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掃描完畢!


    季金


    武力值:102點


    統帥值:97點


    智力值:86點


    政治值:50點


    技能一武勇:季金在戰鬥時,武力值提升5點,季金在與人鬥將時,武力值額外提升5點。


    技能二水戰:季金在打水戰時,武力值提升5點,統帥值提升5點,季金在打海戰時,武力值額外提升5點,統帥值額外提升5點。


    技能三先登:季金在戰場廝殺時,武力值提升5點,季金在戰場上衝在最前麵時,武力值額外提升5點。】


    季金出身於古鬆門衛武將世家,從祖輩到鬆門衛任指揮,有五代任武職。


    季金為隆慶二年(1568年)戊辰武科進士,列第三名,是溫嶺曆史上武進士考試名次最高的。


    季金登武舉後,被授予浙江海鹽備倭將軍,後升任廣東潮州參將,由於擒獲大盜鮑士秀,立下功勞,進爵總兵。


    此後,請得朝廷允許退職迴家養親。


    重新起用,補山東臨清參將,後升任鎮江副總兵。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季金以欽差統領浙直水兵遊擊將軍的名銜,被朝廷派遣至朝鮮戰場,和鄧子龍、陳蠶將軍一起歸屬陳璘部隊。


    水軍提督陳璘率廣東水師,副將鄧子龍、陳蠶,浙直水師遊擊將軍季金等,合計士兵,配合李舜臣封鎖慶崗、金羅、忠清三道的出海口,季金部隊駐忠清南道。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露梁海戰爆發,中朝聯合水師在露梁海麵以800艘戰艦包圍500艘日本戰艦。


    明軍由陳璘統帥,副將鄧子龍、陳蠶、遊擊馬文煥、季金等皆由其統屬,朝鮮水師統帥李舜臣身先士卒,明軍老將鄧子龍奮不顧身,都在激戰中英勇犧牲。


    陳璘又派陳蠶、季金率軍支援。


    露梁海戰勝利後,季金班師迴朝,進爵都督僉事。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明朝為表彰季金的功績,封他為一級宣武功臣。


    ......


    【叮咚,掃描完畢!


    柳升


    武力值:104點


    統帥值:99點


    智力值:92點


    政治值:78點


    技能一破賊:柳升在隨軍出征時,武力值提升5點,柳升在和敵人在戰場廝殺時,武力值額外提升5點。


    技能二謀勇:柳升在戰場指揮作戰時,武力值提升5點,統帥值提升5點,智力值提升5點,柳升在率軍戰場廝殺時,武力值額外提升5點,統帥值額外提升5點。


    技能三炮營:柳升在創建火炮營後,武力值提升5點,統帥值提升5點,智力值提升5點,柳升在指揮火炮轟擊時,武力值額外提升5點,統帥值額外提升5點,智力值額外提升5點。】


