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蕭這麽一練可了不得了,怎麽的,老劍客慕容天知發現這李蕭確實是個好苗子,若是在穆之與手裏確實是屈才了。可自己也年是以高,恐怕教不了多少年。老劍客慕容天知一合計,還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這慕容天知對李蕭是特別的喜愛啊,緊的挑自己最拿手的功法教啊!先是八卦六十四掌,走弓步,又分一百八十二掌。這李蕭練的起勁,外加他天資聰慧,沒過幾個月就練熟了。
慕容天知見了又點了點頭,又教了他內八路武藝,那是不管多麽深奧,那李蕭也會給你摸透。慕容天知老劍客又教他十八般武藝,那李蕭練的又是上手。教的越多這李蕭練的越快。
光陰似箭,轉眼就是三年。這李蕭可是學了大半武藝,不說是樣樣精通,卻是比三年前高出一大截,成名的劍客也比不過他。近來這慕容天知有些身體不好,總是咳嗽。慕容天知心知自己已經老了教不動了。心道:我已經教了這孩子七八分,若是在教隻怕這孩子吃不過來。另外我也是在是教不動了。就把李蕭找到自己麵前,把事一說,李蕭有萬分不舍,跪倒在地磕頭謝恩。
慕容天知將近百歲高齡,身體大不如前了,連說話都有氣無力的道:“孩子,你已經學的差不多了,你就去吧,上江湖闖蕩,但你要夾著尾巴做人,別以為為師厲害,你可要知道比你厲害的人大了去了。”李蕭對老劍客的話一一記下,就獨自闖蕩江湖去了。
按下不提,李蕭他獨闖北門,大破北門大陣,學得了殘花折柳手,又單手打敗大力金剛神力的傳人林偉,與八卦太極掌門人李全鈞結為異性兄弟。這些咱都了了過去,李蕭在書上隻是了了數字片刻過去,連報仇之事都沒有寫。這些事情咱在下書中會說。現在咱就說的是一件大事。
就說李蕭不忍民不聊生,皇帝荒淫無道,李蕭跟隨重俠客幫助朱元璋一舉反元。可元朝也有一群擁護俠客,這時就江湖好漢,俠客就是大打出手。那邊的就說:“你們怎麽可以幫他們呢,那可是造反啊!”這邊的也說:“你們為什麽幫他呢,說這皇帝是個好皇帝我們造反不對,可這皇帝荒淫無道啊,你這不是助紂為虐麽,還有他是蒙古的韃子,非我族類啊!”
這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就在江南設下打擂,直到把一方打贏為止。故事由此開始。
朱元璋起初還有點怕,後來一想這算什麽,走在前麵就掛著大牌子,那塊人已經人滿為患了。這時候朱元璋開始查點人數,到時候可不能丟臉。並指揮夥計們往上端吃喝,大家邊吃邊談。也就剛過半個多時辰,忽然間就聽見人群外邊一陣大亂。李蕭眾人正在看台上喝茶恭候,就聽人群外邊一陣大亂,有人道:閃——哪!躲開!
眾人閃目觀瞧,就見那邊塵土大起,人喊馬叫,來了有十幾匹戰馬。甭問,是元朝官員的人來了。
時間不長,就見一將軍騎一匹銀白色的大馬,後邊帶著十來個俠客,一個個揚眉吐氣,挺胸疊肚,手揮馬鞭趕打堵路的觀眾;再往後看,緊接著又上來一支馬隊,馬背上男女老少,佩刀的、懸劍的、背鞭的,足有四五百號。眨眼間,就到了西看台前。
李蕭眾人定眼一看,不由得打一冷戰!心道了一聲不好。怎麽呢?
