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隔半個月之後,張角又一次接到了來自漢軍高層的邀請信,由於他被圍困已久,消息閉塞,所以還不知道上次事件之後,蘇寧如今是什麽樣的結果,但是董卓在信中表達出的意思,似乎比蘇寧和談的誠意還要大!為此,張燕一直認為張角應該再次冒險,去會一會那位東中郎將董卓,然而,他得到了迴複卻極其讓他失望,因為他的老師,大賢良師張角,竟然在這個時候病倒了。
廣宗城的守衛戰,如今正是關鍵的時候,想不到老師竟然會在這個時候操勞過度而逼病不起!如果這種狀況繼續持續下去的話,那麽對於黃巾軍的士氣來講,必然會形成巨大的打擊,就連他的黑山軍恐怕也不會例外,那麽,擺在眼前的和談機會,恐怕是能夠保住性命的最後機會了,所以,他張燕決定親自赴約,去會一會那位曾經有過一麵之緣的東中郎將董卓。
巧合的是,他們兩個人約定的地點,正是前些日子蘇寧被抓走的地方,這一次他們兩人都非常小心,在周圍灑出了數量不等的斥候,如果再有類似盧植的人物,跑過來破壞他們的商談,那麽一定會被他們提前發現。
而接下來的事實證明,他們的這番布置的確起到了應有的效果,在他們還沒有商談幾句的時候,雙方的斥候,就匆忙趕來,向他們報告了一個不太好的消息,那就是在他們的身後,出現了一股5000名左右的輕騎兵。
兩個人幾乎是同時得知這一消息的,於是又同時疑惑的看向對方,納悶是不是對方安排了伏兵,但是看到對方疑惑的表情之後,便知道是這股騎兵恐怕不是屬於他們當中任何一方的,也就是說,他們再一次遭遇了蘇寧和張角遭遇過的事情,隻不過這一次,來者是誰卻不得而知。
於是雙方的之後再一次展開了抵近偵察,他們需要知道那股騎兵打著的是誰的旗號,結果很快被反映到了兩名主帥的麵前,隻不過他們顯然有些大驚失色,因為那一股騎兵竟然是蘇寧的部下。
張燕和董卓一起露出了驚訝的神色,他們想不明白,蘇寧的部下為什麽會在這個時間出現在這裏?難不成他並不同意這場和談?可是在此之前,周濤率先主張要講和的,而且還為此特意邀請了張傑過來談判,並且還中了北中郎將盧植的**,被迫走了一趟洛陽。
既然已經為和談之事付出了如此之多的努力,難道他會在這個時候出來阻撓嗎?這怎麽想都是一件令人覺得蹊蹺的事情,不過不管怎麽說,蘇寧都不是一個值得他們懷疑的人,至少他們大可以等到蘇寧前來,親自將這件事情講個清楚,再做結論。
果然不久之後,蘇寧帶領著自己的私人部曲,來到了他們兩人會見的地方。
兩人看到蘇寧前來,紛紛起身向他行禮。即便是在官場上更具有資曆的董卓,在那場比武之後,也在名義上成為了蘇寧的部下,不過兩人的關係並沒有公之於天下,隻是在並州和涼州範圍內傳播,朝廷對那件事情也不太注意,畢竟,這是兩名武將之間的思想比鬥,與朝廷的製度並沒有直接的聯係,更何況勝出的蘇寧,的確在戰略和戰術上更勝一籌,至少那一場最吸引人的戰爭,就已經將他的能力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朝廷其實還是樂於看到,這樣一名年輕的將領,盡早的掌握足夠的實力,將來他可以成為朝廷的儀仗,尤其是在麵臨不可避免的混亂之時。
