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雲頂之所以叫流雲頂,是因為這流雲頂道觀建於伏魔山頂那塊大崗石之上,觀頂可見高天流雲,故而起名“流雲頂”。
秦方眼前白玉道台之上三柄劍斜插,氣勢巍峨。除卻第二柄烏黑之劍沒有一絲劍氣透體而出之外,其餘兩柄皆是劍氣森然,令人望而卻步。
“怎麽,小道士?來來來,試試看能拔得出來我就送給你,如何?”秦方看著那方才不可一世此時卻狂吞口水的打人道士,臉色揶揄笑道。
“哼,敢來流雲頂滋釁生事,你這妖人真是好大膽子!”道士眼珠方寸不離這三劍,嘴上罵人功夫卻是沒忘了。
“誒,這位真人,這般小事何須如此計較?我秦方今日在此立誓,若是真人拔得出這三柄劍,我便一並送與真人!”秦方拍拍胸脯,怎麽看怎麽實誠。
“當真?貧道才不會上你這妖人的當!萬一我隻拔出一柄來,豈不是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這道士甩了甩拂塵,一臉譏笑道。
秦方聞言一愣,嘿,好家夥,還聽出了這個中文字繞的彎彎道道!感情是嫌禮太少啊!
“這不打緊,您拔出一柄,我贈您一柄,可否?”秦方大袖一揮,實在是有一擲千金的豪氣。
“此話當真,貧道就不客氣了。”道士施施然走上前來,甚至都沒把將三劍插入白玉道台的白衣書生當迴事。
“嘿!”道士手中拂塵卷上符篆魔文流動的桃木劍劍柄,作勢就要拔出,可這右手發力了半天,桃木劍仍是沒有任何反應。
一寸未動。
道士不信邪,又接著卷上了那略有烏光的重劍,結果仍舊絲毫不動,再試那劍氣四溢的長劍,還是一樣。
道士臉色一紅,頓時怒目圓瞪喝道:“我道是如何,原來是你這妖人作祟!待我取了你這妖人性命,三柄仙劍自然歸屬於我!”
道士拂塵如雷電激動,一下便絞上了書生頗為瘦弱的手臂,道士用力一抖,就要將這不知好歹的妖人手臂給扯下來!
秦方一臉漠然地看著這道士,心中不免覺得好笑,你想占便宜?占不到便宜便惱羞成怒,要殺人取劍了?!要是其他像冤大頭那般的可還真就會把小命給交代在這,可我秦方嘛,嘖嘖,等下輩子吧!
想到這秦方也不再裝模作樣,反手抓住道士拂塵用力一扯,便奪拂塵,轉身一腿踢出,道士已在三丈開外,將流雲頂道觀大門都給砸開了。
“呸!狗屁個斬妖伏魔流雲頂!”白衣書生向前踏出一步,一道銀光若星河倒掛直指秦方胸口!
秦方側身堪堪躲過一劫,嘴上可少不了冷嘲熱諷。
“呦呦呦,這位道長,怎麽不敢出來見人呢?流雲頂做出這等勾當,是不是有辱這堂堂道教祖庭,傳出去不怕天下恥笑?!”說話間,秦方再次後退,那人再次一劍刺空。
“哼,傳出去?想得美,來我流雲頂鬧事者,可有幾個活著下山的?!”一襲青衣掠至眼前,立掌成刀便一刀切下。
秦方一步七尺。
“有些門道,你這輕功也歸我了!”青衣道士並不手執拂塵,一柄同樣清光湛湛卓爾不凡的長劍抖得花樣百出,殺機不斷。
若是有個板凳在這,秦方這會怕是都要坐上去嗑幾顆瓜子拍掌叫好了!還是得極為用力的那種!
