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掃描完畢!


    張赫


    武力值:103點


    統帥值:95點


    智力值:90點


    政治值:91點


    技能一殺倭:張赫在麵對異族敵軍時,武力值提升5點,張赫在跟異族將領廝殺時,武力值額外提升5點。


    技能二海運:張赫在負責海運事宜時,智力值提升3點,政治值提升3點,張赫在親自進行海運時,智力值額外提升3點,政治值額外提升3點。


    技能三抵禦:張赫在打防守戰時,武力值提升5點,統帥值提升3點,張赫在抵禦異族進攻時,武力值額外提升5點,統帥值額外提升3點。】


    張赫(公元1324年—公元1390年),臨淮(今安徽鳳陽)人,明初名將,明太祖起兵時,率兵前往歸附,而後屢立戰功,晉升為福州衛都指揮副使。


    期間致力於剿殺倭寇,皇帝嘉獎張赫的戰功,命他掌管都指揮印。


    又開辟海運航道,督促海上運輸事務,病逝後,追封為恩國公,諡號莊簡。


    江、淮大亂時,張赫召聚義兵保衛家鄉,嘉山繆把頭招他前往,被張赫拒絕了。


    當聽到明太祖起兵的消息時,張赫立即率兵前去歸附,被授予千戶,因功晉升為萬戶。


    後跟隨明太祖渡江,因功擔任常春翼元帥,守衛常州。


    不久,從大軍征戰鄱陽,進攻武昌。


    此後,又從大將軍徐達討伐張士誠,圍攻平江。各位將領分頭駐紮,張赫的部隊駐紮在閶門。


    張士誠多次出兵突襲,都被張赫打敗。又跟從大部隊攻克慶元,攻下溫、台等地。


    洪武元年(公元1368),晉升為福州衛都指揮副使,擔任本衛同知,複命署都指揮使司事等官職。


    當時,倭寇在海島出沒,並乘機上岸掠奪,沿海居民深受其害。


    皇帝多次派使者詔諭日本國王,又多次拒絕日本的貢使,但一直沒有多大的成效。


    張赫在海上的時間較久,捕捉倭人不可數計。


    最後追敵至琉球大洋,與敵交戰,活捉敵首領十八人,有數十人被斬首,繳獲倭船十餘艘,弓刀器械不計其數。


    皇帝嘉獎張赫的戰功,命他掌管都指揮印。


    不久,調至興化衛。召迴,晉升為大都督府僉事。


    當時遼東漕運艱難,軍糧供應往往延期,皇帝為此十分憂慮。


    命張赫開辟海運航道,督促海上運輸事務。


    較長時間後,張赫被賜封為航海侯,給予世襲的憑證。


    他前後往來遼東十二年,押運海運達十次,勞苦功高,部隊的供給賴此而不缺乏。


    張赫病逝,追封為恩國公,諡號莊簡。


    ......


    【叮咚,掃描完畢!


