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古代還是現在,大軍的後勤補給都是一項重之又重的工作。
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說的就是輜重的重要性。
眼下,曹操率領大軍兵犯徐州,所耗費的糧秣是一個天文數字。
剛開始,徐州軍民毫無防範的時候,曹軍還可以通過劫掠來獲取糧秣,可當陶謙采納了陳登堅壁清野的計策之後,無法以戰養戰的曹軍每日消耗糧秣的數量遠遠地大於補充的速度。
按照這種趨勢,除非補給的糧隊五日內抵達,如若不然,曹操的六萬大軍很快就要陷入無糧可食的境地。
曹軍大營,曹操麵沉如水,他摩挲著手中的七星寶劍,嘴裏冷冷地說道:“還沒有發現徐州兵馬的痕跡嗎?陶謙這個懦夫連與我一戰的膽量都沒有,真是可笑”。
曹仁笑道:“主公莫急,再過幾日,等到我們殺到徐州城下,由不得陶謙不出兵!”
曹操不置可否,嘴裏道:“軍中糧秣還夠幾日之用?”
“迴稟主公,營中糧秣無多,隻夠大軍食用三日,三日之後若是沒有米粟補給,軍中就要斷糧了”
曹操不以為懼,淡淡地說道:“無妨,有荀文若坐鎮陳留,就一定不會短缺了我們的糧秣”。
提起荀荀文若,眾人都是心服口服,此人在長於內政,素有大才,將後勤補給的事情交給他甚至有些大材小用了。
如果換做別人,營中的軍將早已經怨聲載道了,可對於荀,無人敢出言非議。
曹操見帳內氣氛尷尬,便轉移話題,說道:“妙才那裏還沒有戰報傳來嗎?已經過去了這麽久,應該有個準信才對”。
曹仁咧起嘴角,笑道:“說不定妙才想給主公一個大驚喜,所以才卯足了力氣,一直悶不吭聲,你們說是不是?”
夏侯淵在軍中人緣頗好,曹仁為其圓場,當即引起一片應合聲。
“不錯,子孝言之有理,夏侯將軍驍勇善戰,麾下又有三萬猛士,斷無不勝的道理”
“是呀,妙才有勇有謀,對付李賢已經有些殺雞用牛刀了”
曹操越聽越不是個味兒,荀臨行之前特意囑咐過,讓他一定要小心李賢,切不可小視對方,怎麽麾下部將卻人人沒有將他放在眼裏?
李賢真要是這麽容易對付,又怎麽會闖下常勝將軍的名頭?
不知怎的,曹操總覺得心頭慌慌的,好像發生了什麽極其不好的事情,怎麽了?倒是哪裏不妥?
正在思量間,帳外忽然傳來士卒的通稟聲,“報,泰山郡信使有急報”。
真是說什麽來什麽!顧不得感慨,曹操大手一揮,道:“讓他進來”。
“喏!”
沒多久,一名風塵仆仆的軍卒入帳而來。
曹操強忍住心頭的急躁,嘴裏道:“泰山郡?可是夏侯淵的消息?”
那信使跪倒在地,嘴裏應諾:“曹使君在上,夏侯將軍他敗了”。
“什麽?”曹操一驚而起,他動作過大,險些猜到自己衣物的下擺。
帳內眾人也是流露出一副不可思議的模樣。
夏侯淵敗了?怎麽可能?
眾人流露出殺人的目光,齊齊怒視信使。
曹操深吸了幾口氣,方才平緩住心頭的怒火,他幾步來到信使跟前,一字一句地說道:“謊報軍情可是大罪,你可知曉?”
信使額頭生汗,帳內這些武將可都是殺過人見過血的,被他們怒視的滋味肯定不好受,而曹操所言更是宛若索命的黑白無常,散發著窒息的恐怖氛圍。
惶恐地接連叩首,信使顫抖著說道:“迴稟使君,小人所言句句屬實,絕不敢妄言”。
曹操心頭“咯噔”一下,他隻覺得煩躁無比,信使言之鑿鑿,那豈不是說夏侯淵真的敗給了李賢?