“歇歇吧!”一襲白衣的秦方突然出聲道。
“哦,你這是惜命,要向貧道求饒來了?”青衣道士右手反手執劍,左手作劍訣。
“此次前來,是為迴禮。逐陽城內,你流雲頂道人出手襲擊於我,秦方這趟就是來還禮的。別裝了,你以為我不認識你?!楊宗瀾!”秦方雙手負於身後,冷漠看著這位被傳為有望稱為未來百年劍道魁首的伏魔山道士,心中大感失望,隨即不屑地扯了扯嘴角。
“問道!問劍道!”秦方再次一步七尺遠。
“劍來。”
————
西風滾滾中,永安城翻了個身。
這一日,眾多朝廷命官被皇帝下詔罷免,其中更是包括我朝元老慶國公侯敬延這位老皇帝身邊的大紅人以及當麵囂張跋扈慣了的右擊將軍許峒,這讓文武百官開始人人自危了起來。
紅牆綠瓦金飛簷,皇帝家裏難過年。
三人於小院之中飲茶論事,談笑風生若不是這裏是皇城之中,還真有人會把這三人當成市井鄉裏正兒八百的百姓。
坐西一方者長髯束發,隻不過滿頭枯黃似敗草。坐東一人,滿麵紅光,笑了笑,露出一口爛牙。居中者,兩鬢泛霜,神采奕奕非凡。
這放到人堆裏估計都難以認出來的三人還真是大唐如今當之無愧的政壇三巨頭,首輔金世英、左仆射陽普、李家天子李灝。
“這戴竹引這一出,可真是讓咱們嚇了一跳啊。”滿頭枯草的首輔大人端起一碗香茶,淺淺抿了一口。
“嗬嗬,戴笙此人,果真不愧是詭計多端,連你師父老首輔都不得不讚歎一聲‘鬼才’,你說厲害不厲害?!”老人張著一口爛牙,半笑半不笑地道。
金世英隻是笑而不語。
“不知怎麽的,朕總覺得戴笙這個明麵上的順水人情來得不怎麽順水,反倒是有些讓朕心憂啊。”再度赤著腳的中年皇帝,往首輔金世英茶碗裏斟上一碗茶,眼神卻有些陰翳。
“俗話說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這戴笙做的倒是沒錯,既有利於您對他放寬心,又有利於整頓朝綱,陛下也就不必過於上心,至於安南王那邊麽,那就……”這陽普剛要說下去,就被中年男子揮手示意閉嘴,接著望向一旁默默飲茶的首輔大人。
“不知世英有何看法?”
“沒有。”金世英仿佛視皇帝陛下的期待於無物,仍舊專心品茶。
“唉,看來朕這次與你們二人喝茶,是喝不出個什麽結果嘍!白白費了朕好些心思,還為你們一個一頭枯草和一個糟老頭子斟茶,唉,這世道……”李家天子嘴上抱怨著,眼中卻有喜色。
“誒?俺老頭子說的不對麽?這戴笙不就是這麽想的?!”左仆射陽普有些氣唿唿地轉過身,盤著腿坐在了地上。
“走走走,世英啊,咱們再衝殺百十個來迴!”李灝一把攬過首輔金世英寬肩,兩人一同往禦書房處行去。
老頭子見兩人沒有帶著自己走的想法,也不顧一身官袍沾染上了塵埃,趕緊起身徑直追了過去。
“等等,等等啊陛下,還有老臣!”
次日,滿朝文武皆聽聞,皇帝陛下與首輔、左仆射大人手談至三更。
————
伏魔山上華光四溢,以至於有的香客以為是伏魔山祖師降世顯靈,趕緊伏身跪拜。香客之中,卻有一人鶴立雞群。
隻見這人手提麻布袋,身著黃麻衣,滿頭花白之色卻身形魁梧,一看便大有“一夫當關”的架勢。
“詭道劍,終究不是長久劍道啊。”麻布老者作勢就要轉身下山而去,卻不曾想被一道若有若無的聲響給吸引了迴來。
“嘿,這劍翁之徒還真有幾分本事……可惜啊,命都沒了,還談什麽劍道。”說完又背著麻布袋下山去了,去時口中哼哼:
“一劍開來長亭短,兩劍開來上蓬萊,三劍四劍長生埋,五六七八九劍殘……”
“我有一劍長亭短!”白衣書生站定白玉道台,麵紅如潮,手中一劍清華猛綻。
青衣楊宗瀾反手執長劍,麵色不改。
一截劍氣奔出劍體,直奔青衣道士而去。
名為楊宗瀾的道士心中駭然,眼前這人氣勢之上撐破天也就是個二品,可這劍氣卻是時刻迭來,仿佛無窮無盡。
“即便如此,你也不過是強撐罷了,等時限一到,便是爾等妖人死期!”楊宗瀾身形暴退,一腳踢在道台中一根玉柱之上,堪堪避過這長亭短,背心沁涼。
“姓楊的,你可看清楚了,我這一劍可不是奔著你去的!”琴房將清光湛湛的長劍抗在肩上,嘴上嗤笑一聲。
楊宗瀾愕然轉身,那一劍竟是直指道觀之內祖師像而去!
