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佑宮秘笈載:天聰六年十二月,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兄弟三人為大妃殉葬事大鬧大政殿,範文程出示先汗筆錄,多爾袞兄弟三人大慚,痛哭請罪。上剖心明誌,寬懷釋其大逆,眾皆感動。正藍旗都統色勒、昂阿喇等因散布謠言下獄。
第二天朝議剛剛開始,多爾袞便站了出來,:“各位兄長,兄弟今天有一事要問個明白。”他麵帶怒氣,並未叩拜汗王。
眾人一愣:“多爾袞今天是怎麽了,連朝議的規矩都忘了嗎?”
多爾袞未等皇太極和代善等人說話,接著道:“兄弟今天要請各位重溫一下先汗聖訓。”說著,從懷中掏出了個本子。眾人看到,是由文館剛剛編纂完的《先汗聖訓》。
“先汗聖訓,”多爾袞念道。眾人一齊跪下,皇太極亦從汗位上站起跪下。
“繼吾為汗者,不能是以強淩弱之人。若以此種人為國主,必獲罪於天。一人之見識,何能及眾人之見識,今爾八子為王,凡事當共議之,或可減少失誤。繼吾為汗者,心須納爾等之言,不得獨專。若不納爾等之言,不遵善道,八王可另立納爾等之言者為新汗。”多爾袞念完將聖訓合上。眾人大驚:多爾袞想幹什麽?他這是衝著汗王來的,該不是發瘋了吧。
皇太極站起來微笑著道:“十四弟今天宣讀先汗聖訓,是不是想鼓動大家另立新汗呐?如此,朕也可以輕鬆輕鬆了。”
“另立新汗兄弟不敢,但今天確有大事請教。”
大政殿內靜極了,掉下一根針來都聽得見。眾人發現,多爾袞今天對皇太極沒有任何稱謂,也不稱自己為臣弟,這是要向汗王發難了。
多爾袞道:“父汗駕崩時,八哥說先汗有遺囑要我額娘殉葬,請問遺囑何在?”
“怎麽?你懷疑遺囑的真實性嗎?”
阿濟格和多鐸一齊站了出來:“我們兄弟三人都懷疑先汗到底有沒有這個遺囑?”
皇太極口氣變得威嚴起來,他麵向代善:“二哥,看來十四弟要翻這些個陳年老帳了。”
代善聽著渾身一激靈,他立刻意識到,如果認真翻起來,勢必要涉及到他和大妃的那段醜聞,一旦揭開了,我還如何作人。想到這,他站起來喝道:“多爾袞不得無禮,你這是犯上,是欺君。”
“二哥,在家中你是兄長,在國中你是大貝勒,治國治家都要講個忠孝。今天是朝議,兄弟沒別的意思,就是想弄清我額娘到底是怎麽死的,這是當兒子的權力,誰也不能不讓我們講話。”多爾袞態度非常強硬。
皇太極道:“你額娘殉葬是由當時的貝勒議政會議共同決定的,朕當時與爾等一樣,不過是一普通貝勒而已,這件事你問朕,怕是問錯人了吧。”
多爾袞卻不依不饒:“八哥,你不要迴避問題,誰都知道八哥在我們兄弟中的份量,兄弟今天就是想知道父汗到底有沒有這個遺囑。”
“有又怎樣,沒有又怎樣?”
“有,我額娘殉葬是天經地義,沒有,哼,那便是偽造遺囑,殺我額娘,此仇不共戴天!”
“多爾袞,你放肆,誰殺你額娘幹什麽?”
“殺了我額娘他好當汗王啊。”
“你是說朕因為殺了你額娘才當上汗王,對嗎?這我到要請教十四弟了,殺你額娘和朕當汗王有什麽關係?”
“父汗生前多次說過,他百年之後,由我繼承汗位,我額娘若在,便如同父汗在。殺了我額娘,便削弱了我的勢力,道理非常簡單。”
皇太極放聲大笑:“十四弟,你到底還是個娃娃。你如果有軍功,有威望,眾貝勒自會推薦你為新汗,大金國不是中原,不是隨便誰都能坐上這個汗位的。你不是宣布了先汗聖訓了嗎?好,朕也要和諸位,和十四弟一起重溫一段先汗聖訓。先汗講,繼吾為國主者,須由眾貝勒共同推舉。難道朕逼死了你額娘,就能得到眾貝勒的推舉和擁戴嗎?豈有此理?你的額娘對朕來說是母,以子弑母,禽獸之行也,朕為何要留此惡名?”皇太極不經意地輕輕一點,就將大家的心思引到了莽古爾泰身上,眾人立刻聯想到了莽古爾泰弑母醜行,莽古爾泰心中有愧,非常不自然地聳了聳肩膀。
“大妃殉葬是天大的事,當時朕與你們一樣,是你們其中的一員。朕當時讓大妃殉葬大妃就殉葬嗎?你把當時的朕看得也太了不起了,朕不敢當。就是在今天,朕想讓你們的哪位福晉殉葬,就能辦到嗎?十四弟,我勸你要冷靜,不要上人家的當。阿濟格,你也是快三十的人了,怎麽頭腦也如此簡單?這明明是有人在背地裏煽風點火,挑撥你我兄弟之間的感情,想把水攪混,他好從中漁利。”
多爾袞聽著皇太極分析得有理,低下頭,琢磨開了:“是呀,八哥當時和我們一樣,不過是個旗主貝勒而已,他說有遺囑讓額娘殉葬,額娘就殉葬嗎?”
皇太極繼續說道:“談到遺囑,先汗與朕、阿敏兄、五哥、杜度、嶽■、薩哈廉都知道,五哥就在這,你可以當麵問嘛。”
多爾袞問道:“五哥,你告訴我們,到底有沒有遺囑?”
當年,宣布遺囑的是莽古爾泰和阿敏,他今天不敢當眾撒謊,可又不甘心為皇太極說話,便含糊其詞道:“先汗私下裏是說過,但不過是私下裏隨便說說,並未在議政會上公布。父汗駕崩,汗王說要有人殉葬,先汗平時最喜愛大妃,生前他又說過那樣的話,大妃不去誰去呢?”莽古爾泰話裏話外的將責任推到了皇太極上。
多鐸哭喊道:“私下裏隨便說說的話就可以當作遺囑嗎?”
