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在一定的程度上的確是正確的。
兩個國力相同或是相近的國家,一個國家隻能發揮出百分之五六十,最多也隻能爆發出百分之七八十的戰力,而另一個國家卻能長期保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戰力輸出,其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但問題是,要是其中另一個國家的國力是另一個國家的兩倍呢?顯然,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個國家即便隻能持續著百分之五十的戰力,也依舊勝過另一個國家百分之九十的輸出。
而一旦,這個國家稍稍爆發,就是另一個國家難以企及的高度。
顯然,趙括正在做的,就是這樣的事情。
趙括所刻畫的製度,趙國如今實行的規則,雖然遠達不到什麽資本主義,但卻也是經曆過千年封建王朝洗禮過後的製度,可以說是封建主義的一個高峰(當然,相較於清朝的封建主義的極端還是有點距離的)。
這樣的製度在如今的社會,無疑是更加先進,也更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的。
無疑,秦國的耕戰體係,的確能夠將所有的秦人都捆綁上征伐的戰車,但同樣,這樣的體係也極大地束縛住了生產力的發展。
生產力,往往會是一個國家國力的具象體現。
隻是,生產力的推動,又往往需要一個個無意識,甚至是反意識的發明創造。
就如電燈的發明,明明蠟燭已經足夠的明亮,而鎢絲的探索卻需要千百次的試錯,因此,這樣的發明、發現,在以效率著稱的秦國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從青銅到鐵器,這已經是秦國這套製度的極限了。
再發展,就需要更為先進的製度了,比如趙國如今施行的製度。
可以說,趙括和他如今的趙國,相對於秦國,完全是站在了另一個更高的維度。
所謂「夏蟲不可語冰」。
同樣的,就算是趙括告訴秦國,他的趙國如今施行的是更加先進的國策,包括秦王和國相範睢在內的秦國統治階級也注定不會相信。
甚至,就連秦國的百姓也不會相信,趙國的百姓會比他們過得更好。
或許,隻有將秦國的版圖徹底納入趙國的那一刻,秦國的百姓才會知道,他們曾經的生活是多麽的水深火熱。
或許隻有當趙國的軍隊踏入鹹陽都城的那一刻,秦王才會知道,世上沒有最完美的製度,隻有跟隨著生產力的不斷進步而不斷更新發展的製度。
石器時代誕生的部落製度,青銅器時代誕生的奴隸製度,以及鐵器時代誕生的秦國的「耕戰」製度(半奴隸半封建製度)皆是如此。
如今,隨著冶鐵業的大力發展,諸國的國力也大幅上漲,秦國的耕戰製度對於其他小國而言或許還有一定的優勢,但趙國卻已然走到了秦國的前麵。
說了這麽多,其實就一句話,時代限製了秦王和範睢這些人精們的眼界,而有限的眼界終究迫使著他們對秦趙兩國的未來產生了誤判。
而這樣的誤判,也終究導致了秦國國策的偏失。
千年的閱曆,終究還是讓趙括有了絕對的優勢。
文科從來不是一無是處,無論是在現代還是在穿越之中。
一首「君不見,漢終軍,弱冠係虜請長纓」,引得多少青年才俊「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
一句句「吃人」的「呐喊」,在多少個午夜敲醒了多少「彷徨」的中華兒郎;
如果說,文學還隻是為社會的發展搖旗呐喊而已,那麽政治學、經濟學甚至曆史學,包括曆史上的法家、儒家、縱橫家等等,卻都是在尋找救世的良方。
更別說馬列主義的東風了......
怎麽曾經的
顯學,到了如今全成了角落的故紙堆?
