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師品嚐了父親的麵包,並笑著告訴他說:「對勁兒。自古鑽研這個的可不多。我學徒那功夫,也不是學做麵包,是學做蛋糕。十斤雞蛋要打滿一小甕,用竹炊帚打,得半天時間。什麽事也得有個時間,時間不到著急也沒有用。」他又掰了一小口放在嘴裏品嚐著,還把其餘部分分給他的孩子,又誇了父親「對勁兒」。
父親成功了,卻更不安分起來,仿佛麵包一次次的發酵過程,使他的腦子也發起酵來,他決心把他的麵包提到一個更高階段。
那時候尼邁裏、魯巴伊、西哈努克經常來華訪問,每次訪問不久便有一部大型紀錄影片公演,從機場的迎接到會見、參觀,到迎賓宴會。父親對這種電影每次必看,並號召我們也看。看時他隻注意那盛大的迎賓國宴,最使他興奮的當然莫過於主賓席上每人眼前那兩隻小麵包了。他生怕我們忽略了這個細節,也提醒我們說:「看,快看!」後來他幹脆就把國宴上那種麵包叫作「尼邁裏」了。那是並在一起的兩隻橄欖型小麵包,顏色呈淺黃,卻發著高貴的烏光。父親說,他能猜出麵包的原料配製和工藝過程,他下一個目標,便是這「尼邁裏」。
為烘製「尼邁裏」,他又改進了發酵工藝及烤爐的導熱性能。他在爐頂加了一個拱型鐵板,說,過去他的爐子屬於直熱式,現在屬熱迴流式。
他烤出了「尼邁裏」說:「你麵對一隻麵包,隻要看到它的外觀,就應該猜到它的味道、纖維組織和一整套生產工藝。」自此我也養成了一個習慣,便是對麵包的分析。多年之後當我真的坐在從前尼邁裏坐過的那個地方,坐在紐約曼哈頓的飯店裏,坐在北歐和香港那些吃得更精細的餐館裏,不論麵前是哪類麵包,我總是和父親的「尼邁裏」作著比較,那幾乎成為我終生分析麵包的一個標準起點。也許這標準的真正起點,是源於父親當年為我們創造的意外的氛圍。我想,無論如何父親那時已是一位合格的麵包師了。
這些年父親買到了好幾本關於麵包烘製法的書籍,北京新僑飯店的發酵工藝、上海益民廠的發酵工藝、北京飯店的、瑞典的、蘇格蘭的……還買了電烤箱。我們所在的城市也早已引進了法式、港式、澳大利亞式麵包生產線,麵包的生產已不再是當年連車間都不許他進的那個秘密時代了。然而父親不再烘製了,他正在安分著他的繪畫事業。隻在作畫之餘,有時任意翻翻這書們說:「可見那時我的研究是符合這工藝的。」後來我偶然地知道,發酵作為大學裏的一個專業,學程竟和作曲、高能物理那樣的專業同樣長短。
一隻生著鏽的老烤爐擺在他的畫架旁邊,作為畫箱的依託。也許父親忘記了它的存在,但它卻像是從前的一個活見證,為我們固守著那不可再現的麵包歲月。 在我所熟悉的一條著名的峽穀裏,很有些吸引遊客的景觀:有溶洞,有天橋,有驚險的「老虎嘴」,有平坦的「情侶石」,有粉紅的海棠花,有螫人的蠍子糙,還有伴人照相的狗。
狗們都很英俊,出身未必名貴,但上相,黃色捲毛者居多。狗脖子裏拴著綢子、鈴鐺什麽的,有顏色又有響聲,被訓練得善解人意且頗有涵養,可隨遊客的願望而做出一些姿勢。比如遊客拍照時要求狗與之親熱些,狗便抬爪挽住遊客胳膊並將狗頭歪向遊客;比如遊客希望狗恭順些,狗便臥在遊客腳前做俯首貼耳狀。狗們日復一日地重複著親熱和恭順,久而久之它們的恭順裏就帶上了幾分因嫻熟而生的油滑,它們的親熱裏就帶上了幾分因疲憊而生的木然。當鏡頭已對準它與它的合作者——遊客,而快門即將按動時,就保不準狗會張開狗嘴打一個大而乏的哈欠。有遊客憐惜道:「看把這些狗累的。」便另有遊客道:「什麽東西跟人在一塊兒呆長了也累。」
