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六郎出現在清言會上並沒有什麽不尋常之處,揮麈談玄本就是貴遊子弟的一大雅好,甚而像胡毋基這般將之當作畢生之誌的也不在少數,清談出眾已成了獨辟蹊徑的進身之階,以此聞名於世而受徵辟的也屢見不鮮,比如那大名鼎鼎的“三語掾”太子洗馬曹仲卿,就因“將無同”三字名揚天下平步青雲。
不過鍾薈親眼見到衛六郎翩然地向虛雲禪師行了一禮,接著在對麵客席落座時,她仍然有些許恍惚。在她的記憶中,衛六始終是個靦腆害羞寡言少語的半大少年郎,很難想象他似聒噪的鍾蔚一般搖唇鼓舌侃侃而談。
然後她忽然意識到,撇開上巳那日在人群中那遠遠的一瞥不提,其實他們已有兩三年未見了。
“不佞愚見,聖人茂於人者,神明也,同於人者,五情也。聖人雖茂於神明,而五情稟之自然。故顏子賢愚之量,因孔聖之所熟知,而遇之則樂,喪之則哀,固仍不能無情也。”衛六郎謙和有禮地問難,語調平靜和緩。
“小僧竊以為,聖人則天之德,與治道同體,其動止直天道之自然流行,而無休戚喜怒於其中,故聖人與自然為一,則純理任性而無情。”虛雲禪師當仁不讓。
兩人你一個“不佞”、我一個“貧僧”,這個行禮,那個作揖,不像在打嘴仗,倒像在請客吃飯。鍾薈這才知道,衛六郎就是衛六郎,即便與人唇槍舌戰,也可以不帶一絲煙火氣,與她那個咄咄逼人尖酸刻薄的阿兄全不是同一個品種。
“衛遙集平允寬和的風度真是叫人傾倒,”胡毋基對著常山公主嘖嘖稱讚道,“難得的是溫雅得體的辭令與淡宕平緩的音韻絲毫不損其詞鋒之犀利,見解之獨到。鍾子毓固然辯才無匹,可畢竟有些恃才傲物,過於鋒芒畢露了。你看那衛六郎,每每留有一線餘地,並不將那禪師逼至絕境,可高下勝敗昭昭乎若揭日月,勝也勝得叫人折服。”
常山公主眼睛盯著助談席上的衛十一,對衛六郎和虛雲禪師那兩朵明日黃花興趣缺缺,偶爾施舍上一兩眼已算是仁至義盡了。
衛十一郎身為談助之一,卻是心不在焉神遊天外,他本來趁著天好打算騎著馬去遊一遊城南的願會寺,途中想起孝行裏聞名遐邇的裹蒸,便拐了個彎,一不小心迎麵遇上他堂兄,三兩下就被忽悠來充了數,非但沒吃上他阿兄言之鑿鑿的“阿翁讚過的湯餅”,連“柰那麽大的棗”也沒見著半個。
豫州士人清談之風遠不如洛京那麽盛,衛十一還從未出席過清言會,一開始也有幾分好奇,可聽了小半個時辰,發現他堂兄與虛雲禪師你來我往,越發玄虛,聽其言雖美,責其實卻如兔角龜毛,與其說是闡明義理探幽尋微,倒不如說是為辯而辯,為爭而爭。衛秀沒了興致,往外一張望,天光有些冷下來,心裏越發焦急,生怕再晚他阿翁讚過的湯餅就要收攤了。
正巧另有一人與他所見略同。
鍾薈扯了扯常山公主的袖子,將她黏在衛十一俏臉上的目光硬是剝了下來:“公子,我想去嚐嚐那鳳儀湯餅。”
“好好聽,別多事,”常山公主不耐煩地道,“你這孩子怎麽如此不懂事,難得本公子發善心帶你來長點見識。這場清談乃是曠世的盛會,必能流芳百世,你能親眼目睹兩位大家的風姿,聆聽其高談闊論,是多麽三生有幸呐!”
對常山公主長篇大論的幌子,鍾薈言簡意賅地答道:“多謝公子的大恩大德,小的沒齒難忘,可是小的餓了。”
常山公主氣不打一出來,拿麈尾往她頭上連拍了三記泄憤:“你午膳吃了多少東西以為本公子沒看到麽?”
