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嚴為人孤傲不群,對於韓文這樣勉強算得上誌大才疏的平庸人物雖然看不上眼,卻也不好拂了他的美意,便換了便裝與韓文從驛站中走了出來。
此時遇到趙彥二人,沈嚴本以為是韓文故意安排了這次‘偶遇’,為的是讓自己能在院試中對這二人網開一麵,隻是看幾人的表現,倒像是真的偶遇,他倒也不好胡亂猜測了。
趙彥對這位沈相公的身份有了猜測,自然不肯放過這麽好的一個結交機會,扭頭見自己桌上杯盤狼藉,怕是韓知府與沈嚴不肯屈尊,便招唿小二道:“給我們在樓上開一間雅間,再來些好酒好菜。”
小二笑嘻嘻的答應一聲,正要轉身去安排,不想卻被沈嚴喝止,隨後就聽其說道:“韓兄,今夜中秋佳節,三五人若是在雅間中不免有些清冷,我看不如就在這大堂裏略微盤桓片刻吧。”
韓文點頭道:“甚好。”
趙彥見這位沈相公不給麵子,再看其麵相與做派,想必是個自詡風骨的‘清流’,聽說這種人軟硬不吃,除非是同道中人,否則其他人很不好結交。
想到這裏,趙彥覺得還是不要留下來礙眼的好,便想要告辭離去,結果沒等開口,便聽韓知府對沈嚴道:“沈老弟之前不是說過,想要見見寫出‘咬定青山不放鬆’之人嗎?現在其人就在眼前,你倒是可以好好考校一番。”
沈嚴神色一動,隨後上下打量了趙彥幾眼。
平心而論,沈嚴很是喜愛《竹石》這首詩,不過眼前的趙彥其貌不揚,他很難將其與《竹石》的作者聯係起來。
“韓兄說笑了,在下才疏學淺,如何擔當的起考校二字。”沈嚴麵上帶笑,眼中卻並無笑意,他將目光轉向韓文,又道:“不過今日中秋月圓,前有東坡居士的《水調歌頭》流傳後世,後有當朝翰林院徐侍講的《中秋月》載譽一時,我等今日不妨也效仿前輩,試作一二如何?”
韓文撫掌笑道:“春花秋月,自當作詩詞以記之,便請沈老弟先來吧。”
沈嚴也不推辭,他雖然並未入選翰林院,對自己的才學卻也頗為自負,不過片刻便作了一首詩出來。
韓文聽完讚道:“好詩,沈老弟此詩誌向高潔,有如天上明月,當浮一大白。”
趙彥陪坐在一旁,此時心中略有不安,明代中後期以及清代與中秋有關的詩詞肯定是有的,不過他沒有印象,如今要作的話隻能是憑自己的真本事了。
酒樓大堂外人來人往,不知不覺已過去了小半個時辰,韓文與張文淵期間各自作了一首詩與一首詞,現在便隻有趙彥沒有開口了。
韓文的詩隻能說還算過得去,沈嚴隻是不輕不重的讚了兩聲,不過對於張文淵的詞,他可是頗有些驚豔,其後著實誇讚了一番。
張文淵隱約也猜到了沈嚴的身份,自己的詞能得沈提學的青睞,他心中自然很是高興。
此時該趙彥將所作詩詞吟誦出來了,張文淵扭頭見其猶自在怔怔出神,便在桌底下不輕不重的踢了他一腳,提醒他不要在沈提學麵前失了印象。
趙彥迴過神來後,見三人俱都將目光轉向了自己,便起身說道:“學生於詩詞一道不甚精通,如今偶有所得,請韓世伯、沈先生並張兄指教。”
韓文道:“謙遜之詞便不要說了,若是你於詩詞一道不甚精通,又豈能作出‘咬定青山不放鬆’之句來?還是快些將詩詞吟誦出來,讓沈先生鑒賞一二吧。”
趙彥聞言在堂中踱了幾步,徐徐吟道:“滹沱葉未下,鄉野秋欲生。樓前人如織,客居真定城。重以桑梓念,淒其常山情。不知天外雁,何事樂長征?”