皇太極一聲冷笑:“好一個私下裏隨便說說,傳阿敏上殿。”
眾人大驚:阿敏?大殿中的人無一例外的將目光轉向了門口。
阿敏在侍衛的引領下,步履蹣跚地走進了大殿。原來,今天早上,範文程去了阿敏處,跟他說明了情況,作通了他的工作,讓他出庭作證。
三年半的光陰,阿敏已是滿頭白發,臉色蒼白,背有些駝,但看上去身體還算可以。人們看到:昔日趾高氣揚的二大貝勒,如今變得行動遲緩,眼光呆滯,如同行屍走肉。
皇太極竟有幾分不忍,他命侍衛道:“給阿敏兄看座。”
阿敏此刻心情極不平靜,仿佛從陰間一下子迴到了陽世。這裏的一切,他是多麽的熟悉啊,他曾在這裏獨坐過好幾次,那時是何等的威風,而這些已成為永久的往事嘍。想著想著,淚水流了下來。
皇太極道:“十四弟,阿敏兄在這,有關先汗遺囑之事你可以問他,他是當時的見證人之一。”
多爾袞道:“阿敏兄,父汗當初到底有沒有遺囑?”
阿敏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多爾袞,好半天不說話。多爾袞急了:“阿敏兄,你倒是說話呀。”
阿敏又停了好大一會:“有,事情過去這麽些年了,還追究這些個陳芝麻爛穀子幹什麽?”
阿濟格道:“你先別說這些,父汗當初是怎麽跟你說的?”
阿敏瞅了瞅代善,又沉思了好大一會,顯然他是在琢磨,這話該怎麽講,講不好就會得罪代善:“大妃出事後,先汗當時想殺了她,因為你們都還小,不能讓你們幼年失去額娘,便饒了大妃一命。寧遠之戰,先汗受傷後,身體一直欠佳。他吩咐我和杜度去遼陽為我阿瑪和大阿哥褚英燒紙。臨走,先汗對我和杜度說,‘朕近日來覺得神情恍惚,大概是陽壽快盡了吧。朕死之後留給你們的是一堆爛攤子呀,尤其是大妃,怕是個惹禍的根苗,你們記住,朕死之後就讓他隨朕一起去。’先汗的話一出口,我和杜度嚇得差點沒叫出聲來。先汗說完,便揮了揮手,‘你們要記住我的話,去吧,快去快迴’。”
“此話當真?”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已是行將就木之人,還能騙你們嗎?況且杜度還在嘛。我說完了,信不信由你們。”
阿敏還算知趣,說完後不等別人來押,主動站起身,緩緩地走出大殿。
皇太極看著阿敏遠去的背影,悄聲對鼇拜說:“以後可放鬆對阿敏的看管,可以讓他在自己的莊園內行走,隻要不進鑲藍旗大營就行。”
鼇拜應道:“奴才明天就辦。”
皇太極卻道:“不,散朝後就辦。”
“ 。”
這時,杜度、嶽讬、薩哈廉都表態道:先汗當時確有如此安排,沒人敢假傳遺囑。
範文程站了出來:“汗王、十四貝勒、各位爺,今日之事乃汗王和各位爺的家政,臣本不該多言,但正如先汗所說,大金國的家政就是國政,國政也是家政,家國二字在大金是最分不開的,因此臣要說幾句。”
眾貝勒知道範文程此刻出麵必有高論,便紛紛道:“文程先生請講。”
“臣事天命、天聰兩朝已十七年矣。十七年中,大金國由赫圖阿拉一隅之地,攻撫順,戰薩爾滸,克沈陽,下遼陽,破廣寧,會蒙古,踏京畿,已成為地闊千裏令南朝膽寒的泱泱大國。南朝內外交困,民不聊生,其亡也指日可待,大金國入主中原之日已為期不遠矣。臣三生有幸,棄暗投明,蒙主上及眾貝勒知遇,唯思戮力報國,鞠躬盡瘁。臣近日來常常幻想,有朝一日明滅金興,臣在汗王及眾貝勒的帶領下,浩浩蕩蕩走進北京,京城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那該是一種何等令人陶醉的場麵啊。記得先汗曾反複誡諭諸貝勒:兄弟同心,其力斷金,若離心離德,互相爭鬥,是自毀大業,自戕其身,必為敵所乘,後果不堪設想。人們常說江湖險惡,其實,宮中又何嚐不險惡?南朝在大金國內有許多細作,一些遺民表麵歸順,心中對南朝尚懷幻想,他們在暗中千方百計尋找機會,興風作浪。大金國內也有個別人唯恐天下不亂,撥弄是非,意在把水攪混,為臣者要時刻提防,萬萬不可聽風便是雨。今日發生的事情,臣看著心中非常難過。這樣爭下去,不就內訌了嗎?我們還能進北京嗎?”範文程說到動情處,流下了熱淚,眾貝勒洗耳恭聽,多爾袞兄弟三人已低下了頭。
關於汗王逼大妃殉葬的謠言沸沸揚揚傳了好多天了,大妃殉葬到底是怎麽迴事?臣因當時追隨先汗左右,對先汗的心思不敢說了解,但比各位知道的要多些。臣今天要冒死說句話,還請十二爺、十四爺、十五爺恕罪。”範文程走上前給多爾袞兄弟三人跪了下來。
阿濟格道:“文程先生,你說嘛,這是幹什麽?”