原來,在那將軍的身後有三匹馬,上邊坐著三個老頭,這三個老者好像是一個模子裏倒出來的,花白剪子骨小辮,身穿乞丐衣服,單叫出一個都分不出誰是誰。就這三位,你就惹不起。誰呀?他們是從邊北關東來的,號稱關東三老:於一個、於二個、於三個。你說這名字怪不怪。
這三個人各懷絕藝,是關北武術的代表,他們講究粗獷有力,跳出了內八門之外。沒想到關北三老居然幫元朝助紂為虐了。
再往後看,更惹不起了。雲南後天派的、大雷音門的、雪山派的、天山派的,左一撥右一撥,不下四五百人。
最引人注目的,還在後邊。就見四個年輕的官兵抬著一把特號大椅子,這椅子是用繩子綁在兩根木杆子上的,唿扇唿扇地往前走,不時發出吱吱咯咯地響聲,在椅子上端坐著一個僧人,肩寬背厚,肚大腰圓,就見他雙手合十,連眼皮子都不撩。
李蕭拽了朱元璋一下,道:主公,看見沒?朱元璋順著李蕭的手指一望,點頭道:李蕭啊,我看見了。李蕭道:這就是大雷音門的主持安通,我打傷的是他的徒弟,他的大力金剛神力更是出神入化。
朱元璋一聽,恍然大悟道:噢,就是他?李蕭點了一下頭,嗯了一聲,又道:隻要我們把他贏了,那就等於贏了一半。朱元璋一聽,一喜。為何這麽說?朱元璋又問道。因為元朝四大劍客沒來,來了,咱們也惹不起!李蕭解釋道。
書說簡短,人們看著,不住地指手畫腳,議論紛紛。這時候元朝官兵的人也全都上了西看台。東西看台之間相距不超過二十五丈,雙方都看得清清楚楚。西看台的人坐定後,就往東看台瞅。就見第一排當間坐著個黑臉漢子,二目放光,看著就嚇人,很多人都圍護著他,像眾星捧月一般。這是誰呢?他們認識。這人正是朱元璋。再往邊上一看,哎呦,這不是李蕭麽,唐可厲害,得多注意些。
再看西看台上,在頭一排居中而坐,身後站著金銀銅鐵四個徒弟。將軍忙上忙下。這會兒天也不早了,按現在的時間來說,就是上午九點鍾左右。老百姓越聚越多。
正在這時候,就見從西看台走下一個人,穿人群就來到了東看台。隻聽有人叫道:請問你們哪位管事?李蕭起身,緊皺眉頭問道:什麽事?有話跟我說吧!李蕭也不認識這人是誰。噢,俠客爺,方才奉將軍所差前來詢問一下,你們的人都到齊了嗎?如果要到齊了,現在就準備開擂!李蕭一擺手,道:我們恭候多時了!告訴你們將軍,你們什麽時候開擂,我們什麽時候奉陪!那人一點頭,哈腰道:好啦!這位應聲而去。
他上了西看台和將軍耳語了一陣,將軍點點頭,又和安通說了會兒話,安通點點頭。將軍起身走下西看台,又登上了擂台。
他繞著擂台轉了兩圈,然後衝左右一抱拳,扯著嗓子就喊道:喂,父老鄉親們!凡是打一拳、踢一腳的師父和弟子們!各位朋友!今兒個咱們立下一座擂台,叫杭州擂。為什麽要立擂呢?有的人知道內情,也有不知道的,不管怎麽說,我還要向諸位交待一下。不久前,造反的人要謀朝篡位,元朝的官兵也不是死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怎麽辦呢?後經高人指點,我們決定在這兒立擂,通過這個擂台賭鬥輸贏,讓天下的老百姓給見證!無論哪家輸了,從此就滾出中原!最後,我再聲明一點,這座擂台是官準立案的,經過本地文武衙門的照準。我代表元朝表態了,不知那邊的朋友有何打算?我想請一位上台來講講,哪一位上來呢?說著話,他衝東看台指手畫腳。
將軍這一番話,早氣壞了東看台上的老少英雄。朱元璋不能過去,這樣做有失身份,他就讓他的軍師去,道:軍師啊,眾目睽睽,你我都這般年紀了,要注意分寸,千萬壓著點火!軍師知道朱元璋怕自己脾氣火爆,一時莽撞。於是微笑道:哥哥放心!軍師下東看台穿人群,順梯子就上了擂台。
軍師用手一指將軍道:將軍,老朽在此!將軍一看是朱元璋的軍師上來了,便道:老軍師您好啊!軍師看了看他,有些不解的問道:你把我請上來有什麽事?將軍道:老軍師,您看我不是在跟您解釋嗎?您說我方才說的那些話怎麽樣?您要樂意通過這個擂台賭輸贏,咱就這麽辦;您要不同意,也行,那您劃個道,我跟著走,您看如何呢?
