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來觀戰的多是世家公子,其中不乏各府之中的庶子,當初聖上設下這樣的辯題,好似給他們帶來一絲希冀,當今聖上賢明,他們滿心以為世上受限出身的庶子終於有了出人頭地的時機,然而聽到沈拙譏諷‘庶子到死也是庶子’之時,這些人就像是鬥敗的公雞,忽然變得心灰意冷。
沈拙說得何曾有錯呢,嫡庶之別大於天,再有賢能的庶子還是庶子,不說別的,隻說這台上與沈拙相辯的十六學士,又有哪一個是庶出旁係的?讓這樣一群嫡係出身的人,替天下的庶子們爭取利益,這未免有些太可笑了。
香爐裏的香已經快要燃盡,十六學士被沈拙逼得辯無可辯,沈拙不再看他們,他朝著蔣中明的方向看去,那裏坐著的都是當朝公卿侯爵,沈拙沉聲說道:“嫡子與嫡子交好,庶子與庶子來往,尊卑即是尊卑,若要改變此道,除非燒盡天下聖賢書,倒退迴去學著先祖們茹毛飲血,做個不開化的糊塗人。”
這話不單是對他們說的,更是對全天下的權貴人家說的,權欲造就尊卑禮法,身處廟堂之上的人,無論是蔣氏一派,還是安氏一派,要是沒有遵守這套法則,他們又是如何站上如今的位置上。
最後一點清香終於燒完,全場一片寂靜,雙方的辯論到了這個地步,結果已是一目了然,弘海法站出來,他雙手合十,嘴裏念了一聲佛號,說道:“時辰已到,沈公子與十六學士學識淵博,二者各有千秋,使我等受益匪淺,然而即是辯論,終有輸贏,老衲以為,本次‘嫡賢優劣’的辯論,沈公子更勝一籌!”
弘海法師的話音剛活,顧三娘就長長的唿出一口氣,那些站在沈拙這邊的人頓時歡欣鼓舞起來,一時,氣氛被推至頂點,反觀十六學士,他們個個垂頭喪氣,像是霜打的茄子。
就在這時,遠處響來一聲馬蹄聲,隔著老遠就聽外麵有道聲音高喊:“聖旨到!”
眾人皆是一驚,看熱鬧的百姓們一臉茫然,不知發生何事了,此時傳旨的太監已被眾人簇擁著進到寺內,還是蔣中明最先反應過來,他與同僚們一撩衣袍,就跪在原地,有些書生見此情形,也紛紛跪下接旨。
聖旨來了,帷帳裏的女眷們自然不能安穩坐著,顧三娘懷著身子,吉昌公主和孫氏小心翼翼的扶著她也跪下來。
傳旨太監登上辯台,他看了一眼烏壓壓的人群,展開聖旨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製曰,聖仁廣運,凡天覆地載,莫不尊親皇命,茲有舉子沈拙,德才兼備,乃是棟梁之材,朕心
甚慰,著命其繼任國子監祭酒一職,官居從四品,以示皇恩,還望愛卿忠君愛國,為朝廷效力,欽此!”
這封聖旨不過寥寥數語,傳旨太監很快就念完了,他對著沈拙說道:“沈大人,接旨罷!”
沈拙麵無表情,半晌後,這才雙手接過聖旨,嘴裏淡淡迴了一句:“謹遵聖命!”
自從辯論開始,就時時有人快馬加鞭將此處的情形傳迴宮內,等到後半段時,靖文皇帝氣得大發雷霆,然而他心知此事已成定局,他就是再不心甘願,封官的聖旨也不得不發,沈拙與別人不同,他偏要搶在人前頒布聖旨,好顯得他不是那起心胸狹隘之人。
沈拙接了旨,那傳旨太監嘴裏說了一番勉勵的話,自是迴宮複旨去了,隻等他們一走,周圍的人群七嘴八舌,沈拙以舉人之身,一躍成為朝中的國子監祭酒,這份殊榮可不是人人都有的,但也有人以為,沈拙能有此好運,不過是憑借著他有個位居高官的父親罷了,總之種種論述,暫且不一一細表。
且說蔣家一行人,在沈拙接完聖旨不久,就提前乘著車馬迴府,迴程時,沈拙沒有騎馬,特意和顧三娘同乘一車。
這會子,沈拙靠在車廂的軟枕上,剛剛領到的聖旨被他隨意丟到一旁,顧三娘經不得顛簸,她依靠在沈拙身上,悄聲在他耳邊問道:“阿拙,你辯贏了皇上,那皇上是不是就不會廢除太子?”
沈拙扶正她頭上戴的釵環,笑道:“你也是個傻的,他既是起了廢儲的心思,怎會因我說贏了他,就就此作罷。”
顧三娘聽完這話,眉頭輕輕一皺,她又問:“那嫡出的和有賢能的,到底哪一個好?”