鍾薈想了想,她總計吃了八樣果子,六碟糕餅,三樣肉膳,兩種水族,外加一葷一素兩道羹湯,才兩個時辰便喊餓是有些說不過去,隻好實話實說:“小的饞了。”
常山公主被這如此坦蕩又厚顏無恥的迴答噎了個半死,饒是她巧舌如簧也拿這沒臉沒皮的小娘子沒轍。
鍾薈看公主的臉色不好看,連忙又狗腿地順著她的心意道:“看那衛郎長得這樣好,想必同名的湯餅也是格外標致的,小的去替公子掌掌眼。”
“那你自個兒去西門外吃去吧,莫走遠了,叫拐子背走了本公子可不背這鍋,隻當你是自己走丟的。”末了看了看她那身僮仆妝扮和兩道暗渡陳倉勾搭到一起的粗眉,覺得自己的擔心也是多餘,大方地一揮麈尾,眼不見心不煩:“去吧去吧。”
鍾薈前腳剛繞到掩人耳目的屏風後頭原路返迴,衛六郎和虛雲禪師的三番也已到了關鍵之處,兩人俱是口幹舌燥,便停下來喝茶休憩,順便整理思緒。
衛六郎掃了眼談助席上心神不寧的堂弟,心知他是為了什麽坐立不安,微微一笑道:“覺著無趣麽?此番結束後阿兄還要與禪師聊一會兒,你也很多年沒來這崇福寺了,四處逛逛吧,那鳳儀湯餅很好找,在西門外一棵百年梧桐樹下,出門便能看到了。”
衛十一郎不好意思地起身向他阿兄和虛雲禪師施了一禮道:“抱歉失陪了。”嘴上說著抱歉,腳卻已經毫不含糊地挪動起來,仿佛生怕他阿兄後悔似的。
衛六看著他急急忙忙的背影,搖了搖頭無奈地對虛雲禪師道:“這孩子讓我們家裏給慣得無法無天,倒叫高僧見笑了。”
虛雲禪師答道:“衛居士與令弟情誼深厚,著實令人感佩。”
***
修長雙腿已初具規模的少年郎與八歲的肥短身軀不可同日而語,鍾薈早走了半刻鍾,卻叫他後來者居上,先一步抵達了衛郎湯餅攤。
攤主王二郎和他娘子有旁的事離開,因天色向晚,客人不多,便隻留了十四五歲的小兒子守著攤兒。
那綠豆眼朝天鼻一臉麻子的小攤主指了指坐在草棚下胡床上等著湯餅出鍋的衛十一郎,甕聲甕氣地對鍾薈道:“對不住,最後一碗湯餅叫那位客人要去了。”
鍾薈一聽臉便垮了下來,忿忿地看了眼捷足先登的衛十一,覺得那張俊臉上寫滿了洋洋得意,討人嫌得很。
就在她以小人之心揣度人家的時候,謙謙君子衛十一郎卻對那小攤主道:“我一個人也吃不了這許多,勞煩您勻半碗給這位小郎君罷。”
不知為何,鍾薈覺得那張臉比方才還要討厭上三分,不過麵上卻是感激不盡,虛情假意地行了禮又道了謝。
草棚四麵透風,裏麵原本擠了七八張胡床,因快到日暮時分,那心急的小攤主便將胡床都收了起來,隻留兩張在外麵並排放著。鍾薈剛剛受了人恩惠,不好意思將那胡床拖遠,隻得在衛十一郎身旁坐了下來。
好在衛十一郎也沒有找小孩搭話的誌趣,兩人眼睛都看著支在爐子上的大鍋,巴巴等著湯餅出鍋。
那小攤主果然將一份湯餅分作了兩半,用陶碗盛了端過來:“小心燙口。”
鍾薈接了過來,卻突然想起了什麽,對那攤主道:“聽說你們這攤子有個不成文的規矩,衛家人來吃可以多加兩片肉是不是?”下巴往衛十一郎那邊點點道,“這不就是衛家人麽,怎麽不見多兩片肉。”
