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苟延殘喘的王朝,就這樣收起了它的最後一抹斜暉。
隻可惜,當初的晉室宗親,如今已然是命懸於一線!
如果能夠撇開行刺時的莽撞與草率,對於司馬寧受審時不畏權勢、反客為主的氣度,趙昭婷倒是頗為欣賞的。
“司馬寧,”隻聽劉裕這樣說道,“不要跟朕扯那麽遠!朕隻想問你一句,一百五十多年之前,這大晉的社稷,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司馬寧先是抬眼望了一下上方,再過了好一會兒,依然是一言不發,微微地低下了頭。
趙昭婷暗自尋思道:一百五十多年之前,司馬炎挾祖父、伯父、父親之餘威,脅迫當時的曹魏皇帝“禪位”,大晉社稷由此而來。如此說來,多年以後,偏安一隅的晉室,也依葫蘆畫瓢,“禪讓”於當時權臣劉裕劉大將軍,也沒什麽大驚小怪的吧?
輪迴,這也是某種輪迴了吧?
再說了,當初,大漢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也是禪讓於曹操之子曹丕的。由此看來,最近兩百年以來,這麽多的“禪位”,除了有某種巧合,更給人以某種輪迴、報應之感!
在場的這些文武大臣,對於這些改朝換代,總不至於就一無所知吧?
那麽,他們為什麽不想著為司馬寧分辯幾句呢?
或許,在內心深處,對於“成王敗寇”的說法,他們也還是認可的。
再說,現如今,如果為一個落魄王孫說好話,除了招來聖上的猜疑、忌恨,又有何益呢?由此看來,該不該出頭,歸根到底,還是要考慮到自己的利益。要不然,就沒有那麽多的見風使舵了。
“司馬寧,”“劉大將軍”獰笑道,“到了這一刻,你又作何感想呢?”
司馬寧喟然長歎道:“今晨出門之前,這樣的一幕,本王不是就沒有想過!唉,無力迴天……”
霎時,在場的文武大臣心頭一愣:司馬寧這樣說,多半也就意味著,他已經承認了自己的失敗!此外,既然他不開口爭辯,也不求饒,似乎也就暗示著,他早已死心,就此聽天由命了……
霎時,整個大堂出奇地平靜,在場的每一個人,真的是連自己的心跳聲,都聽得清清楚楚了。
至此,司馬寧的生死榮辱,就全憑聖上的一句話了。
“聖上,”突然,隻聽趙昭婷這樣說道,“屬下有一事相求……”
此時此刻,劉裕隻想著如何治罪於司馬寧:若單說一個“殺”字,那是再容易不過的了。隻是,如何堵住世人之口,如何讓眾人心服口服,如何能夠殺一儆百,隻怕就沒那麽簡單了……
於是,趙昭婷的這句話,倒像是替他解了圍似的,讓他暗自鬆了一口氣。
至少,也可以讓他多贏得一點權衡、思索的時間。
“昭婷,”劉裕這樣說道,“有什麽話語,不妨直說。”
暗暗地吸了一口長氣之後,趙昭婷緩緩地說道:“這幾年,屬下承蒙聖上厚愛,跟隨聖上左右,也算是庶竭駑鈍,做了一點小事。也正因如此,聖上言及論功行賞之際,屬下總覺得,自己也就是盡力而為而已,再加上人微言輕,也就不敢厚著臉皮,說那些與論功行賞有關的事情。不過,此時此刻,屬下也算是開竅了吧。因此,當著場上這些文武大臣之麵,屬下有心要領受聖上的封賞……”
她的這一席話,繞了一點彎兒,盡管稍顯冗長,不過,那些文武大臣,還是聽得懂的。
那就是,希望聖上能夠就此論功行賞!
這一層意思,劉裕如何能夠不洞若觀火呢?
於是,隻聽他哈哈一笑:“昭婷啊,你說說看,你需要朕怎樣封賞於你?”
這一刻,他是這樣想的:這姑娘,以前朕跟她說起論功行賞之事,大概是覺得有點難以服眾吧,她總是有點心不甘情不願的,甚至覺得有私相授受之嫌。現如今,她當麵說了出來,自然就是想著要堵住眾人之口了。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她想借此機會,讓蕭正濤青雲直上。其實,對於朕來說,這一切,都是可以商量的。畢竟,她並不是那種居功自傲、獅子大開口之輩……
“聖上,”隻聽趙昭婷一字一頓地說道,“我希望,你能夠將這兩個年輕人賞賜於屬下!”