“三位爺若不先恕臣無罪,臣不敢言。”多爾袞道:“我們恕你無罪,請起來說話。”
範文程叩了個頭:“謝三位爺。”他站起身道:“先汗之所以讓大妃殉葬,就是因為大妃太漂亮了,太有心計,也太為汗王寵愛了,留之必為大金國禍亂。”
一句話如石破天驚,說得大家目瞪中呆。
“一次,臣與邢道長在清河溫泉伴駕,汗王與道長談了很多,臣對此記憶猶新,但有些話臣不敢講。尤其是關於大妃殉葬一事,更是一個永遠也不能外傳的秘密。臣覺得先汗所言十分重要,當晚追記下來,這些記錄現仍在文館老檔中,隻有臣一人掌管。”
眾人一聽,還有記錄?便紛紛道:“還不快快取來。”
“請各位爺稍候。”
片刻功夫,範文程手拿著一本筆錄返迴大政殿:“汗王,諸位爺,臣這個筆錄,涉及宮闈秘事,隻能請十二爺他們兄弟三人看,不宜當眾宣讀。”
皇太極道:“朕亦不看。”
眾人不免有些失望。
多爾袞接過來打開看到:“天命十一年七月十日,汗王與顯佑宮道長在清河溫泉言及大妃事。汗王說,大妃豐姿異常,聰敏機變,亦多權謀,然心懷嫉妒,與大貝勒有染,吾死之後,大妃歸誰?留之必生禍亂,俟吾終,必令殉之……”
多爾袞翻來複去地查驗本子的裝訂,看不出一點破綻,確是當年的筆錄,他手開始顫抖,頭上冒出了冷汗。莽古爾泰、阿敏、杜度、嶽讬、薩哈廉等都說有遺囑,現在範文程又拿出了當時的筆錄,遺囑的真實性已不容懷疑:“看來,我們是真的上人家當了,我……我今天都作了些什麽啊。”
他撲通一下跪倒在地:“汗王,臣弟有罪,臣弟上了人家的當了。臣弟罪該萬死。”阿濟格和多鐸隨著跪下,磕頭請罪不已,哥仨在殿上嚎啕大哭。
皇太極見狀,心軟了下來:“因大妃殉葬,你們年幼,朕對你們格外關照,沒想到你們卻以如此齷齪之心揣度朕,朕實在是非常難過。”他聲音有些哽咽:“算了吧,一是你們確實不明真相,屬上當受騙;再者,你們也是一片孝心,朕就饒了你們這次。”
多爾袞卻道:“臣弟今天所為,實為大逆不道,若不治罪,國法難容。”
“此事僅傷及朕一身,並未影響國家,若是影響了國家大事,朕當然不會輕饒。算了,你們起來,朕還有話要說。”
“十四弟,你今年剛剛二十出頭,涉世不深,對政壇險惡知之甚少。你知道當年的兩頭政長嗎?你理解父汗為什麽反複強調,新汗必須由眾貝勒共同推舉產生嗎?你以為憑父汗疼愛你時說的幾句玩笑話,就能當上大金國汗嗎?父親的疼愛僅僅是一個微乎其微的條件,要想當好大金國汗,必須要有軍功,有膽識,有韜略,還要有操守,要有待人的真誠。就憑你,當時一個十四歲的娃娃,就能號令八家?就能讓八旗的功臣宿將們俯首聽命?你想得也實在太簡單了些。這些人中,不論誰,暗中給你下個絆子,都能摔你個頭破血流,到時,你哭都沒地方哭去。就是現在,朕將這個位子讓給你,讓你坐上一年,你看你能不能駕馭得了這個局麵?
至於大妃殉葬一事,父汗在時,跟我說過好多次。父汗駕崩時,朕並不想讓大妃殉葬,但大妃還年輕,子妻後母,由誰來娶,由朕嗎?這裏麵的事複雜得很,還用朕說明白嗎?”
多爾袞哭著喊道:“汗王,別說了,別說了。”
“不,朕要說,朕不說出來心裏不好受。大妃是你們的額娘,同樣也是朕的額娘,讓大妃殉葬,誰有這麽大的膽量?那是弑母,這個罪名誰擔當得起?真要是假傳遺囑,將來如何見父汗於地下?你們以為朕視大妃為障礙,必欲除之而後快。且不說當時朕願不願意當這個汗,就是真有障礙的話,也不是大妃,而是手握重兵的各旗旗主。大妃和你們兄弟三人,在朕的眼裏當時不過是幼兒寡母,能對朕構成什麽威脅?真是笑話。”
一席話說得多爾袞汗流浹背,心服口服,他再次跪倒磕頭:“汗王,臣弟知罪,臣弟知罪。”
皇太極道:“文程先生,你手中那個筆錄就不要留著了,留給後世算怎麽迴事?”
範文程道:“汗王,這萬萬使不得,史家直筆,才能給後人留下些可借鑒東西,這份筆錄,絕不能毀掉。”
皇太極正色道:“朕讓你毀掉,你就照辦吧。”
範文程麵帶難色,皇太極十分堅決:“燒了!”
鼇拜走上前,當眾將筆錄點著,火苗在跳動,灰燼在飄散。
多爾袞淚流滿麵:“謝謝汗王哥哥,謝謝汗王哥哥。”
皇太極看看已過中午,寧完我還沒動靜,便說道:“朕累了,今天就到這,散朝。”
突然,就聽宮門口有人喊道:“汗王,慢著,奴才有要事稟報。”
寧完我到了,他氣喘籲籲地走了進來,眾人向殿外看去,一群人足有十多個,在刑部衙役的押解下,正站在大政殿門外。濟爾哈朗大喝道:“進去,跪下!”
一群人分成單排,被押上了大殿,有一品香酒樓的兩個店小二,有大淩河降將張定遼,有正藍旗覺羅昂阿喇、克什納,還有幾個也都是正藍旗的人。莽古爾泰臉上有些掛不住了,心中罵道:“好你個寧完我,你是跟老子叫上勁了,看老子怎麽收拾你。”
皇太極心中暗暗叫好:“寧完我,好樣的,借此機會,一定要弄他個一清二楚,要讓大家識破你莽古爾泰的嘴臉。”
寧完我奏道:“汗王,幾個月來,國中謠言四起,一些人在暗中煽風點火,惡毒攻擊汗王,實屬十惡不赦,奴才經明察暗訪,現已會同刑部將部分惡人緝拿歸案。”
濟爾哈朗上前審問,先從店小二問起,店小二道:他是聽張定遼在‘一品香’喝酒時說的。
再問張定遼,張定遼說,他是聽正藍旗佐領克什納說的。
克什納是莽古爾泰麾下的一員得力戰將,是一位生死不怕的滾刀肉,但不知怎麽的,見到皇太極卻像耗子見到貓一樣。當皇太極走下禦座來到他麵前時,他渾身發起抖來。
皇太極兩眼目光如箭,直透克什納的五髒六腑,克什納豆大的汗珠冒了出來:“奴才知罪,奴才知罪。”
人們無不十分驚訝,憑克什納的膽量,不至於嚇成這副德行,這可真叫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你說,你是從何處聽到的謠言?”皇太極聲音中帶著殺氣。
克什納磕頭如搗蒜:“奴才是……奴才是從……,是從昂阿喇那聽說的。”
“你好大的膽,竟敢挑撥我愛新覺羅兄弟手足之情?來人,把他押下去,亂箭射殺。”
“汗王饒命,汗王饒命啊……”
“要你一命,已是便宜了你,若不是看你有軍功在身,便抄了你的全家。推下去!”
