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這也就意味著,這是一種冤家路窄?
也就在那電光石火的瞬間,趙昭婷想清楚了:此前,我曾經跟聖上說起過和司馬寧有關的事情。而這一次,確認刺客就是司馬寧之後,聖上自然想著,要把這燙手的山芋遞給我,看我如何處置了……
盡管已然是心如亂麻、愁腸百結,猛地一咬牙之後,趙昭婷還是問出了這樣一句:“聖上,此時此刻,此事可否讓屬下全權負責呢?”
劉裕的本意,不過就是借此事考驗一下趙昭婷。他既然是九五之尊,掌控著生殺予奪的大權,自然不肯輕易食言。再說,如果能夠留下活口的話,借此了解一下其中的真相,也是他所在意的。
“好吧,昭婷,你就看著辦吧?”聖上含糊其辭起來。
然而,對於趙昭婷來說,就是這模棱兩可的一句話,已然相當於拿到了“尚方寶劍”!全權負責,正是她所希望得到的。
“司馬寧,放下兵器,有話好商量!”趙昭婷喝令道。
司馬寧的肩頭猛然抖動了一下,不過,他還是有點不放心。
畢竟,此事已然涉及忤逆之罪。
“你,你能夠做主嗎?”他這樣問道。
眨了眨眼之後,趙昭婷意味深長道:“司馬寧,你不要再執迷不悟了!聖上已經把話說得很清楚了,讓我看著辦。因此,至少,在此處,我可以保證你的生命安全……”
司馬寧硬起心腸,苦笑道:“行刺當朝皇帝,本來就是死罪。我既然來了,就不打算能夠活著迴去!趙昭婷,你不要再假惺惺了,我司馬寧,不想接受你的施舍!”
趙昭婷暗自尋思道:這位寧王子,倒是很愛麵子的啊!隻是,腦袋都留不住了,麵子又從何而來呢?如果你忍受不了一時之辱,聖上也就沒了麵子。到了那種時候,就不可能再有轉圜迴旋的餘地了!
當務之急,依然就是要掌控住局勢。
“司馬寧,站在你身旁的,是你的親妹子吧?”趙昭婷這樣問道。
“是,她就是本王的親妹子,你,你想怎樣?”司馬寧的情緒,一時激動、狂躁起來。
趙昭婷淡淡一笑:“司馬寧,你膽敢追到這兒來。對此,我也是蠻佩服的。不過,正所謂一人做事一人當,你可以不惜一死,隻是,這位司馬婧司馬姑娘嘛,本來也算金枝玉葉的,卻要血濺當場,香消玉殞,真讓人惋惜不已啊!司馬寧,這其中的利害關係,你可要仔細掂量一番哦!”
這樣的一句話,倒是戳到了司馬寧的痛處了。
此前,他也曾經這樣想著,此番行刺,無論成功與否,自己多半都是不可能再活著迴去的了!隻是,自己的這個妹子,對於這些社稷宗廟、權謀算計,本來就是一知半解的,甚至,就算完全置身事外,也都是很正常的。隻是,由於好奇心太重,再加上耽於幻想,把事情簡單化了。自己經不起那一番番軟泡硬磨,就隻能夠把她帶過來了。唉,讓親妹子為那早已淪亡的王朝殉葬,自己又於心何忍?
這樣想著,司馬寧下意識地掃了妹子幾眼:那一頭秀發已然披散開來,花容失色,而那長袖,已經被削去了一大截……
這一刻,這種狼狽的樣子,甚至還比不上市井小民、蠶婦村姑!
於是,他不由得這樣想,自己的死罪,多半是難免的了。不過,到時候自己可以以妹子年紀尚幼為由,請求從寬處理。畢竟,她隻是跟隨而來,並不是主犯。如果不能夠給妹子留下一條生路,自己又有何麵目,去見九泉之下的父母?