如此說,最累的莫過於做人。做人累,這累甚至於牽連了不諳人事的狗。又有人說,做人累就累在多一條會說話的舌頭。不能說這話毫無道理:想想我們由小到大,誰不是在聽著各式各樣的舌頭對我們各式各樣的說法中一歲歲地長大起來?少年時你若經常沉默不語,定有人會說這孩子怕是有些呆傻;你若活潑好動,定有人會說這孩子打小就這麽瘋,長大還得了麽?你若表示禮貌逢人便打招唿,說不定有人說你會來事兒;你若見人躲著走說不定就有人斷言你幹了什麽不光彩的事。你長大了,長到了自立謀生的年齡,你謀得一份工作一心想努力幹下去,你搶著為辦公室打開水就可能有人說你是為了提升;你為工作給領導出謀獻策,就可能有人說你會擺自己能。遇見兩位熟人鬧別扭你去勸阻,可能有人說你和稀泥,若你直言哪位同事工作中的差錯,還得有人說你冒充明白人。你受了表揚喜形於色便有人說你膚淺,你受了表揚麵容平靜便有人說你故作深沉。開會時話多了可能是熱衷於表現自己,開會時不說話必然是誘敵出動城府太深。適逢激動人心的場麵你眼含熱淚可能是裝腔作勢,適逢激動人心的場麵你沒有熱淚就肯定是冷酷的心。你讚美別人是天生愛奉承,你從不讚美別人是目空一切以我為中心。你笑多了是輕薄,你不笑八成有人就說整天像誰該著你二百吊錢。你盡可能寬容、友善地對待大家,不刻薄也不委瑣,不輕浮也不深沉,不瞎施奉承也不目空一切,不表現自己也不城府太深,不和稀泥也不冒充明白人。遇事多替他人著想,有一點兒委屈就自己兜著讓時光沖淡委屈帶給你的不悅的一瞬,你盼望人與人之間多些理解,健康、文明的氣息應該在文明的時代充溢,豁達、明快的心地應該屬於每一個崇尚現代文明的人。但你千萬不要以為如此旁人便挑不出毛病便沒有舌頭給你下定語,這時有舌頭會說你「會做人」。
從字麵上看,「會做人」三個字無褒意也無貶意,生活中它卻是人們用多了用慣了用省事兒了的一個對人略帶貶意的概括。甚至於有人特別害怕別人說他會做人,當自己被說成「真不會做人」時倒能生出幾分自得。好像會做人不那麽體麵,不會做人反倒成了響亮堂皇的人生準則。細究起來這種說法至少有它不太科學的一麵:若說「會做人」是指圓滑乖巧凡事不得罪人,這未免對「人」的本身存有太大偏見,人在人的眼中就是這樣?那麽「不會做人」做的又是什麽呢?若是以「葡萄是酸的」之心態道一聲「咱們可不如人家會做人」,以此來張揚自己的正直,也未免有那麽點幼稚的自我欣賞,更何況用「不會做人」來褒揚真正的品德,本身就含有對人的大不敬。
</br>
父親成功了,卻更不安分起來,仿佛麵包一次次的發酵過程,使他的腦子也發起酵來,他決心把他的麵包提到一個更高階段。
那時候尼邁裏、魯巴伊、西哈努克經常來華訪問,每次訪問不久便有一部大型紀錄影片公演,從機場的迎接到會見、參觀,到迎賓宴會。父親對這種電影每次必看,並號召我們也看。看時他隻注意那盛大的迎賓國宴,最使他興奮的當然莫過於主賓席上每人眼前那兩隻小麵包了。他生怕我們忽略了這個細節,也提醒我們說:「看,快看!」後來他幹脆就把國宴上那種麵包叫作「尼邁裏」了。那是並在一起的兩隻橄欖型小麵包,顏色呈淺黃,卻發著高貴的烏光。父親說,他能猜出麵包的原料配製和工藝過程,他下一個目標,便是這「尼邁裏」。
為烘製「尼邁裏」,他又改進了發酵工藝及烤爐的導熱性能。他在爐頂加了一個拱型鐵板,說,過去他的爐子屬於直熱式,現在屬熱迴流式。
他烤出了「尼邁裏」說:「你麵對一隻麵包,隻要看到它的外觀,就應該猜到它的味道、纖維組織和一整套生產工藝。」自此我也養成了一個習慣,便是對麵包的分析。多年之後當我真的坐在從前尼邁裏坐過的那個地方,坐在紐約曼哈頓的飯店裏,坐在北歐和香港那些吃得更精細的餐館裏,不論麵前是哪類麵包,我總是和父親的「尼邁裏」作著比較,那幾乎成為我終生分析麵包的一個標準起點。也許這標準的真正起點,是源於父親當年為我們創造的意外的氛圍。我想,無論如何父親那時已是一位合格的麵包師了。
這些年父親買到了好幾本關於麵包烘製法的書籍,北京新僑飯店的發酵工藝、上海益民廠的發酵工藝、北京飯店的、瑞典的、蘇格蘭的……還買了電烤箱。我們所在的城市也早已引進了法式、港式、澳大利亞式麵包生產線,麵包的生產已不再是當年連車間都不許他進的那個秘密時代了。然而父親不再烘製了,他正在安分著他的繪畫事業。隻在作畫之餘,有時任意翻翻這書們說:「可見那時我的研究是符合這工藝的。」後來我偶然地知道,發酵作為大學裏的一個專業,學程竟和作曲、高能物理那樣的專業同樣長短。
