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佑宮秘笈載:崇德六年八月,關雎宮宸妃病重,上深憂之。九月十二日為之鼻衄。是日晚,接鬆山戰報,知屢為洪承疇所敗,決意親征。上鼻血不止,抱病晝夜兼程。圍鬆山,斷糧道,設伏兵,轉敗為勝,明軍土崩瓦解。因海蘭珠病危,上返京。
洪承疇每隔幾天都要到各大營巡視一圈,同古代名將一樣,他進營房,看夥食,與士兵們同灶吃飯。
八位總兵中,大同總兵王樸是個少爺秧子,靠祖上餘蔭,混上了個武職,在清兵第三次入塞時,不知怎麽博得了一個能征善戰的名聲,加之他又常常孝敬兵部尚書陳新甲,竟被升任為一路總兵。洪承疇最看不慣他,但人家有兵部撐腰,雖說是個草包,也奈何不得他。
巡營中,各路總兵都要跟隨,都要與洪承疇一樣,同士兵們吃大鍋飯,這可就苦了這位少爺。因為剛剛打了勝仗,士兵們的夥食還算豐盛,馬肉燉白菜,洪承疇吃得滿香,王樸也隻好皺著眉頭象征性地吃了兩口。
陳新甲知道王樸是個無用貨,怕他出醜,特意為他配了一個精明幹練的監軍叫張鬥。吃飯時,張鬥道:“總督大人,卑職有句話稟報,但不知當講不當講。”
洪承疇道:“監軍大人但講無妨。”
“大人,皇太極極其詭詐,善於用間,當年遼陽城失守,就是派人先打入城中,燒了火藥庫,以至兵敗城破。卑職見鬆山北麵有一山,叫長嶺,雖長而無險,可以縱騎。女真人萬一從這裏突進,襲我筆架山糧草,後果不堪設想,卑職以為當在此山設重兵防守。”
洪承疇一驚:“是啊,皇太極之狡詐不可能不打我軍糧草的主意,此大軍之命脈也。”
他注視著張鬥:“監軍大人所見極是,可長嶺綿延數十裏,若設防的話,非幾萬大軍不可,否則設了也沒用,倒不如再增兵一萬,加強對筆架山的防守,此事就拜托張大人如何?”
張鬥聽洪承疇說的有理,隻好應道:“卑職遵命。”
當洪承疇率十三萬大軍抵達鬆山時,皇太極便料到一場大決戰即將開始,他決定禦駕親征,可正當他要出發的時候,宸妃病倒了。
海蘭珠自從喪子以來,一直強忍悲痛,在眾人麵前,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在皇太極麵前更是陪著笑臉,可暗地裏每天都要哭上兩場。皇太極看著她日漸消瘦的身體十分著急,盡管國事紛繁,隻要稍有閑暇,便到關雎宮來陪伴她,皇太極一直在盼望著海蘭珠能再生個孩子,以慰其喪子之痛,但一直未能如願。
八月初七這天,皇太極下了朝,照例奔關雎宮而來,宸妃心中萬分感激,她像以往一樣,從炕上站起,剛要施禮,便覺眼前一片昏暗,暈倒在地上,什麽也不知道了。
皇太極驚得一步跨了過去,抱起海蘭珠:“宸妃,海蘭珠!”
女官跑到門前大聲喊道:“禦醫,禦醫,快來呀,宸妃娘娘病了。”
因宸妃這兩天病情加重,禦醫已處於時刻待命的狀態,聽到喊聲,趕緊跑了過來。
皇太極這時已將海蘭珠抱到了炕上,虛弱已極的海蘭珠無力地睜開雙眼,慘然一笑,氣若遊絲:“皇上,臣妾沒事,不要緊的。”
皇太極顧不上什麽九五之尊了:“海蘭珠,你可不能倒下去,你要是有個三長兩短的,朕也不想活了。”
海蘭珠吃力地抬起右手,為皇太極擦淚道:“皇上,你可千萬別這麽說,這要是傳出去,國人們非說臣妾狐媚惑主不可,皇上可不能讓臣妾背罵名啊。”
皇太極點頭應道:“朕不說,朕不說。”
禦醫為海蘭珠把脈,在海蘭珠的腕上摸了又摸,找不到脈,禦醫的心一下子沉了下來:“宸妃娘娘的心血已經耗盡,隻剩下挨時日了。他趕緊配出一副救急的方子,碾成粉末後,讓女官服侍海蘭珠服下。
長期服藥,宸妃對藥味已經逆反,加之此刻身體極其虛弱,胃腸吸收能力極差,哪裏還吸收得了這些苦麵子,不到片刻功夫,都嘔了出來。禦醫無奈,隻好用銀針護定宸妃的上脘、足三裏、內關等穴,行針兩刻功夫,宸妃才將藥麵子服了下去。
正當宸妃昏倒,關雎宮內一片驚叫之聲時,錦州的十萬火急奏報到了。侍衛哪敢在這個節骨眼上添亂,急得他在宮門外直打轉。莊妃發現後問道:“你在這轉悠什麽?”
侍衛跪奏道:“莊妃娘娘,錦州送來十萬火急的奏報。”
莊妃見是軍情,知道耽誤不得,吩咐道:“你立刻送往禮親王府。”
侍衛一拍腦袋:“奴才真是昏了頭了,謝謝娘娘指點。”站起身,一溜煙地向禮親王府跑去。
莊妃機智聰慧,她知道此刻唯一能說服得了皇上的隻有禮親王,其他人誰也不行,範文程也許能行,但他不敢。
果然,代善、濟爾哈朗和範文程等一齊趕來。代善進入關雎宮,直接問道:“皇上何在?”
皇太極在內室聽是代善的聲音,忙應道:“二哥,朕在這裏。”
代善直接進入內室,連問都沒問宸妃的病,悄聲道:“皇上,請到外麵說話。”
皇太極隨代善來到外室,代善道:“皇上,錦州急報。”
皇太極接過來一目十行,飛速瀏覽一遍,他右手敲打著奏報:“二哥,形勢十分嚴峻,如果戰敗了,圍城將士就有可能被他們吃掉一大半,多年殘明的努力,就要付之東流。朕明天要親赴錦州增援,文程先生,你立刻命兵部調三順王的兵馬趕赴錦州前線,二十尊紅衣大炮都要調上去。”
一位侍衛突然喊了起來:“皇上,血,血!”