那該死的李賢到底有何神通,竟能接連兩次擊敗夏侯淵!
想到這裏,曹操問道:“夏侯淵呢?”
“夏侯淵將軍收斂兵馬,正在泰山郡據城而守”
曹操鬆了口氣,無論如何,隻要夏侯淵沒死,那就不算是最壞的消息。
至於夏侯淵損兵折將的行為,曹操相信事出有因,如若不然,坐擁三萬大軍的夏侯淵絕不會失敗。
再者,選調夏侯淵出征的決定是曹操自己作出來的,要是全盤否定夏侯淵,那豈不是在讓曹操自己打自己的臉?
所以,這時候曹操並沒有顯得驚惶失措,他冷靜地問道:“你把戰事的經過仔細說一遍”。
那軍卒不敢怠慢,急忙將兩軍如何相遇,夏侯淵如何排兵布陣,李賢如何應對一一道來。
須臾,曹操長長歎了口氣,道:“文若誠不欺我,李賢果非等閑之輩!”
曹仁行到信使身邊,不容置信地問道:“你是說,李賢麾下的長弓能夠射出百步開外?他們有鐵甲軍兩千人,他們的騎軍在馬上行動自如?”
信使連連頜首,道:“小人親眼所見,絕不會有錯”。
“一年未見,李賢竟然有如此本領,騎卒、長弓也就罷了,那兩千副鐵甲可不是尋常貨色,他是從哪裏鼓搗出來的?”曹操在帳內自言自語,李賢的強大對於曹軍來說自然不是一個好消息。
這一次,如果不是曹嵩突然暴斃身亡,曹操的十萬大軍就會強攻北海國了。
太史慈的北海軍,曹操並沒有覺得有什麽了不起的地方,北海國內,唯一值得重視的兵馬隻有李賢的東萊軍。
隻要東萊軍還在北海國,那孔融的北海國就是任何人都不敢小覷的地方。
可若是沒了李賢的東萊軍,北海國也不過是沒了棱角的羚羊罷了,遲早會成為他人的獵物。
“夏侯淵手中還有多少兵馬?李賢麾下傷亡如何?”
這信使臨來之前早已經得了囑咐,所以應答起來頗為流暢,隻聽他說道:“夏侯將軍後撤之後一路收斂兵馬,計有兵丁一萬兩千人,李賢所部折損應該接近一萬,出入不會太大”。
戰損比例一比二,還好,不算太過懸殊,曹操鬆了口氣,他絕不會想到,李賢折損的兵馬總共不過五六千人,真實的兌換比例應該是一比四,也就說,一個東萊軍士可以拚掉四名曹軍士卒!
就算曹操家大業大也抵不住這種拚法呀。
據說那李賢與太史慈麾下兵馬總計不過兩萬五千人,一戰折損一萬人,豈不是還剩下一萬五千人?
這麽一支人馬,放在缺兵缺將的泰山郡,依舊是一股足以翻天覆地的力量。
雖說夏侯淵麾下還有萬餘人馬,可真正的問題是,曹軍可戰否?
想到這裏,曹操問道:“夏侯淵有沒有告訴你,我軍士卒敢戰否?”
正麵相遇,三萬對兩萬五千,最後落得一個一敗塗地的局麵,這樣的經過對於任何一人來說都是一段不堪迴首的過往。
如果缺乏曆練的軍卒,說不定一戰過後便生出怯戰畏戰的心思,即便是百戰老卒,他們在上戰場之前,也會心底打鼓,可勝否?
曹操的擔心不無道理。
夏侯淵對曹操知之甚祥,所以他早已經把答案告訴了信使。
此番,聽到曹操發問,信使急忙將夏侯淵的原話說了出來:“夏侯將軍說他愧對使君,我軍兵馬守城尚可一戰,可若是野戰,十日之內,是不可能對敵的”。
曹操搖了搖頭,也就是說,十天之內壓根不能指望夏侯淵再去做什麽了。
原本調派夏侯淵北入泰山郡,就是想將李賢幹掉,大軍全心全意的對付徐州,現在倒好,李賢活的好好的,夏侯淵自己卻損兵折將,連野戰的能力都沒有了。
不行,絕不能這樣下去。
李賢的狡詐陰狠,曹操早已經有所體會了,如果沒人牽製他,還不知道這家夥會鼓搗出什麽事情出來。
眼下,曹軍早已經與北海國交惡,李賢便是作出任何事情都在情理之中。
仁義的虛名可以牽製孔融,卻絕對束縛不了李賢這等人物。
曹操思慮一番過後,嘴裏道:“泰山郡臨近兗州,不容有失,我想抽調一部人馬北上,援助夏侯淵,對付李賢,你們誰有信心?”