甚至連穿越,想要帶的也都是數理化的知識,即便稍稍偏向文科的,也不過是所謂的「唐詩三百首」,做個「詩仙」便算是頂尖的文科穿越了。
當然,這跟我國百年創傷不無關係。
1840,***戰爭,讓我們銘記著英國人的船堅炮利;
1931,日寇侵犯,讓所有中國人都記住了「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
1950,美國叫嚷,讓中華兒女第一次對核子武器產生了渴望;
2001,王海事件,讓所有國人在此感受到武器的重要性;
2003,南斯拉夫,讓中國明白什麽叫做」弱國無外交」;
2019,科技封鎖,更是讓所有中國人都憋著一股氣。
百年的傷痛,讓中國人走向了一條科技求新、科技求變的路子,對理學的向往、對工科的盼望已經深深地紮根在中國人的血液之中,「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念深深地在所有人的腦海中紮根。
最好的學習苗子,一定是在理科,最強的天才,一定會在工科。
再加上蘇聯報告文學的荼毒,為了工作「拋妻棄子」的文章依舊泛濫,一年蓋上億個章的誇張手法依舊在濫用。
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錚錚鐵骨與浩然正氣;
人們似乎隻記得了明清「八股文」的荼毒,卻已經忘記了先秦的「百家爭鳴」、唐宋的詩詞華章,元明針砭時弊的諷刺。
固然,中國可以少一個歌唱家「蔣英」,卻不能少一個物理學家「錢學森」。
隻是,中國同樣少不了馬列,少不了毛特,少不了......
宋人重文輕武,為金、遼所侵,為蒙古所滅,故不可取之。
然,蒙古修武不文,其誌何其短哉,寧可取乎?
而作為穿越者,明白社會運行的規律,能夠利用規則,進而成為規則、改變規則,遠遠比會點製鹽工藝、能點冶鐵工藝,要來得重要得多。
這一眾的穿越者們,似乎忘記了:隻有更加先進的製度,才能孕育出思想的解放和生產力的發展。而隻有思想的解放和生產力的發展,才是促進國力提升最好的辦法。
製作食鹽當然能夠獲得巨大的收益,可是在鹽鐵專賣的封建製度裏,製鹽那是死罪!
即便是你好不容易弄到了一張鹽引,就想憑著自己製鹽技術把鹽價打下來?
那是癡人說夢!
巨大的利益麵前,無數的利爪都會向你伸來,直到將你撕得粉碎。一切都會迴到最初的原點。
即便,你是皇帝!沒有足夠的政治智慧,僅僅想要靠一兩個發明創造就要改變世界,那也是癡人說夢!
王莽,就是最好的案例。
從眾星捧月到眾叛親離,隻需要一道詔令而已。
好在,趙括似乎是把準了時代的脈搏。
而隨著範睢的話語落下,坐在主位之上的秦王在深刻地思考之後,終於還是默默地點了點頭。
雖然秦王沒有直接同意範睢的提案,實際上內心已經被範睢給說動了。
當然,在場的秦國的大臣們也對範睢的建議紛紛點頭認同,其中就包括了王齕將軍。
是的,從一開始,王齕就是打算建議秦王放過與趙國的交戰,轉而去往他國拓土,跟趙國比一比吞並各國的速度,顯然要比直接與趙國開戰的勝算要高得多。
隻是,指出問題所在,對於王齕這樣一個將軍而言,就已經算是分外之事了。若是再給秦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那就真的有些過了。
不僅會遭到秦王的猜忌,還會迎來國相範睢的記恨。
如此,由王齕這個前線的將軍發現問題,再由後方的國相解決問題,顯然是最佳的分配。
「此計要如何施行呢?」秦王隨即繼續向範睢問道。
「微臣以為,此策要施行,最關鍵的,還是要讓趙王明白我們在做什麽。」範睢隨即繼續說道:「故此,微臣建議從一文一武,告訴趙王,我大秦想要做什麽。」
「詳細說說。」秦王有些迫不及待地繼續問道。
「其文者,遣使與趙國修好,雖不互盟,卻可不攻。」範睢略略偏頭,看向了一旁的王齕將軍,緩緩說道:「至於武者,便是要選擇一處不觸及趙國核心利益的方向,進行攻伐,以達到與趙國之默契也。隻是,這個方向的選取,就要有勞王齕將軍了。」
顯然,範睢這是在投桃報李了。
王齕給範睢搭好了這麽大的一個舞台,範睢當然也要迴敬一個重要的角色給王齕。
秦王見狀,自然是看向了王齕,熱切的眼神仿佛在說:「王卿,你怎麽看?」
「迴我王,相國。」王齕略作思考狀,好一會兒才開口道:「以如今的情況來看,我大秦想要東出擴土,無非三條路。
其一,自河東攻上黨,此路直擊趙國,且無河內策應,勝算不大,自然不可;
其二,出宜陽再攻周地,以洛城之戰來看,趙國自然也不願我國染指周地;
其三,則是出鄢郢,再攻楚國。或許是唯一的一條路了。
隻是,即便是第三,也是困難重重。」
「怎麽說?」秦王隨即問道。
「首先是楚國之地利,過鄢郢後,溝渠縱橫,我秦軍推進不利也;其次,如今趙楚交好,若我發大兵而攻楚國,趙國也未必會作壁上觀。」王齕無奈地說道。
聞言的秦王頓時有些啞然,這麽一說,好像秦國哪哪都不能攻啊!
