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言會設在崇福寺北邊的講堂,庭院以茶花樹作藩籬,一泓曲水亙於堂前,山石鬆柏間有一脈清泉注入池中,池上架了座玲瓏的木橋,是個清幽的所在。
不過今日適逢其會,講經堂中門庭若市,鍾薈和常山公主來得晚,非但堂中座無虛席,庭院裏也已是人頭攢動。
常山公主這條魚服的母白龍看來很有些門路,引路的小沙彌帶著他們直接從東邊的一條叢竹掩映的石板小路繞過庭院,便看到一扇窄小的側門。
此時第一番剛結束,主客雙方已經離開談座,退入談助席中,眾人正三五成群地評點和爭辯方才主客雙方的言論,堂中甚是喧囂吵嚷。
小沙彌從腰間掏出鑰匙小心翼翼打開鎖,推開木門將他們讓了進去,原來那門前豎著四牒摩耶夫人夢象受孕木畫屏風,專用來掩護遲到的貴客出入,常山公主輕車熟路,帶著鍾薈貓著腰從那屏風後穿過,正打算趁亂神不知鬼不覺地找個角落坐下來,隻聽隔著五六顆人頭傳來一聲驚雷般的叫喊:“蘇兄!”
“太常大人的三子胡毋基。”常山公主快速地輕聲道。
鍾薈循聲望去,隻見一位頭大肩窄身條細的青年男子正一邊扯著大嗓門喊“酥胸”一邊往人群中擠,待來到他們跟前時,這位公子頭頂上的蟬翼籠冠已經歪在了一邊,他生著一對別開生麵的八字眉,臉頰和前額上生著許多麵皰,看起來十分倒黴相。
鍾薈十分感佩地將這位久仰大名的胡毋公子端詳了一番。
胡毋基是太常胡毋林大人的嫡三子,年方二八,乃洛京出了名的談癡,哪裏有清言會談玄會哪裏就有他。不過叫鍾薈折服的是,這位其貌不揚的公子大約是世上唯一一個能叫她前世阿兄聞風喪膽的人物。
她阿兄十三歲時跟著鍾太傅旁聽高僧竺道潛與名士殷鑒的清言會,愛現眼的毛病發作,從旁聽席中跳出來,先是將崇有派的殷鑒駁得隻能吹胡子幹瞪眼,然後又反過來執其理,將竺道潛也逼得頭頂油光直冒,他還嫌不過癮,索性自為主客,引經據典洋洋灑灑萬餘言不帶停頓,幾乎將崇有與貴無兩派的談證和義理都窮盡了。
她阿兄一戰成名後,便叫那胡毋基盯上了,此人不但三天兩頭登門造訪,一堵到人就與他翻來覆去地切磋那些車軲轆話,可以從清晨談到三更,連鍾毓這張能將死人說活的嘴皮子也拿他沒轍。
凡是能叫鍾蔚吃癟的人和物,統統都是鍾薈天然的盟友,她對這胡毋公子很有好感。
常山公主清了清嗓子,裝模作樣地對那一身綺羅看起來卻十分落魄的青年作了個揖:“胡毋兄別來無恙。”
“蘇兄!”胡毋公子仿佛見著了失散已久的親人,若不是常山公主躲得快,恐怕就叫他把手抓住了,“三月前一別後,我托人帶了幾封書信到扶風,可俱都如石沉大海,你可曾收到過?”
“啊,仿佛是不曾,”常山公主臉不紅心不跳,“我迴家鄉未逗留多少時日,便又去了江左遊曆,後來又輾轉來了洛京,想來是不巧錯過了。”
扶風蘇氏是常山公主之母崔淑妃母家的姻親,族中有幾支至今仍居扶風,她在洛京廝混時常常假托一位一表三千裏的表兄之名,這位名叫蘇晢的表兄從小到大連公主表妹的麵都未曾見過,卻替她當了無數迴冤大頭,時常收到各種莫名其妙的書信和土儀。
“無妨,信中那些見解粗陋得很,既然蘇兄身在京中,我們便可時時當麵切磋,不知蘇兄下榻何處?此次又預備在京中......”
