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李淵正在處理國事,很要緊很頭疼的事,突厥又越過長城了,他們再次撕毀了協議。
而且前線戰報,唐軍基本上是一路潰敗,邊關百姓連人帶物,被擄掠者不計其數。
敵人來了自然要打,可派誰出戰是個問題,二子李世民肯定是最好的人選,隻是他卻不想用。
李世民的心思他又不是不知道,他早就想下了他的兵權,剝了他的職權,將其趕出去就藩算了,隻是一直下不定決心。
不管怎樣,肯定不能讓其再帶兵再立功勞了,可是除了李世民,還能用誰呢?
李孝恭倒是不錯,可惜現在正被派往江南肅清叛亂,遠水解不了近渴,真的是煩,最近嘴裏的泡都多了幾個。
“陛下,太和宮那邊有異象出現!”
正在李淵火氣上頭的檔口,黃聰上前,在李淵耳旁輕道。
“嗯?是何異象?”李淵來了興趣。
“工匠民夫們在挖地基時,挖出了一個特殊的壇子。”黃聰迴道。
“有何特殊?”李淵好奇問道。
“陛下親自看看便知!”
黃聰口中的壇子終於被搬了上來,造型非常古樸,壇口被封著,高約三四尺的樣子,根據重量,裏麵應該是裝有東西的,關鍵是壇子上還有字。
字跡有些模糊,一副經過歲月侵蝕的模樣,好在勉強還能辨認,字體是秦時小篆,李淵倒也能認識一些。
“人皇親啟”
就是這麽四個字,也難怪下麵的人不敢打開,而是送進宮來。
盡管這東西多半是故弄玄虛的,可既然有這麽四個字,誰也不願幹犯忌諱的事。
“去請太史令傅奕!”
李淵神色莫名,卻沒有輕舉妄動,反而出口吩咐道。
所謂太史令正是掌管天文曆法,負責祭祀等職責,古人常掛在嘴邊的,某某夜觀天象,然後怎麽怎麽樣,最權威的人就是這了。
至於傅奕也是個很有名望的人,嚴格說來,玄武門之變可是有他一份功勞的。
曆史記載,玄武門之變前夕正是他向李淵進言「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李淵才慌忙決定要解決李世民的問題,同意李元吉帶走李世民麾下兵馬,逼得李世民不得不跳反。
這迴遇見這怪壇子,李淵竟要讓傅奕前來,不得不說,有些事就是宿命,怎麽也躲不過去。
傅奕來了,卻也沒出個名堂,於是建議道:
“陛下,不若打開看看?”
“好!就打開看看!”說著,李淵便往後退,離得壇子遠遠的,然後叫了侍衛小心打開封泥。
侍衛下手很輕,小心翼翼將壇口打開,然後退過一邊。
並沒有什麽特殊的事情發生,傅奕上前幾步,湊近壇子口一看:
“陛下,裏麵是水,不過水裏好像還有東西!”傅奕邊看邊將自己的發現說與李淵。
“撈出來看看!”
李淵說罷,傅奕便擼起袖子,準備開撈。
這時代就是這麽粗暴,絲毫沒有想過,這水會不會有問題,會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傷?
好在這真的就是水,並沒有不好的事發生。
東西撈出來了,竟是一塊石碑,上麵同樣也有字,李淵確定安全後,這時也走上前來,想要看看上麵寫著什麽。
意外或許會遲到,但總不會缺席,它還是來了!
傅奕手中的石碑竟然著了!
著火了!
傅奕驚的急忙將其放下,李淵也是嚇得急往後退去。
然後兩人便驚駭莫名的,齊齊看著燃燒的石碑,火焰是黃白色的,卻帶著綠色熒光,以及大量煙霧,開始還是一點點,現在卻越燒越旺,有些火焰還飄在空中,顯得陰森森的。
這種場麵,對古人來說是很嚇人的,李淵靠在殿中角落的柱子,上牙齒直打哆嗦,嘴裏喃喃道:
“鬼,鬼火!”
傅奕也是臉色鐵青,驚疑不定,用僅剩的一點理智,大聲朝外麵喊道:
“護駕,快護駕!”