    胡大海


    武力值:104點


    統帥值:103點


    智力值:96點


    政治值:85點


    技能一鐵麵:胡大海在治軍時,統帥值提升5點,智力值提升5點,胡大海在率軍作戰時,統帥值額外提升5點,智力值額外提升5點。


    技能二破軍:胡大海在率軍進攻時,武力值提升5點,統帥值提升5點,胡大海在指揮作戰時,統帥值提升5點,智力值提升5點。


    技能三薦才:胡大海善於發掘人才,每舉薦一名人才成功,胡大海所舉薦人才最高的一項屬性提升1-2點!】


    胡大海長身鐵麵,智力過人。


    朱元璋剛剛起兵時,胡大海就到滁陽謁見朱元璋,任命為前鋒。


    從朱元璋渡江,與諸將攻取地盤,因功授予右翼統軍元帥,宿衛帳下。


    從大軍破寧國,協助院判鄧愈戍守,於是占領徽州,平定境內。


    元將楊完者派十萬兵前來進攻,胡大海在城下迎戰,元軍大敗而逃。


    和鄧愈、李文忠自昱嶺關一直攻打到建德。


    在淳安打敗元軍,攻克建德,再次打敗了楊完者,降服了溪洞兵三萬人。


    晉升為樞密院判官,攻克蘭溪,從取婺州,晉升為樞密院事。


    攻下諸暨,守將趁夜逃跑,萬戶沈勝投降後又叛亂。


    胡大海將其擊敗,生擒四千餘人。


    把諸暨改為諸全州,移兵攻打紹興,再次打敗張士誠的部隊。


    朱元璋認為寧、越是重地,召胡大海前去鎮守。


    張士誠的將領呂珍圍攻諸全,胡大海帶兵援救,呂珍堰水灌城,胡大海奪堰反灌呂珍的軍營。


    呂珍的勢力被削弱,在馬上折矢發誓,請求雙方撤兵,胡大海答應了。


    郎中王愷說:“呂珍狡猾不可信,還不如乘機攻打他。”


    胡大海說:“已經允諾而又違背,這是不守信用。已經放歸而又攻打,這是不講武德。”於是下令撤軍,人們十分欽佩他的威信。


    不久攻打處州,趕走了元將石抹宜孫,平定了處州七邑。


    至正十八年(1358年),胡大海長子在婺州因釀酒,違背軍令,被朱元璋處死,有人勸告朱元璋不要這樣做,以避免胡大海兵變。


    朱元璋說:“寧可讓胡大海造反,也不能讓我的軍令無法推行。”最後,朱元璋親手殺了胡大海的長子。


    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命樞密院判事耿再成、參軍胡大海率兵取處州。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陳友諒進攻龍江,命令分兵進攻信州,以牽製陳友諒軍。


    胡大海采納了王愷的建議,親自帶兵前往,於是攻克信州,設立廣信府。


    信州彈盡糧絕,有人勸說撤離。胡大海說:“這是閩、楚的襟喉之地,怎麽能放棄呢?”築城浚隍固守。


    當初,軍糧較少,在所占領的郡縣中,將士都向百姓征糧,名為寨糧,百姓十分不滿。


    胡大海下令免去,晉升為江南行省參知政事,鎮守金華。


    最初,攻下嚴州,苗將蔣英、劉震、李福都自桐廬前來歸附。


    胡大海十分喜愛他們驍勇,就留他們在自己的麾下。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七日,三人謀劃作亂,早晨進入分省署,請大海在八詠樓觀弩。


    胡大海前去,蔣英派其黨羽跪在馬前,假裝訴說蔣英的罪過,胡大海還沒來得及迴答,迴過頭來看蔣英。


    蔣英拿出袖中的槌子猛擊大海,直中腦部倒地,他的次子胡關住、郎中王愷、掾史章誠都遇害。


    蔣英等人在城中大肆掠奪後,投奔了張士誠。


    這以後李文忠攻打杭州,杭州人抓住蔣英來降,朱元璋命令殺了他,用他的血來祭奠大海,並作文以祭。


    明朝建立後,特贈光祿大夫,追添封越國公,諡武莊,肖像功臣廟,位列第七,配享太廟。


    ......


    胡大海善於用兵,常常朗誦:“我是武人,不知書本知識,僅僅懂得三件事而已:不殺人,不掠奪婦女,不焚燒房屋。”於是他所到之處,遠近都爭相歸附。


    又喜愛文人,所到之處都訪求豪傑,劉基、宋濂、葉琛、章溢等人的聘用,實際上都是大海推薦的。


    ......可跳轉下一章......


    ......可跳轉下一章......


    ......可跳轉下一章......


