趙先生,古道熱腸,不僅幫忙料理後事,而且,還收留了我和娘親。對於我來說,父親遇難之時,那種天崩地陷、走投無路的感覺,曾經是那麽的強烈!很難想象,如果沒有這位趙先生,此時此刻,我又將會是在哪兒呢?
他有錢,出手大方。甚至,他還頗有勢力。
試想一下,那一夥盜賊,決計不會是善罷甘休之輩。這些日子裏,他們自然會找到鑫輝號。不過,這些天,趙先生依然安之若素;而鑫輝號的經營,也還是一如既往。
試想一下,偌大的一個金陵城,能夠與巡撫平視的人,又有幾個呢?
或許,也正因為如此,與他有關的一些事情,我反而不好意思問起了?
再說了,人家是商界大亨,整天忙裏忙外的,對於“些許小事”,我反而不知道要說些什麽了。
隻是,有些事情,如果不弄個水落石出,我終究還是心有不甘的。還有,人家仁慈大義,收留了我。然而,對於我來說,真的就能夠將這一切,視作理所當然嗎?
人言父仇不共戴天,如果不能夠將有關父親的那些事情弄清楚,我又有何麵目自立於天地之間呢?
“痛定思痛”?嗯,父親過世之後,在時間的長河裏,有些事情,或許會慢慢地淡忘。隻是,在這個世界上,公道與正義,總不能缺少的吧?我不是那種眥睚必報之人,不過,如果父親真的是蒙受了不白之冤。這伸張正義之事,我還能夠敷衍塞責嗎?
迷霧重重,這重重迷霧的背後,那一雙雙無形的大手……
“昭婷……”隨著這一聲響起,外麵,還響起了輕輕的敲門聲。
趙昭婷聽得出來,這是娘親王氏的聲音。
所不同的是,她不再像以前那樣,徑直步入房間,而是先敲了一下門。
“娘親,你,你進來吧……”趙昭婷這樣迴應著。
確實,在目前這種情況之下,有些事情,隻能先詳詢於娘親了。
寒暄幾句之後,王氏這樣說道:“昭婷啊,有件事情,也不知你想不想聽?”
趙昭婷心頭一怔:有時候,人們想說起某件事情,卻又有著某種顧慮,於是就這樣說,“有件事情,我也不知道,該不該說”。細想之下,如果不該說,他(她)就不會開口了。說話人真正擔心的是,別人想不想聽,接不接受。娘親此刻,卻換了一種說法。不難想象,如果不想說,這樣一個夜晚,她就不會到我這房間裏來了……
“娘親,你,你說吧……”趙昭婷盡量用上一種平和的語氣。
環視一番之後,王氏緩緩地說道:“昭婷啊,你是不是有點這種感覺,就是,這鑫輝號的趙先生,有點雲裏霧裏的,難以說清楚?”
趙昭婷心裏一動:這一句話,還真說到我心坎上了。趙先生的“廬山真麵目”,確實是迷霧重重,正是我要一探究竟的……
“娘親,這趙先生的為人處事,”趙昭婷的話語,有點不著邊際起來,“可謂是古道熱腸、俠肝義膽。隻是,隻是,我總覺得,我們就這樣,接受別人的好處……”
然而,對於她的話語,王氏倒是有點置若罔聞的樣子,那神情,甚至近乎神遊天外了。
再過了好一陣子,王氏這才像是意識到了什麽,於是,帶著一絲歉疚,她這樣說道:“昭婷啊,記得,以前娘親也跟你說過,有些事情,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麽簡單。哦,我,我還是先說一段故事吧……”
“娘親,你說吧,我聽著。”趙昭婷這樣說著,屏神靜聽起來。
對於娘親的來意,趙昭婷盡管不甚了然。不過,有話要說,倒是可以肯定的。因此,當娘親決定要說“故事”的時候,她也覺得,這也是很正常的;先說故事,再談起正題,也是自然而然的。
這一瞬間,趙昭婷又是思緒如潮了:剛才,我獨自一人,枯坐在這房間裏,總想著,如何才能夠揭開那些謎團?然而,很快,我就發現,單憑我一個人,無論如何,都是做不到的!這,這又怎麽說呢?我一個人的腦子,畢竟是極為有限的。特別是,我年紀尚小,閱曆有限,有一些事情,就算是搔破頭皮和腦殼,也是想不清楚,想不出來的。
有那麽一個瞬間,我也閃過了這樣一個念頭:帶著這些疑問,去問一下娘親,那又如何呢?