滹沱河邊的樹葉尚未落下,鄉野間秋意即將漫生,雅客居前人流如織,我卻因為院試而客居在府城,此時對家鄉的思念縈繞在心頭,身處常山不由產生淒涼之情,不知天外高飛的鴻雁,卻是為了什麽事情而遠途跋涉?
真定古稱常山,沈嚴自然知道,此時趙彥這首詩描述的乃是思鄉之情,倒是也勾起了他的心事,不知家中老父老母是否安好,值此佳節之時,會不會遙望星空,在思念自己這個不孝的兒子呢?
…………………………
簪花禮起源於唐代,在為新科進士慶祝的“曲江宴”上,簪花禮是最重要的程序,新科進士人人簪花以示榮耀,並要選出年紀最輕者為探花郎,乘馬遊遍京城名園,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宋皇室繼承了唐皇室對簪花的熱愛,皇帝主持簪花禮在太宗時成為定製。
到了明代,民間已無複唐宋男子簪花的盛況,此時的簪花禮雖然更為細化,簪花也更為精致,但禮儀程式就像白銀打造的簪花,僵硬呆板,早已失去了簪花禮祝福生機、寄情未來的寓意,隻是淪為了一個形式。
院試已然結束,趙彥雖然順利通過,卻並未繼續之前的好運氣,最後隻得了個第三名,不過他也已經很知足了,隻是對於某些看熱鬧的人來說,縣試府試皆被點為案首的趙彥,在院試沒有再續佳績,成為案首並獲得小三元的稱號,實在是有些無趣。
簪花禮後要拜孔廟,在進行了一套固定的程序後,便是簪花宴,這算是一個歡迎宴會,歡迎通過院試的讀書人們,正式成為了大明士大夫中的一員,比之鄉試後的鹿鳴宴,以及殿試後的恩榮宴卻是要簡單的多。
雖然趙彥沒有獲得‘小三元’的榮譽,沈提學依舊對他另眼相看,除了中秋節晚上那首詩的影響外,趙彥表現出來的謙遜不驕矜也讓沈提學頗為讚賞,畢竟既聰明好學,又懂事知進退的孩子總是要更惹人喜愛的。
簪花宴後的第二日,坐在迴深州的馬車上,聽著那車夫一口一個趙秀才,一口一個張秀才的叫著,趙彥心中還是稍微有些得意的,不過他隨後想到自己雖然成了秀才,也隻不過是剛剛踏入‘士’這個階層,在其中依舊屬於墊底的存在,這份得意便淡了許多。
張文淵也順利通過了院試,名列院試第六名,十年寒窗苦,終於換來了如今的可喜成就,這一路上他連做夢都在笑。
九月初三中午,載著二人的馬車終於到了深州西城門外,等放下趙彥後,便載著張文淵向城東南的棗科村駛去。
近鄉情更怯並不適用於此時的趙彥,況且舊州鎮也不是他的家鄉,嚴格說來連桃村也不是,他的家鄉在五百多年後。
“師兄?”
還未走到村口,王麟的大嗓門就傳了過來,隨後就見一陣煙塵飛揚,一匹棗紅色的高頭大馬風馳電掣般的奔到趙彥跟前,隨後被人一勒韁繩,前蹄騰空,唏律律叫了兩聲後停了下來。
“咳咳……”趙彥捂著嘴咳嗽了兩聲,隨即沒好氣的抬頭看向王麟。
王麟此時的身高將近有一米九,渾身肌肉虯結,看起來威猛的一塌糊塗。
“師兄,快上馬,你坐好了,我牽你迴家。”
牽你妹啊……你當我是狗不成?趙彥拿這個二愣子沒辦法,也懶得訓斥他,看離家還有一小段路,便開口問道:“你專門在村口等著我的?”
