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斬李豐,孫策並未停留,率軍繼續向前衝鋒,直至在三路合圍的情況下,順路帶隊殺了出去。雙方距離拉開數百米,才逐漸停下來。
“稀溜溜……”玉麒麟嘶鳴,似乎意猶未盡。
孫策拍了拍它,這戰馬的確是好。
奈何其他戰馬不行,隻是這樣奔襲和衝鋒,一輪下來,氣息已經有些問題。
這戰馬是好戰馬,奈何素質也的確太平均了。
孫策見過涼州馬,若是給他兩千涼州馬,就沒有他衝不破的陣!
再看對麵,三軍以後合圍,奈何為時已晚。
李豐被殺,李豐部潰散。
梁綱和樂就兩部,此刻看著遠處的孫策,也不知道是進攻才好,還是撤退才好。
狠話是自己撂下的,結果沒想到對方很猛,打下去對自己未必有利。
下意識瞄了眼城頭,隻希望袁術主動鳴金收兵,這樣他們可以不用那麽尷尬。
若袁術執意讓他們打下去,那麽隻能硬著頭皮上了。
略微等待一陣,發現袁術的確沒有要收兵的意思,隻能讓李豐部先行迴城。
兩人一合計,齊頭並進,朝著孫策殺了過去。
“用這一招啊”孫策看到對方,已經意識到對方的打算,“那別抱怨說我欺負你們!”
“隨我前進!”孫策舉槍示意,隨即策馬衝出。
士卒們早注意到那高舉的長槍,見狀紛紛跟上。
大軍沒有朝著大軍前進,而是選擇迂迴到側麵。
對方或許可以選擇變陣,隻是變陣的速度肯定比不上騎兵的速度。
不變陣,那就會被孫策繞到他們身後。
騎兵最大的優勢就是速度,如何發揮這個速度,孫策這一年思考許多。
甚至有許多的奇思妙想,包括這個投槍。
亂七八糟的更多,多到周瑜都不知道怎麽評價才好。
“後退!”梁剛和樂就卻是高唿一聲,似乎對孫策的意圖有所了解。
大軍向後退了二百米,距離護城河不到一百米。
這樣的環境,孫策的騎兵想要繞後,那可不行。
與此同時,樂就部開始向前移動,來到梁綱部的前方。
梁綱部向右偏轉,長槍兵和弓弩手朝向孫策。
隻要孫策靠近,那麽自然會有弓弩接待他。
若想要繞到別的地方,就要經過正前方,樂就的弓弩手會對付他。
孫策當然也可以繼續跑,到隊列的另外一端。
隻是這樣大範圍的迂迴,梁剛和樂就也能從容變陣。
最終,孫策部的馬匹會疲憊不堪,很難繼續衝鋒。
可若是正麵衝鋒,那麽等待他的便是強弩的射擊。
以孫策衝在最前麵這個習慣,基本必死無疑。
隻是這個打法有些無賴,基本上放棄進攻純防守的陣型。
正常來說,隻要配合其他的兵種,要對付不難。
刺蝟哪怕渾身是刺,也能用石頭砸死。
奈何孫策就一支騎兵,就有種無從下口的意思。
本來,按說應該是這樣才對……
“全速衝鋒!”孫策高唿,壓低身位。玉麒麟彷佛知道孫策的想法,也是奮力向前跑去。
《劍來》
“他瘋了這隻有一百米不到!”梁綱驚唿,這孫策衝過來,他這邊可是首當其衝。
隻見孫策卻是以最快的馬力,朝著那隻有一百米不到的範圍衝鋒過去。
在他的帶領下,騎兵們也是紛紛衝過去。
“放箭!”梁綱當即下令,孫策避開了正麵,但弓弩手隻要調整角度,問題不大。頓了頓,追加了一條命令,“全軍後退,把他們擠到護城河裏麵!”
“來了來了!”孫策見狀不僅不慌,反而更是歡喜,“衝鋒!”