然而,那樣的一個念頭,卻像閃電一般,稍縱即逝。
確實,要到娘親所住的房間去,也就是兩三分鍾的事情。隻是,問題在於,到了那兒之後,我該如何開口呢?
我父親的辭世,對娘親的打擊,是最大的。一想到她整天淒淒惻惻,以淚洗麵的樣子,我就覺得,在這種時候,再去問詢這一些事情,還真是往傷口上撒鹽了。這幾天,我一直都是這樣想的,就算真的要開口,那也要在十天半月之後。於是,這些天,我隻能獨自冥思苦想了。
然而,這樣的一個夜晚,娘親親自過來了,卻是有所不同了。至少,這也就意味著,她已經從那悲戚的深淵裏,探出頭來,想著如何唿吸一口新鮮一點的空氣了。
有時候,總有一些神秘的預感,你可以懷疑它的真實性,不過,當那件事情真的到來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的預感,總不至於太過離譜?
是啊,對於娘親的到來,我真的就沒想過嗎?
這樣的一幕,我確實是設想過的。隻是,理智占據上風的時候,我又覺得,自己這樣想,似乎又有不太孝順之嫌?
一般情況之下,晚輩去看望長輩,然後再相機提出一些問題,不是更為正常嗎?然而,換一個角度,我又覺得,真到了那兒,卻又是難以啟齒的了。是啊,這其中的是非對錯,如何能夠說得清楚呢?
類似的一幕,似乎也曾出現過:上一次,我父親從外麵歸來,在吃晚飯的時候,他說起的那些話語,確實不是我所能夠想象得到的。冷靜下來之後,我也曾這樣想,這出乎意料之外的背後,反倒是正在情理之中了!父親如果不說起那些,我反而會覺得,他對女兒的未來,不夠上心,缺少遠見,缺少長遠規劃。
既然決定要離開家鄉了,對於自己的女兒,我父親自然是會有所想法的。至少,他已經考慮到,窮鄉僻壤裏的那種思維,難以適應都市裏的生活。於是,他就想著要試探一下,了解一下我對局勢對外界的一點看法了。他這樣做,沒什麽問題,反倒是我,一時看不到此舉背後的良苦用心。當然,其中的分寸,父親也是深思熟慮過的,他隻是想提醒我,外麵的世界很複雜,有些事情,不是你一眼就能夠看得清楚,看得透徹的。
此刻迴想起來,父親和娘親的這一番教誨,倒是極有遠見的啊!隻可惜,到了這一刻,我再想聽父親嘮叨幾句,也是不可能的了。
那一次,我是有預感的,那就是,父親歸來之後,神情頗為嚴肅,不再像此前那樣有說有笑的。這樣一來,我就隱隱湧上了某種預感,總覺得會有某件事情,正向我走來。
平心而論,那一次的預感,也不算太離譜。
這塵世間,置身局中之時,某種異樣的感覺,也是會一閃而過的。隻不過,在不少的時候,我們隻是覺得,這樣的感覺、念頭,往往是荒誕不經的,難以索解的,既然一閃而過,那就讓它隨風而去吧。
隻是,問題就在於,那些稍縱即逝的感覺、念頭,往往是彌足珍貴的,甚至,它關乎你的生死禍福、得失榮辱:那駕馬車沒進城之前,在那城郊野外,信步走著的時候,我的心頭,閃過了那兩句唐詩:
日暮蒼山遠,
天寒白屋貧……
在那一瞬間,我想起了什麽呢?當時,我隻是覺得,這樣的兩句詩,勉強也算應景吧?隻是,“白屋貧”什麽的,有點不太吉利。現如今,再仔細思忖一番,我就會覺得,在當時,自己的靈魂深處,正響起了另外一種聲音:此時此地,兇險莫測,理應有所準備,有所防備……這倒不是什麽事後諸葛亮。你想想看,“日暮”者,正所謂“日暮途窮”,也就是說,這樣的一條路,已然到了盡頭處。至於那一個“貧”,它所包含的另一層意思,也就是那一個“窮”字了!“日暮途窮”,這樣的一個成語,唿之欲出之際,卻讓我忽略了!這樣一來,才會有此後的血光之災。