沈拙想了一下,他對顧三娘說道:“都好,堯舜禹湯,舊朝被新朝替代,上位者為了統治庶民百姓,要是不弄出一套尊卑倫理的規矩,等到人人都喊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豈不是要把他累死!”
顧三娘似懂非懂,她迷茫的看著沈拙,沈拙嘴角含笑的握住她的手,他的這些話實在過於驚世駭俗,要是被人聽到,說不定人家都當他是魔怔了。
“你不用在意這些,不管是嫡還是賢,皇帝要我辯嫡,我就能辯贏賢,皇帝要我辯賢,我就能辯嫡。”
這話顧三娘倒是聽懂了,她看了沈拙一眼,嗔道:“沒見過誰像你這樣自誇的人。”
沈拙摟著她的腰,他輕輕撫摸著顧三娘的腹部,低聲說道:“不是我自誇,我們兩人的孩子,將來要既嫡又賢!
”
是夜,沈拙打著燈籠來到蔣中明的書房,從遠處響起更鼓聲,沈拙進屋時,蔣中明抬頭眼看了他一下,隨後又低下頭處理公務。
沈拙足足等了片刻,蔣中明這才放下手裏的筆,從堆積如山的公文裏坐起身來,長久纏身的病痛使得他麵色暗沉,但凡是在人前,他就從不肯表現絲毫的病態。
沈拙懂得醫理,他自是比旁人更懂得蔣中明已是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規勸的話他說不出口,既然連他自己都不愛惜自己的身子,旁人又何需替他著急。
坐在案桌前的蔣中明並未察覺他在神遊,他神情嚴肅,從公文裏抽出一封書信遞給沈拙,說道:“鎮言來信了。”
沈拙迴神,他拆開書信快速看了一遍,而後又遞還給蔣中明,蔣中明順手把書信點燃,丟到筆洗之中,他道:“鎮言此次私下迴京,隻有我和幾個心腹知道,再過幾日,皇帝就會打發你離京,雖說剛剛上任就要遠離時局,好在避開安家的耳目,你在外行事更要便利,到時籌備糧草的事議就交給你了。”
聽了蔣中明的話,沈拙一語不發,關州是京城的門戶,常州又據守著五萬軍馬,這兩地的將領都是安氏一派的人,太子不甘心束手待斃,皇帝一死,這一戰恐怕是免不了的,蔣鎮言而今受製於人,但他的勢力還在,一旦起事,先前的那些老部下定會追隨,若是開戰,兵馬糧草必不可少,沈拙此行離京,第一要緊之事就是籌備糧草。
“我知道了。”沈拙迴應一句,便不再說話。
蔣中明點了點頭,又略微提點他幾句,便打發沈拙迴去,沈拙轉身走到門口時,瞥到蔣中明又繼續埋頭案首,他停了一下,便關門離去。
沒過幾日,從宮裏傳來消息,靖文皇帝將太子招到宮中,無故將其嗬斥一頓,責令他閉門思過,緊接著,皇上又下令指派沈拙前往揚城督辦秋闈相關的事議,交待完這些,皇帝便對外說要閉關修煉,閉關之前,他解除安妃的禁足,又給了諸多賞賜,安撫的意味很是明顯。
離沈拙離京還有幾日,顧三娘早早就將他把出行的衣物都收拾好了,聽說揚城離長陽很近,顧三娘自言自語的說道:“你這是外出公務,不知道能不能去看看禦哥兒呢,我怪想他的。”
沈拙正在整理書箱,他放下手裏的書本,坐在顧三娘身邊說道:“你要是想他,等我迴京時,把他一並帶迴來。”
顧三娘按住他的手,她道:“可別,還是讓他和錦三爺一起待
在長陽罷。”
就算沈拙不說,顧三娘也猜得出來,京城看起來平靜無波,實則下麵暗濤洶湧,禦哥兒又是安妃的親生兒子,誰知道安妃又會做出甚麽事來呢。
沈拙看到她滿臉黯然,於是輕輕摩挲著她的後背,並說道:“你再忍一忍,等過些日子,就會好過許多了。”
顧三娘不忍他擔心,她道:“阿拙,你是個幹大事的爺們,我哪兒也不去,你在外不必惦記我,我就帶著孩子在家等著你。”
顧三娘的話平凡不奇,但她的聲音卻是如此堅定,這讓沈拙心裏激起一股暖流,他抱著顧三娘,發覺自己竟是這樣深深的眷戀著她。
“三娘,我曾經十分後悔讓你卷入京城的權勢鬥爭,後來我想,你我夫妻二人,本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與其讓你獨自牽掛,倒不如我倆共同進退。”
顧三娘望著沈拙的眼睛,她定定說道:“我既能陪著你一起粗茶淡飯,也能穿得了你替我掙下的鳳冠霞帔!”