    元末,河南一帶流浪來一個乞丐,其人五大三粗,相貌醜陋,帶片披襟,蓬頭垢麵,體壯如牛卻遊手好閑,為鄉親們所不齒,人們避之如惡煞厲鬼,即使有殘羹剩飯也不施舍。他一出現,家家便關門閉戶。


    一日,他猝然闖而進一土財主家,伸出毛茸茸的黑手討要,老嫗為羞辱他,將一張大油餅為孫兒揩腚後,扔狗吞食,並喝狗將其咬出門外。


    這乞丐就是胡大海。胡深感中原人心太壞,遂暗暗立誓,有朝一日發跡後,定來此雪恨複仇。


    後來,胡大海棄逃投伍至朱元璋麾下。胡膂力過人,嗜殺成性。因戰功卓著,一介乞丐白日升天,成了朱明王朝的開國元勳。


    朱元璋於南京君臨天下,大賞功臣。胡大海拒金銀財寶田宅奴仆而不受,當朝奏明複仇事。朱洪武知胡乃殺人魔王,躊躇再三,隻恩準胡“殺一箭之地”。


    胡率兵至河南境內,恰有一雁當空飛來,胡心中暗喜,彎弓發箭,箭著雁尾,雁帶箭南飛,飛過河南,又掉頭飛向山東,胡統兵隨雁殺去,直殺得豫魯兩省“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


    ......


    養子德濟,字世美,不知何許人。大海帥以歸太祖。


    從攻婺州,為誘兵,大破元兵於梅花門外,擒其將季彌章,由是知名。既下信州,太祖以德濟為行樞密院同僉,使守之。


    陳友諒將李明道來寇,德濟與力戰。大海來援,夾擊之,擒明道及其宣慰王漢二。


    及大海為蔣英所害,處州降將李佑之亦殺院判耿再成以叛。張士誠聞浙東亂,遣其弟士信寇諸全。


    德濟自信州往救,乘懈得入城,與知州欒鳳、院判謝再興分門守。夜半,出敵不意,砍士信營,破走之。


    擢浙江行省參知政事,移守新城。士誠將李伯升率步騎大入寇。德濟固守,乞師於李文忠。文忠馳救,德濟出兵夾擊,大破之,詳文忠傳。


    時德濟所部有潛移家入新城者,文忠疑德濟使然。誅其都事羅彥敬,欲微戒德濟。將士皆怒,奏告德濟。


    德濟怡然曰:“右丞殺彥敬,自為廣信作戰衣有弊耳,再言者斬!”於是太祖召德濟褒諭之,而責文忠失將士心。且曰:“胡德濟之量,汝不及也。”擢浙江行省右丞,賜駿馬。


    未幾,改左丞,移鎮杭州。從大將軍徐達出定西。德濟軍失利,達斬其部將數人,械至京師。


    帝念舊功,釋之。複以為都指揮使,鎮陝西,卒。


    ......


