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紛亂的戰國,實力很重要,謀略也不可少。無論秦國如何強大,如果不善用謀略,最終也不能稱霸天下。因為諸侯國過多,倘若他們聯合起來圍攻秦國,秦國肯定敵不過。實力為政治鬥爭搭建舞台,權術手腕則是舞台上的精彩演出,蘇秦就是傑出的“演員”。


    蘇秦是東周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為了學業,蘇秦變賣家產,離開洛陽前往鬼穀子處學習。生活在一個安分守己的環境,蘇秦的行為簡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父母、兄弟、嫂子甚至妻子都不讚成他的做法。


    鬼穀子已經教育出龐涓和孫臏這兩位馳騁天下的軍事大家,蘇秦深信,隻要在鬼穀子處學得一技之長,也必定會有所成就,名留青史。


    從鬼穀子處學成歸來的蘇秦決定一展自己的才華,他將目光盯向國力日盛的秦國。


    曾經的秦孝公很難拜見,現在的秦惠王更難拜見,因為秦國強大了。為了拜見秦孝公,商鞅求助於閹人;為了拜見更難見的秦惠王,蘇秦花了不少人事。


    第一次與秦王相見,蘇秦急切地表達著自己的觀點。他說,秦國占據巴、蜀、漢中等地,土壤肥沃,物產富饒;戰馬來自北方外族,日行千裏,能征善戰;南方有巫山、黔中作為防禦外敵的屏障,東邊有崤山、函穀關等險要關塞——這些都是秦國稱霸天下的大好條件。


    蘇秦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他其實隻想表達一個意思,憑秦國的實力,爭霸天下綽綽有餘,隻要秦惠王允諾,采納他的謀略,必能一統天下。


    商鞅剛剛受車裂之刑,蘇秦思想與商鞅無異,自然不會獲得惠王的認可。


    秦惠王擺出老資格說,羽毛不豐滿不能高飛,法令不完備不能實施賞罰,德行不高的君王不能統治萬民。政治教化應該上順天意,下合民心。他很感激蘇秦不遠萬裏前來指教,然而考慮到目前局勢,征戰天下的事最好暫時擱置。


    為了拜見秦惠王,蘇秦費盡心思,也花費不少人事,自然不會輕易放棄。這時蘇秦說,還沒見秦惠王之前,他就想到秦惠王也許不會采納他的建議。但是“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個國家想要稱霸天下,不打仗行不通。神農攻打補遂,黃帝攻打蚩尤,唐堯放逐歡兜,虞舜攻打三苗,夏禹攻打共工,商湯滅亡夏桀,這些都是為稱霸天下而戰的活生生的例子。


    商鞅弄得民怨沸騰,蘇秦緊接著鼓吹戰爭,這不是破壞社會安寧嗎秦惠王思前想後,臉色越來越難看。但蘇秦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仍是滔滔不絕地說:“如果國君想要稱霸天下,必須招納敢死隊,組建一支無堅不摧的隊伍。在稱霸的道路上,遇上強國打強國,撞上弱國滅弱國,不能容情,更不能手軟。”蘇秦的結論是,隻有以強大的軍事力量為後盾,百姓才會臣服,其他國家才會歸順,君王才有權威。


    蘇秦的霸道之術火藥味更重,秦惠王容不下商鞅,自然更容不下蘇秦。


    由於蘇秦是當時名士鬼穀子的弟子,所以他能夠任意待在秦國國都。蘇秦不僅有才學也有毅力。第一次遊說失敗後,他並沒有放棄,接著寫了10多篇言辭懇切的奏疏,希望能夠獲得秦惠王的賞識。


    在秦國國都沒待多久,蘇秦就花光了所有的盤纏,連吃住的費用都沒了。


    為了遊說秦惠王,蘇秦將自己的後半生都給押上了,最終結果卻是兩手空空,好不心痛。在秦國的這些時間,為了寫奏疏上呈,蘇秦連珍貴的黑貂皮大衣都給磨破了。看著破碎的衣服,蘇秦就想到自己那一顆充滿激情,卻被無能的秦惠王冰凍,最終被砸碎的心。


    人生失意,身無分文,蘇秦不得不離開秦國國都。


    《戰國策》記載,蘇秦遊說秦惠王失敗,“羸滕履蹺,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麵目黎黑,狀有歸色”(《戰國策秦策一》)。就是說,蘇秦用破布綁住小腿,穿著草鞋,背上背著書籍,肩上挑著擔子,形容憔悴,麵目焦黑,囊中空空如矣,愧疚萬分,一步一個腳印地歸家。


    蘇秦從秦國走路迴家,少說也走了幾個月,疲乏不堪。事業上失利的他本想獲得家庭的溫暖,誰承想家人看他如此狼狽地歸來,竟都看不起他。妻子見蘇秦迴來,仍舊織布,視蘇秦如無物;嫂子做飯,人人有份,唯獨沒有蘇秦的;蘇秦轉眼看父母,父母吃自己的飯,不看蘇秦一眼。親人的態度極大地刺激了蘇秦,他立誌要做出一番大事業。


    痛定思痛的蘇秦決定發奮讀書。經過千挑萬選,蘇秦選中薑太公的著作《陰符》作為他的必讀書本。薑太公用直鉤垂釣,行為在釣魚,目的卻是釣周王。周王重用薑太公,最終成就霸業。蘇秦選擇這本書,除了書裏的知識實用外,他更崇尚薑太公的事業。