    柳升早期承襲父職任燕山護衛百戶,經曆大小二十餘戰,因戰功累升為左軍都督僉事。


    永樂四年(1406年),柳升隨從張輔征交趾,破賊於魯江,斬殺其首領阮子仁等。


    後守衛鹹子關。賊人進入富良江,船隻連綿十餘裏,橫截江麵,構建營寨,陸軍也有數萬人。


    張輔率領步騎兵,柳升率領水師,夾攻敵人,大敗賊兵,俘獲偽尚書阮希周等人。


    又在奇羅海口擊敗賊人,奪得船隻三百艘。他的部下抓獲了黎季嫠和他的兒子黎澄。


    柳升帶著露布(未加封的文書)向朝廷奏捷獻俘,受到賞賜。


    部隊迴來後,他被封為安遠伯,食祿一千石,給予世襲誥券。


    永樂七年(1409年),柳升同陳蠧率舟師巡海,到青州附近海麵,大破倭寇,追到金州白山島而還。


    永樂八年(1410年),柳升隨朱棣北征,到達迴曲津,率神機火器為前鋒,大敗阿魯台。


    進封為侯爵,加祿米五百石,仍世襲伯爵。


    出去鎮守寧夏,討伐並斬殺叛將馮答蘭帖木兒等人,後被召迴,總領京營兵。


    永樂九年(1411年),柳升又隨軍北征,率大營部隊戰忽蘭忽失溫,以火器擊破敵人。


    永樂十八年(1420年),蒲台妖婦唐賽兒造反。


    朱棣命柳升與都指揮劉忠率京軍前往剿滅,包圍了她的營寨。


    柳升自以為是大將,心中輕敵。


    賊人請求投降,柳升相信了,晚上被賊人偷襲,劉忠中流矢而死,唐賽兒逃走。


    到天明時才發現,柳升追擊,抓獲了其百餘名黨羽。都指揮衛青力戰解除了安丘之圍。


    柳升妒嫉他的功勞,折辱他,結果被逮入獄中,後來獲釋。


    永樂二十年(1422年),柳升又隨從朱棣北征,率領中軍在屈裂兒河擊破兀良哈,朱棣賜予柳升世襲侯爵。


    朱棣五次出塞,柳升都跟隨,多次有功,所受的寵愛在各侯爵之上。


    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後,命柳升掌管右軍都督府,加封為太子太傅。


    宣德元年(1426年)冬,成山侯王通征討黎利,敗報傳到朝廷。


    明宣宗朱瞻基命柳升為征虜副將軍,充任總兵官,保定伯梁銘為左副總兵,都督崔聚為參將,尚書李慶讚佐軍務,率領馬步兵七萬,會同黔國公沐晟前往討伐。


    當時賊勢已盛,道路阻塞,朝廷長久得不到交趾的戰報。


    宣德二年(1427年)六月,有軍丁李茂先等三人,抄近路來到京師,說昌江被圍,形勢危急。


    朱瞻基授予三人為百戶,敕令柳升急速進兵援救,而昌江已在四月被攻陷。


    九月,柳升才進入隘留關。


    黎利假托為國人上書,請立陳氏的後代為國王,柳升不啟封即上報朝廷。


    賊人沿途據險列柵,官軍接連將其擊破,抵達鎮夷關。柳升見賊人屢被擊敗,頗為輕敵。


    當時李慶、梁銘都病得很重,郎中史安、主事陳鏞對李慶說:“柳將軍言辭和臉色都顯得很驕傲。驕傲乃是兵家所忌。賊人說不定是示弱來引誘我們。防範賊人設有埋伏,皇上璽書中已懇切告誡我們,公應努力提醒他。”


    李慶勉強起來告訴柳升,柳升不在意。


    到倒馬坡時,他與一百餘名騎兵先飛馳過橋,後隊無法跟進,賊人伏兵四起,柳升陷在泥淖中,中鏢而死。


    這一天,梁銘病死,第二天,李慶也死了。


    又過了一天,崔聚率兵來到昌江,賊人來得更多,官軍殊死搏鬥,賊人驅象大戰。


    官軍陣勢亂了,賊人大喊:“降者不死!”官軍或死或逃,沒有人投降,全軍盡沒。


    史安、陳鏞和李宗窻、潘..都戰死。


    正統十二年(1447年),朝廷追贈柳升為融國公,諡襄湣。


    ......可跳轉下一章......


    ......可跳轉下一章......


    ......可跳轉下一章......


    約至正十一年(1351年),汝、潁二河強盜橫行,有個號為金花小姐的人,以妖術惑眾,聚兵江淮,人們都響應她,俞通海父子也操戈造反,跟隨金花小姐的徒弟李普勝。


    直到金花小姐事敗,俞通海父子幾人聯合趙普勝、廖永安等人,在巢湖安營紮寨,以求自保,擁有一千多艘船。後左君弼盤踞廬州作亂,屢次為難巢湖水軍,俞通海等人處境艱難。


    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廖永安聽說朱元璋在和陽後,派遣俞通海前往和陽投奔朱元璋。