曹純拍著胸脯叫道:“主公,讓我去,給我五千兵馬,擔保那李賢逃不出我的掌心”。
曹操搖了搖頭,並不多言,曹純猛則猛矣,可對付李賢還是欠缺了幾分火候。
曹純依舊不依不饒,道:“若不然,主公給我調派虎豹騎之權,我用他們必定可以大獲全勝”。
虎豹騎是曹操的心頭肉,之前威逼卞喜的時候已經折損了幾百騎,眼下,曹操可不想他們再有過大的折損。
那李賢麾下精兵強將,擺明了是個硬茬,要是讓虎豹騎過去,肯定是針尖對麥芒的情況,就算取勝,虎豹騎也頂多會是慘勝。
兩敗俱傷的情況,曹操不想在虎豹騎身上看到,隻因為他在這支騎軍身上投注了太多的了心血,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他不想有任何折損。
曹休猜到了曹操的心思,他出言說道:“子孝不要舍本逐末,主公這裏離不開你的虎豹營,依我看呐,還是由我去泰山郡走一遭吧,我就不相信那李賢有三頭六臂,能夠會什麽排山倒海的神通!”
曹操喜道:“文烈所言大善,子不語怪亂神,李賢前身不過是個私鹽販子罷了,能夠僥幸成長到今天已經是上頭眷顧了,偏偏他不知珍稀,竟然與我為敵,子孝,我且問問你,你說你要對付李賢,那麽我要問問你,如何破解東萊軍的鐵甲軍?”
曹休沒有第一時間給答案,他又向信使問道:“你知道東萊軍的甲胄有多厚嗎?”
甲衣的厚實程度足可以說明匠工的技術能力。
信使連連頜首,道:“槍刺不透,刀砍不動,不少弟兄們明明已經砍到了東萊軍卒的要害之處,可偏偏他們毫發無損,後來,夏侯將軍耗費了極大的力氣才從東萊軍手中奪了一副過來”。
“喔?在哪裏?”
“就在外頭”
“速速取來”
“喏!”
沒多久,軍卒去而複返,他手中多了副鐵甲。
曹操顧不得甲胄上幹涸的血跡,他捧在手裏,觸手間便覺得沉重無比,起碼在七八十斤開外,摩挲著甲片,曹操嘴裏道:“你們都來看看”。
帳內幾人都過來摸索了一番,他們都是戰場上廝殺過的宿將,自然明白七八十斤重的甲胄意味著什麽,這意味著一旦身著甲胄的軍卒形成規模,他們將所向披靡。
即便是叫囂著要五千兵馬剿滅李賢的曹純也閉口不言了。
曹操這時候問道:“現在,誰願意領軍出征?”
曹休還要請纓,卻被曹操一口迴絕了,“文烈,攻打徐州還需要你為我出力,對付李賢,不一定非要將其剿滅,隻要能將他牽製住,不讓他生事,這就妥當了,等到我破了徐州,大軍北上之日,便是李賢喪命之時!”
既然不用剿滅李賢,那任務的困難程度就下降很多了。
對於曹軍來說,攻下徐州才是大事,而李賢不過是旁枝末節,現在,曹操又說北上隻是牽製李賢,所以抽調的兵馬肯定不會太多。
這樣的情況下,北上泰山郡便意味著無法立功受賞,這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都是難以忍受的。
不知道過了多久,帳內依舊無人應諾,就在曹操漸有不耐之色的時候,李典幹咳一聲,道:“某願出征”。
樂進也出列說道:“某亦願往”。
李典為人低調,從來不爭奪軍功,他與樂進焦不離孟,孟不離焦,這二人,原本就是曹操的心儀人選,他們能夠主動出列,自然讓曹操很是高興。
“好,李典、樂進,聽令!”