“啊?這……”劉裕一時驚愕不已。
與此同時,在場的文武大臣,一時半會兒之間,也是大眼瞪小眼的,一副難以置信的神情。
就連所涉及到的司馬寧、司馬婧兄妹,也是神情錯愕。
劉裕很快迴過神來了,暗暗地吐出一口長氣之後,他這樣迴應道:“昭婷啊,朕既然已經答允在先,自然也就按照你所說的辦了……”
確實,身為九五之尊,一言九鼎的聖上,是不可能在群臣麵前食言的!
這一刻,司馬寧總算反應過來了,隻見他拱手致謝道:“司馬寧,願意聽從趙姑娘吩咐……”
趙昭婷擺了擺手,神情凝重:“司馬寧,當著場上諸位大臣的麵,你給聖上一句話吧!”
這已經是唯一的活命機會了,司馬寧如何還能夠輕易讓它溜走呢?
“草民司馬寧,謹向聖上保證,有生之年,決不涉足這京城半步!”司馬寧這樣承諾道。
霎時,劉裕的臉上,一時喜怒難言,陰晴不定起來:就這樣放走這兩個刺客,著實心有不甘。隻是,如果再審訊下去,如果對方執意要讓那司馬德文出場對質,隻怕也難以收場。當然,更為棘手的則是,自己既然答應了趙昭婷,作為司馬寧兄妹的主人,她自然可以隨意處置自己的兩個仆傭。而作為皇上,如果自己就此失信於人,以後的日子裏,又有何麵目詔令天下呢?那一句“一言九鼎”,可不是說說而已的。
“好吧,司馬寧,這些話,是你自己說的,可要記清楚了!”劉裕緩緩說道。
司馬寧聽這語氣,聽出了其中的玄機,於是,就點了點頭。
再過片刻,隻聽劉裕朗聲說道:“劉立興,蕭正濤!”
“聖上,屬下聽令!”劉立興、蕭正濤說著,拱手抱拳,等候劉裕發號施令。
“你們,你們兩位,”劉裕緩緩地說道,“各點一千兵馬,即刻禮送司馬寧、司馬婧兄妹離開!”
至此,場上眾人,這才長長地鬆了一口氣:皇上既出此言,至少,這司馬寧兄妹倆的性命,是保住了。皇上拿得起、放得下,單單就是這樣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就顯示出他雷厲風行、殺伐決斷的一麵。照此看來,他能夠榮登九五之尊,絕非幸致!
“哦,還有,”劉裕接著這樣說道,“我們要記住,這個命令,一直都是有效的!因此,二位將軍及其手下,一旦在京城發現此二人的蹤影,可以先斬後奏……”
在劉大將軍的話語聲中,趙朝婷暗自吸了一口涼氣,緊接著,那紛擾如驟雨的思緒,也就此飄散開來:這樣的一件事情,如果真能夠如此結束,那也是不錯的了。至少,我就沒必要再為司馬寧的遭際而揪心了!
試想一下,如果不是這樣,如果依然是各執一詞的話,那麽,劉大將軍惱羞成怒,多半先要喝令手下,先把這司馬寧打個皮開肉綻。到了那種時候,整個大堂上,就會那種慘叫聲、喝罵聲、怒斥聲了。
而且,這還不是最難辦的。
極有可能會是這樣的,如果雙方依然勢同水火,那麽,從劉大將軍的角度來說,他極有可能會這樣想,如果仍然聽憑這位晉室宗親在此大唿小叫,那麽,以後的日子裏,自己這個皇位,還能不能再坐得安穩,都還是一迴事!大堤的崩潰,往往就是從那不起眼的螞蟻窩開始的。
這樣一來,司馬寧的結局,極有可能就是身首異地。
是啊,對於一個皇上來說,讓一兩個人人頭落地,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而這個寧王子,就會就此成為刀下冤魂。
要說這司馬寧,真有必要成為晉室的殉葬品嗎?
