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知縣府,申紹先指揮師爺安頓好王之正家眷,然後延請王之正入宴。
這時候,一個八九歲的笤齡小兒拉住了王之正的衣袖:“父親大人,兒能否侍奉父親大人左右?”
王之正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良義,你跟著你母親,兩名弟弟到後院用餐……”
申紹先看了看良義笑問:“侯爺,小少爺不是良擇麽?”
王之正指著良義哈哈一笑:“這是我的義子良義,其生父是天啟七年死難於魏忠賢的義士侯啟,我把他收養了。”
申紹先點點頭對良義笑道:“真是將門出虎子。”
良義不卑不亢的說道:“兒雖然是笤齡小兒,但是也是男子,即是男子,就應該隨侍父親左右。”
王之正哈哈大笑著捏了捏良義的小臉:“不錯,我兒知道自己是男子,應該隨侍父親之側。”
申紹先笑著說道:“良義雖然年幼,卻有男子氣魄!”
良義用稚嫩的聲音說道:“父親說,男子應該幫助君父,上不愧君父天恩,中不愧列祖門楣,下不愧父母教誨,當然要有男子氣魄!”
申紹先驚奇的說道:“一個八歲小兒,竟有如此膽識,真是罕見,小少爺快請入席!”
王之正自豪的說道:“良義是侯尚書的孫子,侯啟的兒子,可謂是有虎父無犬子。”說著,牽著良義坐在了他的身側。
申紹先笑道:“侯爺去年一年之中,喜得一兒二女,真是可喜可賀!”
王之正喜歡孩子,提到這個話題哈哈笑道:“可不是嗎!天啟六年,賤內產下良擇,崇禎元年,卿卿產下女兒良美,侍妾嫣紅產下女兒良懿,張嫣產下兒子良芳。加上我這大兒子良義,現在已經有三兒二女,家父再也不抱怨崇國府子嗣單薄了。”
申紹先笑道:“是啊,崇國府一門,終於後繼有人了。”
申紹先對身旁一名軍士說道:“化成,你不是一直念叨著想見侯爺?”
一名二十多歲的健壯軍士走到王之正座椅之側一躬身恭恭敬敬說道:“化成參見大統領!”
王之正一陣驚愕:“化……你是孟化成?”
孟化成點點頭:“是的,大統領,我是化成啊!”
王之正扶起孟化成問道:“天啟七年,我把你安置在禁衛軍做千夫長,你怎麽到桐城了?”
孟化成走迴席位,長歎一聲道:“說來話長,我在禁衛軍跟隨黃宗羲黃統領做千夫長,後來黃統領辭官,神機營由皇上親領,我做了副統領,今年詔定逆案,東林黨左都禦史錢謙益彈劾在下曾在東廠跟魏忠賢效命,把我打入逆黨,本來判了流放,申紹先大人趁機營救,讓我跟隨他做了府兵,我便跟著申大人一起來了桐城上任。”
孟化成說罷,王之正一陣愧疚感油然而起,他對著申紹先一拱手說道:“紹先,多謝你施加援手,才使得我的兄弟沒有遭受池魚之殃。”
申紹先擺擺手:“本來我是不打算把這件事告訴侯爺的,可是化成一直嚷嚷著想見您。”
王之正沉默片刻,端起酒杯一飲而盡,苦笑道:“如今東林黨人崛起迅速,我曾入宮向皇上再三說明,不可以動毛一鷺,你,黃閣老和王體乾,不可過於親信倚重東林黨,要維持平衡,沒想到竟被皇上嗬斥一頓。”
申紹先舉著酒杯對王之正敬了一下:“侯爺,皇上已經不是當初的信王了,他有他的見解,有他的主張,您也有您的難處。”說罷,一飲而盡,然後又幽幽說道:“隻是,張溥先生與太倉張采等組織複社,以‘東林後繼’標榜,而張溥先生又因扶立皇上有恩,又是大學士周延儒周閣老的學生,所以積極為東林造勢,而今朝政幾乎皆出於東林之手,很難再達到平衡。”
王之正微微一笑:“張溥也快到桐城了,屆時可以一敘。”
申紹先點點頭:“我也聽聞張溥在來桐城的路上。”
王之正端著酒杯仔細端詳著,思忖著:“雖然朝局如此,可是我不過是一個公府世子,沒有任何職務,皇上也很難聽進去我的意見,我隻能盡己所能,保全一下當初跟我們共患難的兄弟。”
申紹先酒過三巡,就不再遮遮掩掩,他突然把酒杯放下來盯著王之正懇切的說道:“侯爺,說一句不該說的,您不應該辭官隱退啊!”
王之正聽到申紹先竟然說出這樣的話來,於是嗬嗬冷笑道:“我不該隱退?你難道沒聽過《老子》曰:功成不居,天之道也!《易經》亦雲:亢龍有悔。如果我不辭官,恐怕現在也該被清算了!”