至於張燕,他在涼州的時候,可以說與蘇寧有半師之誼,他所學習的很多理念,都間接或者直接的來源於蘇寧的教導,他對蘇寧的很多說法,比如保持的讚同的意見,不同於張牛角對於張角的忠心耿耿,他和張角之間的聯係,更多的是為了張角所策劃的那個美好未來,如果讓他發現一個更好的藍圖,那麽他選擇跳槽的概率也非常之大。在這一點上,張燕和郭汜的態度比較接近,後者在蘇寧的選拔賽上大放異彩之後,便有機會更多的接觸到了蘇寧的思想,從那以後,他開始暗暗在心中膜拜此人,雖然,他目前已經成為董卓的部將,但他在揚州見識到的那幾個豐收的秋天,依舊在他的內心之中深深的刻畫下了幸福的未來,如果有一天,那種場景可以出現在他所經過的每一個地方,那麽他也願意,為之,而付出更多的東西。
亂世,不僅僅會出現生死無依的哀傷與悲歎,也會促使一部分人,向往著平靜而安詳的未來,如果誰能為他們帶來這方麵的希望,那他們很有可能將義無反顧的投向他的麾下,險些終結五代十國的柴榮,便是一個性情寡淡,沒有多少領袖氣質,卻擁有著美好理想的此類人物,所以他的周朝為藍本創建的北宋,就是一個安詳而和平的朝代,雖然那樣的朝代,最終因為內政不修外戰不利而退出了曆史舞台,但那卻是中華文明5000年曆史上,綻放的最燦爛的一朵花朵。
而蘇寧的初步理想就是,講那個被稱之為北宋的朝代,提前800年展現人在西北大地上,如果可以的話,他希望麵前的董卓和張燕,都成為他的左膀右臂,這就是為什麽他會率領著5000輕騎,星夜兼程趕到這裏。
前不久他剛剛有類似的套路,讓荀彧短暫的效命於他,如今,這樣的套路又將出現在這裏,隻是不知道是否還會管用。
“兩位何須與我客套,今天我進來,正好有事,需要兩位相幫,說起來,應該是我向兩位行一個重禮才是。”
董卓青島蘇寧的這番話,隻當它是簡單的客套一番,而張燕卻不這麽想,他知道蘇寧既然開口說有事相求,那麽必定有件關係重大的事情,要與他們商量一番,於是他開口問道:“不知蘇先生有何賜教呢?”
廣宗城的守衛戰,如今正是關鍵的時候,想不到老師竟然會在這個時候操勞過度而逼病不起!如果這種狀況繼續持續下去的話,那麽對於黃巾軍的士氣來講,必然會形成巨大的打擊,就連他的黑山軍恐怕也不會例外,那麽,擺在眼前的和談機會,恐怕是能夠保住性命的最後機會了,所以,他張燕決定親自赴約,去會一會那位曾經有過一麵之緣的東中郎將董卓。
巧合的是,他們兩個人約定的地點,正是前些日子蘇寧被抓走的地方,這一次他們兩人都非常小心,在周圍灑出了數量不等的斥候,如果再有類似盧植的人物,跑過來破壞他們的商談,那麽一定會被他們提前發現。
而接下來的事實證明,他們的這番布置的確起到了應有的效果,在他們還沒有商談幾句的時候,雙方的斥候,就匆忙趕來,向他們報告了一個不太好的消息,那就是在他們的身後,出現了一股5000名左右的輕騎兵。
兩個人幾乎是同時得知這一消息的,於是又同時疑惑的看向對方,納悶是不是對方安排了伏兵,但是看到對方疑惑的表情之後,便知道是這股騎兵恐怕不是屬於他們當中任何一方的,也就是說,他們再一次遭遇了蘇寧和張角遭遇過的事情,隻不過這一次,來者是誰卻不得而知。
於是雙方的之後再一次展開了抵近偵察,他們需要知道那股騎兵打著的是誰的旗號,結果很快被反映到了兩名主帥的麵前,隻不過他們顯然有些大驚失色,因為那一股騎兵竟然是蘇寧的部下。
