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消片刻,一名老者被帶上堂,老者大約五十來歲,胡須皆白。
李克青仔細一看,發現這老者不就是上午在粥棚處和自己有過一麵之緣的老儒生嗎?記得這老頭的孫女還曾問過他是不是和尚。
為此,李克青還當眾宣講了關於辮子含義所在。
令人詫異的是這位老者現在也和李克青一樣變成了光頭,原本腦後的那根老鼠尾巴沒了影子,應該是新剃。
“老先生這是要投軍?”
驚疑之下,李克青當即問道。
老頭點點頭,對李克青激動拱手道:“正是,老朽張茂楨不才,少時在廣東曾在澳門與西夷處學得一些西洋火器之法,今見大帥起兵複我漢家江山,軍紀嚴明,士氣高昂,老朽願以平生所學助大帥反清,望大帥明鑒。”
“西夷火器之法?助我反清?”
聽到張茂楨自報家門,李克青馬上就來了興趣,現在光複軍最需要的就是懂的火器鑄造方法的工匠,宋典父子雖然也懂一些火器鑄造方法,可是卻局限於所學。
而眼下這個張茂楨自稱曾在澳門西夷,也就是葡萄牙人那裏學了火器的鑄造方法,倒是使李克青大為驚訝,不過震驚之餘更多的卻是興奮,要是這個張茂楨真的懂得西方火器製造技術,那麽對於現在的光複軍來說,正是雪中送炭,求之不得。
“沒想到小小的穀城縣還有王老先生這樣的大才,失敬失敬!”
粥棚外的一次偶然,竟然偶遇了一位反清同僚誌士,而且還是一名火器專家,不管是否真實,這一切令李克青高興之餘也大為意外。
“將軍客氣了,老朽可算不上什麽大才,相比起將軍振臂一唿,不顧身家性命,扯旗反清來說,這些都算不得什麽。老朽在風燭殘年之際,能遇到將軍實在是老朽的福分,原本以為此生再也看不到大明複興,漢家光複,今日見到將軍,才知大明複興有望啊!”
說著說著,張茂楨眼角噙著淚花,激動萬分,見李克青身著儒衫,像是個讀過書的人,且禮賢下士,並不像個五大三粗的軍漢,張茂楨竟頗有些惺惺相惜的感覺。
經過交談,這個張茂楨的確在火器鑄造方麵有著這個時代常人所沒有的天賦和經驗,提到了很多西方火炮和火槍的鑄造和使用方法,在超出這個時代近兩百年經驗的李克青看來,張茂楨對西方火器的掌握應該是非常熟練。
對這個忽然冒出來的反清誌士兼火器專家,李克青也不是沒有懷疑其投軍的動機和身份,不過張茂楨的解釋是自幼受其父親的影響,一直心懷故國,對滿清的黑暗統治頗為不滿,一直以推翻滿清,恢複漢家江山為己任。
在問及其父祖的身份的時候,張茂楨三緘其口,隻推說祖籍是荊州府人士,祖上曾是大明的官員,曾輔佐過南明永曆帝,後被清軍俘殺,其中有一子逃脫迴到湖北的故鄉,一直以反清複明為己任。
吳三桂扯旗反清的時候,祖上曾打算在江北起事,後來因為事泄,為了躲避清軍追鋪,這才遷居到襄陽府穀城縣,一直隱居住到現在。
不管張茂楨因何投靠自己,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軍中多了一個熟悉西洋火器的專家。
俗話說“英雄不問出身”,隻要他是真心實意的投靠自己,就像他說的那樣以反清複明為己任,其來曆和出身也沒有必要再去糾結。
想到這裏,李克青當即就將張茂楨留在軍中聽用。
安頓好張茂楨祖孫和範富學等人之後,還沒過一會兒,李克青又接到了關於襄陽府北碼頭的最新戰況,從情報司在襄陽府的探子來報,安襄荊鄖道台浦霖派兵包圍襄陽被碼頭之後,就向碼頭駐軍楊鐵發動了進攻。
雖然清軍人多勢眾,不過在碼頭堅固的工事和光複軍的燧發槍前,碰了一鼻子灰,連續進攻了兩天,清軍死傷不少,可還是沒有攻下襄陽北碼頭。
後來,當襄陽鎮總兵官達色大軍失敗的消息傳到襄陽之後,清軍不知怎的忽然停止進攻碼頭,而是改為圍困,連帶著整個安襄荊鄖道,除襄陽府以外的鄖陽府、荊門州、安陸府等地的綠營也被浦霖緊急調往襄陽府。而且眼下整個襄陽府都處於一種臨戰前的緊張態勢,進出城門盤查的極嚴,夜晚也處於宵禁之中,往日夜夜笙歌、熱鬧非凡的江上青樓畫舫、酒館、賭坊等也全都歇業,看樣子頗有一種風雨欲來的架勢。
