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攻滅柔佛
挽明:從在野侯爵開始 作者:雪豹導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柔佛打得好算盤。
他們為了把大明趕出馬來半島,派使臣到了暹羅遊說,說大明就是朝著暹羅來的。
馬來半島與暹羅接壤,暹羅在東南亞是小霸王,無論陸軍還是海軍均為老大。
他們通過海上貿易從西方商人購買了大量火銃、大炮,還有自己的商隊、艦隊。
恰恰暹羅幾十年前還入侵大明,隻不過被劉綎率領川軍一頓暴揍,還反攻入暹羅境內,這才老實了幾十年。
不過兩國關係很一般。
柔佛為了對抗葡萄牙,早就成為尼德蘭的小狗腿。
暹羅卻一直堅持獨立自主,對愈發展開侵略的尼德蘭十分警惕,所以跟柔佛關係非常一般。
但是它也不願看到這個對自己起到緩衝的王國滅亡。
尤其要滅亡柔佛的國家是大明。
暹羅與大明的雲南接壤,一直支持雲南的土司反叛,如果大明占領了柔佛就對暹羅形成了南北夾擊之勢,這是暹羅很不願看到的。
柔佛使者遊說道:暹羅正好趁機會跟明國新仇舊恨一起算,曾經關係不佳的尼德蘭人是最值得信賴的盟友,三國一起足以抵抗明國。
其實使者幾乎是替尼德蘭在說話。
兩廣、海南、雲南、安南就是尼德蘭預定的殖民地,它打算大量經營茶葉和陶瓷,販賣到歐洲賺取天價差值。
如果真的讓它從雲南通過暹羅打開南洋通道,這樣東南亞就成了尼德蘭的口中之食。
暹羅有些人被蠱惑,想要南北兩路同時出擊,一路救柔佛把明軍從馬來半島趕出去。另一路北進雲南,打敗沐家占領雲南。
這種想法太瘋狂。
暹羅也不乏一些有些見識的官員,他們清楚如果尼德蘭的計劃實現,暹羅名義上是尼德蘭的合作者,實際上變成了尼德蘭征服莫臥兒和東南亞的基地,從此暹羅會陷入戰爭泥潭。
最後決定口頭答應柔佛,讓柔佛堅定抗擊大明的信心,卻不直接招惹大明。
暹羅也出兵南下,隻是他們到了暹羅南部占據主有利地形,絕不踏入柔佛一步,以防柔佛步兵敗退後逃到暹羅,從而引火燒身。
大明援軍從馬來半島東麵登陸,這邊登陸後地勢平坦,不會受到埋伏的柔佛步兵襲擊,用望遠鏡站在桅杆上麵的指揮鬥上能看見十幾裏遠。
200艘商船為主的船隊浩浩蕩蕩跨海而來。
登陸之前還使用疑兵之計。
前麵幾十艘船與船隊分來,故意被柔佛的偽裝漁船發現,然後選擇一個登陸地靠岸。
半天時間柔佛步兵趕到附近埋伏。
多數兵馬卻向南選擇登陸場,上岸以後給將士們充足時間休息。
大明將士們在一個月的航海中享受著芝麻醬罐頭、花生醬罐頭、番茄醬罐頭。
還有充足的茶水,米飯、蔬菜,那會勞累?他們半年前就開始在大海裏訓練了,根本就不暈船,一個月的航海對他們來說和就是小菜一碟。
上岸後建立陣地、搬運物資,然後就唿唿大睡了。一覺睡到第二天早晨開飯,然後精神抖擻地列隊掃平膽敢抵抗的一切敵人。
這次的援軍一半是廣東、廣西的營兵,一半是兩廣海邊的衛所兵。他們在半年前就被調到海邊與大海上訓練過了,是經過嚴格訓練留下來的精英。
明軍按照王宏宇的長槍大陣與柔佛的步兵對陣,首先是弗朗機炮打出的炸彈打散了柔佛軍大陣,然後是虎蹲炮散彈全方位覆蓋的炸彈攻擊,接著散彈轟擊。
接近70步距離時開始紙裝一體彈火槍射擊,50步內三眼銃射擊,之後是手榴彈轟炸,最後刺刀拚殺。
明軍營兵在中,衛所兵在兩翼,對接整齊、步調一致,柔佛軍哪裏招架得住,紛紛丟掉鳥銃四散逃命,明軍在後麵掩殺。
一戰下來,柔佛步兵死傷4000多,逃跑中溜號者不知有多少,最後迴到西海岸的步兵隻剩不到9000人了。
