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夥們答應得快,可能不能聽進去,每天那麽多的事,德妃也計較不過來,就不再多囉嗦。
由著他們飽餐一頓後,怕積食不克化,吩咐環春領著,去延禧宮給覺禪貴人和敏常在送兩盤瓜果,走動走動好消食。
“這是西邊才貢來的,貴人和常在沒得上,你們別跟著吃了,要吃迴來吃。”宸兒在門外送弟弟,絮叨地叮囑著,“你們吃得夠多了,不許貪嘴,別撐壞肚子。”
德妃在屋裏聽著,笑悠悠地沏一壺普洱,宸兒迴來,便接過手侍弄,一麵說:“額娘近來總安排胤祥去延禧宮,也不怪宜妃娘娘今日說那些話,胤祥總去見敏常在,她就該想,是不是要讓八妹妹也來,不然別人說她小氣。”
德妃道:“過些日子,胤祥和胤禵就要搬去阿哥所,雖一牆之隔,往後也不大會到後宮來,眼下讓他們母子多見見才是,再等胤祥成家立業,有心也顧不上了。”
宸兒笑道:“可不是嗎,四哥都難得來見您,還以為今天能見到四哥呢,倒是叫胤祥和胤禵見著了。”
德妃說:“你四哥心裏藏著事兒呢,不敢見我。”
“這是怎麽說的?”
“改天四哥來時,你們別圍著不走,額娘有話要與他說,給四哥留些麵子。”
宸兒促狹地笑道:“那我可得告訴胤祥和胤禵,也讓他們看看四哥挨訓的模樣。”
“胡鬧,額娘有正經事與四哥說,別帶著他們淘氣。”
“是……”
延禧宮中,香荷從對麵過來,謝過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為貴人送瓜,胤祥客氣了幾句,不料胤禵突然問:“貴人可好些了,惠妃娘娘可有打傷她,傷得重嗎?”
“胤禵……”
“十四阿哥,來吃瓜吧。”
胤禵卻不顧哥哥和敏常在的阻攔,繼續問香荷:“貴人好不好,你實話告訴我,我明兒好去告訴八哥,八哥最惦記貴人的安好。”
香荷這才放下戒心,委屈地說:“主子的嘴角被打破了,這會兒紅腫著不能見人,別處沒什麽傷,要傷,也是傷在心裏了。”
胤禵大人似的吩咐:“你伺候好貴人便是,主子之間的事,不該當奴才的多嘴。”
香荷稱是,也不願給敏常在添麻煩,匆匆行禮退下了。
敏常在招唿孩子們吃瓜,胤祥說這是給母親吃的,永和宮裏為他們留著了,這一批貢的少,大家都嚐個新鮮。
環春解釋說,阿哥們晚膳用了不少,怕積食,再不敢給吃的,敏常在這才作罷。
“迴去告訴額娘,我和十三哥下了棋就迴去,要不了多久,一會兒再傳你們來接。”
“胤禵,我們還有書要背,再者明日經筵,今晚睡遲了,白天沒精神,要是打瞌睡,可要惹怒皇阿瑪的。”
這會子胤禵要下棋,胤祥擔心睡晚了耽誤聽太子講筵,聽兒子這般說,敏常在更不敢留,要親自送孩子們出門。
胤祥拉著弟弟走了,環春請常在留步,說道:“娘娘入秋前,要為了五公主的婚事忙碌,這幾個月,就勞煩您幫著照顧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此外,待娘娘明日向太後請旨,太後若應允,將兩位阿哥的膳桌也擺在延禧宮,娘娘還能少操心一件事。”
敏常在謙恭地說:“我願為娘娘分憂,隻怕遠不如娘娘細致用心,若耽誤了阿哥們的學業,如何了得。”
環春笑道:“平日裏娘娘也不過是看管著阿哥們不要打架鬥嘴,您別看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親親熱熱的,男孩子難免起爭執打打鬧鬧。至於學業,那歸上書房管,娘娘教不了,您也耽誤不了。”
敏常在安心了:“多謝姑姑。”
且說隔天經筵,十分圓滿,多年來太子講筵從未令皇帝失望,此番亦是聖心大悅,便又延了兩日。
胤祥和胤禵如此跟著聽了三天,太子講得好,他們聽得專注,君臣都看在眼裏。
這日散去,皇帝留下了兄弟二人,要獎賞他們的耐心和好學,問兒子要什麽。
胤禵不假思索便大聲道:“皇阿瑪,入秋行獵可好,您好些年沒打獵了。”
皇帝點了點頭,又問胤祥:“你呢,想要什麽?”