顧不得許多,楊宗瀾全身氣機一去三百裏,身形暴掠而至,竟是手執拂塵生生撞上那道長亭短!
一聲慘叫,響徹伏魔。
“沒必要了,沒必要了,一柄劍就足夠。”秦方好似可惜一般,看了一眼滿目瘡痍的白玉道台,訕訕背上書箱,悠然下山去。
三劍撲楞一聲鑽入書箱。
身形慘烈的楊宗瀾掙紮起身,右手連著整個袖管都已不見,原本的青衣道士劍道新秀剛要破口大罵,隻聽見那妖人咕噥一聲,便一口氣喘不過來吐血倒地。
“這伏魔山,無道。”
————
永安朱雀大街旁的一條街上,獨此一家掌燈極早。
戴宮府內,涼亭之中,長髯公免冠徒跣,手執開元大楷筆走龍蛇,潑墨江山。
白衣扈從閃入涼亭道:“公子已至伏魔山。”
“你下去吧。”戴笙停筆將那張尚未完成《鎮南碑帖》的熟宣丟擲一旁,手捧密信,耐心閱讀那極為令人眼花頭暈的蠅頭小楷,既而眼神欣慰地將之投入腳邊火爐。
自從秦方離開戴公府,這一件事幾乎已經成了這位六國鬼才的日常習慣,這紙上樁樁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會引起這位曾口誅筆伐殺過許多人的笑麵虎的注意。說來也可笑,在他眼中,這可是關乎國運之大事。
伸手取來毛筆,這位戴國公大手一揮,硬毫一顫便提筆而去。卻看那熟宣之上,四個神態瀟逸的大字:
過江白龍。
秦方眼前白玉道台之上三柄劍斜插,氣勢巍峨。除卻第二柄烏黑之劍沒有一絲劍氣透體而出之外,其餘兩柄皆是劍氣森然,令人望而卻步。
“怎麽,小道士?來來來,試試看能拔得出來我就送給你,如何?”秦方看著那方才不可一世此時卻狂吞口水的打人道士,臉色揶揄笑道。
“哼,敢來流雲頂滋釁生事,你這妖人真是好大膽子!”道士眼珠方寸不離這三劍,嘴上罵人功夫卻是沒忘了。
“誒,這位真人,這般小事何須如此計較?我秦方今日在此立誓,若是真人拔得出這三柄劍,我便一並送與真人!”秦方拍拍胸脯,怎麽看怎麽實誠。
“當真?貧道才不會上你這妖人的當!萬一我隻拔出一柄來,豈不是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這道士甩了甩拂塵,一臉譏笑道。
秦方聞言一愣,嘿,好家夥,還聽出了這個中文字繞的彎彎道道!感情是嫌禮太少啊!
“這不打緊,您拔出一柄,我贈您一柄,可否?”秦方大袖一揮,實在是有一擲千金的豪氣。
“此話當真,貧道就不客氣了。”道士施施然走上前來,甚至都沒把將三劍插入白玉道台的白衣書生當迴事。
“嘿!”道士手中拂塵卷上符篆魔文流動的桃木劍劍柄,作勢就要拔出,可這右手發力了半天,桃木劍仍是沒有任何反應。
一寸未動。
道士不信邪,又接著卷上了那略有烏光的重劍,結果仍舊絲毫不動,再試那劍氣四溢的長劍,還是一樣。
道士臉色一紅,頓時怒目圓瞪喝道:“我道是如何,原來是你這妖人作祟!待我取了你這妖人性命,三柄仙劍自然歸屬於我!”
道士拂塵如雷電激動,一下便絞上了書生頗為瘦弱的手臂,道士用力一抖,就要將這不知好歹的妖人手臂給扯下來!