“哪有……今天我爹好不容易出門了,李夫子也休沐了,家裏沒人管我,我就跑出來遛馬,走到村口的時候正好看見師兄。”王麟說完扭頭看了趙彥一眼,滿臉古怪之色。
趙彥見了他這個模樣,也不知他又出了什麽幺蛾子,隻得虛踢了他一腳,道:“又怎麽了?”
王麟嘿嘿一笑,傻乎乎說道:“我爹說你現在是秀才,身份不一樣了,所以讓我以後不準叫你師兄。”
趙彥來到這個世界後的第一個朋友就是王麟,與其相處了一年多的時間,心中已然將他當作了半個親人,王大戶此時公然‘離間’兩人的關係,趙彥怎麽可能同意。
“沒事,秀才也是兩隻眼睛一個鼻子,李夫子不也是秀才嗎,還不是要到你家去教書,以前怎麽叫以後還怎麽叫,要是你爹訓你,你就說是我說的。”
王麟愣愣的點了點頭,又道:“師兄,你中秀才的消息從州衙散播出來以後,每天都有許多人去你家。我那天去找師傅練拳的時候,有個胖女人去找師傅,好像是要給你說媳婦。”
趙彥聞言忙追問道:“那我爹沒答應吧?”
這時代的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用後世一個名詞來說的話就是抽獎,紅蓋頭掀起來的那一刻,便是最終謎底揭曉的時刻,你的老婆到底是美如天仙,還是醜勝無鹽,壓根就由不得你。
“這我就不知道了,那胖女人來了之後,我就被師傅給打發走了。”王麟撓了撓頭說道。
趙彥無奈的一拍額頭,希望便宜老爹沒有輕易做下決定吧。
“李夫子休沐後是迴家了,還是在你家小院裏讀書?”
王麟迴道:“李夫子前些日子把家搬過來了,現在一直住在那個小院裏呢。”
趙彥點點頭,說道:“那先去你家拜見夫子。”
此時遇到趙彥二人,沈嚴本以為是韓文故意安排了這次‘偶遇’,為的是讓自己能在院試中對這二人網開一麵,隻是看幾人的表現,倒像是真的偶遇,他倒也不好胡亂猜測了。
趙彥對這位沈相公的身份有了猜測,自然不肯放過這麽好的一個結交機會,扭頭見自己桌上杯盤狼藉,怕是韓知府與沈嚴不肯屈尊,便招唿小二道:“給我們在樓上開一間雅間,再來些好酒好菜。”
小二笑嘻嘻的答應一聲,正要轉身去安排,不想卻被沈嚴喝止,隨後就聽其說道:“韓兄,今夜中秋佳節,三五人若是在雅間中不免有些清冷,我看不如就在這大堂裏略微盤桓片刻吧。”
韓文點頭道:“甚好。”
趙彥見這位沈相公不給麵子,再看其麵相與做派,想必是個自詡風骨的‘清流’,聽說這種人軟硬不吃,除非是同道中人,否則其他人很不好結交。
想到這裏,趙彥覺得還是不要留下來礙眼的好,便想要告辭離去,結果沒等開口,便聽韓知府對沈嚴道:“沈老弟之前不是說過,想要見見寫出‘咬定青山不放鬆’之人嗎?現在其人就在眼前,你倒是可以好好考校一番。”
沈嚴神色一動,隨後上下打量了趙彥幾眼。
平心而論,沈嚴很是喜愛《竹石》這首詩,不過眼前的趙彥其貌不揚,他很難將其與《竹石》的作者聯係起來。
“韓兄說笑了,在下才疏學淺,如何擔當的起考校二字。”沈嚴麵上帶笑,眼中卻並無笑意,他將目光轉向韓文,又道:“不過今日中秋月圓,前有東坡居士的《水調歌頭》流傳後世,後有當朝翰林院徐侍講的《中秋月》載譽一時,我等今日不妨也效仿前輩,試作一二如何?”
