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直逼京城
穿到晉朝我成了卜筮大師 作者:作者漂流者954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卻說皇上命庾亮去找蘇俊。“庾愛卿,你拿這個兵符去找蘇俊。他一看見這個兵符一定會聽你調遣的。”
那日出征前皇上在禦書房裏將一個玉犬的半邊遞給庾亮。後者拿在手裏仔細端詳了半晌。
“皇上我記得兵符都是虎符或者麒麟符。為何您給我的卻是犬符?不會是拿錯了吧?”
皇上笑著說:“這個庾愛卿有所不知。正是因為與其他兵符不同這才是旁人所不知道的秘密。”
庾亮疑惑地問:“的確是第一次聽見這個秘密。”
皇上給庾亮講了這個蘇俊的故事。
蘇俊這個人庾亮並不熟悉。要不是這次皇上給庾亮兵符,領命與蘇俊匯合做先鋒。他還從來沒有聽到過這個人的名字。
要說蘇俊這個人也是當時的一絕。當年蘇俊也是舉孝廉進入官場的一個小職員。一直做到將軍這一職位很有傳奇色彩。
蘇峻,字子高,長廣郡挺縣(今山東省萊陽市)人。
蘇峻也是當時少有的少年天才。在長廣郡的範圍之內很小就是才學出眾的人物。誰家的孩子不愛讀書,都說:“看看人家蘇俊,學什麽會什麽。早早就獲得鄉試的頭名。
後來被鄉裏推薦做了長廣主簿。成年後舉孝廉入仕。永嘉之亂後,鄉裏流寇泛濫。鄉裏推薦蘇俊做首領,組織鄉民抵抗流寇。
蘇俊為人仗義疏財。對參加隊伍的流民安置得井井有條。後來遠近聞名,各處都投奔他而來。逐漸地擴大了隊伍。他也成了流民統領,駐紮在廣陵。隻保一方平安。
後來,晉元帝登基後,知道有這樣的一支隊伍,先是授予他“鷹揚將軍”。又授予他淮陵內史。
這內史”是負責管理地方的政務、財政、司法等事務,類似於地方長官。相當於地方最高官員。這時候蘇俊相當於由一個民辦的轉國家正式的官員了。
這個淮陵內史的權力可就大了。稅收戶籍,司法審判,處理當地的民事和刑事案件。 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管理農業、商業等。維護地方的社會秩序和安全。
也算是權限比較大的一方霸主了。後來元帝又授予他蘭陵相。相當於一方諸侯了。先皇與他有約定。地方上的安全他來守護。地方上的稅收由他自由安排。相當於自給自足。
如果國家需要他的時候,兵符為證。無條件的出兵。當時以玉犬一分為二作為憑證。隻有持半個玉犬的人方能調動他的隊伍。
這也算是先帝為自己留下的一條退路。也算是他的私兵,關鍵時刻拉出來保命的隊伍。
皇上這樣解釋著。庾亮聽了不由得頻頻點頭說:“難怪始終沒有聽到過這個名字。”
皇上又拿起一個聖旨遞到庾亮的手裏說:“這才封他為冠軍將軍,平亂後再行封賞。”
就這樣庾亮拿著聖旨和兵符來到蘇俊的駐紮的廣陵郡調兵。
卻說此時的蘇俊做地方上的土皇帝已經習慣了沒有人來指手畫腳的。他一看見庾亮拿著聖旨,連忙跪下接旨。
此刻庾亮就是欽差大臣。庾亮宣讀完聖旨後亮出兵符。這都是蘇俊預料到的結果。可是他不想將兵權交給他人。
“庾大人,犬符我這裏有,您就先拿好你自己的這一塊,有什麽吩咐您盡管說,我蘇某定當竭盡全力聽您的吩咐。”一路上都是蘇俊在指揮著他的隊伍不讓庾亮插手半分。
庾亮一聽這是不讓我號令他的軍隊呀。心中不由得對蘇俊有些懷疑。庾亮將這些都埋藏在心底,這也在庾亮的心裏埋下了懷疑的種子。
這邊皇上的大軍已經呈合圍之勢將叛軍四路堵死。現在王敦已經是四麵楚歌了。
哪知王含聽從錢鳳的建議,一心要奪取京城不想戀戰,留下隊伍阻擊追兵。主力軍一路順水而下直奔京城。
離京城二十幾裏的郊外駐紮著溫嶠的京師隊伍。前麵就是一條湍急的河流。河流的兩端都是陡峭的懸崖峭壁。
這條河也成了守護京城的天然屏障。這也是當年選京城的一個有利的條件。
從外麵進入京城的唯一的通道就是河上的一座橋梁。這座橋叫“朱雀桁(heng)”。
溫嶠看著留守京城的部隊裏麵的這些士兵。強裝有力的人都去了前線。剩下的老的老小的小。新征的兵還沒到。
他憂心忡忡。溫嶠喊一聲:“來人!”
