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對街道的熟悉度,關月自是比不過關子瑤。
她每年都會來景家住一段時間,早就將這街頭巷尾模遍了,而關月此前並不常來。
“姐姐這是想帶我去哪兒?”
關子瑤:“到了你就知道了。”
關月看著街道的布局,仔細迴想了一下,似乎有點印象,“這是......去府衙的路?”
“正是。”
關子瑤沒有多解釋,隻帶著她拐了兩道彎,又繞過三個巷子,最終停在府衙外。
公堂外圍著不少人,個個伸長脖子,鼓著眼睛,想瞧清裏邊的情形或聽得隻言片語,卻都沒能成功。
從這裏到公堂,隔著三道門的距離,門外有衙役把守,他們進不得。
關月踮起腳尖,往裏看了看,隻能隱約分辨出堂下站在四個人。
“發生什麽了,怎麽這麽多人看?”她問道。
關子瑤指著最左邊的男子,衝她挑眉,“那是柳家的管家。”
關月一愣,“這一樁,是柳家的案子?”
“近來柳家都已經成為公堂上的常客了,什麽陳年舊事都被挖了出來,當然,新犯的蠢事也不少。”
有事,有人申冤,對簿公堂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就是這兩個月柳家出的事太多,風雨飄搖,大家都在暗暗揣測柳家什麽時候樓塌。
“依我看,十有八九是被人針對了。”關子瑤點評道。
關月聽著她的話,笑了笑,“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自己做了虧心事,總要承擔後果才是。”
她知道常澤有安排,卻沒想到時間拉得這麽長。
不過這樣也好,恰好能趕上阿堅上任。
如此,這第一把火就有地兒可燒了。
景濤和常澤這段時日生意往來多了些,因著關月的關係,不免對他多了幾分留意。
柳家三番五次出事,景濤定能猜到其中有常澤的手筆,不過他沒有聲張,所以關子瑤並不知情。
她隻曉得,作惡多端的人就該得到懲罰。
“你說得一點沒錯,”她肯定道,“惡有惡報。”
關子瑤雖然不知道這背後風起的原因,但她對柳家的行事做派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以次充好,惡意詆毀對家都算是輕的。
藐視人命,仗勢欺人更是可惡。
即便有信王府在背後支持,但這樣的事發生得多了,樁樁件件堆起來,指不定什麽時候就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你想進去聽聽裏麵在說些什麽嘛?”關子瑤問道,“我可以托我舅舅找人,悄悄帶我們進去旁聽。”
她以為關月會很感興趣,沒想到關月卻搖了搖頭,“不聽了。”
現在鬧得再厲害,也不能蓋棺定論。
唯一能將信王府和柳家一同傾覆的,隻有夏帝的態度和旨意。
而這中間,需要有人遞梯子。
阿堅就是那個人。
關月迴過神,示意關子瑤往外走,脫離圍觀人群。
“咱們今日是出來玩的,就不必為別的事分心。”
關子瑤覺得她對此事的態度有些奇怪,但沒有多問,順著她的意思去尋臨時攤位。
為了吸引客人,攤主個個都拿出了壓箱底的寶貝。
不僅有稀罕的舶來品,還有老物、舊物,一看即知年代久遠,不可複製。
若是喜歡,必得下手,被人先一步買走,就再沒機會了。
關月一家家看過去,步子輕快。
關子瑤剛要說她走馬觀花,想讓她慢些,就見她在一家織物攤前停了下來。
攤主是個老嫗,不善言辭,在一眾吆喝聲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關月駐足時,她還在認真用針勾著線條。
是古法手藝,偏涼州一帶的做法。
“婆婆,這個怎麽賣的?”
聽到有人問價,老嫗先是一頓,而後連忙放下手中的針和線團,“姑娘指的是這個嗎?”
她將那根編繩遞到關月手中,“您眼光真好。這是涼州那邊的手藝,現在幾乎看不到了。您瞧瞧這走線和紋路,絲絲入扣,一點都沒有毛刺,很有收藏意義的。”
關月拿在手裏,仔細看了看。
的確如老嫗所說,這根編繩極好,當初編它的人定是個巧手。
隻是關月看中的並非編繩技法,而是它所用的線料——
看起來,跟當初她和陸淮舟在清風觀中找到的那根是同一款線料。
“婆婆是涼州人士?”
