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奉天討胡,總統天下水陸大師興漢討虜大將軍李,檄告天下文武官吏軍民知悉:慨自有明失政,三桂啟關,滿洲乘我內虛,雄據京師,混亂中國,竊取神器,漢家始覆。強令剃發,變人為禽獸,胡衣猴冠,變我中國之冠裳,以夷變夏,是使中國之人,忘其根本也!


    茲彼夷君無道,君昏臣暗,屠我漢人,淫我妻女,虜遂奄然高踞,驕吸民脂,浸淫百年,漢族義師,屢蹶不起,吏酷官貪,苛政橫征,民怨於野,商怨於塗,工怨於肆,天怒人怨,人神共憤,天地之所不容。


    .......


    今吾興漢討虜大將軍李,伐暴救民,順天應人,維我四方豪傑,共襄義舉,檄示布間,告廟興師,克期進發。調集水陸官兵百萬,直搗燕山,橫掃漠北。義旗一舉,雲集響應,共雪人神之憤。


    凡我漢族,宜當各勉爾力,揭竿起義,敢有背漢從虜,據險扼隘,抗我大漢王師,本將自當親率鐵騎,犁庭掃穴,雞犬不留。千古勳名,爭之頃刻。布告下天,鹹使聞知。


    “這篇檄文,氣勢磅礴,有理有節,讓人讀過之後不免熱血上湧,產生共鳴!好,很好!”


    雖然李克青的肚子裏墨水不多,不過這檄文的好壞自然還是聽得明白,當張元鬆當著大家的麵兒堪堪念完後,李克青當即稱讚了顧駉一番,連連叫好。


    “這檄文的事就定下了,範富學你立馬就安排人手將檄文多加印發,傳檄四方。”


    檄文和口號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後,李克青便開始著手準備整編、擴充軍隊的事兒,火器專家王茂楨也被打發到了劉灣村火器基地,與宋典父子一道合作製造西洋火器。


    一千多清軍俘虜也被帶到了穀城縣,加上這些日子,光複軍聲名鵲起,不少四方貧民、流民等下層百姓紛紛聞風而動,拖家帶口的趕到穀城縣,要求加入光複軍,期間還有不少穀城本地人也加入了光複軍。


    但是這樣一來,問題就來了,很多青壯並不是單槍匹馬加入光複軍,而是全家老少都來了,而且加入光複軍的初衷大多都是為了全家吃上一口飽飯,要是隻許青壯加入了軍隊,青壯的家人怎麽辦?難道一起收留嗎?


    如果不能讓其家人也跟著有飯吃,那麽這些新加入的青壯也不會安心留在軍中,戰鬥力肯定會大打折扣。


    還有就是不少穀城本地人也許為了吃飽飯,也許是因為其他一些原因加入到了李克青的光複軍,日後若是光複軍戰略轉移,轉戰其他省份,這些本地士兵能否與家人別離,跟著大軍轉戰也是一個問題。


    試想,若是有一天為了戰略計劃需要放棄穀城乃至離開湖北,要是手下的士兵不肯離開家鄉,或是害怕留守的家人遭到清軍報複,士兵大麵積逃散或者嘩變都是有可能的。


    當這些問題擺在李克青的麵前,因為李克青起事,先前的蜂窩煤和生鐵的生意已經停歇,沒了之前那樣的收入,不僅要養活軍隊還要養活這些家屬,這壓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思前想後,李克青倒是想到了一個好法子,隻是這個法子可能會讓人聯想到明末的流賊。


    那就是將軍隊的家屬整編成營,像軍隊一樣實行軍事化管理,眼下在穀城縣將一些原本屬於士紳地主的土地交給這些家屬耕種,以自給自足。


    若是以後大軍需要轉移,那麽這些人也要跟著大軍一起走,編成後營,說通俗點也就是變相的裹挾百姓。


    此方法也不稀奇,曆朝曆代農民起義之初,大多就沿用此法,例如明末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還有太平天國等都是通過裹挾大量百姓從軍,


    在起事之初,這種辦法有許多好處,一來可以壯大聲勢,造成人馬眾多的假象,二來可以破壞滿清統治的根本,如蝗蟲過境一般,破壞滿清在當地的統治根本,也就是人口,第三就是可以使將士用命,因為將士的家屬都在後營,為了家屬安危和生存,前線的將士焉能不用命!


    不過這裹挾的手段也隻能在起事剛開始的時候使用,因為裹挾百姓也有不少壞處,對於起事者的名聲,軍隊作戰的機動性等都有不小的影響。等到有了穩固的地盤,這手段自然就不能再用了。


    當李克青把他的想法告訴張元鬆的時候,張元鬆卻非常反對。


    “自古從未有流寇能成大事者!遠的不說,這前明的李自成、張獻忠等人都是如此,要是真的裹挾百姓,將軍不僅名譽掃地,而且就淪為流寇,於事無補!”


    “現在的情勢,相信你也看的很清楚,咱們四麵都是韃子,軍隊不過幾千人,咱們相比起滿清韃子來說太過弱小,要是不用非常的手段,壯大自己,咱們最終也是死路一條,推翻滿清,恢複中國也隻是鏡花水月!”


    雖然李克青也不想用這一被人詬病的招數,可是自己當下並沒有穩固的大片地盤與滿清王朝王對王、將對將。而且如今的形勢是滿清千倍萬倍強於光複軍,統治根基穩固無比,要想奪取整個天下,推翻滿清辮子皇朝,必須要行非常之手段,哪怕被天下人唾罵。


    “你說的是有些道理,可是我還是覺得這個法子不甚妥當,是否能再想想有其他什麽好的辦法?最好少驚動百姓為好!”


    對於李克青的想法,張元鬆口氣開始有所鬆動,可還是有些猶豫。


    李克青見狀,心道:“要是當年滿清入關都像你這樣想,那天下就太平了,漢人也不為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李克青暗自抱怨了幾句,不過麵上仍然繼續勸道:“這也隻是權宜之計,要是咱們往後有了穩固的地盤,自然也就不需要再行此手段了!”


    “好吧!既然如此,就按照你說的辦吧!不過,要是有百姓不願意加入,咱們也不能強求,隻能手下那些願意跟我們走的百姓。”


    張元鬆也清楚李克青所說的正是現在光複軍所遇到的實情,除了李克青的辦法,眼下的確也沒有什麽好的主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逆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鍾聚祥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鍾聚祥瑞並收藏逆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