“末將在”
“你們二人各領本部兵馬六千人即刻啟程,務必牽製李賢,讓其在泰山郡內無法分身,我不要求你們大獲全勝,隻要使其不能自主即可,明白嗎?”
李典、樂進對視一眼,應諾道:“末將明白”。
“好,那便退下吧”
“喏!”
這邊廂,李典與樂進點齊兵馬準備開赴泰山郡。
泰山郡中,李賢麾下的軍卒已經休整了一日一夜,受傷太重的軍卒都已經隨著運糧的商隊撤入了琅琊國,傷勢輕些的,經過一番救助,短時間內便可以重返戰場。
曹操的情報有誤,如今,李賢麾下依舊有可戰之兵一萬兩千人,而太史慈麾下也有兵馬七千人,兩軍合起來遠遠超過了夏侯淵的實力。
大勝一場過後,東萊軍上下全都信心倍增,他們叫囂著要對夏侯淵趕盡殺絕,要速速奔赴小沛,與曹操決一死戰,毫無例外,喊出這些口號的軍校、士卒都被李賢嚴厲苛責了一番。
要知道,曹操麾下依舊有兵馬七萬,要不是他在徐州軍內騰不出手來,東萊軍早已經麵臨滅頂之災,又哪裏會像現在這麽瀟灑?
別看李賢的鐵甲軍在對付夏侯淵的時候大殺四方,可若是對上曹操,戰況如何還是兩可之間。
七萬對兩萬,如果正麵相對,自然是七萬人取勝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因為曹操是大軍統帥,他手下也有文臣猛將,這樣以來,擒賊先擒王的計策無效,軍卒間隻能真刀真槍地拚個你死我活。
什麽以一敵十,所向披靡的說法總歸是少數。
正常情況下,一名軍卒在連殺三五人之後都會出現體力大幅下降的情況,即便後麵咬牙堅持,可氣力的衰竭也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聽聞夏侯淵躲入武陽城中之後,李賢喚來麾下商議對策。
“武陽是泰山重鎮,你們以為該如何取舍?”
周倉額頭多了道箭傷,此時顯得格外猙獰,隻聽他說道:“如果夏侯淵不在城中,攻與不攻都是無所謂的事情,可現在,夏侯淵麾下還有一萬兵馬,如果我們繞道南下,一旦夏侯淵衝入北海國,那又該如何是好?”
對李賢來說,北海國才是根本,徐州隻不過是鄰邦罷了。
如果為了對付曹操,進而導致北海國失守,那李賢就等於舍本求末,做了蠢事。
“你們以為如何?”
胡庸依舊沒有發表意見,徐盛出言符合周倉,道:“元福說的沒錯,夏侯淵雖敗,可實力猶存,他可能不敢對我們做什麽手腳,可對付北海國內的郡兵卻是綽綽有餘的,無論如何都不能放過他們”。
“元直先生以為如何?”
徐庶微微頜首,道:“他們說的沒錯,如果任憑夏侯淵盤踞在武陽城,無論對我們大軍的後路,還是對北海國,這都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必須趨之而後快”。
“那好,既然大家都沒有異議,就這麽定了吧,大軍埋鍋造飯,飯後開赴武陽城”
“使君可有破城之策?”