眾人順著侍衛的手看時,隻見一股鮮血從皇太極的鼻孔中流了出來。人們又是一陣慌亂,侍衛們將皇上攙扶迴了清寧宮。
這次的病情,比起在中後所來得還要厲害。那位專門服侍皇太極的郎中,使盡了渾身解數,卻始終不能將血止住。皇太極躺在床上,渾身發軟,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
眾人急得團團轉,代善更是急得直搓手:“這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豪格道:“是不是請薩滿來看看?”
範文程道:“皇上曆來反對裝神弄鬼,還是不請的好。”
哲哲道:“不能請,要是叫皇上知道了,一上火,就更糟了。”
皇太極心裏清楚得很,這次犯病是因宸妃病重所至,他將給宸妃看病的禦醫喚至跟前:“宸妃娘娘病了好幾年了,你倒是能不能治好啊?”
哲哲和莊妃又氣又笑:“自己病成這個樣了,還想著別人。”
代善不敢說皇太極,隻好喝斥那位禦醫道:“你出去,給我出去,沒有本王的話,不許再進來。”
代善迴過頭問郎中道:“怎麽樣,能止住嗎?”
郎中道:“現在已經流得少多了,再過一個時辰就會止住。但還是要滲的,皇上現在需要靜養。”
第二天,皇太極覺得頭腦清醒了許多,身子似乎也恢複了元氣,海蘭珠那也好多了,昨天煩燥紛亂的心緒也靜了下來。他命護衛道:“立即召集兵馬,朕要親赴錦州。”
皇後和莊妃大驚,二人一齊跪倒:“皇上,萬萬使不得,您剛剛好一些,郎中反複叮囑,一定要靜養,若是現在就走,一路上顛簸勞頓,再犯的話,就不好辦了。”
皇太極道:“爾等不知,前方軍情萬分緊急,朕一刻也躺不住。”
二人急哭了:“皇上,您就再將養些日子,我們求您了。”
恰好代善、濟爾哈朗、範文程等人進來,他們一聽,也嚇了一跳,代善勸道:“皇上的龍體關係著大清國的國運,千萬不能拿萬金之軀當兒戲。”
皇太極已起身下地:“二哥,若在平時,別說是將養幾日,就是將養他一年半載的,朕也耐得住,可前方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不測,躺在炕上,朕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再躺下去,急也急死了。”
代善聽著有理,但他還是放心不下,便問身邊的範文程道:“文程先生,你看如何?”
範文程道:“前線軍情正在惡化,一旦兵敗,不論是對皇上,還是對大清國,都將是致命的打擊。讓皇上在這種情況下將養,不但於身體無宜,反而會使病情加重,隻要一路上多加注意,料無大礙。”
代善無奈,隻好應道:“好吧,再多帶上一位禦醫。”
皇太極令濟爾哈朗協代善留守盛京,自己率多爾袞、豪格等三千精兵奔赴錦州。沒走多遠,皇太極又流開了鼻血,他用毛巾將鼻孔堵上,不顧一切,打馬前行,六天後抵達鬆山城下。阿濟格將皇上抱病親臨的消息通知各旗,將士們無不感奮,紛紛高唿,皇上萬歲。
大帳中,皇太極聽了各路將領奏報,反複看著地圖,突然,他抬起頭問道:“洪承疇的糧草屯於何處?”
阿濟格當即指著地圖:“在這,筆架山。”
皇太極看到,筆架山之北有一座山,叫長嶺,便繼續問道:“長嶺一帶,有無明軍重兵?”
眾將搖著頭,都說不知道。皇太極道:“這是洪承疇的七寸,立即派哨探偵察。”
傍晚時分,十幾名哨探返迴報告,長嶺一帶,沒有明軍。皇太極鼻血還在往出滲,他堵了堵鼻孔上的棉團道:“洪承疇休矣。”
阿濟格等人已猜出了皇上的意圖:“皇上是不是想斷他的糧道?”
皇太極放聲大笑:“朕要讓洪承疇成為甕中之鱉。”
阿巴泰道:“皇上,這個洪承疇確實有些手段,不能小看了他。袁崇煥隻守不攻,洪承疇是既攻又守,我們吃了他幾次虧了,臣請皇上不要輕敵。”
杜度在一旁也說道:“饒餘貝勒所言極是,洪承疇的確很厲害,是我們遇到的明國第一強將。”
皇太極點頭讚道:“你們提醒得好,洪承疇一定會料到我們要打他糧草的主意,防守必十分嚴密。”他沉思好長時間,將手中的茶杯往桌上一撂,下令道:“饒餘貝勒。”
阿巴泰應道:“臣在。”
“朕命你與鼇拜各率五千人馬,偷襲筆架山,你攻前麵,鼇拜攻後麵。進攻之前,要設法俘虜幾個明軍士兵,將其糧草場周圍情況摸清,不要冒進。你在前麵先動手,鼇拜可趁機派人潛入糧草場中,放它幾把火,隻要火起,明軍必亂,然後你二人前後夾擊,定可大獲全勝。”
“杜度,你率五千人馬在後接應,萬一有變,迅速增援。”
“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恭順王孔有德,你三人各率一萬大軍,今夜立即出發,穿過長嶺,橫插於鬆山和杏山之間,對洪承疇實施反包圍,恭順王要發揮紅衣大炮的威力,決不讓明軍占了便宜。”
“多鐸,你可率精兵五千,在鬆山與寧遠間的高橋一帶埋伏下來,擊其潰逃之兵。”
“阿濟格與朕守住正麵,那幾個大嗓門還要調到朕這一用。”皇太極看了一下諸位:“立即行動!”