這麽看來,楊鐵和沈德新他們暫時是安全的,浦霖在兵力沒有集結完畢的情況下,絕對不會對楊鐵下手,眼下浦霖最該擔心的肯定就是襄陽城的安危,官達色新敗,整個襄陽府的清軍全都損失殆盡。
為了保住襄陽城,將其他地區的清軍全部掉到襄陽府才是重中之重。鄖陽府、荊門州、安陸府全都丟了都沒關係,要是湖廣重鎮,門戶襄陽丟了那就事態嚴重了,不僅湖北的光複軍有可能跟河南的劉鬆等白蓮亂匪合流,整個鄂西北的大門就會被光複軍所掌握。
而且得了襄陽府這個基地之後,光複軍的實力肯定會大增,不管是往北還是往南都可以進退自如,江漢平原的北大門襄陽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浦霖的這點見地還是有的。
既然楊鐵他們暫時沒有危險,那麽李克青的當務之急就是整編軍隊、建立自己的統治架構,為日後攻占襄陽打下基礎。
而眼下還有一項最為緊要的事情就是寫一份伐清繳文以及對外的口號。
於是,在縣衙大堂李克青立即召開了占領穀城之後的第一次高層會議。
首先,就是關於光複軍口號的問題,對外稱什麽口號最能使老百姓第一時間就能了解到光複軍的政治綱領,清楚光複軍的政策。
這可是非常重要的,曆來起事造反都有其政治綱領,遠的不說,近的就有明末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糧”“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等口號,既通俗易懂,又反映了李自成軍隊的政治綱領,因此能一傳十十傳百,被老百姓廣為傳頌,導致李自成手下的闖軍如滾雪球般壯大,引發的直接後果就是大明王朝的覆滅。
因此,當李克青提出製定口號的時候,立即就引發了熱議。
“我覺著大明太祖的‘驅除韃虜,恢複中華’這個口號不錯!”
張元鬆直接就借用了朱元璋推翻蒙元的口號,簡單、明了,目的明確,那就是要推翻滿清統治,建立漢人國家。
這個提議一處,立刻就博得了不少人的讚同,引得範富學、曹國義的頻頻點頭。
“大家覺得‘均田免糧’這個口號怎麽樣!這天底下還是窮人居多,‘均田免糧’這四個字在老百姓中間,所產生的力量可不能小瞧!”
農民出身的劉信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當即引起了場內更多人的點頭肯定。
李克青仔細一看,發現這老者不就是上午在粥棚處和自己有過一麵之緣的老儒生嗎?記得這老頭的孫女還曾問過他是不是和尚。
為此,李克青還當眾宣講了關於辮子含義所在。
令人詫異的是這位老者現在也和李克青一樣變成了光頭,原本腦後的那根老鼠尾巴沒了影子,應該是新剃。
“老先生這是要投軍?”
驚疑之下,李克青當即問道。
老頭點點頭,對李克青激動拱手道:“正是,老朽張茂楨不才,少時在廣東曾在澳門與西夷處學得一些西洋火器之法,今見大帥起兵複我漢家江山,軍紀嚴明,士氣高昂,老朽願以平生所學助大帥反清,望大帥明鑒。”
“西夷火器之法?助我反清?”
聽到張茂楨自報家門,李克青馬上就來了興趣,現在光複軍最需要的就是懂的火器鑄造方法的工匠,宋典父子雖然也懂一些火器鑄造方法,可是卻局限於所學。
而眼下這個張茂楨自稱曾在澳門西夷,也就是葡萄牙人那裏學了火器的鑄造方法,倒是使李克青大為驚訝,不過震驚之餘更多的卻是興奮,要是這個張茂楨真的懂得西方火器製造技術,那麽對於現在的光複軍來說,正是雪中送炭,求之不得。
“沒想到小小的穀城縣還有王老先生這樣的大才,失敬失敬!”
粥棚外的一次偶然,竟然偶遇了一位反清同僚誌士,而且還是一名火器專家,不管是否真實,這一切令李克青高興之餘也大為意外。
“將軍客氣了,老朽可算不上什麽大才,相比起將軍振臂一唿,不顧身家性命,扯旗反清來說,這些都算不得什麽。老朽在風燭殘年之際,能遇到將軍實在是老朽的福分,原本以為此生再也看不到大明複興,漢家光複,今日見到將軍,才知大明複興有望啊!”
