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多年工作的原因,她的偵探故事大多牽涉國家安全機關和本國黑手黨以及前克格勃的種種矛盾和鬥爭。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膩將故事情節安排得井井有條,情節展開絲絲入扣,使人不忍釋卷。例如《不要阻撓劊子手》一書,就是以1991年8月-1993年10月俄羅斯政府高層變動及所有重大事件為背景,牽涉的人物包括前克格勃幹將、俄聯邦總統、現任情報機關偵查員、神秘囚犯等等,圍繞著俄總統競選,一係列謀殺、暗殺就此發生。
瑪麗尼娜對犯罪行為以及罪犯的心理活動更是有著一般人難以比擬的敏銳的洞察力和親身體驗,因此她的作品不單隻描繪事件本身,而且更注重描寫人物的內心世界。正如她對自己作品評價的那樣:“多年以來我一直與犯罪打交道。可我明白就犯罪本身而言,沒有也不可能有趣。這就是為什麽我的書不是有關犯罪的書,它們關乎的是人,是人們的生活、心靈、思想,關乎的是藏在人們行為背後的一切,即使他們的行為是犯罪。”
這位“阿加莎·克裏斯蒂”式的女偵探小說家,成名後依然過著樸素的生活。盡管她因寫作所得的個人年收入已高達6位數(按美元計),但她還是願意與親密朋友們呆在一起安度時光,極少參加上流人士的聚會;寧願出門乘地鐵,也不購置豪華私家車代步。地鐵裏的人們站在她麵前讀她的書,卻從未認出她來。在收藏手鈴、品嚐甜玉米之餘,她全身心地沉迷於自己最喜愛的工作——創作。
本書出版信息
書名:《第七個受害者》
作者:[俄] 亞歷山德拉·瑪麗尼娜
譯者:焦廣田 劉引梅 張福江 馮煒
isbn:9787806233115
出版社:河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2001-9-1
頁數:468
定價:17.90
☆ ☆ ☆ ☆ ☆ ☆ ☆ ☆ ☆ ☆ ☆ ☆ ☆
致中國讀者
中國正在翻譯我的書,我那些可愛的主人公們現在要講漢語了,這令我十分高興和愜意。
我特別希望你們閱讀時不但關注俄羅斯產生犯罪的情況和原因,而且關注我們國家裏今天人們生活狀況如何,他們在思考什麽,夢想什麽,希望什麽,擔心什麽。
我的書是寫愛情、嫉妒、仇恨、報復的,是寫友誼與背棄、榮譽與恥辱的,也就是寫每個人都容易理解和感到親切的事物,而與其所在的國度和使用的語言無關。
我願意相信,你們閱讀我的書會得到哪怕是少許的快樂。
對你們能閱讀我的書,我先致謝意。祝你們成功,安康,幸福!
謹致敬意與愛忱。
亞歷山德拉·瑪麗尼娜
第一章
◎ 娜斯佳
“親愛的,你們怎麽樣我不知道,可我從上中學的時候起就不喜歡果戈裏的書。我不明白他的書裏什麽東西有意思!”
安德列·季莫菲耶維奇哈哈大笑。他敏捷地將一塊伊拉烹製的非常可口的牛犢肉送進嘴裏。娜斯佳斜眼瞧了瞧塔尼婭,忍住未笑。他們這位令人開心的鄰居真是讓人沒法說!這麽一位不年輕的男人,一個領取養老金的人,和他們相處,言談舉止就像一個男孩子和幾個小學同班同學一樣。他哈哈大笑,講述一個又一個老掉牙的笑話,對這些笑話的陳舊乏味,絲毫也不覺得難為情,自己不尊敬任何一位祖國文學的經典作家,他並未感到有什麽不好意思。通常他這種歲數的人,在不到四十歲的人們麵前,大都一本正經,神態疲憊而意味深長,鄭重地講出他們認為不容反駁的條條真理。然而,同斯塔索夫及其一家住在同一個樓道的安德列卻不是這樣的人。
“一般而言,中小學的文學學習可能會打消對任何作家的喜愛,”斯塔索夫說,“也許現在是用另外一種方法教孩子們,可是我們那個時候,譬如說,都是強迫大家死記硬背安德列公爵在奧斯特爾利茨的思考。十五歲的男孩子誰能受得了這種事呢?他當然對這個片斷,對這部小說,對托爾斯泰所寫的一切作品都會深惡痛絕的。順便問一句,您怎樣看待托爾斯泰呀?”