眾人齊聲應道:“ 。”
張鬥奉總督大人之命守護糧草,深知責任重大,到任後,從未解甲睡過一次安穩覺,生怕因些許疏漏導致嚴重後果。他也學清軍,在糧草場四周挖溝,但動工不久,阿巴泰和鼇拜便悄悄地摸到了大營。阿巴泰和鼇拜在分兵之前,抓來了兩個明軍士兵,經審訊得知,明軍在糧草場四周都布置了弓箭手,還在寨門處挖了一些陷阱。二人笑道:“洪承疇就這點小把戲,好對付。”
張鬥正在巡營,就聽一聲炮響,殺聲四起。張鬥因已有防備,並不驚慌,他冷笑一聲道,果然來了,來了好,今晚就讓你們有來無迴。他命弓箭手準備,看著清兵到了眼前,他一聲令下:“放!”三千支箭齊射過去。沒想到清軍早有準備,衝在前麵的手執盾牌,將箭擋住,三千支箭化作了烏有。張鬥大驚,下令再射,但仍然不起作用,而這時清軍已衝到了寨門,張鬥親自上陣,雙方拚殺在了一起。
鼇拜派出去的幾位勇士,已潛入糧草場內,他們聽到前方炮響,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放起火來,幹草遇烈火,忽喇喇烈焰騰空,頃刻間,將夜空照得如同白晝。張鬥叫苦不迭:“壞了,韃子們放火了,快去救火。”
深夜中,明軍不知敵人到底有多少,隻是聽殺聲震天,寨中火光衝天。鼇拜的鑲黃旗將士一個個勇不可當,他們衝入明軍大營橫衝直撞,簡直如入無人之境,明軍亂作一團。前麵的阿巴泰,放出十幾匹弱馬趟路,將張鬥挖的陷阱全部破壞,大隊人馬迅速衝到了糧草場中央,明軍見大勢已去,紛紛放下刀槍投降。張鬥絕望地大哭:“洪大人,卑職無能,辜負了您的重托。”他衝著鬆山城叩拜,然後站起,大喊著衝向清軍,一連砍翻十餘人,最後被亂箭射殺。
洪承疇巡營後,正在批閱幕僚們呈送的重要文牘,曹變蛟突然闖了進來:“總督大人,大事不好,清軍從西北方向馳來大批人馬,正向西南角延伸,看樣是想切斷我們與杏山間的聯係。”
洪承疇驚問道:“有多少人馬?”
“至少有兩三萬。”
洪承疇撂下手中筆:“走,上城頭看看。”
二人走到門口,就見護衛們領著一群人向總督府走來,這群人渾身是血,有的衣袖已被燒焦。洪承疇一愣:“今天沒有戰事啊,哪裏來的殘兵敗將?”一個不祥的念頭在腦子裏一閃:“不好,是不是筆架山那邊的糧草出了毛病?”
這群人來到洪承疇跟前跪下:“洪大人,清軍奪了筆架山的糧草,張監軍大人已經陣亡。”
洪承疇當時驚得目瞪口呆,好半天才說出句話:“張鬥壞吾大事。”
曹變蛟見總督大人直打晃,勸道:“大人,咱們還是迴總督府商議一下對策。”
洪承疇就覺得此刻雙腿發軟,每走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似的,哪裏還上得了城頭:“好吧,迴府。”
洪承疇一夜未眠,事到如今,他似乎悟出了袁崇煥之所以失敗的原因,他意識到自己注定也要失敗。因為薊遼一帶存在著太多像長嶺一樣的防守漏洞,皇太極不論選哪個地方突進,都可能打得他無所措手足。
總算熬到了天亮,他早飯也沒吃,就率各路總兵登上了城頭。隻見清軍從城西北一直延伸到城東南,如一堵牆橫在下麵,並且又在挖溝。
“城上的明軍聽清了,你們筆架山的糧草被端了,這是你們筆架山的降卒,這是你們的糧草。”
一大群明軍士兵被押著,正向東邊走去,緊接著是一車又一車的糧草。
“看到了吧,明軍將士們,你們被包圍了,糧食也沒了,趕快獻城投降,獻城者賞,歸降者生,抵抗者格殺勿論。”
城上的士兵嘰嘰喳喳地議論開來,洪承疇一轉身:“走,迴總督府。”
總督府內,兵部兩位大員及各路總兵齊聚,洪承疇道:“張鬥丟了糧草,軍情突變,但各位不必驚慌。清軍的喊話,意在擾亂軍心,我們不要上當。本督有令,凡私下議論軍情者,斬。”
非常時期,洪承疇要“立威”穩住軍心。他接著說道:“兵法雲,十則圍之,吾大軍十餘萬,皇太極要想真正實行包圍,非一百萬大軍不可,否則被圍之軍從任何一點都可突圍出去。剛才大家都看到了,女真南麵之軍不過兩三萬,且分布在十幾裏的防線上,以吾十幾萬大軍,突之易爾。現城中糧食僅夠兩三日之用,洪某以為應立即突圍,將大軍撤迴到寧遠,以解決糧草問題,然後再尋機破敵。”說完,他征詢張、馬兩位兵部大員:“二位大人以為如何?”
張若麒道:“總督大人言之有理,現在最重要的是糧食,有了糧食,軍心才能真正穩下來。”
洪承疇下令道:“各位立即迴去準備,明天三更造飯,五更突圍。”
皇太極豈不知十則圍之的道理,但他每次都是以與敵人相當的兵力實施圍困,為什麽他敢犯兵家大忌?他有一個秘訣,那就是“挖壕”。每挖一道巨壕,便可抵銷敵人三分之一的兵力,三道巨壕,便是九成,剩下一成正好與敵之兵力相當。如此,恰是十則圍之之數。
到了黃昏時分,清軍已挖成了兩道巨壕,並開始挖第三道,又將十門紅夷大炮架在了東門下麵。城上士兵雖不敢再議論,但無不麵帶驚懼之色。
大同總兵王樸在城頭上將情況看得一清二楚,從總督府迴來,他召集眾將道:“不能等下去了,如果等到明天早上,女真人三道壕溝都挖成的話,想走也走不成了,鬆山就成了錦州第二。因此,本鎮決定今夜突圍,奔寧遠就食。”
幾個將領對王樸的決定一致讚同:“總鎮大人高見,我們不能在這等死。”
“爾等要秘密行事,千萬不可聲張,否則就走不成了。”
幾位齊聲道:“總鎮大人放心,我等明白。”
半夜,王樸率兵悄悄拔營而去,他率部奔海邊一帶,繞過巨壕,然後再奔寧遠。他帶頭一撤,其它幾路很快便知道了。吳三桂罵道:“王樸,你他媽的不就仗著個陳新甲嗎?你敢撤,老子就不敢撤?”
吳三桂等關外將士已摸透了崇禎的心思。袁崇煥被處死,祖大壽奪關而出,朝廷並未也把他們怎麽樣。吳三桂想,隻要老子手裏有兵,朝廷就不敢把我怎麽樣。吳三桂請來了山海關總兵馬科,二人一拍即合:“走,憑什麽不走。”於是,他們也跟著溜之大吉。兩人選擇的是直奔西北,也是想繞過巨壕,取道寧遠。
緊接著薊州的白廣恩、密雲的唐通亦逃之夭夭。
洪承疇正在與自己的愛將曹變蛟、王廷臣等商議著明天的突圍和到寧遠後的布防事宜,護衛們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總督大人,王樸王大人帶著隊伍跑了。”
洪承疇驚得叫了一聲:“啊?你說什麽?”