軍師心說:你跟我扯什麽淡呢?你把道劃好了我們跟著走,現在你又在大庭廣眾之下問我們樂不樂意,我們能說不樂意嗎?想到這兒,軍師便道:將軍,你說的話我們都聽見了,我同意。將軍一笑,道:好啦,您說話當然算數了。各位聽見沒有?這才叫快人快語!老軍師,空口無憑,咱立個字據吧!好!侯二俠果斷地答道。
桌子擺好,紙墨筆拿上,倆人簽字畫押,然後交換。手續辦好了,軍師氣唿唿下擂台迴歸東看台。
單說將軍,就像已經勝利了似的,比剛才還高興,哈哈大笑道:哈哈!諸位,我們已簽字畫押,下麵就要開擂比武!無論是誰,都可以登台比武;再進一步說,你向哪一方都可以,任憑自選。不過我也得講清楚,擂台就是戰場,萬一有個傷著的或死了的,那怨他活該倒黴!如果誰想訛擂台,那咱也不允許!請諸位在上台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別找不痛快。現在就開擂了!有道是:頭三出沒好戲,我學藝十二年,武功甚差,開擂之前我先給墊墊場,望大家多多包涵!
說完,將軍把長大的衣服閃掉,緊帶子,蹬靴子,往下一塌腰,就練了一趟三十六路螳螂拳。
李蕭從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就見他手扶桌案,全神貫注,目不轉睛地盯著將軍的一招一式,心中暗豎大指:這小子伸手發招、抬腿都有獨到之處,可惜都不是一路人。李蕭不由得惋惜,若是可以沒準還可以教到一個好朋友。
將軍剛一收招,掌聲四起,讚聲不絕。他一高興,衝眾人抱拳道:各位,現醜了,現醜了!我練得不好,請各位包涵!既然大家如此捧場,那講不了,說不起,我再練趟兵刃!說著話,他衝手下的人一點手。再看幾個夥計從後台把兵刃抬出來了,十八般兵刃樣樣俱全: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銳、鐮、槊、棒、鞭、銅、錘、抓、拐子、流星等,帶尖兒的、帶刃的、帶鉤的、帶刺兒的;麻花的、擰勁的;長的、短的、圓的、扁的,什麽形狀都有。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一看,心道:好家夥,若是大元朝,再多幾個這樣的人,你說元朝能滅麽?
隻見,將軍一伸手操起一把大鐵刀。就看這刀,刀頭三尺三,刀杆三尺三,刀轉三尺三,這叫三亭大刀,此刀未開刃,是專門給獻藝人準備的。就見將軍操起三事大刀圍台口轉了兩圈,平平氣,定定神,往下一撤身,口中,大喝道:走!這一字,把大刀就舞動開了。一開始,他是一招一式,什麽力劈華山、二郎擔山、推窗望月,練的是春秋八法。可後來越練越快,大刀唿唿掛風,人隨刀轉,刀隨人走,整個台上一片白光。台下掌聲不絕。最簡單的招式在他那裏都練活了。
書中代言,大刀這東西可不好練。你看一般人都使刀,使是使,好不好又是另一迴事。練武術講的是,單刀看手,雙刀看肘,大刀看手腕,手腕子上要是沒勁,那大刀就練不好。
書接前文,將軍把八八六十四路大刀練完了,把刀往那兒一戳,一定勢,氣不長出,麵不更色。他把大刀輕輕放到兵刃架上,穿好衣服,衝台下左右一抱拳道:各位,我可不是比武的,我是來墊場子的。現在咱們正式開擂!
