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打贏了馬六甲之戰
挽明:從在野侯爵開始 作者:雪豹導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尼德蘭人沒有刺刀。
當他們看到明軍舉著刺刀衝過來,要麽揮舞槍托抵抗,要麽拔出佩劍格鬥。
各打各的隊形就亂了,明軍刺刀衝鋒,橫隊整齊而又有氣勢,彼此之間間隔半步,可以形成刺刀牆,讓敵人避無可避。
一排刺刀捅上去,就是一排敵人慘叫著倒下。
後麵的尼德蘭步兵看到血腥無比,又毫無勝算,紛紛丟棄武器逃跑。
尼德蘭人一逃,倭軍也很狡詐,趕緊且戰且退。
明葡聯軍當然更願意打弱的。
於是追著尼德蘭潰兵猛打猛殺,讓他們軍旗倒地,俘虜他們的陸軍上校。
倭軍則紛紛逃到岸邊的安宅船那邊。
可是船不夠啊!
大半的安宅船被派出去掩護蓋倫戰艦了,除了船上的人岸上倭兵還有7000多人呢,剩下不到50幾艘安宅船根本不夠坐。
倭兵又展開爭奪,一些軍吏本來還在安排有序登船,一些倭兵等不及,或者看自己位置靠後可能上不去,幹脆對著軍吏打黑槍。
“砰!”
一聲聲槍響放倒軍吏和前麵的人。
“下克上!下克上!”
狂熱的倭兵甚至引以為傲,開始動手搶奪上船的機會。
明軍趁亂追殺,讓敵人亂上加亂,最後隻有三十幾艘安宅船逃離了岸邊。其餘船隻被明軍破壞,那些敵軍更是除了投降無路可逃。
倒是尼德蘭人的陸戰隊分散逃竄,趁著倭軍混亂吸引注意力,趕緊向蓋倫戰艦求援。
明軍海上無法殲滅尼德蘭剩餘戰艦,不論新式戰艦、蜈蚣船還是廣船都已傷痕累累,為了保持接下來海上的控製權,不被大明、尼德蘭以外其他勢力趁機而入,所以暫時隻炮擊,不靠近死戰。
東印度公司總督科恩,一麵讓蓋倫戰艦遠遠跟明軍開炮,一麵派出十幾艘小艇,救迴來五百多人。
還剩下不少的尼德蘭人沒有來得及上船,隻能乖乖向明葡聯軍投降。
這些俘虜都有用,對於人丁稀少的尼德蘭實在太寶貴了,所以蔡複一決定看押好這些俘虜,後麵談判、索要贖金和交換俘虜大有用處。
蔡複一還活著。
但是少了一條手臂。
之前遭到密集炮轟時斷了一條手臂,成了獨臂巡撫。
以我殘軀化為鋒失的時候,兩艘戰艦雖然粉碎,但是他抱住了桅杆,被明軍廣船所救。
被營救以後,他火線截肢、消毒、包紮,以獨臂繼續堅持在海上控製馬六甲海峽。
科恩見無力翻盤,隻得帶著艦隊向西逃竄,再向南到蘇門答臘和爪哇島的據點。
驚魂稍定以後,科恩一麵派人趕緊聯係尼德蘭本土,一麵趕緊派人探查巴達維亞是否安全。
明軍這邊沒有追擊。
一來是損耗很大,葡萄牙人殘存的20幾艘戰艦幾乎都報廢了,明軍的戰艦也損壞很大,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修理。
二來是有更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徹底控製馬來半島。
戰艦損壞嚴重不能追擊尼德蘭戰艦,蔡複一決定按照王宏宇的說法:“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則行事。
此事王宏宇事先早有預見,在東南亞大明要樹立威望。