胤祥正經思索了一番,應道:“兒子一時想不到,額娘將兒子照顧得極好,兒子不缺什麽。”
見哥哥這般,胤禵小聲出主意:“咱們去四哥家玩一天不好嗎?”
皇帝不禁瞪了兒子一眼:“別擾你哥哥,讓他好好想。”
可胤祥卻說:“隻是用心聽講,就要得到獎賞的話,那太子哥哥辛苦講筵三日,皇阿瑪要怎麽賞?”
皇帝被問住了,可看待胤祥的目光裏,滿是欣賞和欣慰。
胤祥說:“入秋若能行獵,兒子自然高興,可不能當做是給胤禵的獎賞,他受不起這樣大的賞賜。”
“哥……”
“胤禵,你哥哥說的可有道理?”皇帝發問,“秋日打獵一定圓了你的心願,可你告訴朕,你哥哥說的在不在理?”
胤禵點頭:“是,我們隻是聽講,什麽功勞也沒占,本不該領賞。皇阿瑪,您該賞賜太子哥哥,能背下那麽多的書,且縱觀古今,引經據典,由淺至深地講授學問,兒子實在佩服得五體投地。”
皇帝嗔道:“這些話你方才怎麽不說,現編的?”
胤禵不服氣:“您隻問兒子要什麽,沒問太子講得好不好,皇阿瑪,您答應了帶我去打獵,您不能……”
話沒說完,被胤祥攔下了,示意弟弟要有分寸,他們不是小孩子了。
皇帝道:“忙完你們五姐的婚事,就去打獵,但在那之前,若遭書房告狀,若有考學不利,仔細你們的皮肉。”
胤祥拉著弟弟跪下,叩首謝恩,不敢在乾清宮多叨擾,就要行禮告退。
皇帝喚來梁總管,吩咐道:“送他們迴去,大熱天不許奔跑,再告訴德妃,兒子們極好,好好賞他們。”
這話不僅傳到了永和宮,也傳來了四阿哥府,胤禛歸來見毓溪居然為弟弟們預備獎賞,故作吃味地說:“真是什麽好事兒都叫他們趕上,有嫂嫂真好,我念書那會兒,不挨罰就不錯了,怎麽如今老實坐著聽課,就要有賞?”
毓溪也矯揉造作地說:“大嫂嫂被大阿哥捧在手心裏,二嫂嫂比我進門還晚,三嫂嫂為人顛倒指望不上,可憐咱們四貝勒,真真沒有弟弟們的福氣。”
胤禛伸手掐在毓溪的細腰上,剛好弘暉和念佟揮著風車一前一後跑進來,嚇得毓溪趕緊推開他,低聲責罵:“胡鬧,孩子們大了,幾時進宮亂說一通,我還活不活?”
“那隻許你欺負人?”
“還要不要我陪你進宮了,這又拖了三天,你再不去給額娘請安賠不是,我都沒臉去了。”
胤禛立刻老實,拉了拉毓溪的手說:“陪著我,哪怕你在門外等著,額娘也能給你幾分麵子。”
毓溪問:“到底怕什麽?”
胤禛輕輕一歎:“額娘並不願我這個年紀,就做些在兄弟間計較的事,尤其是對胤禩。他聰明能幹,還與胤禵親近,額娘一早就說過,難道全天下隻許我聰明,難道全天下隻許胤禵跟我們好。”
毓溪摸了摸丈夫的心口,溫和地說:“可查貪是另一迴事,八阿哥若假公濟私,最終是要禍害朝廷、動搖國本,甚至害了太子的,絕非你私心作祟。這些話,你不能與皇阿瑪明說,告訴額娘總是成的。”
“成嗎?”