小攤主吸溜了一下鼻子,有些懵了,他阿耶似乎是定了這麽個規矩,可從未見過真有活生生的衛家人來討這兩片肉的,猶疑道:“阿耶阿娘不在,我作不得主......”該給便罷了,若是不該給,在他手上給了出去,他那母夜叉似的阿娘迴來一數少了兩片肉,怕是要從他身上活剮兩片下來。
“哈,”鍾薈搖了搖頭,似笑非笑地看了那小攤主一眼,“你們掛人家衛郎的名號做了這麽多年生意,趁的錢不知能買多少頭豬了,連兩片肉都舍不得,真真不要臉,叫什麽鳳儀湯餅,我看叫忘恩湯負義餅還差不多。”
十幾歲的少年人臉皮薄,最經不得激,那小攤主當即拚著被他阿娘活剮,一挺胸道:“你這小郎莫亂說話,哪個說不給了。”說著就迴轉身去往其中一個陶碗中加了兩片肉,重又端了過來。
衛十一郎覺得為了肉的多寡與人理論十分難為情,可心裏又有些暖。他在豫州呆久了,與洛京有些格格不入,總以為都會人情淡漠,沒想到這位作僮仆打扮的小郎君卻是如此古道熱腸。
他向攤主道了聲慚愧,正要去接,卻被一雙小而白的手搶了先。
鍾薈理直氣壯地接過那碗多兩片肉的湯餅便吃起來,衛十一郎這豫州來的鄉巴佬哪裏見識過大都會的世情冷暖,呆呆地捧著小攤主塞進他手中的陶碗,張口結舌道:“你......”
鍾薈瞥了他一眼道:“我怎麽了?這兩片肉又不是打你碗裏來的,你不還是這麽多麽?所以我憑本事多吃兩片與你有何幹係?”
衛十一郎似乎被她這番歪理說服了,默默地捧起碗吃起餅來,他吃東西很斯文,不聲不響,不吸溜也不砸吧嘴,動作優雅好看,速度卻不慢。
鍾薈埋頭吃了一氣,額頭上冒起汗來,她也顧不得講究,用袖子一抹額頭,把眉墨抹得到處都是,半張臉都花了。
吃完餅要付錢的時候,她一掏袖子就呆住了,這才想起自己換了衣裳,身上半個錢都沒有。
不過鍾薈親眼見到衛六郎翩然地向虛雲禪師行了一禮,接著在對麵客席落座時,她仍然有些許恍惚。在她的記憶中,衛六始終是個靦腆害羞寡言少語的半大少年郎,很難想象他似聒噪的鍾蔚一般搖唇鼓舌侃侃而談。
然後她忽然意識到,撇開上巳那日在人群中那遠遠的一瞥不提,其實他們已有兩三年未見了。
“不佞愚見,聖人茂於人者,神明也,同於人者,五情也。聖人雖茂於神明,而五情稟之自然。故顏子賢愚之量,因孔聖之所熟知,而遇之則樂,喪之則哀,固仍不能無情也。”衛六郎謙和有禮地問難,語調平靜和緩。
“小僧竊以為,聖人則天之德,與治道同體,其動止直天道之自然流行,而無休戚喜怒於其中,故聖人與自然為一,則純理任性而無情。”虛雲禪師當仁不讓。
兩人你一個“不佞”、我一個“貧僧”,這個行禮,那個作揖,不像在打嘴仗,倒像在請客吃飯。鍾薈這才知道,衛六郎就是衛六郎,即便與人唇槍舌戰,也可以不帶一絲煙火氣,與她那個咄咄逼人尖酸刻薄的阿兄全不是同一個品種。
“衛遙集平允寬和的風度真是叫人傾倒,”胡毋基對著常山公主嘖嘖稱讚道,“難得的是溫雅得體的辭令與淡宕平緩的音韻絲毫不損其詞鋒之犀利,見解之獨到。鍾子毓固然辯才無匹,可畢竟有些恃才傲物,過於鋒芒畢露了。你看那衛六郎,每每留有一線餘地,並不將那禪師逼至絕境,可高下勝敗昭昭乎若揭日月,勝也勝得叫人折服。”
常山公主眼睛盯著助談席上的衛十一,對衛六郎和虛雲禪師那兩朵明日黃花興趣缺缺,偶爾施舍上一兩眼已算是仁至義盡了。