    時朱元璋駐軍和陽,準備南渡長江作戰,正愁無船,俞通海的到來讓朱元璋十分高興,令他親自前往巢湖招撫軍隊。


    而元軍用大型樓船扼守馬場河等港口,令巢湖隻有一個幹涸很久的港口可以通行。


    某日,恰逢天降大雨,水深一丈多,俞通海等人遂率軍出湖,抵達和陽。


    接著隨軍攻破元朝中丞蠻子海牙的諸多水寨,被授予萬戶,捕獲十九個善於操舟的人,命令俞通海和廖永安、張德勝等人率領。


    六月,隨軍南渡長江,攻克采石,奪取太平並攻下諸多下屬縣城 [5]。


    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海牙率領戰艦,堵截采石,而陳兆先率領二十萬軍隊屯兵方山,互成犄角。俞通海率軍和廖永安等人出擊,大敗元軍,海牙逃跑。


    三月,乘勝追擊,大破陳兆先,攻取集慶。又隨湯和攻克鎮江,遷任秦淮翼元帥。四月,帶領諸將攻取丹陽、金壇。


    至正十七年(1357年)三月,攻克常州,遷任行樞密院判官,四月,跟隨朱元璋攻克寧國,又和趙戫乘勢攻克水陽。


    五月,和趙戫率水軍攻打太湖,在馬跡山逼降守將後,停泊於胥口,張士誠大將呂珍率軍火速前來,來勢洶洶,諸將都想暫避鋒芒,但俞通海說:“不可以,敵眾我寡,如果撤退,必然暴露軍力不足的事實,不如迎戰。”


    便率軍出戰,身先士卒,在陣中為箭所傷右目,不能作戰,便讓帳下士兵穿上他的戰甲督戰,令元軍以為是俞通海親自督戰,不敢進逼,遂漸漸撤退。


    至正十八年(1358年)正月,隨廖永安等人攻占江陰的石牌戍,奪取馬馱沙後還軍 [8]。


    至正十九年(1359年)四月,俞通海率軍攻打樅陽水寨,大破其軍,俘其將趙牛兒等,守將趙普勝從陸路逃跑,俞通海全數收繳了他的舟船,並順勢收複了池州,遷任僉樞密院事。


    六月,率兵攻趙普勝,不克而還、。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陳友諒攻掠龍灣,俞通海協同諸將將其擊退,並追擊其軍,在慈湖焚燒其船,擒拿其部七帥,一直追逐到采石,論功第二。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正月,升任同知樞密院事隨朱元璋親征陳友諒。八月,攻克同安,於是進克九江,陳友諒逃走,又攻掠蘄、黃。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隨徐達攻打叛將祝宗、康泰,收複南昌。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隨軍支援安豐,擊退張士誠軍後,還軍攻打廬州。七月,隨朱元璋前往南昌解圍,和陳友諒的部隊相逢於康郎山。


    朱元璋軍隊船小,不能仰攻,力戰後幾近崩潰,俞通海乘著風勢,放火燒掉陳友諒二十多條船,才稍穩局勢。


    後來,朱元璋乘船擱淺,陳友諒部下驍將張定邊徑直而去,常遇春連忙發箭,射中張定邊,俞通海也趕忙前來支援,朱元璋得以逃脫,但俞通海卻被陳友諒的大船所壓,頭盔盡裂,僅以身免。


    次日再戰,俞通海與廖永忠等用七艘船裝滿火藥,撞入陳友諒船陣中,燒掉陳友諒數百條船。


    又過了兩天,又用六艘船故技重施,但陳友諒軍鐵索連舟,全力抗擊,未果。


    朱元璋登樓遠望,久久未見舟船出沒,以為俞通海已經戰死。


    良久,六艘船輕快地從包圍圈中駛出,於是士氣大振,大敗陳友諒軍。


    大軍進駐左蠡,俞通海建議說:“湖水過淺,舟船迴旋困難,不如入江,據於敵軍上遊,一旦敵軍入江,即可大敗其軍。”朱元璋聽取了他的建議,率軍出湖,水路結柵,陳友諒不敢出。