這可怎麽辦?
不由得,秦王又看向一旁的範睢。
範睢聞言,卻是哈哈一笑,隨即向秦王微微一拱手,接著說道:「上將軍過慮也。在微臣看來,三條東出之路,除了第一條直擊趙土不可取之外,另外兩條皆有可能。」
「哦?」秦王微微一愣,顯然,剛剛王齕的說法,他也是覺得深有道理的,倒是不知道範睢能怎麽解決。
「先說這趙楚聯盟之事。」範睢淡然一笑,說道:「敢問上將軍,趙楚之聯盟,可有直屬姻親之盟?」
「未有也。」王齕幹脆地答道。
「可有巨大利益之共同耶?」範睢繼續說道。
「抗秦?」王齕繼續答道。
「抗秦而趙不得其利,何言利益之共同焉?」範睢接著問道。
「那卻是未知了。」王齕無奈地搖了搖頭。
「既無姻親之盟,又無利益之同,此盟何言不可破焉?」範睢笑著說道:「更何況,楚國要之周地,趙王豈能無恨乎?」
聞言,王齕倒也是皺著眉點了點頭。
見已經說服了王齕,範睢隨即抱拳對秦王繼續說道:「我王......」
兩個國力相同或是相近的國家,一個國家隻能發揮出百分之五六十,最多也隻能爆發出百分之七八十的戰力,而另一個國家卻能長期保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戰力輸出,其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但問題是,要是其中另一個國家的國力是另一個國家的兩倍呢?顯然,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個國家即便隻能持續著百分之五十的戰力,也依舊勝過另一個國家百分之九十的輸出。
而一旦,這個國家稍稍爆發,就是另一個國家難以企及的高度。
顯然,趙括正在做的,就是這樣的事情。
趙括所刻畫的製度,趙國如今實行的規則,雖然遠達不到什麽資本主義,但卻也是經曆過千年封建王朝洗禮過後的製度,可以說是封建主義的一個高峰(當然,相較於清朝的封建主義的極端還是有點距離的)。
這樣的製度在如今的社會,無疑是更加先進,也更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的。
無疑,秦國的耕戰體係,的確能夠將所有的秦人都捆綁上征伐的戰車,但同樣,這樣的體係也極大地束縛住了生產力的發展。
生產力,往往會是一個國家國力的具象體現。
隻是,生產力的推動,又往往需要一個個無意識,甚至是反意識的發明創造。
就如電燈的發明,明明蠟燭已經足夠的明亮,而鎢絲的探索卻需要千百次的試錯,因此,這樣的發明、發現,在以效率著稱的秦國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從青銅到鐵器,這已經是秦國這套製度的極限了。
再發展,就需要更為先進的製度了,比如趙國如今施行的製度。
可以說,趙括和他如今的趙國,相對於秦國,完全是站在了另一個更高的維度。
所謂「夏蟲不可語冰」。
同樣的,就算是趙括告訴秦國,他的趙國如今施行的是更加先進的國策,包括秦王和國相範睢在內的秦國統治階級也注定不會相信。
甚至,就連秦國的百姓也不會相信,趙國的百姓會比他們過得更好。
或許,隻有將秦國的版圖徹底納入趙國的那一刻,秦國的百姓才會知道,他們曾經的生活是多麽的水深火熱。
或許隻有當趙國的軍隊踏入鹹陽都城的那一刻,秦王才會知道,世上沒有最完美的製度,隻有跟隨著生產力的不斷進步而不斷更新發展的製度。
石器時代誕生的部落製度,青銅器時代誕生的奴隸製度,以及鐵器時代誕生的秦國的「耕戰」製度(半奴隸半封建製度)皆是如此。