沈拙說得何曾有錯呢,嫡庶之別大於天,再有賢能的庶子還是庶子,不說別的,隻說這台上與沈拙相辯的十六學士,又有哪一個是庶出旁係的?讓這樣一群嫡係出身的人,替天下的庶子們爭取利益,這未免有些太可笑了。
香爐裏的香已經快要燃盡,十六學士被沈拙逼得辯無可辯,沈拙不再看他們,他朝著蔣中明的方向看去,那裏坐著的都是當朝公卿侯爵,沈拙沉聲說道:“嫡子與嫡子交好,庶子與庶子來往,尊卑即是尊卑,若要改變此道,除非燒盡天下聖賢書,倒退迴去學著先祖們茹毛飲血,做個不開化的糊塗人。”
這話不單是對他們說的,更是對全天下的權貴人家說的,權欲造就尊卑禮法,身處廟堂之上的人,無論是蔣氏一派,還是安氏一派,要是沒有遵守這套法則,他們又是如何站上如今的位置上。
最後一點清香終於燒完,全場一片寂靜,雙方的辯論到了這個地步,結果已是一目了然,弘海法站出來,他雙手合十,嘴裏念了一聲佛號,說道:“時辰已到,沈公子與十六學士學識淵博,二者各有千秋,使我等受益匪淺,然而即是辯論,終有輸贏,老衲以為,本次‘嫡賢優劣’的辯論,沈公子更勝一籌!”
弘海法師的話音剛活,顧三娘就長長的唿出一口氣,那些站在沈拙這邊的人頓時歡欣鼓舞起來,一時,氣氛被推至頂點,反觀十六學士,他們個個垂頭喪氣,像是霜打的茄子。
就在這時,遠處響來一聲馬蹄聲,隔著老遠就聽外麵有道聲音高喊:“聖旨到!”
眾人皆是一驚,看熱鬧的百姓們一臉茫然,不知發生何事了,此時傳旨的太監已被眾人簇擁著進到寺內,還是蔣中明最先反應過來,他與同僚們一撩衣袍,就跪在原地,有些書生見此情形,也紛紛跪下接旨。
聖旨來了,帷帳裏的女眷們自然不能安穩坐著,顧三娘懷著身子,吉昌公主和孫氏小心翼翼的扶著她也跪下來。
傳旨太監登上辯台,他看了一眼烏壓壓的人群,展開聖旨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製曰,聖仁廣運,凡天覆地載,莫不尊親皇命,茲有舉子沈拙,德才兼備,乃是棟梁之材,朕心
甚慰,著命其繼任國子監祭酒一職,官居從四品,以示皇恩,還望愛卿忠君愛國,為朝廷效力,欽此!”
這封聖旨不過寥寥數語,傳旨太監很快就念完了,他對著沈拙說道:“沈大人,接旨罷!”
沈拙麵無表情,半晌後,這才雙手接過聖旨,嘴裏淡淡迴了一句:“謹遵聖命!”
自從辯論開始,就時時有人快馬加鞭將此處的情形傳迴宮內,等到後半段時,靖文皇帝氣得大發雷霆,然而他心知此事已成定局,他就是再不心甘願,封官的聖旨也不得不發,沈拙與別人不同,他偏要搶在人前頒布聖旨,好顯得他不是那起心胸狹隘之人。
沈拙接了旨,那傳旨太監嘴裏說了一番勉勵的話,自是迴宮複旨去了,隻等他們一走,周圍的人群七嘴八舌,沈拙以舉人之身,一躍成為朝中的國子監祭酒,這份殊榮可不是人人都有的,但也有人以為,沈拙能有此好運,不過是憑借著他有個位居高官的父親罷了,總之種種論述,暫且不一一細表。
且說蔣家一行人,在沈拙接完聖旨不久,就提前乘著車馬迴府,迴程時,沈拙沒有騎馬,特意和顧三娘同乘一車。
這會子,沈拙靠在車廂的軟枕上,剛剛領到的聖旨被他隨意丟到一旁,顧三娘經不得顛簸,她依靠在沈拙身上,悄聲在他耳邊問道:“阿拙,你辯贏了皇上,那皇上是不是就不會廢除太子?”
沈拙扶正她頭上戴的釵環,笑道:“你也是個傻的,他既是起了廢儲的心思,怎會因我說贏了他,就就此作罷。”
顧三娘聽完這話,眉頭輕輕一皺,她又問:“那嫡出的和有賢能的,到底哪一個好?”
