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百萬戶,難當李家人。這是句老人前輩的警世言語,都說家家有本經,念來都覺難,這天底下最難念的經,可不就是那天子家?
大唐天子李灝,四更起寢著龍袍。
午門之外,早就是人潮洶湧,文武百官身著官服,雖看上去三五成群,也自有內中法度。百官很是自覺地分作兩派,以內閣首輔金世英為首的文派,如今群龍無首的武派。當然,群龍無首並非是真的群龍無首,隻不過大將軍柴長陵常年駐紮於北地,不曾參加過幾次朝會罷了。
有幾個起得晚了的,長街之上一邊拔腿狂奔一邊穿衣套靴,放在這不足五更天,若是有人起得早的,那還真是個茶前飯後的不錯談資。
中年人站在百官之首,劍眉斜飛入鬢,一雙大眼神采奕奕,不怒自威。最為顯眼的是他那一頭枯黃頭發,雖然形容破敗,卻是被自家內人好生梳洗過了的,再配上那一口長髯,隱隱間竟可見一些出塵氣息。這人便是當今內閣首輔,金世英。
現如今太平盛世,文人武將有事沒事就留須。文人倒有一個說法,長髯官運通,束發門樓高。
甚至有人為爭一個“美髯公”的名號而不惜犧牲臉麵當眾就吵鬧起來。這要是放在近百年前的六國分治天下的亂世,可是萬萬使不得的,這要是不小心被人逮著了可就麻煩嘍。
六國時東越之地好蓄須,一個朝廷命官走到國境之上,碰巧遇見打仗的敵國軍隊,對麵將軍一叫道:“來人,抓住那長毛怪!”
於是這位命官被萬軍之中取了首級。
直到如今,市井之中仍是有這麽一個“長毛怪”的笑話,每逢舉國大慶之時,總被人翻出來說道說道,仿佛陳芝麻爛穀子人們也絲毫不在意。
“那些酸丁,瞧個啥瞧他!”武將圈子中,一名絡腮胡的大漢頗為忿忿不平。
“好了印山,要不你迴家提著那柄十字戟來好生衝殺一番?!如今大將軍不在朝中,咱們呐,還是安生一些。”大漢身邊一人長相平庸,說話卻是很在理。
“鐵林哥,俺用不了幾天,又得迴北地那邊去了,你好好保重身體。”大漢頓時安靜下來,隻不過不知怎麽的,眼眶紅了些。
“誒呦,我說你這小子,當初讓你跟著大將軍去邊疆立功封侯,我還以為真能有些長進呐。可你這軍功撈了不少,這性子怎麽還是那般嬌氣!”羅鐵林看了一眼被自己一手撫養長大的弟弟,巍然一歎。
“鐵林哥,俺羅印山雖說是個粗人,但也知道大哥把俺帶大的艱苦。大哥當初與北地胡虜一戰中受傷,如今再不能上沙場征戰,俺這心裏可是天天記著呢!”在軍中一向木訥的羅印山如今卻是說了一大堆的話,他自己想著怕是要比去年在軍中說的還要多些。
“得了印山,五更快要過了,午門要開了。”羅鐵林推搡了一把弟弟,低頭揩去一抹眼淚。
“開宮門!”
