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燕國抗趙,雖然也是早有準備,但是畢竟沒有傾盡全國之力,防線過長,終有防禦薄弱之處,於一些險要隱蔽處,更是防守薄弱,甚至無人防守。


    李牧率領兩萬部族,翻山越嶺,自濁鹿翻過了太行山脈,繞到了武陽後方!


    樂乘田單率領大軍於易水武遂對峙,燕軍兵力本就大半被牽製於此,武陽本就是第二道防線,防守更是懈怠,李牧神兵天降,夜襲破城,自突襲開始,不過用了三個時辰就拿下了武陽。


    李牧深知兵貴神速,隻令士卒盡快用食,稍加休整,留下了五千人守武陽,親率一萬二千人急行軍殺往武遂。


    武陽距離武遂不過數十裏,天色未亮便行軍,正午便到了武陽。


    在李牧發動此攻勢前,就已經和樂乘商量好了,這幾日日夜猛攻,絕對要打下燕軍士氣!


    他二人雖然不合,一向深有齷齪,但是現在還是團結一心,畢竟第二次攜大勢攻燕,若是還沒有任何成果,那可真是無法交差了。


    麵對後方煙塵,不知從哪冒出來的大部隊敵軍,雁春君大驚失色,這幾日他本就被趙軍的猛攻搞得焦頭爛額,此時竟然又得知武陽失守,險些沒昏了過去。


    燕軍麵對這前後夾擊的形勢,更是士氣淪喪。


    不過雁春君終究不是純粹的草包,當機立斷,身後的敵軍不管從哪來的,但是終究人數不多,而且自己竟然還沒收到自己人傳來武陽失守的消息,是趙軍趕來的潰兵才確定的消息。


    這說明這支部隊人不會太多,最多不過一兩萬人,並且必然是突襲,突襲之後必然是連夜趕來,此時必是疲憊之師。


    如今守是肯定守不住了,那就隻能盡量減少損失了。


    武遂在易水之前,武陽在易水之後,二者皆是重城,相輔相成互為犄角。


    然而武遂若失,武陽尚可存,武陽若失,武遂終究必不得存。


    此時兩麵夾擊,士氣淪喪,毫無戰心,隻怕等不到援軍收迴武陽,武遂也要丟了。


    雁春君咬了咬牙,選出了五千精銳,大開府庫,盡皆發給了這五千人。


    留下這五千人死守,告訴守城將領,兩天,隻要守住兩天,就可以棄城逃跑,而且有功無過,絕對大賞!


    就算是死了,封賞也會給到家人。


    但是如果守不住,誅滅全族!


    守城將領咬著牙,拚了命的守住樂乘不惜代價的強攻。


    雁春君隨即率領大部隊出城攻向李牧,李牧再怎麽厲害,也不可能就用這點疲憊之師阻擋燕軍大部隊,當即便撤退。


    不過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隻要武遂丟了,武陽孤城一座,無險可守,還是可以再拿下的。


    而且沒了武遂與沿線的長城,他的騎兵,也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了。


    雁春君一路殺向武陽,也並沒有追李牧的散兵,現在奪迴武陽才是最重要的!


    必須不惜一切代價!


    至於為何不分兵少一些去奪迴武陽,這個想法隻在腦海裏存在了一瞬就被燕春君丟棄了。


    麵對戰鬥力遠勝燕軍的趙軍,對麵還都是當世名將,分兵就是死路一條,不能抱有僥幸心理。


    現在隻要武遂拖到可以奪迴武陽,那就值了!想要兩個都要,怕就是最後都沒了!


    雁春君狠勁還是有的,而且不得不說,決斷是正確的。


    李牧留守的雖然隻有五千人,但是武陽畢竟是大城堅城,跟隨李牧的都是麾下精銳,不是輕易可以擊敗的。


    雁春君夜裏到了武陽,隻是簡單休息,連夜攻城,即便如此,趙軍硬是靠這座剛剛拿下的新城,守了一天一夜,直到次日夜間,方才棄城逃跑。


    雙方都是死傷慘重。


    至於武遂那邊,李牧沒有管雁春君,兩個人還是很有默契的。


    李牧收攏散兵,整合軍士,迴頭又攻向了武遂。


    武遂燕軍本就在趙軍這幾日日夜猛烈攻城下,損失慘重士氣低落,在看到後方有人殺來,就已經是士氣淪喪,一片混亂。


    等到雁春君帶著大部隊離去,隻留下了這五千人,雖然雁春君把一切都賞賜了,但是有命拿沒命花啊。


    還是基本都絕望了,不過還有最後一線希望,兩天,隻要兩天,守住兩天就可以撤退!


    這是唯一支持他們的信念,守住兩天,可以撤!


    在守城將領身先士卒,不眠不休,拚死一搏帶領下,才守了一天一夜。


    樂乘乃當世名將,老辣至極,豈能抓不住時機?


    在看到李牧計成以後,立刻強力攻城,不惜一切代價!


    片刻不休!