一隻生著鏽的老烤爐擺在他的畫架旁邊,作為畫箱的依託。也許父親忘記了它的存在,但它卻像是從前的一個活見證,為我們固守著那不可再現的麵包歲月。 在我所熟悉的一條著名的峽穀裏,很有些吸引遊客的景觀:有溶洞,有天橋,有驚險的「老虎嘴」,有平坦的「情侶石」,有粉紅的海棠花,有螫人的蠍子糙,還有伴人照相的狗。
狗們都很英俊,出身未必名貴,但上相,黃色捲毛者居多。狗脖子裏拴著綢子、鈴鐺什麽的,有顏色又有響聲,被訓練得善解人意且頗有涵養,可隨遊客的願望而做出一些姿勢。比如遊客拍照時要求狗與之親熱些,狗便抬爪挽住遊客胳膊並將狗頭歪向遊客;比如遊客希望狗恭順些,狗便臥在遊客腳前做俯首貼耳狀。狗們日復一日地重複著親熱和恭順,久而久之它們的恭順裏就帶上了幾分因嫻熟而生的油滑,它們的親熱裏就帶上了幾分因疲憊而生的木然。當鏡頭已對準它與它的合作者——遊客,而快門即將按動時,就保不準狗會張開狗嘴打一個大而乏的哈欠。有遊客憐惜道:「看把這些狗累的。」便另有遊客道:「什麽東西跟人在一塊兒呆長了也累。」
如此說,最累的莫過於做人。做人累,這累甚至於牽連了不諳人事的狗。又有人說,做人累就累在多一條會說話的舌頭。不能說這話毫無道理:想想我們由小到大,誰不是在聽著各式各樣的舌頭對我們各式各樣的說法中一歲歲地長大起來?少年時你若經常沉默不語,定有人會說這孩子怕是有些呆傻;你若活潑好動,定有人會說這孩子打小就這麽瘋,長大還得了麽?你若表示禮貌逢人便打招唿,說不定有人說你會來事兒;你若見人躲著走說不定就有人斷言你幹了什麽不光彩的事。你長大了,長到了自立謀生的年齡,你謀得一份工作一心想努力幹下去,你搶著為辦公室打開水就可能有人說你是為了提升;你為工作給領導出謀獻策,就可能有人說你會擺自己能。遇見兩位熟人鬧別扭你去勸阻,可能有人說你和稀泥,若你直言哪位同事工作中的差錯,還得有人說你冒充明白人。你受了表揚喜形於色便有人說你膚淺,你受了表揚麵容平靜便有人說你故作深沉。開會時話多了可能是熱衷於表現自己,開會時不說話必然是誘敵出動城府太深。適逢激動人心的場麵你眼含熱淚可能是裝腔作勢,適逢激動人心的場麵你沒有熱淚就肯定是冷酷的心。你讚美別人是天生愛奉承,你從不讚美別人是目空一切以我為中心。你笑多了是輕薄,你不笑八成有人就說整天像誰該著你二百吊錢。你盡可能寬容、友善地對待大家,不刻薄也不委瑣,不輕浮也不深沉,不瞎施奉承也不目空一切,不表現自己也不城府太深,不和稀泥也不冒充明白人。遇事多替他人著想,有一點兒委屈就自己兜著讓時光沖淡委屈帶給你的不悅的一瞬,你盼望人與人之間多些理解,健康、文明的氣息應該在文明的時代充溢,豁達、明快的心地應該屬於每一個崇尚現代文明的人。但你千萬不要以為如此旁人便挑不出毛病便沒有舌頭給你下定語,這時有舌頭會說你「會做人」。
從字麵上看,「會做人」三個字無褒意也無貶意,生活中它卻是人們用多了用慣了用省事兒了的一個對人略帶貶意的概括。甚至於有人特別害怕別人說他會做人,當自己被說成「真不會做人」時倒能生出幾分自得。好像會做人不那麽體麵,不會做人反倒成了響亮堂皇的人生準則。細究起來這種說法至少有它不太科學的一麵:若說「會做人」是指圓滑乖巧凡事不得罪人,這未免對「人」的本身存有太大偏見,人在人的眼中就是這樣?那麽「不會做人」做的又是什麽呢?若是以「葡萄是酸的」之心態道一聲「咱們可不如人家會做人」,以此來張揚自己的正直,也未免有那麽點幼稚的自我欣賞,更何況用「不會做人」來褒揚真正的品德,本身就含有對人的大不敬。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