秦方一臉漠然地看著這道士,心中不免覺得好笑,你想占便宜?占不到便宜便惱羞成怒,要殺人取劍了?!要是其他像冤大頭那般的可還真就會把小命給交代在這,可我秦方嘛,嘖嘖,等下輩子吧!
想到這秦方也不再裝模作樣,反手抓住道士拂塵用力一扯,便奪拂塵,轉身一腿踢出,道士已在三丈開外,將流雲頂道觀大門都給砸開了。
“呸!狗屁個斬妖伏魔流雲頂!”白衣書生向前踏出一步,一道銀光若星河倒掛直指秦方胸口!
秦方側身堪堪躲過一劫,嘴上可少不了冷嘲熱諷。
“呦呦呦,這位道長,怎麽不敢出來見人呢?流雲頂做出這等勾當,是不是有辱這堂堂道教祖庭,傳出去不怕天下恥笑?!”說話間,秦方再次後退,那人再次一劍刺空。
“哼,傳出去?想得美,來我流雲頂鬧事者,可有幾個活著下山的?!”一襲青衣掠至眼前,立掌成刀便一刀切下。
秦方一步七尺。
“有些門道,你這輕功也歸我了!”青衣道士並不手執拂塵,一柄同樣清光湛湛卓爾不凡的長劍抖得花樣百出,殺機不斷。
若是有個板凳在這,秦方這會怕是都要坐上去嗑幾顆瓜子拍掌叫好了!還是得極為用力的那種!
“歇歇吧!”一襲白衣的秦方突然出聲道。
“哦,你這是惜命,要向貧道求饒來了?”青衣道士右手反手執劍,左手作劍訣。
“此次前來,是為迴禮。逐陽城內,你流雲頂道人出手襲擊於我,秦方這趟就是來還禮的。別裝了,你以為我不認識你?!楊宗瀾!”秦方雙手負於身後,冷漠看著這位被傳為有望稱為未來百年劍道魁首的伏魔山道士,心中大感失望,隨即不屑地扯了扯嘴角。
“問道!問劍道!”秦方再次一步七尺遠。
“劍來。”
————
西風滾滾中,永安城翻了個身。
這一日,眾多朝廷命官被皇帝下詔罷免,其中更是包括我朝元老慶國公侯敬延這位老皇帝身邊的大紅人以及當麵囂張跋扈慣了的右擊將軍許峒,這讓文武百官開始人人自危了起來。
紅牆綠瓦金飛簷,皇帝家裏難過年。
三人於小院之中飲茶論事,談笑風生若不是這裏是皇城之中,還真有人會把這三人當成市井鄉裏正兒八百的百姓。
坐西一方者長髯束發,隻不過滿頭枯黃似敗草。坐東一人,滿麵紅光,笑了笑,露出一口爛牙。居中者,兩鬢泛霜,神采奕奕非凡。
這放到人堆裏估計都難以認出來的三人還真是大唐如今當之無愧的政壇三巨頭,首輔金世英、左仆射陽普、李家天子李灝。
“這戴竹引這一出,可真是讓咱們嚇了一跳啊。”滿頭枯草的首輔大人端起一碗香茶,淺淺抿了一口。
“嗬嗬,戴笙此人,果真不愧是詭計多端,連你師父老首輔都不得不讚歎一聲‘鬼才’,你說厲害不厲害?!”老人張著一口爛牙,半笑半不笑地道。
金世英隻是笑而不語。
“不知怎麽的,朕總覺得戴笙這個明麵上的順水人情來得不怎麽順水,反倒是有些讓朕心憂啊。”再度赤著腳的中年皇帝,往首輔金世英茶碗裏斟上一碗茶,眼神卻有些陰翳。
“俗話說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這戴笙做的倒是沒錯,既有利於您對他放寬心,又有利於整頓朝綱,陛下也就不必過於上心,至於安南王那邊麽,那就……”這陽普剛要說下去,就被中年男子揮手示意閉嘴,接著望向一旁默默飲茶的首輔大人。
“不知世英有何看法?”