“王樸,王大人跑了。”
洪承疇恨得咬牙切齒,拍案大罵:“這個少爺羔子,混蛋王八蛋,竟敢擅自逃脫,難道就不怕朝廷的王法?本督的上方劍殺不得他?”
曹變蛟道:“大人不必擔憂,待末將追上去,將這個敗類捉迴來,以正軍法。”
洪承疇知道曹變蛟的手段:“好,事不遲宜,你立刻去追,一定要將他捉迴來,讓他嚐嚐上方寶劍的鋒芒。”
曹變蛟還沒走到門口,又有一個護衛跑了進來:“大人,大事不好,吳三桂和馬科他們跑了。”
緊接著又有人來報:唐通唐大人,白廣恩白大人也跑了。洪承疇腦袋“嗡”地一下,一屁股坐在椅上,捶胸大哭道:“皇上啊皇上,朝廷養了這麽些敗類,你讓臣怎麽打勝仗?”
王樸一行悄悄繞過了壕溝,上了沿海官道,他暗自得意:老子這點家當總算沒賠在鬆山城下。
他哪裏知道,他的一舉一動盡在清軍的監控之中,他在前麵逃,兩千清兵在後麵跟隨。
天明時分,王樸到了高橋鎮。再行不遠,就是寧遠了,他鬆了一口氣道:“休息片刻,升火造飯,吃飽了再走。”
多鐸帶著五千兵馬,在高橋埋伏了三四天,卻一直未見明軍動靜,對皇上的決定,他一直是確信不疑,這次卻有些沉不住氣了:“皇上不會搞錯吧,明軍真能往這邊來?”因為有著上次擅自輪換的教訓,他不敢撤,隻好耐心等待。終於,明軍出現了,而且漸漸進入了埋伏圈。他歎服道:“我那皇上哥哥,你可真神了。”
清軍們早已等得心急火燎,單等多鐸一聲令下,便要撲上去。
明軍們剛剛坐下生火,還沒等米下鍋,就聽“咚”的一聲炮響,一群清兵如從天降,閃電般地衝了過來,王樸嚇得抖成一團:“這……這是從哪裏掉下來的敵兵?”
瞬間功夫,清軍已衝到了眼前。明軍走了整整一夜,又累又餓,哪裏抵過如狼似虎的八旗兵,紛紛逃竄。清軍是從北麵壓過來的,他們隻能往南跑,而南麵是大海,一些會水的明軍,為了逃命,跳入了海中。
沒想到大風驟起,又正趕上早潮,海浪洶湧奔騰,許多明軍竟被潮水吞噬。岸上的士兵有的放下了武器,有的在逃跑中被殺,後麵的兩千清兵又兜了上來,結果兩萬明軍幾乎全軍覆沒。王樸僅率百餘人逃到了杏山。
吳三桂一行剛一拔營,多爾袞便追了上來,逃跑時的人就恨爹娘少生兩條腿,他們根本沒抵抗,撒腿就跑,損失更為慘重,吳三桂隻帶著十餘騎返迴了寧遠城。
阿濟格、多爾袞、阿巴泰、杜度等將領陸續返迴大營,進來的第一句話就是:“皇上用兵如神,臣等佩服。”
最後一個迴來的是多鐸,此時在多鐸的眼裏,皇上簡直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神仙,他跪拜道:“皇上哥哥,你真神了,臣弟服了,服了。”
眾人哈哈大笑。
皇太極卻道:“朕之智一人之智耳,此次大捷,亦賴文程先生,石廷柱石將軍、張存仁張承政等精心籌劃。”
範文程道:“臣等眾說紛紜,最終還是聖意獨斷。”
阿濟格道:“皇上沒來之前,我等屢吃敗仗,再打下去,真有可能被洪承疇吃掉。皇上一來,形勢立轉,頃刻間,明十三萬大軍土崩瓦解,皇上真我大清國之孔明也。”
皇太極道:“還是孫子兵法的那句老話,兵者,詭道也。洪承疇很聰明,他找到了製約我們長處的法寶,一是鐵菱,二是戰車陣。要想擊敗他,我們也要找到他的要害。他的要害是糧草,斷敵糧道,乃兵家常用之術,就看我們如何靈活地運用它。為將之道,一定要善於尋找敵人的要害,擊其要害,敵必潰敗。”
此時,戶部承政已將戰果統計出來,他進入大帳奏道:“皇上,此戰曆時四天,殲敵五萬三千七百八十三人,獲馬匹七千四百四十四,駝六十六峰,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副。”
皇太極龍顏大悅:“此戰之收獲,不次於入關。”
範文程一直擔心著皇上的身體,他勸道:“皇上,大戰已經結束,明主力已經瓦解,天氣正逐漸轉冷,皇上抱病在身,還請早日迴朝。”
阿濟格急忙說道:“皇上走是走,但在走之前,應對戰事作一番安排才是。”
皇太極微微一笑:“十二弟是怕朕一走了之?”
“不,不,不,臣弟不是那個意思,臣弟隻是覺得皇上一走,心裏就沒底了。”
“笑話,你們率兵深入明之腹地,朕也沒在你們身邊嘛。”
阿巴泰道“那不一樣,每次出征前,皇上都給我們作了周密安排嘛。”
“這次朕就不再作安排,武英郡王、饒餘貝勒、安平貝勒,鬆錦前線就全權交給你們,怎麽打你們自己定奪。”
站在皇太極身旁的侍衛見軍機大事大體議完,便悄聲說道:“皇上,皇後來信了。”
皇太極急切地拆開閱到:“皇上,海蘭珠病危,亟盼見皇上一麵。”
皇太極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兒,在眾將麵前,他不能過於動情,他控製著緩緩說道:“朕立即啟程返京。”
眾人無不感到十分意外,照理,如此大捷皇上應大擺宴席,大肆慶賀一番才是,怎麽說走就走,信上都說了些什麽?
阿濟格沉不住氣:“皇上,是不是宸妃的病又重了?”