嘩嘩啦啦進來十多名帶甲侍衛,也不用人多說,便護住李淵,將燃燒的石碑團團圍住。
似乎是人多能壯膽,李淵傅奕總算心安了一些,關鍵也是那石碑隻是燃燒,好像也沒多大危險。
“陛下快看!”突然傅奕大聲急道。
李淵趕緊順著目光看去,原來那石碑上燃燒的火焰竟然形成了類似文字的圖形。
雖然不好分辨,可兩人的文字功底顯然都十分深厚,慢慢辨認,也勉強能認得。
這竟然也是篆體,傅奕試著將其讀出:
“敕封秦王,民主天下!”
隨後一臉駭然,急忙低下頭,不敢再看!
大殿中的氛圍一時凝固下來,除了中間的火光外,再無一絲生息。
須臾,火光終於停止,李淵仍舊一臉陰沉,慢慢移步至龍榻前坐下,手一揮,眾侍衛退下。
傅奕也準備就機離去,不料卻被李淵留下:
“愛卿且慢!你來說說看,今日之事可有蹊蹺,會不會是人為?”
“陛下多慮不無道理,陶壇石碑確實都可造假,隻是這憑空生火的手段,微臣屬實聞所未聞,不過這壇子既是在地底發現,陛下不妨著人核實一下,當時挖掘的地方可有被動過的痕跡,發現的人可不可靠?”傅奕建議道。
李淵點點頭,表示認可,遂而急忙差人前去核實。
這東西林塵埋下去都半年了,現場自然找不到痕跡,找不到原因,又解釋不通,這現象還匪夷所思,那肯定就要攀扯上鬼神。
這是無可厚非的一件事,於是這異象便徹底坐實了,這就是神跡,是鬼神的預言,是一種啟示!
然而李淵卻很不喜歡這種啟示,這和他的想法大相徑庭,他對此很不滿意,甚至還有一些恐懼,如果預言成真,他將怎麽辦?
不得不承認,李淵是一個好父親,他也試圖盡力調和李建成與李世民的矛盾,甚至做出過李建成得長安,李世民得洛陽,江山一分為二,兄弟兩一人一半,隔河而治的決定,李世民還同意了,隻是被李建成極力反對給勸解住了,要不然大唐的曆史可就不是那樣了。
曆史上可沒有哪個皇帝,為了兒子和睦,能萌生出這種想法的,憑借此事,李淵是第一人也是最後一人!
而且前線戰報,唐軍基本上是一路潰敗,邊關百姓連人帶物,被擄掠者不計其數。
敵人來了自然要打,可派誰出戰是個問題,二子李世民肯定是最好的人選,隻是他卻不想用。
李世民的心思他又不是不知道,他早就想下了他的兵權,剝了他的職權,將其趕出去就藩算了,隻是一直下不定決心。
不管怎樣,肯定不能讓其再帶兵再立功勞了,可是除了李世民,還能用誰呢?
李孝恭倒是不錯,可惜現在正被派往江南肅清叛亂,遠水解不了近渴,真的是煩,最近嘴裏的泡都多了幾個。
“陛下,太和宮那邊有異象出現!”
正在李淵火氣上頭的檔口,黃聰上前,在李淵耳旁輕道。
“嗯?是何異象?”李淵來了興趣。
“工匠民夫們在挖地基時,挖出了一個特殊的壇子。”黃聰迴道。
“有何特殊?”李淵好奇問道。
“陛下親自看看便知!”
黃聰口中的壇子終於被搬了上來,造型非常古樸,壇口被封著,高約三四尺的樣子,根據重量,裏麵應該是裝有東西的,關鍵是壇子上還有字。
字跡有些模糊,一副經過歲月侵蝕的模樣,好在勉強還能辨認,字體是秦時小篆,李淵倒也能認識一些。
“人皇親啟”
就是這麽四個字,也難怪下麵的人不敢打開,而是送進宮來。
盡管這東西多半是故弄玄虛的,可既然有這麽四個字,誰也不願幹犯忌諱的事。
“去請太史令傅奕!”
李淵神色莫名,卻沒有輕舉妄動,反而出口吩咐道。
所謂太史令正是掌管天文曆法,負責祭祀等職責,古人常掛在嘴邊的,某某夜觀天象,然後怎麽怎麽樣,最權威的人就是這了。
至於傅奕也是個很有名望的人,嚴格說來,玄武門之變可是有他一份功勞的。
曆史記載,玄武門之變前夕正是他向李淵進言「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李淵才慌忙決定要解決李世民的問題,同意李元吉帶走李世民麾下兵馬,逼得李世民不得不跳反。
這迴遇見這怪壇子,李淵竟要讓傅奕前來,不得不說,有些事就是宿命,怎麽也躲不過去。
傅奕來了,卻也沒出個名堂,於是建議道:
“陛下,不若打開看看?”
