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慈寧宮天啟囑後事
慈寧宮裏,天啟帝坐在軟榻上,虛弱的身體讓他不得不暫時放棄他最大的愛好,木工。
軟塌上躺著,眯著眼睛,這個二十三歲的青年,好像一個行將就木的行屍走肉。
張皇後侍立在他身後,輕輕給他揉捏著肩膀,夫妻二人都在靜靜的享受著午後閑暇的時光。
天啟帝突然打破了沉默:“皇後,你跟了我這麽多年,受苦了。”
張皇後突然愣了一下,微微一笑:“皇上,不知您這話從何說起?”
天啟帝微微一歎:“朕哪,不傻。這麽多年來,你處在這後宮漩渦裏,沒有一個帝國皇後該有的榮耀和權柄。”
張嫣急忙躬身施禮:“皇上這話言重了,您想想,我一個公卿之女,一步登天,成了皇後,這也是皇上的綿綿龍恩啊。”
天啟帝微微搖搖頭:“不,你並不想當皇後,據我看來,如果當時沒有把你選進宮,你應該比現在要幸福吧?”
張嫣竟然沉默了。她不是一個擅長說謊的女人。
天啟帝笑了笑:“朕對不住你。這麽多年,讓你日日擔驚受怕,前有奶媽,後有魏忠賢,他們都不喜歡你,你的日子不好過,現在好了,魏忠賢一日不勝一日,奶媽呢,也不怎麽進宮,你的日子剛剛好過點,朕又要離你而去了。”
張嫣大驚失色,急忙勸解天啟帝道:“不不不,皇上,您才二十出頭,如日中天,春秋鼎盛,怎麽會有這種想法?”
天啟帝苦笑道:“大臣們,宮女們,太監們這麽寬慰朕,難道連你都不願意說實話麽?朕知道,朕這身體,抗不過今年,快要死了,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朕呀,聽瞎話聽得夠夠的,就想聽聽實話。”
張嫣這才知道,天啟帝是要給她交待後事,於是流著眼淚點點頭。
天啟帝握著她的手說道:“雖然貴為皇帝,馬上要……沒有兒女,你懷了一個小產了,妃嬪所生兩個兒子,都夭折了,有人說是奶媽害的,胡扯。本就是朕命中注定,倒也沒什麽。親人朕隻剩下兩個,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兩個親人,一個是朕唯一在世的親弟弟信王,一個就是朕的妻子你。”
張皇後突然感到一種對天啟帝的背叛感負罪感,她嚶嚶哭泣起來。
天啟無力的笑笑“好了,好了,別難過了,我們都不是小孩子,雖然快到了生離死別的時候有些事情,趁著朕還清醒,還是要安排一下的,知道嗎?”
張皇後擦了擦眼淚點點頭。
天啟帝滿意的點點頭說道:“皇位要傳給五弟朱由檢,他性格內向,不喜歡說話,如果有其他選擇,朕可能不會選他,為了讓他登基,朕配合著王之正,利用崔呈秀把魏忠賢的爪牙拔出殆盡,為他能夠接手江山社稷,維持朱家天下創造好條件。但是,他要是順利登基,按照大明祖製,還需要你的認可支持,明白嗎?”
張嫣點點頭沙啞著嗓音說道:“嗯,妾身明白,妾身一定會大力支持信王。”
天啟帝點點頭:“朕給信王交待過,朕死後讓他好好善待你。你的餘生要獨守深宮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但是朕讓五弟以太後的待遇對待你,你的生活並不會有什麽擔憂。”
張嫣點點頭說道:“妾身相信信王會善待我,皇上,妾身謝謝您可以想著我。”
天啟帝苦笑道:“這不是一個皇帝的聖旨,而是一個將死之人的一點心事。”
突然,天啟帝臉色變得冷峻,坐了起來看著張嫣:“不過有一個人,朕死之後不能留!”
張嫣急忙說道:“魏忠賢必定會伏法,崔呈秀當然也……”
天啟帝搖搖頭冷酷的說道:“不,魏忠賢行將就木,崔呈秀不過棋子一枚,朕放心不下的是……禁衛軍王之正!”