正常來說,麵對騎兵的衝鋒,長槍兵要保持不動,把槍尾抵在地上,放低身形以避開要害,借助大地的力量,來抵抗騎兵的衝刺。
這一切的前提,當然是長槍兵不動的情況下!
受梁綱的命令影響,士卒開始向後移動,為了移動必須要把槍提起來。
這種情況下下,弓弩也沒辦法很好的瞄準,長槍兵組成的槍陣,更沒辦法有效的抵抗。
於是,原本朝著敵軍後方跑過去的騎兵隊伍,突然改變方向,朝著敵軍陣地的一個角突入過去。
這個時候,如果是圓形陣或者矩形陣,那麽對孫策不利。
奈何對方用方陣,側翼就成了弱點。
為了給對方添把火,孫策甚至以左手拿下一杆投槍,朝著對方投擲過去。
身邊的幾個親衛,也是紛紛拿下投槍,學著他朝著敵軍方向投擲過去。
投槍落入敵軍之中,多少給對方的士卒造成傷亡,讓陣型出現些許混亂。
不如說,他們移動的時候,由於本身訓練度不足的問題,陣型的整齊已經出了問題。
孫策很莽,他到底是孫堅的兒子。
孫堅從184年開始莽,一路莽到191年。
莽出來的經驗,都傳授給自己的幾個兒子,孫策是最完美的繼承人。
而孫堅那一代,可沒有這個好處,不如說,他甚至不知道怎麽表現指揮的藝術。
但凡懂得兵法韜略的人,都不至於要貫徹‘莽’字方針。
甚至在討伐黃巾期間,受傷與隊伍分開,找地方藏好養傷,才找迴軍營。
當時程普等人,差點以為孫堅已經死了,正想著怎麽給他報仇。
就是這一次次,用命換來的經驗,這是孫堅留給孫策最寶貴的‘遺產’。
同時家境變得優握,也能聘請老師給孩子們啟蒙授課。
孫策等人再也不用像他一樣,是個半文盲。
也累積了一些兵法韜略,有些甚至是上司賞識借給他抄寫的,比如說朱儁。
有些是自己從軍多年慢慢總結下來的,都是通過實戰驗證過的。
這些經驗和學識,也成為了孫策等人成長的養分。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孫策,他依然莽,畢竟接觸到這些東西的時間太晚。
或許孫權和孫翊以後會好些,孫策不行,到了可以讀書的年紀,他已經靜不下心來學習。
不過他也是跟在孫堅身邊最長時間,受孫堅影響最大的一個孩子。
於是他的風格也是莽,不過和孫堅比起來,他的莽,已經可以用‘膽大心細’來概括。
也就是精準的,瞄準敵軍薄弱之處的突擊。
好巧,他在這方麵,直覺一直很好。
梁剛的陣型被衝開了一個口子,口子正在擴大,畢竟士卒之間的配合有問題。
隊列並不整齊,有些地方鬆懈,有些地方緊湊。
在這種複雜的環境裏麵,孫策一邊衝鋒,一邊觀察,依靠強大的動態視力,尋找最薄弱最鬆動的地方,不斷向前推進。
由他撕開口子,然後後麵的士卒將其變大。
轉眼間,梁綱部的整個陣型,已經徹底渙散。
隻差一點,隻差一點就能衝過去!
隻是這個時候,樂就的本陣,已經來到孫策的正對麵。
原來在他衝鋒的時候,樂就已經看穿他的想法。
雖然沒辦法救援,卻可以微調陣型,頂在孫策前進的方向。
玉麒麟再厲害,也不可能連續衝開兩個方陣。
尤其不斷衝鋒,它的速度已經有了些許的減慢。
前方就是密密麻麻的槍陣,孫策的情況隻能用很糟糕來形容!