“好吧,”司馬寧這樣說道,“趙昭婷,蒼天在上,你,你可要記住自己所說過的話語……”
說著,手一鬆,那把利劍,“當……”的一聲,掉落在地上。
司馬婧本來就沒有多少主見,見兄長如此,也就跟著學樣,放下了長劍。
由於司馬氏兄妹束手就擒,此次行刺,也就此告一段落。
第三天晚上,劉裕升堂,親自主審此案。
趙昭婷官職雖然不高,不過,由於緝拿有功,也就可以和那些文武大臣一起,出席旁聽。
由於當初司馬寧兄妹是主動放下武器的,因此,趙昭婷也隻是吩咐手下,略做綁縛。於是,當司馬寧兄妹被押解至大堂之際,她就注意到,這兄妹倆依然是當初就擒時的樣子,既非五花大綁,亦非手銬腳鐐纏身。這樣一來,她就稍稍放了一點心。
眼見要犯押至,劉裕厲聲嗬斥道:“司馬寧,光天化日之下,你膽敢行刺於朕,該當何罪?”
原本,此類案件完全可以由刑部審理的。他登基不久,就決定親力親為,自然是想讓這些文武大臣知曉,跟聖上唱對台戲,是不會有什麽好下場的。此舉,與“殺雞給猴子看”相類似。
“劉大將軍,這些年,你欺君罔上,該當何罪?”片刻之後,隻聽司馬寧這樣迴應道,“更令人發指的是,前些天,你軟硬兼施,篡位奪權,致使百餘年的大晉社稷,毀於一旦。這筆賬,是不是也要算一下呢?”
一聽此言,趙昭婷與眾大臣均是心頭一凜:這位司馬寧,倒是不愧為帝胄之後啊!既然難逃一死,他索性就豁出去了,要借此機會,揭穿這“劉大將軍”的真麵目!這樣一來,至少,在道義上,他還是不輸於對手的……
劉裕淡淡一笑:“年輕人,你的見識,未免太短淺了吧?且不說這二十多年以來,朕為蒼生社稷殫精竭慮,屢次力挽狂瀾於既到!就是那禪位詔書,也是由元熙帝司馬德文所親筆書寫的,司馬寧,你要不要過目一下呢?”
鼻子哼了一聲之後,司馬寧這樣迴應道:“過目嘛,那就沒必要了。好吧,你隻要把元熙帝司馬德文叫出來,讓我當麵跟他對質幾句,是非曲直,也就一清二楚了!”
“這?這……”劉裕支吾著,遲遲不曾往下說。
趙昭婷心頭一驚:前些天,我和青兒陪著“劉大將軍”到皇宮裏去。當時,劉大將軍就說過,禪位詔書他可以請人代為擬定,不過,一定要司馬德文親筆謄錄。此刻想來,劉大將軍還是頗有“遠見”的,他不想授人以柄。萬萬沒有想到,這寧王子,竟然會借此機會,來了這樣一句。如此看來,究竟是誰審理誰呢?
司馬寧繳械投降的那天夜裏,我先是得到劉大將軍的口諭,吩咐那些看押的獄卒,不可為難這司馬寧兄妹倆。當時,我就這樣想,這些獄卒,一向都是忠於劉大將軍的,萬一這寧王子出言不遜,少不了要受一些皮肉之苦!而且,我也借著巡查的機會,向司馬寧暗示,此事關係重大,我將盡己所能,在劉大將軍麵前,說上幾句話語。
真正到了生死關頭,這位寧王子的語氣,也就沒那麽狂妄了。當然,也不能就此說他是軟骨頭,貪生怕死;而是說,再怎麽嘴硬,也要考慮一下劉大將軍的感受,特別是,司馬婧的禍福生死,就在你這位長兄的一張嘴上了!這樣一來,司馬寧就不再多說什麽了。
劉大將軍受了點驚嚇,需要冷靜一下。這樣一來,當天夜裏,不曾立即審理此案,也實屬正常。而我呢,也就稍稍鬆了一口氣。
然而,昨天午後,我卻得知,次日夜晚,聖上要親自審理此案!
一聽到這樣的消息,我的心頭,就像掀起了萬丈狂瀾:此事非同小可,司馬寧隻怕兇多吉少?
於是,昨天夜裏,我久久不曾入眠,我在反複思忖著:這樣的第一件事情,怎麽會弄到這一步呢?
是啊,此前,我也曾遇見過孫複的行刺案。
在當時,劉大將軍倒是很沉得住氣,並沒有想著,要大張旗鼓地緝拿孫複、陸嘉。當時我就想,劉大將軍寬厚仁慈,不跟這些後輩一般見識。如今想來,倒是我把人想簡單了。
這,這又怎麽說呢?
