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響了。
這是倭國自產的火槍,名為鐵炮。
這一刀,刀身上傳來的感覺讓真田很興奮。
“難怪,明人沒有大量列裝鐵炮,他們的甲可以防住鐵炮的攻擊,他們的武者可以劈開彈丸。”
“家主,殿下身邊的一等武士,可以刀劈落葉,橫劈。”
另一位上前:“家主,織田家從初始就沒有求購鐵炮,而是請求購買上等戰刀用鋼二百石。”
“那位價格呢?”
“聽聞是二千名奴隸,普通作工的奴隸。”
“錯,不是奴隸,殿下是不買奴隸的。殿下要的是役工,隻是簽定合約作工十年的役工。而且這些役工每人,每年殿下還給織田家二千石的基礎加俸。明石!”又有一人出來反駁了。
真田家主追問:“基礎加俸?”
“是,這是雜工加俸,如果有手藝的工匠,會有額外的增加。”
織田家並沒有把這些細節告訴給真田、武田兩家,隻有柴田家知道這件事情。
“哼!”真田家主冷哼一聲,把刀插迴腰帶上,示意自己手下精英武士自己練習,而他則去了武田家在鹿兒島的莊園。
“武田君!”
“真田君來是為了織田家的事情吧!”
真田家主點點頭,坐在武田家主的麵前:“武田家沒有半點消息嗎?”
“彩子還在爭取當中,眼下已知的是織田家那件生意我們也可以作,範圍就在出雲。但……”武田家主說到這裏停下了,示意身邊的人出去。
屋內隻有兩位家主之後,武田家主這才說道:“眼下,我們與織田家聯手壓住了神樂家的力量,可我們與織田不算一條心,所以這其中有一個平衡。”
“武田君高明!”
“三國之勢,是我想要的,所以我不願意和織田家作同樣的生意。我爭的是酒。”
武田家主親自從櫃子裏拿出幾隻酒瓶來,分別給真田家倒上。
“這是桂香酒、菊酒、以及最珍貴的名酒竹葉清,這竹葉清我認為就是將軍府都沒有能夠與之相比的好酒。”
倭島清酒,真正成熟的發展期是在江戶穩定期了,也就是說距離眼下這個年代,還在四十年後呢。所以眼下倭島的清酒在技術上,以及口感等等,還不入流。
這三種酒,對於劉澈手下的釀酒師來說,不算是什麽有難度的東西。
“好酒!”真田家主一臉的陶醉。
武田家主這才拿出最後三瓶:“這一瓶,是殿下專門為我倭島生產的,原本僅是給神樂家的禦賜。名為……菊正宗!”
“這一瓶,名為大關。因為工藝複雜,用來賞賜給最勇猛的力士。”
大關一詞來自相撲,冠軍名為大關,而曆史上也真正有這個酒,不過卻是在二戰時代才有的。
“最後一瓶,白鹿。這一種雖然相對前兩種差一些,但卻是專供我四田眾的,為了紀念我四田從在鹿兒島重新崛起。”
都是十五六度的酒,可真正懂酒的人卻能夠品出其中的不同來。
真田家主一言不發,默默的品著酒。
最終,把竹葉青與菊正宗放在首位。
“真田君與我的選擇是一樣的,竹葉青口感之中有竹之清香,淡淡的清甜味。是貴婦最極品的好酒,而男人也未必不喜歡。菊正宗,是真正的我們倭人的上上等好酒。”
“神樂家,會放棄嗎?”真田家主問道。
菊正宗按此時的說法,是神樂家的禦賜酒,專供神樂家。
武田家主也沒有足夠的信心,但他相信自己的女兒能夠說服劉軍,畢竟那是殿下的兄長,隻是酒嘛。武田家也願意補償一些給神樂家。
真實的情況呢。
神樂家隻是掛了個名,神樂家才不在乎一種酒呢,但態度卻是要的。
武田彩可以說盡其所能的巴結著劉軍,連武田家曾經得到天皇禦用的一套瓷器都拿來送給劉軍了。
終於,劉軍鬆口了。
“隻要神樂家同意,那麽酒在倭島的銷售權,就是武田與真田兩家的。”
神樂千鶴、神樂千刃。武田、真田家主,以及兩家四位家老,開始了足有三天的談判的過程,武田與真田家付出的轉讓五千役工給神樂家,這就等於把五千石俸祿給了神樂家。
雖然四家,每家都有著十二萬石的俸祿,但按倭島的標準算,也就是四萬石,但十二萬石,還是聽起來不錯的。
神樂家是白得的,自然很高興。
武田與真田兩家也很高興,五千石付出,他們還可以再掙迴來,甚至五萬石。
第一批紗紡出來之後,劉澈離開了倭島。
在迴航的路上,劉澈來到了濟州島,這裏已經是他的地盤了。
這個時代的濟州島上,原住民約有三四萬人,九成都是女人,高麗人隻有不到一成,而且這一成內,還有一些流落到這裏的倭人。
女酋長劉澈沒有見,也沒打算見,隻是三四萬人的島罷了,而且還有幾十個大大小小的部落,安撫就足夠了。
在最高的一處山頂上,劉澈看著正在架起的基站,問了一句:“有測試過信號嗎?”