“伯符,我來遲否”就在這個時候,三百米外,周瑜高唿一聲。
“哈哈,你來得正是時候!”孫策看向已經趕到的周瑜部,大笑著喊道。
“稀溜溜……”玉麒麟嘶鳴,似乎意猶未盡。
孫策拍了拍它,這戰馬的確是好。
奈何其他戰馬不行,隻是這樣奔襲和衝鋒,一輪下來,氣息已經有些問題。
這戰馬是好戰馬,奈何素質也的確太平均了。
孫策見過涼州馬,若是給他兩千涼州馬,就沒有他衝不破的陣!
再看對麵,三軍以後合圍,奈何為時已晚。
李豐被殺,李豐部潰散。
梁綱和樂就兩部,此刻看著遠處的孫策,也不知道是進攻才好,還是撤退才好。
狠話是自己撂下的,結果沒想到對方很猛,打下去對自己未必有利。
下意識瞄了眼城頭,隻希望袁術主動鳴金收兵,這樣他們可以不用那麽尷尬。
若袁術執意讓他們打下去,那麽隻能硬著頭皮上了。
略微等待一陣,發現袁術的確沒有要收兵的意思,隻能讓李豐部先行迴城。
兩人一合計,齊頭並進,朝著孫策殺了過去。
“用這一招啊”孫策看到對方,已經意識到對方的打算,“那別抱怨說我欺負你們!”
“隨我前進!”孫策舉槍示意,隨即策馬衝出。
士卒們早注意到那高舉的長槍,見狀紛紛跟上。
大軍沒有朝著大軍前進,而是選擇迂迴到側麵。
對方或許可以選擇變陣,隻是變陣的速度肯定比不上騎兵的速度。
不變陣,那就會被孫策繞到他們身後。
騎兵最大的優勢就是速度,如何發揮這個速度,孫策這一年思考許多。
甚至有許多的奇思妙想,包括這個投槍。
亂七八糟的更多,多到周瑜都不知道怎麽評價才好。
“後退!”梁剛和樂就卻是高唿一聲,似乎對孫策的意圖有所了解。
大軍向後退了二百米,距離護城河不到一百米。
這樣的環境,孫策的騎兵想要繞後,那可不行。
與此同時,樂就部開始向前移動,來到梁綱部的前方。
梁綱部向右偏轉,長槍兵和弓弩手朝向孫策。
隻要孫策靠近,那麽自然會有弓弩接待他。
若想要繞到別的地方,就要經過正前方,樂就的弓弩手會對付他。
孫策當然也可以繼續跑,到隊列的另外一端。
隻是這樣大範圍的迂迴,梁剛和樂就也能從容變陣。
最終,孫策部的馬匹會疲憊不堪,很難繼續衝鋒。
可若是正麵衝鋒,那麽等待他的便是強弩的射擊。
以孫策衝在最前麵這個習慣,基本必死無疑。
隻是這個打法有些無賴,基本上放棄進攻純防守的陣型。
正常來說,隻要配合其他的兵種,要對付不難。
刺蝟哪怕渾身是刺,也能用石頭砸死。
奈何孫策就一支騎兵,就有種無從下口的意思。
本來,按說應該是這樣才對……
“全速衝鋒!”孫策高唿,壓低身位。玉麒麟彷佛知道孫策的想法,也是奮力向前跑去。
《劍來》
“他瘋了這隻有一百米不到!”梁綱驚唿,這孫策衝過來,他這邊可是首當其衝。
隻見孫策卻是以最快的馬力,朝著那隻有一百米不到的範圍衝鋒過去。
在他的帶領下,騎兵們也是紛紛衝過去。
“放箭!”梁綱當即下令,孫策避開了正麵,但弓弩手隻要調整角度,問題不大。頓了頓,追加了一條命令,“全軍後退,把他們擠到護城河裏麵!”
“來了來了!”孫策見狀不僅不慌,反而更是歡喜,“衝鋒!”