當時,孫複、陸嘉一方一度占據了上風,而且,如果沒有蕭正濤仗義執言,劉大將軍能不能全身而退,這都是一個大問題。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劉大將軍在脫險之後,再想著大張旗鼓一番,倒是顯得自己無能,隻會秋後算賬了。畢竟,虛張聲勢,並不能給自己帶來多少麵子。
此外,自己既然答應過蕭正濤,自然也不能食言而肥。
然而,我卻把這件往事,跟眼下的司馬寧行刺,混為一談了。
其實,這可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情啊!
聖上此次出行,特意帶著一二十個侍衛。以司馬寧、司馬婧兄妹的那點功夫,又如何能夠討得了好去呢?
聖上叫我出麵收拾殘局,倒不是我就有多厲害,而是,這是要做給別人看的!聖上不過是想讓旁人知曉,自己手下,能夠獨當一麵的人,比比皆是。當然,另一個方麵,也是在考驗我。
緊接著,再迴到案件本身。
從劉大將軍的角度來看,這第二次遇襲,他的臉上,是有點掛不住了。因為,他不想給人以這樣的感覺,自己當皇上還沒幾天,就會出現這樣的行刺案件。長此以往,如何了得?
因此,這一次,司馬寧是碰到刀口上了!
在劉大將軍看來,孫複、陸嘉這一夥人,確實罪大惡極。然而,他們所要興複的,是孫吳故地。這孫吳王朝嘛,畢竟是較為久遠的事情了。因此,群起而響應的人,應該還是比較少的。也就是說,擱置一下,冷處理一番,也還是可以接受的。
而司馬寧事件,就有所不同了。
劉大將軍所接手的,是晉室。而司馬寧,卻是晉室宗親!不難想象,這就意味著,大晉皇室內部,還有某些複辟勢力。那個成語叫“斬草除根”,聽起來是有點殘忍,然而,新朝新君,最為忌憚,最為警惕的,最為敏感的,就是前朝的複辟勢力了。
因此,司馬寧就這樣撞到了刀口上。或者說,劉大將軍本來就想著樹起自己的威儀,正愁找不到合適的對手。偏偏就在這時候,好你個司馬寧,你就這樣出現了。靶子,就這樣找到了!
弄不好,寧王子就是身首分離,也沒什麽好奇怪的。
要說行為,或許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隻是,他複姓司馬,是大晉皇室的後裔!
更為嚴重的就是,他要為大晉王朝出頭!
他所犯的,正是劉大將軍最為忌恨的。
此前,我總覺得,這位寧王子過於優柔寡斷,以至於一事無成。這一次,他倒是表現出“當機立斷”的一麵了。隻可惜,在把握機會方麵,他的不足之處,還是顯而易見的。當然,更為重要的是,真正留給他的機會,其實早就不多了。
原本,他把自己看作一個局外人,也未嚐不可吧?
隻是,一旦他置身局中,卻又發現,以天下之大,自己的立足之地,又在哪兒呢?
這一次行動的失利,基本上也就意味著,屬於大晉王朝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而這位晉室宗親的後人,也就此成為一個時代的棄兒!如此的可悲、可憐、可笑,還真是一言難盡了。
司馬寧寧王子,現如今,等待著他的,又將會是什麽呢?
其實,單就骨氣、硬氣來說,就算是在劉大將軍麵前,他也不是那種低眉順眼的樣子。他敢於據理力爭,不畏武力威嚇,也是相當不錯的了。至少,在做人方麵,他還是有尊嚴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整個晉室宗親,他也算是較有風骨的一位。想想也是,敢於當麵出言頂撞當今皇上的,又有幾個呢?這一刻……
“劉大將軍,”隻聽司馬寧這樣說道,“那禪位詔書的筆跡嘛,自然可以來自司馬德文。隻是,當初,利劍鋼刀就架在脖子上了,元熙帝不想吃這眼前虧,那是不能不照抄的啊!劉大將軍,煩請你請出元熙帝司馬德文,隻要能夠弄清此事的真相,我司馬寧死而無怨!”