如今,隨著冶鐵業的大力發展,諸國的國力也大幅上漲,秦國的耕戰製度對於其他小國而言或許還有一定的優勢,但趙國卻已然走到了秦國的前麵。
說了這麽多,其實就一句話,時代限製了秦王和範睢這些人精們的眼界,而有限的眼界終究迫使著他們對秦趙兩國的未來產生了誤判。
而這樣的誤判,也終究導致了秦國國策的偏失。
千年的閱曆,終究還是讓趙括有了絕對的優勢。
文科從來不是一無是處,無論是在現代還是在穿越之中。
一首「君不見,漢終軍,弱冠係虜請長纓」,引得多少青年才俊「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
一句句「吃人」的「呐喊」,在多少個午夜敲醒了多少「彷徨」的中華兒郎;
如果說,文學還隻是為社會的發展搖旗呐喊而已,那麽政治學、經濟學甚至曆史學,包括曆史上的法家、儒家、縱橫家等等,卻都是在尋找救世的良方。
更別說馬列主義的東風了......
怎麽曾經的
顯學,到了如今全成了角落的故紙堆?
甚至連穿越,想要帶的也都是數理化的知識,即便稍稍偏向文科的,也不過是所謂的「唐詩三百首」,做個「詩仙」便算是頂尖的文科穿越了。
當然,這跟我國百年創傷不無關係。
1840,***戰爭,讓我們銘記著英國人的船堅炮利;
1931,日寇侵犯,讓所有中國人都記住了「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
1950,美國叫嚷,讓中華兒女第一次對核子武器產生了渴望;
2001,王海事件,讓所有國人在此感受到武器的重要性;
2003,南斯拉夫,讓中國明白什麽叫做」弱國無外交」;
2019,科技封鎖,更是讓所有中國人都憋著一股氣。
百年的傷痛,讓中國人走向了一條科技求新、科技求變的路子,對理學的向往、對工科的盼望已經深深地紮根在中國人的血液之中,「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念深深地在所有人的腦海中紮根。
最好的學習苗子,一定是在理科,最強的天才,一定會在工科。
再加上蘇聯報告文學的荼毒,為了工作「拋妻棄子」的文章依舊泛濫,一年蓋上億個章的誇張手法依舊在濫用。
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錚錚鐵骨與浩然正氣;
人們似乎隻記得了明清「八股文」的荼毒,卻已經忘記了先秦的「百家爭鳴」、唐宋的詩詞華章,元明針砭時弊的諷刺。
固然,中國可以少一個歌唱家「蔣英」,卻不能少一個物理學家「錢學森」。
隻是,中國同樣少不了馬列,少不了毛特,少不了......
宋人重文輕武,為金、遼所侵,為蒙古所滅,故不可取之。
然,蒙古修武不文,其誌何其短哉,寧可取乎?
而作為穿越者,明白社會運行的規律,能夠利用規則,進而成為規則、改變規則,遠遠比會點製鹽工藝、能點冶鐵工藝,要來得重要得多。
這一眾的穿越者們,似乎忘記了:隻有更加先進的製度,才能孕育出思想的解放和生產力的發展。而隻有思想的解放和生產力的發展,才是促進國力提升最好的辦法。
製作食鹽當然能夠獲得巨大的收益,可是在鹽鐵專賣的封建製度裏,製鹽那是死罪!
即便是你好不容易弄到了一張鹽引,就想憑著自己製鹽技術把鹽價打下來?
那是癡人說夢!
巨大的利益麵前,無數的利爪都會向你伸來,直到將你撕得粉碎。一切都會迴到最初的原點。
即便,你是皇帝!沒有足夠的政治智慧,僅僅想要靠一兩個發明創造就要改變世界,那也是癡人說夢!