    汪華(586~649) 本名世華,字國輔,號英發。安徽歙縣登源(今屬績溪縣)人。幼年喪父,隨母投靠外公。


    拜南山和尚羅玄為師習武。


    後參加郡府官軍,以英武智勇深得將士擁戴 。隋末率眾起義,占據歙州,相繼攻下宣州、杭州、睦州、婺州和饒州,建號稱號吳王,六州賴以平安十多年。


    唐武德四年(621),奉表歸唐,詔使持節,總管六州諸軍事 ,歙州刺史,封上柱國、越國公。


    貞觀二年(628),他奉詔進京,授為左衛白渠府統軍。十七年改忠武將軍、右衛積福府折衝都尉。


    十八年,太宗征遼,命其任九宮副監。二十三年病歿於長安。“


    唐封越國三千裏,宋賜江南第一家”越國公汪華的子孫遍布海內外,汪氏人口在全國排名前一百。


    汪姓人士百分之八九十都是他的後裔,所以有天下汪氏出徽州之說。


    馮盎(571-649年),字明達。冼夫人之孫,馮仆之子。


    隋開皇九年(589年),冼夫人助隋統一了嶺南,冊封為宋康郡(今陽江縣織 、上洋一帶)夫人,馮盎為宋康令 。


    次年,番禺俚族首領王仲宣作反,圍州城。冼夫人派馮盎進擊叛軍,與隋援軍會合,擊敗了王仲宣。隋文帝任馮盎為高州刺史(州治在今陽江城)。


    仁壽二年(602年)冼夫人積勞病逝。不久,潮、成等五州僚叛,馮盎繼承祖母遺誌,馳至京師請討叛亂,文帝令左仆射楊素與馮盎論討賊策略,楊素極讚其論列,令馮盎即率江南、嶺南兵進擊叛軍。亂平,授馮盎成州(今甘肅渭川)刺史。


    武德五年(622年),馮盎率眾降唐,被授上柱國、高州總管,封越國公。


    貞觀五年(631年),羅州(今化州)、竇州(今信宜市)的僚族叛變,太宗令馮盎為先鋒,迅速平定了叛亂。馮盎善於治理地方,很得人心。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馮盎卒於高州任上。後葬於州治東山南麓(今陽江城東山花廳村後,50年代後期墓毀)。


    鍾紹京(公元659年-公元746年),字可大,唐代興國清德鄉(今江西省興國縣)人,係三國魏國太傅、著名書法家鍾繇的第17代世孫,又是江南第一個宰相。曆史上把鍾姓這兩個著名書法家,鍾繇稱“大鍾”,鍾紹京稱“小鍾”。江西地方誌列“十大鄉賢”之一。官至中書令,越國公。有《靈飛經》等作品傳世。


    葉法善,(公元616年-公元720年),字道元,稱太素、羅浮真人,括州括蒼縣(今浙江省麗水市)人。葉法善郡望是南陽郡,占籍為鬆陽卯山懷德裏,鄉貫是栝州鬆陽。據傳葉生於隋煬帝大業十二年(西元616年),卒於唐明皇開元十年(西元722年),一說屍解於開元八年(720年),地曰景龍觀。年一百又七歲。


    無病而終,羽化成仙,墓址在今麗水市境內。葉法善為唐朝時道教天師。授予銀青光祿大夫,鴻臚卿,越國公,景龍觀主。有雙銅印遺世,俗稱“天師印”,被奉為驅魔之寶。


    印文一為“南陽開國”,一為“道經師寶”。睿宗即位,稱法善有冥助之力。先天二年,拜鴻臚卿,封越國公,仍依舊為道士,止於京師之景龍觀,又贈其父為歙州刺史。


    李峘,李禕之子,李琨之孫,吳王李恪曾孫。任職多有美名,封趙國公。安史之亂時,隨李隆基逃難到西蜀。迴京後,戶部尚書,改封越國公。


    ......


    鄭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別號安晚,慶元道鄞縣(今浙江寧波)人。


    嘉泰二年(1202)入太學。


    嘉定十年(1217),登進士第,調峽州(今湖北宜昌)教授。


    累遷國子學錄。參與丞相史彌遠定策,廢太子竑,擁立理宗,後授王宮教授,遷宗學博士、宗正寺丞兼權工部郎、簽事樞密院事。


    紹定三年(1230)授參政政事。紹定六年(1233)史彌遠卒後,累官右丞相兼樞密使,疏請召還直臣真德秀等人,為帝采納,時號“小元佑”。端平二年(1235)特進左丞相。


    嘉熙二年(1238)封申國公。後曆封衛國公、越國公。屢辭不已,拜太傅,保寧軍節度使,進封齊國公。


    淳佑七年(1247)獲準辭官,放浪湖山,寓身僧刹。兩年後複相位。致仕卒,諡忠定,贈尚書令,追封魏郡王。


    清之的代言奏對,多不存稿。工筆劄,書法遒秀逸致,書跡見《鳳墅續法帖》。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袁韶,淳煕十四年登進士第。嘉泰年間,任吳江縣丞。