這麽多年以來,如果晉室能夠勵精圖治,就不會是如今的這個樣子了。司馬寧一直遊離於權力中心之外,對於宗廟社稷的衰頹,他是有心無力,因此,也沒必要去擔負起這樣的責任。
一個王朝,由勝到衰,多半也是有跡可循的吧?壓垮駝背的稻草,重逾千鈞;隻是,人們記住的,卻是那最後一根稻草!由此一來,我們的目光,該不該更為冷靜、客觀一些呢?
司馬寧生不逢時,而且,再加上自身的優柔寡斷,絕不可能成為那種力挽狂瀾之輩。既然是這樣,對於他,我們也就沒必要苛責於他。是啊,他本來就不是那種力挽乾坤之輩,如果真能夠苟且偷生,也沒什麽可羞愧的吧?然而,那一次烏衣巷之行,偏偏又使他膨脹起來,也想著指點江山了。說句不客氣的話,真要指點江山,孫複、陸嘉等人,都要勝他一籌。人家之所以叫上他,倒不是他這位晉室宗親有多大的本事,而是他所披的那件外衣。
當烏衣巷的那一夥人,也作了鳥獸散之後,這位無拳無勇的寧王子,如果還真能夠作出什麽大事情,那才真叫人驚掉下巴了。
“禮送”?劉大將軍用了“禮送”這個詞語,也就意味著,對於這司馬寧,他倒還是蠻客氣的。仔細說起來,司馬寧司馬婧兄妹倆,隻是有心行刺而已。這一次,劉大將軍帶了那麽多的侍衛,自然也就沒必要擔驚受怕了。這樣一來,劉大將軍甚至會氣定神閑地站在一旁,欣賞一下這兩位晉室宗親的武藝了。
那麽,這兩個人的武藝,到底怎麽樣呢?
劉大將軍沒有親口對我說,我也懶得去詢問。不過,當我趕到那兒的時候,這兄妹倆早已是披頭散發、狼狽不堪。由此也就不難想象,他們的武藝,決不可能強過此前孫複與陸嘉的聯手!
既然是這樣,劉大將軍安然無恙之際,甚至就會這樣想,這樣的兩個年輕人,就這點功夫,也敢來行刺,這簡直就像是小孩子在玩過家家嘛!如果看慣了大風大浪的劉大將軍這樣想,也不足為奇。
是啊,從我的角度來看,司馬攸的後人,也就是這樣的了。近些年,晉室一直萎靡不振,也沒有什麽好奇怪的。
可悲可笑,甚至還有點可憐!晉室雄風不在,我也不曾指望過司馬寧。我想著為這個寧王子說點開脫的話,其實隻是因為,再怎麽說,兩人也曾經相識一場,我不忍心見他成為一個沒落王朝的殉葬品。
這件事情,就這樣收場了?
確實,從劉大將軍的角度來說,此前那兩個皇帝的態度和表現,難免會讓他失望。第一個皇帝,才智尚不及一個為生活為奔忙的販夫走卒,自然是不值一哂的了。至於第二個皇帝,連拔劍的勇氣,都沒有!在骨子裏,劉大將軍會看得起這樣的人嗎?
由此看來,司馬寧敢於仗劍行刺,倒是給當年的司馬昭、司馬攸父子,爭了一口氣啊!
果真如此的話,司馬寧能夠活命,最根本的原因,倒不是劉大將軍心慈手軟,而是,他的表現和態度,為自己留下了一線生機。
盡管,從劉大將軍的角度來說,留下活口,以後或許會有隱患或麻煩。然而,換一個角度看,這也就意味著,晉室的後人,依然留存於世,自己,自己的子孫後代,切不可掉以輕心。沒有敵手,人的警惕性就會一落千丈,甚至會使人萬劫不複。
這點安居思危的意識,劉大將軍還是會有的。
當然,既然司馬寧已經不能再重返京城了,再加上他自身實力有限,以後要想成事,也是不太現實的了。
於是,劉大將軍樂得做個順水人情,就讓這兄妹倆多過幾天平靜的生活,也未嚐不可吧?
嗜殺?這樣的一個名聲,總歸是不太好的,於是,劉大將軍也就不想背了。當然,這樣一來,他也能夠就此做個順水人情……
隻可惜,當初的晉室宗親,如今已然是命懸於一線!