也就在那電光石火的瞬間,趙昭婷想清楚了:此前,我曾經跟聖上說起過和司馬寧有關的事情。而這一次,確認刺客就是司馬寧之後,聖上自然想著,要把這燙手的山芋遞給我,看我如何處置了……
盡管已然是心如亂麻、愁腸百結,猛地一咬牙之後,趙昭婷還是問出了這樣一句:“聖上,此時此刻,此事可否讓屬下全權負責呢?”
劉裕的本意,不過就是借此事考驗一下趙昭婷。他既然是九五之尊,掌控著生殺予奪的大權,自然不肯輕易食言。再說,如果能夠留下活口的話,借此了解一下其中的真相,也是他所在意的。
“好吧,昭婷,你就看著辦吧?”聖上含糊其辭起來。
然而,對於趙昭婷來說,就是這模棱兩可的一句話,已然相當於拿到了“尚方寶劍”!全權負責,正是她所希望得到的。
“司馬寧,放下兵器,有話好商量!”趙昭婷喝令道。
司馬寧的肩頭猛然抖動了一下,不過,他還是有點不放心。
畢竟,此事已然涉及忤逆之罪。
“你,你能夠做主嗎?”他這樣問道。
眨了眨眼之後,趙昭婷意味深長道:“司馬寧,你不要再執迷不悟了!聖上已經把話說得很清楚了,讓我看著辦。因此,至少,在此處,我可以保證你的生命安全……”
司馬寧硬起心腸,苦笑道:“行刺當朝皇帝,本來就是死罪。我既然來了,就不打算能夠活著迴去!趙昭婷,你不要再假惺惺了,我司馬寧,不想接受你的施舍!”
趙昭婷暗自尋思道:這位寧王子,倒是很愛麵子的啊!隻是,腦袋都留不住了,麵子又從何而來呢?如果你忍受不了一時之辱,聖上也就沒了麵子。到了那種時候,就不可能再有轉圜迴旋的餘地了!
當務之急,依然就是要掌控住局勢。
“司馬寧,站在你身旁的,是你的親妹子吧?”趙昭婷這樣問道。
“是,她就是本王的親妹子,你,你想怎樣?”司馬寧的情緒,一時激動、狂躁起來。
趙昭婷淡淡一笑:“司馬寧,你膽敢追到這兒來。對此,我也是蠻佩服的。不過,正所謂一人做事一人當,你可以不惜一死,隻是,這位司馬婧司馬姑娘嘛,本來也算金枝玉葉的,卻要血濺當場,香消玉殞,真讓人惋惜不已啊!司馬寧,這其中的利害關係,你可要仔細掂量一番哦!”
這樣的一句話,倒是戳到了司馬寧的痛處了。
此前,他也曾經這樣想著,此番行刺,無論成功與否,自己多半都是不可能再活著迴去的了!隻是,自己的這個妹子,對於這些社稷宗廟、權謀算計,本來就是一知半解的,甚至,就算完全置身事外,也都是很正常的。隻是,由於好奇心太重,再加上耽於幻想,把事情簡單化了。自己經不起那一番番軟泡硬磨,就隻能夠把她帶過來了。唉,讓親妹子為那早已淪亡的王朝殉葬,自己又於心何忍?
這樣想著,司馬寧下意識地掃了妹子幾眼:那一頭秀發已然披散開來,花容失色,而那長袖,已經被削去了一大截……
這一刻,這種狼狽的樣子,甚至還比不上市井小民、蠶婦村姑!
於是,他不由得這樣想,自己的死罪,多半是難免的了。不過,到時候自己可以以妹子年紀尚幼為由,請求從寬處理。畢竟,她隻是跟隨而來,並不是主犯。如果不能夠給妹子留下一條生路,自己又有何麵目,去見九泉之下的父母?
