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不知出於何種原因,同倭寇通商的事情,始終就是沒有辦下來。
既然通商的事情還沒有完全談妥,那麽富山吉秀和他的人,也就隻能繼續乖乖呆在蕭文明的臨海屯裏,一步也不能離開。
而越是這樣等待下去,蕭文明越是看著這幾個人麵目可憎,心情好了、心情壞了,都要去敲打一番,搞得這幾個倭寇那叫一個苦不堪言。
如果說倭寇是被迫待在蕭文明這裏做客的話,那另一個做客的董婉青就要自由許多。
她的事多,但也會時不時地來臨海屯一趟,帶著從外地帶來的奇珍異寶或者是土特產,送給蕭文明的姐姐蕭文秀,博她一笑,順便打聽一下通商的情況,查看一下碼頭建造的進度。
當她聽說通商的事情還沒辦妥的時候,董婉青總免不了嘲諷幾句:“怎麽還沒好?想等到猴年馬月嗎?”
而蕭文明每次瞧見樣貌規律,並且辦事精明強幹的董婉青,在搞這些小孩子的花招,就是又可氣又好笑,反倒並不著急了。
還好洛陽城的毅親王並沒有讓蕭文明等得太久。
終於在蕭文明派出胡宇、張俊二人送信的兩個半月之後,這兩人才帶著毅親王的迴信重新趕迴了臨海屯。
原來毅親王位高權重,想要求他辦事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可越是這樣的人,這位老爺子就越越是懶得搭理,統統閉門不見,反倒把正有正經事情求他辦理的蕭文明的手下人,擋在了王府大門之外。
原本這件事情就一籌莫展了,可蕭文明派出去的胡宇和張俊二人辦事的確得力。
他們並沒有輕言喪氣,而是兵分兩路,一邊讓做事謹慎小心的張俊繼續在王府大門前死等,另一方麵則由做事麻利的胡宇,每天都繞著王府亂竄,就盯著毅親王哪天會從王府的側門、後門溜達出來。
果然是蒼天不負有心人,終於在一天的淩晨,毅親王被胡宇在送柴碳的王府後門堵了個正著。
後來才知道,毅親王真是怕有人滋擾,所以特意每天大清早就出發離開王府,跑到茶館裏喝茶、跑到街上遛彎兒,一玩就是一整天。
並且去的都是民間的戲樓、茶館、酒攤子,誰又能想到,這麽一位地位尊崇的皇親國戚,居然會與民同樂到這種程度!
怪不得求見毅親王的那些達官顯貴們,始終抓不到毅親王的蹤跡了。
而毅親王一聽說是蕭文明有帶信給他,心中也是異常高興,也不迴王府去細看,而是立即就在街邊拆信觀看。
溫伯明精心炮製出的這篇文章,果然對了毅親王的胃口,讓毅親王止不住地誇讚:“好!好一個蕭文明!臨渴掘井,不如未雨而綢繆。同倭人通商的確是長治久安之計。且倭人狡詐野蠻,這個差事,蕭文明的確是最好的人選。這個小猴崽子,比水晶猴子還精,倭寇能騙得了他?”
讀完信,毅親王立即安排胡宇和張俊二人就在王府裏住下,自己親自迴複了蕭文明的信件後,他又自己倉促草擬了一份奏章,便去麵見皇帝去了。
對於毅親王,皇帝還是十分敬重的——同樣的道理,從他老人家嘴巴裏講起出來,自然就要比別人有用的多。
再加上蕭文明這件事情本來就有他的道理,因此皇帝很快就同意了通商的事情,並要毅親王牽頭疏通各部衙門,讓蕭文明先把通商的事情辦起來。
至於有利還是有弊,等試過之後再說。
皇帝下了聖旨,又由毅親王統籌辦理,朝廷裏的那些官員自然是不再敢放閑屁,通商的事情,就這樣讓蕭文明給辦了下來!
當然了,朝廷這邊也不是讓蕭文明憑白賺錢的。
皇帝是有言在先,蕭文明通商可以,但每年至少得給朝廷上交一萬兩銀子,否則朝廷沒有財政收入,見不到成效,那開這個通商的口子,自然也就沒有什麽必要了。
這一萬輛銀子的數額定出來,也是極有水平的。
蕭文明自己早就已經測算好了,同方山家做生意,自己的利潤率大約有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說如果同方山家一年貿易量保持在六萬兩銀子的話,那蕭文明能賺個三萬兩左右。
而要孝敬朝廷的一萬兩銀子的數額,大約就占蕭文明一年利潤的三分之一,占比不小,但也沒到無法接受的程度。
可見這個數額也不是隨口定出來的,而是瞄準了蕭文明的收益來定的。
朝廷裏還是有能人啊!