”今日我來得晚,錯過了談端,未知形勢如何了?”常山公主趕緊截斷他話頭。
胡毋基一提起自己關心的話題便將之前的話茬忘了個一幹二淨,愣是用一對不趁手的八字眉演繹出眉飛色舞的效果來:“一番將將結束,下一番估摸著要換人。今日這場的題目是聖人無情,第一番裴思真主聖人無情,劉士居言聖人有情,裴思真詞鋒甚是犀利,不過聖人無情乃是時下顯學常論,隻能說是無功無過的老生常談了……”
胡毋公子像爆豆一樣劈裏啪啦地侃侃而談,唾沫星子飛了滿天,常山公主嫌棄地拿麈尾遮住了臉,可他全不看別人臉色,隻顧自己將第一番的唇槍舌戰事無巨細地複述了一遍,也不知那麽彎彎繞繞的一大篇他是怎麽記住的,號稱耳聞則誦的鍾十一娘實在是自愧弗如。
常山公主對這些絲毫不感興趣,隻關心那俊俏的盲和尚何時登場。
不多時堂中有小沙彌搖了搖金鈴,人群逐漸安靜下來,都翹首以盼。
第二番果然換了人,為主的是個須發花白的老先生,穿一身絳色紋織錦袍,後背有些佝僂,氣勢上便輸了一頭。他揮了揮斑竹柄麈尾道:“聖人為人倫之至,則天之德,得時在位,而未有心於喜怒.......”
胡毋基聽了片刻便失望地搖了搖頭:“盛名之下其實難符,這王道淵妄稱名士,不想也是個拾人牙慧的,去年白馬寺鍾子毓就是執此論將何同叔難得毫無招架之力。”
常山公主用麈尾掩著嘴,微微側頭小聲對鍾薈道:“你看見沒有,那王老先生門牙上有片菜葉子。”
鍾薈一看果真如此,不由莞爾。
那位王姓老名士拉拉雜雜說了一大堆,此番問難的是素有才名的荀家二房嫡長子荀嶽,說到激動處眼睛圓睜,原本在男子中就顯得尖細的嗓音拔得更高。
“荀士衡立論雖高,然而韻音令辭上終究是差了一些,聽他問難總是像在與人吵架,於風度略有所損。”胡毋基的評價十分切中肯綮,鍾薈雖是第一迴親眼目睹清言會的盛況,也知道他說得很在點子上。
“嘖嘖,看他那對鼓突眼,整個荀家算是無出其右了,”常山公主也有意見要發表,“真擔心他再這麽瞪下去眼眶接不住眼珠子。”
鍾薈前世的阿翁與荀家老太爺很有些不對付,她也忍不住刻薄一二:“造化孕物都是配套著來的,有大號的眼珠自然有寬廣的眼眶與之匹配,你何曾見過河豚叫自己毒死的?”
常山公主忍不住笑出聲來。
偏偏談座上倆人舌戰正酣,眾人俱是凝神屏息不發一言,荀嶽說完一大篇正停下來喘氣的當兒,常山公主那“撲哧”一聲笑便顯得擲地有聲。
“區區所言很好笑麽?”荀嶽臉色一沉,用玳瑁柄麈尾點著常山公主的方向尖聲道,“這位公子想必是有高論賜教了。”
“高論不敢當,”常山公主麵不改色,將袍袖一振,麈尾一揮,以一種討打的口吻道,“你這話中的可笑之處,便是我這年僅八歲的僮仆也知道,阿尨,你來與荀公子說道說道吧。”
鍾薈不打算縱容這荒淫無道的公主逞兇,更不樂意被隨便安了個畜生的名字,當即麵無表情地拆主人的台,“迴公子的話,小的半句話都聽不懂。”
“本公子要你何用!”常山公主氣得拿麈尾拍了她兩下,隻得捋袖子親自出馬:“荀公子難道忘了,顏子非聖,賢人以情當理,如何能證聖人有情?”
鍾薈驚訝地挑了挑眉,難為常山公主一邊操心人家眼珠子,一邊還能分出神來聽他們正經談論,那常山公主的嘴皮子功夫也很是了得,雖然旁征博引掉書袋不如她阿兄鍾毓,可善於譬喻,將玄之又玄的見解說得深入淺出妙趣橫生。
她一起頭便收不住,索性站起身擠到前排,站在荀嶽對麵與他你一言我一語地辯起來,喧賓奪主得十分徹底,一直到常山公主將荀嶽駁得一腦門汗,二番結束,那王老名士門牙上的菜葉子始終沒能再見天日。
常山公主對手下敗將荀嶽作了個揖道:“區區不才,承蒙荀公子相讓。”
圍觀眾人都對這位麵如傅粉唇若塗朱的陌生小郎君很是好奇,胡毋基與有榮焉,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對周圍人道:“這位乃是扶風蘇氏的公子,名晢,字玄明,在族中排行第十六…”
常山公主幫素未謀麵的遠房表兄揚名立萬之後便功成身退,迴到鍾薈身邊道:“王道淵和荀士衡都是出了名的廢話簍子,任他們這麽掰扯下去恐怕到太陽落山都沒個完,禪師再不登場咱們該趕不上夜宴了…哎...來了來了!”