    嘉定四年,召為太常寺主簿。曾任右司郎官,接待陪同金國來使,不失國格。


    任臨安府尹近十年,擅於處理複雜案件,平反很多冤假錯案,百姓稱他作“佛子”。


    紹定元年,任參知政事,參與國家機務。曾任浙西製置使,向史彌遠舉薦崔福。端平初年,授宮觀官,逝世時年77,贈少傅、太師,封越國公。


    張世傑(?——1279年)南宋名將,民族英雄,官至樞密副使,封爵越國公。張世傑與陸秀夫、文天祥並稱“宋亡三傑”。


    南宋雖然覆沒,但輸得是這樣的悲壯,這樣有節烈之氣,勇士們麵對外族入侵和壓迫,拚死抵抗,為爭取民族生存、自尊、自衛而英勇獻身,義無反顧,閃耀著愛國主義的“崖山精神”,即中華民族精神。


    崖山精神,春秋大義,鼓舞後人。


    “崖山多忠魂,後賢照千古。”以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三忠”為代表的忠臣義士受到曆代肯定,任憑滄海桑田,時代更迭,他們永被曆史和人民銘記,千古流芳。


    正如蔡東藩《宋史通俗演義》最後結句詩:“一代滄桑洗不盡,幸存三烈尚流芳。”


    正因為有了他們的精神存在,崖山不僅僅是南宋王朝最後滅亡的遺恨之地,也從來就是人們抒發愛國情懷之地,曆代政要、名人墨客、平民百姓臨崖憑吊、歎息、興感、追懷,如今又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趙世清,北宋宗室,冀王趙惟吉之孫,楚國公趙守巽之子。


    累官茂州防禦使。以本宮之長,得封申國公。熙寧中,坐上書請襲曾祖越懿王封不當,奪一官。


    既而議者是其說,乃遷越州觀察使,襲封越國公,進會稽郡王,至保信軍留後。


    愛諸弟,作棣萼會於邸中。會元豐升祔四後,受命告廟,方屬疾,自力就事,未幾薨。贈安化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虢王,諡恭安。


    耶律儼(?-1113) 遼朝大臣。字若思,李仲禧之子為人忠樸,好讀書,鹹雍進士。大康中,曆將左少監、少府少監、大理少卿、大理卿。大安初,為景州刺史。任上懲豪猾,撫老恤貧。


    改禦史中丞,訊上京置獄,多有平反。


    六年(1090),改山西路都轉運使,除舊弊,奏定課額,增加州縣俸給,均被采納。


    道宗晚年,用人不能選擇,令擲骰子勝者為官,儼得勝,遷知樞密院事,封越國公。後徙漆水郡王。


    死於天慶中,諡忠懿。修《皇朝實錄》七十卷。


    李侗(1093一1163)南宋學者。字願中,學者稱延平先生。南劍州劍浦(屬今福建南平)人。


    李侗為程頤的二傳弟子,年輕時拜楊時、羅從彥為師,得授《春秋》、《中庸》、《論語》、《孟子》。


    學成退居山田,謝絕世故四十年。認為萬物統一於天理,隻是天理的變化。提出“理與心一”主張“默坐澄心,體認天理”的認識方法。朱熹曾從遊其門,並將其語錄編為《延平答問》。


    李侗對朱熹十分器重,把貫通的“洛學”傳授朱熹。自此朱熹不但承襲二程的“洛學”,並綜合了北宋各大家思想,奠定了他一生學說的基礎。有《李延平集》。


    至正二十一年七月,中書判送禮部,行移翰林、集賢、太常三院會議,俱遵所言,迴呈中書省。二十二年八月,奏準送禮部定擬五先生封爵諡號。


    俱贈太師。楊時追封吳國公,李侗追封越國公,胡安國追封楚國公,蔡沈追封建國公,真德秀追封福國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亂世第一梟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白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白狐並收藏三國:亂世第一梟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