總之不管如何,同倭寇通商這件事情總算是被蕭文明辦下來了,並且辦的還算幹淨利落。
既然大齊朝廷這邊是鬆口了,接下來要看的,就是倭國方山家的誠意了。
於是蕭文明又將,富山吉秀好好敲打一番之後,便放他迴倭國報信去了。
除了他之外,一起放走的,還有另外的兩個隨從,至於其他倭寇,則繼續被關押在蕭文明這邊當成人質。
雖然蕭文明對於倭國人的信用,並沒有多少信心,對於扣留這幾個人質的作用,也是不置可否,但是抓了人在手裏,總比不抓的強,頂多浪費幾個糧食嘛!
萬一富山吉秀那邊失了言一去不迴,那也沒什麽大的損失,把這幾個倭國人剁碎了去喂狗,又或者埋在土裏當肥料,總而言之是不會浪費的了。
如果說從蘇州到洛陽的路艱險且漫長的話,那麽從蘇州到倭國的路就更加驚險、更加漫長了。
畢竟倭國和中原隔著波濤洶湧的大海,能不能按時到達、能不能安全到達,那都要看大海的心情來決定。
但還是那句話,不管要不要通商,不管是不是跟倭國通商,不管是不是同方山家通商,蕭文明的這座碼頭,始終是要修建起來的,與他人無關。
原本蕭文明以為隻要按部就班地工作,碼頭工程再怎麽複雜且龐大,但也是能夠順利完成的,畢竟蕭文明是一個穿越而來的現代人,如果這點事情都搞不定,豈不是在給現代人丟臉嗎?並且一開始修建碼頭的工作,的確進展的十分順利。
可是隨著工程的深入,蕭文明越來越發現修建一座海港碼頭,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而蕭文明麵對的最大的困難就是——沒錢了……
雖然說不少修建碼頭的原材料,都是從董婉青那裏借來的,並不用立即花真金白銀去買。
但是董婉青這邊也沒法做到大包大攬,依舊有許多原材料,需要蕭文明花現銀從外麵去購買,而他最終還是低估了建造碼頭所需要的成本。
一萬多兩銀子花出去,碼頭卻隻建好了百分之五十,勉強可以停幾條小舢板了,同蕭文明設想中的大海港還有著天壤之別,可他這些年積攢下來的銀子卻幾乎已經見了底。
正在蕭文明為此操心的時候,碼頭那邊就傳來消息,說是外海來了一條倭國來的海船,船上掛的旗幟,正是方山家那麵繡著兩隻麻雀大旗——不用說,是富山吉秀迴到了中原!
他這一路真的是“一路順風”,正好遇到了東南季風十分強勁卻不猛烈的時候,因此他的船走得又穩又快,往返倭國和大齊國,隻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記得臨走之時,富山吉秀答應過了,要給蕭文明從倭國帶幾萬兩銀子的定銀,來作為方山家同大齊朝通商的保證金。
也不知這個富山吉秀,說話算數不算數……
他要是說話算數的話,就能給蕭文明帶來這樣大的一筆銀子,那就相當於解了蕭文明的燃眉之急,手頭再也不會少錢花了。
因此聽說富山吉秀迴來的消息,蕭文明頓時就樂開了花,放下碗筷、召集隨從,便往海港的工地飛奔而去。
蕭文明的海港還沒定名,造在距離臨海屯有將近十裏地的地方。
這個距離不遠不近、十分恰當,往返運輸貨物、傳遞消息,這點距離稱不上有多麻煩,卻可以將海港可能發生的風險,同蕭文明的臨海屯隔離開來。
要知道,對於蕭文明而言,海港是一個能夠賺取更多金錢的錦上添花的項目,而臨海屯則是蕭文明的基本盤,絕對不能出半點問題。
十裏地的距離一眨眼就過了。
登上剛剛修建起的一座六七丈高的燈塔,朝東邊的海麵極目遠眺,蕭文明果然看見一艘頗大的海船。
隻見這艘船仗著風勢,利箭一般向海港駛來,隱約看見船上掛著的一麵旗幟在迎風飄揚,然而蕭文明是個近視眼,並不能看見旗幟上的花紋,但他有手下有眼神好的弟兄看清楚了,並且一口咬定是方山家的旗幟。
那蕭文明就再也沒有懷疑的理由了:一定是富山吉秀來了!