侍衛們拖起克什納往外就走,克什納絕望地迴過頭來喊道:“三貝勒救我,三貝勒救我……”
莽古爾泰鐵青著臉,咬著牙,上身動了動,但沒吭聲。
“昂阿喇。”
“奴才在。”昂阿喇此時已堆成了一灘泥,大鼻涕流得老長,地上不知是他的眼淚還是尿,濕了一大片。
皇太極鄙夷地看著他:“你也是六祖之後,瞧你這副德行。早知如此,傳什麽謠?你說,你是從何處聽到的謠言?”
昂阿喇乃六祖中三祖索長阿之孫,是莽古爾泰之母袞代和前夫威準所生之子,與莽古爾泰和德格類是同母異父兄弟,也是皇太極未出五服的堂兄。他渾身抖比克什納還厲害:“奴才是……是……聽色勒大人講的。”
他話音剛落,大殿上便開了鍋。色勒是誰?色勒乃努爾哈赤伯父禮敦的親孫子,努爾哈赤時被任命為十六大臣之一,皇太極即位。擢升其為八大臣,為正藍旗固山額真。固山額真漢譯為都統,乃一旗中的總理。莽古爾泰和德格勒雖然是貝勒,但旗務上的事主要由固山額真負責。所以,色勒是僅次於莽古爾泰和德格類的正藍旗中的第三號人物。色勒很精明,昂阿喇被帶進來的一瞬間,就已經意識到一定會牽扯到自己,為了保護莽古爾泰,他決定一個人將事情承擔下來。
他主動出班跪倒:“汗王,臣弟於兩個多月前喝醉了酒,酒後的確說了些混帳話,但到底說了些什麽,臣弟都忘了。後來,昂阿喇提起,說臣弟言及大妃和多爾袞之事,臣弟這才知道鑄成了大錯。臣弟貪酒,酒後常常胡說八道信口開河,臣弟罪該萬死,臣弟現辭去八大臣之職,聽候汗王發落。”說完,他主動摘下了頂戴花翎。
皇太極一聲冷笑:“你倒是有些膽量,主動承擔全部責任。酒後胡言?你怎麽沒說崇禎殺了他母後,酒後胡言?朕看你是酒後吐真言,你們平時就在琢磨如何中傷朕,灌了幾杯貓尿,便借機發泄出來。朕也喝過酒,就是喝到十分,心裏什麽都明白,你休要拿酒蓋臉。你知道你犯的是什麽罪嗎?是離間一國之君手足之情罪,是在往朕的頭上潑髒水,是欺君罪,這在南朝便是淩遲,滅門。來人,推下去,斬!”
眾人大驚,色勒畢竟是宗室至親,況且,禮敦一枝在先汗創業之初,有擁立之功。代善先站起來講情:“汗王,色勒之罪,固不可赦,但念及其父追隨先汗,色勒本人也曾立戰功無數,還請饒了他這一迴,允其戴罪立功。”
莽古爾泰暗中慶幸:“真要是色勒死了,便是死無對證,此事就可不了了之。”照理說,處死正藍旗都統,他應站出來講情,可他卻沒動彈。
寧完我急忙站出來道:“汗王,色勒大人不能殺,奴才以為,事情的原委還沒徹底查清。色勒大人主動承擔了全部責任,奴才看好像是在代人受過,裏麵定有隱情。若殺了色勒大人,就斷了線索,奴才請汗王法外開恩,饒色勒不死,也好徹底查明真相。”
其實,皇太極本來就不想處死色勒,他隻是想嚇唬嚇唬他,也有激怒莽古爾泰的意思,但莽古爾泰今天出奇的穩當。
“既然二哥講情,就先留下他的腦袋,來人,將色勒押進大牢,待審明後定罪。”
皇太極看著昂阿喇、兩個店小二、張定遼及其他幾個正藍旗將士,心裏盤算著:“這幾個人不能殺,店小二是他多年的眼線,隻有他和範文程知道。而張定遼是明的眼線,還要繼續利用。”
“濟爾哈朗,這幾個人隨梆唱影,是局外中人,死罪可免,但活罪難逃,交由刑部裁奪。至於昂阿喇,鞭刑五十,免去一切官職,罰沒全部財產。”
店小二一夥被押下去後,皇太極道:“今天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謠言的根子在哪?在正藍旗。朕不明白,正藍旗的將士們想幹什麽?唯恐天下不亂嗎?五哥,德格類,你們知不知情?好端端的一個正藍旗,怎麽叫你們搞成這個樣子?朕非常難過。你們能不能整頓好旗務?實在不行,朕可派人幫你們整肅,朕絕不允許大金國各旗之間鬧分裂。”
正藍旗的都統色勒被關進大牢,與莽古爾泰關進大牢幾乎沒什麽兩樣,是對他最大的侮辱,最大的懲罰。若在以往,他早就跳出來了。但今天他不敢,他知道,若是再追究下去,勢必要追到他和德格類的頭上。就連剛才寧完我指桑罵槐,含沙射影,他都不敢接茬。一旦接茬,將這條瘋狗的火點起來,就什麽都有可能發生。他牙咬得格格響:“忍,忍,一定要忍,總會有辦法的。”
問題是色勒在大牢中還不定會說些什麽,真要是把他遞出來,今後還如何麵對眾兄弟?他越想越後悔,越想越害怕,心懸了起來,腦袋一片空白。他看著皇太極的嘴在動,至於皇太極說了些什麽,他一點也沒聽進去。突然,就覺得眼前發黑,昏倒在了座位上。
第二天朝議剛剛開始,多爾袞便站了出來,:“各位兄長,兄弟今天有一事要問個明白。”他麵帶怒氣,並未叩拜汗王。
眾人一愣:“多爾袞今天是怎麽了,連朝議的規矩都忘了嗎?”