眾人一聽,嘩嘩的鼓起掌來。眾人早就等不及了,一人練有什麽意思呢,倆人練才好玩呢。
這慕容天知對李蕭是特別的喜愛啊,緊的挑自己最拿手的功法教啊!先是八卦六十四掌,走弓步,又分一百八十二掌。這李蕭練的起勁,外加他天資聰慧,沒過幾個月就練熟了。
慕容天知見了又點了點頭,又教了他內八路武藝,那是不管多麽深奧,那李蕭也會給你摸透。慕容天知老劍客又教他十八般武藝,那李蕭練的又是上手。教的越多這李蕭練的越快。
光陰似箭,轉眼就是三年。這李蕭可是學了大半武藝,不說是樣樣精通,卻是比三年前高出一大截,成名的劍客也比不過他。近來這慕容天知有些身體不好,總是咳嗽。慕容天知心知自己已經老了教不動了。心道:我已經教了這孩子七八分,若是在教隻怕這孩子吃不過來。另外我也是在是教不動了。就把李蕭找到自己麵前,把事一說,李蕭有萬分不舍,跪倒在地磕頭謝恩。
慕容天知將近百歲高齡,身體大不如前了,連說話都有氣無力的道:“孩子,你已經學的差不多了,你就去吧,上江湖闖蕩,但你要夾著尾巴做人,別以為為師厲害,你可要知道比你厲害的人大了去了。”李蕭對老劍客的話一一記下,就獨自闖蕩江湖去了。
按下不提,李蕭他獨闖北門,大破北門大陣,學得了殘花折柳手,又單手打敗大力金剛神力的傳人林偉,與八卦太極掌門人李全鈞結為異性兄弟。這些咱都了了過去,李蕭在書上隻是了了數字片刻過去,連報仇之事都沒有寫。這些事情咱在下書中會說。現在咱就說的是一件大事。
就說李蕭不忍民不聊生,皇帝荒淫無道,李蕭跟隨重俠客幫助朱元璋一舉反元。可元朝也有一群擁護俠客,這時就江湖好漢,俠客就是大打出手。那邊的就說:“你們怎麽可以幫他們呢,那可是造反啊!”這邊的也說:“你們為什麽幫他呢,說這皇帝是個好皇帝我們造反不對,可這皇帝荒淫無道啊,你這不是助紂為虐麽,還有他是蒙古的韃子,非我族類啊!”
這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就在江南設下打擂,直到把一方打贏為止。故事由此開始。
朱元璋起初還有點怕,後來一想這算什麽,走在前麵就掛著大牌子,那塊人已經人滿為患了。這時候朱元璋開始查點人數,到時候可不能丟臉。並指揮夥計們往上端吃喝,大家邊吃邊談。也就剛過半個多時辰,忽然間就聽見人群外邊一陣大亂。李蕭眾人正在看台上喝茶恭候,就聽人群外邊一陣大亂,有人道:閃——哪!躲開!
眾人閃目觀瞧,就見那邊塵土大起,人喊馬叫,來了有十幾匹戰馬。甭問,是元朝官員的人來了。
時間不長,就見一將軍騎一匹銀白色的大馬,後邊帶著十來個俠客,一個個揚眉吐氣,挺胸疊肚,手揮馬鞭趕打堵路的觀眾;再往後看,緊接著又上來一支馬隊,馬背上男女老少,佩刀的、懸劍的、背鞭的,足有四五百號。眨眼間,就到了西看台前。
李蕭眾人定眼一看,不由得打一冷戰!心道了一聲不好。怎麽呢?