李賢胸有成竹地笑道:“船到橋頭自然直,見了武陽城我自然會有辦法”。
眾人將信將疑,卻也不好再問。
攻城需要長期而複雜的準備工作,如果沒有內應,僅憑外力強攻,單是準備攻城器械就需要很久。
沿途間,東萊軍雖然也拔掉了幾個曹軍的據點,可那些城池的規模與武陽城不可同日而語。
對付前者,東萊軍的弓手輪番拋射便能將守軍徹底壓製住,可若想攻破武陽城,僅憑長弓手這一兵種毫無疑問是無法取勝的。
李賢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
眾人從軍帳內離開之後,依舊想不明白李賢的信心從何而來。
有道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說的就是輜重的重要性。
眼下,曹操率領大軍兵犯徐州,所耗費的糧秣是一個天文數字。
剛開始,徐州軍民毫無防範的時候,曹軍還可以通過劫掠來獲取糧秣,可當陶謙采納了陳登堅壁清野的計策之後,無法以戰養戰的曹軍每日消耗糧秣的數量遠遠地大於補充的速度。
按照這種趨勢,除非補給的糧隊五日內抵達,如若不然,曹操的六萬大軍很快就要陷入無糧可食的境地。
曹軍大營,曹操麵沉如水,他摩挲著手中的七星寶劍,嘴裏冷冷地說道:“還沒有發現徐州兵馬的痕跡嗎?陶謙這個懦夫連與我一戰的膽量都沒有,真是可笑”。
曹仁笑道:“主公莫急,再過幾日,等到我們殺到徐州城下,由不得陶謙不出兵!”
曹操不置可否,嘴裏道:“軍中糧秣還夠幾日之用?”
“迴稟主公,營中糧秣無多,隻夠大軍食用三日,三日之後若是沒有米粟補給,軍中就要斷糧了”
曹操不以為懼,淡淡地說道:“無妨,有荀文若坐鎮陳留,就一定不會短缺了我們的糧秣”。
提起荀荀文若,眾人都是心服口服,此人在長於內政,素有大才,將後勤補給的事情交給他甚至有些大材小用了。
如果換做別人,營中的軍將早已經怨聲載道了,可對於荀,無人敢出言非議。
曹操見帳內氣氛尷尬,便轉移話題,說道:“妙才那裏還沒有戰報傳來嗎?已經過去了這麽久,應該有個準信才對”。
曹仁咧起嘴角,笑道:“說不定妙才想給主公一個大驚喜,所以才卯足了力氣,一直悶不吭聲,你們說是不是?”
夏侯淵在軍中人緣頗好,曹仁為其圓場,當即引起一片應合聲。
“不錯,子孝言之有理,夏侯將軍驍勇善戰,麾下又有三萬猛士,斷無不勝的道理”
“是呀,妙才有勇有謀,對付李賢已經有些殺雞用牛刀了”
曹操越聽越不是個味兒,荀臨行之前特意囑咐過,讓他一定要小心李賢,切不可小視對方,怎麽麾下部將卻人人沒有將他放在眼裏?
李賢真要是這麽容易對付,又怎麽會闖下常勝將軍的名頭?
不知怎的,曹操總覺得心頭慌慌的,好像發生了什麽極其不好的事情,怎麽了?倒是哪裏不妥?
正在思量間,帳外忽然傳來士卒的通稟聲,“報,泰山郡信使有急報”。
真是說什麽來什麽!顧不得感慨,曹操大手一揮,道:“讓他進來”。
“喏!”
沒多久,一名風塵仆仆的軍卒入帳而來。
曹操強忍住心頭的急躁,嘴裏道:“泰山郡?可是夏侯淵的消息?”
那信使跪倒在地,嘴裏應諾:“曹使君在上,夏侯將軍他敗了”。
“什麽?”曹操一驚而起,他動作過大,險些猜到自己衣物的下擺。
帳內眾人也是流露出一副不可思議的模樣。
夏侯淵敗了?怎麽可能?
眾人流露出殺人的目光,齊齊怒視信使。
曹操深吸了幾口氣,方才平緩住心頭的怒火,他幾步來到信使跟前,一字一句地說道:“謊報軍情可是大罪,你可知曉?”
信使額頭生汗,帳內這些武將可都是殺過人見過血的,被他們怒視的滋味肯定不好受,而曹操所言更是宛若索命的黑白無常,散發著窒息的恐怖氛圍。
惶恐地接連叩首,信使顫抖著說道:“迴稟使君,小人所言句句屬實,絕不敢妄言”。
曹操心頭“咯噔”一下,他隻覺得煩躁無比,信使言之鑿鑿,那豈不是說夏侯淵真的敗給了李賢?
那該死的李賢到底有何神通,竟能接連兩次擊敗夏侯淵!