“你不敢說,我來說。”
然而翌日京城大雨,清晨便電閃雷鳴不見天日,胤禛一路艱難地進宮後,命小和子傳話迴府,不要毓溪再出門,但毓溪已在半道上,未能接到消息,就先到了神武門外。
本打算等胤禛散朝後再入宮,奈何狂風大雨下,馬匹受驚,車馬不穩,守門侍衛唯恐四福晉受傷,擅自往永和宮送了消息。
此刻,德妃站在抱廈下,擔心地等候孩子到來,直到見毓溪被宮人擁簇著進門,才鬆了口氣。
“大雨天的,什麽要緊事非得進宮?”德妃用帕子撣去毓溪發髻上的水珠,摸了摸衣袖,果然還是被打濕了,忍不住責備,“你這孩子,實在不聽話,毒日頭時來,狂風暴雨也來,真真要急死我。”
毓溪撒嬌道:“額娘賞我一杯薑茶喝,您別生氣,一會兒胤禛來了,您衝他生氣。”
德妃氣道:“還喝薑茶,先賞你一頓板子才是,下迴這樣惡劣的天氣往外跑,我可真不饒你了。”
一麵說著,就命宮女送薑茶,毓溪被環春她們圍著一番拾掇,再迴到婆婆跟前,已整齊利索,不狼狽了。
暖暖的薑茶下肚,本就不怎麽冷的身子,越發熱乎起來,伏天裏的雨水不傷人,毓溪本是有分寸的,隻想著先把胤禛的事兒解決,若隻是母子之間也罷,偏偏皇阿瑪都催他兩迴,定要他來請安認錯的。
聽聞孩子的來意,德妃沒好氣地說:“他很是出息,挨訓受罰還得拉著媳婦,你們呐,兩口子出息到一塊兒去了。”
毓溪嬉皮笑臉地說:“額娘,弘暉會背千字文了,沒人教他,隻是聽著姐姐背,他竟然都記下了,沒事兒就念叨幾句,有模有樣的。胤禛和我商量,打算在家請西席,正經為兒子啟蒙。”
由著他們飽餐一頓後,怕積食不克化,吩咐環春領著,去延禧宮給覺禪貴人和敏常在送兩盤瓜果,走動走動好消食。
“這是西邊才貢來的,貴人和常在沒得上,你們別跟著吃了,要吃迴來吃。”宸兒在門外送弟弟,絮叨地叮囑著,“你們吃得夠多了,不許貪嘴,別撐壞肚子。”
德妃在屋裏聽著,笑悠悠地沏一壺普洱,宸兒迴來,便接過手侍弄,一麵說:“額娘近來總安排胤祥去延禧宮,也不怪宜妃娘娘今日說那些話,胤祥總去見敏常在,她就該想,是不是要讓八妹妹也來,不然別人說她小氣。”
德妃道:“過些日子,胤祥和胤禵就要搬去阿哥所,雖一牆之隔,往後也不大會到後宮來,眼下讓他們母子多見見才是,再等胤祥成家立業,有心也顧不上了。”
宸兒笑道:“可不是嗎,四哥都難得來見您,還以為今天能見到四哥呢,倒是叫胤祥和胤禵見著了。”
德妃說:“你四哥心裏藏著事兒呢,不敢見我。”
“這是怎麽說的?”
“改天四哥來時,你們別圍著不走,額娘有話要與他說,給四哥留些麵子。”
宸兒促狹地笑道:“那我可得告訴胤祥和胤禵,也讓他們看看四哥挨訓的模樣。”
“胡鬧,額娘有正經事與四哥說,別帶著他們淘氣。”
“是……”
延禧宮中,香荷從對麵過來,謝過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為貴人送瓜,胤祥客氣了幾句,不料胤禵突然問:“貴人可好些了,惠妃娘娘可有打傷她,傷得重嗎?”