    終於,在武遂守城燕軍看到身後又一次殺來的李牧,徹底崩潰。


    守城將領一聲歎息,讓兄弟們都逃了,自刎殉城而亡。


    希望自己一死可以保全家人。


    燕國啊、燕國。


    武遂城,破。


    當武遂無法成為攔截趙軍鐵騎的阻礙,那燕國就好像對色狼敞開懷抱的美人。


    接下來,就隻有苦苦捱著了。


    幸好雁春君在當機立斷下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保住了武陽城,同時急信燕王喜,武遂失守。


    這導致李牧在拿下武陽城之前,多少收斂點,雖然隻有一點。


    現在的趙軍也需要修整一番再進攻,先前在不惜一切代價的情況下攻城,實在也是損失慘重。


    至於齊軍,現在則是想著怎麽拖後腿比較好了,想不到趙軍竟然真的可以攻破武遂,這麽一來,燕國可實在難熬了,總不能真讓趙國占大便宜吧?


    那比自己賠了還難受!


    燕王喜在收到雁春君的消息以後,人都要麻了,破口大罵雁春君,幹什麽吃的!竟然能丟了武遂!


    那是費了多少的心血才奪迴來的呀?


    這才幾年又丟了!


    但是燕王喜來不及憤怒與責罰了,事已至此,趕緊補救才是正途,急忙又是盡起全國可用之兵,他現在隻慶幸,幸好春耕已經過了,要不然還不知要損失多少。


    緊急又征召了十萬大軍,由燕丹率領急忙奔赴前線,布防沿線城池,不能讓趙軍再前進了。


    另外緊急向秦國求援,秦國濮陽有王翦率大軍鎮守,隻要支援,可直搗趙國腹心,趙軍必迴援。


    在得知趙國會攻伐燕國的時候,燕丹就已經主動請纓想要鎮守武遂,但是燕王喜沒同意,老規矩派了雁春君,不過現在也沒辦法了,隻能讓燕丹也一起去頂上。


    在去支援的路上,燕丹也是滿肚子的火氣,日防夜防,防太子更甚防賊!


    現在好了吧,讓那個廢物王叔守武遂,現在又丟了吧?那個廢物豈能托付重任?


    也不看看對麵領軍將領都是什麽人,雁春君怎麽可能頂得住?


    在燕丹頂到前線以後,武遂長城上下,沿途防線,在李牧的快馬加鞭肅清下,基本已經全部崩壞。


    雁春君隻有防守之能,毫無還手之力,隻能看著李牧來去如風,把這些年辛苦建設據點,沿途精心布置的防線挨個拔除。


    在燕丹緊急增兵暫且守住方城與涿城一線後,然後發現了一個大問題,頂不上去啊。


    李牧騎兵迅疾如風,在這無險可守的路途上可謂是任其縱橫,分兵守城以後,就靠這些沒什麽士氣的步卒,想要突破李牧親自率領的精騎支援到武陽,這實在不太可能。


    現在是隻有防守之力,絕無進攻可能,哪怕是往前突進去支援,也是難之又難。


    趙齊聯軍本就人數占優,野戰對方有大量精騎,硬拚是完全不行的。


    雖然武陽乃是大城,糧多兵也不少,可以頂一段時間,但是也絕對頂不了太久。


    畢竟打仗還是要看士氣,兵無戰心,士氣淪喪,戰力實在堪憂啊。


    雁春君這邊都已經要急死了,武陽為燕下都城,一時半會自然不缺糧草物資,並且人口眾多,加上收攏的潰兵,如今守城人數都多達十餘萬,但是這些人一個個垂頭喪氣,毫無戰意。


    雁春君隻能眼睜睜看著李牧去拔掉所有據點,摧毀所有防線,不斷有潰兵逃到武陽來,不接收還不行,可是接收了,既是影響士氣,又會加大糧食損耗。


    一根筋變成兩頭堵啊!


    至於出城野戰,不可能,完全不可能,守城都怕城破,還主動出門,那不是找死呢。


    一時間雁春君和燕丹是真的都有些麻了,麵對李牧率領的北地鐵騎,若是無險可守,那是真的難捱。


    如今貌似趙軍放慢了攻勢,雙方對峙,實則不過是趙軍已經占據了主動權,在穩紮穩打。


    如果真就眼睜睜看著趙軍穩步推進,過不了多長時間,方城與涿城以西又都要丟了。


    被圍困的孤城武陽又能撐多久?


    雁春君非常確定一定以及肯定,如果這次又被打到方城以下,自家王兄肯定會宰了自己,誰也救不了自己。


    想到這個下場,雁春君打了個寒顫,咬了咬牙,大開府庫,親臨城頭,衣不解帶,吃住都在城頭。


    他一輩子也沒吃過這苦,現在被死亡逼迫,也真是被逼出來了。


    這一番作為也確實提振了一下軍民之心,暫時穩住了城內動蕩的人心。


    另外雁春君也積極與燕丹聯絡,商討如何是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時明月之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想吃就吃牛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想吃就吃牛肉並收藏秦時明月之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