“啊?不過爾爾嘛…”鍾薈踮著腳伸長脖子一看,不免有些失望,那禪師確實眉清目秀,可也僅此而已,在她看來並沒有什麽過人之處,心下暗暗比較了一番,無論姿容還是態度都比衛六差遠了。
“這你就不懂了,像衛氏那種人家,美人如雲那叫意料之中,偏偏是那蓽門蓬戶草廬茅茨間偶爾出一個美人,就像是瓦礫糞土中間開出一朵照殿紅來,最是意外之喜,”常山公主耐心解釋道,“這麽說吧,那鳳儀湯餅就真是世間至味?值當那麽多王孫貴族巴巴地從洛京城裏趕來吃那一口?他們府上的湯餅做得不精麽?肉不夠多麽?不過是圖那個野食野趣罷了。”
虛雲禪師坐了許久,對麵的坐榻仍舊空著。就在眾人紛紛揣測誰人能叫禪師久候時,那四牒木畫屏風後走出兩個人。
走在前頭的衛六郎一身素紗禪衣,頭戴漆紗籠小冠,手持紫玉柄麈尾,他身後是一位胡服少年郎,這迴倒是沒遮臉,鍾薈一眼便認出了衛十一。
這樣的場合無論老幼都是褒衣博帶,惟恐袖子不夠寬廣顯不出翩翩風度,偏那少年一身胡服,手中也無麈尾,十分特立獨行,簡直像是來砸虛雲禪師場子的。
然而行止之間,那窄袖玄衣的少年郎卻比在場所有人都當得起飄逸二字。
“真如幽夜之逸光。”常山公主一見之下便將那野趣十足的禪師忘了個幹淨。
不過今日適逢其會,講經堂中門庭若市,鍾薈和常山公主來得晚,非但堂中座無虛席,庭院裏也已是人頭攢動。
常山公主這條魚服的母白龍看來很有些門路,引路的小沙彌帶著他們直接從東邊的一條叢竹掩映的石板小路繞過庭院,便看到一扇窄小的側門。
此時第一番剛結束,主客雙方已經離開談座,退入談助席中,眾人正三五成群地評點和爭辯方才主客雙方的言論,堂中甚是喧囂吵嚷。
小沙彌從腰間掏出鑰匙小心翼翼打開鎖,推開木門將他們讓了進去,原來那門前豎著四牒摩耶夫人夢象受孕木畫屏風,專用來掩護遲到的貴客出入,常山公主輕車熟路,帶著鍾薈貓著腰從那屏風後穿過,正打算趁亂神不知鬼不覺地找個角落坐下來,隻聽隔著五六顆人頭傳來一聲驚雷般的叫喊:“蘇兄!”