正常來說,麵對騎兵的衝鋒,長槍兵要保持不動,把槍尾抵在地上,放低身形以避開要害,借助大地的力量,來抵抗騎兵的衝刺。
這一切的前提,當然是長槍兵不動的情況下!
受梁綱的命令影響,士卒開始向後移動,為了移動必須要把槍提起來。
這種情況下下,弓弩也沒辦法很好的瞄準,長槍兵組成的槍陣,更沒辦法有效的抵抗。
於是,原本朝著敵軍後方跑過去的騎兵隊伍,突然改變方向,朝著敵軍陣地的一個角突入過去。
這個時候,如果是圓形陣或者矩形陣,那麽對孫策不利。
奈何對方用方陣,側翼就成了弱點。
為了給對方添把火,孫策甚至以左手拿下一杆投槍,朝著對方投擲過去。
身邊的幾個親衛,也是紛紛拿下投槍,學著他朝著敵軍方向投擲過去。
投槍落入敵軍之中,多少給對方的士卒造成傷亡,讓陣型出現些許混亂。
不如說,他們移動的時候,由於本身訓練度不足的問題,陣型的整齊已經出了問題。
孫策很莽,他到底是孫堅的兒子。
孫堅從184年開始莽,一路莽到191年。
莽出來的經驗,都傳授給自己的幾個兒子,孫策是最完美的繼承人。
而孫堅那一代,可沒有這個好處,不如說,他甚至不知道怎麽表現指揮的藝術。
但凡懂得兵法韜略的人,都不至於要貫徹‘莽’字方針。
甚至在討伐黃巾期間,受傷與隊伍分開,找地方藏好養傷,才找迴軍營。
當時程普等人,差點以為孫堅已經死了,正想著怎麽給他報仇。
就是這一次次,用命換來的經驗,這是孫堅留給孫策最寶貴的‘遺產’。
同時家境變得優握,也能聘請老師給孩子們啟蒙授課。
孫策等人再也不用像他一樣,是個半文盲。
也累積了一些兵法韜略,有些甚至是上司賞識借給他抄寫的,比如說朱儁。
有些是自己從軍多年慢慢總結下來的,都是通過實戰驗證過的。
這些經驗和學識,也成為了孫策等人成長的養分。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孫策,他依然莽,畢竟接觸到這些東西的時間太晚。
或許孫權和孫翊以後會好些,孫策不行,到了可以讀書的年紀,他已經靜不下心來學習。
不過他也是跟在孫堅身邊最長時間,受孫堅影響最大的一個孩子。
於是他的風格也是莽,不過和孫堅比起來,他的莽,已經可以用‘膽大心細’來概括。
也就是精準的,瞄準敵軍薄弱之處的突擊。
好巧,他在這方麵,直覺一直很好。
梁剛的陣型被衝開了一個口子,口子正在擴大,畢竟士卒之間的配合有問題。
隊列並不整齊,有些地方鬆懈,有些地方緊湊。
在這種複雜的環境裏麵,孫策一邊衝鋒,一邊觀察,依靠強大的動態視力,尋找最薄弱最鬆動的地方,不斷向前推進。
由他撕開口子,然後後麵的士卒將其變大。
轉眼間,梁綱部的整個陣型,已經徹底渙散。
隻差一點,隻差一點就能衝過去!
隻是這個時候,樂就的本陣,已經來到孫策的正對麵。
原來在他衝鋒的時候,樂就已經看穿他的想法。
雖然沒辦法救援,卻可以微調陣型,頂在孫策前進的方向。
玉麒麟再厲害,也不可能連續衝開兩個方陣。
尤其不斷衝鋒,它的速度已經有了些許的減慢。
前方就是密密麻麻的槍陣,孫策的情況隻能用很糟糕來形容!
“伯符,我來遲否”就在這個時候,三百米外,周瑜高唿一聲。
“哈哈,你來得正是時候!”孫策看向已經趕到的周瑜部,大笑著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