多爾袞未等皇太極和代善等人說話,接著道:“兄弟今天要請各位重溫一下先汗聖訓。”說著,從懷中掏出了個本子。眾人看到,是由文館剛剛編纂完的《先汗聖訓》。
“先汗聖訓,”多爾袞念道。眾人一齊跪下,皇太極亦從汗位上站起跪下。
“繼吾為汗者,不能是以強淩弱之人。若以此種人為國主,必獲罪於天。一人之見識,何能及眾人之見識,今爾八子為王,凡事當共議之,或可減少失誤。繼吾為汗者,心須納爾等之言,不得獨專。若不納爾等之言,不遵善道,八王可另立納爾等之言者為新汗。”多爾袞念完將聖訓合上。眾人大驚:多爾袞想幹什麽?他這是衝著汗王來的,該不是發瘋了吧。
皇太極站起來微笑著道:“十四弟今天宣讀先汗聖訓,是不是想鼓動大家另立新汗呐?如此,朕也可以輕鬆輕鬆了。”
“另立新汗兄弟不敢,但今天確有大事請教。”
大政殿內靜極了,掉下一根針來都聽得見。眾人發現,多爾袞今天對皇太極沒有任何稱謂,也不稱自己為臣弟,這是要向汗王發難了。
多爾袞道:“父汗駕崩時,八哥說先汗有遺囑要我額娘殉葬,請問遺囑何在?”
“怎麽?你懷疑遺囑的真實性嗎?”
阿濟格和多鐸一齊站了出來:“我們兄弟三人都懷疑先汗到底有沒有這個遺囑?”
皇太極口氣變得威嚴起來,他麵向代善:“二哥,看來十四弟要翻這些個陳年老帳了。”
代善聽著渾身一激靈,他立刻意識到,如果認真翻起來,勢必要涉及到他和大妃的那段醜聞,一旦揭開了,我還如何作人。想到這,他站起來喝道:“多爾袞不得無禮,你這是犯上,是欺君。”
“二哥,在家中你是兄長,在國中你是大貝勒,治國治家都要講個忠孝。今天是朝議,兄弟沒別的意思,就是想弄清我額娘到底是怎麽死的,這是當兒子的權力,誰也不能不讓我們講話。”多爾袞態度非常強硬。
皇太極道:“你額娘殉葬是由當時的貝勒議政會議共同決定的,朕當時與爾等一樣,不過是一普通貝勒而已,這件事你問朕,怕是問錯人了吧。”
多爾袞卻不依不饒:“八哥,你不要迴避問題,誰都知道八哥在我們兄弟中的份量,兄弟今天就是想知道父汗到底有沒有這個遺囑。”
“有又怎樣,沒有又怎樣?”
“有,我額娘殉葬是天經地義,沒有,哼,那便是偽造遺囑,殺我額娘,此仇不共戴天!”
“多爾袞,你放肆,誰殺你額娘幹什麽?”
“殺了我額娘他好當汗王啊。”
“你是說朕因為殺了你額娘才當上汗王,對嗎?這我到要請教十四弟了,殺你額娘和朕當汗王有什麽關係?”
“父汗生前多次說過,他百年之後,由我繼承汗位,我額娘若在,便如同父汗在。殺了我額娘,便削弱了我的勢力,道理非常簡單。”
皇太極放聲大笑:“十四弟,你到底還是個娃娃。你如果有軍功,有威望,眾貝勒自會推薦你為新汗,大金國不是中原,不是隨便誰都能坐上這個汗位的。你不是宣布了先汗聖訓了嗎?好,朕也要和諸位,和十四弟一起重溫一段先汗聖訓。先汗講,繼吾為國主者,須由眾貝勒共同推舉。難道朕逼死了你額娘,就能得到眾貝勒的推舉和擁戴嗎?豈有此理?你的額娘對朕來說是母,以子弑母,禽獸之行也,朕為何要留此惡名?”皇太極不經意地輕輕一點,就將大家的心思引到了莽古爾泰身上,眾人立刻聯想到了莽古爾泰弑母醜行,莽古爾泰心中有愧,非常不自然地聳了聳肩膀。
“大妃殉葬是天大的事,當時朕與你們一樣,是你們其中的一員。朕當時讓大妃殉葬大妃就殉葬嗎?你把當時的朕看得也太了不起了,朕不敢當。就是在今天,朕想讓你們的哪位福晉殉葬,就能辦到嗎?十四弟,我勸你要冷靜,不要上人家的當。阿濟格,你也是快三十的人了,怎麽頭腦也如此簡單?這明明是有人在背地裏煽風點火,挑撥你我兄弟之間的感情,想把水攪混,他好從中漁利。”
多爾袞聽著皇太極分析得有理,低下頭,琢磨開了:“是呀,八哥當時和我們一樣,不過是個旗主貝勒而已,他說有遺囑讓額娘殉葬,額娘就殉葬嗎?”
皇太極繼續說道:“談到遺囑,先汗與朕、阿敏兄、五哥、杜度、嶽■、薩哈廉都知道,五哥就在這,你可以當麵問嘛。”
多爾袞問道:“五哥,你告訴我們,到底有沒有遺囑?”
當年,宣布遺囑的是莽古爾泰和阿敏,他今天不敢當眾撒謊,可又不甘心為皇太極說話,便含糊其詞道:“先汗私下裏是說過,但不過是私下裏隨便說說,並未在議政會上公布。父汗駕崩,汗王說要有人殉葬,先汗平時最喜愛大妃,生前他又說過那樣的話,大妃不去誰去呢?”莽古爾泰話裏話外的將責任推到了皇太極上。
多鐸哭喊道:“私下裏隨便說說的話就可以當作遺囑嗎?”
