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詩……趙兄氣魄不凡,此詩必將留名青史。”張文淵雖然比趙彥大三歲,不過他為人謙遜,平常都是稱唿趙彥為兄,此時聽到趙彥這首詩,情不自禁雙手一拍,大聲讚歎。


    張文淵性情謙遜低調,少爭強好勝之心,有古之君子遺風,趙彥對其頗有好感,聞言謙虛道:“張兄過獎了,要說氣魄也是這真定古城的氣魄,小弟不過是偶有所得罷了。”


    劉景又道:“賢弟勿要過於謙遜,這首詩遠勝過我等方才所作,此乃實情。之前還有人因賢弟摘得縣試魁首而心懷不滿,此詩一出,想必那些人可以迴家麵壁苦讀去了。”


    “哈哈,劉兄這話說得有趣。”李循與錢良才也頷首說道。


    幾個人正自笑談,外麵車把式的聲音傳了進來:“幾位公子,恆升客棧到了。”


    這年代的馬匹就相當於後世的法拉利,等閑人家都是養不起的。劉景與李循家裏倒是都有馬車,隻是略顯狹小,盛不下幾個人,是以幾個人湊了點錢,在州城車馬行裏雇了一輛寬敞的馬車,這車把式送完幾人後還要迴去,幾個人考完府試迴深州的時候再另外雇車。


    劉景等人此行並未帶隨從,隻是提前半個月打發人在府城的恆升客棧定下了幾間上房,如今隻需在櫃上報上名號即可。


    一切安頓妥當之後,外麵天色已然擦黑,那車把式得了劉景的賞銀徑自走了,想必是尋個簡陋的客棧宿上一晚,明日才會迴轉深州。


    連著趕了幾天路,雖是坐馬車,眾人卻也是被顛地筋骨疲乏,待用過晚飯,說好明日一起去府衙禮房報名後,便各自迴屋休息去了。


    次日,雨後空氣清新異常,幾個人吃過早飯後便結伴向府衙走去,劉景與李循曾來過府城,是以此次做為向導,準備等到府衙報完名後,便領著其餘幾人在真定城中遊逛一番。


    真定府領五州十一縣,每個州縣參加府試的人數由五六十到一百出頭不等,統計下來大概有千名左右,如今是府試報名的時間,流程與縣試差不多,隻是報完名後會給個‘考引’,相當於準考證,等府試入場時考生憑考引入場。


    今天是四月初一,前來府衙禮房報名的考生很多,趙彥幾個人排隊到日上三竿才報名成功,各自將考引收好後,便由劉景與李循打頭,開始在真定城中遊逛起來。


    真定城周長二十四裏,城高三丈二尺,厚三丈,設東、西、南、北四座城門,每座城門設內城、甕城和月城三道城垣,出入城要經過三道城門,其內屯兵比西安府與南京城還要多,說是城,其實稱之為堡壘要塞更為妥當,足見其此時在明朝政治、軍事上的重要性。


    北門名叫永安門,內城門上題的是拱護神京,甕城門則是畿南保障;南門名叫長樂門,內門上題的是三關雄鎮,甕城門上題的是迎薰,;西城門名叫鎮遠門,內城門上題的是秀挹太行,甕城門上題的是挹藍;東城門名叫迎旭門,趙彥等人便是從此門進入真定城,此門內城門上題的是光含瀛海,甕城門上題的是含翠。


    這四道城門上的題字都各有其含義,劉景倒是如數家珍,一一給眾人講解了一番,著實讓趙彥大開眼界。


    真定城如此大,一天的時間自然逛不完,實際上還未到中午眾人便累的走不動了,隻得找了個酒肆,一邊飲酒吃菜,一邊聽劉景介紹這座河北重鎮。


    “諸位賢兄賢弟,午後某帶你等去一個好地方……”劉景咂了一口酒,話隻說了一半卻不再往下說,隻是做出一副莫測高深的樣子。


    錢良才會意道:“劉兄說的這個好地方莫不是春滿閣?”


    “錢兄也知道春滿閣,莫不是之前曾去過?”劉景笑的有些莫名其妙。


    一旁的趙彥倒是隱約猜到這春滿閣是什麽地方了,估計是真定城裏的青樓,要不然劉景這兩個人笑的怎麽會如此yin賤。


    “非也,非也,在下隻是仰慕大名久矣,就算劉兄不說在下也會去見識見識的,畢竟裏麵的姑娘們總有些難言之隱,在下秉承醫道仁愛之風,正好前去為其解厄。”錢良才笑的很是欠扁。


    張文淵是個好孩子,到了此時還不明白兩人說的是什麽意思,待趙彥為其解釋後方才領悟,之後其神色似有所動,似乎很想去見識一番。


    李循也早已明了,隻是他麵有難色,思慮片刻後才道:“真定城中有家父至交,午後我想去拜會一番,恐怕不能與劉兄等同去了。”