“有,信號很穩定,眼下我們還需要一個……”
沒等劉軍說完,劉澈就說道:“蓮花山那裏,你看著安排吧,當地人可能會認為你們是入侵者,這個也是你的事。石恆島,必須是我們的,那裏駐軍會辛苦些,補貼從優!”
劉軍點點頭:“還有一件事情,我的人匯報,劉強這次很老實。”
“老實,怎麽一個老實法?”劉澈笑問。
“就是,他沒有越線,雖然有倭女勾引,但他克製住了。”
劉澈放聲大笑,劉強這次真的是被嚇住了,不過也是一件好事,畢竟還年少嘛。
終於,劉澈迴到蓋州了。
山田光子是於文秀親自安排的,住進了一處依山傍水的別院,那裏原本就是劉澈的宅子,但因為辦公需要,所以劉澈大部分時間還是住在蓋州城內。
聽到劉澈迴來,遼東各大員都從各地往蓋州趕,他們需要有一個會議。
第一天的會議結束之後,一封奏本往京城送了過去。
這是倭國自產的火槍,名為鐵炮。
這一刀,刀身上傳來的感覺讓真田很興奮。
“難怪,明人沒有大量列裝鐵炮,他們的甲可以防住鐵炮的攻擊,他們的武者可以劈開彈丸。”
“家主,殿下身邊的一等武士,可以刀劈落葉,橫劈。”
另一位上前:“家主,織田家從初始就沒有求購鐵炮,而是請求購買上等戰刀用鋼二百石。”
“那位價格呢?”
“聽聞是二千名奴隸,普通作工的奴隸。”
“錯,不是奴隸,殿下是不買奴隸的。殿下要的是役工,隻是簽定合約作工十年的役工。而且這些役工每人,每年殿下還給織田家二千石的基礎加俸。明石!”又有一人出來反駁了。
真田家主追問:“基礎加俸?”
“是,這是雜工加俸,如果有手藝的工匠,會有額外的增加。”
織田家並沒有把這些細節告訴給真田、武田兩家,隻有柴田家知道這件事情。
“哼!”真田家主冷哼一聲,把刀插迴腰帶上,示意自己手下精英武士自己練習,而他則去了武田家在鹿兒島的莊園。
“武田君!”
“真田君來是為了織田家的事情吧!”
真田家主點點頭,坐在武田家主的麵前:“武田家沒有半點消息嗎?”
“彩子還在爭取當中,眼下已知的是織田家那件生意我們也可以作,範圍就在出雲。但……”武田家主說到這裏停下了,示意身邊的人出去。
屋內隻有兩位家主之後,武田家主這才說道:“眼下,我們與織田家聯手壓住了神樂家的力量,可我們與織田不算一條心,所以這其中有一個平衡。”
“武田君高明!”