皇太極一聲冷笑:“好一個私下裏隨便說說,傳阿敏上殿。”
眾人大驚:阿敏?大殿中的人無一例外的將目光轉向了門口。
阿敏在侍衛的引領下,步履蹣跚地走進了大殿。原來,今天早上,範文程去了阿敏處,跟他說明了情況,作通了他的工作,讓他出庭作證。
三年半的光陰,阿敏已是滿頭白發,臉色蒼白,背有些駝,但看上去身體還算可以。人們看到:昔日趾高氣揚的二大貝勒,如今變得行動遲緩,眼光呆滯,如同行屍走肉。
皇太極竟有幾分不忍,他命侍衛道:“給阿敏兄看座。”
阿敏此刻心情極不平靜,仿佛從陰間一下子迴到了陽世。這裏的一切,他是多麽的熟悉啊,他曾在這裏獨坐過好幾次,那時是何等的威風,而這些已成為永久的往事嘍。想著想著,淚水流了下來。
皇太極道:“十四弟,阿敏兄在這,有關先汗遺囑之事你可以問他,他是當時的見證人之一。”
多爾袞道:“阿敏兄,父汗當初到底有沒有遺囑?”
阿敏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多爾袞,好半天不說話。多爾袞急了:“阿敏兄,你倒是說話呀。”
阿敏又停了好大一會:“有,事情過去這麽些年了,還追究這些個陳芝麻爛穀子幹什麽?”
阿濟格道:“你先別說這些,父汗當初是怎麽跟你說的?”
阿敏瞅了瞅代善,又沉思了好大一會,顯然他是在琢磨,這話該怎麽講,講不好就會得罪代善:“大妃出事後,先汗當時想殺了她,因為你們都還小,不能讓你們幼年失去額娘,便饒了大妃一命。寧遠之戰,先汗受傷後,身體一直欠佳。他吩咐我和杜度去遼陽為我阿瑪和大阿哥褚英燒紙。臨走,先汗對我和杜度說,‘朕近日來覺得神情恍惚,大概是陽壽快盡了吧。朕死之後留給你們的是一堆爛攤子呀,尤其是大妃,怕是個惹禍的根苗,你們記住,朕死之後就讓他隨朕一起去。’先汗的話一出口,我和杜度嚇得差點沒叫出聲來。先汗說完,便揮了揮手,‘你們要記住我的話,去吧,快去快迴’。”
“此話當真?”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已是行將就木之人,還能騙你們嗎?況且杜度還在嘛。我說完了,信不信由你們。”
阿敏還算知趣,說完後不等別人來押,主動站起身,緩緩地走出大殿。
皇太極看著阿敏遠去的背影,悄聲對鼇拜說:“以後可放鬆對阿敏的看管,可以讓他在自己的莊園內行走,隻要不進鑲藍旗大營就行。”
鼇拜應道:“奴才明天就辦。”
皇太極卻道:“不,散朝後就辦。”
“ 。”
這時,杜度、嶽讬、薩哈廉都表態道:先汗當時確有如此安排,沒人敢假傳遺囑。
範文程站了出來:“汗王、十四貝勒、各位爺,今日之事乃汗王和各位爺的家政,臣本不該多言,但正如先汗所說,大金國的家政就是國政,國政也是家政,家國二字在大金是最分不開的,因此臣要說幾句。”
眾貝勒知道範文程此刻出麵必有高論,便紛紛道:“文程先生請講。”
“臣事天命、天聰兩朝已十七年矣。十七年中,大金國由赫圖阿拉一隅之地,攻撫順,戰薩爾滸,克沈陽,下遼陽,破廣寧,會蒙古,踏京畿,已成為地闊千裏令南朝膽寒的泱泱大國。南朝內外交困,民不聊生,其亡也指日可待,大金國入主中原之日已為期不遠矣。臣三生有幸,棄暗投明,蒙主上及眾貝勒知遇,唯思戮力報國,鞠躬盡瘁。臣近日來常常幻想,有朝一日明滅金興,臣在汗王及眾貝勒的帶領下,浩浩蕩蕩走進北京,京城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那該是一種何等令人陶醉的場麵啊。記得先汗曾反複誡諭諸貝勒:兄弟同心,其力斷金,若離心離德,互相爭鬥,是自毀大業,自戕其身,必為敵所乘,後果不堪設想。人們常說江湖險惡,其實,宮中又何嚐不險惡?南朝在大金國內有許多細作,一些遺民表麵歸順,心中對南朝尚懷幻想,他們在暗中千方百計尋找機會,興風作浪。大金國內也有個別人唯恐天下不亂,撥弄是非,意在把水攪混,為臣者要時刻提防,萬萬不可聽風便是雨。今日發生的事情,臣看著心中非常難過。這樣爭下去,不就內訌了嗎?我們還能進北京嗎?”範文程說到動情處,流下了熱淚,眾貝勒洗耳恭聽,多爾袞兄弟三人已低下了頭。
關於汗王逼大妃殉葬的謠言沸沸揚揚傳了好多天了,大妃殉葬到底是怎麽迴事?臣因當時追隨先汗左右,對先汗的心思不敢說了解,但比各位知道的要多些。臣今天要冒死說句話,還請十二爺、十四爺、十五爺恕罪。”範文程走上前給多爾袞兄弟三人跪了下來。
阿濟格道:“文程先生,你說嘛,這是幹什麽?”
