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有買賣,就看是否有人發現其中的買賣而已。


    就說排隊這種事情,代為排隊,或者黃牛黨,便是有人發現了其中的‘生意’。


    當然,也有些人看不上這種生意,比如說楊易。


    作為江東商會的負責人,一方麵擴大商會在江東的市場份額,一方麵迅速搶占幽州市場。


    多少人知道幽州航線被打通的事情,可惜沒有大型船隻,更沒有能夠出海航行的水手,隻能眼看看的看著這條商路被江東商會壟斷。


    “丈人,不是婿不照顧張家。當時商會北上的時候,我可是告知過張家的。”孫暠看著眼前的中年人,正是張家的家主張允。


    也是最近才注意到,他和劉表那外甥同名同姓。


    不過以單名作為主流的時代,張氏又是大姓,有同名同姓太普通了。


    “老朽當時覺得,沿著海岸線北上,這風險太大。再加上大船的造價太高,家中幾個長老不同意,我這個族長真的很沒麵子。”張允賠笑。


    做生意嘛,低聲下氣點不寒磣。


    當時孫暠和不少關係不錯的家族,都說過這件事情,不過入夥的人卻沒有。


    一則不看好北上開拓商路的想法,二則大船的造價真都很貴,而且建造的時間也長。


    再加上還要招募水手,隨隊北上。


    路上出了點問題,人和船都要完蛋,那不血本無歸


    還有貿易周期的問題,一來一迴兩三個月時間。


    四大家族經營的產業,大多都有壟斷性,不愁賣不出去,習慣了來錢快,對這種周期長的貿易不太感冒。


    最後基本就好張允一樣,都是確認北上幽州的確沒有問題,而且賺得也多。


    於是心動了,就想著也要摻一腳。


    人性基本就是這樣,孫暠也算是看透了。


    尤其是這些有姻親關係的,仗著這層關係,厚著臉皮找上門來……


    “現在的問題,不是帶不帶的問題,而是造船的訂單,已經延遲到明年了。”孫暠搖了搖頭。


    不僅是楊易要擴大船隊,呂熾也要研究新的快船。


    江南商會全部的船塢,都已經全速運作起來。


    現在是一個師傅帶五個徒弟,就算這樣也根本不夠用的。


    甚至於一些學徒,也帶著四五個徒弟,做一些簡單的工作。


    “船的問題,我們幾個家族的討論過,可以去徐州想辦法挖一些工匠迴來。可船員方麵,卻是沒辦法……”張允沒臉沒皮的說道。


    “楊易的船隊已經北上,我也沒辦法再支援你們什麽。再說,航海技術什麽的,你們讓船隊沿海岸航行幾次,慢慢也熟悉了。”孫暠隨口說道。


    在他看來,現階段的航海技術和航線都不值錢。


    畢竟隻是沿著海岸線行駛,基本沒什麽技術含量。


    航線更不必說,順著沿岸一路北上就好,總能到達冀州和幽州。


    是以他甚至不明白,張允這次過來找他,到底有什麽意義。


    “這樣啊……既然如此,那麽我們就自己想想辦法。”張允笑吟吟的說道。


    看到他這樣子,孫暠大概明白了,北上商路什麽的,船隊什麽的,怕都不是重點。


    當然也重要,有人帶肯定更方便,隻是給人的感覺,張允更像是試探。


    試探孫暠反不反感他們,一起瓜分北方航路的利益。


    想想也是,孫暠麾下有最精銳的水軍。


    若是他不願意別人分走利潤,那麽他們的船隊就算北上,大概也迴不來。


    海上不僅僅是天氣,真正的危險其實還是人類。


    畢竟沿岸航行,天氣的影響並不大。


    “華夏很大,也很寬闊,由南向北由東向西,到處都是商路。那麽大的份額,江東商行吃不下。再說生意這玩意,就是大家一起做,才能做大。”孫暠隨口說道。


    當然壟斷也可以,徹底國營化運作也是一條路。


    隻是對這玩意,孫暠也是一知半解,畢竟隻是‘看到’的。


    甚至於,都沒有人實施過,隻存在於計劃之中。


    “的確是這個道理,隻是有些人怕。因為曾經惹惱過賢婿,怕賢婿不肯原諒他們。”張允老神在在的說道。


    不過孫暠是聽出來是,是在給顧家說情。


    畢竟能讓張允出麵的家族,而且還曾經惹惱過自己的家族,也就隻有顧家了。


    “要說顧雍,顧徽和顧悌三人,是這裏官運亨通的……我針對過誰了”孫暠反問。


    當時顧家認慫,放棄糧食方麵的壟斷,專門投入到紡織業。


    那個時候孫暠已經暫時和顧家和解,顧雍三人的仕途,他也沒有幹預。


    能升官的,也沒有打壓。


    還升不上去,那大概就是本身他們的才能就不好。


    那麽說也是,‘曆史’上老一代的人退下來,新一代的人沒成長起來,年輕一代裏麵,才能比較出色的,大概就是顧雍。


    這個丞相,多少也有矮子裏麵挑高個的意思。


    很正常的事情,就以藩王國來說,國相之才,或許能統禦一郡大小事務。


    可讓他管理一州,可能就力有不逮,更別說成為丞相。


    問題在藩王國中,國相就是國相,僅次於藩王的存在。


    就‘曆史’上那個孫吳,所謂的丞相有點水分,很正常的事情。


    不說丞相,中後期將軍都不少水分,連帶君王本身都是個水貨。


    “那,顧雍擔任廬陵太守的事情……真不是針對他”張允小心詢問道。


    廬陵什麽地方,豫章分出去的,而且也每兩年。


    這一年多下來,地方已經平靖,基本不需要擔心蠻夷作亂。


    再加上南四郡已經歸順,也不需要擔心那邊會有軍隊入侵。


    現在廬陵需要的,是進一步發展,成為不亞於豫章的郡。


    不否認的是,目前的廬陵郡,的確還有些偏僻,甚至不少縣還是毗鄰山林。


    “他原本是郡吏,現在當太守。29歲的太守,尤其出仕才一兩年,已經很不錯了。”孫暠搖了搖頭。除非故意拔高,又或者是從龍功臣,否則為什麽要專門提拔


    跟著自己起家的,步騭和虞翻都得到重用,衛旌受限於才能問題,也安排去零陵當太守。


    可見就算是從龍功臣,才能不足都要慢慢來,顧雍出仕才多久,當太守還有什麽好抱怨的


    “我就說是那老貨想多了,賢婿又怎麽會如此小肚雞腸”張允大笑,舉起杯喝了一口茶水。


    別說顧雍,吳郡四大家族的子弟,在孫暠這邊,升官的速度都明顯比江淮派的慢,更別說是宗親派的。


    就說孫賁,已經是荊州別駕,負責荊州的治安,並協助孫策處理軍務。


    張允這次來,說商路是一點,實際還是為了試探一下孫暠的口風。


    要說孫暠麾下的人才來源越來越雜,繼續下去荊州派都要登上舞台。


    江東派才是本土人才,這樣被外來人才擠兌,怎麽甘心


    “孫某沒什麽高明之處,隻知道‘量才適用’四個字。有才能就提拔,沒有就熬履曆。丈人迴去,不妨告訴他們,有這空胡思亂想,不如多學習充實一下自己的能力。”孫暠隨口說道。


    “的確是這樣……”張允點頭,又寒暄幾句,就告辭離開。


    量才適用,可隻要是人,就會有親近疏遠,人情是非……


    計較起來,這四個字,就是個笑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孫吳我做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隔壁的小蜥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隔壁的小蜥蜴並收藏三國:孫吳我做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