天啟帝話音剛落,張嫣差一點跌坐在地上,她麵色蒼白的喃喃說道:“王大統領,王大統領一直以社稷為重……”
天啟帝擺擺手:“你是女人,不懂得,王之正這個人,太厲害了!他有勇有謀,不但能謀善算,而且有膽有識,我怕以後信王駕馭不了他……!”
“不會的!”張嫣急忙阻止。
天啟帝他嗬嗬一笑:“你呀,婦人之仁!如果稍有不慎,我大明江山就會落入他人之手,此人勇氣謀略驚人,信王怎麽能駕馭得了他。你一定要時時提醒五弟。”
張嫣臉色蒼白,她有點激動的問:“皇上,要除掉王之正,估計要寒了天下忠君愛過之士的心呀!”
天啟帝偏執的說:“朕說了,你婦道人家不懂天下之事,有些事情,必須防患於未然!你如果不協助信王,信王才十八歲,年幼無知,王之正才氣過人,信王會吃他的虧的!你是國母,他大嫂,要起到輔佐的作用,明白嗎?”
張嫣心中又焦急又憤怒,她耐著性子說道:“皇上,現在沒有任何跡象表明,王之正有這種想法啊!”
天啟帝冷冷的說道:“等到有跡象那就晚了!王莽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個心懷社稷的謙謙君子,曹孟德年輕的氣候也是個治世之能臣。人是會變得!權力,會讓人扭曲!”
張嫣知道,天啟帝這個倔脾氣勸也勸不住,索性點點頭虛與委蛇,試探著問他道:“好吧,臣妾領命。皇上準備什麽時候對他動手?”
天啟帝眯著眼閉目養神,許久才睜開眼睛:“現在不可以,朕身體已經垮了,離開他,鎮不住局麵。必須要到朕去了之後,讓他輔佐信王繼承了大寶,把魏忠賢和崔呈秀清理幹淨,然後再動手除去王之正。”張嫣稍微鬆了口氣,旋即憤憤不平的感覺油然而生。
她心中感覺到陣陣冰涼,喃喃說道:“兔死狗烹。”
天啟帝佯裝沒聽見,自顧自說道:“崇國公一門世代深受皇恩,王之正也有子嗣,他死了之後,到將來崇國公百年,可以傳予長孫。這也算是朕對他們的補償吧。”
慈寧宮裏,天啟帝坐在軟榻上,虛弱的身體讓他不得不暫時放棄他最大的愛好,木工。
軟塌上躺著,眯著眼睛,這個二十三歲的青年,好像一個行將就木的行屍走肉。
張皇後侍立在他身後,輕輕給他揉捏著肩膀,夫妻二人都在靜靜的享受著午後閑暇的時光。
天啟帝突然打破了沉默:“皇後,你跟了我這麽多年,受苦了。”
張皇後突然愣了一下,微微一笑:“皇上,不知您這話從何說起?”
天啟帝微微一歎:“朕哪,不傻。這麽多年來,你處在這後宮漩渦裏,沒有一個帝國皇後該有的榮耀和權柄。”
張嫣急忙躬身施禮:“皇上這話言重了,您想想,我一個公卿之女,一步登天,成了皇後,這也是皇上的綿綿龍恩啊。”
天啟帝微微搖搖頭:“不,你並不想當皇後,據我看來,如果當時沒有把你選進宮,你應該比現在要幸福吧?”
張嫣竟然沉默了。她不是一個擅長說謊的女人。
天啟帝笑了笑:“朕對不住你。這麽多年,讓你日日擔驚受怕,前有奶媽,後有魏忠賢,他們都不喜歡你,你的日子不好過,現在好了,魏忠賢一日不勝一日,奶媽呢,也不怎麽進宮,你的日子剛剛好過點,朕又要離你而去了。”
張嫣大驚失色,急忙勸解天啟帝道:“不不不,皇上,您才二十出頭,如日中天,春秋鼎盛,怎麽會有這種想法?”