    劉景道:“無妨,那春滿閣等到入夜才會開門,李兄隻需及早與我等會麵即可。”


    趙彥也有心去拜會一下韓知府,趁著府試還未開考與其‘聯絡’一下感情,不過若是去的話最好是獨身一人,以免人多勢眾引起旁人的注意,此時既然李循開了個頭,他也忙道:“臨行前王員外曾讓我來府城後替他送一封書信與友人,如今時間還早,書信就在身上,小弟與李兄一起動身,入夜前肯定能趕迴來。”


    劉景聞言道:“賢弟初至府城,路徑不熟,不若讓為兄與你一同前去。”


    “鼻子下麵一張嘴,若是不明路徑,小弟尋個人問問便可,況且那地方與咱們所居的客棧離得並不遠,劉兄無需擔憂。”趙彥婉拒道。


    吃飽喝足後,趙彥與李循一並辭別眾人,走出酒肆後一往東去,一往西行。


    府衙坐落在府前街上……好吧,這是一句廢話。


    府前街和府衙門自南向北是一條中軸線,府前街街南口豎著“古常山郡”牌坊,府衙前則豎著“右輔雄藩”牌坊,前麵則是府衙前的照壁。


    趙彥繞過照壁來到了前門,他沒敢帶禮物,隻在路上將自己抄襲自後世的那首名為《正定府》的詩,借了紙筆後寫在紙上帶了過來。


    俗話說閻王好見小鬼難纏,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這句話通行古今,實在是至理名言。


    趙彥報上名號請見韓知府,結果門口站崗的衙役鳥都不鳥他一眼,無奈之下,隻得從懷裏取出一粒碎銀子遞了過去。


    那衙役接過銀子左右掃了一眼,這才低聲對趙彥道:“府試在即,近些日子欲要拜見知府大老爺的人不知有多少,某隻負責通傳,至於見與不見,還要大老爺決定。”


    “那是自然,差大哥通傳時,隻說當初衡水鴻賓樓中曾與大老爺有過一麵之緣的少年求見即可。”


    那衙役神色倨傲的點了點頭,轉身進了衙門。


    要說趙彥在知府韓文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實在有些扯淡,不過韓文記性不錯,聽衙役說完後略微思索片刻,腦海中便蹦出了趙彥平平無奇的麵孔,雖然奇怪趙彥的來意,韓文卻也沒有多想,正好此時他在官廳休憩,便隨口讓報信的衙役將趙彥叫進來。


    趙彥尾隨著那名衙役自側門而入,先是通過一道長長的甬道,而後穿過儀門,又繞過戒牌樓與府衙大堂,最後才到了後衙的外宅門前,不過韓知府不是在起居之地接見趙彥,而是在後衙旁邊的官廳之中。


    官廳有西北房五間,其中一間被韓知府辟為會客之地,另外官廳中還有書辦房二間,門皂房二間,趙彥被領到廳門口,等衙役進去通傳了一聲,趙彥這才獲準走了進去。


    洪武十二年令,內外官致仕居鄉,惟於宗族及外祖妻家序尊卑,如家人禮。若筵宴,則設別席,不許坐於無官者之下。與同致仕官會,則序爵;爵同,序齒。其與異姓無官者相見,不須答禮。庶民則以官禮謁見。淩侮者論如律。


    趙彥此時的身份是民,而韓文是官,按禮製的話,趙彥應該對韓文行跪拜禮,趙彥雖然清楚,卻故意裝糊塗,隻揖首道:“後學末進深州趙彥,拜見府尊。”


    “無須多禮。”韓文倒是不在意這些,他從七品芝麻官一躍成為正四品的一方郡守,一年不見倒是將官威氣度養出來了,等趙彥直起身子後,韓文淡淡道:“一別經年,小郎君來見本府所為何事?”


    趙彥站在廳中迴道:“昔時在鴻賓樓上蒙府尊教導,學生歸家後一日不敢忘卻,遂效仿古人頭懸梁、錐刺股之舉,日夜苦讀詩書,於今歲二月僥幸通過縣試,並被李知州擢為案首。此次來府城,便是應了當初與府尊的約定,為參加府試而來。”


    自己何時與這少年有了約定?韓文想了想,倒是隱約記起自己當時與眼前少年說過一句‘府試時等你’之類的話,不過自己當時隻是勉勵之言,這少年竟如奉綸音,短短時間內便能通過縣試,而且還被擢為案首,此事若是真的還好,以後傳出去對於自己來說也是一段佳話,不過怕就怕這名少年的案首之名得來不正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傳萬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往日如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往日如風並收藏明傳萬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