“三位爺若不先恕臣無罪,臣不敢言。”多爾袞道:“我們恕你無罪,請起來說話。”
範文程叩了個頭:“謝三位爺。”他站起身道:“先汗之所以讓大妃殉葬,就是因為大妃太漂亮了,太有心計,也太為汗王寵愛了,留之必為大金國禍亂。”
一句話如石破天驚,說得大家目瞪中呆。
“一次,臣與邢道長在清河溫泉伴駕,汗王與道長談了很多,臣對此記憶猶新,但有些話臣不敢講。尤其是關於大妃殉葬一事,更是一個永遠也不能外傳的秘密。臣覺得先汗所言十分重要,當晚追記下來,這些記錄現仍在文館老檔中,隻有臣一人掌管。”
眾人一聽,還有記錄?便紛紛道:“還不快快取來。”
“請各位爺稍候。”
片刻功夫,範文程手拿著一本筆錄返迴大政殿:“汗王,諸位爺,臣這個筆錄,涉及宮闈秘事,隻能請十二爺他們兄弟三人看,不宜當眾宣讀。”
皇太極道:“朕亦不看。”
眾人不免有些失望。
多爾袞接過來打開看到:“天命十一年七月十日,汗王與顯佑宮道長在清河溫泉言及大妃事。汗王說,大妃豐姿異常,聰敏機變,亦多權謀,然心懷嫉妒,與大貝勒有染,吾死之後,大妃歸誰?留之必生禍亂,俟吾終,必令殉之……”
多爾袞翻來複去地查驗本子的裝訂,看不出一點破綻,確是當年的筆錄,他手開始顫抖,頭上冒出了冷汗。莽古爾泰、阿敏、杜度、嶽讬、薩哈廉等都說有遺囑,現在範文程又拿出了當時的筆錄,遺囑的真實性已不容懷疑:“看來,我們是真的上人家當了,我……我今天都作了些什麽啊。”
他撲通一下跪倒在地:“汗王,臣弟有罪,臣弟上了人家的當了。臣弟罪該萬死。”阿濟格和多鐸隨著跪下,磕頭請罪不已,哥仨在殿上嚎啕大哭。
皇太極見狀,心軟了下來:“因大妃殉葬,你們年幼,朕對你們格外關照,沒想到你們卻以如此齷齪之心揣度朕,朕實在是非常難過。”他聲音有些哽咽:“算了吧,一是你們確實不明真相,屬上當受騙;再者,你們也是一片孝心,朕就饒了你們這次。”
多爾袞卻道:“臣弟今天所為,實為大逆不道,若不治罪,國法難容。”
“此事僅傷及朕一身,並未影響國家,若是影響了國家大事,朕當然不會輕饒。算了,你們起來,朕還有話要說。”
“十四弟,你今年剛剛二十出頭,涉世不深,對政壇險惡知之甚少。你知道當年的兩頭政長嗎?你理解父汗為什麽反複強調,新汗必須由眾貝勒共同推舉產生嗎?你以為憑父汗疼愛你時說的幾句玩笑話,就能當上大金國汗嗎?父親的疼愛僅僅是一個微乎其微的條件,要想當好大金國汗,必須要有軍功,有膽識,有韜略,還要有操守,要有待人的真誠。就憑你,當時一個十四歲的娃娃,就能號令八家?就能讓八旗的功臣宿將們俯首聽命?你想得也實在太簡單了些。這些人中,不論誰,暗中給你下個絆子,都能摔你個頭破血流,到時,你哭都沒地方哭去。就是現在,朕將這個位子讓給你,讓你坐上一年,你看你能不能駕馭得了這個局麵?
至於大妃殉葬一事,父汗在時,跟我說過好多次。父汗駕崩時,朕並不想讓大妃殉葬,但大妃還年輕,子妻後母,由誰來娶,由朕嗎?這裏麵的事複雜得很,還用朕說明白嗎?”
多爾袞哭著喊道:“汗王,別說了,別說了。”
“不,朕要說,朕不說出來心裏不好受。大妃是你們的額娘,同樣也是朕的額娘,讓大妃殉葬,誰有這麽大的膽量?那是弑母,這個罪名誰擔當得起?真要是假傳遺囑,將來如何見父汗於地下?你們以為朕視大妃為障礙,必欲除之而後快。且不說當時朕願不願意當這個汗,就是真有障礙的話,也不是大妃,而是手握重兵的各旗旗主。大妃和你們兄弟三人,在朕的眼裏當時不過是幼兒寡母,能對朕構成什麽威脅?真是笑話。”
一席話說得多爾袞汗流浹背,心服口服,他再次跪倒磕頭:“汗王,臣弟知罪,臣弟知罪。”
皇太極道:“文程先生,你手中那個筆錄就不要留著了,留給後世算怎麽迴事?”
範文程道:“汗王,這萬萬使不得,史家直筆,才能給後人留下些可借鑒東西,這份筆錄,絕不能毀掉。”
皇太極正色道:“朕讓你毀掉,你就照辦吧。”
範文程麵帶難色,皇太極十分堅決:“燒了!”
鼇拜走上前,當眾將筆錄點著,火苗在跳動,灰燼在飄散。
多爾袞淚流滿麵:“謝謝汗王哥哥,謝謝汗王哥哥。”
皇太極看看已過中午,寧完我還沒動靜,便說道:“朕累了,今天就到這,散朝。”
突然,就聽宮門口有人喊道:“汗王,慢著,奴才有要事稟報。”
寧完我到了,他氣喘籲籲地走了進來,眾人向殿外看去,一群人足有十多個,在刑部衙役的押解下,正站在大政殿門外。濟爾哈朗大喝道:“進去,跪下!”
一群人分成單排,被押上了大殿,有一品香酒樓的兩個店小二,有大淩河降將張定遼,有正藍旗覺羅昂阿喇、克什納,還有幾個也都是正藍旗的人。莽古爾泰臉上有些掛不住了,心中罵道:“好你個寧完我,你是跟老子叫上勁了,看老子怎麽收拾你。”
皇太極心中暗暗叫好:“寧完我,好樣的,借此機會,一定要弄他個一清二楚,要讓大家識破你莽古爾泰的嘴臉。”
寧完我奏道:“汗王,幾個月來,國中謠言四起,一些人在暗中煽風點火,惡毒攻擊汗王,實屬十惡不赦,奴才經明察暗訪,現已會同刑部將部分惡人緝拿歸案。”
濟爾哈朗上前審問,先從店小二問起,店小二道:他是聽張定遼在‘一品香’喝酒時說的。
再問張定遼,張定遼說,他是聽正藍旗佐領克什納說的。
克什納是莽古爾泰麾下的一員得力戰將,是一位生死不怕的滾刀肉,但不知怎麽的,見到皇太極卻像耗子見到貓一樣。當皇太極走下禦座來到他麵前時,他渾身發起抖來。
皇太極兩眼目光如箭,直透克什納的五髒六腑,克什納豆大的汗珠冒了出來:“奴才知罪,奴才知罪。”
人們無不十分驚訝,憑克什納的膽量,不至於嚇成這副德行,這可真叫鹵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你說,你是從何處聽到的謠言?”皇太極聲音中帶著殺氣。
克什納磕頭如搗蒜:“奴才是……奴才是從……,是從昂阿喇那聽說的。”
“你好大的膽,竟敢挑撥我愛新覺羅兄弟手足之情?來人,把他押下去,亂箭射殺。”
“汗王饒命,汗王饒命啊……”
“要你一命,已是便宜了你,若不是看你有軍功在身,便抄了你的全家。推下去!”