既然柔佛動用舉國之力侵犯我新加坡、馬六甲,那就讓他付出代價,一不做二不休,幹脆把柔佛滅了,把馬來半島全部收為己有,接著繼續攻打柔佛王國。
柔佛的國王被侯采擊斃了,敗軍零散逃迴去了,明軍當時急著救援馬六甲要塞,兵力有限,沒有繼續追趕。
柔佛王族和其他貴族本來就反對國王自不量力,不顧大家的反對悍然侵犯大明,既然國王戰死了,以國王的兒子尚小為由擁立國王的堂弟為王。
新國王和貴族們知道柔佛遠不是大明的對手,原先依賴尼德蘭海軍還可以勉強一戰,現在尼德蘭人被大明打跑了,倭寇也逃亡了,隻能派使臣求和。
但是柔佛把入侵大明的新加坡定義為收服失去100之久的國土,始終不承認是入侵大明;大明則拿出從葡萄牙接收星城的契約,說明此事與第三者柔佛無關。
雙方一開始就在原則問題上談到了僵局。
哪一方都不肯放棄原則問題,談判無法繼續進行下去了。柔佛不承認入侵新加坡,他們提出的其他條件就被蔡複一一口拒絕了。
蔡複一並且勒令柔佛國投降,當一個大明的附屬國家,否則大明大軍一動,柔佛王國便會玉石俱焚,柔佛王國就不存在了。
柔佛新國王剛上台就投降大明,他怕王族人不幹,隻好召集王族、大臣討論。
王族首先不答應,大臣均是貴族的代理人,甚至還有尼德蘭的傀儡。
他們站在貴族、尼德蘭的立場上堅決反對投降,幾乎百分之百都是主戰派。
他們認為大明現在可戰之兵隻有一萬,並且是疲敝之軍,新的兵力短時間內到不了。柔佛在本土作戰,適齡人全部上戰場,還可以組織起3萬正規步兵和數萬二線步兵。
柔佛以三倍於大明的兵力,隻要上下齊心協力守衛家園,一定能把大明的疲敝之軍趕下海。
至於大明入侵柔佛,數萬二線步兵和全國百姓都會起來反抗,柔佛王國死戰到底!
那就隻能死了。
王宏宇在開戰前就預料到了柔佛會加入尼德蘭與倭國的同盟,此時第二批明軍已經出發將近一個月了,並且帶著新式武器,按計劃幾日內就會到達。
蔡複一沒有急於進攻柔佛,一邊修整一邊打造攻城器械,5天後200多艘商船滿載著一萬大明營兵、衛所兵和軍用物資到達馬六甲。
登陸後還沒有休息,早已得到消息的柔佛王國決不能讓大明的援軍在岸上站穩腳跟,已經集結在馬來半島南部的1萬5千柔佛步兵很快就殺到了海邊。
他們要在大明援軍最疲憊時把這支援軍消滅,否則柔佛國就危險了。新上任的國王和大臣也要用一次大勝穩定人心,並且鼓起國民死戰的決心。
大明也正想真的擴大馬來半島的影響呢。
既然他想繼續打,那就滅了它。
當他們看到明軍舉著刺刀衝過來,要麽揮舞槍托抵抗,要麽拔出佩劍格鬥。
各打各的隊形就亂了,明軍刺刀衝鋒,橫隊整齊而又有氣勢,彼此之間間隔半步,可以形成刺刀牆,讓敵人避無可避。
一排刺刀捅上去,就是一排敵人慘叫著倒下。
後麵的尼德蘭步兵看到血腥無比,又毫無勝算,紛紛丟棄武器逃跑。
尼德蘭人一逃,倭軍也很狡詐,趕緊且戰且退。
明葡聯軍當然更願意打弱的。
於是追著尼德蘭潰兵猛打猛殺,讓他們軍旗倒地,俘虜他們的陸軍上校。
倭軍則紛紛逃到岸邊的安宅船那邊。
可是船不夠啊!
大半的安宅船被派出去掩護蓋倫戰艦了,除了船上的人岸上倭兵還有7000多人呢,剩下不到50幾艘安宅船根本不夠坐。
倭兵又展開爭奪,一些軍吏本來還在安排有序登船,一些倭兵等不及,或者看自己位置靠後可能上不去,幹脆對著軍吏打黑槍。
“砰!”
一聲聲槍響放倒軍吏和前麵的人。
“下克上!下克上!”