“好吧,”司馬寧這樣說道,“趙昭婷,蒼天在上,你,你可要記住自己所說過的話語……”
說著,手一鬆,那把利劍,“當……”的一聲,掉落在地上。
司馬婧本來就沒有多少主見,見兄長如此,也就跟著學樣,放下了長劍。
由於司馬氏兄妹束手就擒,此次行刺,也就此告一段落。
第三天晚上,劉裕升堂,親自主審此案。
趙昭婷官職雖然不高,不過,由於緝拿有功,也就可以和那些文武大臣一起,出席旁聽。
由於當初司馬寧兄妹是主動放下武器的,因此,趙昭婷也隻是吩咐手下,略做綁縛。於是,當司馬寧兄妹被押解至大堂之際,她就注意到,這兄妹倆依然是當初就擒時的樣子,既非五花大綁,亦非手銬腳鐐纏身。這樣一來,她就稍稍放了一點心。
眼見要犯押至,劉裕厲聲嗬斥道:“司馬寧,光天化日之下,你膽敢行刺於朕,該當何罪?”
原本,此類案件完全可以由刑部審理的。他登基不久,就決定親力親為,自然是想讓這些文武大臣知曉,跟聖上唱對台戲,是不會有什麽好下場的。此舉,與“殺雞給猴子看”相類似。
“劉大將軍,這些年,你欺君罔上,該當何罪?”片刻之後,隻聽司馬寧這樣迴應道,“更令人發指的是,前些天,你軟硬兼施,篡位奪權,致使百餘年的大晉社稷,毀於一旦。這筆賬,是不是也要算一下呢?”
一聽此言,趙昭婷與眾大臣均是心頭一凜:這位司馬寧,倒是不愧為帝胄之後啊!既然難逃一死,他索性就豁出去了,要借此機會,揭穿這“劉大將軍”的真麵目!這樣一來,至少,在道義上,他還是不輸於對手的……
劉裕淡淡一笑:“年輕人,你的見識,未免太短淺了吧?且不說這二十多年以來,朕為蒼生社稷殫精竭慮,屢次力挽狂瀾於既到!就是那禪位詔書,也是由元熙帝司馬德文所親筆書寫的,司馬寧,你要不要過目一下呢?”
鼻子哼了一聲之後,司馬寧這樣迴應道:“過目嘛,那就沒必要了。好吧,你隻要把元熙帝司馬德文叫出來,讓我當麵跟他對質幾句,是非曲直,也就一清二楚了!”
“這?這……”劉裕支吾著,遲遲不曾往下說。
趙昭婷心頭一驚:前些天,我和青兒陪著“劉大將軍”到皇宮裏去。當時,劉大將軍就說過,禪位詔書他可以請人代為擬定,不過,一定要司馬德文親筆謄錄。此刻想來,劉大將軍還是頗有“遠見”的,他不想授人以柄。萬萬沒有想到,這寧王子,竟然會借此機會,來了這樣一句。如此看來,究竟是誰審理誰呢?
司馬寧繳械投降的那天夜裏,我先是得到劉大將軍的口諭,吩咐那些看押的獄卒,不可為難這司馬寧兄妹倆。當時,我就這樣想,這些獄卒,一向都是忠於劉大將軍的,萬一這寧王子出言不遜,少不了要受一些皮肉之苦!而且,我也借著巡查的機會,向司馬寧暗示,此事關係重大,我將盡己所能,在劉大將軍麵前,說上幾句話語。
真正到了生死關頭,這位寧王子的語氣,也就沒那麽狂妄了。當然,也不能就此說他是軟骨頭,貪生怕死;而是說,再怎麽嘴硬,也要考慮一下劉大將軍的感受,特別是,司馬婧的禍福生死,就在你這位長兄的一張嘴上了!這樣一來,司馬寧就不再多說什麽了。
劉大將軍受了點驚嚇,需要冷靜一下。這樣一來,當天夜裏,不曾立即審理此案,也實屬正常。而我呢,也就稍稍鬆了一口氣。
然而,昨天午後,我卻得知,次日夜晚,聖上要親自審理此案!
一聽到這樣的消息,我的心頭,就像掀起了萬丈狂瀾:此事非同小可,司馬寧隻怕兇多吉少?
於是,昨天夜裏,我久久不曾入眠,我在反複思忖著:這樣的第一件事情,怎麽會弄到這一步呢?
是啊,此前,我也曾遇見過孫複的行刺案。
在當時,劉大將軍倒是很沉得住氣,並沒有想著,要大張旗鼓地緝拿孫複、陸嘉。當時我就想,劉大將軍寬厚仁慈,不跟這些後輩一般見識。如今想來,倒是我把人想簡單了。
這,這又怎麽說呢?