原來,在那將軍的身後有三匹馬,上邊坐著三個老頭,這三個老者好像是一個模子裏倒出來的,花白剪子骨小辮,身穿乞丐衣服,單叫出一個都分不出誰是誰。就這三位,你就惹不起。誰呀?他們是從邊北關東來的,號稱關東三老:於一個、於二個、於三個。你說這名字怪不怪。
這三個人各懷絕藝,是關北武術的代表,他們講究粗獷有力,跳出了內八門之外。沒想到關北三老居然幫元朝助紂為虐了。
再往後看,更惹不起了。雲南後天派的、大雷音門的、雪山派的、天山派的,左一撥右一撥,不下四五百人。
最引人注目的,還在後邊。就見四個年輕的官兵抬著一把特號大椅子,這椅子是用繩子綁在兩根木杆子上的,唿扇唿扇地往前走,不時發出吱吱咯咯地響聲,在椅子上端坐著一個僧人,肩寬背厚,肚大腰圓,就見他雙手合十,連眼皮子都不撩。
李蕭拽了朱元璋一下,道:主公,看見沒?朱元璋順著李蕭的手指一望,點頭道:李蕭啊,我看見了。李蕭道:這就是大雷音門的主持安通,我打傷的是他的徒弟,他的大力金剛神力更是出神入化。
朱元璋一聽,恍然大悟道:噢,就是他?李蕭點了一下頭,嗯了一聲,又道:隻要我們把他贏了,那就等於贏了一半。朱元璋一聽,一喜。為何這麽說?朱元璋又問道。因為元朝四大劍客沒來,來了,咱們也惹不起!李蕭解釋道。
書說簡短,人們看著,不住地指手畫腳,議論紛紛。這時候元朝官兵的人也全都上了西看台。東西看台之間相距不超過二十五丈,雙方都看得清清楚楚。西看台的人坐定後,就往東看台瞅。就見第一排當間坐著個黑臉漢子,二目放光,看著就嚇人,很多人都圍護著他,像眾星捧月一般。這是誰呢?他們認識。這人正是朱元璋。再往邊上一看,哎呦,這不是李蕭麽,唐可厲害,得多注意些。
再看西看台上,在頭一排居中而坐,身後站著金銀銅鐵四個徒弟。將軍忙上忙下。這會兒天也不早了,按現在的時間來說,就是上午九點鍾左右。老百姓越聚越多。
正在這時候,就見從西看台走下一個人,穿人群就來到了東看台。隻聽有人叫道:請問你們哪位管事?李蕭起身,緊皺眉頭問道:什麽事?有話跟我說吧!李蕭也不認識這人是誰。噢,俠客爺,方才奉將軍所差前來詢問一下,你們的人都到齊了嗎?如果要到齊了,現在就準備開擂!李蕭一擺手,道:我們恭候多時了!告訴你們將軍,你們什麽時候開擂,我們什麽時候奉陪!那人一點頭,哈腰道:好啦!這位應聲而去。
他上了西看台和將軍耳語了一陣,將軍點點頭,又和安通說了會兒話,安通點點頭。將軍起身走下西看台,又登上了擂台。
他繞著擂台轉了兩圈,然後衝左右一抱拳,扯著嗓子就喊道:喂,父老鄉親們!凡是打一拳、踢一腳的師父和弟子們!各位朋友!今兒個咱們立下一座擂台,叫杭州擂。為什麽要立擂呢?有的人知道內情,也有不知道的,不管怎麽說,我還要向諸位交待一下。不久前,造反的人要謀朝篡位,元朝的官兵也不是死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怎麽辦呢?後經高人指點,我們決定在這兒立擂,通過這個擂台賭鬥輸贏,讓天下的老百姓給見證!無論哪家輸了,從此就滾出中原!最後,我再聲明一點,這座擂台是官準立案的,經過本地文武衙門的照準。我代表元朝表態了,不知那邊的朋友有何打算?我想請一位上台來講講,哪一位上來呢?說著話,他衝東看台指手畫腳。
將軍這一番話,早氣壞了東看台上的老少英雄。朱元璋不能過去,這樣做有失身份,他就讓他的軍師去,道:軍師啊,眾目睽睽,你我都這般年紀了,要注意分寸,千萬壓著點火!軍師知道朱元璋怕自己脾氣火爆,一時莽撞。於是微笑道:哥哥放心!軍師下東看台穿人群,順梯子就上了擂台。
軍師用手一指將軍道:將軍,老朽在此!將軍一看是朱元璋的軍師上來了,便道:老軍師您好啊!軍師看了看他,有些不解的問道:你把我請上來有什麽事?將軍道:老軍師,您看我不是在跟您解釋嗎?您說我方才說的那些話怎麽樣?您要樂意通過這個擂台賭輸贏,咱就這麽辦;您要不同意,也行,那您劃個道,我跟著走,您看如何呢?