侍衛們拖起克什納往外就走,克什納絕望地迴過頭來喊道:“三貝勒救我,三貝勒救我……”
莽古爾泰鐵青著臉,咬著牙,上身動了動,但沒吭聲。
“昂阿喇。”
“奴才在。”昂阿喇此時已堆成了一灘泥,大鼻涕流得老長,地上不知是他的眼淚還是尿,濕了一大片。
皇太極鄙夷地看著他:“你也是六祖之後,瞧你這副德行。早知如此,傳什麽謠?你說,你是從何處聽到的謠言?”
昂阿喇乃六祖中三祖索長阿之孫,是莽古爾泰之母袞代和前夫威準所生之子,與莽古爾泰和德格類是同母異父兄弟,也是皇太極未出五服的堂兄。他渾身抖比克什納還厲害:“奴才是……是……聽色勒大人講的。”
他話音剛落,大殿上便開了鍋。色勒是誰?色勒乃努爾哈赤伯父禮敦的親孫子,努爾哈赤時被任命為十六大臣之一,皇太極即位。擢升其為八大臣,為正藍旗固山額真。固山額真漢譯為都統,乃一旗中的總理。莽古爾泰和德格勒雖然是貝勒,但旗務上的事主要由固山額真負責。所以,色勒是僅次於莽古爾泰和德格類的正藍旗中的第三號人物。色勒很精明,昂阿喇被帶進來的一瞬間,就已經意識到一定會牽扯到自己,為了保護莽古爾泰,他決定一個人將事情承擔下來。
他主動出班跪倒:“汗王,臣弟於兩個多月前喝醉了酒,酒後的確說了些混帳話,但到底說了些什麽,臣弟都忘了。後來,昂阿喇提起,說臣弟言及大妃和多爾袞之事,臣弟這才知道鑄成了大錯。臣弟貪酒,酒後常常胡說八道信口開河,臣弟罪該萬死,臣弟現辭去八大臣之職,聽候汗王發落。”說完,他主動摘下了頂戴花翎。
皇太極一聲冷笑:“你倒是有些膽量,主動承擔全部責任。酒後胡言?你怎麽沒說崇禎殺了他母後,酒後胡言?朕看你是酒後吐真言,你們平時就在琢磨如何中傷朕,灌了幾杯貓尿,便借機發泄出來。朕也喝過酒,就是喝到十分,心裏什麽都明白,你休要拿酒蓋臉。你知道你犯的是什麽罪嗎?是離間一國之君手足之情罪,是在往朕的頭上潑髒水,是欺君罪,這在南朝便是淩遲,滅門。來人,推下去,斬!”
眾人大驚,色勒畢竟是宗室至親,況且,禮敦一枝在先汗創業之初,有擁立之功。代善先站起來講情:“汗王,色勒之罪,固不可赦,但念及其父追隨先汗,色勒本人也曾立戰功無數,還請饒了他這一迴,允其戴罪立功。”
莽古爾泰暗中慶幸:“真要是色勒死了,便是死無對證,此事就可不了了之。”照理說,處死正藍旗都統,他應站出來講情,可他卻沒動彈。
寧完我急忙站出來道:“汗王,色勒大人不能殺,奴才以為,事情的原委還沒徹底查清。色勒大人主動承擔了全部責任,奴才看好像是在代人受過,裏麵定有隱情。若殺了色勒大人,就斷了線索,奴才請汗王法外開恩,饒色勒不死,也好徹底查明真相。”
其實,皇太極本來就不想處死色勒,他隻是想嚇唬嚇唬他,也有激怒莽古爾泰的意思,但莽古爾泰今天出奇的穩當。
“既然二哥講情,就先留下他的腦袋,來人,將色勒押進大牢,待審明後定罪。”
皇太極看著昂阿喇、兩個店小二、張定遼及其他幾個正藍旗將士,心裏盤算著:“這幾個人不能殺,店小二是他多年的眼線,隻有他和範文程知道。而張定遼是明的眼線,還要繼續利用。”
“濟爾哈朗,這幾個人隨梆唱影,是局外中人,死罪可免,但活罪難逃,交由刑部裁奪。至於昂阿喇,鞭刑五十,免去一切官職,罰沒全部財產。”
店小二一夥被押下去後,皇太極道:“今天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謠言的根子在哪?在正藍旗。朕不明白,正藍旗的將士們想幹什麽?唯恐天下不亂嗎?五哥,德格類,你們知不知情?好端端的一個正藍旗,怎麽叫你們搞成這個樣子?朕非常難過。你們能不能整頓好旗務?實在不行,朕可派人幫你們整肅,朕絕不允許大金國各旗之間鬧分裂。”
正藍旗的都統色勒被關進大牢,與莽古爾泰關進大牢幾乎沒什麽兩樣,是對他最大的侮辱,最大的懲罰。若在以往,他早就跳出來了。但今天他不敢,他知道,若是再追究下去,勢必要追到他和德格類的頭上。就連剛才寧完我指桑罵槐,含沙射影,他都不敢接茬。一旦接茬,將這條瘋狗的火點起來,就什麽都有可能發生。他牙咬得格格響:“忍,忍,一定要忍,總會有辦法的。”
問題是色勒在大牢中還不定會說些什麽,真要是把他遞出來,今後還如何麵對眾兄弟?他越想越後悔,越想越害怕,心懸了起來,腦袋一片空白。他看著皇太極的嘴在動,至於皇太極說了些什麽,他一點也沒聽進去。突然,就覺得眼前發黑,昏倒在了座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