皇太極將信推至阿濟格一側,阿濟格拿起來一看,果然如此。他勸道:“皇上不必著急,宸妃娘娘的病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久病之人,好了犯,犯了好,不會有大事的。”
皇太極搖了搖頭:“爾等不知,朕來時,她便險些病過去,‘病危’二字皇後不會輕易用的,這次怕真的是兇多吉少,朕無論如何也要迴去見她一麵。”
阿濟格道“現在天色已晚,要走,也等明天天亮再說。”
洪承疇每隔幾天都要到各大營巡視一圈,同古代名將一樣,他進營房,看夥食,與士兵們同灶吃飯。
八位總兵中,大同總兵王樸是個少爺秧子,靠祖上餘蔭,混上了個武職,在清兵第三次入塞時,不知怎麽博得了一個能征善戰的名聲,加之他又常常孝敬兵部尚書陳新甲,竟被升任為一路總兵。洪承疇最看不慣他,但人家有兵部撐腰,雖說是個草包,也奈何不得他。
巡營中,各路總兵都要跟隨,都要與洪承疇一樣,同士兵們吃大鍋飯,這可就苦了這位少爺。因為剛剛打了勝仗,士兵們的夥食還算豐盛,馬肉燉白菜,洪承疇吃得滿香,王樸也隻好皺著眉頭象征性地吃了兩口。
陳新甲知道王樸是個無用貨,怕他出醜,特意為他配了一個精明幹練的監軍叫張鬥。吃飯時,張鬥道:“總督大人,卑職有句話稟報,但不知當講不當講。”
洪承疇道:“監軍大人但講無妨。”
“大人,皇太極極其詭詐,善於用間,當年遼陽城失守,就是派人先打入城中,燒了火藥庫,以至兵敗城破。卑職見鬆山北麵有一山,叫長嶺,雖長而無險,可以縱騎。女真人萬一從這裏突進,襲我筆架山糧草,後果不堪設想,卑職以為當在此山設重兵防守。”
洪承疇一驚:“是啊,皇太極之狡詐不可能不打我軍糧草的主意,此大軍之命脈也。”
他注視著張鬥:“監軍大人所見極是,可長嶺綿延數十裏,若設防的話,非幾萬大軍不可,否則設了也沒用,倒不如再增兵一萬,加強對筆架山的防守,此事就拜托張大人如何?”
張鬥聽洪承疇說的有理,隻好應道:“卑職遵命。”
當洪承疇率十三萬大軍抵達鬆山時,皇太極便料到一場大決戰即將開始,他決定禦駕親征,可正當他要出發的時候,宸妃病倒了。
海蘭珠自從喪子以來,一直強忍悲痛,在眾人麵前,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在皇太極麵前更是陪著笑臉,可暗地裏每天都要哭上兩場。皇太極看著她日漸消瘦的身體十分著急,盡管國事紛繁,隻要稍有閑暇,便到關雎宮來陪伴她,皇太極一直在盼望著海蘭珠能再生個孩子,以慰其喪子之痛,但一直未能如願。
八月初七這天,皇太極下了朝,照例奔關雎宮而來,宸妃心中萬分感激,她像以往一樣,從炕上站起,剛要施禮,便覺眼前一片昏暗,暈倒在地上,什麽也不知道了。
皇太極驚得一步跨了過去,抱起海蘭珠:“宸妃,海蘭珠!”
女官跑到門前大聲喊道:“禦醫,禦醫,快來呀,宸妃娘娘病了。”
因宸妃這兩天病情加重,禦醫已處於時刻待命的狀態,聽到喊聲,趕緊跑了過來。
皇太極這時已將海蘭珠抱到了炕上,虛弱已極的海蘭珠無力地睜開雙眼,慘然一笑,氣若遊絲:“皇上,臣妾沒事,不要緊的。”
皇太極顧不上什麽九五之尊了:“海蘭珠,你可不能倒下去,你要是有個三長兩短的,朕也不想活了。”
海蘭珠吃力地抬起右手,為皇太極擦淚道:“皇上,你可千萬別這麽說,這要是傳出去,國人們非說臣妾狐媚惑主不可,皇上可不能讓臣妾背罵名啊。”
皇太極點頭應道:“朕不說,朕不說。”
禦醫為海蘭珠把脈,在海蘭珠的腕上摸了又摸,找不到脈,禦醫的心一下子沉了下來:“宸妃娘娘的心血已經耗盡,隻剩下挨時日了。他趕緊配出一副救急的方子,碾成粉末後,讓女官服侍海蘭珠服下。
長期服藥,宸妃對藥味已經逆反,加之此刻身體極其虛弱,胃腸吸收能力極差,哪裏還吸收得了這些苦麵子,不到片刻功夫,都嘔了出來。禦醫無奈,隻好用銀針護定宸妃的上脘、足三裏、內關等穴,行針兩刻功夫,宸妃才將藥麵子服了下去。
正當宸妃昏倒,關雎宮內一片驚叫之聲時,錦州的十萬火急奏報到了。侍衛哪敢在這個節骨眼上添亂,急得他在宮門外直打轉。莊妃發現後問道:“你在這轉悠什麽?”
侍衛跪奏道:“莊妃娘娘,錦州送來十萬火急的奏報。”
莊妃見是軍情,知道耽誤不得,吩咐道:“你立刻送往禮親王府。”
侍衛一拍腦袋:“奴才真是昏了頭了,謝謝娘娘指點。”站起身,一溜煙地向禮親王府跑去。
莊妃機智聰慧,她知道此刻唯一能說服得了皇上的隻有禮親王,其他人誰也不行,範文程也許能行,但他不敢。
果然,代善、濟爾哈朗和範文程等一齊趕來。代善進入關雎宮,直接問道:“皇上何在?”
皇太極在內室聽是代善的聲音,忙應道:“二哥,朕在這裏。”
代善直接進入內室,連問都沒問宸妃的病,悄聲道:“皇上,請到外麵說話。”
皇太極隨代善來到外室,代善道:“皇上,錦州急報。”
皇太極接過來一目十行,飛速瀏覽一遍,他右手敲打著奏報:“二哥,形勢十分嚴峻,如果戰敗了,圍城將士就有可能被他們吃掉一大半,多年殘明的努力,就要付之東流。朕明天要親赴錦州增援,文程先生,你立刻命兵部調三順王的兵馬趕赴錦州前線,二十尊紅衣大炮都要調上去。”
一位侍衛突然喊了起來:“皇上,血,血!”
眾人順著侍衛的手看時,隻見一股鮮血從皇太極的鼻孔中流了出來。人們又是一陣慌亂,侍衛們將皇上攙扶迴了清寧宮。
這次的病情,比起在中後所來得還要厲害。那位專門服侍皇太極的郎中,使盡了渾身解數,卻始終不能將血止住。皇太極躺在床上,渾身發軟,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
眾人急得團團轉,代善更是急得直搓手:“這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豪格道:“是不是請薩滿來看看?”