想到這裏,曹操問道:“夏侯淵呢?”
“夏侯淵將軍收斂兵馬,正在泰山郡據城而守”
曹操鬆了口氣,無論如何,隻要夏侯淵沒死,那就不算是最壞的消息。
至於夏侯淵損兵折將的行為,曹操相信事出有因,如若不然,坐擁三萬大軍的夏侯淵絕不會失敗。
再者,選調夏侯淵出征的決定是曹操自己作出來的,要是全盤否定夏侯淵,那豈不是在讓曹操自己打自己的臉?
所以,這時候曹操並沒有顯得驚惶失措,他冷靜地問道:“你把戰事的經過仔細說一遍”。
那軍卒不敢怠慢,急忙將兩軍如何相遇,夏侯淵如何排兵布陣,李賢如何應對一一道來。
須臾,曹操長長歎了口氣,道:“文若誠不欺我,李賢果非等閑之輩!”
曹仁行到信使身邊,不容置信地問道:“你是說,李賢麾下的長弓能夠射出百步開外?他們有鐵甲軍兩千人,他們的騎軍在馬上行動自如?”
信使連連頜首,道:“小人親眼所見,絕不會有錯”。
“一年未見,李賢竟然有如此本領,騎卒、長弓也就罷了,那兩千副鐵甲可不是尋常貨色,他是從哪裏鼓搗出來的?”曹操在帳內自言自語,李賢的強大對於曹軍來說自然不是一個好消息。
這一次,如果不是曹嵩突然暴斃身亡,曹操的十萬大軍就會強攻北海國了。
太史慈的北海軍,曹操並沒有覺得有什麽了不起的地方,北海國內,唯一值得重視的兵馬隻有李賢的東萊軍。
隻要東萊軍還在北海國,那孔融的北海國就是任何人都不敢小覷的地方。
可若是沒了李賢的東萊軍,北海國也不過是沒了棱角的羚羊罷了,遲早會成為他人的獵物。
“夏侯淵手中還有多少兵馬?李賢麾下傷亡如何?”
這信使臨來之前早已經得了囑咐,所以應答起來頗為流暢,隻聽他說道:“夏侯將軍後撤之後一路收斂兵馬,計有兵丁一萬兩千人,李賢所部折損應該接近一萬,出入不會太大”。
戰損比例一比二,還好,不算太過懸殊,曹操鬆了口氣,他絕不會想到,李賢折損的兵馬總共不過五六千人,真實的兌換比例應該是一比四,也就說,一個東萊軍士可以拚掉四名曹軍士卒!
就算曹操家大業大也抵不住這種拚法呀。
據說那李賢與太史慈麾下兵馬總計不過兩萬五千人,一戰折損一萬人,豈不是還剩下一萬五千人?
這麽一支人馬,放在缺兵缺將的泰山郡,依舊是一股足以翻天覆地的力量。
雖說夏侯淵麾下還有萬餘人馬,可真正的問題是,曹軍可戰否?
想到這裏,曹操問道:“夏侯淵有沒有告訴你,我軍士卒敢戰否?”
正麵相遇,三萬對兩萬五千,最後落得一個一敗塗地的局麵,這樣的經過對於任何一人來說都是一段不堪迴首的過往。
如果缺乏曆練的軍卒,說不定一戰過後便生出怯戰畏戰的心思,即便是百戰老卒,他們在上戰場之前,也會心底打鼓,可勝否?
曹操的擔心不無道理。
夏侯淵對曹操知之甚祥,所以他早已經把答案告訴了信使。
此番,聽到曹操發問,信使急忙將夏侯淵的原話說了出來:“夏侯將軍說他愧對使君,我軍兵馬守城尚可一戰,可若是野戰,十日之內,是不可能對敵的”。
曹操搖了搖頭,也就是說,十天之內壓根不能指望夏侯淵再去做什麽了。
原本調派夏侯淵北入泰山郡,就是想將李賢幹掉,大軍全心全意的對付徐州,現在倒好,李賢活的好好的,夏侯淵自己卻損兵折將,連野戰的能力都沒有了。
不行,絕不能這樣下去。
李賢的狡詐陰狠,曹操早已經有所體會了,如果沒人牽製他,還不知道這家夥會鼓搗出什麽事情出來。
眼下,曹軍早已經與北海國交惡,李賢便是作出任何事情都在情理之中。
仁義的虛名可以牽製孔融,卻絕對束縛不了李賢這等人物。
曹操思慮一番過後,嘴裏道:“泰山郡臨近兗州,不容有失,我想抽調一部人馬北上,援助夏侯淵,對付李賢,你們誰有信心?”