    一個月後,陳友諒軍糧盡,率軍突圍,死於亂軍之中,鄱陽湖之役以俞通海功勞最大,迴軍後,被賜予良田金帛。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俞通海隨軍平定武昌,任中書省平章政事。


    四月,俞通海總領軍事,和張興祖率軍攻打劉家港,進逼通州,擊敗張士誠軍,生擒張士誠部將朱瓊、陳勝。


    七月,改廬州路為府,置江淮行省,俞通海被任命為江淮行中書省事,時民眾大多流亡失所,俞通海日加招撫,政策惠愛百姓,因此複業者很多,俞通海還整修城牆,建設戰壕,用以備禦。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八月,和參議鄒天庭奉命核實廬州軍民糧粟之數,又隨徐達攻打安豐。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九月,隨軍攻克湖州,十一月,進略太倉,秋毫不犯,民眾大悅。


    偽元帥陳仁壽率領百餘舟逃入海中,聽聞俞通海威名,遂率軍歸還,俞通海收編其軍數千人 [23]。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大軍包圍平江,徐達命令俞通海率軍前來會合,戰滅渡橋,在進搗桃花塢的戰鬥中,身中流矢,傷勢嚴重,歸還金陵休養。


    四月,朱元璋親自前往他府邸看望,問道:“你知道我來看你嗎?”俞通海已經不能說話,朱元璋揮灑涕淚而出。


    次日,俞通海卒,年僅三十八歲,朱元璋哭的十分傷心,贈光祿大夫,追封其為豫國公,侑享太廟,肖像功臣廟。


    朱元璋親自率百官為他發哀,並前往祭奠,由官府負責安排吊問、賻贈、葬器的具體事宜。俞通海沒有子嗣,由其弟俞通源承襲官位。


    洪武三年(1370年),改封虢國公,諡忠烈 [26],殺身報國曰忠,戎業有光曰烈。


    洪武九年(1376年),加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柱國 [27]。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俞通海三代皆封公爵。


    ......


    約至正十一年(1351年),江淮兵亂,廖永安和弟弟廖永忠聚兵盤踞在巢湖水寨,以對抗寇賊,保衛鄉裏,後左君弼盤踞廬州作亂,廖永安十分窘迫。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廖永安聽說朱元璋在和州後,帶著弟弟廖永忠、部署俞通海籌得金錢,領巢湖水軍投靠朱元璋,朱元璋十分高興,親自收編其軍隊,並率軍趕往巢湖,在馬場河擊敗了元朝中丞蠻子海牙。


    朱元璋迴軍和州,在黃墩與元朝中丞大戰於裕溪,元朝水軍的樓船進退不便,而廖永安等人操船卻進退若飛,屢敗元朝水軍,使得朱元璋下定了渡長江的決心,同時俘獲十九位善於開船的人,朱元璋命廖永安、張德勝、俞通海等人分別統領。


    六月,朱元璋軍發兵江口,廖永安和朱元璋同乘一支船,廖永安問朱元璋在哪靠岸,朱元璋命在采石登陸,於是廖永安直駛牛渚,趁著西北風迅速渡江,岸邊守軍十分恐懼,出來迎戰卻一打即散,朱元璋於是迅速猛攻采石,采石守軍全部潰逃,乘勢攻取了太平、蕪湖,因功被授予管軍總管。