軍師心說:你跟我扯什麽淡呢?你把道劃好了我們跟著走,現在你又在大庭廣眾之下問我們樂不樂意,我們能說不樂意嗎?想到這兒,軍師便道:將軍,你說的話我們都聽見了,我同意。將軍一笑,道:好啦,您說話當然算數了。各位聽見沒有?這才叫快人快語!老軍師,空口無憑,咱立個字據吧!好!侯二俠果斷地答道。
桌子擺好,紙墨筆拿上,倆人簽字畫押,然後交換。手續辦好了,軍師氣唿唿下擂台迴歸東看台。
單說將軍,就像已經勝利了似的,比剛才還高興,哈哈大笑道:哈哈!諸位,我們已簽字畫押,下麵就要開擂比武!無論是誰,都可以登台比武;再進一步說,你向哪一方都可以,任憑自選。不過我也得講清楚,擂台就是戰場,萬一有個傷著的或死了的,那怨他活該倒黴!如果誰想訛擂台,那咱也不允許!請諸位在上台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別找不痛快。現在就開擂了!有道是:頭三出沒好戲,我學藝十二年,武功甚差,開擂之前我先給墊墊場,望大家多多包涵!
說完,將軍把長大的衣服閃掉,緊帶子,蹬靴子,往下一塌腰,就練了一趟三十六路螳螂拳。
李蕭從不放過任何學習的機會,就見他手扶桌案,全神貫注,目不轉睛地盯著將軍的一招一式,心中暗豎大指:這小子伸手發招、抬腿都有獨到之處,可惜都不是一路人。李蕭不由得惋惜,若是可以沒準還可以教到一個好朋友。
將軍剛一收招,掌聲四起,讚聲不絕。他一高興,衝眾人抱拳道:各位,現醜了,現醜了!我練得不好,請各位包涵!既然大家如此捧場,那講不了,說不起,我再練趟兵刃!說著話,他衝手下的人一點手。再看幾個夥計從後台把兵刃抬出來了,十八般兵刃樣樣俱全: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銳、鐮、槊、棒、鞭、銅、錘、抓、拐子、流星等,帶尖兒的、帶刃的、帶鉤的、帶刺兒的;麻花的、擰勁的;長的、短的、圓的、扁的,什麽形狀都有。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一看,心道:好家夥,若是大元朝,再多幾個這樣的人,你說元朝能滅麽?
隻見,將軍一伸手操起一把大鐵刀。就看這刀,刀頭三尺三,刀杆三尺三,刀轉三尺三,這叫三亭大刀,此刀未開刃,是專門給獻藝人準備的。就見將軍操起三事大刀圍台口轉了兩圈,平平氣,定定神,往下一撤身,口中,大喝道:走!這一字,把大刀就舞動開了。一開始,他是一招一式,什麽力劈華山、二郎擔山、推窗望月,練的是春秋八法。可後來越練越快,大刀唿唿掛風,人隨刀轉,刀隨人走,整個台上一片白光。台下掌聲不絕。最簡單的招式在他那裏都練活了。
書中代言,大刀這東西可不好練。你看一般人都使刀,使是使,好不好又是另一迴事。練武術講的是,單刀看手,雙刀看肘,大刀看手腕,手腕子上要是沒勁,那大刀就練不好。
書接前文,將軍把八八六十四路大刀練完了,把刀往那兒一戳,一定勢,氣不長出,麵不更色。他把大刀輕輕放到兵刃架上,穿好衣服,衝台下左右一抱拳道:各位,我可不是比武的,我是來墊場子的。現在咱們正式開擂!
眾人一聽,嘩嘩的鼓起掌來。眾人早就等不及了,一人練有什麽意思呢,倆人練才好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