戰後,柔佛軍撤退了,再也不敢與明軍在正麵戰場作戰了。
蔡複一也不著急進兵,他安排船隊從兩廣運送更多明軍和物資抵達,徹底穩固了馬六甲、新加坡等城市。
葡萄牙也兌現諾言,將馬六甲主權交給大明。
雙方進一步合作。
大明也兌現諾言,馬六甲的港口和商站,依舊由葡萄牙各個公司運營,葡萄牙人社區允許在馬六甲、新加坡和澳門安居樂業。
葡萄牙也從果阿調來了增援艦隊,準備奪迴南洋被尼德蘭奪取的殖民地,等大明打下柔佛後,派海陸軍支援葡萄牙收複失地。
朝廷的任命書到了,劉香被封為瓊州總兵,正式擔任新加坡土司,允許她世代傳承。
明軍經過休整以後,由曹希斌率領營兵、衛所兵,侯采、周誌率領神農軍北上。
這次再沒有正麵戰場大戰的機會了,柔佛軍隻在險要地方和城市設防。
明軍用紅夷大炮和炸藥炸塌城牆或要塞,然後柔佛守軍投降,死傷不算多,貧民更是很少被牽連。
曆時2個月,攻滅柔佛王國。
大批馬來人投降了,普通馬來人本就對大明有向往之情,此時見尼德蘭、倭國強援都已覆滅,隻能選擇投降。
以後需要用幾年時間,穩固大明在馬來半島的控製。
當地也因為地方太遠,而且需要羈縻,不能派遣大量本土官吏到來,所以實行類似土司製度,建立宣撫司。
馬來半島共2個宣撫司。
一個是新加坡宣撫司,地理麵積當然大於新加坡,至少到後世吉隆坡的區域。
這個部分是劉香管轄,遷徙來大量漢人。雖然是劉香一族可傳承,但是其內部根基包括華商、華人工匠、馬來農民、建設軍屯和衛所。
所以大明的主權和影響力母庸置疑。
這樣保證了大明的絕對影響力。
第二個宣撫司則更向北,與暹羅接壤。
內部馬來人眾多,其他各族也都有。需要明軍保持彈壓狀態,並且宣撫司任用投誠且忠於大明的本地人。
日後需要長時間進行控製和同化。
不過馬來人本就親近大明,有三成會漢語,很快就適應彼此。
他們為了把大明趕出馬來半島,派使臣到了暹羅遊說,說大明就是朝著暹羅來的。
馬來半島與暹羅接壤,暹羅在東南亞是小霸王,無論陸軍還是海軍均為老大。
他們通過海上貿易從西方商人購買了大量火銃、大炮,還有自己的商隊、艦隊。
恰恰暹羅幾十年前還入侵大明,隻不過被劉綎率領川軍一頓暴揍,還反攻入暹羅境內,這才老實了幾十年。
不過兩國關係很一般。
柔佛為了對抗葡萄牙,早就成為尼德蘭的小狗腿。
暹羅卻一直堅持獨立自主,對愈發展開侵略的尼德蘭十分警惕,所以跟柔佛關係非常一般。
但是它也不願看到這個對自己起到緩衝的王國滅亡。
尤其要滅亡柔佛的國家是大明。
暹羅與大明的雲南接壤,一直支持雲南的土司反叛,如果大明占領了柔佛就對暹羅形成了南北夾擊之勢,這是暹羅很不願看到的。
柔佛使者遊說道:暹羅正好趁機會跟明國新仇舊恨一起算,曾經關係不佳的尼德蘭人是最值得信賴的盟友,三國一起足以抵抗明國。
其實使者幾乎是替尼德蘭在說話。
兩廣、海南、雲南、安南就是尼德蘭預定的殖民地,它打算大量經營茶葉和陶瓷,販賣到歐洲賺取天價差值。
如果真的讓它從雲南通過暹羅打開南洋通道,這樣東南亞就成了尼德蘭的口中之食。
暹羅有些人被蠱惑,想要南北兩路同時出擊,一路救柔佛把明軍從馬來半島趕出去。另一路北進雲南,打敗沐家占領雲南。
這種想法太瘋狂。
暹羅也不乏一些有些見識的官員,他們清楚如果尼德蘭的計劃實現,暹羅名義上是尼德蘭的合作者,實際上變成了尼德蘭征服莫臥兒和東南亞的基地,從此暹羅會陷入戰爭泥潭。
最後決定口頭答應柔佛,讓柔佛堅定抗擊大明的信心,卻不直接招惹大明。