範文程道:“皇上曆來反對裝神弄鬼,還是不請的好。”
哲哲道:“不能請,要是叫皇上知道了,一上火,就更糟了。”
皇太極心裏清楚得很,這次犯病是因宸妃病重所至,他將給宸妃看病的禦醫喚至跟前:“宸妃娘娘病了好幾年了,你倒是能不能治好啊?”
哲哲和莊妃又氣又笑:“自己病成這個樣了,還想著別人。”
代善不敢說皇太極,隻好喝斥那位禦醫道:“你出去,給我出去,沒有本王的話,不許再進來。”
代善迴過頭問郎中道:“怎麽樣,能止住嗎?”
郎中道:“現在已經流得少多了,再過一個時辰就會止住。但還是要滲的,皇上現在需要靜養。”
第二天,皇太極覺得頭腦清醒了許多,身子似乎也恢複了元氣,海蘭珠那也好多了,昨天煩燥紛亂的心緒也靜了下來。他命護衛道:“立即召集兵馬,朕要親赴錦州。”
皇後和莊妃大驚,二人一齊跪倒:“皇上,萬萬使不得,您剛剛好一些,郎中反複叮囑,一定要靜養,若是現在就走,一路上顛簸勞頓,再犯的話,就不好辦了。”
皇太極道:“爾等不知,前方軍情萬分緊急,朕一刻也躺不住。”
二人急哭了:“皇上,您就再將養些日子,我們求您了。”
恰好代善、濟爾哈朗、範文程等人進來,他們一聽,也嚇了一跳,代善勸道:“皇上的龍體關係著大清國的國運,千萬不能拿萬金之軀當兒戲。”
皇太極已起身下地:“二哥,若在平時,別說是將養幾日,就是將養他一年半載的,朕也耐得住,可前方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不測,躺在炕上,朕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再躺下去,急也急死了。”
代善聽著有理,但他還是放心不下,便問身邊的範文程道:“文程先生,你看如何?”
範文程道:“前線軍情正在惡化,一旦兵敗,不論是對皇上,還是對大清國,都將是致命的打擊。讓皇上在這種情況下將養,不但於身體無宜,反而會使病情加重,隻要一路上多加注意,料無大礙。”
代善無奈,隻好應道:“好吧,再多帶上一位禦醫。”
皇太極令濟爾哈朗協代善留守盛京,自己率多爾袞、豪格等三千精兵奔赴錦州。沒走多遠,皇太極又流開了鼻血,他用毛巾將鼻孔堵上,不顧一切,打馬前行,六天後抵達鬆山城下。阿濟格將皇上抱病親臨的消息通知各旗,將士們無不感奮,紛紛高唿,皇上萬歲。
大帳中,皇太極聽了各路將領奏報,反複看著地圖,突然,他抬起頭問道:“洪承疇的糧草屯於何處?”
阿濟格當即指著地圖:“在這,筆架山。”
皇太極看到,筆架山之北有一座山,叫長嶺,便繼續問道:“長嶺一帶,有無明軍重兵?”
眾將搖著頭,都說不知道。皇太極道:“這是洪承疇的七寸,立即派哨探偵察。”
傍晚時分,十幾名哨探返迴報告,長嶺一帶,沒有明軍。皇太極鼻血還在往出滲,他堵了堵鼻孔上的棉團道:“洪承疇休矣。”
阿濟格等人已猜出了皇上的意圖:“皇上是不是想斷他的糧道?”
皇太極放聲大笑:“朕要讓洪承疇成為甕中之鱉。”
阿巴泰道:“皇上,這個洪承疇確實有些手段,不能小看了他。袁崇煥隻守不攻,洪承疇是既攻又守,我們吃了他幾次虧了,臣請皇上不要輕敵。”
杜度在一旁也說道:“饒餘貝勒所言極是,洪承疇的確很厲害,是我們遇到的明國第一強將。”
皇太極點頭讚道:“你們提醒得好,洪承疇一定會料到我們要打他糧草的主意,防守必十分嚴密。”他沉思好長時間,將手中的茶杯往桌上一撂,下令道:“饒餘貝勒。”
阿巴泰應道:“臣在。”
“朕命你與鼇拜各率五千人馬,偷襲筆架山,你攻前麵,鼇拜攻後麵。進攻之前,要設法俘虜幾個明軍士兵,將其糧草場周圍情況摸清,不要冒進。你在前麵先動手,鼇拜可趁機派人潛入糧草場中,放它幾把火,隻要火起,明軍必亂,然後你二人前後夾擊,定可大獲全勝。”
“杜度,你率五千人馬在後接應,萬一有變,迅速增援。”
“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恭順王孔有德,你三人各率一萬大軍,今夜立即出發,穿過長嶺,橫插於鬆山和杏山之間,對洪承疇實施反包圍,恭順王要發揮紅衣大炮的威力,決不讓明軍占了便宜。”
“多鐸,你可率精兵五千,在鬆山與寧遠間的高橋一帶埋伏下來,擊其潰逃之兵。”
“阿濟格與朕守住正麵,那幾個大嗓門還要調到朕這一用。”皇太極看了一下諸位:“立即行動!”
