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林敬來到這個世界後,就曾經針對明清之間曆次大大小小的交戰就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通過大數據的方式,來總結清軍的作戰特點,從而好尋找到清軍的弱點,來尋求打敗他們。


    而經過了這麽一番研究後,林敬發現清軍之所以能夠屢戰屢勝,跟八旗軍普遍軍事素質較高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們十分擅長取長補短,在戰術上尋求勝利,因此曆次明清大戰中,清軍所采取的戰術都能有效克製明軍。


    首先第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八旗並非什麽都擅長,就好比攻城就始終是八旗的弱項。


    早在努爾哈赤年代時,後金軍通常隻能在野戰中取勝,而麵對城池時則經常出現無能為力的局麵,隻能利用內應、招降、引誘明軍出城對決等招數取得勝利。


    等到崇德七年以後,隨著尚可喜和耿精忠等人降清後,清軍得到了大量紅衣大炮後,才開始逐漸扭轉這一點,但是這是借助外力的結果,而對於進入關內的多鐸大軍而言,他們不具備帶著沉重的火炮四處轉戰的能力、


    因此,至少這個階段的多鐸,在麵對城池上是比較無力的,這也是他為何隻對一些中小縣城下手的緣故。


    但是要明白,八旗也十分擅長利用戰術來戰勝敵人,像努爾哈赤就曾經利用‘任敵幾路來,我自一路去’的戰術戰勝了規模更大的明軍,他所采用的的戰術便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而明軍幾乎沒有采取任何有效的反製措施。


    等到了皇太極時期後,他也是清廷極為出色的戰術大師,在針對當時難以攻城的問題上,皇太極啟用了一個新的戰術,而這個戰術對於明軍而言極難破解,甚至都無法效仿。


    這個戰術就是圍點打援。


    所謂的圍點打援屬於運動戰的一種典型,從古往今來就一直有人使用,但是因為戰術要求高,真正能用得好的人並不多,不過後金軍在這一戰術上卻踐行的非常好。看書喇


    像發生在崇禎四年的大淩河之戰,本身就是圍點打援戰術的實踐過程,皇太極一改過去采取強攻的辦法,而是連挖四道壕溝,嚴密圍困,隻見“逆奴圍淩,連挖四壕,彎曲難行,器具全備,計最狡矣。”


    通過這種方式,皇太極將大淩河城圍得如同鐵桶一般,而城中本來糧草就隻夠幾天用,圍不了幾天城內就會斷糧,因此明軍軍心浮動,祖大壽隻能冒險進行突圍,然而每一次都被殺了迴去。


    無奈之下,祖大壽隻能等待救援的到來,然而援軍才是皇太極真正的目標所在。


    前來救援的明軍一共有三次,第一次是鬆山的明軍兩千人,由於人數相差太遠,很快就被後金軍給打敗。第二次則是總兵吳襄、宋偉率錦州兵六千前來救,但是被阿濟格趁著一次大霧給擊敗,明軍第二次支援也以失敗告終。


    第三次救援,依然是總兵吳襄、宋偉率錦州兵前來支援,結果被皇太極誘敵成功,被人直接衝垮大軍,大敗而歸。


    等到這三次救援結束後,皇太極還故意利用祖大壽渴盼援軍的心態,派後金軍穿上明軍將士的衣甲來假增援,由於扮演得頗像,也導致祖大壽在喜出望外下殺出城去,結果再一次中了皇太極的埋伏,隻能狼狽逃迴。


    而讓皇太極真正將這一戰術發揚光大的,還是明軍派來的第四次援軍。


    這一次是由遼東監軍道張春率領總兵吳襄、宋緯等率兵四萬奔赴遼西前來解救大淩河之圍,然而皇太極早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先是用四十門紅衣大炮對明軍進行射擊,等到明軍陣型散亂後,再乘機殺入,導致明軍節節敗退。


    張春也頗有能力,他收攏潰兵以後,便使用火攻將後金軍逼退,還乘機殺死後金軍將領多人,隻是此時局勢已經徹底不利於明軍,潰逃已經無法止住,況且皇太極早已經在明軍潰退的道路上布置了伏兵,也使得大部分明軍選擇了投降,甚至就連張春以下三十多人都被俘,隻有吳襄和宋緯逃了迴來。


    戰後,皇太極針對圍點打援戰術進行了總結。


    “攻城恐士卒被傷,不若掘壕築牆以困之。彼兵若出,我則與戰,外援若至,我則迎擊,於計為便。”


    僅僅短短幾十字,就已經道出了該戰術的精華所在,也被後金軍所接受,直到如今他們也十分擅長這種戰術。


    林敬將戰術解釋完以後,才繼續道:“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多鐸很有可能便是趁著這個機會,來給咱們也來一次圍點打援,深州方向隻怕已經布下了天羅地網了。”


    趙光頓時有些著急,畢竟他可是新任的薊遼總督,總不能放任多鐸的三萬大軍繼續在京畿縱橫,隻能虛心請教道:“殿下多曆戰事,又屢次擊敗虜軍,不知殿下可有良策?”