這時,蕭文明忽然有個想法:要不要迴去,隨手就把望遠鏡給發明了算了?自己好歹現在也要做海上的生意了,望遠鏡這東西用得著啊!而且行軍打仗的時候,也可以派點用場,敵軍的行動這數裏之外,隻要沒有山林的阻隔,自己就能看個一清二楚。
這是蕭文明的海港新建以來,第一次有外國船靠岸,奪一個好彩頭是很重要的。
/77/77155/23122474.html
既然通商的事情還沒有完全談妥,那麽富山吉秀和他的人,也就隻能繼續乖乖呆在蕭文明的臨海屯裏,一步也不能離開。
而越是這樣等待下去,蕭文明越是看著這幾個人麵目可憎,心情好了、心情壞了,都要去敲打一番,搞得這幾個倭寇那叫一個苦不堪言。
如果說倭寇是被迫待在蕭文明這裏做客的話,那另一個做客的董婉青就要自由許多。
她的事多,但也會時不時地來臨海屯一趟,帶著從外地帶來的奇珍異寶或者是土特產,送給蕭文明的姐姐蕭文秀,博她一笑,順便打聽一下通商的情況,查看一下碼頭建造的進度。
當她聽說通商的事情還沒辦妥的時候,董婉青總免不了嘲諷幾句:“怎麽還沒好?想等到猴年馬月嗎?”
而蕭文明每次瞧見樣貌規律,並且辦事精明強幹的董婉青,在搞這些小孩子的花招,就是又可氣又好笑,反倒並不著急了。
還好洛陽城的毅親王並沒有讓蕭文明等得太久。
終於在蕭文明派出胡宇、張俊二人送信的兩個半月之後,這兩人才帶著毅親王的迴信重新趕迴了臨海屯。
原來毅親王位高權重,想要求他辦事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可越是這樣的人,這位老爺子就越越是懶得搭理,統統閉門不見,反倒把正有正經事情求他辦理的蕭文明的手下人,擋在了王府大門之外。
原本這件事情就一籌莫展了,可蕭文明派出去的胡宇和張俊二人辦事的確得力。
他們並沒有輕言喪氣,而是兵分兩路,一邊讓做事謹慎小心的張俊繼續在王府大門前死等,另一方麵則由做事麻利的胡宇,每天都繞著王府亂竄,就盯著毅親王哪天會從王府的側門、後門溜達出來。
果然是蒼天不負有心人,終於在一天的淩晨,毅親王被胡宇在送柴碳的王府後門堵了個正著。
後來才知道,毅親王真是怕有人滋擾,所以特意每天大清早就出發離開王府,跑到茶館裏喝茶、跑到街上遛彎兒,一玩就是一整天。
並且去的都是民間的戲樓、茶館、酒攤子,誰又能想到,這麽一位地位尊崇的皇親國戚,居然會與民同樂到這種程度!
怪不得求見毅親王的那些達官顯貴們,始終抓不到毅親王的蹤跡了。
而毅親王一聽說是蕭文明有帶信給他,心中也是異常高興,也不迴王府去細看,而是立即就在街邊拆信觀看。
溫伯明精心炮製出的這篇文章,果然對了毅親王的胃口,讓毅親王止不住地誇讚:“好!好一個蕭文明!臨渴掘井,不如未雨而綢繆。同倭人通商的確是長治久安之計。且倭人狡詐野蠻,這個差事,蕭文明的確是最好的人選。這個小猴崽子,比水晶猴子還精,倭寇能騙得了他?”
讀完信,毅親王立即安排胡宇和張俊二人就在王府裏住下,自己親自迴複了蕭文明的信件後,他又自己倉促草擬了一份奏章,便去麵見皇帝去了。
對於毅親王,皇帝還是十分敬重的——同樣的道理,從他老人家嘴巴裏講起出來,自然就要比別人有用的多。
再加上蕭文明這件事情本來就有他的道理,因此皇帝很快就同意了通商的事情,並要毅親王牽頭疏通各部衙門,讓蕭文明先把通商的事情辦起來。
至於有利還是有弊,等試過之後再說。
皇帝下了聖旨,又由毅親王統籌辦理,朝廷裏的那些官員自然是不再敢放閑屁,通商的事情,就這樣讓蕭文明給辦了下來!
當然了,朝廷這邊也不是讓蕭文明憑白賺錢的。
皇帝是有言在先,蕭文明通商可以,但每年至少得給朝廷上交一萬兩銀子,否則朝廷沒有財政收入,見不到成效,那開這個通商的口子,自然也就沒有什麽必要了。
這一萬輛銀子的數額定出來,也是極有水平的。
蕭文明自己早就已經測算好了,同方山家做生意,自己的利潤率大約有百分之五十,也就是,說如果同方山家一年貿易量保持在六萬兩銀子的話,那蕭文明能賺個三萬兩左右。
而要孝敬朝廷的一萬兩銀子的數額,大約就占蕭文明一年利潤的三分之一,占比不小,但也沒到無法接受的程度。
可見這個數額也不是隨口定出來的,而是瞄準了蕭文明的收益來定的。
朝廷裏還是有能人啊!