張燕和董卓一起露出了驚訝的神色,他們想不明白,蘇寧的部下為什麽會在這個時間出現在這裏?難不成他並不同意這場和談?可是在此之前,周濤率先主張要講和的,而且還為此特意邀請了張傑過來談判,並且還中了北中郎將盧植的**,被迫走了一趟洛陽。
既然已經為和談之事付出了如此之多的努力,難道他會在這個時候出來阻撓嗎?這怎麽想都是一件令人覺得蹊蹺的事情,不過不管怎麽說,蘇寧都不是一個值得他們懷疑的人,至少他們大可以等到蘇寧前來,親自將這件事情講個清楚,再做結論。
果然不久之後,蘇寧帶領著自己的私人部曲,來到了他們兩人會見的地方。
兩人看到蘇寧前來,紛紛起身向他行禮。即便是在官場上更具有資曆的董卓,在那場比武之後,也在名義上成為了蘇寧的部下,不過兩人的關係並沒有公之於天下,隻是在並州和涼州範圍內傳播,朝廷對那件事情也不太注意,畢竟,這是兩名武將之間的思想比鬥,與朝廷的製度並沒有直接的聯係,更何況勝出的蘇寧,的確在戰略和戰術上更勝一籌,至少那一場最吸引人的戰爭,就已經將他的能力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朝廷其實還是樂於看到,這樣一名年輕的將領,盡早的掌握足夠的實力,將來他可以成為朝廷的儀仗,尤其是在麵臨不可避免的混亂之時。
至於張燕,他在涼州的時候,可以說與蘇寧有半師之誼,他所學習的很多理念,都間接或者直接的來源於蘇寧的教導,他對蘇寧的很多說法,比如保持的讚同的意見,不同於張牛角對於張角的忠心耿耿,他和張角之間的聯係,更多的是為了張角所策劃的那個美好未來,如果讓他發現一個更好的藍圖,那麽他選擇跳槽的概率也非常之大。在這一點上,張燕和郭汜的態度比較接近,後者在蘇寧的選拔賽上大放異彩之後,便有機會更多的接觸到了蘇寧的思想,從那以後,他開始暗暗在心中膜拜此人,雖然,他目前已經成為董卓的部將,但他在揚州見識到的那幾個豐收的秋天,依舊在他的內心之中深深的刻畫下了幸福的未來,如果有一天,那種場景可以出現在他所經過的每一個地方,那麽他也願意,為之,而付出更多的東西。
亂世,不僅僅會出現生死無依的哀傷與悲歎,也會促使一部分人,向往著平靜而安詳的未來,如果誰能為他們帶來這方麵的希望,那他們很有可能將義無反顧的投向他的麾下,險些終結五代十國的柴榮,便是一個性情寡淡,沒有多少領袖氣質,卻擁有著美好理想的此類人物,所以他的周朝為藍本創建的北宋,就是一個安詳而和平的朝代,雖然那樣的朝代,最終因為內政不修外戰不利而退出了曆史舞台,但那卻是中華文明5000年曆史上,綻放的最燦爛的一朵花朵。
而蘇寧的初步理想就是,講那個被稱之為北宋的朝代,提前800年展現人在西北大地上,如果可以的話,他希望麵前的董卓和張燕,都成為他的左膀右臂,這就是為什麽他會率領著5000輕騎,星夜兼程趕到這裏。
前不久他剛剛有類似的套路,讓荀彧短暫的效命於他,如今,這樣的套路又將出現在這裏,隻是不知道是否還會管用。
“兩位何須與我客套,今天我進來,正好有事,需要兩位相幫,說起來,應該是我向兩位行一個重禮才是。”
董卓青島蘇寧的這番話,隻當它是簡單的客套一番,而張燕卻不這麽想,他知道蘇寧既然開口說有事相求,那麽必定有件關係重大的事情,要與他們商量一番,於是他開口問道:“不知蘇先生有何賜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