老嫗笑著點頭,“是,不過年輕時就離開了涼州。”
“因為生計?”
老嫗搖頭。
許是太久沒人跟她閑聊了,她心中苦悶,見關月似乎很有耐心想聽她說話,便主動道,“說來也不怕姑娘笑話,我十三歲時,家裏被雷劈中,家人都死了,唯獨我還活著。從那以後,村裏人便說我是不祥之人,克親。”
“我備受指責,隻能離開。後嫁到夫家不久,外出賣菜,家中起火,夫君一家盡數喪生,又隻有我活了下來,我便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不能擁有親緣。所有與我相親的人都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離去。”
“後來,我沒再嫁人,也沒有孩子,機緣巧合之下,幹起了淘貨的買賣,一幹就是四十年,攢不下錢,但也不至於餓死。”
迴想起這些年的漂泊,她歎了口氣。
抬眼見關月盯著編繩細看,怕她嫌棄不好,於是又道,“姑娘放心,我做生意從不欺瞞客人,這根編繩不貴,保證是老物,不是故意做舊的。”
她知道有些貴人喜愛收藏,卻也怕收到贗品。
不過她的攤位上都是些普通織物,不像古董那一類東西,不止幾個錢,沒必要為了騙錢昧著良心做事。
“婆婆不必緊張,我沒有懷疑東西是假的。”
關月衝她安撫性地笑笑,“我隻是有些好奇,這編繩所用的線料在這會兒看來不算太精致,往前倒轉三十年,隻怕也不是普通人舍得買的。”
老嫗點頭道,“是這樣的。而且當初能製得這種成色和質地的坊不多,現在由於技藝越發精湛,這種線料也不再產了。”
“那您還記得當初有那些作坊有此技藝?”
老嫗眉頭攏起,思索片刻後搖頭,“時間太久遠,我實在想不起來了。”
她每年都會來景家住一段時間,早就將這街頭巷尾模遍了,而關月此前並不常來。
“姐姐這是想帶我去哪兒?”
關子瑤:“到了你就知道了。”
關月看著街道的布局,仔細迴想了一下,似乎有點印象,“這是......去府衙的路?”
“正是。”
關子瑤沒有多解釋,隻帶著她拐了兩道彎,又繞過三個巷子,最終停在府衙外。
公堂外圍著不少人,個個伸長脖子,鼓著眼睛,想瞧清裏邊的情形或聽得隻言片語,卻都沒能成功。
從這裏到公堂,隔著三道門的距離,門外有衙役把守,他們進不得。
關月踮起腳尖,往裏看了看,隻能隱約分辨出堂下站在四個人。
“發生什麽了,怎麽這麽多人看?”她問道。
關子瑤指著最左邊的男子,衝她挑眉,“那是柳家的管家。”
關月一愣,“這一樁,是柳家的案子?”