眾人齊聲應道:“ 。”
張鬥奉總督大人之命守護糧草,深知責任重大,到任後,從未解甲睡過一次安穩覺,生怕因些許疏漏導致嚴重後果。他也學清軍,在糧草場四周挖溝,但動工不久,阿巴泰和鼇拜便悄悄地摸到了大營。阿巴泰和鼇拜在分兵之前,抓來了兩個明軍士兵,經審訊得知,明軍在糧草場四周都布置了弓箭手,還在寨門處挖了一些陷阱。二人笑道:“洪承疇就這點小把戲,好對付。”
張鬥正在巡營,就聽一聲炮響,殺聲四起。張鬥因已有防備,並不驚慌,他冷笑一聲道,果然來了,來了好,今晚就讓你們有來無迴。他命弓箭手準備,看著清兵到了眼前,他一聲令下:“放!”三千支箭齊射過去。沒想到清軍早有準備,衝在前麵的手執盾牌,將箭擋住,三千支箭化作了烏有。張鬥大驚,下令再射,但仍然不起作用,而這時清軍已衝到了寨門,張鬥親自上陣,雙方拚殺在了一起。
鼇拜派出去的幾位勇士,已潛入糧草場內,他們聽到前方炮響,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放起火來,幹草遇烈火,忽喇喇烈焰騰空,頃刻間,將夜空照得如同白晝。張鬥叫苦不迭:“壞了,韃子們放火了,快去救火。”
深夜中,明軍不知敵人到底有多少,隻是聽殺聲震天,寨中火光衝天。鼇拜的鑲黃旗將士一個個勇不可當,他們衝入明軍大營橫衝直撞,簡直如入無人之境,明軍亂作一團。前麵的阿巴泰,放出十幾匹弱馬趟路,將張鬥挖的陷阱全部破壞,大隊人馬迅速衝到了糧草場中央,明軍見大勢已去,紛紛放下刀槍投降。張鬥絕望地大哭:“洪大人,卑職無能,辜負了您的重托。”他衝著鬆山城叩拜,然後站起,大喊著衝向清軍,一連砍翻十餘人,最後被亂箭射殺。
洪承疇巡營後,正在批閱幕僚們呈送的重要文牘,曹變蛟突然闖了進來:“總督大人,大事不好,清軍從西北方向馳來大批人馬,正向西南角延伸,看樣是想切斷我們與杏山間的聯係。”
洪承疇驚問道:“有多少人馬?”
“至少有兩三萬。”
洪承疇撂下手中筆:“走,上城頭看看。”
二人走到門口,就見護衛們領著一群人向總督府走來,這群人渾身是血,有的衣袖已被燒焦。洪承疇一愣:“今天沒有戰事啊,哪裏來的殘兵敗將?”一個不祥的念頭在腦子裏一閃:“不好,是不是筆架山那邊的糧草出了毛病?”
這群人來到洪承疇跟前跪下:“洪大人,清軍奪了筆架山的糧草,張監軍大人已經陣亡。”
洪承疇當時驚得目瞪口呆,好半天才說出句話:“張鬥壞吾大事。”
曹變蛟見總督大人直打晃,勸道:“大人,咱們還是迴總督府商議一下對策。”
洪承疇就覺得此刻雙腿發軟,每走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似的,哪裏還上得了城頭:“好吧,迴府。”
洪承疇一夜未眠,事到如今,他似乎悟出了袁崇煥之所以失敗的原因,他意識到自己注定也要失敗。因為薊遼一帶存在著太多像長嶺一樣的防守漏洞,皇太極不論選哪個地方突進,都可能打得他無所措手足。
總算熬到了天亮,他早飯也沒吃,就率各路總兵登上了城頭。隻見清軍從城西北一直延伸到城東南,如一堵牆橫在下麵,並且又在挖溝。
“城上的明軍聽清了,你們筆架山的糧草被端了,這是你們筆架山的降卒,這是你們的糧草。”
一大群明軍士兵被押著,正向東邊走去,緊接著是一車又一車的糧草。
“看到了吧,明軍將士們,你們被包圍了,糧食也沒了,趕快獻城投降,獻城者賞,歸降者生,抵抗者格殺勿論。”
城上的士兵嘰嘰喳喳地議論開來,洪承疇一轉身:“走,迴總督府。”
總督府內,兵部兩位大員及各路總兵齊聚,洪承疇道:“張鬥丟了糧草,軍情突變,但各位不必驚慌。清軍的喊話,意在擾亂軍心,我們不要上當。本督有令,凡私下議論軍情者,斬。”
非常時期,洪承疇要“立威”穩住軍心。他接著說道:“兵法雲,十則圍之,吾大軍十餘萬,皇太極要想真正實行包圍,非一百萬大軍不可,否則被圍之軍從任何一點都可突圍出去。剛才大家都看到了,女真南麵之軍不過兩三萬,且分布在十幾裏的防線上,以吾十幾萬大軍,突之易爾。現城中糧食僅夠兩三日之用,洪某以為應立即突圍,將大軍撤迴到寧遠,以解決糧草問題,然後再尋機破敵。”說完,他征詢張、馬兩位兵部大員:“二位大人以為如何?”
張若麒道:“總督大人言之有理,現在最重要的是糧食,有了糧食,軍心才能真正穩下來。”
洪承疇下令道:“各位立即迴去準備,明天三更造飯,五更突圍。”
皇太極豈不知十則圍之的道理,但他每次都是以與敵人相當的兵力實施圍困,為什麽他敢犯兵家大忌?他有一個秘訣,那就是“挖壕”。每挖一道巨壕,便可抵銷敵人三分之一的兵力,三道巨壕,便是九成,剩下一成正好與敵之兵力相當。如此,恰是十則圍之之數。
到了黃昏時分,清軍已挖成了兩道巨壕,並開始挖第三道,又將十門紅夷大炮架在了東門下麵。城上士兵雖不敢再議論,但無不麵帶驚懼之色。
大同總兵王樸在城頭上將情況看得一清二楚,從總督府迴來,他召集眾將道:“不能等下去了,如果等到明天早上,女真人三道壕溝都挖成的話,想走也走不成了,鬆山就成了錦州第二。因此,本鎮決定今夜突圍,奔寧遠就食。”
幾個將領對王樸的決定一致讚同:“總鎮大人高見,我們不能在這等死。”
“爾等要秘密行事,千萬不可聲張,否則就走不成了。”
幾位齊聲道:“總鎮大人放心,我等明白。”
半夜,王樸率兵悄悄拔營而去,他率部奔海邊一帶,繞過巨壕,然後再奔寧遠。他帶頭一撤,其它幾路很快便知道了。吳三桂罵道:“王樸,你他媽的不就仗著個陳新甲嗎?你敢撤,老子就不敢撤?”
吳三桂等關外將士已摸透了崇禎的心思。袁崇煥被處死,祖大壽奪關而出,朝廷並未也把他們怎麽樣。吳三桂想,隻要老子手裏有兵,朝廷就不敢把我怎麽樣。吳三桂請來了山海關總兵馬科,二人一拍即合:“走,憑什麽不走。”於是,他們也跟著溜之大吉。兩人選擇的是直奔西北,也是想繞過巨壕,取道寧遠。
緊接著薊州的白廣恩、密雲的唐通亦逃之夭夭。
洪承疇正在與自己的愛將曹變蛟、王廷臣等商議著明天的突圍和到寧遠後的布防事宜,護衛們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總督大人,王樸王大人帶著隊伍跑了。”
洪承疇驚得叫了一聲:“啊?你說什麽?”