    “良策現在還沒有。”


    林敬輕輕歎了一口氣,他自家知道自家的事情,前麵的幾仗其實多多少少都有幾分特殊,清河一戰是利用了清軍的大意,德州之戰是以優勢兵力合圍圖爾格,至於夜襲阿巴泰則多多少少有些僥幸。


    真要靠這些經驗來跟戰場經驗老道的多鐸去比,隻怕是死都不知道死在哪裏了。


    不過林敬雖然沒有好辦法,可是一旁的謀士堵胤錫卻想到了一個主意。


    “殿下,趙部閣,下官倒是有一個主意。”


    “哦,還請牧遊公速速說來。”


    趙光擴性子有些風風火火的勁頭,當下便擺出了一副求賢若渴的模樣。


    堵胤錫沉吟道:“殿下,趙部閣,以下官之見,建虜大軍不過三萬有餘,為了行動便利也沒有攜帶任何火炮,能拿下尋常縣城,可是短時間內絕對拿不下州城,同理他們自己能攜帶的糧草數量上也不會很多,那麽咱們不妨直接先掐斷馬蘭峪這條後路,逼迫建虜大軍主動跳出來,如何?”


    “這倒是一步好棋........”


    趙光拚先是讚歎了一聲,緊接著有些憂慮:“隻是這麽一來,京畿的百姓們怕是要遭殃了,他們去年就已經.......”


    堵胤錫毫不猶豫地說道:“沒錯,去年建虜來襲,百姓們就已經遭殃了一次,今年要是再來一次,怕是京畿就沒有多少百姓留下了.......可正因為如此,咱們才必須要將建虜給逼出來,否則以咱們的兵力,目前還做不到圍堵建虜大軍。”


    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


    倘若多鐸一味以運動戰的方式來對敵,那麽以目前明軍的兵力而言,很難在野戰中戰勝他們,除非還是跟德州之戰時一樣,讓多鐸不得不去攻堅,才能有獲勝的可能。


    就算是讓林敬的抗虜軍前去,也不可能以一萬餘人的兵力在野戰中戰勝多鐸的三萬人,畢竟抗虜軍一方麵沒有達到後世英法軍的實力,另一方麵現如今的八旗軍也不是八裏橋之戰時的清軍能比的。


    雙方的差距根本就沒有後世那麽大,自然無法以後世戰例來進行判斷。


    林敬自然也想到了這一節,他苦笑道:“當初知道換成這個多鐸以後,本宮心裏就有些不舒服,這個家夥用兵還真是有一套.......簡直是又奸又滑,趁你不注意就要你命呢!”


    見太子也這麽說,趙光也隻能表示讚同。


    林敬點了點頭,沉聲道:“派趙文泰去拿下馬蘭峪,但是咱們要做兩手準備,命令大軍即日起打出本宮的旗號,我們要大張旗鼓地進軍開平!”


    開平,位於灤州以西,處於灤州到京畿所必須經過的重鎮,距離灤州不過百裏。


    二人一聽頓時微微一驚,這一下太子可是真正將自己放在誘餌這個位置上了,可見為了不讓多鐸真正北上截斷關寧軍,太子殿下的冒險也太大了。


    見二人神情焦慮,林敬卻是搖了搖頭,低聲道:“本宮是誘餌,多鐸何嚐不是誘餌呢?就看咱們誰的手段更高明了。”


    實際上,此時的多鐸並沒有林敬想象的那麽從容,反而他正處於一種患得患失的狀態之下,原因也是因為,他沒有想到自己的行蹤竟然被明軍這麽快就探查到了。


    在他原本的計劃當中,明軍的哨探應該是在明天晚上才能抵達這裏,而眼下卻足足的提早了一天,幾乎是一個奇跡。


    當然,這也是因為多鐸不知道明軍夜不收為此付出了多麽沉重的代價,才得到了這麽份珍貴的情報。


    這一步使得多鐸開始對自己的計劃產生了懷疑,實際上他的目標的確還是截斷遼東,並且逼迫明軍前來支援,好打上一場漂漂亮亮的保衛戰——隻是當計劃被窺破之後,明軍恐怕就不會這麽啥地衝上來,也就意味著原本的計劃需要重新調整了。


    戰爭永遠是世界上最激烈的博弈,雙方的指揮大腦都在竭盡全力去揣測對方的意圖,並且執行己方的欺騙方式,來獲取戰略上的主動權,而此時主動權已經開始逐漸易手,多鐸前麵占據的優勢,很快就會不複存在了。


    “咱們眼下的糧食還夠幾天用?”


    帥帳中,一眾鑲白旗的將領們紛紛圍著中間的多鐸,他們恭恭敬敬地行禮,沒有貿然開口,唯獨英俄爾岱站出來迴稟道:“啟稟王爺,咱們眼下的糧食,還夠十五天......


    “十五天.......”


    多鐸不由得皺了皺眉頭,這個數字無論如何也不能給人安全感,倘若找不到糧食,他甚至不敢率領大軍繼續南進,否則等到後路被截斷後,他除了搶奪漢人的糧食外,便再也沒有其他辦法。


    問題是,沒有任何人打仗會完全就地於糧,就算是再怎麽瘋狂,也要具備自身的供應手段,才不會時時刻刻麵臨崩潰的危險。


    隻是,今年多鐸的出兵就已經很勉強,再加上去年的損失,能夠籌集這三萬人一個月的糧草,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派人給盛京送信,要是再沒有糧食,我們就隻能放棄冒險了。


    多鐸臉色中帶著幾分沉悶,他從來都沒有感覺像今天這麽無力過,甚至戰場上沒有過任何不利,可就是在一步步走到絕路上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到明朝當舉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黎明之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黎明之卿並收藏穿越到明朝當舉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