天啟帝苦笑道:“大臣們,宮女們,太監們這麽寬慰朕,難道連你都不願意說實話麽?朕知道,朕這身體,抗不過今年,快要死了,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朕呀,聽瞎話聽得夠夠的,就想聽聽實話。”
張嫣這才知道,天啟帝是要給她交待後事,於是流著眼淚點點頭。
天啟帝握著她的手說道:“雖然貴為皇帝,馬上要……沒有兒女,你懷了一個小產了,妃嬪所生兩個兒子,都夭折了,有人說是奶媽害的,胡扯。本就是朕命中注定,倒也沒什麽。親人朕隻剩下兩個,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兩個親人,一個是朕唯一在世的親弟弟信王,一個就是朕的妻子你。”
張皇後突然感到一種對天啟帝的背叛感負罪感,她嚶嚶哭泣起來。
天啟無力的笑笑“好了,好了,別難過了,我們都不是小孩子,雖然快到了生離死別的時候有些事情,趁著朕還清醒,還是要安排一下的,知道嗎?”
張皇後擦了擦眼淚點點頭。
天啟帝滿意的點點頭說道:“皇位要傳給五弟朱由檢,他性格內向,不喜歡說話,如果有其他選擇,朕可能不會選他,為了讓他登基,朕配合著王之正,利用崔呈秀把魏忠賢的爪牙拔出殆盡,為他能夠接手江山社稷,維持朱家天下創造好條件。但是,他要是順利登基,按照大明祖製,還需要你的認可支持,明白嗎?”
張嫣點點頭沙啞著嗓音說道:“嗯,妾身明白,妾身一定會大力支持信王。”
天啟帝點點頭:“朕給信王交待過,朕死後讓他好好善待你。你的餘生要獨守深宮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但是朕讓五弟以太後的待遇對待你,你的生活並不會有什麽擔憂。”
張嫣點點頭說道:“妾身相信信王會善待我,皇上,妾身謝謝您可以想著我。”
天啟帝苦笑道:“這不是一個皇帝的聖旨,而是一個將死之人的一點心事。”
突然,天啟帝臉色變得冷峻,坐了起來看著張嫣:“不過有一個人,朕死之後不能留!”
張嫣急忙說道:“魏忠賢必定會伏法,崔呈秀當然也……”
天啟帝搖搖頭冷酷的說道:“不,魏忠賢行將就木,崔呈秀不過棋子一枚,朕放心不下的是……禁衛軍王之正!”
天啟帝話音剛落,張嫣差一點跌坐在地上,她麵色蒼白的喃喃說道:“王大統領,王大統領一直以社稷為重……”
天啟帝擺擺手:“你是女人,不懂得,王之正這個人,太厲害了!他有勇有謀,不但能謀善算,而且有膽有識,我怕以後信王駕馭不了他……!”
“不會的!”張嫣急忙阻止。
天啟帝他嗬嗬一笑:“你呀,婦人之仁!如果稍有不慎,我大明江山就會落入他人之手,此人勇氣謀略驚人,信王怎麽能駕馭得了他。你一定要時時提醒五弟。”
張嫣臉色蒼白,她有點激動的問:“皇上,要除掉王之正,估計要寒了天下忠君愛過之士的心呀!”
天啟帝偏執的說:“朕說了,你婦道人家不懂天下之事,有些事情,必須防患於未然!你如果不協助信王,信王才十八歲,年幼無知,王之正才氣過人,信王會吃他的虧的!你是國母,他大嫂,要起到輔佐的作用,明白嗎?”
張嫣心中又焦急又憤怒,她耐著性子說道:“皇上,現在沒有任何跡象表明,王之正有這種想法啊!”
天啟帝冷冷的說道:“等到有跡象那就晚了!王莽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個心懷社稷的謙謙君子,曹孟德年輕的氣候也是個治世之能臣。人是會變得!權力,會讓人扭曲!”
張嫣知道,天啟帝這個倔脾氣勸也勸不住,索性點點頭虛與委蛇,試探著問他道:“好吧,臣妾領命。皇上準備什麽時候對他動手?”
天啟帝眯著眼閉目養神,許久才睜開眼睛:“現在不可以,朕身體已經垮了,離開他,鎮不住局麵。必須要到朕去了之後,讓他輔佐信王繼承了大寶,把魏忠賢和崔呈秀清理幹淨,然後再動手除去王之正。”張嫣稍微鬆了口氣,旋即憤憤不平的感覺油然而生。
她心中感覺到陣陣冰涼,喃喃說道:“兔死狗烹。”
天啟帝佯裝沒聽見,自顧自說道:“崇國公一門世代深受皇恩,王之正也有子嗣,他死了之後,到將來崇國公百年,可以傳予長孫。這也算是朕對他們的補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