手下的士兵立刻來一名,單腿跪地說:“屬下參見將軍!”
溫嶠說:“你帶一伍兵,去用桐油將朱雀桁燒掉。”
士兵領命說:“遵命!”說完帶領一班人去準備桐油燒橋去了。
溫嶠身邊一個副將一下子跳出來阻攔。大怒道:“大膽溫嶠。燒掉橋還如何出行?”
旁邊的大臣一聽愣住了。不是說皇上親自出征的嗎?怎麽在這裏?
原來出征的皇上是另有其人。溫嶠怎麽會讓病體纏身的皇上親自出征去曆險?
皇上在溫嶠的身邊他才放心。溫嶠說:“今宿衛寡弱,征兵未至,若賊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橋?”
這句話是說:“皇上,現在留下守衛京城的士兵都是老弱病殘的士兵。新征的士兵還沒到。如果叛軍像豬一樣地串過橋了,怎麽能抵擋住?要是那些可就危機社稷了。皇上為何還要疼惜一座橋呢?”
皇上一聽這話覺得有道理,這才不說話了。可是身份自己暴露了就不能再裝了。
溫嶠說:“皇上要不您先迴宮裏。這邊有我把守著。”
皇上不肯迴去,他繼續留在這裏。溫嶠隻好派人守著皇上。
古時候的橋大多數都是木板搭建的橋梁。因天幹物燥燒起來可就方便多了。幾桶桐油倒在橋上,火借著風勢風助火勢。不一會熊熊烈火燃燒起來。強烈的火光映照人們的臉上紅彤彤的。
這邊的橋剛剛被燒落架。就見河對麵有馬匹快速地往這邊奔來。
高處了望台上的士兵看見了說:“溫大人你看,那邊有馬匹快速往這邊奔來。”
這邊溫嶠正與皇上看地圖。聽見有人過來,他們連忙奔上了望台去看。
隻見河對岸煙塵滾滾的。一看那速度就知道那是沒命地往這邊趕。
“溫大人,那是叛軍!”了望兵說。
不用說溫嶠早已經看出來了。如果是自己人迴來了何必要像被狼攆的那樣跑?
皇上看見對麵來的叛軍那個速度的確跟狼奔豕突有一比。心中一驚,這樣的速度奔過橋來,這邊的人怎麽能抵擋住?
皇上不由得有些後怕。如果溫嶠聽從了自己的命令沒有燒掉橋,用不了多久社稷將不複存在了。
想到這裏他與溫嶠對視一眼。心中對溫嶠更是佩服不已。
溫嶠說:“皇上,這裏他們是過不來了。不過他們也會找其他的過橋方法。現在就看後麵咱們大軍什麽時候到了。看他們的速度,估計咱們隊伍也快了。”
卻說錢鳳和王含一路奔跑,就是想要盡快拿下京城。這邊的守衛這樣鬆散幾乎沒有受到阻攔。
錢鳳不由心中暗喜。與王含說:“大元帥,這裏沒有人阻攔一定是都去蕪湖那邊了!哈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
經他這一說,王含才後知後覺的想到這一點。他說“這樣好,咱們加快速度,把京城拿下來活捉天子,還不是咱們說了算?”
兩個人說著話一點沒耽誤奔跑。胯下馬早已經超出了極限。還在極力地奔跑著。前麵總算是見到了京城的影子。
錢鳳喊一聲:“加油啊前麵就到京城了,那裏有你們想要的一切!隨便拿!”