暹羅也出兵南下,隻是他們到了暹羅南部占據主有利地形,絕不踏入柔佛一步,以防柔佛步兵敗退後逃到暹羅,從而引火燒身。
大明援軍從馬來半島東麵登陸,這邊登陸後地勢平坦,不會受到埋伏的柔佛步兵襲擊,用望遠鏡站在桅杆上麵的指揮鬥上能看見十幾裏遠。
200艘商船為主的船隊浩浩蕩蕩跨海而來。
登陸之前還使用疑兵之計。
前麵幾十艘船與船隊分來,故意被柔佛的偽裝漁船發現,然後選擇一個登陸地靠岸。
半天時間柔佛步兵趕到附近埋伏。
多數兵馬卻向南選擇登陸場,上岸以後給將士們充足時間休息。
大明將士們在一個月的航海中享受著芝麻醬罐頭、花生醬罐頭、番茄醬罐頭。
還有充足的茶水,米飯、蔬菜,那會勞累?他們半年前就開始在大海裏訓練了,根本就不暈船,一個月的航海對他們來說和就是小菜一碟。
上岸後建立陣地、搬運物資,然後就唿唿大睡了。一覺睡到第二天早晨開飯,然後精神抖擻地列隊掃平膽敢抵抗的一切敵人。
這次的援軍一半是廣東、廣西的營兵,一半是兩廣海邊的衛所兵。他們在半年前就被調到海邊與大海上訓練過了,是經過嚴格訓練留下來的精英。
明軍按照王宏宇的長槍大陣與柔佛的步兵對陣,首先是弗朗機炮打出的炸彈打散了柔佛軍大陣,然後是虎蹲炮散彈全方位覆蓋的炸彈攻擊,接著散彈轟擊。
接近70步距離時開始紙裝一體彈火槍射擊,50步內三眼銃射擊,之後是手榴彈轟炸,最後刺刀拚殺。
明軍營兵在中,衛所兵在兩翼,對接整齊、步調一致,柔佛軍哪裏招架得住,紛紛丟掉鳥銃四散逃命,明軍在後麵掩殺。
一戰下來,柔佛步兵死傷4000多,逃跑中溜號者不知有多少,最後迴到西海岸的步兵隻剩不到9000人了。
戰後,柔佛軍撤退了,再也不敢與明軍在正麵戰場作戰了。
蔡複一也不著急進兵,他安排船隊從兩廣運送更多明軍和物資抵達,徹底穩固了馬六甲、新加坡等城市。
葡萄牙也兌現諾言,將馬六甲主權交給大明。
雙方進一步合作。
大明也兌現諾言,馬六甲的港口和商站,依舊由葡萄牙各個公司運營,葡萄牙人社區允許在馬六甲、新加坡和澳門安居樂業。
葡萄牙也從果阿調來了增援艦隊,準備奪迴南洋被尼德蘭奪取的殖民地,等大明打下柔佛後,派海陸軍支援葡萄牙收複失地。
朝廷的任命書到了,劉香被封為瓊州總兵,正式擔任新加坡土司,允許她世代傳承。
明軍經過休整以後,由曹希斌率領營兵、衛所兵,侯采、周誌率領神農軍北上。
這次再沒有正麵戰場大戰的機會了,柔佛軍隻在險要地方和城市設防。
明軍用紅夷大炮和炸藥炸塌城牆或要塞,然後柔佛守軍投降,死傷不算多,貧民更是很少被牽連。
曆時2個月,攻滅柔佛王國。
大批馬來人投降了,普通馬來人本就對大明有向往之情,此時見尼德蘭、倭國強援都已覆滅,隻能選擇投降。
以後需要用幾年時間,穩固大明在馬來半島的控製。
當地也因為地方太遠,而且需要羈縻,不能派遣大量本土官吏到來,所以實行類似土司製度,建立宣撫司。
馬來半島共2個宣撫司。
一個是新加坡宣撫司,地理麵積當然大於新加坡,至少到後世吉隆坡的區域。
這個部分是劉香管轄,遷徙來大量漢人。雖然是劉香一族可傳承,但是其內部根基包括華商、華人工匠、馬來農民、建設軍屯和衛所。
所以大明的主權和影響力母庸置疑。
這樣保證了大明的絕對影響力。
第二個宣撫司則更向北,與暹羅接壤。
內部馬來人眾多,其他各族也都有。需要明軍保持彈壓狀態,並且宣撫司任用投誠且忠於大明的本地人。
日後需要長時間進行控製和同化。
不過馬來人本就親近大明,有三成會漢語,很快就適應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