曹純拍著胸脯叫道:“主公,讓我去,給我五千兵馬,擔保那李賢逃不出我的掌心”。
曹操搖了搖頭,並不多言,曹純猛則猛矣,可對付李賢還是欠缺了幾分火候。
曹純依舊不依不饒,道:“若不然,主公給我調派虎豹騎之權,我用他們必定可以大獲全勝”。
虎豹騎是曹操的心頭肉,之前威逼卞喜的時候已經折損了幾百騎,眼下,曹操可不想他們再有過大的折損。
那李賢麾下精兵強將,擺明了是個硬茬,要是讓虎豹騎過去,肯定是針尖對麥芒的情況,就算取勝,虎豹騎也頂多會是慘勝。
兩敗俱傷的情況,曹操不想在虎豹騎身上看到,隻因為他在這支騎軍身上投注了太多的了心血,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他不想有任何折損。
曹休猜到了曹操的心思,他出言說道:“子孝不要舍本逐末,主公這裏離不開你的虎豹營,依我看呐,還是由我去泰山郡走一遭吧,我就不相信那李賢有三頭六臂,能夠會什麽排山倒海的神通!”
曹操喜道:“文烈所言大善,子不語怪亂神,李賢前身不過是個私鹽販子罷了,能夠僥幸成長到今天已經是上頭眷顧了,偏偏他不知珍稀,竟然與我為敵,子孝,我且問問你,你說你要對付李賢,那麽我要問問你,如何破解東萊軍的鐵甲軍?”
曹休沒有第一時間給答案,他又向信使問道:“你知道東萊軍的甲胄有多厚嗎?”
甲衣的厚實程度足可以說明匠工的技術能力。
信使連連頜首,道:“槍刺不透,刀砍不動,不少弟兄們明明已經砍到了東萊軍卒的要害之處,可偏偏他們毫發無損,後來,夏侯將軍耗費了極大的力氣才從東萊軍手中奪了一副過來”。
“喔?在哪裏?”
“就在外頭”
“速速取來”
“喏!”
沒多久,軍卒去而複返,他手中多了副鐵甲。
曹操顧不得甲胄上幹涸的血跡,他捧在手裏,觸手間便覺得沉重無比,起碼在七八十斤開外,摩挲著甲片,曹操嘴裏道:“你們都來看看”。
帳內幾人都過來摸索了一番,他們都是戰場上廝殺過的宿將,自然明白七八十斤重的甲胄意味著什麽,這意味著一旦身著甲胄的軍卒形成規模,他們將所向披靡。
即便是叫囂著要五千兵馬剿滅李賢的曹純也閉口不言了。
曹操這時候問道:“現在,誰願意領軍出征?”
曹休還要請纓,卻被曹操一口迴絕了,“文烈,攻打徐州還需要你為我出力,對付李賢,不一定非要將其剿滅,隻要能將他牽製住,不讓他生事,這就妥當了,等到我破了徐州,大軍北上之日,便是李賢喪命之時!”
既然不用剿滅李賢,那任務的困難程度就下降很多了。
對於曹軍來說,攻下徐州才是大事,而李賢不過是旁枝末節,現在,曹操又說北上隻是牽製李賢,所以抽調的兵馬肯定不會太多。
這樣的情況下,北上泰山郡便意味著無法立功受賞,這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都是難以忍受的。
不知道過了多久,帳內依舊無人應諾,就在曹操漸有不耐之色的時候,李典幹咳一聲,道:“某願出征”。
樂進也出列說道:“某亦願往”。
李典為人低調,從來不爭奪軍功,他與樂進焦不離孟,孟不離焦,這二人,原本就是曹操的心儀人選,他們能夠主動出列,自然讓曹操很是高興。
“好,李典、樂進,聽令!”