“王樸,王大人跑了。”
洪承疇恨得咬牙切齒,拍案大罵:“這個少爺羔子,混蛋王八蛋,竟敢擅自逃脫,難道就不怕朝廷的王法?本督的上方劍殺不得他?”
曹變蛟道:“大人不必擔憂,待末將追上去,將這個敗類捉迴來,以正軍法。”
洪承疇知道曹變蛟的手段:“好,事不遲宜,你立刻去追,一定要將他捉迴來,讓他嚐嚐上方寶劍的鋒芒。”
曹變蛟還沒走到門口,又有一個護衛跑了進來:“大人,大事不好,吳三桂和馬科他們跑了。”
緊接著又有人來報:唐通唐大人,白廣恩白大人也跑了。洪承疇腦袋“嗡”地一下,一屁股坐在椅上,捶胸大哭道:“皇上啊皇上,朝廷養了這麽些敗類,你讓臣怎麽打勝仗?”
王樸一行悄悄繞過了壕溝,上了沿海官道,他暗自得意:老子這點家當總算沒賠在鬆山城下。
他哪裏知道,他的一舉一動盡在清軍的監控之中,他在前麵逃,兩千清兵在後麵跟隨。
天明時分,王樸到了高橋鎮。再行不遠,就是寧遠了,他鬆了一口氣道:“休息片刻,升火造飯,吃飽了再走。”
多鐸帶著五千兵馬,在高橋埋伏了三四天,卻一直未見明軍動靜,對皇上的決定,他一直是確信不疑,這次卻有些沉不住氣了:“皇上不會搞錯吧,明軍真能往這邊來?”因為有著上次擅自輪換的教訓,他不敢撤,隻好耐心等待。終於,明軍出現了,而且漸漸進入了埋伏圈。他歎服道:“我那皇上哥哥,你可真神了。”
清軍們早已等得心急火燎,單等多鐸一聲令下,便要撲上去。
明軍們剛剛坐下生火,還沒等米下鍋,就聽“咚”的一聲炮響,一群清兵如從天降,閃電般地衝了過來,王樸嚇得抖成一團:“這……這是從哪裏掉下來的敵兵?”
瞬間功夫,清軍已衝到了眼前。明軍走了整整一夜,又累又餓,哪裏抵過如狼似虎的八旗兵,紛紛逃竄。清軍是從北麵壓過來的,他們隻能往南跑,而南麵是大海,一些會水的明軍,為了逃命,跳入了海中。
沒想到大風驟起,又正趕上早潮,海浪洶湧奔騰,許多明軍竟被潮水吞噬。岸上的士兵有的放下了武器,有的在逃跑中被殺,後麵的兩千清兵又兜了上來,結果兩萬明軍幾乎全軍覆沒。王樸僅率百餘人逃到了杏山。
吳三桂一行剛一拔營,多爾袞便追了上來,逃跑時的人就恨爹娘少生兩條腿,他們根本沒抵抗,撒腿就跑,損失更為慘重,吳三桂隻帶著十餘騎返迴了寧遠城。
阿濟格、多爾袞、阿巴泰、杜度等將領陸續返迴大營,進來的第一句話就是:“皇上用兵如神,臣等佩服。”
最後一個迴來的是多鐸,此時在多鐸的眼裏,皇上簡直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神仙,他跪拜道:“皇上哥哥,你真神了,臣弟服了,服了。”
眾人哈哈大笑。
皇太極卻道:“朕之智一人之智耳,此次大捷,亦賴文程先生,石廷柱石將軍、張存仁張承政等精心籌劃。”
範文程道:“臣等眾說紛紜,最終還是聖意獨斷。”
阿濟格道:“皇上沒來之前,我等屢吃敗仗,再打下去,真有可能被洪承疇吃掉。皇上一來,形勢立轉,頃刻間,明十三萬大軍土崩瓦解,皇上真我大清國之孔明也。”
皇太極道:“還是孫子兵法的那句老話,兵者,詭道也。洪承疇很聰明,他找到了製約我們長處的法寶,一是鐵菱,二是戰車陣。要想擊敗他,我們也要找到他的要害。他的要害是糧草,斷敵糧道,乃兵家常用之術,就看我們如何靈活地運用它。為將之道,一定要善於尋找敵人的要害,擊其要害,敵必潰敗。”
此時,戶部承政已將戰果統計出來,他進入大帳奏道:“皇上,此戰曆時四天,殲敵五萬三千七百八十三人,獲馬匹七千四百四十四,駝六十六峰,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副。”
皇太極龍顏大悅:“此戰之收獲,不次於入關。”
範文程一直擔心著皇上的身體,他勸道:“皇上,大戰已經結束,明主力已經瓦解,天氣正逐漸轉冷,皇上抱病在身,還請早日迴朝。”
阿濟格急忙說道:“皇上走是走,但在走之前,應對戰事作一番安排才是。”
皇太極微微一笑:“十二弟是怕朕一走了之?”
“不,不,不,臣弟不是那個意思,臣弟隻是覺得皇上一走,心裏就沒底了。”
“笑話,你們率兵深入明之腹地,朕也沒在你們身邊嘛。”
阿巴泰道“那不一樣,每次出征前,皇上都給我們作了周密安排嘛。”
“這次朕就不再作安排,武英郡王、饒餘貝勒、安平貝勒,鬆錦前線就全權交給你們,怎麽打你們自己定奪。”
站在皇太極身旁的侍衛見軍機大事大體議完,便悄聲說道:“皇上,皇後來信了。”
皇太極急切地拆開閱到:“皇上,海蘭珠病危,亟盼見皇上一麵。”
皇太極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兒,在眾將麵前,他不能過於動情,他控製著緩緩說道:“朕立即啟程返京。”
眾人無不感到十分意外,照理,如此大捷皇上應大擺宴席,大肆慶賀一番才是,怎麽說走就走,信上都說了些什麽?
阿濟格沉不住氣:“皇上,是不是宸妃的病又重了?”
皇太極將信推至阿濟格一側,阿濟格拿起來一看,果然如此。他勸道:“皇上不必著急,宸妃娘娘的病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了,久病之人,好了犯,犯了好,不會有大事的。”
皇太極搖了搖頭:“爾等不知,朕來時,她便險些病過去,‘病危’二字皇後不會輕易用的,這次怕真的是兇多吉少,朕無論如何也要迴去見她一麵。”
阿濟格道“現在天色已晚,要走,也等明天天亮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