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隻恐龍繼續遊水,卻始終不見梨耶的身影—身體開始渴望新的氧氣,顫疼欲裂,唿吸困難,手腳的感覺也逐漸喪失。得盡快找到梨耶。我持續在家中遊動,但眼前盡是多餘的「物質」,找不到梨耶。梨耶,梨耶在哪裏?我有股唿喚妹妹名字的衝動,然而水中無法唿喊,也不能浪費氧氣;因此我忍耐著,直到衝動過去,才窺探「電視」後方、「桌子」底下及「窗簾」背麵,卻依舊沒有梨耶。為什麽?究竟為什麽?「指甲剪」、「打火機」、「小鏡子」、「除臭劑」、「鑰匙圈」、「襪子」、「毛巾」、「報紙」、「手錶」、「相機」、「指甲油」、「香芋」、「眼鏡」…與我無關的「物質」多得數不清,為何我追求的唯一存在卻杳然無蹤?沒有任何事物能取代我們的梨耶啊!


    無法忍耐上幼稚園……或該說無法忍受與我和文男分開、與透明的「他人」關在一塊兒的梨耶,每當娃娃車前來接送時,便會開始鬧脾氣:這脾氣是梨耶使盡渾身解數鬧的,強烈到媽媽得用盡吃奶的力氣把她從家裏拉出去。對這樣的女兒感到困惑的媽媽,在某一天交給梨耶四個拇指大小的「娃娃」;根據媽媽的說法,那有著醒目拙劣縫痕的玩意兒,似乎是模擬爸爸、媽媽、我及文男製成的。媽媽笑著對梨耶說:「在幼稚園覺得難過的時候,就偷偷看一下這些『娃娃』。」她似乎認為梨耶是因為想家才拒上幼稚園。當然,梨耶的反抗並非出於離家的寂寞,但我自然不能加以指摘,隻得以虛偽的笑容肯定媽媽的策略。另一方麵,梨耶收到了「娃娃」後相當高興,乖乖地去上幼稚園:但「娃娃」的效果隻持績了幾天……不,打從一開始,「娃娃」就沒任何效果,梨耶隻是被騙而已。


    「不對!」梨耶把我和文男的「娃娃」摔到地上。這隻是「娃娃」!.才不是梨耶的哥哥!哥哥是哥哥,不是「娃娃」!.」


    沒錯,我們不是「娃娃」。沒有任何事物能取代我、文男與梨耶。


    大量泛濫的「物質」中,沒一個成得了替代品。


    所以,要是失去梨耶……我會尋找替代品嗎?當然,我明白這是徒勞無功,但依然試著想像足以取代梨耶的事物。「同學」、「家人」、「老師」、「酒」、「菜刀」、「太陽」、「音樂」、「咖哩飯」、「女人」、「牙刷」、「鋼琴」、「字典」、「溫度計」、「高麗菜」、「響板」、「書桌」、「雜誌」、「橘子」、「藥」、「鑰匙」、「骨頭」、「化妝水」、「磁鐵」、「狗」、「圍巾」、「情人」、「珍愛的情人」、「非常珍愛的情人」、「大蒜」、「電腦」、「洗衣機」、「巧克力」…還是不行,替代品根本不存在。要是失去了梨耶,我該如何在這充滿大量他人的世界中生活下去?……不,不對,不行,別做這種假設了,我隻須找出梨耶即可。梨耶,梨耶,妳究竟在哪裏?不快點找到她,可就糟了:梨耶的肺裏,究竟還留有多少空氣?


    焦慮使我心跳加速,變得更難以忍受無唿吸狀態,鼻子及嘴角冒出氣泡,思考越發矇朧。我已接近忍耐界限,但還沒找到梨耶。我的身心敗給了焦躁、絕望及痛苦的三重苦難,氣力正以猛烈的速度消失中。


    接著,在極短的一瞬間內,我的意識消失了。


    視野轉暗。


    待迴過神來,我正躺在紙門旁。


    不知何故,痛苦減輕了.,為什麽……?不,這種事無關緊要,痛苦減輕是再好下過,既然能動,就快點活動。我兩手按著地板,撐起身子,瞥了合上的紙門一眼;上著褐色花紋的紙門,讓我立即聯想到了某件事。對,對了,「時間」!


    我們的「時間」!


    梨耶在和室裏。


    為什麽沒早點發覺?我恨自己的遲鈍,但現在連怨恨的時間都不能浪費。我伸手拉動紙門,卻因為木框吸收水分膨脹而無法打開,即使用上雙手仍文風不動,讓我的焦躁達到了最高點。混帳,混帳混帳混帳!為什麽打不開隻差一點了梨耶就在裏麵啊混帳混帳快點開!我吐著氣泡,拚命搖晃紙門。


    門突然開了。


    從和室中飛出一張「羽毛被」,捲住了我的身軀。我以壽司卷材料般的蠢樣無聲無息地撞上和室天花板,越是想掙脫,吸了水的「羽毛被」就越是攀纏身體。雖然我無法動彈,卻仍不死心地挪動全身,並觀察眼下的光景;此時,我發現脫離「棉被」的「被單」一麵不安定地搖擺,一麵被拉往客廳。這是信號?或隻是水流變化?存在於和室裏的所有「物質」開始移動,「枕頭」往左右跳開,「鬧鍾」一麵迴轉一麵上升,「毛毯」如瀕死的鯰魚一般疲軟無力地移動。這些東西全湧向我打開的紙門,追隨「被單」流出和室;拘束著我的「羽毛被」也跟著鬆開,緩緩地朝紙門前進。我的身體下降,不久後落到榻榻米上。我以為和室中的所有「物質」皆已消滅,便站了起來;誰知並非如此,「粉紅色涼被」仍在壁櫥旁浮遊著。


    「粉紅色涼被」、「粉紅色涼被」、「粉紅色涼被」、「粉紅色涼被」、「粉紅色涼被」!,「粉紅色涼被」,這是我、文男與梨耶共有「時間」時使用的物品,對不需要外界事物的我們而言,是唯一的例外。


    我拿起「粉紅色涼被」並緊緊抱住它。照理說,在水中嗅覺應已喪失,但我卻確實聞到了三人的汗水與體味,這讓我在絕望的洪水中初次嚐到了安心滋味。對,就是這個,就是這種感覺,文男和梨耶的感覺—它帶給我安心,和梨耶丟掉的「娃娃」不一樣,是無可替代的。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孩子們的憤怒憤怒憤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佐藤友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佐藤友哉並收藏孩子們的憤怒憤怒憤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