狂熱的倭兵甚至引以為傲,開始動手搶奪上船的機會。
明軍趁亂追殺,讓敵人亂上加亂,最後隻有三十幾艘安宅船逃離了岸邊。其餘船隻被明軍破壞,那些敵軍更是除了投降無路可逃。
倒是尼德蘭人的陸戰隊分散逃竄,趁著倭軍混亂吸引注意力,趕緊向蓋倫戰艦求援。
明軍海上無法殲滅尼德蘭剩餘戰艦,不論新式戰艦、蜈蚣船還是廣船都已傷痕累累,為了保持接下來海上的控製權,不被大明、尼德蘭以外其他勢力趁機而入,所以暫時隻炮擊,不靠近死戰。
東印度公司總督科恩,一麵讓蓋倫戰艦遠遠跟明軍開炮,一麵派出十幾艘小艇,救迴來五百多人。
還剩下不少的尼德蘭人沒有來得及上船,隻能乖乖向明葡聯軍投降。
這些俘虜都有用,對於人丁稀少的尼德蘭實在太寶貴了,所以蔡複一決定看押好這些俘虜,後麵談判、索要贖金和交換俘虜大有用處。
蔡複一還活著。
但是少了一條手臂。
之前遭到密集炮轟時斷了一條手臂,成了獨臂巡撫。
以我殘軀化為鋒失的時候,兩艘戰艦雖然粉碎,但是他抱住了桅杆,被明軍廣船所救。
被營救以後,他火線截肢、消毒、包紮,以獨臂繼續堅持在海上控製馬六甲海峽。
科恩見無力翻盤,隻得帶著艦隊向西逃竄,再向南到蘇門答臘和爪哇島的據點。
驚魂稍定以後,科恩一麵派人趕緊聯係尼德蘭本土,一麵趕緊派人探查巴達維亞是否安全。
明軍這邊沒有追擊。
一來是損耗很大,葡萄牙人殘存的20幾艘戰艦幾乎都報廢了,明軍的戰艦也損壞很大,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修理。
二來是有更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徹底控製馬來半島。
戰艦損壞嚴重不能追擊尼德蘭戰艦,蔡複一決定按照王宏宇的說法:“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則行事。
此事王宏宇事先早有預見,在東南亞大明要樹立威望。
既然柔佛動用舉國之力侵犯我新加坡、馬六甲,那就讓他付出代價,一不做二不休,幹脆把柔佛滅了,把馬來半島全部收為己有,接著繼續攻打柔佛王國。
柔佛的國王被侯采擊斃了,敗軍零散逃迴去了,明軍當時急著救援馬六甲要塞,兵力有限,沒有繼續追趕。
柔佛王族和其他貴族本來就反對國王自不量力,不顧大家的反對悍然侵犯大明,既然國王戰死了,以國王的兒子尚小為由擁立國王的堂弟為王。
新國王和貴族們知道柔佛遠不是大明的對手,原先依賴尼德蘭海軍還可以勉強一戰,現在尼德蘭人被大明打跑了,倭寇也逃亡了,隻能派使臣求和。
但是柔佛把入侵大明的新加坡定義為收服失去100之久的國土,始終不承認是入侵大明;大明則拿出從葡萄牙接收星城的契約,說明此事與第三者柔佛無關。
雙方一開始就在原則問題上談到了僵局。
哪一方都不肯放棄原則問題,談判無法繼續進行下去了。柔佛不承認入侵新加坡,他們提出的其他條件就被蔡複一一口拒絕了。
蔡複一並且勒令柔佛國投降,當一個大明的附屬國家,否則大明大軍一動,柔佛王國便會玉石俱焚,柔佛王國就不存在了。
柔佛新國王剛上台就投降大明,他怕王族人不幹,隻好召集王族、大臣討論。
王族首先不答應,大臣均是貴族的代理人,甚至還有尼德蘭的傀儡。
他們站在貴族、尼德蘭的立場上堅決反對投降,幾乎百分之百都是主戰派。
他們認為大明現在可戰之兵隻有一萬,並且是疲敝之軍,新的兵力短時間內到不了。柔佛在本土作戰,適齡人全部上戰場,還可以組織起3萬正規步兵和數萬二線步兵。
柔佛以三倍於大明的兵力,隻要上下齊心協力守衛家園,一定能把大明的疲敝之軍趕下海。
至於大明入侵柔佛,數萬二線步兵和全國百姓都會起來反抗,柔佛王國死戰到底!
那就隻能死了。
王宏宇在開戰前就預料到了柔佛會加入尼德蘭與倭國的同盟,此時第二批明軍已經出發將近一個月了,並且帶著新式武器,按計劃幾日內就會到達。
蔡複一沒有急於進攻柔佛,一邊修整一邊打造攻城器械,5天後200多艘商船滿載著一萬大明營兵、衛所兵和軍用物資到達馬六甲。
登陸後還沒有休息,早已得到消息的柔佛王國決不能讓大明的援軍在岸上站穩腳跟,已經集結在馬來半島南部的1萬5千柔佛步兵很快就殺到了海邊。
他們要在大明援軍最疲憊時把這支援軍消滅,否則柔佛國就危險了。新上任的國王和大臣也要用一次大勝穩定人心,並且鼓起國民死戰的決心。
大明也正想真的擴大馬來半島的影響呢。
既然他想繼續打,那就滅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