韓文撫掌笑道:“春花秋月,自當作詩詞以記之,便請沈老弟先來吧。”
沈嚴也不推辭,他雖然並未入選翰林院,對自己的才學卻也頗為自負,不過片刻便作了一首詩出來。
韓文聽完讚道:“好詩,沈老弟此詩誌向高潔,有如天上明月,當浮一大白。”
趙彥陪坐在一旁,此時心中略有不安,明代中後期以及清代與中秋有關的詩詞肯定是有的,不過他沒有印象,如今要作的話隻能是憑自己的真本事了。
酒樓大堂外人來人往,不知不覺已過去了小半個時辰,韓文與張文淵期間各自作了一首詩與一首詞,現在便隻有趙彥沒有開口了。
韓文的詩隻能說還算過得去,沈嚴隻是不輕不重的讚了兩聲,不過對於張文淵的詞,他可是頗有些驚豔,其後著實誇讚了一番。
張文淵隱約也猜到了沈嚴的身份,自己的詞能得沈提學的青睞,他心中自然很是高興。
此時該趙彥將所作詩詞吟誦出來了,張文淵扭頭見其猶自在怔怔出神,便在桌底下不輕不重的踢了他一腳,提醒他不要在沈提學麵前失了印象。
趙彥迴過神來後,見三人俱都將目光轉向了自己,便起身說道:“學生於詩詞一道不甚精通,如今偶有所得,請韓世伯、沈先生並張兄指教。”
韓文道:“謙遜之詞便不要說了,若是你於詩詞一道不甚精通,又豈能作出‘咬定青山不放鬆’之句來?還是快些將詩詞吟誦出來,讓沈先生鑒賞一二吧。”
趙彥聞言在堂中踱了幾步,徐徐吟道:“滹沱葉未下,鄉野秋欲生。樓前人如織,客居真定城。重以桑梓念,淒其常山情。不知天外雁,何事樂長征?”
滹沱河邊的樹葉尚未落下,鄉野間秋意即將漫生,雅客居前人流如織,我卻因為院試而客居在府城,此時對家鄉的思念縈繞在心頭,身處常山不由產生淒涼之情,不知天外高飛的鴻雁,卻是為了什麽事情而遠途跋涉?
真定古稱常山,沈嚴自然知道,此時趙彥這首詩描述的乃是思鄉之情,倒是也勾起了他的心事,不知家中老父老母是否安好,值此佳節之時,會不會遙望星空,在思念自己這個不孝的兒子呢?
…………………………
簪花禮起源於唐代,在為新科進士慶祝的“曲江宴”上,簪花禮是最重要的程序,新科進士人人簪花以示榮耀,並要選出年紀最輕者為探花郎,乘馬遊遍京城名園,所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宋皇室繼承了唐皇室對簪花的熱愛,皇帝主持簪花禮在太宗時成為定製。
到了明代,民間已無複唐宋男子簪花的盛況,此時的簪花禮雖然更為細化,簪花也更為精致,但禮儀程式就像白銀打造的簪花,僵硬呆板,早已失去了簪花禮祝福生機、寄情未來的寓意,隻是淪為了一個形式。
院試已然結束,趙彥雖然順利通過,卻並未繼續之前的好運氣,最後隻得了個第三名,不過他也已經很知足了,隻是對於某些看熱鬧的人來說,縣試府試皆被點為案首的趙彥,在院試沒有再續佳績,成為案首並獲得小三元的稱號,實在是有些無趣。
簪花禮後要拜孔廟,在進行了一套固定的程序後,便是簪花宴,這算是一個歡迎宴會,歡迎通過院試的讀書人們,正式成為了大明士大夫中的一員,比之鄉試後的鹿鳴宴,以及殿試後的恩榮宴卻是要簡單的多。