“胤禵……”
“十四阿哥,來吃瓜吧。”
胤禵卻不顧哥哥和敏常在的阻攔,繼續問香荷:“貴人好不好,你實話告訴我,我明兒好去告訴八哥,八哥最惦記貴人的安好。”
香荷這才放下戒心,委屈地說:“主子的嘴角被打破了,這會兒紅腫著不能見人,別處沒什麽傷,要傷,也是傷在心裏了。”
胤禵大人似的吩咐:“你伺候好貴人便是,主子之間的事,不該當奴才的多嘴。”
香荷稱是,也不願給敏常在添麻煩,匆匆行禮退下了。
敏常在招唿孩子們吃瓜,胤祥說這是給母親吃的,永和宮裏為他們留著了,這一批貢的少,大家都嚐個新鮮。
環春解釋說,阿哥們晚膳用了不少,怕積食,再不敢給吃的,敏常在這才作罷。
“迴去告訴額娘,我和十三哥下了棋就迴去,要不了多久,一會兒再傳你們來接。”
“胤禵,我們還有書要背,再者明日經筵,今晚睡遲了,白天沒精神,要是打瞌睡,可要惹怒皇阿瑪的。”
這會子胤禵要下棋,胤祥擔心睡晚了耽誤聽太子講筵,聽兒子這般說,敏常在更不敢留,要親自送孩子們出門。
胤祥拉著弟弟走了,環春請常在留步,說道:“娘娘入秋前,要為了五公主的婚事忙碌,這幾個月,就勞煩您幫著照顧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此外,待娘娘明日向太後請旨,太後若應允,將兩位阿哥的膳桌也擺在延禧宮,娘娘還能少操心一件事。”
敏常在謙恭地說:“我願為娘娘分憂,隻怕遠不如娘娘細致用心,若耽誤了阿哥們的學業,如何了得。”
環春笑道:“平日裏娘娘也不過是看管著阿哥們不要打架鬥嘴,您別看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親親熱熱的,男孩子難免起爭執打打鬧鬧。至於學業,那歸上書房管,娘娘教不了,您也耽誤不了。”
敏常在安心了:“多謝姑姑。”
且說隔天經筵,十分圓滿,多年來太子講筵從未令皇帝失望,此番亦是聖心大悅,便又延了兩日。
胤祥和胤禵如此跟著聽了三天,太子講得好,他們聽得專注,君臣都看在眼裏。
這日散去,皇帝留下了兄弟二人,要獎賞他們的耐心和好學,問兒子要什麽。
胤禵不假思索便大聲道:“皇阿瑪,入秋行獵可好,您好些年沒打獵了。”
皇帝點了點頭,又問胤祥:“你呢,想要什麽?”
胤祥正經思索了一番,應道:“兒子一時想不到,額娘將兒子照顧得極好,兒子不缺什麽。”
見哥哥這般,胤禵小聲出主意:“咱們去四哥家玩一天不好嗎?”
皇帝不禁瞪了兒子一眼:“別擾你哥哥,讓他好好想。”
可胤祥卻說:“隻是用心聽講,就要得到獎賞的話,那太子哥哥辛苦講筵三日,皇阿瑪要怎麽賞?”
皇帝被問住了,可看待胤祥的目光裏,滿是欣賞和欣慰。
胤祥說:“入秋若能行獵,兒子自然高興,可不能當做是給胤禵的獎賞,他受不起這樣大的賞賜。”
“哥……”
“胤禵,你哥哥說的可有道理?”皇帝發問,“秋日打獵一定圓了你的心願,可你告訴朕,你哥哥說的在不在理?”
胤禵點頭:“是,我們隻是聽講,什麽功勞也沒占,本不該領賞。皇阿瑪,您該賞賜太子哥哥,能背下那麽多的書,且縱觀古今,引經據典,由淺至深地講授學問,兒子實在佩服得五體投地。”
皇帝嗔道:“這些話你方才怎麽不說,現編的?”