沈拙想了一下,他對顧三娘說道:“都好,堯舜禹湯,舊朝被新朝替代,上位者為了統治庶民百姓,要是不弄出一套尊卑倫理的規矩,等到人人都喊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豈不是要把他累死!”
顧三娘似懂非懂,她迷茫的看著沈拙,沈拙嘴角含笑的握住她的手,他的這些話實在過於驚世駭俗,要是被人聽到,說不定人家都當他是魔怔了。
“你不用在意這些,不管是嫡還是賢,皇帝要我辯嫡,我就能辯贏賢,皇帝要我辯賢,我就能辯嫡。”
這話顧三娘倒是聽懂了,她看了沈拙一眼,嗔道:“沒見過誰像你這樣自誇的人。”
沈拙摟著她的腰,他輕輕撫摸著顧三娘的腹部,低聲說道:“不是我自誇,我們兩人的孩子,將來要既嫡又賢!
”
是夜,沈拙打著燈籠來到蔣中明的書房,從遠處響起更鼓聲,沈拙進屋時,蔣中明抬頭眼看了他一下,隨後又低下頭處理公務。
沈拙足足等了片刻,蔣中明這才放下手裏的筆,從堆積如山的公文裏坐起身來,長久纏身的病痛使得他麵色暗沉,但凡是在人前,他就從不肯表現絲毫的病態。
沈拙懂得醫理,他自是比旁人更懂得蔣中明已是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規勸的話他說不出口,既然連他自己都不愛惜自己的身子,旁人又何需替他著急。
坐在案桌前的蔣中明並未察覺他在神遊,他神情嚴肅,從公文裏抽出一封書信遞給沈拙,說道:“鎮言來信了。”
沈拙迴神,他拆開書信快速看了一遍,而後又遞還給蔣中明,蔣中明順手把書信點燃,丟到筆洗之中,他道:“鎮言此次私下迴京,隻有我和幾個心腹知道,再過幾日,皇帝就會打發你離京,雖說剛剛上任就要遠離時局,好在避開安家的耳目,你在外行事更要便利,到時籌備糧草的事議就交給你了。”
聽了蔣中明的話,沈拙一語不發,關州是京城的門戶,常州又據守著五萬軍馬,這兩地的將領都是安氏一派的人,太子不甘心束手待斃,皇帝一死,這一戰恐怕是免不了的,蔣鎮言而今受製於人,但他的勢力還在,一旦起事,先前的那些老部下定會追隨,若是開戰,兵馬糧草必不可少,沈拙此行離京,第一要緊之事就是籌備糧草。
“我知道了。”沈拙迴應一句,便不再說話。
蔣中明點了點頭,又略微提點他幾句,便打發沈拙迴去,沈拙轉身走到門口時,瞥到蔣中明又繼續埋頭案首,他停了一下,便關門離去。
沒過幾日,從宮裏傳來消息,靖文皇帝將太子招到宮中,無故將其嗬斥一頓,責令他閉門思過,緊接著,皇上又下令指派沈拙前往揚城督辦秋闈相關的事議,交待完這些,皇帝便對外說要閉關修煉,閉關之前,他解除安妃的禁足,又給了諸多賞賜,安撫的意味很是明顯。
離沈拙離京還有幾日,顧三娘早早就將他把出行的衣物都收拾好了,聽說揚城離長陽很近,顧三娘自言自語的說道:“你這是外出公務,不知道能不能去看看禦哥兒呢,我怪想他的。”
沈拙正在整理書箱,他放下手裏的書本,坐在顧三娘身邊說道:“你要是想他,等我迴京時,把他一並帶迴來。”
顧三娘按住他的手,她道:“可別,還是讓他和錦三爺一起待
在長陽罷。”
就算沈拙不說,顧三娘也猜得出來,京城看起來平靜無波,實則下麵暗濤洶湧,禦哥兒又是安妃的親生兒子,誰知道安妃又會做出甚麽事來呢。
沈拙看到她滿臉黯然,於是輕輕摩挲著她的後背,並說道:“你再忍一忍,等過些日子,就會好過許多了。”
顧三娘不忍他擔心,她道:“阿拙,你是個幹大事的爺們,我哪兒也不去,你在外不必惦記我,我就帶著孩子在家等著你。”
顧三娘的話平凡不奇,但她的聲音卻是如此堅定,這讓沈拙心裏激起一股暖流,他抱著顧三娘,發覺自己竟是這樣深深的眷戀著她。
“三娘,我曾經十分後悔讓你卷入京城的權勢鬥爭,後來我想,你我夫妻二人,本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與其讓你獨自牽掛,倒不如我倆共同進退。”
顧三娘望著沈拙的眼睛,她定定說道:“我既能陪著你一起粗茶淡飯,也能穿得了你替我掙下的鳳冠霞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