“末將在”
“你們二人各領本部兵馬六千人即刻啟程,務必牽製李賢,讓其在泰山郡內無法分身,我不要求你們大獲全勝,隻要使其不能自主即可,明白嗎?”
李典、樂進對視一眼,應諾道:“末將明白”。
“好,那便退下吧”
“喏!”
這邊廂,李典與樂進點齊兵馬準備開赴泰山郡。
泰山郡中,李賢麾下的軍卒已經休整了一日一夜,受傷太重的軍卒都已經隨著運糧的商隊撤入了琅琊國,傷勢輕些的,經過一番救助,短時間內便可以重返戰場。
曹操的情報有誤,如今,李賢麾下依舊有可戰之兵一萬兩千人,而太史慈麾下也有兵馬七千人,兩軍合起來遠遠超過了夏侯淵的實力。
大勝一場過後,東萊軍上下全都信心倍增,他們叫囂著要對夏侯淵趕盡殺絕,要速速奔赴小沛,與曹操決一死戰,毫無例外,喊出這些口號的軍校、士卒都被李賢嚴厲苛責了一番。
要知道,曹操麾下依舊有兵馬七萬,要不是他在徐州軍內騰不出手來,東萊軍早已經麵臨滅頂之災,又哪裏會像現在這麽瀟灑?
別看李賢的鐵甲軍在對付夏侯淵的時候大殺四方,可若是對上曹操,戰況如何還是兩可之間。
七萬對兩萬,如果正麵相對,自然是七萬人取勝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因為曹操是大軍統帥,他手下也有文臣猛將,這樣以來,擒賊先擒王的計策無效,軍卒間隻能真刀真槍地拚個你死我活。
什麽以一敵十,所向披靡的說法總歸是少數。
正常情況下,一名軍卒在連殺三五人之後都會出現體力大幅下降的情況,即便後麵咬牙堅持,可氣力的衰竭也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聽聞夏侯淵躲入武陽城中之後,李賢喚來麾下商議對策。
“武陽是泰山重鎮,你們以為該如何取舍?”
周倉額頭多了道箭傷,此時顯得格外猙獰,隻聽他說道:“如果夏侯淵不在城中,攻與不攻都是無所謂的事情,可現在,夏侯淵麾下還有一萬兵馬,如果我們繞道南下,一旦夏侯淵衝入北海國,那又該如何是好?”
對李賢來說,北海國才是根本,徐州隻不過是鄰邦罷了。
如果為了對付曹操,進而導致北海國失守,那李賢就等於舍本求末,做了蠢事。
“你們以為如何?”
胡庸依舊沒有發表意見,徐盛出言符合周倉,道:“元福說的沒錯,夏侯淵雖敗,可實力猶存,他可能不敢對我們做什麽手腳,可對付北海國內的郡兵卻是綽綽有餘的,無論如何都不能放過他們”。
“元直先生以為如何?”
徐庶微微頜首,道:“他們說的沒錯,如果任憑夏侯淵盤踞在武陽城,無論對我們大軍的後路,還是對北海國,這都是一個巨大的威脅,必須趨之而後快”。
“那好,既然大家都沒有異議,就這麽定了吧,大軍埋鍋造飯,飯後開赴武陽城”
“使君可有破城之策?”
李賢胸有成竹地笑道:“船到橋頭自然直,見了武陽城我自然會有辦法”。
眾人將信將疑,卻也不好再問。
攻城需要長期而複雜的準備工作,如果沒有內應,僅憑外力強攻,單是準備攻城器械就需要很久。
沿途間,東萊軍雖然也拔掉了幾個曹軍的據點,可那些城池的規模與武陽城不可同日而語。
對付前者,東萊軍的弓手輪番拋射便能將守軍徹底壓製住,可若想攻破武陽城,僅憑長弓手這一兵種毫無疑問是無法取勝的。
李賢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
眾人從軍帳內離開之後,依舊想不明白李賢的信心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