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站遭受槍擊後不治身亡的浜口首相【校註:浜口雄幸(1870-1931):日本第27任首相。高知縣人。1930年11月14日浜口首相在東京站站台上被一名右翼青年襲擊】的確被人們稱為獅子。可是,這隻不過是單純的聯想而已。
結果,預言家英子直到目送弓原姑父他們離去,也沒有能夠滿足姑父的期待。
第九章
我一有什麽不明白的事情,總是和別姬商量。
星期一,在去學校上學的時候,等車子一開動,我就問別姬道:
“喂,沒聽說過‘獅子團’這個名字嗎?”
白麻製服的後背迴答道:
“……啊?”
一心急,問得讓人摸不著頭腦,於是補充說明道:
“有一戶人家的小少爺,可能和那幫人有些瓜葛。”
“——這麽說,是大街上的小毛孩團夥囉?”
“差不多。”
“那個……別宮孤陋寡聞,沒有聽說過。那種團夥,也就被抓起來的時候才會出名吧。”
那倒也是。簡直無所不知的別姬小姐,碰上這種事也沒戲了吧。
“就像前一段時間被抓起來的‘淺草紅團’【校註:名字取自著名小說家川端康成的名著《淺草紅團》,該書講述了東京淺草地區人們生活百態,描述了處於社會低層各種小人物的命運】嗎?”
“就是啊。”
“那個,是有原型的吧。”
“啊……”別姬說到一半,難得猶豫了一下,“……川端康成【校註: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我撲哧一聲笑了:
“刺激太強了嗎?”
別姬小姐也笑了:
“您知道啊?”
“那不是家裏訂著《東京朝日新聞》嗎?”
川端康成著《淺草紅團》。那是報紙上的連載小說。
“啊,怪不得——可是,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呀。”
“是啊,大概是我……剛過十歲的時候吧。”
戴著製帽的腦袋微微傾斜了一下。
“那個年齡就讀了那種小說啊?”
川端的報章小說裏,確實有不宜兒童閱讀的黏黏糊糊的地方。不過,孩童時就閱讀川端的我這麽說不免有些滑稽。
“是的——不過,說到刺激,那肯定是現在讀起來會更強吧。那個時候讀不太懂的地方太多了。”
“即使讀不太懂,也還是讀了吧。”
“是的。就是因為不懂,才覺得像在窺視一個不可思議的國度一樣有趣。”
“也許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的吧。”
福特車緩緩地行駛著。大概誰也不會想到,胸前佩戴著八重櫻的徽章、身穿校服的少女,在車上說著這樣的話吧。
別姬小姐說:
“上次抓的那個‘淺草紅團’的手法,和小說裏的一模一樣呢。”
現實與小說有時候會相互靠近吧。據說川端康成在連載《淺草紅團》的時候,知道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一個叫“紫團”的團夥後,也大吃了一驚。這真讓人感到愉快。
“——哪個地方?”
“啊,是我多嘴了。”
“不行。那可是你說起的啊。”
“那好吧……把準備要賣掉的女孩子監禁起來時的手法。”
“啊……”
為了防止女孩子逃跑,把她身上穿的衣服剝光了,再把她關起來。真奇怪,小說中的這一部分,應該是讓人讀來如同利劍紮入胸膛一般震撼的地方,而我卻一點印象也沒有。
大概是厭惡之情關上了記憶的大門吧。看來在我們心裏,也進行著這樣的交通整治。
“看了報紙上的報導,剛開始還覺得,是不是模仿川端康成啊?可是,實際上應該說——因為現實中有那種事,所以被寫進了小說。在這個世界上,確實有一幫幹壞事的傢夥。”
第十章
在接下去的那個星期天,我去了一趟室町的鶴之丸。
這一帶,平常除了三越百貨店,是與我無緣的地方。再一次從車窗裏望出去,發現銀行特別多。銀行講的是信譽第一。似乎是在宣稱——我們把信譽化作了形式,銀行的建築都很氣派。氣勢淩人的大樓鱗次櫛比。
拐進一條大馬路,稍稍往裏走一點,就看到了鶴之丸的古老建築。看上去就像一個穿著外褂和服禮裝的老爺爺,被夾在西裝革履、身材魁梧的紳士中間一樣。
從車上下來,馬路上赤日炎炎。從高樓大廈之間的低穀望去,像用棉花拉出來一樣的雲彩,兩側像被大樓切割過了似的。
別姬小姐站在隔著那扇閃閃發光的玻璃門能夠看到裏麵情形的位置。我走進店堂,由於季節關係,買了一些可以保存時日的和式幹點心。
偶然的巧遇沒有發生,我在那裏沒有看到阿巧和他媽媽的身影。店員熱情地幫我把點心包好。這一次,暫且能夠確認店鋪的位置就行了。
我來到外麵,撐開陽傘。
</br>
結果,預言家英子直到目送弓原姑父他們離去,也沒有能夠滿足姑父的期待。
第九章
我一有什麽不明白的事情,總是和別姬商量。
星期一,在去學校上學的時候,等車子一開動,我就問別姬道:
“喂,沒聽說過‘獅子團’這個名字嗎?”