    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廖永安率舟師攻破海牙的水寨。


    三月,進攻集慶,生擒了陳兆先,得軍民五十餘萬,朱元璋設立天興建康翼統軍大元帥府,以廖永安為建康翼統軍元帥,昭武大將軍。


    朱元璋欲圖奪取鎮江,後又率領水軍攻取了鎮江、太沙,平定沙祝家等寨。


    四月,攻克金壇。五月,攻打常州。


    六月,攻克宣州。七月,張士誠軍進犯瓜埠,廖永安率軍迎戰,擊敗張士誠軍。


    十一月,徐達等人包圍常州,廖永安和其形成夾擊之勢,大破常州軍。


    至正十七年(1357年)三月,常州平定,因功升任同僉江南行樞密院事。


    十月,率舟師同常遇春自銅陵進攻池州,水陸聯合作戰,攻破了城北門,捉拿了徐壽輝的守將,攻克池州。


    至正十八年(1358年)元月,偕同俞通海攻占江陰的石牌戍,降服了張士誠的守將欒瑞並攻取了宜興、無錫等處,生擒朱元帥,提升為同知樞密院事。


    六月,張士誠軍隊侵犯常熟,廖永安率舟師在常熟的福山港大敗張士誠的部隊。


    七月,在通州的狼山再次敗張士誠軍,繳獲其戰艦而歸。


    八月,擔任總兵,征伐蘇州,宜興複叛。


    十月十二日,與徐達、邵榮鄧收複宜興,乘勝深入太湖追擊張士誠軍,恰好遇到了張士誠部將呂珍,雙方交戰,因為後援沒能跟上,船隻又擱淺,不幸為呂珍所俘虜。


    至正十八年(1358年)十月,廖永安被俘,張士誠愛惜他的才勇,準備招降他,廖永安拒絕後被張士誠所囚禁,時徐達擒獲張士誠弟弟張士德,張士誠派人和朱元璋商量,以廖永安換張士德,朱元璋不願意,斬殺了張士德,廖永安最終未能歸還。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十月,朱元璋為廖永安不降所感動,遙授其江淮等處中書省平章事,封楚國公。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七月,廖永安被囚八年後在平江去世,年四十七歲。


    ......


    龍鳳元年(1355年)九月,郭天敘、張天佑率軍進攻集慶,由於民兵統領陳野先叛變,郭天敘、張天佑兩人戰死。不久,陳野先亦被民兵所殺。


    陳野先死後,其子陳兆先糾集先父餘部殘兵屯駐方山。與元將蠻子海牙成犄角之勢,以窺太平。


    翌年,朱元璋率諸將再次揮師進擊集慶,陳兆先率部眾對壘。


    龍鳳九年(1363年)七月十九日,陳友諒圍洪都(今南昌),至此凡八十有五日,聞朱元璋率軍至,即解圍東出鄱陽湖以迎我師,朱元璋帥諸軍由鬆門入鄱陽,諭諸將曰:「兩軍相鬥,勇者勝!陳友諒久圍洪都,今聞我師至而退兵迎戰,其勢必死鬥,諸公當盡力,有進無退,殲滅此虜,正在今日!」諸將受命皆自奮。


    二十日,遂與陳友諒師過於康郎山,陳友諒列巨舟以當我師,陳友諒見之謂諸將曰:「彼巨舟首尾連接,不利進退,可破也。


    乃分舟師為十一隊,火器弓弩以次而列,戒諸將近寇舟,先發火器,次弓弩,及其舟則短兵擊之。


    二十日,朱元璋命徐達、常遇春、廖永忠等進兵薄戰,徐達身先諸將擊,敗其前軍,殺千五百人,獲一巨舟而還,軍威大振,俞通海複乘風發火炮,焚寇舟二十餘艘,彼軍殺溺者甚眾,我指揮韓成、元帥宋貴、陳兆先等亦戰死。


    龍鳳十年(1364年)四月三日,朱元璋命建忠臣祠於鄱陽湖之康郎山,謂中書省臣曰:「崇德報功,國之大典。自古兵爭,忠臣烈士以身殉國,英風義氣,雖死猶生。予與陳友諒戰於鄱陽湖,將臣效忠死敵,昭然可數,然有功不報,何以慰死者之心而激生者之誌哉?爾中書其議行之。」


    於是中書省以死事之臣三十五人列進,贈陳兆先安遠大將軍,輕車都尉,潁上郡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亂世第一梟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白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白狐並收藏三國:亂世第一梟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