衛十一郎身為談助之一,卻是心不在焉神遊天外,他本來趁著天好打算騎著馬去遊一遊城南的願會寺,途中想起孝行裏聞名遐邇的裹蒸,便拐了個彎,一不小心迎麵遇上他堂兄,三兩下就被忽悠來充了數,非但沒吃上他阿兄言之鑿鑿的“阿翁讚過的湯餅”,連“柰那麽大的棗”也沒見著半個。
豫州士人清談之風遠不如洛京那麽盛,衛十一還從未出席過清言會,一開始也有幾分好奇,可聽了小半個時辰,發現他堂兄與虛雲禪師你來我往,越發玄虛,聽其言雖美,責其實卻如兔角龜毛,與其說是闡明義理探幽尋微,倒不如說是為辯而辯,為爭而爭。衛秀沒了興致,往外一張望,天光有些冷下來,心裏越發焦急,生怕再晚他阿翁讚過的湯餅就要收攤了。
正巧另有一人與他所見略同。
鍾薈扯了扯常山公主的袖子,將她黏在衛十一俏臉上的目光硬是剝了下來:“公子,我想去嚐嚐那鳳儀湯餅。”
“好好聽,別多事,”常山公主不耐煩地道,“你這孩子怎麽如此不懂事,難得本公子發善心帶你來長點見識。這場清談乃是曠世的盛會,必能流芳百世,你能親眼目睹兩位大家的風姿,聆聽其高談闊論,是多麽三生有幸呐!”
對常山公主長篇大論的幌子,鍾薈言簡意賅地答道:“多謝公子的大恩大德,小的沒齒難忘,可是小的餓了。”
常山公主氣不打一出來,拿麈尾往她頭上連拍了三記泄憤:“你午膳吃了多少東西以為本公子沒看到麽?”
鍾薈想了想,她總計吃了八樣果子,六碟糕餅,三樣肉膳,兩種水族,外加一葷一素兩道羹湯,才兩個時辰便喊餓是有些說不過去,隻好實話實說:“小的饞了。”
常山公主被這如此坦蕩又厚顏無恥的迴答噎了個半死,饒是她巧舌如簧也拿這沒臉沒皮的小娘子沒轍。
鍾薈看公主的臉色不好看,連忙又狗腿地順著她的心意道:“看那衛郎長得這樣好,想必同名的湯餅也是格外標致的,小的去替公子掌掌眼。”
“那你自個兒去西門外吃去吧,莫走遠了,叫拐子背走了本公子可不背這鍋,隻當你是自己走丟的。”末了看了看她那身僮仆妝扮和兩道暗渡陳倉勾搭到一起的粗眉,覺得自己的擔心也是多餘,大方地一揮麈尾,眼不見心不煩:“去吧去吧。”
鍾薈前腳剛繞到掩人耳目的屏風後頭原路返迴,衛六郎和虛雲禪師的三番也已到了關鍵之處,兩人俱是口幹舌燥,便停下來喝茶休憩,順便整理思緒。
衛六郎掃了眼談助席上心神不寧的堂弟,心知他是為了什麽坐立不安,微微一笑道:“覺著無趣麽?此番結束後阿兄還要與禪師聊一會兒,你也很多年沒來這崇福寺了,四處逛逛吧,那鳳儀湯餅很好找,在西門外一棵百年梧桐樹下,出門便能看到了。”
衛十一郎不好意思地起身向他阿兄和虛雲禪師施了一禮道:“抱歉失陪了。”嘴上說著抱歉,腳卻已經毫不含糊地挪動起來,仿佛生怕他阿兄後悔似的。
衛六看著他急急忙忙的背影,搖了搖頭無奈地對虛雲禪師道:“這孩子讓我們家裏給慣得無法無天,倒叫高僧見笑了。”
虛雲禪師答道:“衛居士與令弟情誼深厚,著實令人感佩。”
***
修長雙腿已初具規模的少年郎與八歲的肥短身軀不可同日而語,鍾薈早走了半刻鍾,卻叫他後來者居上,先一步抵達了衛郎湯餅攤。
攤主王二郎和他娘子有旁的事離開,因天色向晚,客人不多,便隻留了十四五歲的小兒子守著攤兒。