一聲大喊,讓文武百官精神皆是一震。不論之前有恩還是有怨,這一刻所有人都安安靜靜地站在原地。文武兩派皆是等著頭發枯黃的首輔進了午門,這才陸陸續續如遊魚一般湧入午門。
過了金明大橋,便見到了鱗次櫛比的宏偉建築。
永和殿。
百官三品之下者噤聲不敢言,四品之上臉色方才正常些。
一襲正黃袍走入永和殿,站在那為天下人所求的龍椅之前。
“吾皇萬歲萬萬歲!”百官跪拜,無一人有過異動,動作簡直可謂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平身。”兩鬢略微斑白的中年皇帝,大袖一揮,威風盡顯。
“慶國公貪贓枉法,貪墨黃金白銀布匹共值數千萬兩,蓄意打殺朝廷命官者三,坑殺百姓數百,平民怨聲載道,朝中動蕩不安。為天理昭昭,朕還天下人一個公道,即日罷免慶國公侯敬延,打入死牢,慶國公府抄府以充國庫,株連九族。”
朝堂之下,一名頭發花白的老人聞旨頓時痛哭流涕,須發披散似流浪老者,在聽聞“株連”二字時這名被先帝寵壞了的慶國公竟是一個白眼翻過去,躺倒在地,已是進的氣少出的氣多了。
“右擊將軍,違反軍紀私自拔營攻打北地,是為死罪。大將軍柴長陵禦下不嚴,處杖罰五百。”念詔太監頓了頓,李家天子揮了揮手笑道:“大將軍如今不在朝中,朕要你右擊將軍攜旨與之,再由大將軍親自軍中斬首示眾,如何?”
“……是。”一年輕將軍麵色如喪考妣,接過一卷正黃聖旨,無言轉身出宮。
這是要自己去領死!軍中事,軍中銷。這事李家天子與柴長陵大將軍討論行軍用兵之道之時說的一句話,如今卻是一語成讖。
不顧百官錯愕,小太監接著念道:“戶部侍郎……”
台下一人麵色又如喪考妣。
————
伏魔山被尊為道教祖庭,很大一部分是由大唐天子一手推動的。
李家天子年輕時曾問伏魔山流雲頂天嵐真人:“伏魔山當真伏魔?”
這位大真人微微笑道:“最大魔障,是為心魔。”
當時還不是天下共主的李灝握住真人手中拂塵道:“正當尊真人為師。”
當然,這是市井鄉裏都流傳過了的老故事,到底有沒有這一迴事他們不知道,不過這之後伏魔山成了道教祖庭這倒是真的。
秋日的伏魔山,滿山楓葉紅似火。伏魔山上有一江水,是為鎮魎江。
一行三人走上山。
為首一人一襲白衣頭戴素巾,背著個書箱怎麽看都是個要考取功名兼濟天下的未來國棟,不過這相貌確實實在是讓人驚豔的很,盡管是個男人。
書生身後是主仆二人,男子身著華貴紫衣,玉簪束發,長得倒是有幾分風流。女子身著綠裙,手上一翠綠玉鐲子,卻是中上之姿。
“秦方兄,你說這伏魔山到底是怎麽出的名?”男子大手搭上書生有些瘦弱的肩膀,摟著肩問道。
“這個啊,我還真不知道。劉兄你也知道,咱們讀書人隻懂得講書論經,說些大道理。這種秘辛,哪裏能知道。”白衣書生,也就是秦方好似吃不住這姓劉的公子哥這麽一摟,身形有些站不住。
“你看看我這丫鬟怎麽樣?”劉公子貼著秦方耳畔小聲說道。
“劉兄這是何意?!小生雖不過一介讀書人,但這點禮義廉恥還是懂得的!君子不奪人所好,小生真真的沒有這個意思!”秦方有些“聽不出”弦外之音地高聲道。
“這,哎呀,秦兄你誤會了!”劉公子大拊掌道。
“我就實話實說吧,我家小玉看上秦公子你了,秦兄若是不嫌棄,我這公子哥也可以做個媒,你看如何?”劉公子一臉堆笑,拉過秦方就往被稱作“小玉”的丫鬟身旁推。
“這,這萬萬使不得,使不得啊!”白衣書生頗有些羞愧地拔腿就跑。
“誒?這,秦兄別跑啊!”
