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秦人進攻上黨,馮亭郡守帶領我們抵禦秦人,將大家的糧食征集起來集中管理,並讓我們這些婦女參與守城,我們也毫無怨言,隻要能把秦人趕出去,這些都是值得的。如果下次秦人繼續進攻上黨,我們依然會帶著所有糧食去守城。”仲的妻子抱著孩子,小聲說道。
三晉和秦國的戰爭經曆了數百年之久,祖祖輩輩都在和秦人鬥爭,最近這些年更是愈演愈烈,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親人死在秦人手中。
韓國弱小,備受秦國欺淩,百姓對於秦人的仇恨是化不開的。
他們寧願在馮亭的組織下,固守上黨,把上黨送給趙國,都不願意投降秦國。
或許在他們心中,韓趙魏才是一家,秦國隻是敵寇,亦或是在懷念數百年前的霸晉時期吧。
“幾年前馮亭郡守來到上黨,告訴鄉親們,韓國將上黨割讓給了秦國。鄉親們沒有任何猶豫,韓國不派兵過來,我們就自己打,就算是死,也不能投降秦國。幸好後來在大王和廉頗將軍的幫助下,擊敗了秦國。”
“如果秦國再次進犯,別的不說,我這一百多斤肯定是要上戰場的,當年都敢拚,現在即便是戰死了,妻兒也能得到撫恤金,把孩子養大成人,還有什麽可擔憂的。”仲拍著胸脯說道。
“大家都是這麽想的嗎?”趙括沉默了半晌,他沒想到上黨地區的百姓對秦國仇恨竟然這麽深,這是他在其他地方巡視的時候從來沒有遇到的。
“別的我不清楚,反正隻要我一聲令下,我們整個裏的所有成年男子都會跟著我上戰場。”仲一臉驕傲的說道。
“……”
竟然整個裏都是好戰分子!
“我聽說朝廷許諾不會加稅,任何一個郡縣有加稅或多攤派勞役的現象,都可以通過鄉校向朝廷反應,如果有認識的人在軍隊裏當兵,也可以從軍方舉報,或者直接前往邯鄲,敲登聞鼓,大王會親自過問此事。”趙括說道。
賦稅這種東西,隻能減,不能加。
或許少加一點百姓們也沒有怨言,甚至不少百姓像仲一樣,心裏早有預期,已經等著朝廷加稅了。
但是趙括深知,這個口子絕對不能開。
可怕的不是加的那一點點賦稅,而是有些事情一旦開了口子,上麵嚐到了甜頭,發現百姓能夠承受新加的賦稅,並且怨言並不是很大的時候,就會開始一步一步試探百姓的底線。
同時,下麵的官吏也會推波助瀾。
隻要朝廷不下達加稅的命令,下麵的官吏無論如何都是不敢私自加稅的,最多在收稅的時候大鬥收上來,小鬥報給朝廷,或者故意用腳踢糧食堆尖的斛,使糧食撒出來,美其名曰損耗,實際上私吞了。
第一種情況趙國已經不可能發生了,度量衡統一之後,隻要發現有不按照標準的,一律發配充邊,嚴重者發配到瀛洲。
後一種趙國是沒辦法做到強而有力的監管的,不可能每個鄉縣收稅,朝廷都派人看著,而且被派去的官員是否與之有勾結也沒辦法保證。
至於指望百姓上報也不現實,自古民不與官鬥,不到被逼無奈,走投無路之時,百姓是不會選擇與官員相鬥的。
一般發生這種事情,百姓都是已經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了。
其實這兩種情況都算是比較好的,能夠貪汙的錢糧有限,不至於讓百姓活不下去。
真正壓倒百姓的是朝廷的一次次加稅,或許加的並不多,但到了下麵之後就不是這樣了。
每一次朝廷加稅,對於各級官吏來說,都是一次饕餮盛宴。