那綠豆眼朝天鼻一臉麻子的小攤主指了指坐在草棚下胡床上等著湯餅出鍋的衛十一郎,甕聲甕氣地對鍾薈道:“對不住,最後一碗湯餅叫那位客人要去了。”
鍾薈一聽臉便垮了下來,忿忿地看了眼捷足先登的衛十一,覺得那張俊臉上寫滿了洋洋得意,討人嫌得很。
就在她以小人之心揣度人家的時候,謙謙君子衛十一郎卻對那小攤主道:“我一個人也吃不了這許多,勞煩您勻半碗給這位小郎君罷。”
不知為何,鍾薈覺得那張臉比方才還要討厭上三分,不過麵上卻是感激不盡,虛情假意地行了禮又道了謝。
草棚四麵透風,裏麵原本擠了七八張胡床,因快到日暮時分,那心急的小攤主便將胡床都收了起來,隻留兩張在外麵並排放著。鍾薈剛剛受了人恩惠,不好意思將那胡床拖遠,隻得在衛十一郎身旁坐了下來。
好在衛十一郎也沒有找小孩搭話的誌趣,兩人眼睛都看著支在爐子上的大鍋,巴巴等著湯餅出鍋。
那小攤主果然將一份湯餅分作了兩半,用陶碗盛了端過來:“小心燙口。”
鍾薈接了過來,卻突然想起了什麽,對那攤主道:“聽說你們這攤子有個不成文的規矩,衛家人來吃可以多加兩片肉是不是?”下巴往衛十一郎那邊點點道,“這不就是衛家人麽,怎麽不見多兩片肉。”
小攤主吸溜了一下鼻子,有些懵了,他阿耶似乎是定了這麽個規矩,可從未見過真有活生生的衛家人來討這兩片肉的,猶疑道:“阿耶阿娘不在,我作不得主......”該給便罷了,若是不該給,在他手上給了出去,他那母夜叉似的阿娘迴來一數少了兩片肉,怕是要從他身上活剮兩片下來。
“哈,”鍾薈搖了搖頭,似笑非笑地看了那小攤主一眼,“你們掛人家衛郎的名號做了這麽多年生意,趁的錢不知能買多少頭豬了,連兩片肉都舍不得,真真不要臉,叫什麽鳳儀湯餅,我看叫忘恩湯負義餅還差不多。”
十幾歲的少年人臉皮薄,最經不得激,那小攤主當即拚著被他阿娘活剮,一挺胸道:“你這小郎莫亂說話,哪個說不給了。”說著就迴轉身去往其中一個陶碗中加了兩片肉,重又端了過來。
衛十一郎覺得為了肉的多寡與人理論十分難為情,可心裏又有些暖。他在豫州呆久了,與洛京有些格格不入,總以為都會人情淡漠,沒想到這位作僮仆打扮的小郎君卻是如此古道熱腸。
他向攤主道了聲慚愧,正要去接,卻被一雙小而白的手搶了先。
鍾薈理直氣壯地接過那碗多兩片肉的湯餅便吃起來,衛十一郎這豫州來的鄉巴佬哪裏見識過大都會的世情冷暖,呆呆地捧著小攤主塞進他手中的陶碗,張口結舌道:“你......”
鍾薈瞥了他一眼道:“我怎麽了?這兩片肉又不是打你碗裏來的,你不還是這麽多麽?所以我憑本事多吃兩片與你有何幹係?”
衛十一郎似乎被她這番歪理說服了,默默地捧起碗吃起餅來,他吃東西很斯文,不聲不響,不吸溜也不砸吧嘴,動作優雅好看,速度卻不慢。
鍾薈埋頭吃了一氣,額頭上冒起汗來,她也顧不得講究,用袖子一抹額頭,把眉墨抹得到處都是,半張臉都花了。
吃完餅要付錢的時候,她一掏袖子就呆住了,這才想起自己換了衣裳,身上半個錢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