    《陰符》是古書,言語簡單,意思卻很深。看這類書,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看書之人的考驗極大。蘇秦鑽研《陰符》,細心揣摩,夜以繼日,絲毫不鬆懈。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為有更多的時間讀書,他時常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在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他利用疼痛讓自己清醒,堅持讀書。


    經過一年多大錐刺腿、流血至足的痛苦磨煉,蘇秦學成《陰符》,決定再度入世。《戰國策》記載,蘇秦學成後說:“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意思是,蘇秦已經有真本事了,能夠在天下暢行無阻。


    學成後的蘇秦決定再度出世,施展自己的抱負,但苦於沒有路費,他隻好費盡千辛萬苦從鄰居處借來一百錢。別人都視蘇秦為無業遊民,借錢之艱難,可想而知。


    蘇秦從此踏上了艱難的遊說之路。


    蘇秦學成時,魏國已經淪喪為二流國家,不是秦國的對手。考慮到隻有趙國最方便、最有實力抗衡秦國,蘇秦前往遊說。


    可惜,趙國外強中幹,是一個看似強大,實際很腐敗的國家。趙國國君趙肅侯任人唯親,讓他那無能的弟弟出任國相,人稱奉陽君。奉陽君不懂軍國大事,隻喜歡華美的言辭,對蘇秦的那一套既不理解,也不感興趣。


    失落之餘,蘇秦離開趙國,冒著狂風大雪一路北上,來到小小的燕國。蘇秦苦等了一年多,才見到養尊處優的燕王。


    燕王難見,因為燕國偏處北方,受到強秦的威脅很小。國家沒有外患,國君對人才的需求就不那麽熱切。此時的燕王是燕文侯,蘇秦抓住這個要害,滔滔不絕地說了一大通。


    從地理位置看,燕國的東方有遼東,北方有林胡、樓煩,西方有雲中、九原,南方有滹沱、易水。易水,就是因俠士荊軻渡過而成名的地方。這些都是小國和部族,對燕國構不成威脅。


    就軍事力量而言,燕國的軍隊有幾十萬,戰車600多輛,戰馬6000多匹,糧食儲備夠吃幾年。燕國地狹兵多,糧食儲備充足,國君根本不用擔心亡國之禍。


    再說,燕國南部的碣石、雁門一帶很肥沃;北部土壤不好,但盛產紅棗和板栗。蘇秦開玩笑,說即使燕國莊稼歉收,光吃紅棗和板栗,百姓也不會餓死。


    燕國能夠偏安一隅,免除兵戰之禍,全因強大的趙國無意地充當了屏障。蘇秦說,秦國和趙國打了五次戰爭,秦國隻勝了兩次,趙國勝了三次,雙方互有死傷。秦、趙交戰,兩敗俱傷,燕國默然靜觀,可以說是坐收漁利,因為秦、趙力量被削,無力也無暇攻打燕國。


    如果秦國攻打燕國,軍隊必須穿越雲中和九原,翻越代郡和上穀,遠途跋涉幾千裏,不劃算。即使秦軍占據燕國,也不一定能夠守住,因為燕、秦之間有強大的趙國。秦國想稱霸天下,趙國也有這樣的想法,秦軍勞師遠征,趙國自然不會等閑視之,一定會趁機削弱秦國。因此,秦國不是燕國的外患,燕國不應該將憂慮的重點放在秦國。


    秦國崛起後,對別國虎視眈眈。燕文侯怕遭到秦國的攻打,所以有心結交秦國,讓秦國保護燕國。


    連橫的要旨是“事一強以攻眾弱”,如果燕國侍奉強秦,無意中就促成了強秦的霸業。為了擊毀強秦,蘇秦采取合縱策略,即“合眾弱以攻一強”,這裏的“強”就指秦國,“眾弱”指強秦以外的所有國家,甚至包括少數民族建立的中山國。


    成功轉移燕文侯的視線後,蘇秦將其注意力集中在趙國身上。蘇秦說,趙國與燕國接壤,一旦發生戰爭,趙國幾十萬大軍立刻齊集邊疆東桓(今河北石家莊市東),陸續渡過滹沱和易水,不出半個月,燕國都城必然被困。


    蘇秦的話語給燕王成功造成了這樣的印象:燕國夾在秦、趙這兩個強大的國家之間。秦國是燕國的手足之患,不足為懼;趙國則是燕國的心腹之患,令人擔憂。蘇秦的迷霧散布成功,燕文侯突然發現在他的臥榻之側,竟然躺著一隻虎視眈眈的猛虎,不能不害怕。


    這時蘇秦告訴燕王,如果燕國參與合縱計劃,合縱諸國連為一體,實力必將大增,一定能夠與強秦抗衡。


    燕文侯聽到合縱策略,喜笑顏開,說趙國、齊國、楚國都是大國,對燕國的威脅極大,如果這些國家都參與合縱,燕國定能安然無憂。


    成功說服燕國參與合縱之策後,蘇秦的人生開始有了轉變。燕文侯將相印交給蘇秦,並大贈其車馬、錢財、寶物,命蘇秦遊說趙國,力求實現合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代王朝更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湯加鹽大伯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湯加鹽大伯伯並收藏曆代王朝更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