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質帝本初元年(公元146年),漢桓帝劉誌即位,此時劉誌年方十五歲。


    按照漢朝祖製,在外為王侯的人,絕對不可以擅自僭越,登基為帝。但是自從漢章帝以後,漢室便在外戚或者宦官的操控下,屢屢廢黜正統太子,而迎立年紀幼小的在外王侯之子為帝。漢桓帝劉誌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僥幸登上九五大位的。


    其實在此之前,梁氏兄妹和一眾宦官就對廢立皇帝之事有所考慮。眼看著質帝日益長大,而且表現得也極具王者之氣,若不將之盡早扼殺,遲早會危及到梁氏兄妹的統治。越早選出可以替代他的人,便越能夠保證梁氏兄妹的江山永固。


    於是,他們將自己的目光朝向了劉誌。劉誌雖然年齡很小,但已經繼承了劉翼蠡吾侯的封爵,但是經過他們多方的調查,發現此人胸無大誌,目光短淺,正是二人心目中繼承皇位的人選。


    所有人都沒有預料到,這一天竟然會來得這麽快。這日,順烈皇後梁妠以皇太後身份征劉誌到洛陽城北的夏門亭,準備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他。忽然宮裏傳來消息,自己的哥哥梁冀竟然毒殺了質帝。很快,梁冀便來到梁太後寢宮,商議冊立新君之事。梁太後本來還準備對梁冀肆無忌憚的作為有所責怪,但是一想到兄妹逆牆之後的後果,梁太後便迅速鎮定下來。


    梁冀一到,便向梁太後說道,此番質帝已死,要想繼續維護自己的統治,當務之急,就是選擇一個符合自己心意的君主。太後聞言,深感有理,忙向梁冀說道,前麵他們二人已經關注的人選,即劉誌,可以承擔這樣的角色。此番劉誌已經是他們的妹夫,如果能夠登上帝位,不僅能夠迅速堵住悠悠眾口,還能夠親上加親,讓自己更加容易地控製皇帝。梁冀一聽,當即讚道:“還是太後聖明!”


    第二天,這二人便將這個決定在朝堂之上公布,可惜尚自在位的李固早就糾集了一幫人,反對劉誌稱帝。在李固的帶領下,胡廣、趙戒及大鴻臚杜喬都認為清河王“明德著稱”,且血緣與質帝最近(為質帝兄),應立為嗣。梁冀苦於找不到別的理由反對,隻好宣布暫停討論。


    第二天,宮中掌握實權的宦官站了出來,特別是中常侍曹騰,堅決反對冊立清河王劉蒜為帝,其實無論是誰坐著宮中的主子,一時片刻之間,也很難將梁氏兄妹的權力削弱半分,當然宦官們的權力也就不會受到什麽影響。但是劉蒜很不幸,曾經因為看不起宦官亂權,而在曹騰去拜謁他之時,對其多有怠慢。曹騰一直就是一個睚眥必報的人,此番當然不能讓劉蒜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承繼九五之尊。否則日後他一旦做大,自己等人不是要任其魚肉了嗎?


    最終,在外戚宦官的聯合壓製下,李固等人被迫讓步,不久,李固更被罷官。


    本初元年(公元146年)閏六月初七日,大將軍梁冀持節以青蓋車迎劉誌進入南宮,當天,登基即位,是為漢桓帝。桓帝年少,梁太後繼續臨朝聽政。


    此後,劉誌成為了梁氏兄妹手中又一個傀儡。此時,朝廷內外,國家大事,事無巨細,多數事情都是由梁冀一言而決。梁冀專擅朝權濫施暴力,忌妒陷害忠良,多次用邪說歪理使太後疑惑甚至失誤。對於李固之事,二人早就決定將他貶官為民,然而即使李固不在朝中,那些支持他的人依然在許多事情上違逆梁冀的意思,梁冀便認為,他們是借了李固的勢頭。於是,梁冀悍然決定,殺一儆百。不久,梁冀便攛掇梁太後誅殺了李固。


    和平元年(公元150年)春天,太後行將就木之際,對自己一生的功過是非做出了比較全麵的思考,她知道,自己無論如何,再也無法執掌這大好河山了,眼見皇帝日益長大,梁冀日益變老,群臣都生出了反對梁氏、擁立劉誌的心思,未免自己死後留下不好的名聲,也為了將來皇帝執掌大權之後,能夠念自己擁立之功,放梁氏一馬。便決定將政權歸還皇帝,她病臥在床日見加重,便乘輦車到宣德殿,召見宮中與朝廷官屬及梁氏眾位兄弟。


    不久,梁太後便溘然長逝,她在位十九年,享年四十五歲。死後與順帝合葬在意陵。雖然在名義上,梁太後將政權迴歸到劉誌的手中,但是實際上,梁冀變得比往日更加囂張。他見自己親手殺了質帝,天下人雖然都知道那是自己所為,卻不能將自己奈何,便竊以為隻要自己君權在手,恩威並重,皇帝還不是自己手中玩物,百官也隻不過是一群看客。


    一次偶然,讓劉誌做了他父親想做卻做不了的皇帝;一次偶然,也將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失落歸失落,怨憤且怨憤,這個皇帝,即使是個傀儡,劉誌也必須當下去,他需要的隻是一個機會,就可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成為真正雄踞天下的人。而此時,他隻能忍受梁冀的囂張,隻能韜光養晦。