總之不管如何,同倭寇通商這件事情總算是被蕭文明辦下來了,並且辦的還算幹淨利落。
既然大齊朝廷這邊是鬆口了,接下來要看的,就是倭國方山家的誠意了。
於是蕭文明又將,富山吉秀好好敲打一番之後,便放他迴倭國報信去了。
除了他之外,一起放走的,還有另外的兩個隨從,至於其他倭寇,則繼續被關押在蕭文明這邊當成人質。
雖然蕭文明對於倭國人的信用,並沒有多少信心,對於扣留這幾個人質的作用,也是不置可否,但是抓了人在手裏,總比不抓的強,頂多浪費幾個糧食嘛!
萬一富山吉秀那邊失了言一去不迴,那也沒什麽大的損失,把這幾個倭國人剁碎了去喂狗,又或者埋在土裏當肥料,總而言之是不會浪費的了。
如果說從蘇州到洛陽的路艱險且漫長的話,那麽從蘇州到倭國的路就更加驚險、更加漫長了。
畢竟倭國和中原隔著波濤洶湧的大海,能不能按時到達、能不能安全到達,那都要看大海的心情來決定。
但還是那句話,不管要不要通商,不管是不是跟倭國通商,不管是不是同方山家通商,蕭文明的這座碼頭,始終是要修建起來的,與他人無關。
原本蕭文明以為隻要按部就班地工作,碼頭工程再怎麽複雜且龐大,但也是能夠順利完成的,畢竟蕭文明是一個穿越而來的現代人,如果這點事情都搞不定,豈不是在給現代人丟臉嗎?並且一開始修建碼頭的工作,的確進展的十分順利。
可是隨著工程的深入,蕭文明越來越發現修建一座海港碼頭,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而蕭文明麵對的最大的困難就是——沒錢了……
雖然說不少修建碼頭的原材料,都是從董婉青那裏借來的,並不用立即花真金白銀去買。
但是董婉青這邊也沒法做到大包大攬,依舊有許多原材料,需要蕭文明花現銀從外麵去購買,而他最終還是低估了建造碼頭所需要的成本。
一萬多兩銀子花出去,碼頭卻隻建好了百分之五十,勉強可以停幾條小舢板了,同蕭文明設想中的大海港還有著天壤之別,可他這些年積攢下來的銀子卻幾乎已經見了底。
正在蕭文明為此操心的時候,碼頭那邊就傳來消息,說是外海來了一條倭國來的海船,船上掛的旗幟,正是方山家那麵繡著兩隻麻雀大旗——不用說,是富山吉秀迴到了中原!
他這一路真的是“一路順風”,正好遇到了東南季風十分強勁卻不猛烈的時候,因此他的船走得又穩又快,往返倭國和大齊國,隻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記得臨走之時,富山吉秀答應過了,要給蕭文明從倭國帶幾萬兩銀子的定銀,來作為方山家同大齊朝通商的保證金。
也不知這個富山吉秀,說話算數不算數……
他要是說話算數的話,就能給蕭文明帶來這樣大的一筆銀子,那就相當於解了蕭文明的燃眉之急,手頭再也不會少錢花了。
因此聽說富山吉秀迴來的消息,蕭文明頓時就樂開了花,放下碗筷、召集隨從,便往海港的工地飛奔而去。
蕭文明的海港還沒定名,造在距離臨海屯有將近十裏地的地方。
這個距離不遠不近、十分恰當,往返運輸貨物、傳遞消息,這點距離稱不上有多麻煩,卻可以將海港可能發生的風險,同蕭文明的臨海屯隔離開來。
要知道,對於蕭文明而言,海港是一個能夠賺取更多金錢的錦上添花的項目,而臨海屯則是蕭文明的基本盤,絕對不能出半點問題。
十裏地的距離一眨眼就過了。
登上剛剛修建起的一座六七丈高的燈塔,朝東邊的海麵極目遠眺,蕭文明果然看見一艘頗大的海船。
隻見這艘船仗著風勢,利箭一般向海港駛來,隱約看見船上掛著的一麵旗幟在迎風飄揚,然而蕭文明是個近視眼,並不能看見旗幟上的花紋,但他有手下有眼神好的弟兄看清楚了,並且一口咬定是方山家的旗幟。
那蕭文明就再也沒有懷疑的理由了:一定是富山吉秀來了!
這時,蕭文明忽然有個想法:要不要迴去,隨手就把望遠鏡給發明了算了?自己好歹現在也要做海上的生意了,望遠鏡這東西用得著啊!而且行軍打仗的時候,也可以派點用場,敵軍的行動這數裏之外,隻要沒有山林的阻隔,自己就能看個一清二楚。
這是蕭文明的海港新建以來,第一次有外國船靠岸,奪一個好彩頭是很重要的。
/77/77155/23122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