劉公子看了一眼泫然欲泣的丫鬟小玉,有些後悔道:“是公子我孟浪了,不過小玉你放心,本公子一定幫你把這位未來金首輔帶迴來!”說完,主仆二人又再度往山上而去。
秦方等出了這二人視線範圍,身形一動,一步又七尺。
“這人到還算是個有腦子的公子哥,不像那些吃得腦滿腸肥的紈絝子弟。可惜啊,本公子這輩子是做不來這首輔嘍!更不用說還可能跟那李灝有仇呢!”秦方自言自語一通,專挑沒人的山路走去。
這番言語,若是有人聽到必然要被嚇得不輕。
敢直唿天子姓名!這是何等的大逆不道的作為!
不出兩個時辰,眼前便出現一個白玉石修建的道台。
“到了嘍!”秦方放下書箱,朝著那頗為金碧輝煌的道觀走去。巨柱、紅牆、碧瓦、金梁,秦方自認這輩子沒見過這種玩意兒,今兒個是頭一遭。
以前聽酒瘋子說過,他入江湖之後,輾轉便來了這當時還不是所謂道教祖庭的流雲頂道觀,問道。
結果這些盡管牛鼻子傲氣的很,還是給劉伶三劍打得屁滾尿流,連道號都不敢念,連‘無量天尊’四字都不敢再說。
當時,劉伶帶著一把鐵劍。
秦方一步一步走過甚是寬廣的白玉道台,卻被一道拂塵給“打”了迴來。
一年輕道士手執拂塵,眼神倨傲。
秦方一掠而過,手指在書箱之上叩三叩,接著又三叩,接著又三叩,整整九叩。
一劍清光起,二劍烏黑出世,三劍好似飛鳥,在空中盤旋一陣懸於秦方眼前。
“嘿嘿,有段時間沒見你們了,這就讓你們見見光,緩口氣。”秦方左手滿劍劍氣橫飛,清光湛湛;右手一劍烏鈍,光華內斂;眼前一劍空懸,符篆魔文一齊閃耀,氣衝鬥牛。
“劍翁之徒秦方,至貴觀流雲頂問道!”一聲大喝,頓時傳遍整個伏魔山。
眾多香客愕然抬頭,隻見三劍仿佛自天穹而下,直插白玉道台。
大唐天子李灝,四更起寢著龍袍。
午門之外,早就是人潮洶湧,文武百官身著官服,雖看上去三五成群,也自有內中法度。百官很是自覺地分作兩派,以內閣首輔金世英為首的文派,如今群龍無首的武派。當然,群龍無首並非是真的群龍無首,隻不過大將軍柴長陵常年駐紮於北地,不曾參加過幾次朝會罷了。
有幾個起得晚了的,長街之上一邊拔腿狂奔一邊穿衣套靴,放在這不足五更天,若是有人起得早的,那還真是個茶前飯後的不錯談資。
中年人站在百官之首,劍眉斜飛入鬢,一雙大眼神采奕奕,不怒自威。最為顯眼的是他那一頭枯黃頭發,雖然形容破敗,卻是被自家內人好生梳洗過了的,再配上那一口長髯,隱隱間竟可見一些出塵氣息。這人便是當今內閣首輔,金世英。
現如今太平盛世,文人武將有事沒事就留須。文人倒有一個說法,長髯官運通,束發門樓高。
甚至有人為爭一個“美髯公”的名號而不惜犧牲臉麵當眾就吵鬧起來。這要是放在近百年前的六國分治天下的亂世,可是萬萬使不得的,這要是不小心被人逮著了可就麻煩嘍。
六國時東越之地好蓄須,一個朝廷命官走到國境之上,碰巧遇見打仗的敵國軍隊,對麵將軍一叫道:“來人,抓住那長毛怪!”
