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婆婆道:孫中平肯定有事情瞞著。


    奶奶垂著眼瞼,抿了抿花白的髮髻:白事知賓,隻管送行,不管家事。


    張婆婆滿臉愧疚:姐姐說的是。


    真正意義上的白事知賓都有自己一套方法判斷死者是否安分的方法,就跟賣水果一樣,賣的多了,用手顛一顛,就能估算出有多少分量。


    奶奶和張婆婆自然也有方法判斷老爺子是否安分。


    隻是稍稍看了一眼,便知道,老爺子身上陰氣相當重。


    老爺子靜靜躺在堂屋中,木板做床,頭朝大門,腳邊點長明燈,由於是二層小洋房,沒辦法在屋頂開個洞,讓死者魂魄飛升、出煞,所以二樓的窗戶開著,還點著白蠟燭、燒著紙錢,引魂魄飛升。


    這是很標準的停靈程序。


    停靈根據各地習俗不同,具體情況也不同。隻要滿足當地風俗,一般是不會有什麽問題的。


    張婆婆先來此地,一幹事宜做的不錯,程序上沒有絲毫問題。


    問題就出在為什麽孫中平一磕頭,老爺子就不安分?


    孫中平身上並沒有帶什麽禁忌物品,老爺子被什麽東西衝撞是無稽之談。


    奶奶尋思了半天,幹脆吩咐人去弄了一小袋鍋底灰,把鍋底灰混著土,堵住老爺子鼻孔。


    張婆婆見狀,愣了一下,連忙道:還是姐姐有本事。


    孫中平忙問是怎麽迴事。


    原來死者會鬧,十有八九是因為有事情捨不得、放不下。鍋底灰混泥,堵住鼻孔這叫封竅。


    堵住鼻孔之後,可以防止老爺子魂魄出來嚇唬人。


    鍋底灰封竅,這在白事之中,並不算什麽很高深的學問。


    在以往,死者對人世留戀是常有的事兒,但是新死的魂魄在人世停留久了,難免被世間陽氣衝散。所以用鍋底灰堵住死者鼻孔,防止魂魄從軀殼中出來,也防止他們被陽氣衝散。


    然後再找和尚超度。


    老爺子魂魄被堵在軀殼當中,不能出來作亂。奶奶讓孫中平趕緊趁這個時候上香磕頭。


    果然,孫中平這次再上香磕頭,再也沒有什麽其他事情發生了。


    不過這隻是治標不治本。


    其他人見到孫中平忽然能磕頭了,全圍上來看。張婆婆把人都趕出去,孫老爺子的三個兒女。


    奶奶發話了。


    拖得一時,拖不了一世。奶奶端正坐好,給老爺子燒了點元寶,又說:明天卯時之前都不會有事,但日出之後就不好說了。我也隻能幫你拖幾個小時,夠你花時間送去縣裏的火葬場。


    孫中平慌了,跪下來,想到可能要被同村人嘲笑一輩子,涕淚橫流:不能燒!您幫幫忙!


    奶奶嘆了口氣,孫中平不讓燒是意料當中的事。


    這時候老爺子的次子和小女兒也跪下求助。


    奶奶瞥了他們一眼沒說話。


    張婆婆起身,把次子和小女兒請出門,隻留下孫中平一人,準備給他做思想工作。


    奶奶打斷她:事情也不是不能解決。


    張婆婆是個聰明人,一尋思,大概就知道要幹什麽了。


    這種事情她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敢想。


    用鍋底灰封住鼻息,隻是緩兵之計。老爺子心有怨氣,孫中平又不讓燒,就算今天強行把老爺子埋了,指不定什麽時候會從地裏爬起來,那麽到時候倒黴的可不止孫中平一家。


    現在唯一能解決的辦法隻有一個請老爺子出來,讓他自己說有什麽苦處。


    這在白事當中有個比較委婉的說法,叫解鈴還須繫鈴人。


    說白了,就是請靈。


    不過這裏頭有一些困難,請靈,不是說請就能請出來的。


    張婆婆問:姐姐,行得通?


    奶奶搖了搖頭說:我沒這本事,不過有人行。


    孫中平膛目結舌。


    張翠娥婆婆若有所思,半晌醒悟過來:原來是這樣!


    說著急急忙忙去張羅一些東西去了。


    孫中平還傻傻站在哪兒。


    奶奶指了指身邊的空凳子,示意他坐下。


    咱們白事知賓一般隻負責喪事禮節,祖上有訓,隻執禮,不執事,幹涉先生的事情,是會遭報應的,所以接下來的話你要記住奶奶這裏所說的先生,代指的死者。在白事知賓口中,死、喪是很忌諱的。


    白事知賓,隻執禮,不執事。


    這是祖上之訓。


    凡事都有個祖師爺,像孫真人留下醫道療病,吳道子留下丹青,魯班留下石木二匠修房造屋。但是白事知賓並沒有明確意義上的祖師爺。


    有一說是,白事知賓拜房玄真人。


    傳說房玄真人留下船隻渡人載物,載的不僅僅是人世間的人和物,也載陰間的人和物。


    所以有的地方,白事知賓會禮拜房玄真人。


    白事知賓誇大了說,就如同渡船,引渡壽數已盡的人們通往陰間。


    他們是連接陰陽的渡船,自然也會有辦法請靈。不過奶奶並不會真去渡人到這邊來,這是違背祖訓的事。


    白事知賓的請靈,不同於和尚、道士,嚴格來說,和尚、道士的叫召靈。


    一個召一個請,一個命令,一個請求。


    天差地別。


    這也是白事知賓和道士的區別。


    知賓講禮,道士不講禮。當然,此禮,非彼禮。


    這些都是題外話,暫且不提。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當白事知賓的那些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淹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淹留並收藏我當白事知賓的那些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