再說得長遠一點,還在路上的時候,我也時常想起,徐大哥不在身邊,自己總覺得有點不太自然。至於其中的原因,卻又說不上來。那麽,當那兩個盜賊擋住去路,不讓我前去助父親一臂之力的時候,我在想些什麽呢?是啊,如果徐大哥就在身邊,以他的功夫,合兩人之力,衝破那兩個盜賊的阻攔,還是做得到的吧?果真如此的話,父親又何至於落到那步田地呢?由此看來,那些預感……
長長地歎了一口氣之後,王氏這才緩緩地說道:
以前,離這金陵城幾百裏遠的地方,有一個小集鎮。這個集鎮上,住著一戶姓趙的人家。這趙家啊,數代經商,到了好幾十年之前,家族的產業,也算是有模有樣了吧?
那一年,趙家又生下了一個男嬰。如此的大喜事,使得這一家人,更是歡天喜地起來。其中,整天笑得合不攏嘴的,倒是這男嬰的祖父。
嗯,用這位祖父的話來說,這孩子,天庭飽滿,雙目有神,一看就是個讀書的料。
以前,剛剛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也和不少人一樣,覺得有點奇怪:孩子出生,一家有後,確實讓人高興。隻是,這位祖父,既然世代經商,也算是生財有道了,真要對孫兒有所期待,讓他繼續經商,以後賺它個缽滿盆滿,不是更合乎情理嗎?
原來,這位祖父,自稱是趙匡胤的後裔。
這趙匡胤嘛,就是宋朝的那位開國皇帝了。
隻是,從記事的時候開始,這位祖父耳濡目染的,卻是經商賺錢。跟經天緯地、治國安邦什麽的,可不太沾邊啊!半個多世紀以後,當他成為遠近聞名的富商之後,他的想法,卻轉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彎。用他本人的話來說,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商場嘛,就像戰場一樣,瞬息萬變的,你所賺來的錢,就算再多,再過一些時候,也不一定還在你的手上。倒是那讀書做官,不僅自己和家族風光,甚至還能夠封妻蔭子。這樣一來,他自然就希望自己的孫子,以後能夠以讀書安身立命了。
既然有祖父做主,這孩子的父親,倒也不好再多說什麽,就答應了。
這趙家嘛,有的是錢,因此,從六七歲開始,由祖父親手操辦,這孩子就到私塾讀書去了。
要說天賦、資質、學力什麽的,這孩子,少小出名,還是蠻不錯的。隻是,到了十七八歲的時候,勉強也隻能算是一個秀才。要想再進一步,得到科舉上的功名,卻是千難萬難了。
眼看著嫡親孫子學業停滯不前,這孩子的祖父、祖母,開始神思不寧、發起愁來了。
那幾年,由於生意、產業越做越大,孩子的父母,長年在外,對於下一代的管教,主要也是由祖父母代勞。
如果隻是尋常人家,大概還不會如此焦慮吧?就算沒有功名,在集鎮上開館授徒,養活自己,也是不成問題的。更何況,作為生意世家,這位趙公子,根本就沒必要為生計發愁。
看來,越是難以得到的,人才會越在意!這位趙公子的祖父母,對於孫兒的功名利祿,無論如何,都是不會輕易放棄的。
再過一些時候,這兩位老人家,還真想出一個辦法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