如果能夠撇開行刺時的莽撞與草率,對於司馬寧受審時不畏權勢、反客為主的氣度,趙昭婷倒是頗為欣賞的。
“司馬寧,”隻聽劉裕這樣說道,“不要跟朕扯那麽遠!朕隻想問你一句,一百五十多年之前,這大晉的社稷,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司馬寧先是抬眼望了一下上方,再過了好一會兒,依然是一言不發,微微地低下了頭。
趙昭婷暗自尋思道:一百五十多年之前,司馬炎挾祖父、伯父、父親之餘威,脅迫當時的曹魏皇帝“禪位”,大晉社稷由此而來。如此說來,多年以後,偏安一隅的晉室,也依葫蘆畫瓢,“禪讓”於當時權臣劉裕劉大將軍,也沒什麽大驚小怪的吧?
輪迴,這也是某種輪迴了吧?
再說了,當初,大漢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也是禪讓於曹操之子曹丕的。由此看來,最近兩百年以來,這麽多的“禪位”,除了有某種巧合,更給人以某種輪迴、報應之感!
在場的這些文武大臣,對於這些改朝換代,總不至於就一無所知吧?
那麽,他們為什麽不想著為司馬寧分辯幾句呢?
或許,在內心深處,對於“成王敗寇”的說法,他們也還是認可的。
再說,現如今,如果為一個落魄王孫說好話,除了招來聖上的猜疑、忌恨,又有何益呢?由此看來,該不該出頭,歸根到底,還是要考慮到自己的利益。要不然,就沒有那麽多的見風使舵了。
“司馬寧,”“劉大將軍”獰笑道,“到了這一刻,你又作何感想呢?”
司馬寧喟然長歎道:“今晨出門之前,這樣的一幕,本王不是就沒有想過!唉,無力迴天……”
霎時,在場的文武大臣心頭一愣:司馬寧這樣說,多半也就意味著,他已經承認了自己的失敗!此外,既然他不開口爭辯,也不求饒,似乎也就暗示著,他早已死心,就此聽天由命了……
霎時,整個大堂出奇地平靜,在場的每一個人,真的是連自己的心跳聲,都聽得清清楚楚了。
至此,司馬寧的生死榮辱,就全憑聖上的一句話了。
“聖上,”突然,隻聽趙昭婷這樣說道,“屬下有一事相求……”
此時此刻,劉裕隻想著如何治罪於司馬寧:若單說一個“殺”字,那是再容易不過的了。隻是,如何堵住世人之口,如何讓眾人心服口服,如何能夠殺一儆百,隻怕就沒那麽簡單了……
於是,趙昭婷的這句話,倒像是替他解了圍似的,讓他暗自鬆了一口氣。
至少,也可以讓他多贏得一點權衡、思索的時間。
“昭婷,”劉裕這樣說道,“有什麽話語,不妨直說。”
暗暗地吸了一口長氣之後,趙昭婷緩緩地說道:“這幾年,屬下承蒙聖上厚愛,跟隨聖上左右,也算是庶竭駑鈍,做了一點小事。也正因如此,聖上言及論功行賞之際,屬下總覺得,自己也就是盡力而為而已,再加上人微言輕,也就不敢厚著臉皮,說那些與論功行賞有關的事情。不過,此時此刻,屬下也算是開竅了吧。因此,當著場上這些文武大臣之麵,屬下有心要領受聖上的封賞……”
她的這一席話,繞了一點彎兒,盡管稍顯冗長,不過,那些文武大臣,還是聽得懂的。
那就是,希望聖上能夠就此論功行賞!
這一層意思,劉裕如何能夠不洞若觀火呢?
於是,隻聽他哈哈一笑:“昭婷啊,你說說看,你需要朕怎樣封賞於你?”
這一刻,他是這樣想的:這姑娘,以前朕跟她說起論功行賞之事,大概是覺得有點難以服眾吧,她總是有點心不甘情不願的,甚至覺得有私相授受之嫌。現如今,她當麵說了出來,自然就是想著要堵住眾人之口了。當然,還有另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她想借此機會,讓蕭正濤青雲直上。其實,對於朕來說,這一切,都是可以商量的。畢竟,她並不是那種居功自傲、獅子大開口之輩……
“聖上,”隻聽趙昭婷一字一頓地說道,“我希望,你能夠將這兩個年輕人賞賜於屬下!”