王莽,就是最好的案例。
從眾星捧月到眾叛親離,隻需要一道詔令而已。
好在,趙括似乎是把準了時代的脈搏。
而隨著範睢的話語落下,坐在主位之上的秦王在深刻地思考之後,終於還是默默地點了點頭。
雖然秦王沒有直接同意範睢的提案,實際上內心已經被範睢給說動了。
當然,在場的秦國的大臣們也對範睢的建議紛紛點頭認同,其中就包括了王齕將軍。
是的,從一開始,王齕就是打算建議秦王放過與趙國的交戰,轉而去往他國拓土,跟趙國比一比吞並各國的速度,顯然要比直接與趙國開戰的勝算要高得多。
隻是,指出問題所在,對於王齕這樣一個將軍而言,就已經算是分外之事了。若是再給秦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那就真的有些過了。
不僅會遭到秦王的猜忌,還會迎來國相範睢的記恨。
如此,由王齕這個前線的將軍發現問題,再由後方的國相解決問題,顯然是最佳的分配。
「此計要如何施行呢?」秦王隨即繼續向範睢問道。
「微臣以為,此策要施行,最關鍵的,還是要讓趙王明白我們在做什麽。」範睢隨即繼續說道:「故此,微臣建議從一文一武,告訴趙王,我大秦想要做什麽。」
「詳細說說。」秦王有些迫不及待地繼續問道。
「其文者,遣使與趙國修好,雖不互盟,卻可不攻。」範睢略略偏頭,看向了一旁的王齕將軍,緩緩說道:「至於武者,便是要選擇一處不觸及趙國核心利益的方向,進行攻伐,以達到與趙國之默契也。隻是,這個方向的選取,就要有勞王齕將軍了。」
顯然,範睢這是在投桃報李了。
王齕給範睢搭好了這麽大的一個舞台,範睢當然也要迴敬一個重要的角色給王齕。
秦王見狀,自然是看向了王齕,熱切的眼神仿佛在說:「王卿,你怎麽看?」
「迴我王,相國。」王齕略作思考狀,好一會兒才開口道:「以如今的情況來看,我大秦想要東出擴土,無非三條路。
其一,自河東攻上黨,此路直擊趙國,且無河內策應,勝算不大,自然不可;
其二,出宜陽再攻周地,以洛城之戰來看,趙國自然也不願我國染指周地;
其三,則是出鄢郢,再攻楚國。或許是唯一的一條路了。
隻是,即便是第三,也是困難重重。」
「怎麽說?」秦王隨即問道。
「首先是楚國之地利,過鄢郢後,溝渠縱橫,我秦軍推進不利也;其次,如今趙楚交好,若我發大兵而攻楚國,趙國也未必會作壁上觀。」王齕無奈地說道。
聞言的秦王頓時有些啞然,這麽一說,好像秦國哪哪都不能攻啊!
這可怎麽辦?
不由得,秦王又看向一旁的範睢。
範睢聞言,卻是哈哈一笑,隨即向秦王微微一拱手,接著說道:「上將軍過慮也。在微臣看來,三條東出之路,除了第一條直擊趙土不可取之外,另外兩條皆有可能。」
「哦?」秦王微微一愣,顯然,剛剛王齕的說法,他也是覺得深有道理的,倒是不知道範睢能怎麽解決。
「先說這趙楚聯盟之事。」範睢淡然一笑,說道:「敢問上將軍,趙楚之聯盟,可有直屬姻親之盟?」
「未有也。」王齕幹脆地答道。
「可有巨大利益之共同耶?」範睢繼續說道。
「抗秦?」王齕繼續答道。
「抗秦而趙不得其利,何言利益之共同焉?」範睢接著問道。
「那卻是未知了。」王齕無奈地搖了搖頭。
「既無姻親之盟,又無利益之同,此盟何言不可破焉?」範睢笑著說道:「更何況,楚國要之周地,趙王豈能無恨乎?」
聞言,王齕倒也是皺著眉點了點頭。
見已經說服了王齕,範睢隨即抱拳對秦王繼續說道:「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