朝廷不加稅,他們也不敢加。但隻要朝廷加稅,他們就敢狠加。
百姓並不知道大部分的錢都進入了官吏的腰包,他們隻知道罵國君,罵朝廷。
當然,他們並沒有罵錯,或許國君和朝廷的本意不是如此。但身為國君,不能治國,不能選賢任能,身為朝廷大臣,不能上輔國君,下安百姓,本來就是錯。
趙國吏治還算良好,趙括偷偷走過一些地方,沒有發現這種事情出現,劉平和趙勝也沒有上報過這類事情。
其實除了一些時代性的弊端之外,這個時期的各國吏治都不算差。
戰國時期和後來那些大一統王朝不同,每個國家周圍都有好幾個強大的敵人,大家都不想當亡國奴,就算心裏有貪欲,也會克製一二。
而且這個時代還是有不少真正的君子的,這些是可以做到真正絲毫不貪,甚至舍己為人。
趙括曾經見過一個縣令,衣服從來不穿絲綢的,隻穿妻子織的葛衣或者麻衣,吃飯能吃飽就行,從來不在乎飯菜的好壞,每個月的俸祿除了家庭開支,全部用來幫助窮苦的百姓,生活極為清貧。
你要說為了利,他也得不到任何利。
你要說為了名,人家升遷的時候帶著家人,架著牛車偷偷離開了治理近十年的縣,沒有告訴任何一個百姓。
你要說為了像田陳氏那樣收買人心,牟圖國本,人家小門小戶,幾代單傳,不可能完成這種事。
趙括曾問過他為了什麽,這名縣令隻迴答了六個字:為了問心無愧。
等到大一統之後,沒了競爭對手,大家便開始肆無忌憚的浪,一步步試探底層百姓的底線。
等到試探出來之後,王朝也就走到盡頭了。
即便趙國吏治良好,趙括還是設立了鄉校、軍方、登聞鼓三個自下而上的監察手段,與禦史互補。
隻要鄉校,軍方,丞相或者國君有一個沒爛,就能起到監察作用。
如果四個都爛了,那趙國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還是早點玩完吧,對大家都好。
“這種事……誰能說得準呢,不過就算朝廷不加稅,等到秦人來進攻,或者大王攻打秦人的時候,我也是要提著刀上戰場的。”仲堅定的說道。
“若是攻打其他國家呢?”劉平突然問道。
仲麵露猶豫,然後點了點頭,“隻要大王征招士卒,我就會去。”
三晉和秦國的戰爭經曆了數百年之久,祖祖輩輩都在和秦人鬥爭,最近這些年更是愈演愈烈,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親人死在秦人手中。
韓國弱小,備受秦國欺淩,百姓對於秦人的仇恨是化不開的。
他們寧願在馮亭的組織下,固守上黨,把上黨送給趙國,都不願意投降秦國。
或許在他們心中,韓趙魏才是一家,秦國隻是敵寇,亦或是在懷念數百年前的霸晉時期吧。
“幾年前馮亭郡守來到上黨,告訴鄉親們,韓國將上黨割讓給了秦國。鄉親們沒有任何猶豫,韓國不派兵過來,我們就自己打,就算是死,也不能投降秦國。幸好後來在大王和廉頗將軍的幫助下,擊敗了秦國。”
“如果秦國再次進犯,別的不說,我這一百多斤肯定是要上戰場的,當年都敢拚,現在即便是戰死了,妻兒也能得到撫恤金,把孩子養大成人,還有什麽可擔憂的。”仲拍著胸脯說道。
“大家都是這麽想的嗎?”趙括沉默了半晌,他沒想到上黨地區的百姓對秦國仇恨竟然這麽深,這是他在其他地方巡視的時候從來沒有遇到的。
“別的我不清楚,反正隻要我一聲令下,我們整個裏的所有成年男子都會跟著我上戰場。”仲一臉驕傲的說道。
“……”
竟然整個裏都是好戰分子!