“啊?這……”劉裕一時驚愕不已。
與此同時,在場的文武大臣,一時半會兒之間,也是大眼瞪小眼的,一副難以置信的神情。
就連所涉及到的司馬寧、司馬婧兄妹,也是神情錯愕。
劉裕很快迴過神來了,暗暗地吐出一口長氣之後,他這樣迴應道:“昭婷啊,朕既然已經答允在先,自然也就按照你所說的辦了……”
確實,身為九五之尊,一言九鼎的聖上,是不可能在群臣麵前食言的!
這一刻,司馬寧總算反應過來了,隻見他拱手致謝道:“司馬寧,願意聽從趙姑娘吩咐……”
趙昭婷擺了擺手,神情凝重:“司馬寧,當著場上諸位大臣的麵,你給聖上一句話吧!”
這已經是唯一的活命機會了,司馬寧如何還能夠輕易讓它溜走呢?
“草民司馬寧,謹向聖上保證,有生之年,決不涉足這京城半步!”司馬寧這樣承諾道。
霎時,劉裕的臉上,一時喜怒難言,陰晴不定起來:就這樣放走這兩個刺客,著實心有不甘。隻是,如果再審訊下去,如果對方執意要讓那司馬德文出場對質,隻怕也難以收場。當然,更為棘手的則是,自己既然答應了趙昭婷,作為司馬寧兄妹的主人,她自然可以隨意處置自己的兩個仆傭。而作為皇上,如果自己就此失信於人,以後的日子裏,又有何麵目詔令天下呢?那一句“一言九鼎”,可不是說說而已的。
“好吧,司馬寧,這些話,是你自己說的,可要記清楚了!”劉裕緩緩說道。
司馬寧聽這語氣,聽出了其中的玄機,於是,就點了點頭。
再過片刻,隻聽劉裕朗聲說道:“劉立興,蕭正濤!”
“聖上,屬下聽令!”劉立興、蕭正濤說著,拱手抱拳,等候劉裕發號施令。
“你們,你們兩位,”劉裕緩緩地說道,“各點一千兵馬,即刻禮送司馬寧、司馬婧兄妹離開!”
至此,場上眾人,這才長長地鬆了一口氣:皇上既出此言,至少,這司馬寧兄妹倆的性命,是保住了。皇上拿得起、放得下,單單就是這樣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就顯示出他雷厲風行、殺伐決斷的一麵。照此看來,他能夠榮登九五之尊,絕非幸致!
“哦,還有,”劉裕接著這樣說道,“我們要記住,這個命令,一直都是有效的!因此,二位將軍及其手下,一旦在京城發現此二人的蹤影,可以先斬後奏……”
在劉大將軍的話語聲中,趙朝婷暗自吸了一口涼氣,緊接著,那紛擾如驟雨的思緒,也就此飄散開來:這樣的一件事情,如果真能夠如此結束,那也是不錯的了。至少,我就沒必要再為司馬寧的遭際而揪心了!
試想一下,如果不是這樣,如果依然是各執一詞的話,那麽,劉大將軍惱羞成怒,多半先要喝令手下,先把這司馬寧打個皮開肉綻。到了那種時候,整個大堂上,就會那種慘叫聲、喝罵聲、怒斥聲了。
而且,這還不是最難辦的。
極有可能會是這樣的,如果雙方依然勢同水火,那麽,從劉大將軍的角度來說,他極有可能會這樣想,如果仍然聽憑這位晉室宗親在此大唿小叫,那麽,以後的日子裏,自己這個皇位,還能不能再坐得安穩,都還是一迴事!大堤的崩潰,往往就是從那不起眼的螞蟻窩開始的。
這樣一來,司馬寧的結局,極有可能就是身首異地。
是啊,對於一個皇上來說,讓一兩個人人頭落地,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而這個寧王子,就會就此成為刀下冤魂。
要說這司馬寧,真有必要成為晉室的殉葬品嗎?