“近來柳家都已經成為公堂上的常客了,什麽陳年舊事都被挖了出來,當然,新犯的蠢事也不少。”
有事,有人申冤,對簿公堂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就是這兩個月柳家出的事太多,風雨飄搖,大家都在暗暗揣測柳家什麽時候樓塌。
“依我看,十有八九是被人針對了。”關子瑤點評道。
關月聽著她的話,笑了笑,“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自己做了虧心事,總要承擔後果才是。”
她知道常澤有安排,卻沒想到時間拉得這麽長。
不過這樣也好,恰好能趕上阿堅上任。
如此,這第一把火就有地兒可燒了。
景濤和常澤這段時日生意往來多了些,因著關月的關係,不免對他多了幾分留意。
柳家三番五次出事,景濤定能猜到其中有常澤的手筆,不過他沒有聲張,所以關子瑤並不知情。
她隻曉得,作惡多端的人就該得到懲罰。
“你說得一點沒錯,”她肯定道,“惡有惡報。”
關子瑤雖然不知道這背後風起的原因,但她對柳家的行事做派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以次充好,惡意詆毀對家都算是輕的。
藐視人命,仗勢欺人更是可惡。
即便有信王府在背後支持,但這樣的事發生得多了,樁樁件件堆起來,指不定什麽時候就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你想進去聽聽裏麵在說些什麽嘛?”關子瑤問道,“我可以托我舅舅找人,悄悄帶我們進去旁聽。”
她以為關月會很感興趣,沒想到關月卻搖了搖頭,“不聽了。”
現在鬧得再厲害,也不能蓋棺定論。
唯一能將信王府和柳家一同傾覆的,隻有夏帝的態度和旨意。
而這中間,需要有人遞梯子。
阿堅就是那個人。
關月迴過神,示意關子瑤往外走,脫離圍觀人群。
“咱們今日是出來玩的,就不必為別的事分心。”
關子瑤覺得她對此事的態度有些奇怪,但沒有多問,順著她的意思去尋臨時攤位。
為了吸引客人,攤主個個都拿出了壓箱底的寶貝。
不僅有稀罕的舶來品,還有老物、舊物,一看即知年代久遠,不可複製。
若是喜歡,必得下手,被人先一步買走,就再沒機會了。
關月一家家看過去,步子輕快。
關子瑤剛要說她走馬觀花,想讓她慢些,就見她在一家織物攤前停了下來。
攤主是個老嫗,不善言辭,在一眾吆喝聲中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關月駐足時,她還在認真用針勾著線條。
是古法手藝,偏涼州一帶的做法。
“婆婆,這個怎麽賣的?”
聽到有人問價,老嫗先是一頓,而後連忙放下手中的針和線團,“姑娘指的是這個嗎?”
她將那根編繩遞到關月手中,“您眼光真好。這是涼州那邊的手藝,現在幾乎看不到了。您瞧瞧這走線和紋路,絲絲入扣,一點都沒有毛刺,很有收藏意義的。”
關月拿在手裏,仔細看了看。
的確如老嫗所說,這根編繩極好,當初編它的人定是個巧手。
隻是關月看中的並非編繩技法,而是它所用的線料——
看起來,跟當初她和陸淮舟在清風觀中找到的那根是同一款線料。
“婆婆是涼州人士?”
老嫗笑著點頭,“是,不過年輕時就離開了涼州。”
“因為生計?”
老嫗搖頭。
許是太久沒人跟她閑聊了,她心中苦悶,見關月似乎很有耐心想聽她說話,便主動道,“說來也不怕姑娘笑話,我十三歲時,家裏被雷劈中,家人都死了,唯獨我還活著。從那以後,村裏人便說我是不祥之人,克親。”
“我備受指責,隻能離開。後嫁到夫家不久,外出賣菜,家中起火,夫君一家盡數喪生,又隻有我活了下來,我便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不能擁有親緣。所有與我相親的人都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離去。”
“後來,我沒再嫁人,也沒有孩子,機緣巧合之下,幹起了淘貨的買賣,一幹就是四十年,攢不下錢,但也不至於餓死。”
迴想起這些年的漂泊,她歎了口氣。
抬眼見關月盯著編繩細看,怕她嫌棄不好,於是又道,“姑娘放心,我做生意從不欺瞞客人,這根編繩不貴,保證是老物,不是故意做舊的。”
她知道有些貴人喜愛收藏,卻也怕收到贗品。
不過她的攤位上都是些普通織物,不像古董那一類東西,不止幾個錢,沒必要為了騙錢昧著良心做事。
“婆婆不必緊張,我沒有懷疑東西是假的。”
關月衝她安撫性地笑笑,“我隻是有些好奇,這編繩所用的線料在這會兒看來不算太精致,往前倒轉三十年,隻怕也不是普通人舍得買的。”
老嫗點頭道,“是這樣的。而且當初能製得這種成色和質地的坊不多,現在由於技藝越發精湛,這種線料也不再產了。”
“那您還記得當初有那些作坊有此技藝?”
老嫗眉頭攏起,思索片刻後搖頭,“時間太久遠,我實在想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