“三國之勢,是我想要的,所以我不願意和織田家作同樣的生意。我爭的是酒。”
武田家主親自從櫃子裏拿出幾隻酒瓶來,分別給真田家倒上。
“這是桂香酒、菊酒、以及最珍貴的名酒竹葉清,這竹葉清我認為就是將軍府都沒有能夠與之相比的好酒。”
倭島清酒,真正成熟的發展期是在江戶穩定期了,也就是說距離眼下這個年代,還在四十年後呢。所以眼下倭島的清酒在技術上,以及口感等等,還不入流。
這三種酒,對於劉澈手下的釀酒師來說,不算是什麽有難度的東西。
“好酒!”真田家主一臉的陶醉。
武田家主這才拿出最後三瓶:“這一瓶,是殿下專門為我倭島生產的,原本僅是給神樂家的禦賜。名為……菊正宗!”
“這一瓶,名為大關。因為工藝複雜,用來賞賜給最勇猛的力士。”
大關一詞來自相撲,冠軍名為大關,而曆史上也真正有這個酒,不過卻是在二戰時代才有的。
“最後一瓶,白鹿。這一種雖然相對前兩種差一些,但卻是專供我四田眾的,為了紀念我四田從在鹿兒島重新崛起。”
都是十五六度的酒,可真正懂酒的人卻能夠品出其中的不同來。
真田家主一言不發,默默的品著酒。
最終,把竹葉青與菊正宗放在首位。
“真田君與我的選擇是一樣的,竹葉青口感之中有竹之清香,淡淡的清甜味。是貴婦最極品的好酒,而男人也未必不喜歡。菊正宗,是真正的我們倭人的上上等好酒。”
“神樂家,會放棄嗎?”真田家主問道。
菊正宗按此時的說法,是神樂家的禦賜酒,專供神樂家。
武田家主也沒有足夠的信心,但他相信自己的女兒能夠說服劉軍,畢竟那是殿下的兄長,隻是酒嘛。武田家也願意補償一些給神樂家。
真實的情況呢。
神樂家隻是掛了個名,神樂家才不在乎一種酒呢,但態度卻是要的。
武田彩可以說盡其所能的巴結著劉軍,連武田家曾經得到天皇禦用的一套瓷器都拿來送給劉軍了。
終於,劉軍鬆口了。
“隻要神樂家同意,那麽酒在倭島的銷售權,就是武田與真田兩家的。”
神樂千鶴、神樂千刃。武田、真田家主,以及兩家四位家老,開始了足有三天的談判的過程,武田與真田家付出的轉讓五千役工給神樂家,這就等於把五千石俸祿給了神樂家。
雖然四家,每家都有著十二萬石的俸祿,但按倭島的標準算,也就是四萬石,但十二萬石,還是聽起來不錯的。
神樂家是白得的,自然很高興。
武田與真田兩家也很高興,五千石付出,他們還可以再掙迴來,甚至五萬石。
第一批紗紡出來之後,劉澈離開了倭島。
在迴航的路上,劉澈來到了濟州島,這裏已經是他的地盤了。
這個時代的濟州島上,原住民約有三四萬人,九成都是女人,高麗人隻有不到一成,而且這一成內,還有一些流落到這裏的倭人。
女酋長劉澈沒有見,也沒打算見,隻是三四萬人的島罷了,而且還有幾十個大大小小的部落,安撫就足夠了。
在最高的一處山頂上,劉澈看著正在架起的基站,問了一句:“有測試過信號嗎?”
“有,信號很穩定,眼下我們還需要一個……”
沒等劉軍說完,劉澈就說道:“蓮花山那裏,你看著安排吧,當地人可能會認為你們是入侵者,這個也是你的事。石恆島,必須是我們的,那裏駐軍會辛苦些,補貼從優!”
劉軍點點頭:“還有一件事情,我的人匯報,劉強這次很老實。”
“老實,怎麽一個老實法?”劉澈笑問。
“就是,他沒有越線,雖然有倭女勾引,但他克製住了。”
劉澈放聲大笑,劉強這次真的是被嚇住了,不過也是一件好事,畢竟還年少嘛。
終於,劉澈迴到蓋州了。
山田光子是於文秀親自安排的,住進了一處依山傍水的別院,那裏原本就是劉澈的宅子,但因為辦公需要,所以劉澈大部分時間還是住在蓋州城內。
聽到劉澈迴來,遼東各大員都從各地往蓋州趕,他們需要有一個會議。
第一天的會議結束之後,一封奏本往京城送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