當時,孫複、陸嘉一方一度占據了上風,而且,如果沒有蕭正濤仗義執言,劉大將軍能不能全身而退,這都是一個大問題。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劉大將軍在脫險之後,再想著大張旗鼓一番,倒是顯得自己無能,隻會秋後算賬了。畢竟,虛張聲勢,並不能給自己帶來多少麵子。
此外,自己既然答應過蕭正濤,自然也不能食言而肥。
然而,我卻把這件往事,跟眼下的司馬寧行刺,混為一談了。
其實,這可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情啊!
聖上此次出行,特意帶著一二十個侍衛。以司馬寧、司馬婧兄妹的那點功夫,又如何能夠討得了好去呢?
聖上叫我出麵收拾殘局,倒不是我就有多厲害,而是,這是要做給別人看的!聖上不過是想讓旁人知曉,自己手下,能夠獨當一麵的人,比比皆是。當然,另一個方麵,也是在考驗我。
緊接著,再迴到案件本身。
從劉大將軍的角度來看,這第二次遇襲,他的臉上,是有點掛不住了。因為,他不想給人以這樣的感覺,自己當皇上還沒幾天,就會出現這樣的行刺案件。長此以往,如何了得?
因此,這一次,司馬寧是碰到刀口上了!
在劉大將軍看來,孫複、陸嘉這一夥人,確實罪大惡極。然而,他們所要興複的,是孫吳故地。這孫吳王朝嘛,畢竟是較為久遠的事情了。因此,群起而響應的人,應該還是比較少的。也就是說,擱置一下,冷處理一番,也還是可以接受的。
而司馬寧事件,就有所不同了。
劉大將軍所接手的,是晉室。而司馬寧,卻是晉室宗親!不難想象,這就意味著,大晉皇室內部,還有某些複辟勢力。那個成語叫“斬草除根”,聽起來是有點殘忍,然而,新朝新君,最為忌憚,最為警惕的,最為敏感的,就是前朝的複辟勢力了。
因此,司馬寧就這樣撞到了刀口上。或者說,劉大將軍本來就想著樹起自己的威儀,正愁找不到合適的對手。偏偏就在這時候,好你個司馬寧,你就這樣出現了。靶子,就這樣找到了!
弄不好,寧王子就是身首分離,也沒什麽好奇怪的。
要說行為,或許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隻是,他複姓司馬,是大晉皇室的後裔!
更為嚴重的就是,他要為大晉王朝出頭!
他所犯的,正是劉大將軍最為忌恨的。
此前,我總覺得,這位寧王子過於優柔寡斷,以至於一事無成。這一次,他倒是表現出“當機立斷”的一麵了。隻可惜,在把握機會方麵,他的不足之處,還是顯而易見的。當然,更為重要的是,真正留給他的機會,其實早就不多了。
原本,他把自己看作一個局外人,也未嚐不可吧?
隻是,一旦他置身局中,卻又發現,以天下之大,自己的立足之地,又在哪兒呢?
這一次行動的失利,基本上也就意味著,屬於大晉王朝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而這位晉室宗親的後人,也就此成為一個時代的棄兒!如此的可悲、可憐、可笑,還真是一言難盡了。
司馬寧寧王子,現如今,等待著他的,又將會是什麽呢?
其實,單就骨氣、硬氣來說,就算是在劉大將軍麵前,他也不是那種低眉順眼的樣子。他敢於據理力爭,不畏武力威嚇,也是相當不錯的了。至少,在做人方麵,他還是有尊嚴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整個晉室宗親,他也算是較有風骨的一位。想想也是,敢於當麵出言頂撞當今皇上的,又有幾個呢?這一刻……
“劉大將軍,”隻聽司馬寧這樣說道,“那禪位詔書的筆跡嘛,自然可以來自司馬德文。隻是,當初,利劍鋼刀就架在脖子上了,元熙帝不想吃這眼前虧,那是不能不照抄的啊!劉大將軍,煩請你請出元熙帝司馬德文,隻要能夠弄清此事的真相,我司馬寧死而無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