那日出征前皇上在禦書房裏將一個玉犬的半邊遞給庾亮。後者拿在手裏仔細端詳了半晌。
“皇上我記得兵符都是虎符或者麒麟符。為何您給我的卻是犬符?不會是拿錯了吧?”
皇上笑著說:“這個庾愛卿有所不知。正是因為與其他兵符不同這才是旁人所不知道的秘密。”
庾亮疑惑地問:“的確是第一次聽見這個秘密。”
皇上給庾亮講了這個蘇俊的故事。
蘇俊這個人庾亮並不熟悉。要不是這次皇上給庾亮兵符,領命與蘇俊匯合做先鋒。他還從來沒有聽到過這個人的名字。
要說蘇俊這個人也是當時的一絕。當年蘇俊也是舉孝廉進入官場的一個小職員。一直做到將軍這一職位很有傳奇色彩。
蘇峻,字子高,長廣郡挺縣(今山東省萊陽市)人。
蘇峻也是當時少有的少年天才。在長廣郡的範圍之內很小就是才學出眾的人物。誰家的孩子不愛讀書,都說:“看看人家蘇俊,學什麽會什麽。早早就獲得鄉試的頭名。
後來被鄉裏推薦做了長廣主簿。成年後舉孝廉入仕。永嘉之亂後,鄉裏流寇泛濫。鄉裏推薦蘇俊做首領,組織鄉民抵抗流寇。
蘇俊為人仗義疏財。對參加隊伍的流民安置得井井有條。後來遠近聞名,各處都投奔他而來。逐漸地擴大了隊伍。他也成了流民統領,駐紮在廣陵。隻保一方平安。
後來,晉元帝登基後,知道有這樣的一支隊伍,先是授予他“鷹揚將軍”。又授予他淮陵內史。
這內史”是負責管理地方的政務、財政、司法等事務,類似於地方長官。相當於地方最高官員。這時候蘇俊相當於由一個民辦的轉國家正式的官員了。
這個淮陵內史的權力可就大了。稅收戶籍,司法審判,處理當地的民事和刑事案件。 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管理農業、商業等。維護地方的社會秩序和安全。
也算是權限比較大的一方霸主了。後來元帝又授予他蘭陵相。相當於一方諸侯了。先皇與他有約定。地方上的安全他來守護。地方上的稅收由他自由安排。相當於自給自足。
如果國家需要他的時候,兵符為證。無條件的出兵。當時以玉犬一分為二作為憑證。隻有持半個玉犬的人方能調動他的隊伍。
這也算是先帝為自己留下的一條退路。也算是他的私兵,關鍵時刻拉出來保命的隊伍。
皇上這樣解釋著。庾亮聽了不由得頻頻點頭說:“難怪始終沒有聽到過這個名字。”
皇上又拿起一個聖旨遞到庾亮的手裏說:“這才封他為冠軍將軍,平亂後再行封賞。”
就這樣庾亮拿著聖旨和兵符來到蘇俊的駐紮的廣陵郡調兵。
卻說此時的蘇俊做地方上的土皇帝已經習慣了沒有人來指手畫腳的。他一看見庾亮拿著聖旨,連忙跪下接旨。
此刻庾亮就是欽差大臣。庾亮宣讀完聖旨後亮出兵符。這都是蘇俊預料到的結果。可是他不想將兵權交給他人。
“庾大人,犬符我這裏有,您就先拿好你自己的這一塊,有什麽吩咐您盡管說,我蘇某定當竭盡全力聽您的吩咐。”一路上都是蘇俊在指揮著他的隊伍不讓庾亮插手半分。
庾亮一聽這是不讓我號令他的軍隊呀。心中不由得對蘇俊有些懷疑。庾亮將這些都埋藏在心底,這也在庾亮的心裏埋下了懷疑的種子。
這邊皇上的大軍已經呈合圍之勢將叛軍四路堵死。現在王敦已經是四麵楚歌了。
哪知王含聽從錢鳳的建議,一心要奪取京城不想戀戰,留下隊伍阻擊追兵。主力軍一路順水而下直奔京城。
離京城二十幾裏的郊外駐紮著溫嶠的京師隊伍。前麵就是一條湍急的河流。河流的兩端都是陡峭的懸崖峭壁。
這條河也成了守護京城的天然屏障。這也是當年選京城的一個有利的條件。
從外麵進入京城的唯一的通道就是河上的一座橋梁。這座橋叫“朱雀桁(heng)”。
溫嶠看著留守京城的部隊裏麵的這些士兵。強裝有力的人都去了前線。剩下的老的老小的小。新征的兵還沒到。
他憂心忡忡。溫嶠喊一聲:“來人!”
