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確定兇手在這裏殺人對不對?既然如此,就要設想兇手如何離開這個房間,你們警方到底是怎麽想的?”


    “請不要問我。”小早川刑警搖頭。“關於業務上的事情一概無可奉告。”


    “因為你們也不知道吧?”我笑著問。


    “現在還沒有具體的……”


    果然不太清楚。至少小早川刑警對密室的問題沒有太多意見。


    “還有,我可以去看看隔壁房間的窗戶嗎?”我從小窗看著視聽室問。


    “又想要怎麽樣?”小早川刑警反問。


    我當他已經答應,逕自離開放映室,走到視聽室,小早川刑警還是跟在後頭。


    視聽室南側的窗戶是在從傾斜的天花板(也就是天花板)突出的一角,看起來就是一麵突出的窗戶,從別墅外麵看來,突出的窗戶就在屋頂一半的地方。


    窗戶現在是鎖上的,發現朝海由季子的屍體時,也是鎖上的狀態。


    “可以碰嗎?”我迴頭問小早川刑警。


    “可以。”我就是等著他說這句話,之後我的手立刻伸向窗鎖。


    這種鎖我看過好幾次,就是鎖頭和鎖孔的組合,我想證明清太郎的說法是否正確。


    但是當我試著拉起鎖頭時,它卻動不了,好像被什麽卡住了。


    “唉呀?”我貼過去看個仔細。


    “這裏。”小早川刑警指著窗框下方的裝置。“這裏反鎖了。”


    他打開裝置,發出喀嚓的聲音,我拉起鎖頭,這次容易多了。


    “窗戶有兩道鎖。”小早川刑警解釋。“放下鎖頭之後再反鎖,很細心的設計。”


    “下麵的那個鎖……”我趕緊問:“是怎麽迴事?”


    “你不知道嗎?”


    “嗯,我沒注意,甚至沒發現有那個鎖。”我老實迴答。


    “鎖都在同一側,反正要鎖兩次就對了。”小早川刑警一麵觀察我的表情一麵說。


    “這樣啊,鎖得真完全。”我垂頭喪氣地說。


    經由實驗,如果先關上窗框上的鎖,鎖頭根本插不進鎖孔,也就是鎖頭插上後,還有一道鎖。


    如此一來便能完全解除清太郎的恐懼,他的假設完全失去意義,這扇窗戶沒有辦法從外麵上鎖,而清太郎說的方法前提要窗框上的鎖是開的。


    “然後呢?”我發呆地站著,小早川刑警有點不耐煩。“這道鎖怎麽了嗎?”


    “沒事,是我搞錯了。不好意思。”我提起精神微笑。“我不知道這裏有兩道鎖,其實我本來有個從窗外上鎖的妙計,不過現在一點價值也沒有。”


    小早川刑警盯著我一會兒,嘆了口氣,然後望向別處,視聽室的三位工作人員原本也看著我,後來又繼續各自的工作。


    我離開房間,在小客廳抽起煙,小早川刑警跟視聽室裏的某個人說了幾句話之後走出來。


    “打擾了,謝謝。”我向他道謝。


    “不會,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小早川刑警那碩大的身軀搖晃著。“如果又想起什麽,無論跟我說或跟入山刑警說都可以。”


    “好的。”我又鞠了一次躬。


    這時我心裏突然有個疑問。“請問警方懷疑誰是兇手?”


    “我們沒有懷疑任何人。”


    “應該不是我吧?”


    “你很擔心嗎?”小早川刑警笑了起來,表情意外的開朗。


    我心想這還真是一個提升信賴感的好對策,我丟掉還沒抽完的煙,毫不眷戀地下樓。


    16


    迴到房裏,我嘖了一聲,為了挫挫西之園小姐的氣勢,我抽絲剝繭想看穿事件的真相,到頭來卻本末倒置,連初步的確認工作都怠惰了,我對自己的不良動機無話可說,或許從開始到現在,我都不曾認真過。


    所有的事情從兩個女人死亡開始,麵對毫無預警的狀況,我想普通人都無法冷靜思考,連觀察也會變得遲鈍,而我則是被興奮沖昏了頭,所有細節都被我拋在腦後,忘記去觀察放映機,也沒想過取下鏡頭的方法,雖然確認過窗戶的狀態,卻完全沒發現兩道鎖的存在,顯然人類在“看東西”的情況,跟照相機“照相”的動作完全不同。


    換句話說,不先經過觀察就做出結論,就等於什麽也沒看見,把事情想透徹之前必須先有完整的假設。


    例如西之園小姐懷疑有人留在放映室,因為她有這個想法,才會去確認放映室的桌麵下有沒有人,不過聰明如西之園小姐,也沒有在發現屍體當下就進屋檢查。那時候她一定也是一片混亂吧,但之後她重新迴到現場仔細觀察,所以為了建立假設,在冷靜思考後,必須按部就班地進行實體的調查。


    沒有真正提出假設的人,看了也等於沒看,我就是這種人,那時候在場的每個人應該也跟我一樣。


    我明白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之後接續出現的假設都沒能成立的原因,隻需稍微跟實際情形比較,那些假設便不攻自破,就像是紙上談兵,我被這些虛幻不實的想像耍得團團轉。


    恐怕人類也不斷重蹈覆轍這種情況,不經確認,人們的妄想就越漲越大。清太郎也是,他忘記窗子上還有另一道鎖,這些細微的判斷錯誤,在日常生活中不是到處可見嗎?一下子連續有兩個親近的人死去,不能怪他無法冷靜思考,問題在於不能囫圇吞棗,別人說什麽我就信什麽。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劫迴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森博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森博嗣並收藏永劫迴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