“我聽說朝廷許諾不會加稅,任何一個郡縣有加稅或多攤派勞役的現象,都可以通過鄉校向朝廷反應,如果有認識的人在軍隊裏當兵,也可以從軍方舉報,或者直接前往邯鄲,敲登聞鼓,大王會親自過問此事。”趙括說道。
賦稅這種東西,隻能減,不能加。
或許少加一點百姓們也沒有怨言,甚至不少百姓像仲一樣,心裏早有預期,已經等著朝廷加稅了。
但是趙括深知,這個口子絕對不能開。
可怕的不是加的那一點點賦稅,而是有些事情一旦開了口子,上麵嚐到了甜頭,發現百姓能夠承受新加的賦稅,並且怨言並不是很大的時候,就會開始一步一步試探百姓的底線。
同時,下麵的官吏也會推波助瀾。
隻要朝廷不下達加稅的命令,下麵的官吏無論如何都是不敢私自加稅的,最多在收稅的時候大鬥收上來,小鬥報給朝廷,或者故意用腳踢糧食堆尖的斛,使糧食撒出來,美其名曰損耗,實際上私吞了。
第一種情況趙國已經不可能發生了,度量衡統一之後,隻要發現有不按照標準的,一律發配充邊,嚴重者發配到瀛洲。
後一種趙國是沒辦法做到強而有力的監管的,不可能每個鄉縣收稅,朝廷都派人看著,而且被派去的官員是否與之有勾結也沒辦法保證。
至於指望百姓上報也不現實,自古民不與官鬥,不到被逼無奈,走投無路之時,百姓是不會選擇與官員相鬥的。
一般發生這種事情,百姓都是已經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了。
其實這兩種情況都算是比較好的,能夠貪汙的錢糧有限,不至於讓百姓活不下去。
真正壓倒百姓的是朝廷的一次次加稅,或許加的並不多,但到了下麵之後就不是這樣了。
每一次朝廷加稅,對於各級官吏來說,都是一次饕餮盛宴。
朝廷不加稅,他們也不敢加。但隻要朝廷加稅,他們就敢狠加。
百姓並不知道大部分的錢都進入了官吏的腰包,他們隻知道罵國君,罵朝廷。
當然,他們並沒有罵錯,或許國君和朝廷的本意不是如此。但身為國君,不能治國,不能選賢任能,身為朝廷大臣,不能上輔國君,下安百姓,本來就是錯。
趙國吏治還算良好,趙括偷偷走過一些地方,沒有發現這種事情出現,劉平和趙勝也沒有上報過這類事情。
其實除了一些時代性的弊端之外,這個時期的各國吏治都不算差。
戰國時期和後來那些大一統王朝不同,每個國家周圍都有好幾個強大的敵人,大家都不想當亡國奴,就算心裏有貪欲,也會克製一二。
而且這個時代還是有不少真正的君子的,這些是可以做到真正絲毫不貪,甚至舍己為人。
趙括曾經見過一個縣令,衣服從來不穿絲綢的,隻穿妻子織的葛衣或者麻衣,吃飯能吃飽就行,從來不在乎飯菜的好壞,每個月的俸祿除了家庭開支,全部用來幫助窮苦的百姓,生活極為清貧。
你要說為了利,他也得不到任何利。
你要說為了名,人家升遷的時候帶著家人,架著牛車偷偷離開了治理近十年的縣,沒有告訴任何一個百姓。
你要說為了像田陳氏那樣收買人心,牟圖國本,人家小門小戶,幾代單傳,不可能完成這種事。
趙括曾問過他為了什麽,這名縣令隻迴答了六個字:為了問心無愧。
等到大一統之後,沒了競爭對手,大家便開始肆無忌憚的浪,一步步試探底層百姓的底線。
等到試探出來之後,王朝也就走到盡頭了。
即便趙國吏治良好,趙括還是設立了鄉校、軍方、登聞鼓三個自下而上的監察手段,與禦史互補。
隻要鄉校,軍方,丞相或者國君有一個沒爛,就能起到監察作用。
如果四個都爛了,那趙國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還是早點玩完吧,對大家都好。
“這種事……誰能說得準呢,不過就算朝廷不加稅,等到秦人來進攻,或者大王攻打秦人的時候,我也是要提著刀上戰場的。”仲堅定的說道。
“若是攻打其他國家呢?”劉平突然問道。
仲麵露猶豫,然後點了點頭,“隻要大王征招士卒,我就會去。”