白麻製服的後背迴答道:
“……啊?”
一心急,問得讓人摸不著頭腦,於是補充說明道:
“有一戶人家的小少爺,可能和那幫人有些瓜葛。”
“——這麽說,是大街上的小毛孩團夥囉?”
“差不多。”
“那個……別宮孤陋寡聞,沒有聽說過。那種團夥,也就被抓起來的時候才會出名吧。”
那倒也是。簡直無所不知的別姬小姐,碰上這種事也沒戲了吧。
“就像前一段時間被抓起來的‘淺草紅團’【校註:名字取自著名小說家川端康成的名著《淺草紅團》,該書講述了東京淺草地區人們生活百態,描述了處於社會低層各種小人物的命運】嗎?”
“就是啊。”
“那個,是有原型的吧。”
“啊……”別姬說到一半,難得猶豫了一下,“……川端康成【校註: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我撲哧一聲笑了:
“刺激太強了嗎?”
別姬小姐也笑了:
“您知道啊?”
“那不是家裏訂著《東京朝日新聞》嗎?”
川端康成著《淺草紅團》。那是報紙上的連載小說。
“啊,怪不得——可是,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呀。”
“是啊,大概是我……剛過十歲的時候吧。”
戴著製帽的腦袋微微傾斜了一下。
“那個年齡就讀了那種小說啊?”
川端的報章小說裏,確實有不宜兒童閱讀的黏黏糊糊的地方。不過,孩童時就閱讀川端的我這麽說不免有些滑稽。
“是的——不過,說到刺激,那肯定是現在讀起來會更強吧。那個時候讀不太懂的地方太多了。”
“即使讀不太懂,也還是讀了吧。”
“是的。就是因為不懂,才覺得像在窺視一個不可思議的國度一樣有趣。”
“也許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的吧。”
福特車緩緩地行駛著。大概誰也不會想到,胸前佩戴著八重櫻的徽章、身穿校服的少女,在車上說著這樣的話吧。
別姬小姐說:
“上次抓的那個‘淺草紅團’的手法,和小說裏的一模一樣呢。”
現實與小說有時候會相互靠近吧。據說川端康成在連載《淺草紅團》的時候,知道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一個叫“紫團”的團夥後,也大吃了一驚。這真讓人感到愉快。
“——哪個地方?”
“啊,是我多嘴了。”
“不行。那可是你說起的啊。”
“那好吧……把準備要賣掉的女孩子監禁起來時的手法。”
“啊……”
為了防止女孩子逃跑,把她身上穿的衣服剝光了,再把她關起來。真奇怪,小說中的這一部分,應該是讓人讀來如同利劍紮入胸膛一般震撼的地方,而我卻一點印象也沒有。
大概是厭惡之情關上了記憶的大門吧。看來在我們心裏,也進行著這樣的交通整治。
“看了報紙上的報導,剛開始還覺得,是不是模仿川端康成啊?可是,實際上應該說——因為現實中有那種事,所以被寫進了小說。在這個世界上,確實有一幫幹壞事的傢夥。”
第十章
在接下去的那個星期天,我去了一趟室町的鶴之丸。
這一帶,平常除了三越百貨店,是與我無緣的地方。再一次從車窗裏望出去,發現銀行特別多。銀行講的是信譽第一。似乎是在宣稱——我們把信譽化作了形式,銀行的建築都很氣派。氣勢淩人的大樓鱗次櫛比。
拐進一條大馬路,稍稍往裏走一點,就看到了鶴之丸的古老建築。看上去就像一個穿著外褂和服禮裝的老爺爺,被夾在西裝革履、身材魁梧的紳士中間一樣。
從車上下來,馬路上赤日炎炎。從高樓大廈之間的低穀望去,像用棉花拉出來一樣的雲彩,兩側像被大樓切割過了似的。
別姬小姐站在隔著那扇閃閃發光的玻璃門能夠看到裏麵情形的位置。我走進店堂,由於季節關係,買了一些可以保存時日的和式幹點心。
偶然的巧遇沒有發生,我在那裏沒有看到阿巧和他媽媽的身影。店員熱情地幫我把點心包好。這一次,暫且能夠確認店鋪的位置就行了。
我來到外麵,撐開陽傘。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