“沒有。”金世英仿佛視皇帝陛下的期待於無物,仍舊專心品茶。
“唉,看來朕這次與你們二人喝茶,是喝不出個什麽結果嘍!白白費了朕好些心思,還為你們一個一頭枯草和一個糟老頭子斟茶,唉,這世道……”李家天子嘴上抱怨著,眼中卻有喜色。
“誒?俺老頭子說的不對麽?這戴笙不就是這麽想的?!”左仆射陽普有些氣唿唿地轉過身,盤著腿坐在了地上。
“走走走,世英啊,咱們再衝殺百十個來迴!”李灝一把攬過首輔金世英寬肩,兩人一同往禦書房處行去。
老頭子見兩人沒有帶著自己走的想法,也不顧一身官袍沾染上了塵埃,趕緊起身徑直追了過去。
“等等,等等啊陛下,還有老臣!”
次日,滿朝文武皆聽聞,皇帝陛下與首輔、左仆射大人手談至三更。
————
伏魔山上華光四溢,以至於有的香客以為是伏魔山祖師降世顯靈,趕緊伏身跪拜。香客之中,卻有一人鶴立雞群。
隻見這人手提麻布袋,身著黃麻衣,滿頭花白之色卻身形魁梧,一看便大有“一夫當關”的架勢。
“詭道劍,終究不是長久劍道啊。”麻布老者作勢就要轉身下山而去,卻不曾想被一道若有若無的聲響給吸引了迴來。
“嘿,這劍翁之徒還真有幾分本事……可惜啊,命都沒了,還談什麽劍道。”說完又背著麻布袋下山去了,去時口中哼哼:
“一劍開來長亭短,兩劍開來上蓬萊,三劍四劍長生埋,五六七八九劍殘……”
“我有一劍長亭短!”白衣書生站定白玉道台,麵紅如潮,手中一劍清華猛綻。
青衣楊宗瀾反手執長劍,麵色不改。
一截劍氣奔出劍體,直奔青衣道士而去。
名為楊宗瀾的道士心中駭然,眼前這人氣勢之上撐破天也就是個二品,可這劍氣卻是時刻迭來,仿佛無窮無盡。
“即便如此,你也不過是強撐罷了,等時限一到,便是爾等妖人死期!”楊宗瀾身形暴退,一腳踢在道台中一根玉柱之上,堪堪避過這長亭短,背心沁涼。
“姓楊的,你可看清楚了,我這一劍可不是奔著你去的!”琴房將清光湛湛的長劍抗在肩上,嘴上嗤笑一聲。
楊宗瀾愕然轉身,那一劍竟是直指道觀之內祖師像而去!
顧不得許多,楊宗瀾全身氣機一去三百裏,身形暴掠而至,竟是手執拂塵生生撞上那道長亭短!
一聲慘叫,響徹伏魔。
“沒必要了,沒必要了,一柄劍就足夠。”秦方好似可惜一般,看了一眼滿目瘡痍的白玉道台,訕訕背上書箱,悠然下山去。
三劍撲楞一聲鑽入書箱。
身形慘烈的楊宗瀾掙紮起身,右手連著整個袖管都已不見,原本的青衣道士劍道新秀剛要破口大罵,隻聽見那妖人咕噥一聲,便一口氣喘不過來吐血倒地。
“這伏魔山,無道。”
————
永安朱雀大街旁的一條街上,獨此一家掌燈極早。
戴宮府內,涼亭之中,長髯公免冠徒跣,手執開元大楷筆走龍蛇,潑墨江山。
白衣扈從閃入涼亭道:“公子已至伏魔山。”
“你下去吧。”戴笙停筆將那張尚未完成《鎮南碑帖》的熟宣丟擲一旁,手捧密信,耐心閱讀那極為令人眼花頭暈的蠅頭小楷,既而眼神欣慰地將之投入腳邊火爐。
自從秦方離開戴公府,這一件事幾乎已經成了這位六國鬼才的日常習慣,這紙上樁樁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會引起這位曾口誅筆伐殺過許多人的笑麵虎的注意。說來也可笑,在他眼中,這可是關乎國運之大事。
伸手取來毛筆,這位戴國公大手一揮,硬毫一顫便提筆而去。卻看那熟宣之上,四個神態瀟逸的大字:
過江白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