於是這位命官被萬軍之中取了首級。
直到如今,市井之中仍是有這麽一個“長毛怪”的笑話,每逢舉國大慶之時,總被人翻出來說道說道,仿佛陳芝麻爛穀子人們也絲毫不在意。
“那些酸丁,瞧個啥瞧他!”武將圈子中,一名絡腮胡的大漢頗為忿忿不平。
“好了印山,要不你迴家提著那柄十字戟來好生衝殺一番?!如今大將軍不在朝中,咱們呐,還是安生一些。”大漢身邊一人長相平庸,說話卻是很在理。
“鐵林哥,俺用不了幾天,又得迴北地那邊去了,你好好保重身體。”大漢頓時安靜下來,隻不過不知怎麽的,眼眶紅了些。
“誒呦,我說你這小子,當初讓你跟著大將軍去邊疆立功封侯,我還以為真能有些長進呐。可你這軍功撈了不少,這性子怎麽還是那般嬌氣!”羅鐵林看了一眼被自己一手撫養長大的弟弟,巍然一歎。
“鐵林哥,俺羅印山雖說是個粗人,但也知道大哥把俺帶大的艱苦。大哥當初與北地胡虜一戰中受傷,如今再不能上沙場征戰,俺這心裏可是天天記著呢!”在軍中一向木訥的羅印山如今卻是說了一大堆的話,他自己想著怕是要比去年在軍中說的還要多些。
“得了印山,五更快要過了,午門要開了。”羅鐵林推搡了一把弟弟,低頭揩去一抹眼淚。
“開宮門!”
一聲大喊,讓文武百官精神皆是一震。不論之前有恩還是有怨,這一刻所有人都安安靜靜地站在原地。文武兩派皆是等著頭發枯黃的首輔進了午門,這才陸陸續續如遊魚一般湧入午門。
過了金明大橋,便見到了鱗次櫛比的宏偉建築。
永和殿。
百官三品之下者噤聲不敢言,四品之上臉色方才正常些。
一襲正黃袍走入永和殿,站在那為天下人所求的龍椅之前。
“吾皇萬歲萬萬歲!”百官跪拜,無一人有過異動,動作簡直可謂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平身。”兩鬢略微斑白的中年皇帝,大袖一揮,威風盡顯。
“慶國公貪贓枉法,貪墨黃金白銀布匹共值數千萬兩,蓄意打殺朝廷命官者三,坑殺百姓數百,平民怨聲載道,朝中動蕩不安。為天理昭昭,朕還天下人一個公道,即日罷免慶國公侯敬延,打入死牢,慶國公府抄府以充國庫,株連九族。”
朝堂之下,一名頭發花白的老人聞旨頓時痛哭流涕,須發披散似流浪老者,在聽聞“株連”二字時這名被先帝寵壞了的慶國公竟是一個白眼翻過去,躺倒在地,已是進的氣少出的氣多了。
“右擊將軍,違反軍紀私自拔營攻打北地,是為死罪。大將軍柴長陵禦下不嚴,處杖罰五百。”念詔太監頓了頓,李家天子揮了揮手笑道:“大將軍如今不在朝中,朕要你右擊將軍攜旨與之,再由大將軍親自軍中斬首示眾,如何?”
“……是。”一年輕將軍麵色如喪考妣,接過一卷正黃聖旨,無言轉身出宮。
這是要自己去領死!軍中事,軍中銷。這事李家天子與柴長陵大將軍討論行軍用兵之道之時說的一句話,如今卻是一語成讖。
不顧百官錯愕,小太監接著念道:“戶部侍郎……”
台下一人麵色又如喪考妣。
————
伏魔山被尊為道教祖庭,很大一部分是由大唐天子一手推動的。
李家天子年輕時曾問伏魔山流雲頂天嵐真人:“伏魔山當真伏魔?”