“好!就打開看看!”說著,李淵便往後退,離得壇子遠遠的,然後叫了侍衛小心打開封泥。
侍衛下手很輕,小心翼翼將壇口打開,然後退過一邊。
並沒有什麽特殊的事情發生,傅奕上前幾步,湊近壇子口一看:
“陛下,裏麵是水,不過水裏好像還有東西!”傅奕邊看邊將自己的發現說與李淵。
“撈出來看看!”
李淵說罷,傅奕便擼起袖子,準備開撈。
這時代就是這麽粗暴,絲毫沒有想過,這水會不會有問題,會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傷?
好在這真的就是水,並沒有不好的事發生。
東西撈出來了,竟是一塊石碑,上麵同樣也有字,李淵確定安全後,這時也走上前來,想要看看上麵寫著什麽。
意外或許會遲到,但總不會缺席,它還是來了!
傅奕手中的石碑竟然著了!
著火了!
傅奕驚的急忙將其放下,李淵也是嚇得急往後退去。
然後兩人便驚駭莫名的,齊齊看著燃燒的石碑,火焰是黃白色的,卻帶著綠色熒光,以及大量煙霧,開始還是一點點,現在卻越燒越旺,有些火焰還飄在空中,顯得陰森森的。
這種場麵,對古人來說是很嚇人的,李淵靠在殿中角落的柱子,上牙齒直打哆嗦,嘴裏喃喃道:
“鬼,鬼火!”
傅奕也是臉色鐵青,驚疑不定,用僅剩的一點理智,大聲朝外麵喊道:
“護駕,快護駕!”
嘩嘩啦啦進來十多名帶甲侍衛,也不用人多說,便護住李淵,將燃燒的石碑團團圍住。
似乎是人多能壯膽,李淵傅奕總算心安了一些,關鍵也是那石碑隻是燃燒,好像也沒多大危險。
“陛下快看!”突然傅奕大聲急道。
李淵趕緊順著目光看去,原來那石碑上燃燒的火焰竟然形成了類似文字的圖形。
雖然不好分辨,可兩人的文字功底顯然都十分深厚,慢慢辨認,也勉強能認得。
這竟然也是篆體,傅奕試著將其讀出:
“敕封秦王,民主天下!”
隨後一臉駭然,急忙低下頭,不敢再看!
大殿中的氛圍一時凝固下來,除了中間的火光外,再無一絲生息。
須臾,火光終於停止,李淵仍舊一臉陰沉,慢慢移步至龍榻前坐下,手一揮,眾侍衛退下。
傅奕也準備就機離去,不料卻被李淵留下:
“愛卿且慢!你來說說看,今日之事可有蹊蹺,會不會是人為?”
“陛下多慮不無道理,陶壇石碑確實都可造假,隻是這憑空生火的手段,微臣屬實聞所未聞,不過這壇子既是在地底發現,陛下不妨著人核實一下,當時挖掘的地方可有被動過的痕跡,發現的人可不可靠?”傅奕建議道。
李淵點點頭,表示認可,遂而急忙差人前去核實。
這東西林塵埋下去都半年了,現場自然找不到痕跡,找不到原因,又解釋不通,這現象還匪夷所思,那肯定就要攀扯上鬼神。
這是無可厚非的一件事,於是這異象便徹底坐實了,這就是神跡,是鬼神的預言,是一種啟示!
然而李淵卻很不喜歡這種啟示,這和他的想法大相徑庭,他對此很不滿意,甚至還有一些恐懼,如果預言成真,他將怎麽辦?
不得不承認,李淵是一個好父親,他也試圖盡力調和李建成與李世民的矛盾,甚至做出過李建成得長安,李世民得洛陽,江山一分為二,兄弟兩一人一半,隔河而治的決定,李世民還同意了,隻是被李建成極力反對給勸解住了,要不然大唐的曆史可就不是那樣了。
曆史上可沒有哪個皇帝,為了兒子和睦,能萌生出這種想法的,憑借此事,李淵是第一人也是最後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