    “欲要取之,必先與之。”劉誌為了迎合梁冀的心意,借花獻佛,在自己坐上皇位之初,便大肆地向梁氏一門進行封賞。其中,梁冀功勞最大,增封食邑一萬三千戶,其弟梁蒙被封為西平侯,梁不疑被封為潁陽侯,冀子梁胤被封為襄邑侯。除此以外,擁立劉誌有功的一些宦官如趙戒、胡廣、袁湯以及中常侍劉騰等,也都得到封侯。朝中大臣大多趨炎附勢,唯有杜喬對桓帝“不急忠賢之禮而先左右之封”的做法極力勸諫,認為這樣不僅不合乎禮法,還會助長外戚和宦官的氣焰。可惜漢桓帝一意孤行,此諫言也就如風一般,一吹而過。


    及至梁太後病逝,皇帝以安慰梁氏家族為借口,增封梁冀萬戶食邑,至此梁冀一人已累積封邑三萬戶,遠遠超出了漢代封侯的界限,臣下雖有不滿之意,卻無人敢於出口勸誡。前麵杜喬因為勸誡不成,反遭梁氏兄妹陷害,殺身殞命,舉家流放,自然成了群臣心中不可磨滅的印記。


    與此同時,劉誌又封梁冀妻子孫壽為襄城君,兼食陽翟縣租稅,歲入五千萬,加賜赤紱,比同長公主的儀服。


    梁冀有此恩寵,沒有絲毫感恩,反而貪得無厭地向皇帝索取更大的權力地位。元嘉元年(公元151年),劉誌迫於梁冀的壓力,允許他佩劍著履上朝。又將定陶、陽成兩縣的餘戶全部增封給他,合為四縣。梁冀每次參加朝會,與三公分席而坐,以求位尊。十天進宮一次,處理評議尚書所奏的事務。這是將漢朝立國以來,所有功臣權貴的禮儀添加到梁冀一人之身。皇帝此舉,實在是高明之至,一者可以借虛名麻痹梁冀,維持自己帝位的穩定,二者可以激起宦官的不服和朝臣的非議,將梁冀置於眾矢之的,為以後自己的進一步動作做出充足準備。


    自此,梁氏一族的權力終於走向了最高峰,俗語說得好,物極必反。梁冀見自己的恩寵,無異於天下第一人,便更加有恃無恐、肆無忌憚地搜刮百姓、殘害忠良。


    終於,劉誌覺得,這個網放得夠大,可以收迴來了。


    天下雖大,卻有十之八九之人想要食梁冀肉,扒梁冀皮。


    梁冀跋扈成名,其妹梁皇後亦是囂張成性。這些年,皇帝劉誌除了極力恩寵梁氏一門之外,還做了另外兩件事情。一者,就是大肆地籠絡宦官,讓曾經依附於梁氏兄妹的宦官,大都為桓帝所用。二者,則是對梁皇後態度的轉變。《後漢書》記載,有司官員向尚且在世的梁太後進言:“《春秋》記載迎王後於紀,還在路途上就稱為皇後了。現在大將軍梁冀的妹妹,應當繼承後位。締結婚約之際,已經有太後之命允許他們結合,現在應該備齊禮章,按時納聘以成婚。應把這個意見下達三公、太常,按禮儀行事。”


    梁皇後是梁太後和梁冀的妹妹,她被安排為劉誌的妻子,其實也就是梁氏兄妹為了更好地控製劉誌的棋子,此番如果能夠成為皇後,日後也許還能成為太後,這當然是梁太後所希望看到的,於是,太後欣然同意。


    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六月開始進入掖庭,八月,朝廷全部依照孝惠皇帝納皇後的舊例,聘禮用黃金二萬斤,納采用雁、璧、四馬車、束帛等,將梁氏冊立為後。


    當時太後秉國政而梁冀專掌朝權,所以皇後能獨自得到寵幸,自她以下都不得進見皇帝。皇後憑借著她的姐姐兄長的蔭庇勢力,日益驕奢。這些桓帝劉誌雖然都看在眼中,卻不能說一個“不”字。


    然而,皇後仗著梁冀和太後的庇護,不僅不知道對自己的行為加以節製,反而變本加厲。梁皇後沒能給劉誌生下太子,所以對後宮三千佳麗充滿怨恨妒忌,沒有半點寬容之心。特別是每當有宮女貴人懷孕,她都會以歹毒的手段,將其子嗣除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下可碰觸了皇帝劉誌的禁臠。要不是皇太後高高在上,大將軍虎視眈眈,桓帝早就廢黜了她。


    終於,皇太後駕崩,後宮之中,再也沒有可以完全掌控皇帝的人了。雖然時常會被梁冀逼迫,不敢對皇後譴責發怒,但皇後侍奉皇帝的機會轉而漸漸稀少。隨著劉誌對梁皇後恩寵的漸漸衰減,她也在寂寞憤恨中一病不起。


    桓帝延熹二年(公元159年),皇後因憂愁憤恨而死去,她在位為皇後十三年,被埋葬在懿陵。


    太後在世之時,梁冀與之互為臂助,劉誌自然不敢妄自行動,等到太後去世,梁冀依然權重,劉誌隻能選擇從梁皇後身上找到一個突破口,剪除梁氏在後宮之中的龐大勢力。


    這一天,劉誌等了十三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代王朝更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湯加鹽大伯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湯加鹽大伯伯並收藏曆代王朝更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