“我嘛,我對作家們沒有任何看法,”這位鄰居出人意料地嚴肅答道,“我隻有一些對具體作品的看法。我喜愛《戰爭與和平》,喜愛《高加索的俘虜》,而《安娜·卡列尼娜》,我就不能忍受。”
“就是說,您對我們的塔尼婭沒有什麽看法了?”伊拉生氣了,“她可也是一個作家啊。”
安德列又哈哈大笑起來。他如此心醉神迷、津津有味地這樣做,以至於不可能不付之一笑。
“伊拉,打住吧,”塔尼婭試圖製止她,“這可就是乞求恭維了。”
“可我要的不是恭維自己……”伊拉表白道。
而安德列卻打斷了她:“我親愛的,你們別吵啦。第一,我們是在抽象地討論俄羅斯經典作家,而不是坐在桌旁的美麗迷人的太太。第二,據我所知,您,塔尼婭,是寫偵探小說的,而我即使出於對您的尊敬,現在不讀,將來也不會讀您的偵探小說,您會原諒我吧。因此,我對您的創作沒有、也不可能有什麽看法。然而第三嘛,就是我個人對您,如同我對待您的客人阿娜斯塔霞·帕夫洛芙娜一樣,我深深地尊敬您,欽佩您,因為你們都是年輕、聰明、美麗的女人,不是在人世上想爭個出人頭地,卻做著那種出力不討好的工作的女人,這無時無刻不讓我這男人的心靈顫抖。”
</br>
瑪麗尼娜對犯罪行為以及罪犯的心理活動更是有著一般人難以比擬的敏銳的洞察力和親身體驗,因此她的作品不單隻描繪事件本身,而且更注重描寫人物的內心世界。正如她對自己作品評價的那樣:“多年以來我一直與犯罪打交道。可我明白就犯罪本身而言,沒有也不可能有趣。這就是為什麽我的書不是有關犯罪的書,它們關乎的是人,是人們的生活、心靈、思想,關乎的是藏在人們行為背後的一切,即使他們的行為是犯罪。”
這位“阿加莎·克裏斯蒂”式的女偵探小說家,成名後依然過著樸素的生活。盡管她因寫作所得的個人年收入已高達6位數(按美元計),但她還是願意與親密朋友們呆在一起安度時光,極少參加上流人士的聚會;寧願出門乘地鐵,也不購置豪華私家車代步。地鐵裏的人們站在她麵前讀她的書,卻從未認出她來。在收藏手鈴、品嚐甜玉米之餘,她全身心地沉迷於自己最喜愛的工作——創作。
本書出版信息
書名:《第七個受害者》
作者:[俄] 亞歷山德拉·瑪麗尼娜
譯者:焦廣田 劉引梅 張福江 馮煒
isbn:9787806233115
出版社:河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2001-9-1
頁數:468
定價:17.90
☆ ☆ ☆ ☆ ☆ ☆ ☆ ☆ ☆ ☆ ☆ ☆ ☆
致中國讀者
中國正在翻譯我的書,我那些可愛的主人公們現在要講漢語了,這令我十分高興和愜意。
我特別希望你們閱讀時不但關注俄羅斯產生犯罪的情況和原因,而且關注我們國家裏今天人們生活狀況如何,他們在思考什麽,夢想什麽,希望什麽,擔心什麽。
我的書是寫愛情、嫉妒、仇恨、報復的,是寫友誼與背棄、榮譽與恥辱的,也就是寫每個人都容易理解和感到親切的事物,而與其所在的國度和使用的語言無關。
我願意相信,你們閱讀我的書會得到哪怕是少許的快樂。
對你們能閱讀我的書,我先致謝意。祝你們成功,安康,幸福!
謹致敬意與愛忱。
亞歷山德拉·瑪麗尼娜
第一章
◎ 娜斯佳
“親愛的,你們怎麽樣我不知道,可我從上中學的時候起就不喜歡果戈裏的書。我不明白他的書裏什麽東西有意思!”
安德列·季莫菲耶維奇哈哈大笑。他敏捷地將一塊伊拉烹製的非常可口的牛犢肉送進嘴裏。娜斯佳斜眼瞧了瞧塔尼婭,忍住未笑。他們這位令人開心的鄰居真是讓人沒法說!這麽一位不年輕的男人,一個領取養老金的人,和他們相處,言談舉止就像一個男孩子和幾個小學同班同學一樣。他哈哈大笑,講述一個又一個老掉牙的笑話,對這些笑話的陳舊乏味,絲毫也不覺得難為情,自己不尊敬任何一位祖國文學的經典作家,他並未感到有什麽不好意思。通常他這種歲數的人,在不到四十歲的人們麵前,大都一本正經,神態疲憊而意味深長,鄭重地講出他們認為不容反駁的條條真理。然而,同斯塔索夫及其一家住在同一個樓道的安德列卻不是這樣的人。
“一般而言,中小學的文學學習可能會打消對任何作家的喜愛,”斯塔索夫說,“也許現在是用另外一種方法教孩子們,可是我們那個時候,譬如說,都是強迫大家死記硬背安德列公爵在奧斯特爾利茨的思考。十五歲的男孩子誰能受得了這種事呢?他當然對這個片斷,對這部小說,對托爾斯泰所寫的一切作品都會深惡痛絕的。順便問一句,您怎樣看待托爾斯泰呀?”
“我嘛,我對作家們沒有任何看法,”這位鄰居出人意料地嚴肅答道,“我隻有一些對具體作品的看法。我喜愛《戰爭與和平》,喜愛《高加索的俘虜》,而《安娜·卡列尼娜》,我就不能忍受。”
“就是說,您對我們的塔尼婭沒有什麽看法了?”伊拉生氣了,“她可也是一個作家啊。”
安德列又哈哈大笑起來。他如此心醉神迷、津津有味地這樣做,以至於不可能不付之一笑。
“伊拉,打住吧,”塔尼婭試圖製止她,“這可就是乞求恭維了。”
“可我要的不是恭維自己……”伊拉表白道。
而安德列卻打斷了她:“我親愛的,你們別吵啦。第一,我們是在抽象地討論俄羅斯經典作家,而不是坐在桌旁的美麗迷人的太太。第二,據我所知,您,塔尼婭,是寫偵探小說的,而我即使出於對您的尊敬,現在不讀,將來也不會讀您的偵探小說,您會原諒我吧。因此,我對您的創作沒有、也不可能有什麽看法。然而第三嘛,就是我個人對您,如同我對待您的客人阿娜斯塔霞·帕夫洛芙娜一樣,我深深地尊敬您,欽佩您,因為你們都是年輕、聰明、美麗的女人,不是在人世上想爭個出人頭地,卻做著那種出力不討好的工作的女人,這無時無刻不讓我這男人的心靈顫抖。”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