申紹先擺擺手:“我不讚成。為什麽我們辛辛苦苦扶立信王登基為帝,與魏忠賢鬥的頭破血流,到頭來竟然給東林黨做了嫁衣,便宜了這些人,讓他們調轉矛頭清算我們?”
王之正長歎一聲道:“紹先,你難道還沒看明白麽?不論是東林黨,還是閹黨,亦或是我們這些信王黨,還不是任由皇上擺放的棋子麽?!”
申紹先氣餒的喝了一口悶酒:“我隻是覺得這樣一來不公平,二來東林黨如果再次氣焰熏天,恐怕還要為禍天下。”
王之正知道申紹先討厭東林黨,他本人雖然曾經與東林黨合作,對東林黨也並無好感,況且東林黨人在京城的當權派數次彈劾他,幸虧有崇禎帝特保,不然也會被當成老閹黨骨幹清算一番。
王之正擺擺手:“不論局勢如何,我是對朝政厭煩透了,再不想摻和進去了。”
申紹先試探性的問道:“侯爺,如果隻是為了朝局,您是否願意出山?”
王之正堅決的擺擺手:“不願意。皇上去年詔請我出山入閣多次,均被我拒,我不願意再入仕途。”
申紹先看王之正對仕途毫無興趣,索性也不再提這個話題。
王之正盯著申紹先說道:“紹先,我知道,你是想讓我出山,然後跟東林黨製衡一下,同時也可以重新啟用一下我們老信王黨對麽?”
這句話問得太直接,說出了申紹先的心事,他不禁臉色微微一紅,急忙解釋道:“侯爺,我隻是為社稷考慮……”
王之正隨性一笑:“我不是仕途之人,跟我說話何必再這麽小心謹慎,你就是有這樣的想法,我也並不苛責,雖然聖人訓示,不要以功名為念,但是若無功名利祿,天下誰人肯為官?嗬嗬,如果你仕途難晉,還需淡泊為上。”
申紹先聽了老領導訓示,急忙拱手說道:“侯爺訓示的是,紹先明白,必定淡泊明誌,好好做這個桐城知縣。”
王之正舉起酒杯對二人說道:“化成,紹先,愚兄敬你們二人一杯,鞍前馬後勞碌,我王之正謹記在心。”
孟化成紅著眼圈把酒喝下說道:“大統領,申大人說得並沒有錯,如果不是我們跟著您,現在肯定已經被當做閹黨肅清了,不管怎麽說,我和申大人必須要謝謝大統領指點訓戒之恩!”
這時候,一個八九歲的笤齡小兒拉住了王之正的衣袖:“父親大人,兒能否侍奉父親大人左右?”
王之正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良義,你跟著你母親,兩名弟弟到後院用餐……”
申紹先看了看良義笑問:“侯爺,小少爺不是良擇麽?”
王之正指著良義哈哈一笑:“這是我的義子良義,其生父是天啟七年死難於魏忠賢的義士侯啟,我把他收養了。”
申紹先點點頭對良義笑道:“真是將門出虎子。”
良義不卑不亢的說道:“兒雖然是笤齡小兒,但是也是男子,即是男子,就應該隨侍父親左右。”
王之正哈哈大笑著捏了捏良義的小臉:“不錯,我兒知道自己是男子,應該隨侍父親之側。”
申紹先笑著說道:“良義雖然年幼,卻有男子氣魄!”
良義用稚嫩的聲音說道:“父親說,男子應該幫助君父,上不愧君父天恩,中不愧列祖門楣,下不愧父母教誨,當然要有男子氣魄!”
申紹先驚奇的說道:“一個八歲小兒,竟有如此膽識,真是罕見,小少爺快請入席!”
王之正自豪的說道:“良義是侯尚書的孫子,侯啟的兒子,可謂是有虎父無犬子。”說著,牽著良義坐在了他的身側。
申紹先笑道:“侯爺去年一年之中,喜得一兒二女,真是可喜可賀!”
王之正喜歡孩子,提到這個話題哈哈笑道:“可不是嗎!天啟六年,賤內產下良擇,崇禎元年,卿卿產下女兒良美,侍妾嫣紅產下女兒良懿,張嫣產下兒子良芳。加上我這大兒子良義,現在已經有三兒二女,家父再也不抱怨崇國府子嗣單薄了。”
申紹先笑道:“是啊,崇國府一門,終於後繼有人了。”
申紹先對身旁一名軍士說道:“化成,你不是一直念叨著想見侯爺?”
一名二十多歲的健壯軍士走到王之正座椅之側一躬身恭恭敬敬說道:“化成參見大統領!”
王之正一陣驚愕:“化……你是孟化成?”
孟化成點點頭:“是的,大統領,我是化成啊!”
王之正扶起孟化成問道:“天啟七年,我把你安置在禁衛軍做千夫長,你怎麽到桐城了?”