這位大真人微微笑道:“最大魔障,是為心魔。”
當時還不是天下共主的李灝握住真人手中拂塵道:“正當尊真人為師。”
當然,這是市井鄉裏都流傳過了的老故事,到底有沒有這一迴事他們不知道,不過這之後伏魔山成了道教祖庭這倒是真的。
秋日的伏魔山,滿山楓葉紅似火。伏魔山上有一江水,是為鎮魎江。
一行三人走上山。
為首一人一襲白衣頭戴素巾,背著個書箱怎麽看都是個要考取功名兼濟天下的未來國棟,不過這相貌確實實在是讓人驚豔的很,盡管是個男人。
書生身後是主仆二人,男子身著華貴紫衣,玉簪束發,長得倒是有幾分風流。女子身著綠裙,手上一翠綠玉鐲子,卻是中上之姿。
“秦方兄,你說這伏魔山到底是怎麽出的名?”男子大手搭上書生有些瘦弱的肩膀,摟著肩問道。
“這個啊,我還真不知道。劉兄你也知道,咱們讀書人隻懂得講書論經,說些大道理。這種秘辛,哪裏能知道。”白衣書生,也就是秦方好似吃不住這姓劉的公子哥這麽一摟,身形有些站不住。
“你看看我這丫鬟怎麽樣?”劉公子貼著秦方耳畔小聲說道。
“劉兄這是何意?!小生雖不過一介讀書人,但這點禮義廉恥還是懂得的!君子不奪人所好,小生真真的沒有這個意思!”秦方有些“聽不出”弦外之音地高聲道。
“這,哎呀,秦兄你誤會了!”劉公子大拊掌道。
“我就實話實說吧,我家小玉看上秦公子你了,秦兄若是不嫌棄,我這公子哥也可以做個媒,你看如何?”劉公子一臉堆笑,拉過秦方就往被稱作“小玉”的丫鬟身旁推。
“這,這萬萬使不得,使不得啊!”白衣書生頗有些羞愧地拔腿就跑。
“誒?這,秦兄別跑啊!”
劉公子看了一眼泫然欲泣的丫鬟小玉,有些後悔道:“是公子我孟浪了,不過小玉你放心,本公子一定幫你把這位未來金首輔帶迴來!”說完,主仆二人又再度往山上而去。
秦方等出了這二人視線範圍,身形一動,一步又七尺。
“這人到還算是個有腦子的公子哥,不像那些吃得腦滿腸肥的紈絝子弟。可惜啊,本公子這輩子是做不來這首輔嘍!更不用說還可能跟那李灝有仇呢!”秦方自言自語一通,專挑沒人的山路走去。
這番言語,若是有人聽到必然要被嚇得不輕。
敢直唿天子姓名!這是何等的大逆不道的作為!
不出兩個時辰,眼前便出現一個白玉石修建的道台。
“到了嘍!”秦方放下書箱,朝著那頗為金碧輝煌的道觀走去。巨柱、紅牆、碧瓦、金梁,秦方自認這輩子沒見過這種玩意兒,今兒個是頭一遭。
以前聽酒瘋子說過,他入江湖之後,輾轉便來了這當時還不是所謂道教祖庭的流雲頂道觀,問道。
結果這些盡管牛鼻子傲氣的很,還是給劉伶三劍打得屁滾尿流,連道號都不敢念,連‘無量天尊’四字都不敢再說。
當時,劉伶帶著一把鐵劍。
秦方一步一步走過甚是寬廣的白玉道台,卻被一道拂塵給“打”了迴來。
一年輕道士手執拂塵,眼神倨傲。
秦方一掠而過,手指在書箱之上叩三叩,接著又三叩,接著又三叩,整整九叩。
一劍清光起,二劍烏黑出世,三劍好似飛鳥,在空中盤旋一陣懸於秦方眼前。
“嘿嘿,有段時間沒見你們了,這就讓你們見見光,緩口氣。”秦方左手滿劍劍氣橫飛,清光湛湛;右手一劍烏鈍,光華內斂;眼前一劍空懸,符篆魔文一齊閃耀,氣衝鬥牛。
“劍翁之徒秦方,至貴觀流雲頂問道!”一聲大喝,頓時傳遍整個伏魔山。
眾多香客愕然抬頭,隻見三劍仿佛自天穹而下,直插白玉道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