說著說著,張茂楨眼角噙著淚花,激動萬分,見李克青身著儒衫,像是個讀過書的人,且禮賢下士,並不像個五大三粗的軍漢,張茂楨竟頗有些惺惺相惜的感覺。
經過交談,這個張茂楨的確在火器鑄造方麵有著這個時代常人所沒有的天賦和經驗,提到了很多西方火炮和火槍的鑄造和使用方法,在超出這個時代近兩百年經驗的李克青看來,張茂楨對西方火器的掌握應該是非常熟練。
對這個忽然冒出來的反清誌士兼火器專家,李克青也不是沒有懷疑其投軍的動機和身份,不過張茂楨的解釋是自幼受其父親的影響,一直心懷故國,對滿清的黑暗統治頗為不滿,一直以推翻滿清,恢複漢家江山為己任。
在問及其父祖的身份的時候,張茂楨三緘其口,隻推說祖籍是荊州府人士,祖上曾是大明的官員,曾輔佐過南明永曆帝,後被清軍俘殺,其中有一子逃脫迴到湖北的故鄉,一直以反清複明為己任。
吳三桂扯旗反清的時候,祖上曾打算在江北起事,後來因為事泄,為了躲避清軍追鋪,這才遷居到襄陽府穀城縣,一直隱居住到現在。
不管張茂楨因何投靠自己,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軍中多了一個熟悉西洋火器的專家。
俗話說“英雄不問出身”,隻要他是真心實意的投靠自己,就像他說的那樣以反清複明為己任,其來曆和出身也沒有必要再去糾結。
想到這裏,李克青當即就將張茂楨留在軍中聽用。
安頓好張茂楨祖孫和範富學等人之後,還沒過一會兒,李克青又接到了關於襄陽府北碼頭的最新戰況,從情報司在襄陽府的探子來報,安襄荊鄖道台浦霖派兵包圍襄陽被碼頭之後,就向碼頭駐軍楊鐵發動了進攻。
雖然清軍人多勢眾,不過在碼頭堅固的工事和光複軍的燧發槍前,碰了一鼻子灰,連續進攻了兩天,清軍死傷不少,可還是沒有攻下襄陽北碼頭。
後來,當襄陽鎮總兵官達色大軍失敗的消息傳到襄陽之後,清軍不知怎的忽然停止進攻碼頭,而是改為圍困,連帶著整個安襄荊鄖道,除襄陽府以外的鄖陽府、荊門州、安陸府等地的綠營也被浦霖緊急調往襄陽府。而且眼下整個襄陽府都處於一種臨戰前的緊張態勢,進出城門盤查的極嚴,夜晚也處於宵禁之中,往日夜夜笙歌、熱鬧非凡的江上青樓畫舫、酒館、賭坊等也全都歇業,看樣子頗有一種風雨欲來的架勢。
這麽看來,楊鐵和沈德新他們暫時是安全的,浦霖在兵力沒有集結完畢的情況下,絕對不會對楊鐵下手,眼下浦霖最該擔心的肯定就是襄陽城的安危,官達色新敗,整個襄陽府的清軍全都損失殆盡。
為了保住襄陽城,將其他地區的清軍全部掉到襄陽府才是重中之重。鄖陽府、荊門州、安陸府全都丟了都沒關係,要是湖廣重鎮,門戶襄陽丟了那就事態嚴重了,不僅湖北的光複軍有可能跟河南的劉鬆等白蓮亂匪合流,整個鄂西北的大門就會被光複軍所掌握。
而且得了襄陽府這個基地之後,光複軍的實力肯定會大增,不管是往北還是往南都可以進退自如,江漢平原的北大門襄陽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浦霖的這點見地還是有的。
既然楊鐵他們暫時沒有危險,那麽李克青的當務之急就是整編軍隊、建立自己的統治架構,為日後攻占襄陽打下基礎。
而眼下還有一項最為緊要的事情就是寫一份伐清繳文以及對外的口號。
於是,在縣衙大堂李克青立即召開了占領穀城之後的第一次高層會議。
首先,就是關於光複軍口號的問題,對外稱什麽口號最能使老百姓第一時間就能了解到光複軍的政治綱領,清楚光複軍的政策。
這可是非常重要的,曆來起事造反都有其政治綱領,遠的不說,近的就有明末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糧”“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等口號,既通俗易懂,又反映了李自成軍隊的政治綱領,因此能一傳十十傳百,被老百姓廣為傳頌,導致李自成手下的闖軍如滾雪球般壯大,引發的直接後果就是大明王朝的覆滅。
因此,當李克青提出製定口號的時候,立即就引發了熱議。
“我覺著大明太祖的‘驅除韃虜,恢複中華’這個口號不錯!”
張元鬆直接就借用了朱元璋推翻蒙元的口號,簡單、明了,目的明確,那就是要推翻滿清統治,建立漢人國家。
這個提議一處,立刻就博得了不少人的讚同,引得範富學、曹國義的頻頻點頭。
“大家覺得‘均田免糧’這個口號怎麽樣!這天底下還是窮人居多,‘均田免糧’這四個字在老百姓中間,所產生的力量可不能小瞧!”
農民出身的劉信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當即引起了場內更多人的點頭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