孟化成走迴席位,長歎一聲道:“說來話長,我在禁衛軍跟隨黃宗羲黃統領做千夫長,後來黃統領辭官,神機營由皇上親領,我做了副統領,今年詔定逆案,東林黨左都禦史錢謙益彈劾在下曾在東廠跟魏忠賢效命,把我打入逆黨,本來判了流放,申紹先大人趁機營救,讓我跟隨他做了府兵,我便跟著申大人一起來了桐城上任。”
孟化成說罷,王之正一陣愧疚感油然而起,他對著申紹先一拱手說道:“紹先,多謝你施加援手,才使得我的兄弟沒有遭受池魚之殃。”
申紹先擺擺手:“本來我是不打算把這件事告訴侯爺的,可是化成一直嚷嚷著想見您。”
王之正沉默片刻,端起酒杯一飲而盡,苦笑道:“如今東林黨人崛起迅速,我曾入宮向皇上再三說明,不可以動毛一鷺,你,黃閣老和王體乾,不可過於親信倚重東林黨,要維持平衡,沒想到竟被皇上嗬斥一頓。”
申紹先舉著酒杯對王之正敬了一下:“侯爺,皇上已經不是當初的信王了,他有他的見解,有他的主張,您也有您的難處。”說罷,一飲而盡,然後又幽幽說道:“隻是,張溥先生與太倉張采等組織複社,以‘東林後繼’標榜,而張溥先生又因扶立皇上有恩,又是大學士周延儒周閣老的學生,所以積極為東林造勢,而今朝政幾乎皆出於東林之手,很難再達到平衡。”
王之正微微一笑:“張溥也快到桐城了,屆時可以一敘。”
申紹先點點頭:“我也聽聞張溥在來桐城的路上。”
王之正端著酒杯仔細端詳著,思忖著:“雖然朝局如此,可是我不過是一個公府世子,沒有任何職務,皇上也很難聽進去我的意見,我隻能盡己所能,保全一下當初跟我們共患難的兄弟。”
申紹先酒過三巡,就不再遮遮掩掩,他突然把酒杯放下來盯著王之正懇切的說道:“侯爺,說一句不該說的,您不應該辭官隱退啊!”
王之正聽到申紹先竟然說出這樣的話來,於是嗬嗬冷笑道:“我不該隱退?你難道沒聽過《老子》曰:功成不居,天之道也!《易經》亦雲:亢龍有悔。如果我不辭官,恐怕現在也該被清算了!”
申紹先擺擺手:“我不讚成。為什麽我們辛辛苦苦扶立信王登基為帝,與魏忠賢鬥的頭破血流,到頭來竟然給東林黨做了嫁衣,便宜了這些人,讓他們調轉矛頭清算我們?”
王之正長歎一聲道:“紹先,你難道還沒看明白麽?不論是東林黨,還是閹黨,亦或是我們這些信王黨,還不是任由皇上擺放的棋子麽?!”
申紹先氣餒的喝了一口悶酒:“我隻是覺得這樣一來不公平,二來東林黨如果再次氣焰熏天,恐怕還要為禍天下。”
王之正知道申紹先討厭東林黨,他本人雖然曾經與東林黨合作,對東林黨也並無好感,況且東林黨人在京城的當權派數次彈劾他,幸虧有崇禎帝特保,不然也會被當成老閹黨骨幹清算一番。
王之正擺擺手:“不論局勢如何,我是對朝政厭煩透了,再不想摻和進去了。”
申紹先試探性的問道:“侯爺,如果隻是為了朝局,您是否願意出山?”
王之正堅決的擺擺手:“不願意。皇上去年詔請我出山入閣多次,均被我拒,我不願意再入仕途。”
申紹先看王之正對仕途毫無興趣,索性也不再提這個話題。
王之正盯著申紹先說道:“紹先,我知道,你是想讓我出山,然後跟東林黨製衡一下,同時也可以重新啟用一下我們老信王黨對麽?”
這句話問得太直接,說出了申紹先的心事,他不禁臉色微微一紅,急忙解釋道:“侯爺,我隻是為社稷考慮……”
王之正隨性一笑:“我不是仕途之人,跟我說話何必再這麽小心謹慎,你就是有這樣的想法,我也並不苛責,雖然聖人訓示,不要以功名為念,但是若無功名利祿,天下誰人肯為官?嗬嗬,如果你仕途難晉,還需淡泊為上。”
申紹先聽了老領導訓示,急忙拱手說道:“侯爺訓示的是,紹先明白,必定淡泊明誌,好好做這個桐城知縣。”
王之正舉起酒杯對二人說道:“化成,紹先,愚兄敬你們二人一杯,鞍前馬後勞碌,我王之正謹記在心。”
孟化成紅著眼圈把酒喝下說道:“大統領,申大人說得並沒有錯,如果不是我們跟著您,現在肯定已經被當做閹黨肅清了,不管怎麽說,我和申大人必須要謝謝大統領指點訓戒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