“太常大人的三子胡毋基。”常山公主快速地輕聲道。
鍾薈循聲望去,隻見一位頭大肩窄身條細的青年男子正一邊扯著大嗓門喊“酥胸”一邊往人群中擠,待來到他們跟前時,這位公子頭頂上的蟬翼籠冠已經歪在了一邊,他生著一對別開生麵的八字眉,臉頰和前額上生著許多麵皰,看起來十分倒黴相。
鍾薈十分感佩地將這位久仰大名的胡毋公子端詳了一番。
胡毋基是太常胡毋林大人的嫡三子,年方二八,乃洛京出了名的談癡,哪裏有清言會談玄會哪裏就有他。不過叫鍾薈折服的是,這位其貌不揚的公子大約是世上唯一一個能叫她前世阿兄聞風喪膽的人物。
她阿兄十三歲時跟著鍾太傅旁聽高僧竺道潛與名士殷鑒的清言會,愛現眼的毛病發作,從旁聽席中跳出來,先是將崇有派的殷鑒駁得隻能吹胡子幹瞪眼,然後又反過來執其理,將竺道潛也逼得頭頂油光直冒,他還嫌不過癮,索性自為主客,引經據典洋洋灑灑萬餘言不帶停頓,幾乎將崇有與貴無兩派的談證和義理都窮盡了。
她阿兄一戰成名後,便叫那胡毋基盯上了,此人不但三天兩頭登門造訪,一堵到人就與他翻來覆去地切磋那些車軲轆話,可以從清晨談到三更,連鍾毓這張能將死人說活的嘴皮子也拿他沒轍。
凡是能叫鍾蔚吃癟的人和物,統統都是鍾薈天然的盟友,她對這胡毋公子很有好感。
常山公主清了清嗓子,裝模作樣地對那一身綺羅看起來卻十分落魄的青年作了個揖:“胡毋兄別來無恙。”
“蘇兄!”胡毋公子仿佛見著了失散已久的親人,若不是常山公主躲得快,恐怕就叫他把手抓住了,“三月前一別後,我托人帶了幾封書信到扶風,可俱都如石沉大海,你可曾收到過?”
“啊,仿佛是不曾,”常山公主臉不紅心不跳,“我迴家鄉未逗留多少時日,便又去了江左遊曆,後來又輾轉來了洛京,想來是不巧錯過了。”
扶風蘇氏是常山公主之母崔淑妃母家的姻親,族中有幾支至今仍居扶風,她在洛京廝混時常常假托一位一表三千裏的表兄之名,這位名叫蘇晢的表兄從小到大連公主表妹的麵都未曾見過,卻替她當了無數迴冤大頭,時常收到各種莫名其妙的書信和土儀。
“無妨,信中那些見解粗陋得很,既然蘇兄身在京中,我們便可時時當麵切磋,不知蘇兄下榻何處?此次又預備在京中......”
”今日我來得晚,錯過了談端,未知形勢如何了?”常山公主趕緊截斷他話頭。
胡毋基一提起自己關心的話題便將之前的話茬忘了個一幹二淨,愣是用一對不趁手的八字眉演繹出眉飛色舞的效果來:“一番將將結束,下一番估摸著要換人。今日這場的題目是聖人無情,第一番裴思真主聖人無情,劉士居言聖人有情,裴思真詞鋒甚是犀利,不過聖人無情乃是時下顯學常論,隻能說是無功無過的老生常談了……”
胡毋公子像爆豆一樣劈裏啪啦地侃侃而談,唾沫星子飛了滿天,常山公主嫌棄地拿麈尾遮住了臉,可他全不看別人臉色,隻顧自己將第一番的唇槍舌戰事無巨細地複述了一遍,也不知那麽彎彎繞繞的一大篇他是怎麽記住的,號稱耳聞則誦的鍾十一娘實在是自愧弗如。
常山公主對這些絲毫不感興趣,隻關心那俊俏的盲和尚何時登場。
不多時堂中有小沙彌搖了搖金鈴,人群逐漸安靜下來,都翹首以盼。
第二番果然換了人,為主的是個須發花白的老先生,穿一身絳色紋織錦袍,後背有些佝僂,氣勢上便輸了一頭。他揮了揮斑竹柄麈尾道:“聖人為人倫之至,則天之德,得時在位,而未有心於喜怒.......”
胡毋基聽了片刻便失望地搖了搖頭:“盛名之下其實難符,這王道淵妄稱名士,不想也是個拾人牙慧的,去年白馬寺鍾子毓就是執此論將何同叔難得毫無招架之力。”
常山公主用麈尾掩著嘴,微微側頭小聲對鍾薈道:“你看見沒有,那王老先生門牙上有片菜葉子。”
鍾薈一看果真如此,不由莞爾。
那位王姓老名士拉拉雜雜說了一大堆,此番問難的是素有才名的荀家二房嫡長子荀嶽,說到激動處眼睛圓睜,原本在男子中就顯得尖細的嗓音拔得更高。
“荀士衡立論雖高,然而韻音令辭上終究是差了一些,聽他問難總是像在與人吵架,於風度略有所損。”胡毋基的評價十分切中肯綮,鍾薈雖是第一迴親眼目睹清言會的盛況,也知道他說得很在點子上。
“嘖嘖,看他那對鼓突眼,整個荀家算是無出其右了,”常山公主也有意見要發表,“真擔心他再這麽瞪下去眼眶接不住眼珠子。”
鍾薈前世的阿翁與荀家老太爺很有些不對付,她也忍不住刻薄一二:“造化孕物都是配套著來的,有大號的眼珠自然有寬廣的眼眶與之匹配,你何曾見過河豚叫自己毒死的?”