雖然趙彥沒有獲得‘小三元’的榮譽,沈提學依舊對他另眼相看,除了中秋節晚上那首詩的影響外,趙彥表現出來的謙遜不驕矜也讓沈提學頗為讚賞,畢竟既聰明好學,又懂事知進退的孩子總是要更惹人喜愛的。
簪花宴後的第二日,坐在迴深州的馬車上,聽著那車夫一口一個趙秀才,一口一個張秀才的叫著,趙彥心中還是稍微有些得意的,不過他隨後想到自己雖然成了秀才,也隻不過是剛剛踏入‘士’這個階層,在其中依舊屬於墊底的存在,這份得意便淡了許多。
張文淵也順利通過了院試,名列院試第六名,十年寒窗苦,終於換來了如今的可喜成就,這一路上他連做夢都在笑。
九月初三中午,載著二人的馬車終於到了深州西城門外,等放下趙彥後,便載著張文淵向城東南的棗科村駛去。
近鄉情更怯並不適用於此時的趙彥,況且舊州鎮也不是他的家鄉,嚴格說來連桃村也不是,他的家鄉在五百多年後。
“師兄?”
還未走到村口,王麟的大嗓門就傳了過來,隨後就見一陣煙塵飛揚,一匹棗紅色的高頭大馬風馳電掣般的奔到趙彥跟前,隨後被人一勒韁繩,前蹄騰空,唏律律叫了兩聲後停了下來。
“咳咳……”趙彥捂著嘴咳嗽了兩聲,隨即沒好氣的抬頭看向王麟。
王麟此時的身高將近有一米九,渾身肌肉虯結,看起來威猛的一塌糊塗。
“師兄,快上馬,你坐好了,我牽你迴家。”
牽你妹啊……你當我是狗不成?趙彥拿這個二愣子沒辦法,也懶得訓斥他,看離家還有一小段路,便開口問道:“你專門在村口等著我的?”
“哪有……今天我爹好不容易出門了,李夫子也休沐了,家裏沒人管我,我就跑出來遛馬,走到村口的時候正好看見師兄。”王麟說完扭頭看了趙彥一眼,滿臉古怪之色。
趙彥見了他這個模樣,也不知他又出了什麽幺蛾子,隻得虛踢了他一腳,道:“又怎麽了?”
王麟嘿嘿一笑,傻乎乎說道:“我爹說你現在是秀才,身份不一樣了,所以讓我以後不準叫你師兄。”
趙彥來到這個世界後的第一個朋友就是王麟,與其相處了一年多的時間,心中已然將他當作了半個親人,王大戶此時公然‘離間’兩人的關係,趙彥怎麽可能同意。
“沒事,秀才也是兩隻眼睛一個鼻子,李夫子不也是秀才嗎,還不是要到你家去教書,以前怎麽叫以後還怎麽叫,要是你爹訓你,你就說是我說的。”
王麟愣愣的點了點頭,又道:“師兄,你中秀才的消息從州衙散播出來以後,每天都有許多人去你家。我那天去找師傅練拳的時候,有個胖女人去找師傅,好像是要給你說媳婦。”
趙彥聞言忙追問道:“那我爹沒答應吧?”
這時代的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用後世一個名詞來說的話就是抽獎,紅蓋頭掀起來的那一刻,便是最終謎底揭曉的時刻,你的老婆到底是美如天仙,還是醜勝無鹽,壓根就由不得你。
“這我就不知道了,那胖女人來了之後,我就被師傅給打發走了。”王麟撓了撓頭說道。
趙彥無奈的一拍額頭,希望便宜老爹沒有輕易做下決定吧。
“李夫子休沐後是迴家了,還是在你家小院裏讀書?”
王麟迴道:“李夫子前些日子把家搬過來了,現在一直住在那個小院裏呢。”
趙彥點點頭,說道:“那先去你家拜見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