胤禵不服氣:“您隻問兒子要什麽,沒問太子講得好不好,皇阿瑪,您答應了帶我去打獵,您不能……”
話沒說完,被胤祥攔下了,示意弟弟要有分寸,他們不是小孩子了。
皇帝道:“忙完你們五姐的婚事,就去打獵,但在那之前,若遭書房告狀,若有考學不利,仔細你們的皮肉。”
胤祥拉著弟弟跪下,叩首謝恩,不敢在乾清宮多叨擾,就要行禮告退。
皇帝喚來梁總管,吩咐道:“送他們迴去,大熱天不許奔跑,再告訴德妃,兒子們極好,好好賞他們。”
這話不僅傳到了永和宮,也傳來了四阿哥府,胤禛歸來見毓溪居然為弟弟們預備獎賞,故作吃味地說:“真是什麽好事兒都叫他們趕上,有嫂嫂真好,我念書那會兒,不挨罰就不錯了,怎麽如今老實坐著聽課,就要有賞?”
毓溪也矯揉造作地說:“大嫂嫂被大阿哥捧在手心裏,二嫂嫂比我進門還晚,三嫂嫂為人顛倒指望不上,可憐咱們四貝勒,真真沒有弟弟們的福氣。”
胤禛伸手掐在毓溪的細腰上,剛好弘暉和念佟揮著風車一前一後跑進來,嚇得毓溪趕緊推開他,低聲責罵:“胡鬧,孩子們大了,幾時進宮亂說一通,我還活不活?”
“那隻許你欺負人?”
“還要不要我陪你進宮了,這又拖了三天,你再不去給額娘請安賠不是,我都沒臉去了。”
胤禛立刻老實,拉了拉毓溪的手說:“陪著我,哪怕你在門外等著,額娘也能給你幾分麵子。”
毓溪問:“到底怕什麽?”
胤禛輕輕一歎:“額娘並不願我這個年紀,就做些在兄弟間計較的事,尤其是對胤禩。他聰明能幹,還與胤禵親近,額娘一早就說過,難道全天下隻許我聰明,難道全天下隻許胤禵跟我們好。”
毓溪摸了摸丈夫的心口,溫和地說:“可查貪是另一迴事,八阿哥若假公濟私,最終是要禍害朝廷、動搖國本,甚至害了太子的,絕非你私心作祟。這些話,你不能與皇阿瑪明說,告訴額娘總是成的。”
“成嗎?”
“你不敢說,我來說。”
然而翌日京城大雨,清晨便電閃雷鳴不見天日,胤禛一路艱難地進宮後,命小和子傳話迴府,不要毓溪再出門,但毓溪已在半道上,未能接到消息,就先到了神武門外。
本打算等胤禛散朝後再入宮,奈何狂風大雨下,馬匹受驚,車馬不穩,守門侍衛唯恐四福晉受傷,擅自往永和宮送了消息。
此刻,德妃站在抱廈下,擔心地等候孩子到來,直到見毓溪被宮人擁簇著進門,才鬆了口氣。
“大雨天的,什麽要緊事非得進宮?”德妃用帕子撣去毓溪發髻上的水珠,摸了摸衣袖,果然還是被打濕了,忍不住責備,“你這孩子,實在不聽話,毒日頭時來,狂風暴雨也來,真真要急死我。”
毓溪撒嬌道:“額娘賞我一杯薑茶喝,您別生氣,一會兒胤禛來了,您衝他生氣。”
德妃氣道:“還喝薑茶,先賞你一頓板子才是,下迴這樣惡劣的天氣往外跑,我可真不饒你了。”
一麵說著,就命宮女送薑茶,毓溪被環春她們圍著一番拾掇,再迴到婆婆跟前,已整齊利索,不狼狽了。
暖暖的薑茶下肚,本就不怎麽冷的身子,越發熱乎起來,伏天裏的雨水不傷人,毓溪本是有分寸的,隻想著先把胤禛的事兒解決,若隻是母子之間也罷,偏偏皇阿瑪都催他兩迴,定要他來請安認錯的。
聽聞孩子的來意,德妃沒好氣地說:“他很是出息,挨訓受罰還得拉著媳婦,你們呐,兩口子出息到一塊兒去了。”
毓溪嬉皮笑臉地說:“額娘,弘暉會背千字文了,沒人教他,隻是聽著姐姐背,他竟然都記下了,沒事兒就念叨幾句,有模有樣的。胤禛和我商量,打算在家請西席,正經為兒子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