常山公主忍不住笑出聲來。
偏偏談座上倆人舌戰正酣,眾人俱是凝神屏息不發一言,荀嶽說完一大篇正停下來喘氣的當兒,常山公主那“撲哧”一聲笑便顯得擲地有聲。
“區區所言很好笑麽?”荀嶽臉色一沉,用玳瑁柄麈尾點著常山公主的方向尖聲道,“這位公子想必是有高論賜教了。”
“高論不敢當,”常山公主麵不改色,將袍袖一振,麈尾一揮,以一種討打的口吻道,“你這話中的可笑之處,便是我這年僅八歲的僮仆也知道,阿尨,你來與荀公子說道說道吧。”
鍾薈不打算縱容這荒淫無道的公主逞兇,更不樂意被隨便安了個畜生的名字,當即麵無表情地拆主人的台,“迴公子的話,小的半句話都聽不懂。”
“本公子要你何用!”常山公主氣得拿麈尾拍了她兩下,隻得捋袖子親自出馬:“荀公子難道忘了,顏子非聖,賢人以情當理,如何能證聖人有情?”
鍾薈驚訝地挑了挑眉,難為常山公主一邊操心人家眼珠子,一邊還能分出神來聽他們正經談論,那常山公主的嘴皮子功夫也很是了得,雖然旁征博引掉書袋不如她阿兄鍾毓,可善於譬喻,將玄之又玄的見解說得深入淺出妙趣橫生。
她一起頭便收不住,索性站起身擠到前排,站在荀嶽對麵與他你一言我一語地辯起來,喧賓奪主得十分徹底,一直到常山公主將荀嶽駁得一腦門汗,二番結束,那王老名士門牙上的菜葉子始終沒能再見天日。
常山公主對手下敗將荀嶽作了個揖道:“區區不才,承蒙荀公子相讓。”
圍觀眾人都對這位麵如傅粉唇若塗朱的陌生小郎君很是好奇,胡毋基與有榮焉,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對周圍人道:“這位乃是扶風蘇氏的公子,名晢,字玄明,在族中排行第十六…”
常山公主幫素未謀麵的遠房表兄揚名立萬之後便功成身退,迴到鍾薈身邊道:“王道淵和荀士衡都是出了名的廢話簍子,任他們這麽掰扯下去恐怕到太陽落山都沒個完,禪師再不登場咱們該趕不上夜宴了…哎...來了來了!”
“啊?不過爾爾嘛…”鍾薈踮著腳伸長脖子一看,不免有些失望,那禪師確實眉清目秀,可也僅此而已,在她看來並沒有什麽過人之處,心下暗暗比較了一番,無論姿容還是態度都比衛六差遠了。
“這你就不懂了,像衛氏那種人家,美人如雲那叫意料之中,偏偏是那蓽門蓬戶草廬茅茨間偶爾出一個美人,就像是瓦礫糞土中間開出一朵照殿紅來,最是意外之喜,”常山公主耐心解釋道,“這麽說吧,那鳳儀湯餅就真是世間至味?值當那麽多王孫貴族巴巴地從洛京城裏趕來吃那一口?他們府上的湯餅做得不精麽?肉不夠多麽?不過是圖那個野食野趣罷了。”
虛雲禪師坐了許久,對麵的坐榻仍舊空著。就在眾人紛紛揣測誰人能叫禪師久候時,那四牒木畫屏風後走出兩個人。
走在前頭的衛六郎一身素紗禪衣,頭戴漆紗籠小冠,手持紫玉柄麈尾,他身後是一位胡服少年郎,這迴倒是沒遮臉,鍾薈一眼便認出了衛十一。
這樣的場合無論老幼都是褒衣博帶,惟恐袖子不夠寬廣顯不出翩翩風度,偏那少年一身胡服,手中也無麈尾,十分特立獨行,簡直像是來砸虛雲禪師場子的。
然而行止之間,那窄袖玄衣的少年郎卻比在場所有人都當得起飄逸二字。
“真如幽夜之逸光。”常山公主一見之下便將那野趣十足的禪師忘了個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