手下的士兵立刻來一名,單腿跪地說:“屬下參見將軍!”
溫嶠說:“你帶一伍兵,去用桐油將朱雀桁燒掉。”
士兵領命說:“遵命!”說完帶領一班人去準備桐油燒橋去了。
溫嶠身邊一個副將一下子跳出來阻攔。大怒道:“大膽溫嶠。燒掉橋還如何出行?”
旁邊的大臣一聽愣住了。不是說皇上親自出征的嗎?怎麽在這裏?
原來出征的皇上是另有其人。溫嶠怎麽會讓病體纏身的皇上親自出征去曆險?
皇上在溫嶠的身邊他才放心。溫嶠說:“今宿衛寡弱,征兵未至,若賊豕突,危及社稷,陛下何惜一橋?”
這句話是說:“皇上,現在留下守衛京城的士兵都是老弱病殘的士兵。新征的士兵還沒到。如果叛軍像豬一樣地串過橋了,怎麽能抵擋住?要是那些可就危機社稷了。皇上為何還要疼惜一座橋呢?”
皇上一聽這話覺得有道理,這才不說話了。可是身份自己暴露了就不能再裝了。
溫嶠說:“皇上要不您先迴宮裏。這邊有我把守著。”
皇上不肯迴去,他繼續留在這裏。溫嶠隻好派人守著皇上。
古時候的橋大多數都是木板搭建的橋梁。因天幹物燥燒起來可就方便多了。幾桶桐油倒在橋上,火借著風勢風助火勢。不一會熊熊烈火燃燒起來。強烈的火光映照人們的臉上紅彤彤的。
這邊的橋剛剛被燒落架。就見河對麵有馬匹快速地往這邊奔來。
高處了望台上的士兵看見了說:“溫大人你看,那邊有馬匹快速往這邊奔來。”
這邊溫嶠正與皇上看地圖。聽見有人過來,他們連忙奔上了望台去看。
隻見河對岸煙塵滾滾的。一看那速度就知道那是沒命地往這邊趕。
“溫大人,那是叛軍!”了望兵說。
不用說溫嶠早已經看出來了。如果是自己人迴來了何必要像被狼攆的那樣跑?
皇上看見對麵來的叛軍那個速度的確跟狼奔豕突有一比。心中一驚,這樣的速度奔過橋來,這邊的人怎麽能抵擋住?
皇上不由得有些後怕。如果溫嶠聽從了自己的命令沒有燒掉橋,用不了多久社稷將不複存在了。
想到這裏他與溫嶠對視一眼。心中對溫嶠更是佩服不已。
溫嶠說:“皇上,這裏他們是過不來了。不過他們也會找其他的過橋方法。現在就看後麵咱們大軍什麽時候到了。看他們的速度,估計咱們隊伍也快了。”
卻說錢鳳和王含一路奔跑,就是想要盡快拿下京城。這邊的守衛這樣鬆散幾乎沒有受到阻攔。
錢鳳不由心中暗喜。與王含說:“大元帥,這裏沒有人阻攔一定是都去蕪湖那邊了!哈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
經他這一說,王含才後知後覺的想到這一點。他說“這樣好,咱們加快速度,把京城拿下來活捉天子,還不是咱們說了算?”
兩個人說著話一點沒耽誤奔跑。胯下馬早已經超出了極限。還在極力地奔跑著。前麵總算是見到了京城的影子。
錢鳳喊一聲:“加油啊前麵就到京城了,那裏有你們想要的一切!隨便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