這麽多年以來,如果晉室能夠勵精圖治,就不會是如今的這個樣子了。司馬寧一直遊離於權力中心之外,對於宗廟社稷的衰頹,他是有心無力,因此,也沒必要去擔負起這樣的責任。
一個王朝,由勝到衰,多半也是有跡可循的吧?壓垮駝背的稻草,重逾千鈞;隻是,人們記住的,卻是那最後一根稻草!由此一來,我們的目光,該不該更為冷靜、客觀一些呢?
司馬寧生不逢時,而且,再加上自身的優柔寡斷,絕不可能成為那種力挽狂瀾之輩。既然是這樣,對於他,我們也就沒必要苛責於他。是啊,他本來就不是那種力挽乾坤之輩,如果真能夠苟且偷生,也沒什麽可羞愧的吧?然而,那一次烏衣巷之行,偏偏又使他膨脹起來,也想著指點江山了。說句不客氣的話,真要指點江山,孫複、陸嘉等人,都要勝他一籌。人家之所以叫上他,倒不是他這位晉室宗親有多大的本事,而是他所披的那件外衣。
當烏衣巷的那一夥人,也作了鳥獸散之後,這位無拳無勇的寧王子,如果還真能夠作出什麽大事情,那才真叫人驚掉下巴了。
“禮送”?劉大將軍用了“禮送”這個詞語,也就意味著,對於這司馬寧,他倒還是蠻客氣的。仔細說起來,司馬寧司馬婧兄妹倆,隻是有心行刺而已。這一次,劉大將軍帶了那麽多的侍衛,自然也就沒必要擔驚受怕了。這樣一來,劉大將軍甚至會氣定神閑地站在一旁,欣賞一下這兩位晉室宗親的武藝了。
那麽,這兩個人的武藝,到底怎麽樣呢?
劉大將軍沒有親口對我說,我也懶得去詢問。不過,當我趕到那兒的時候,這兄妹倆早已是披頭散發、狼狽不堪。由此也就不難想象,他們的武藝,決不可能強過此前孫複與陸嘉的聯手!
既然是這樣,劉大將軍安然無恙之際,甚至就會這樣想,這樣的兩個年輕人,就這點功夫,也敢來行刺,這簡直就像是小孩子在玩過家家嘛!如果看慣了大風大浪的劉大將軍這樣想,也不足為奇。
是啊,從我的角度來看,司馬攸的後人,也就是這樣的了。近些年,晉室一直萎靡不振,也沒有什麽好奇怪的。
可悲可笑,甚至還有點可憐!晉室雄風不在,我也不曾指望過司馬寧。我想著為這個寧王子說點開脫的話,其實隻是因為,再怎麽說,兩人也曾經相識一場,我不忍心見他成為一個沒落王朝的殉葬品。
這件事情,就這樣收場了?
確實,從劉大將軍的角度來說,此前那兩個皇帝的態度和表現,難免會讓他失望。第一個皇帝,才智尚不及一個為生活為奔忙的販夫走卒,自然是不值一哂的了。至於第二個皇帝,連拔劍的勇氣,都沒有!在骨子裏,劉大將軍會看得起這樣的人嗎?
由此看來,司馬寧敢於仗劍行刺,倒是給當年的司馬昭、司馬攸父子,爭了一口氣啊!
果真如此的話,司馬寧能夠活命,最根本的原因,倒不是劉大將軍心慈手軟,而是,他的表現和態度,為自己留下了一線生機。
盡管,從劉大將軍的角度來說,留下活口,以後或許會有隱患或麻煩。然而,換一個角度看,這也就意味著,晉室的後人,依然留存於世,自己,自己的子孫後代,切不可掉以輕心。沒有敵手,人的警惕性就會一落千丈,甚至會使人萬劫不複。
這點安居思危的意識,劉大將軍還是會有的。
當然,既然司馬寧已經不能再重返京城了,再加上他自身實力有限,以後要想成事,也是不太現實的了。
於是,劉大將軍樂得做個順水人情,就讓這兄妹倆多過幾天平靜的生活,也未嚐不可吧?
嗜殺?這樣的一個名聲,總歸是不太好的,於是,劉大將軍也就不想背了。當然,這樣一來,他也能夠就此做個順水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